📖 ZKIZ Archives


大家樂(341)新聞

2009--03-12  AppleDaily
中環在線:陳裕光冇帶袋自覺犯罪




 

上 個禮拜逾2000間零售店推行「日日無膠袋日」,以後唔再主動派膠袋,市民一時三刻都未必習慣,何況係首次打入《福布斯》香港富豪榜嘅大家樂(341)主 席陳裕光呢?陳裕光噚日出席研討會做嘉賓講社企責任,講講吓自爆最近落街買洗頭水,畀錢嘅時候收銀員問佢有冇帶膠袋?答案梗係冇啦,收銀小姐回應咗句: 「我今日畀一個你,下次記住帶嘞!」嗰剎那,陳裕光覺得有股犯罪感湧上嚟,令佢刻骨銘心,提醒自己以後要記得帶購物袋。同台嘅零售管理協會主席 Caroline麥瑞琼話,推行無膠袋日之前已經度好晒對白,等店員同顧客有良性溝通。陳裕光笑言:「唔怪得當時覺得Caroline同我講緊嘢啦!」效 用咁大,陳裕光可以考慮吓將「名句」應用喺大家樂嘅外賣,既可慳番膠袋錢,又可以推動環保嘛!

少派coupon免慢性自殺

金 融海嘯第二波幾時殺到仲未知,未雨綢繆嘅升斗市民,都會袋住啲飲食coupon(優惠券)出街,實行慳得一蚊得一蚊。有讀者反映大家樂最近出咗一次 coupon後冇乜大動作,反而競爭對手陸續有來。陳裕光就同華華講,大家樂不嬲出coupon都好克制,若果人客真係為coupon而來,之後覺得物非 所值,最終只會變成「慢性自殺」。講到咁,大家以後咪冇coupon用?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SingTao


大家樂今年擬聘千人




大家樂(341)主席陳裕光(見圖)昨表示,受惠於租金市場放緩及食材價格下跌,預料盈利率有改善空間,並計畫○九至一○財政年度在內地及香港增加三十間分店,預計開支一點二億元,共聘請一千名員工;同時在香港再增加兩至三間自置店。

陳裕光又提到,同業用優惠券政策等如「慢性自殺」。他留意到對手的同店銷售由去年十月至十二月均出現跌勢,但大家樂同期仍保持雙位數升幅,預計今年全年同店銷售可達百分之四至五增長。

雖 然食材價格近三個月回落,如豬肉在極高位下跌二成至二成半,但集團仍缺乏減價空間。他承認,金融海嘯對客人消費有影響,在港食物單價由平均二十九元跌至二 十七元,內地方面亦跌至二十三至二十四元。陳裕光指,東莞及華南地區出現倒閉潮,令開拓項目變得謹慎。北美業務預計在來年可達收支平衡,但暫時擱置上市計 畫。

莎莎同店銷售理想

莎莎(178)首席財務總監陸楷表示,一、二月份同店銷售錄得正面增長,料一月份業務達到或高於本港一月份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百分之七點四增長水平。內地放寬深圳居民來港,可

彌補本地客消費力轉弱的缺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60

福建股票新聞


(1) 華翔微電


根據港交所紀錄,Webb兄持有約6%股權。

有關事件的日期 (日/月/年) 上市法團名稱 買入/賣出或涉及的股份數目 作出披露的原因 每股的平均價 緊接在有關事件之後的股份數目(請參閱上述*註解) 佔巳發行股本之百分比(%) 相關法團股份權益 債權證權益
03/01/2008 華翔微電子控股有限公司 800,000(L)
103(L)
HKD 0.886 34,064,000(L)
6.09(L)
   
04/04/2007 華翔微電子控股有限公司 200,000(L)
101(L)
HKD 1.000 27,784,000(L)
5.02(L)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331/LTN2009033103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330/LTN20090330013_C.pdf


公司上半年虧損兩億,但現金增加到9.25億人民幣,即10億港幣。


不過,公司上半年做2億人民幣生意,以現金找數有餘,又假設他無現金,數期90日,負債不應超過5,000萬。不過短期負債有2.5億,長期負債有4,600萬,共2.96億,簡直不合情理。


公司之前中了福建幫專中的德意志利息掉期衍生工具之毒,虧損逾億。這種工具是公司可以拿到錢,但是其後按兩個利率的相差來計出公司向德意志賠錢,或是德意志賠公司錢,但大部分時間,都應該是前者居多。如果自己有10億現金,又何必要玩這些衍生公具拿錢?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01/LTN20090401052_C.pdf


德意志來向公司追錢,看來公司是拿不出這款項,好快如1076逃之夭夭。


1076和其兄弟572之事跡,可看廢柴兄的博文。


1076:


http://faichai.blogspot.com/2009/03/blog-post.html


572:


http://faichai.blogspot.com/2009/03/572.html


(2) 博智國際藥業

股東名稱 作出披露的原因 買入/賣出或涉及的股份數目 每股的平均價 持有權益的股份數目(請參閱上述*註解) 佔巳發行股本之百分比(%) 有關事件的日期 (日/月/年)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112,000(L)
HKD 0.420 116,000,000(L)
25.01(L)
23/02/2009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2,568,000(L)
HKD 0.403 113,580,000(L)
24.48(L)
15/12/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2,520,000(L)
HKD 0.363 108,248,000(L)
23.33(L)
11/11/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7,640,000(L)
HKD 0.409 103,656,000(L)
22.34(L)
05/11/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4,796,000(L)
HKD 0.340 94,416,000(L)
20.35(L)
24/10/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6,740,000(L)
HKD 0.399 89,512,000(L)
19.30(L)
21/10/2008
AAM Alpha Funds PLC Ausonio Fund Ltd 102(L)
14,936,000(L)
HKD 0.420 10,660,000(L)
2.30(L)
20/10/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2,000,000(L)
HKD 0.400 80,216,000(L)
17.29(L)
08/10/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824,000(L)
HKD 0.840 74,528,000(L)
16.07(L)
22/07/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1,720,000(L)
HKD 0.755 69,836,000(L)
15.05(L)
04/06/2008
AAM Alpha Funds PLC Ausonio Fund Ltd 101(L)
13,596,000(L)
HKD 0.821 25,596,000(L)
5.52(L)
13/05/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340,000(L)
HKD 0.888 65,256,000(L)
14.07(L)
23/04/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1,956,000(L)
HKD 0.802 60,800,000(L)
13.11(L)
25/01/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1,044,000(L)
HKD 0.855 55,792,000(L)
12.03(L)
21/01/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148,000(L)
HKD 0.874 51,100,000(L)
11.02(L)
03/01/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628,000(L)
HKD 0.864 46,472,000(L)
10.02(L)
11/12/2007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1,308,000(L)
HKD 0.840 42,928,000(L)
9.25(L)
29/11/2007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500,000(L)
HKD 0.937 37,248,000(L)
8.03(L)
15/11/2007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1,000,000(L)
HKD 0.879 32,580,000(L)
7.02(L)
05/11/2007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1,500,000(L)
HKD 0.946 28,980,000(L)
6.25(L)
29/10/2007
Katsomalos Nikolaos 101(L)
3,968,000(L)
HKD 0.959 24,316,000(L)
5.24(L)
23/10/2007

