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婉婷母親被捕調查 涉嫌賤賣數億國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5094.html
曲婉婷母親被捕調查 涉嫌賤賣數億國資
每經網 王銀超 2015-05-07 16:24:00
作為母親,張明傑缺席了陪伴女兒長大成人的時光,這曾經一度招致女兒的憤恨。但她把多出來的時間和精力,傾註在自己的職業上並取得了成功。在涉嫌違法違紀被帶走調查以前,她官至正處級,對於在基層打拼的公務員而言,這個成績殊為不易。
現年59歲的張明傑女士有兩個人生角色:母親和官員。她在這兩個角色中展露出相同的性格:強勢。
在歌手曲婉婷眼中,母親張明傑的形象是這樣的:樸素、堅忍、能幹,頭發很短,不燙不染,走路特別快,做決定特別果毅。作為母親,張明傑像大部分中國家長一樣,送孩子去學鋼琴,出國念商科,希望孩子順利畢業,結婚生子,按部就班地過完一生。
面對媒體時,曲婉婷不諱言自己16歲出國後,希望中斷學業專心做音樂,因此與母親關系鬧僵。“我不管你怎麽說,我也不要再保持沈默,媽媽,我就是我,請不要想改變我,別人的孩子不是我。”她在一首獻給母親的歌曲里唱道。
作為母親,張明傑缺席了陪伴女兒長大成人的時光,這曾經一度招致女兒的憤恨。但她把多出來的時間和精力,傾註在自己的職業上並取得了成功。在涉嫌違法違紀被帶走調查以前,她官至正處級,對於在基層打拼的公務員而言,這個成績殊為不易。
.png)
2014年母親節,曲婉婷在社交網站貼出與母親的合影
“你外婆在我19歲時去世,我靠自己走到今天。”在送16歲的曲婉婷上飛機前往加拿大留學時,張明傑對女兒這麽說。
1956年出生於遼寧鐵嶺的張明傑,16歲開始工作,從哈爾濱市輕工幹部學校科員一步步走到頂峰。2000年,送女兒出國的同一年,張明傑第一次當上了正職——市建設局信訪處處長。兩年後,2002年12月,張明傑開始任哈市道里區政府副區長。經過三次分工調整,2007年,張明傑分管全區農林、水務、交通、農業綜合開發和各鄉鎮農業農村建設等工作。
從道里區副區長一職開始,張明傑的工作便和征地、拆遷、開發、建設等聯系在了一起。直至日後她達到自己仕途的巔峰,擔任哈爾濱市發改委副主任、市城鎮化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2014年9月29日,張明傑被哈爾濱市檢察院以濫用職權罪逮捕。《路標》君多方調查獲知,張明傑的涉嫌“濫用職權”之舉發生在其擔任道里區副區長期間,與一宗國企改制的資產處置密切相關。
負責這家國企改制工作的張明傑,以鐵腕的手段主導了該國企的改制與資產處置過程。此次並不透明的改制,致使巨額國有資產疑以賤價流入民企開發商之手,而這家民企則與張本人及親屬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jpg)
曲婉婷與母親合影
國家試點:50億項目爛尾
從市區往東南方向驅車7公里便到了新發鎮,和所有的農村小鎮一樣,因建築施工一路上塵土飛揚。如果不是在機場路和四環路交匯處的50多棟在建高樓,人們便會驅車而過,對此了無印象。
圍著這片在建樓房的“原生態社區典範,怡景·森林城”廣告牌,在低矮破敗的民房和荒蕪的田地交錯之中格外顯眼。
房產廣告中的怡景?森林城,是“國家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項目”,“將成為哈爾濱市首個森林城市示範社區。”原定開盤時間為2014年7月,入住時間為2015年3月。
但在2015年“五一”節前,偌大的爛尾工地沒有施工的跡象,只余看守工地的三四個人。門口的橫幅顯示,“國家級試點新發鎮小城鎮施工現場”。

爛尾的國家級試點——新發鎮小城鎮建設項目怡景·森林城施工現場。攝|王銀超
“瞧瞧那規劃,亂七八糟的”,一名在鎮政府門口的村民說,“都停工兩年了,沒錢。”
這個尷尬的存在,曾被哈爾濱市乃至國家層面寄予改革的希望。