近來,有位Katsomalos Nikolaos不停購入此股的股票,花了一年多時間,持股已達到25%,迫近大股東的45%。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01/LTN20090401879_C.pdf


公司今日宣佈盈警,主要受到成本增加及資產減值所致。關於這次發盈警的目的是甚麼我不知道,成本增加都是合理,但是資產減值方面,之前熟藥的鱷兄就曾提出了一些東西。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5177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07/LTN20080507096_C.pdf


你想研究我可以送個給你研究,詳情就不方便直說,亦不容易三言兩語說清楚。延誤公佈是一定,但可以不理,問題是為何當初不願公佈。可以從批准文號開始入手。

題外話是員工數目很少;第一天然跳車人士齊生是前員工。


greatsoup:
上網一查這個名的藥一大堆,但查過批准文號,竟然沒有呢。肯定是哈哈哈哈的玩意。


鱷兄:
第一個有錯別字都算了,正如你所說,買賣雙方都無批准文號,他們如何可以轉讓?這隻藥發明者是1177,商品名叫甘利欣。

第二個複雜一點,買方是確實已經擁有批准文號,問題是它從那裡來。這批准文號的原擁有者並非賣方,而是05年2月與買方進行交易的那間公司,而那間公司之後從此消失,傳說是被兼併。


大家可以看到這些專利藥其實是一些甚麼東西,正如錦藝紡織無端端買一個無生產的大廠房一樣,目的是如何,大家清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18

【记者观察】-21世紀財經新聞對日鋼的觀察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7-6/HTML_KA5W8C4RMKA0.html


日钢和山钢集团的几轮较量,已不再是“国进民退”故事的简单演绎,而是我国钢铁业重组史上,招式高明的一场商战。

在青岛一位民营企业负责人看来,杜双华借道开源控股,另辟蹊径,反映出的更深层问题是“大型民企都由境外公司控制,政府的监控能力越来越弱”,以及“很多民企资产在国内发展壮大后,纷纷转入海外壳公司,因为民企所面临的投资环境有太多不可控制的风险”。

北 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教授许中波认为,抛开宏观背景,立足于中国钢铁业的发展“个性”来分析,杜双华暗地里的较量,并非对行业发展趋势不满,而是对现行中国 钢铁业重组模式的反抗。其理由是,在目前状况下,日钢的发展势头,已超过莱钢和济钢。而这场重组里,看不到市场化发挥了主导作用。

山东省钢 铁业重组背景与河北省钢铁业不同,虽然想借鉴河北省搞大集团化的模式,但莱钢和济钢近几年的发展证明,这种模式或许不一定适合山东省。或许一位莱钢退休不 久的高层的看法有一定代表性,其表示,钢铁业重组,尤其是涉及不同区域、不同所有制之间的重组,行政手段并非唯一方法,应该将市场机制考虑进去。

从数据层面来看,根据银行业内人士的信息,截至今年一季度,相比济钢41亿元存货,日钢存货仅为20亿元;济钢和莱钢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总计分别达2亿元、4亿元,而日钢不到1亿元。

诸多之处,使杜双华与开源控股之间的关系更为人关注。由于目前山东钢铁没有实力吞下日钢,重组后不排除停留在形式上,也不排除日钢将来有整体上市的可能性,而这期间,杜老板再出什么奇招也未可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55

數單新聞-永義國際(1218)、中聯石油化工(346)


因為這件事太敏感,我不作出太多評論。


為甚麼官先生迫某主席給股票呢? 是不是某主席承諾了一些東西?



某讀者送信給我曰:

其實我並不驚訝,如果有留意UWANTS的人,會察覺到有人一直在346的POST跟進官永義案的報導,
曲線的暗示X就是許智明。雖然不喜歡官永義,這一次我希望他能沉冤得雪 。


在這新聞亦可看出哪些股一定不可以碰的,在此不說太多,自己看吧。


------------------------------------------------------------------------------------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8735


  【本報訊】永義國際(01218)前主席涉嫌串謀證券公司東主及兩名無業男子,以恫嚇方式要求「X」提供1億股香港上巿公司之股票,巿值8,000萬元,4人被控一項串謀勒索罪,案件昨日提堂。

  控方指案件涉及槍械(firearms)及武器,恐怕被告騷擾證人而反對保釋,裁判官反對被告保釋申請,4人還押等候認人手續。

恫嚇「X」 無披露股票名稱

  4名被告包括永義國際前主席官永義(52歲)、證券公司東主吳志強(67歲)及兩名無業男子黃展億(57歲)及陳桂南(58歲),4人同被控一項串謀勒索罪,控罪指他們於今年3至4月間,與其他人士串謀,以恫嚇方式不當地要求「X」提供1億股香港上巿公司之股票。