2008年3月,道里區新發鎮被國家發改委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列入全國第二批改革試點鎮。按最初的規劃,新發鎮將把全鎮11個行政村,26個自然屯整合建設成建國-慶豐-紅旗三個新型社區,打造“三區、兩軸、四個增長極”的空間結構布局。
但在《路標》君獲得的一份由道里區農林畜牧獸醫局於2015年4月20日向先發置業出具的說明中表示,關於土地使用權歸屬及管理問題,在辦案機關未作出正式結論之前,原土地使用及管理仍維持現狀。
該份說明也提到,2009年8月24日,《哈爾濱市原種繁殖場產權轉讓合同》是由東江科技與道里區農林畜牧獸醫局及原種場三方簽訂的。
根據《路標》君獲得的兩份土地租賃協議,先發置業已擁有原種場土地的使用權。協議顯示先發置業曾將轄區內的375.18畝分兩次租賃給個體,租賃期一年,共計租金11.2554萬元。
無論以哪個標準考量,中標接盤原種場整體資產的東江科技都顯得可疑。按照哈爾濱產權交易中心公告要求,受讓方必須具備的資質是註冊資金不低於9000萬元;而東江科技註冊資本僅為50萬元。此外,公告還要求新組建的企業必須在道里區進行工商註冊和稅務登記;但東江科技的登記機關為道外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我們接觸了很多不錯的公司,不知道為什麽最終選擇了東江科技。”職工孫景峰說。
東江科技一名參與原種場職工安置工作的前員工李雙告訴《路標》君,該公司很早就關註原種場了,通過公開競標獲得原種場整體產權,並包括原種場整體產權中所含154萬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不然(原種場)哪里值6160萬元?”
職工孫景峰曾在當地派出所看到當時的三方合同,其中有一句寫道,“本次轉讓包括廠房、辦公樓、設備和土地。”但職工多次索要該份合同未果。
規劃之變:農業項目變身地產項目
“當時張明傑還在會上強調改制之後,土地性質還是不變,企業繼續搞農業,將建設一些農業觀光園項目。”改制小組成員、原種場保衛科科長田景祥回憶,“她還許諾員工會被返聘,改制後的企業會幫忙繳納保險等”。
但是,種種許諾最終未能實現。據上述東江公司原職工表示,當時只是返聘了20余名員工,“那麽多人,不是誰都能返聘的,是公司和職工雙向選擇”。
這十名遭到解聘的員工中,其中一名職工因患病無醫療保險治療,最終於幾年前上吊自殺。
2009年下半年,改制工作一結束,職工們便開始上訪,“我們區、市、省都去(上訪)了,北京(上訪)去了三次。”職工代表張國表示。
原種場的轉企改制與新發鎮的小城鎮開發迅速銜接。2010年年底,原本是原種場的耕地上便開始施工準備蓋樓。一開始工地只是掛牌“國家級試點新發鎮小城鎮施工現場”,之後圍上怡景森林城項目的廣告牌。
據前述東江科技前員工表示,當時獲得土地使用權後,東江科技試圖依托原種場下屬的新發蔬菜批發市場建設物流基地,還因此於2009年10月21日成立了一家物流公司。但是由於投資方的問題,計劃流產,隨後才進行了樓盤的開發。
2011年7月15日,東江科技的法定代表人魏奇控制的先發置業成立,註冊地點位於原種場招待所。先發置業作為開發商,取得了新發鎮小城鎮建設項目的開發權。
先發置業一名前職員透露,張明傑的親哥哥張明喆和侄子張宇也在該公司上班,張明喆擔任副總經理一職。另據原種場職工王建峰回憶,怡景森林城的農民工到先發置業辦公樓討薪,先發置業職員表示,“找張明傑哥哥去。”
張明喆與在《路標》君的電話通話中強調,自己是法人代表魏奇聘用過來的,“我是負責施工幹活的”,並表示怡景森林城項目並非職工所反映的沒有手續,只是“沒全交(土地出讓金)”。他未就自己與張明傑的關系作出回應。
原種場能夠從農業項目變身為如今的地產項目,除了魏奇以外,還有一個關鍵方——哈爾濱工業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王建峰表示,出面協調整個小城鎮建設項目的是規劃設計方哈爾濱工業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王紹玉。另據原種場辦公室主任徐龍河表示,王紹玉在先發置業擔任總經理。原種場黨委書記李雁亦能在一些先發置業的文件上看到王紹玉的簽字。
哈工大官網顯示,王紹玉在2010年8月從哈爾濱市道里區新發鎮政府拿到科研項目“哈爾濱市道里區新發鎮城鎮化發展戰略規劃”,擔任負責人。
這不是張明傑同魏奇、王紹玉唯一的一次合作。根據《哈爾濱日報》2011年2月報道,道里區在該年將以都市旅遊觀光農業為重點,拓展西部發展空間,開發建設長嶺湖新區、小城鎮示範區等項目。這兩個項目都隸屬於張明傑的分管領域。
據熟悉長嶺湖新區項目的人士透露,在新發鎮小城鎮示範區開始不久,長嶺湖新區的規劃也著手進行,“都是由市里頭安排市規劃局進行的,市規劃局則將項目交給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王紹玉,方案是王紹玉和張明傑商量的。”。
王紹玉在2010年12月就拿到了哈爾濱東方巴黎城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的科研項目“哈爾濱市道里區長嶺湖旅遊風景區開發概念規劃”。而根據工商資料顯示,哈爾濱東方巴黎城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5月26日,法人代表為魏奇。
不過該規劃上報到哈爾濱市一級時未獲通過,“王紹玉的規劃龐大,註重旅遊地產,還要建奧特萊斯等,對長嶺湖的改動非常大,和原先2003年註重郊野體驗的方案所相去甚遠”,上述人士說。
東方不亮西方亮。王紹玉的地產規劃才能最終得以在新發鎮項目得以實現。據李雁表示,王紹玉與張明傑被抓,僅一天之差。王紹玉涉嫌套取國家小城鎮建設資金。
哈工大建築學院辦公室亦向《路標》君確認,王紹玉失聯已久。
落馬余波:被波及的家庭
2014年7月28日至9月27日,中央第八巡視組進駐黑龍江省進行巡視,職工代表張國聯合其他職工向巡視組遞交材料舉報張明傑。
當年9月,張明傑被免去發改委副主任職務。9月28日,在中央巡視組離開的第二天,松北區人民檢察院以犯罪嫌疑人張明傑涉嫌濫用職權罪向哈爾濱市人民檢察院報請逮捕。經審查,次日,哈爾濱市人民檢察院決定以張明傑涉嫌濫用職權罪對其逮捕。李雁稱,張明傑還遭到了“抄家”。
11月3日,張明傑被免去市城鎮化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職務。“就是小城鎮項目出的事”,一名新發鎮鎮政府官員透露。就在張明傑被抓當月,市紀檢委及市檢察院先後找李雁詢問關於原種場改制一事,“問改制方案是誰確定的,6000多萬(價格)是怎麽算出來的之類的。”
原種場職工們表示,道里區政府主管農業的副區長關世勛在針對原種場職工的協調溝通會中提到,中央紀委第八巡視組將此案移交給黑龍江省紀委處理,而省紀委責成市紀委第五監察室、國家審計署、市公安局刑偵大隊三家牽頭調查張明傑涉嫌賤賣國有資產案。此案目前仍在偵查中。
在被捕半年多以後,媒體公布了張明傑與曲婉婷的母女關系。這位籍籍無名的處級官員開始進入輿論視野。
媒體曝光後的次日下午,曲婉婷在社交網站上發表回應:“我非常愛我的媽媽而且感到心碎。這磨難對我來說壓力很大,讓我幾乎每天以淚洗面。”並把社交網站頭像改為和母親幼時的合影。
而曲婉婷的男友加拿大溫哥華市市長羅品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應,“這是曲婉婷的私事,已經好幾個月沒有信息了,這段時間非常難熬。我也幾乎沒有信息。”
曲父是市園林局某公園一名非常資深的美工師。據同事們表示,曲恒在這個單位上班已經超過30年,但最近已經很久沒有出現了。曲恒平時為人低調,比較沈默,很少參與集體活動。
在曲婉婷位於哈爾濱通江街的家中,同一單元樓的鄰居對曲婉婷早已沒有印象。直到《路標》君提醒,一名鄰居才驚訝地表示,“天天在電視里瞅見曲婉婷,不知道就是老曲的女兒啊,只知道他女兒差不多初中的時候就出國了。難怪之前還聽他說曲婉婷去了黑龍江大學開音樂會。”

曲婉婷幼時的住處,她的父親至今居住在這里。攝影|王銀超
這是一棟已經使用10年的單元樓,住的大部分是市政府的公務員,“我們一起搬來的。”上述人士表示,“早幾年能看到張明傑,人很和氣,見面都會打招呼。但是這幾年都沒有見到她了,一直是曲父一個人住著”。另一名鄰居也表示,這幾年一直是曲父獨居於此,“他們家應該在其他地方買了房子”。