  控方庭上表示案件涉及巿值8,000萬元股票、火器及武器,恐怕事主會被騷擾,加上仍有在逃人士,故反對被告保釋外出候訊,要求案件押後,等候警方安排認人手續。

  庭上並無披露涉嫌被恫嚇人士身份,只是以「X」為代號,而且亦未有披露涉及的上市公司股份名稱。

  官永義的代表律師申請保釋時指出,案件涉及錢銀轇轕,事件中只有一名事主,控方沒有其他獨立證供,加上官永義為知名人士,不會作出潛逃行為。

  代表律師指官永義對事件亦感到愕然,願以500萬元現金保釋外出,另由銀行高層及立法會議員作人事擔保。

涉及槍械 裁判官拒4被告保釋

  代表律師指吳志強參與程度低,只是出席了一個會議及聯絡官及事主,願以100萬現金及30萬人事擔保外出,黃及陳則各願以100萬元現金保釋外出。

  裁判官基於案情嚴重,拒絕各被告保釋外出申請,案件押後至下周再提訊,其間以便警方安排認人手續。

  官永義為永義國際大股東,持有36.74%股權,而永義亦持有永義實業(00616)31.7%股權。

  官永義曾為兩間公司主席,因為於2005年底被裁定為內幕交易人士,被取消出任上市公司董事資格5年,故他分別於2006年1月辭去兩間公司職位。

  裁判官:文偉新;案件編號:ESCC2873/09;6月24日再提訊。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8820


 【本報訊】上市公司永義國際(1218)前主席官永義涉嫌與3人串謀勒索案,昨在東區法院再次提堂,原不獲保釋的官永義,提出由恒生銀行前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柯清輝和立法會議員林大輝各以現金50萬元作人事擔保,並加上他的500萬元保釋金,4名被告最終同獲准保釋。

...


  控方指案中事主在認人手續認出所有被告,又指他前日收到恐嚇電話威脅其安全,警方會加強事主的保護。代表官永義的律師透露事主為一間本港上市公司主席,指 官與事主相識多年,有定期生意往來。辯方向法庭呈交的股份轉讓文件顯示股份屬事主所有,但控方案情指事主聲稱股份由朋友商借,質疑其可信性;而股份轉讓禁 售期至本年6月底,被告若勒索他人,豈會有禁售期,辯方又指被指控涉及2次恐嚇事件,分別在3月和4月,事主竟於5月才報警。

控方指事主被迫轉讓股票

 此外,3名被告亦提出保釋,次被告指自己也認識事主,他把事主介紹予官認識,於案件中從不涉恐嚇,案件或交由高等法院審理,涉及數年時間,不應把各被告還柙數年。第3和第4被告指稱任職顧問和從商。對於事主稱被恐嚇,各被告均指一直遭還柙,不可能恐嚇事主。

 署任主任裁判官錢禮向控方查詢是否只是依賴事主的口供,控方回應稱是,但強調事主是在被威脅下才轉讓股票。錢官最終同意讓官永義按提出的條件擔保,第2至第4被告的保釋金介乎100至130萬,次被告另需2名現金40萬的現金人事擔保。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9635


永義國際(01218)前主席官永義,連同另外三名人士被控串謀勒索受害人X一億股上市公司股票。案件昨日在東區法院提堂,官永義申請以冠華國際(00539)主席李銘洪,代替恒生銀行(00011)前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柯清輝提供50萬元人事擔保,裁判官批准其申請。

冠華國際主席李銘洪代替柯清輝為官永義提供五十萬元人事擔保。 (黎達豪攝)

由於柯清輝將要離開香港,無法在下周三陪同官永義返回法庭報到,官永義遂申請以李銘洪代替柯清輝提供50萬元人事擔保,由立法會議員林大輝另外提供50萬元人事擔保的安排則維持不變。

禁接觸受害人妻兒

另外,官永義的原本保釋條款中,限制官氏不可與控方證人接觸。控方昨日提出申請,要求條款具體指明官永義不可接觸的證人包括受害人X及其妻兒。申請獲裁判官批准。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0552


永 義國際(01218)前主席官永義與另外三名人士,遭原訴人X控告侵權的民事案件,原訴人身份一直保密,並以X為代號。該保密命令昨日遭高院法官撤銷。原 訴人X的真正身份是中聯石化(00346)主席許智明(下稱原訴人)。許在是次民事訴訟中向官永義等人追索一點三五億元,金額為一批中聯石化股份之價值。

放大圖片

許智明回應查詢時表示尊重法庭的決定,不會再就保密身份事宜採取行動。

本案答辯人包括官永義、吳志強、黃展億及陳桂南。由於原訴人涉及另一宗刑事案件,在是次民事訴訟中披露其身份可能影響到該宗刑事案,故原訴人的身份一直保密,案件入稟狀亦未有公開讓公眾查閱。

高院下令公開許智明身份

但高院法官芮安牟昨指此做法有違公義,無論有沒有牽涉到刑事案,民事程序都不應受影響,遂下令日後聆訊要列出原訴人的全名,聆訊並須公開進行。

原訴人早前就此民事訴訟成功取得暫時的資產凍結令,限制各答辯人處理一點三五億元的資產。四名答辯人已向法庭提出撤銷凍資令的申請,聆訊原排期明年三月進行。

但法官認為,此類申請應該盡快解決,遂指示聆訊再排期,聆訊日期毋須遷就任何一方。

中聯石化昨收報○點七一元,無升跌。

所指的應該是這件刑事案: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8316

【本 報特訊】法庭消息指,中聯石化(346)主席許智明被人入稟追索4800多萬元,原訟人指許智明許諾對方若購入中聯石化股票,揚言半年內公司股價將升上3 元,否則以每股2元回購對方股票。結果中聯石化未能夠如期升上該水平,許智明亦拒絕回購,原訟人除要求索取股價上的損失外,還要求許智明負責有關律師費 用。


入稟人孔令強指,去年6月份在中間人牽線下往訪許智明。許氏對孔說,恒基集團主席李兆基及城中另一富豪霍震寰已經用每股1.25元買了許多中聯石化股票,反映公司很有前景。

 許氏並揚言該股可以在六個月內升上3元水平,並且邀請孔氏以每股1.45元購入4000萬股。結果許智明透過另一個李姓女士售出該等股票予孔氏。

 原計劃在同年8月孔氏再多購4000萬股,結果因為該股股價下跌未有成事。同年底開始,孔氏因為股價未達至許智明所說水平而追索有關差價,卻被拒絕。

 孔氏遂在市場全數售清該批股份,帳面損失2700萬元,更於昨日入稟法庭向許智明追索帳面損失及其承諾部分,總額為4883萬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02/LTN20090602966_C.pdf

公告稱主席不認識該投資者,並決定交由警方處理。

 