另一名較為年輕的鄰居表示,每年都就能看到曲婉婷回來,有時候是冬天,但今年還沒見到回來。在該鄰居看來,這是一個不錯的一家三口,“都是公務員,生活不會太差。”
曲婉婷在音樂領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後,終於與母親實現和解。在2014年母親節,她還在Instagram上表達對母親的祝福,“這輩子最想看到的美景就是你臉上因為我露出的笑容”。
至少在短期內,她無法再見到母親張明傑的笑容了。
(應受訪者要求,部分職工作化名處理)
(文|王銀超 編輯|張建寧)
電視產業難擋衰落,再花數億贊助節目值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28/151722.shtml

現在是電視綜藝節目的爆發季,各大衛視們的王牌綜藝節目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競爭的階段。浙江衛視的《第四季中國好聲》,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3》等熱門節目,在電視媒體整體衰落的形勢下,依舊強勢。而在這些王牌節目的帶動下,湖南衛視、江蘇衛視和浙江衛視從2011年至今已經連續五年位列省級衛視收視前三甲。
難擋衰落,電視廣告行業馬太效應凸顯
與浙江衛視和湖南衛視的春風得意不同的是,整個電視行業正在迅速的衰落,受互聯網等新媒體沖擊,更多的廣告商開始從電視媒體向互聯網新媒體轉移,電視媒介的費用正在逐年消減。今年1—4月,電視廣告份額下降3.7%,資源量下降10%。而整個廣告大盤在最近五年中更是首次呈現了負增長。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互聯網廣告的逐年增長。與電視廣告相比,互聯網的廣告營銷更自由,更能與目標受眾進行有效及時的互動,這一點讓廣告商們非常中意,所以越來越多的廠商願意把資金投入到互聯網中。在這種趨勢下,整個互聯網的廣告份額正在逐年遞增。僅在2014年增幅便高達40%。這也催化出了互聯網上的各種炒作方式。一時之間,互聯網炒作已經成為主流,甚至被認為等同於營銷的主流了。

在這種情況下,電視廣告營銷也正在呈現越來越嚴重的馬太效應。除了極少數頻道憑借大型綜藝節目帶來超額收益外,絕大部分頻道的經營都處於停滯甚至衰退狀態。因為越來越多廠商如果投放電視廣告,更傾向於選擇最熱門的電視節目進行投放,這也造成了熱門電視節目競爭前所未有的激烈。而與對熱門節目的追捧相反,不溫不火的節目節目則越來越難接到廣告訂單。
在整個電視行業的冰火兩重天中,很明顯,湖南衛視無疑是馬太效應的受益者。其近期的主打節目《爸爸去哪兒3》冠名費約5億人民幣,由財大氣粗的伊利集團冠名。緊隨其後的是一家老牌食品零售巨頭良品鋪子的2億元贊助。
根據近幾年的電視廣告案例分析,在熱門節目的廣告營銷上,絕大多數的品牌轉化都會被冠名商獲得。比如在《中國好聲音》中,加多寶非常完美的與節目綁定在一起,只要看過中國好聲音的人,我想都會對“正宗好聲音,正宗好涼茶”的廣告語留下深刻印象。加上他們的品牌形象與節目的契合,直接讓其他的贊助商黯然失色,成為了好聲音的最大贏家。而第二季《爸爸去哪兒》的冠名商伊利也是類似的情況。適時的場景植入和曝光,讓伊利受益匪淺,所以從第二季的冠名費3.12億直接擡高的5億也沒有任何猶豫。
冰火兩重天,超級節目冠名贊助成人心所向
當兩年前,我們還在為加多寶2億冠名《中國好聲音》第二季嗔目結舌的時候,如今過億已經成了一線綜藝節目的起步價。大投入大產出也已經成為電視投放市場的新興規律,而看到這些超級節目帶來的巨大效益後,更讓無數廠商為之瘋狂。根據數據分析稱,伊利投入到《爸爸3》等節目上的資金,大概相當於其2014年全年凈利潤的20%以上,這種瘋狂已經成為各大熱門綜藝節目的普遍現象。想要競爭這些超級節目的冠名權,門檻之高,已經足以讓很多廠商望洋興嘆。而普通節目的效果在大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又難以獲得好的效果,所以很多廠商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花費巨額投入到超級節目中的贊助中。

對於媒體而言,一檔節目就是一場戰役,從宣傳、內容、編排每一個環節都是需要精心的排兵布陣。但是對於那些在選擇投放的廣告主而言,一次過億的廣告投入又何嘗不是一次需要精心安排的戰役?以今年的表現搶眼的伊利為例,在已經公布的廣告投入上,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江蘇衛視《最強大腦》+浙江衛視《奔跑吧兄弟》三檔一線綜藝的冠名費相加合計為9.66億元。簡直可以算得上是一次廣告投放的超級豪賭。
而同樣可以稱作豪賭的還有綜藝節目中首次亮相的良品鋪子,從圖表中可以看出,在伊利強勢冠名的光環之下,良品鋪子依舊以2億元的高價贊助了《爸爸去哪兒》,在其品牌升級戰略的推動下,在一貫重視產品品質同時,已經開始有意識的搶占一線節目資源,並寄希望利用一線綜藝節目的資源開拓更大的市場:《爸爸去哪兒》作為全國性的知名節目,將會給其帶來強大的品牌宣傳效應,並輻射到全國的數億觀眾。而這些龐大的觀眾用戶,正是良品鋪子的目標消費用戶。並且作為一休閑食品為主打的食品廠商,其品牌形象與《爸爸去哪兒》相較於伊利可能更為契合,這種品牌的高度契合,可以讓良品鋪子做很多伊利不能輻射到的互動和無痕場景植入,將其品牌價值最大化。
但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良品鋪子花費如此巨大的金額贊助,在前七期竟然沒有任何露出。這讓人著實疑惑。不過後來看到良品鋪子的一些列若無其事的舉措,證明了這是反其道而行之的一次另類營銷:利用電視廣告本身,制造出在互聯網上毫無炒作感的話題關註度。在話題升到最熱時,最新一期的《爸爸3》預告中赫然出現徹底引爆話題。這種經過長期鋪墊,然後恰到好處的曝光,甚至蓋住了伊利的風頭,堪稱是傳統營銷+互聯網營銷的經典案例。
互聯網炒作盛興,巨資贊助電視節目值不值?
相較2014年,2015年有7檔節目獲得破億元的冠名播出費,而且冠名播出費用排行前10名均破億元人民幣。且從數據可以發現,一旦節目火紅,隔年推出續集的冠名播出費也跟著水漲船高。在互聯網營銷泛濫的情況下,電視行業整體的衰落已經不可避免,這不僅讓人疑惑,如此之多的廠商,任性把花費巨額資金投到傳統的電視節目上,到底還有必要嗎?
其實,很多人認為,電視節目相對於互聯網,依舊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雖然互聯網營銷正在逐漸成為主流,但一線的熱門電視綜藝節目卻似乎並未受到太多影響,相對於互聯網營銷只能獲得短時間關註度的單一效果,熱門的電視節目依靠高收視率和內容,可以持續多維度的增加品牌曝光度、美譽度、知名度等。
同時,電視節目的塑造的品牌形象,相對於與互聯網,也更加具有權威性。很多熱門綜藝節目都會處在互聯網話題的上遊,它對於品牌的加持作用更久。像之前隨著《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等一系列衛視綜藝節目的走紅,都非常有利的帶動並加深了冠名和贊助品牌在觀眾心中的印象。比如999小兒感冒藥便是因《爸爸去哪兒》走紅後市場銷量陡增40%,這種超高的轉化率,目前單獨依靠互聯網營銷很難做到。所以,即使冠名贊助的費用一年比一年高,依舊會有很多廠商樂意為此買單。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歪道道,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取授權。
他哥倆創建了貨車版滴滴 一年拿下數億元投資|每日黑馬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ject/2015/1110/152726.shtml
導讀 : 不只高效匹配空車與貨源,他們另已殺入貨車後服務市場。
i黑馬 彭卡茜 11月10日報道