小知識:官先生抽了多少錢?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21&t=52670


1218:
2002-01-07 AppleDaily
永義13度供股

【本 報訊】被譽為九十年代「抽水天王」的官永義在新一年再度發動其「抽水機」。官氏任主席的永義國際(1218)昨宣布其上市7年以來的第13次集資計劃,建 議以1供1基準發售11億新股,每股供股價8仙,集資8820萬元;供股價較最後交易日的理論收市價為0.11元折讓27.3%。上周五停牌的永義同時宣 布,供股前將每股面值由0.1元減至0.01元,才供股集資,原因相信是供股價不能低於面值。

每股供8仙籌8820萬

官永義在新聞稿內表示,供股集資符合股東整體利益,他控制的公司目前持有36.74%永義股權,將按比例供股。今次集資所得的淨額8620萬元,其中4500萬元將發展旺角花園街一地盤;約3500萬元償還銀行貸款;620萬元用作一般營運資金。

永義國際自97年1月上市以來,不計認股證共集資12次(見表),當中只有在98年提出的2供3建議被小股東否決。在過去11次的成功批股及供股中,永義共集資17.888億元。該公司去年10月宣布,與債權銀行達成債務重組計劃,令該集團的3.63億短期負債變為長期負債,分5年攤還,1年內要償還債項 1.47億元,其中1700萬來自去年9月完成的供股所得資金。

近期也有多家公司宣布大比例供股,包括長城數碼(689)、永利控股(876)及人人控股(059)等。

8月,10合1,並以每股$0﹒12,1供3,配售6﹒62億股。(14th time)
2004年5月,以每股$0﹒11,2供1,配售4﹒41億股。(15th time)
2006年3月,以每股$0﹒12,2供1,配售6﹒62億股;(16th time)
10月,10合1;以每股$0﹒35,1供3,配售5﹒96億股。(17th time)
----------------------------------------------------------------------------------------
總共約23億元。

616:
8月,40合1,並於合併後以每股$1﹒0,2供1,發行1380萬股;
10月,以每股$0﹒865,配售826萬股;
11月,以每股$0﹒865,配售992萬股。
2004年1月,以每股$0﹒25,1供5,發行2﹒98億股。
2005年7月,10合1,合併後以每股$0﹒4,1供10,發行3﹒57億股。
2006年5月,1送9紅股。
2007年12月,以每股$0﹒052,2供1,發行19﹒64億股。



2008年9月,100合1;
12月,以每股$0﹒15,1供10,配售6﹒67億股。



加埋昨日的10合1,再1供4,每股38仙(未合股前3.8仙),發行2.94億股,集資1.12億。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25/LTN20090825368_C.pdf
-----------------------------------------------------------------------------------
共5.6 億
-----------------------------------
在12年間,兩間公司合共抽水26次,接近29億,應該可以買一幢旺區甲級名廈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53

重複新聞稿-正興(692)

(按: 無甚新意的東西。)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5014

[湯財手記訊]正興集團(692)宣佈配售新股。

18分鐘前,公司宣佈委任由華匯 系的民豐控股(279,前東方紅、恆盛東方、內蒙發展)控制的Hennabun屬下的中南證券為配售代理,以每股1仙配售2,057,767,749股,佔未兌換可換股債券前擴大股本9.97%,集資淨額1,981萬元。

集資的主要資金用途,主要用作一般營運,並無特定明確用途。

按聯交所披露,礦業其中一位賣方李英已把其手上7,636,363,635股兌換,並在7月12日、14日及8月2日,以1.1仙至4.4仙的價格出售逾76.36億股,套現逾2.14億元,另外兩位賣方屈影紅及楊小麗亦已在此前陸續出售股份。

根據最新的月報表,現時還有8.568億可換股債券未兌換,以現時兌換價4.4仙及最低兌換價1.6仙計算,大約有194.72億股至535.5億股未兌換。次日亦公佈,公司亦將50合1。從最新地址看來,這隻股暫時仍算是關係股之一,未算是系內股票。

至於這系華匯系,根據此前一文章所 述,其系內股票包括包 括海王集團(70,前德智發展、駿雷國際)、馬斯葛集團(136)、威利國際 (273,前稱怡南、華匯控股、互聯控股)、民豐控股(279,前稱東方紅、恆盛東方、內蒙發展)、如煙控股(329,前金龍 集團)、漢基控股(412,前東峻、大雄科技)、福方集團 (885)、萊福資本(901)、合一投資(913)、德發集團(928)、南興集團(986)、大地資源控股(8116)。較有關係包括昊天能源 (474,前永保時國際)及科地農業(8153,前智庫科技、中國3C集團)等。

預告:

不知所云的公函-十友控股(3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809/LTN20100809016_C.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56

宏安系陳振康(Thomas Chan)的「有償新聞」

昨日吃飯時,看到新聞透視播這個人,我一邊看一邊罵,點解呢個人粉會在電視出現。其資料詳見,一本奇書解釋宏安(1222)悲劇的由來。電視版連結在此。

http://mytv.tvb.com/news/newsmagazine/115112#page-1



有5個評價:

(1) 本書街邊都能找到作者是誰,為甚麼要隱性埋名,難道人地唔知陳振康是宏安系一堆人渣公司的財務大臣,陳振康個名唔香咩,我覺得好香呀,香到點人看到都忌他三分。

(2) 看到這報導,覺得他是賣本書多過講感受,個名在計數機睇到,訪問時又擺本書在一角,又在推銷他本書的講座,TBB為了錢,可以接受這種軟廣告,非常令人不滿。

(3) 其實他是不自量力,以非經常的收入當作經常收入,造成幻覺,認為自己未來都可能賺到這個錢,就供得起這個單位,結果非經常收入崩潰,造成他的悲劇,就算做多少儲蓄都無用。

(4) 點解淨是買人民幣先得,別人買人民幣好麻煩,這的確是。我認為應該改良一下,香港有人民幣收入的REIT,無咁麻煩,又方便買賣,回報更高過淨買人民幣,所以我覺得他對財經都是一知半解。

(5) 他講漏了一個在通漲時期不要做的事,就是不要買他們系不停在貶值公司的股票,因為這會令身家貶上加貶,因為他們年年供股,你要不停投入資本,最後竟然變成一無所有,真是不值得。如果他有良心的話,應該咁做。

今次我一定要把這個文章推上Google排名的首位,並希望發動罷買行動,以打倒這個人粉在推銷其所謂的上位手段。我認為這些上位手段是利用別人的不幸造成的,絕對不值得鼓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23

每日蒐集財經新聞 創出獨門心法 分析師好習慣 教你看透主力動向

2011-1-24 TWM




資深股票分析師馬紀強,從二十四年前踏入投顧業之後,即養成每日蒐集資料、勤做筆記的好習慣。

二○一○年,他離開投顧業,成為專業投資人及電視股市名嘴。

馬紀強大方地與︽今周刊︾讀者分享,花費十幾年時間才悟出的獨門解讀財經新聞心法。

撰文‧謝富旭

二 ○一○年十月二十八日,資深股票分析師馬紀強如往常一樣,六點起床,盥洗過後即開啟電腦,查看前一日的國際股市行情與新聞。七點半到達自租的研究室後,仔 細閱讀七份報紙,並把重要的新聞影印歸檔,再把最重要的新聞與自己的想法寫在筆記本上。這一天,與過去二十四年,他踏入投顧業以來的作息沒什麼兩樣。最大 的不同是,這一天是他離開亨達投顧,成為「專業投資人」的第一天,他,退休了。

︽孫子兵法︾悟出解讀心法黑卒也能過河,反將紅帥一軍!

馬紀強的筆記本上,每頁按照日期,密密麻麻地記載著當天最重要的產業訊息,以及他個人的評論。「藍筆是利多消息,紅筆是利空消息,用螢光筆圈起來的股票名,代表股價將因這個消息持續發酵而上漲或下跌,需要密切追蹤!」他解釋道。

馬紀強離開亨達投顧,不再當「老師」後,一位好友將辦公室一隅租借給他當研究室。熱愛證券市場的他,退休之後,經常接受各大財經節目與平面媒體邀約,成為股市名嘴,雖然通告費微薄,卻樂此不疲。

二十四年來,每日蒐集財經新聞的習慣,讓馬紀強培養出一套獨特解讀財經新聞的心法。靠著這套心法,不僅讓他一○年初大力推薦的宏達電與大立光成為飆股,更是他分析師生涯中,協助客戶以及自己,在股票投資上趨吉避凶、持盈保泰的最佳利器。

不靠內線,馬紀強卻有一套洞悉大戶心態的投資心法。︽孫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也曾在中國古籍上讀到「兵知將意,將識兵心」的說法,是他鑽研股票的最高指導原則。

在大戶與散戶的競爭中,散戶總是吃虧的一方。原因很簡單,因為大戶(公司大股東或與公司派連手的實力派金主)通常掌握了消息面及資金面兩大優勢,但對馬紀強而言,只要掌握住訣竅,黑卒也能過河,反將紅帥一軍!

股價處於低檔成交量卻異常增加心法一:牛市背離即最好買點看到利多消息,股票量價齊揚時,散戶往往就追漲;相反地,看到利空消息,股價爆量長黑,散戶往往爭先恐後殺出,空手者也避之惟恐不及。馬紀強說,若散戶不下定決心改掉此惡習,永遠只有當輸家的分。

「股 價處於低檔時,往往是大戶吸進籌碼的時候,這時候,大戶巴不得再把股價打得更低一點,故意放利空消息打壓股價,以降低吸籌的成本。」「所以,當一檔股票, 最好是績優股,股價處於低檔時,如果出現壞消息而下跌,但成交量卻異常增加時,最佳買點往往就在這時候出現!」他解釋道。

問題是,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散戶到底應該在什麼時候進場買股最好?馬紀強緩緩道出他苦思多年,才豁然開悟的獨門心法——牛市背離的時候。

牛市背離的定義是指,當股價創波段新低時,但衡量股價強弱指標的KD值,卻沒有同步創波段新低,產生所謂的背離。「牛市背離通常隱藏著大戶吸足籌碼後,股價將由空轉多的契機!」馬紀強解釋說。

馬 紀強運用牛市背離心法,今年挑出的代表作以宏達電為最。一○年一月,蘋果iPhone大搶市,宏達電陷入毛利率與市占率間的兩難,公司高層更宣示不惜打價 格戰,犧牲毛利率來保衛市占率,法人出具報告大多以利空視之,部分分析師更警告宏達電將難與蘋果為敵,股價自此出現重挫,宏達電從為期半年之久的三二二元 至三八○元整理區間跌破,一度失守跌至二七七元。

股價創新高 技術指標卻不同步心法二:熊市背離則先溜為妙正當宏達電股價一○年二月破底,然後在三月分反彈至三○○元以上時,馬紀強利用周K線圖發現,宏達電二月股價 破底的KD值最低點,仍高於之前盤整區最低點,出現一個標準牛市背離。他於是在三月第二周,宏達電周KD出現黃金交叉向上時,即三二六元價位推薦客戶買 進,一直續抱至十月第一周,宏達電KD值從高檔下彎時,即六七○元價位賣出,獲利幅度達一○五%。

相反地,股價漲多過後,大戶也往往會利用釋放利多消息,吸引預期股價將有更高點的散戶追買,而伺機出脫持股。同樣地,若股價在高檔時,又創出前波段新高價,但在技術指標上(KD值卻未同步創新高)出現「熊市背離」,此時手上有持股者最好趕緊殺出,空手投資人也切莫追高。

從 十二月分開始,媒體開始大炒高密度印刷電路板(HDI)供不應求的消息,造成華通、燿華、金像電等印刷電路板股大漲。以燿華日線為例,該股在一○年十二月 二十日出現二十三‧三五元的波段高點,但是當天的KD值,卻比前波段高點即十二月十五日所創的二十一.四元還低,出現所謂的熊市背離現象。馬紀強指出,如 果股價創下波段新高,但KD值卻未同步創新高,股價成交量又特別大,投資人最好「居高思危」,趕緊賣出。但這個時候,往往是該檔股票利多消息一窩蜂的時 候,大部分投資散戶捨不得在此時賣出。

馬紀強以過去二十幾年的股市操作經驗補充指出,在中小型股的操作上,對成交量要特別當心。若股本在二 十億元以下,日周轉率(成交張數╱股本張數)若接近二○%或高於二○%以上,出現一次還無須緊張,若出現二次以上,就要小心大戶有倒股票的可能;而股本在 二十億元以上至一百億元之間的中型股,日周轉率接近一○%或超過一○%,若近期內出現二次以上,就要擔心大戶有開始倒貨的嫌疑。

他以燿華為例,在一○年十二月七日以及十二月二十四日均出現日成交量逾四.二萬張,即日周轉率接近一○%的警戒水位,再加上又出現熊市背離,目前這種標的最好少碰為妙。

苦 讀兩年 拚下分析師執照推薦的股票 自己也要買得下手雖身處投顧業的「是非之地」,但馬紀強從未有負面新聞出現。數年前,金管會規定,在媒體上評論股價須有分析師執照,當時僅有高級業務員執 照的馬紀強,已經四十六歲,每日下班後隨即趕到補習班,從晚上七點上課到十點,又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

他靦腆地坦承,分析師執照總共花了近二年的時間才考到,其中投資學與經濟學均考了二次以上,讓他最頭疼的會計學則是考了五次才過關。與馬紀強均是大華工專(現已改制為大華技術學院)同窗的萬宇科董事長甘居正就笑他,讀五專時那麼混,老了才知道要用功。

馬 紀強目前最看好華新科以及宏全這兩檔股票,也終於可以自己讓小試身手。馬紀強看好華新科的理由是,該公司被動元件技術層次為台灣之冠,股價淨值比還不到 ○.八倍,日圓大幅升值的結果,將使電子大廠被動元件採購加速轉向台廠,今年獲利前景看好。至於宏全,則是馬紀強眼中最便宜的中概股之一,預估該公司一一 年每股淨利將達六元以上,目前六十九元的股價算是相當合理。

退休後,周末時他最愛騎腳踏車健身,一趟可騎一百公里以上,鍛鍊自己的體力與毅力。退休後的他仍無法忘情股市,卻有更多的空間可以馳騁在這片天地了。

馬紀強

出生:1959年

現職:股市名嘴、專業投資人經歷:亨達證券投顧資深分析師

學歷:大華工專化工科

解讀市場訊號

獨門心法

1.

股價處於低檔,不斷出現利空消息時,成交量放大,並出現牛市背離訊號,是買進良機。

2.

股價處於高檔,不斷出現利多消息時,成交量放大,並出現熊市背離訊號是賣出良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73

1987年3月3日的財經新聞

寫這些往日的事件真是意猶未盡,故繼續再寫。當日有兩項較為矚目的新聞宣佈:

(1) 港燈宣佈分拆非發電業務上市

1987年3月2日,港燈宣佈重組,把手頭上的非發電業務如赫斯基石油、持有朗文出版的Pearson Plc(後已出售)、希爾頓酒店(現長江集團中心所在)、國際城市及一堆物業權益重組成嘉宏上市,然後派發按一股送一股的比例送予港燈的股東。

和黃其後把持有的23.5%港燈權益注入嘉宏,以換取嘉宏52.8%至53.9%的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

據稱,嘉宏業務的資產值約70億,負債約3.4億,每股資產值約2.8元-2.9元之間,盈利則佔港燈的21-22%。

該公司稱,目的是要把港燈的發電及投資業務分開,並把之發展成為和黃旗下一間具有廣闊投資業務的公司,讓股東能清楚了解業務所在,並使使公司及股東受益。

但是以財技角度講,這分拆有3個目的:

(1) 以更少資產增強旗下公司控制權: 因為本身持有港燈只23.5%股權,控制權不足以控制此公司,況且港燈手上的資產雄厚,利潤穩定增長,故在這情況下,引起競爭者的垂涎不奇怪,故現在使嘉宏上市,並持有其控股權,能確保嘉宏控制權不會掉失之餘,亦可以利用嘉宏上市公司及負債極低的優勢,增加財務槓桿,增持港燈股權,以保持現金牛不致流失。

(2) 嘉宏資產不太穩定,注入港燈能穩定盈利: 嘉宏的手上的項目多為地產及酒店、油田開發及參股投資,本身不具巨大盈利能力,注入盈利穩定的港燈後,可以以聯營公司投資的利益入帳公司,且不需合併港燈的負債,能使公司有盈利較為平滑之餘,因不需合併港燈的負債,故此成為一家具有盈利基礎且負債極低的企業,能充份運用其優勢協助長和系集資,投資一些回本期長的投資,以獲得更好的回報。

因這方法能起以豐補歉,以戰養戰之作用,使公司有足夠的資金,兼顧到不同時期的投資需要,但是卻使公司不倫不類,長期的投資雖然豐厚,但不具盈利能力,如要投資穩定獲利的股票,倒不如買入港燈,不取嘉宏,導致長期資產折讓,導致嘉宏最終被私有化。但是這方法對公司財務起到極佳的作用,故此亦被後來的長江基建運用,成為長江基建在長期投資期間未獲回報時的主要盈利來源。

(3) 能夠提升港燈本身的回報,對提升股價有作用: 因為港燈的非地產資產不具強大的盈利能力,但卻佔用了公司龐大的資源及借貸能力,釋放出資產後,能公司減少負債,可以善用發電業務其當中的現金流,加強借貸能力,從而加強資本投資,因當年仍有保證回報,加強資本投資能使獲利增加,從而提升盈利能力,反過來又提升了股價及融資能力,從而達致良性循環。

況且,港燈分拆出嘉宏完成後,因嘉宏亦持有港燈,港燈的盈利穩定增長,嘉宏價值亦能提升,導致港燈的價值亦能一次釋放出來,對股東的確有利。

但是從(2)及(3)兩點倒推過來,公司方所稱嘉宏分拆的「目的是要把港燈的發電及投資業務分開」,卻不能做到,在港燈角度來看是對的,但是嘉宏如果沒有港燈,盈利不穩,投資價值就降低了,從而降低融資的成功機會,所以這句句子只有一半是對的呢。

(2) 中華娛樂及製新製衣宣佈收購大酒店30%股權

3月2日,中華娛樂(206,已私有化)及麗新製衣(191)宣佈向大酒店(45)大股東梁仲豪分別購入20%及10%股權,每股53元(拆股後5.3元),較當時作價50元(拆股後5元)溢價6%,合計15.9億。

兩家公司先繳付10%按金,其餘現金則在4月13日前支付,兩家公司聲稱以銀行借貸及內部資源支付代價,並打算作長期投資,但是後來卻演變一場收購戰,長期投資就變短期投資,不過最終仍有少許利潤在手,都算不錯。

但是兩家公司因為收購帶來的財務負擔頗重,導致兩家都各自使出不同的財技,此是後話,當中,麗新國際分拆麗新發展就是其中之一,上文有述,不贅了。

延伸閱讀::

http://hkclweb.hkpl.gov.hk:8000/microfilm/l/BATCH27/65E1A5364C32192C61183D6D3F3F1A95B94DF835C4.ti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96

從兩則新聞看零售銀行的核心優勢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r61.html

                     紅一方面軍  熊熊

 

一直以來筆者都認為零售優勢是銀行的核心優勢,擁有這一優勢的銀行不僅可以比同業更容易拉到存款,而且拉到的存款的成本更低,與此同時由於零售客戶的粘性導致將導致擁有零售優勢的銀行可以從零售客戶身上獲得更多的利益,這一觀點從今天筆者看到的兩則新聞中得以體現:

————————————————————————————————————————————————--
 
A:招行多項費用業內最高

另外,在記者的調查中發現,招行不僅在小額賬戶管理費方面在行業內領先,它的其他基礎服務例如異地同行存取款、異地跨行存取款費用也頗高。

例如在異地本行取款上,招行以每筆金額的千分之五為手續費,最低5元,最高不設限。其他大型銀行最低收費分別為工行2元、農行1元、建行2元、交行1元,顯然招行的最低手續費遠遠甩開各大行,四大行中建行交行也不設限,工行和農行最高都為100元。

同樣,招行在異地跨行取款手續費上也是「高人一等」,最低7元/筆,最高也不設限,而其他各家銀行最低費用在3元至5元這一區間。此外,在異地櫃檯存取款手續費的最低費用方面招行也處在前列。

在外匯收費標準裡,招行也不落隊。在境內居民個人外匯同城跨行匯款上,招行的收費比例是0.5%,最低5元,無最高費用。在境內居民個人外匯異地同行和異地異行的匯款上,招行均是按照匯款金額的0.1%收取,最低費用100元,最高費用1000元。

此外,在個人信貸方面的相關收費項目中,招行增加了個人住房貸款循環授信額度承 諾費,按額度的0.5%~2%收取;增加個人經營貸款循環授信額度承諾費,按額度的0.5%~3%收取;增加自動還款/自主月供功能使用費 120-1200元/年,合同工本費10-50元/年等。

 

B:不過出乎意料的是,股份行總體上還是不敵四大行。上半年,12家股份行人民幣存款比年初增長9493億元,增幅超過8.7%,增量低於去年同期;而五大國有大行上半年增量高達3.5萬億元,增幅9.39%,不僅增量和增幅都大大超過12家股份行,並且增量超過了五大行自身去年同期額。

   

數據顯示,上半年招商銀行人民幣存款比年初增加1767億元,增幅10.4%,位列第一; 中信銀行增加1367億元,增幅8.7%,位居第二;第三是民生銀行1050億元,增幅7.4%;緊接著是浦發銀行1028億元,增幅6.5%;光大銀行 1011億元,增幅9.49%;興業銀行897億元,增幅8%;深發展658億元,增幅12.2%;廣發銀行569億元,增幅9.1%。

 

一些規模較小的股份行人民幣存款增幅超過了10%,表現突出。例如,浙商銀行人民幣存款增長310億元,增幅高達19.9%,渤海銀行增加194億元,增幅14.1%。

「各家銀行座次與其業務基礎有關。」上述銀行人士分析,招行的零售業務基礎較好,對公業務發展強勁,無論是個金、公金對其存款都有很大貢獻。而中信銀行的存款主要偏向單位存款,這與其對公業務較強有關。

—————————————————————————————————————————————————
    對於銀行業,筆者一直認為最重要的能力在於能否拉到更多的存款,因為無論是在任何國家,任何時候,銀行最基本的業務都是拉到存款,然後把存款借貸給資金需 求方並從中賺取利差,沒有存款則銀行的業務完全無法開展,明顯的原因在於存款就相當於製造業的原料,巧婦的米,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銀行同為此理。沒有存 款則銀行無法開展業務的另一隱含原因在於銀行的其它業務都是在存款業務的基礎上派生而來的,比如貸款,一般情況下客戶選擇貸款的銀行在可能的情況下會優先 選擇自己的存款行,再比如中間業務的多少完全取決於銀行客戶的多少,而銀行拉到存款也就等於拉到了客戶,道理很簡單,不會有人把錢存在a銀行而去用b銀行 賬戶來繳水電費,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存款有優勢的銀行其中間業務一般也相對其它同行有優勢,從這點上來說,馬蔚華認為的「存款立行」的觀點相當的有遠見,也 相當的正確。作為投資者,或者另外一種身份「股東」而言,自然也必須從存款出發去選擇可以給自己帶來豐厚回報的銀行。
    在筆者之前博文《什麼是銀行業的核心競爭優勢》一文中曾經指出,低負債成本的銀行必然具備零售優勢的銀行,而零售優勢來源於網點優勢或者來源於對客戶需求 的深度挖掘與滿足,在中國這就表現為工行與招行同為「最佳零售銀行」,其中工行依靠網點優勢獲得大量存款(現在四大行中農行成本最低,原因在於農村網點眾 多),而招行則依靠對客戶需求的深度挖掘與滿足以吸引大量的城市白領客戶。從上述兩則新聞我們可以看出在存款增量方面,四大行無論是從絕對量還是增長量上 都把股份制銀行甩在身後(除了招行),而在股份制銀行中,招行的存款增長遠遠領先於其它股份制銀行,這就是零售銀行的優勢:在行業艱難的時候零售銀行可以 活的更好,獲得更快的發展。
    零售銀行的優勢不僅僅體現在能夠於行業艱難之時順利拉到存款,更在於其依靠客戶的粘性優勢增加收入,從新聞中可以看出招商銀行的多項費用是業內最高的,甚 至高於四大行,這說明什麼?招行不僅僅能夠以最低的成本拉到存款,而且還能從存款來源的客戶身上「再拔幾根毛」,或者從客戶的角度出發,客戶不僅僅願意以 較低的利息收入把錢存在招商銀行,而且還「心甘情願」讓招行收一些「七七八八」的費用,這就是零售銀行恐怖的地方,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在銀行業利率市場化時 代,招行的存款利息比其它銀行低0.1%甚至0.2%,招行客戶會轉而選擇其它的銀行嗎?對於銀行來說,負債成本比其它行低0.1%來能產生巨大的超額利 潤,再加上其它「七七八八」的拔雞毛作為補充更是錦上添花,這就是為什麼銀行業未來的競爭在於零售業務的競爭的原因。看看富國銀行高達4的NIM以及巨大 的中間業務收入,這就是優秀銀行在利率市場化時代為股東帶來豐厚回報的具體證明。

熊熊 2011年07月15日夜寫於日本國東京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67

壹新聞執照到手 「歸功」中華電信?

2011-8-1  TCW




歷經兩年、闖關兩次,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終於同意發給壹電視新聞台執照。

七月十八日,就在壹電視新聞台通過審核前兩天,中華電信宣布3G行動上網降價,以mPro每月九百五十元吃到飽上網方案為例,大降三百四十二元,降幅達三六%,這是不到兩個月時間,中華電信宣布二次降價。

兩件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事,卻讓壹電視執照核發的闖關過程多了一些聯想。

讓NCC七位委員同意,除了因為這一年以來,壹電視已經把動新聞降低到占比三%以下,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承諾成立跨媒體倫理委員會。在NCC眼中,壹電視有逐漸變成「乖學生」。

牽拖管理不力每篇文最後都怪NCC

一位知情人士點出,這次順利過關,從《蘋果日報》六月底密集出現相關報導,直指屬於NCC管轄的中華電信,網路建設落後、3G上網資費過貴且慢的動作來看,讓這兩件事的微妙性有不同的解讀。

「每一篇攻擊電信收費太高的評論,最後都會怪罪到NCC,因為審核電信費用,和管理電視系統業者就是NCC,」中華電信內部指出。

壹電視執照申請這場仗打了兩年,壹傳媒旗下的媒體,透過批評馬政府,也常批評台北市市長郝龍斌;甚至黎智英還不惜親自投書《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希望訴諸輿論,但是都不見成效,反倒這次打中華電信打到政府痛點。

原因就在青年選票,知情人士分析,「這次選舉,大家搶的都是青年選票和首投族,你看馬英九、蔡英文爭先成立臉書粉絲團,他們花很多力氣,經營年輕社群。」他補充,電信費用支出是除了生活基本開銷外,最大支出,最容易觸動年輕人的敏感神經。

在民調拉鋸戰的緊繃下,青年選票更顯重要。

六月十八日,馬英九的治國週記的議題是,「我們的網路,可否變得更快更好更便宜?」之後,中華電信先在六月初「從善如流」,大降ADSL上網費用,最多的方案還降價四一%,平均費用打了約六折。

很湊巧是在該治國週記後不久,《蘋果日報》開始批評中華電信3G行動上網龜速又貴。

六月二十七日,《蘋果日報》的社論首次發難「中華電信誤國誤民」,指出中華電信壟斷市場,並且網路設備建設落後,台灣消費者只能用上網速度2M到10M,比起韓國日本50M起跳是落後國家。

社論在最後三分之一,已經不是在罵中華電信收費過高,而是順帶點出,NCC讓台灣數位電視開播過慢,NCC只會罰錢,放任系統業者占著頻道,重播舊片賺取暴利。

影響力發酵立委、網友跟進討伐施壓

七月六日社論寫「中華電信吃人夠夠」,直接推論,「這可能衝擊國民黨總統及立委的選情,尤其是年輕網路族的選票」,直到七月二十日中華電信降價之前,七月十八日社論是「中華電信,不官不民。」

隨後,立委也加入批評中華電信收費過高。

這一連串的批評開始蔓延到一般民眾,也開始用行動表達對中華電信資費的不滿。六月開始,在臉書上,網友發動「連署抗議」中華電信收取昂貴月租費,3G上網品質卻一直那麼爛,不到一個月,集結了六萬名以上網友聲援。

而壹電視執照過關,就在這一連串抨擊中華電信資費聲中,度過萬重山。

對於執照通過是否和《蘋果日報》攻擊中華電信收費有關,NCC專門委員詹懿廉回應:「這部分我不是很清楚,通過主因是他的七大承諾和降低動新聞比例有關。」

壹電視總經理王子云也回應,「我們沒有刻意如此做,過去也一直要求中華電信降價。」

為了完成電視夢,黎智英是花錢不手軟,根據壹傳媒公布財報,過去一年,壹電視已經讓黎智英賠了新台幣十七億元,壹傳媒因此轉盈為虧。

被NCC駁回兩次申請,黎智英另闢蹊徑送機上盒,機上盒是透過網路連線收看壹電視,一開始也會受限於內容豐富度、頻寬速度;要發揮影響力,也需要追上類似中華電信MOD的九十萬用戶水準,才有可能在這場電視大戰中勝出。

有趣的是,拿到執照後,壹電視除了在中華電信的MOD上架外,還會繼續推機上盒。如此一來,中華電信就是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王子云樂觀認為,「我們下禮拜就會跟中華電信談上架,他們強項是技術,我們是內容,大家一起把餅作大。」

拿到執照後,真正考驗是黎智英的經營能力,在跨媒體倫理委員會監督下,壹電視端出的節目,能否再創《蘋果日報》席捲台灣的奇蹟,各界都在拭目以待。

【延伸閱讀】新聞台闖關2次才取得執照 ——壹電視爭議大事紀

2009.8:向NCC申請新聞台、娛樂台等5張執照'09.11:動新聞在網路以動畫呈現性侵等新聞,引發婦女團體抗議'09.12:NCC審核委員全 數反對,否決壹電視新聞台和綜合台執照申請'10.3:壹電視第2次申請執照,NCC僅通過電影台'10.7:NCC通過體育台申請,駁回新聞台、娛樂台 和綜合資訊台申請'10.7.:壹電視以網路新聞開播'10.11:壹電視另闢途徑送機上盒,號稱要送出百萬台'11.6.27:《蘋果日報》社論批中華 電信行動上網收費高且速度慢'11.7:包含《自由時報》、《工商時報》及立委加入批評中華電信和NCC'11.7.20:壹傳媒主席黎智英親自赴審查會 許下7大承諾,並成立跨媒體倫理委員會'11.7.20:NCC通過壹電視新聞台執照資料來源:各大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