貨運O2O行業正在上演一場混戰。目前國內做車貨匹配的公司已超過200家,但在2015年連續拿下兩輪數億元級融資的只有貨車幫。
繼2015年3月成功獲得鐘鼎創投領投,騰訊、DCM等機構跟投的數億元A輪融資後,8月24日,貨車幫再獲數億元A+輪融資,由騰訊領投,鐘鼎創投、高瓴資本、DCM跟投。
北京探路
在原理上,貨運App與滴滴、Uber等打車軟件類似,目的均為實現供需雙方的信息匹配,滴滴、Uber連接司機與乘客,貨運App連接貨車車主與貨源方。不同點則在於,前者提供的服務是非標準化的。以貨車幫為例,它做的不僅是車貨匹配,而且更側重於長途運輸,客戶需求隨機性更高,這意味著信息匹配難度要比打車軟件大得多。
“你做信息匹配,如果隨機性不夠高,那就是偽需求,基本是硬推一個市場。” 貨車幫聯合創始人、CTO唐天廣評價稱。此外,對於車主來說,平臺非但不給予補貼,完成訂單後,他還要向平臺支付一定服務費用,而平臺對貨源提供方則是免費的。貨車幫希望布局一張全國公路物流信息大網,打通傳統物流最後一公里。“我們的最終目的是要做一個車的公共運力池,物流本身我們其實是不碰的。”
“目前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為18%,而在發達國家,像歐美,僅為6%~8%,由此可見,國內物流行業是極其低效的。” 唐天廣表示,貨車幫的重要使命在於,通過互聯網,打通空車與貨源之間的信息屏障,降低貨車空駛率,為貨源方提供運力支持。
貨車幫CEO戴文建、CTO唐天廣都是四川人,兩人機緣頗深: 都曾在北京念書,都是計算機相關專業出身,都屬於連續創業者——唐天廣早在2004年就嘗試過O2O創業,戴文建則在物流領域摸爬滾打多年。
2008年,戴、唐二人在北京相識,後在百子灣共同成立公司,開始創業做物流O2O,隨之而來的是近2年的蟄伏期。
“3G是2009年才發第一張牌照,智能手機普及是2012年以後的事了 ,這意味著我們要做的事還不具備成熟的產業環境。” 據唐天廣回憶,創業初期,國內信息化水平還很低,而且信息不透明、不對稱,司機們都是把車開到一個貨運市場找活幹,手段還非常原始。
戴文建算過一筆賬: 拿成都來說,在當地物流基地周邊數公里範圍內,平均每天有2萬臺以上貨運車輛在尋找貨源。按照50%的空駛率計算,每天就要浪費汽油40萬升,按每升6元計算,240萬元就此付諸東流。
要解決公路物流 “空駛” 這一痛點,需要整合司機端和供貨端信息,而貨源信息整合為重中之重。2009年,為幫助貨車車主與貨源方對接,貨車幫搭建了一個會員制 “物流QQ” 平臺。
反響極為熱烈。2000人的QQ群最多時發展到了二三十個 ,累計沈澱用戶近五六萬。
發力成都
2010年,貨車幫計劃借助App,坐鎮北方,建設一張全國性公路物流信息網。無奈的是,團隊考察發現,北方各省大多一個地級市就有一張網,而且各網基本上不連通,很難融合成一張大網,而這一信息網必須形成規模才有價值。
另一現實問題是,如果公司繼續駐紮北京、開拓北方市場,很快將會與北京、天津等周邊省市強大地推對手狹路相逢,而貨車幫在團隊、資金等方面均不具備優勢。恰在此時,他們發現,整個西南地區都還沒有 “網” ,仿若一片荒漠,但他們確信,2012年這一市場將迎來爆發,當務之急是,盡快敲定一個根據地、快速發展。
他們決定外遷。
在考察了南方多個城市的物流園區之後,戴文建覺得,成都是個不錯的選擇。戴、唐一拍即合。在唐天廣看來,北上廣更適合做2C生意,而貨車幫打入的是2B市場,就此而言,西南要地成都並不輸北京很多。
“成都IT人才集中,人力成本比北京低20%~30%,政府又有相應的政策扶持,時機剛剛好。” 唐天廣說。
2010年,3G智能手機迅速普及,在成都全新註冊的貨車幫正式發力移動端。
“整個商業模式的樹根是貨源信息,我們並不去碰貨,不會傷及整個產業鏈里任何從業者的利益。” 唐天廣認為,整合運力、為貨源方提供優質高效服務,是一個三方獲益的過程。
2012年以後,貨車幫進入加速階段,大力在線下布點做地推,業務全面覆蓋各個地級市,包括部分鄉鎮,網點迅速發展到了600多個。據稱,目前貨車幫用戶已達到百萬量級,預計到今年下半年,貨車幫市場占有率或可達到70%~80%。
團隊成員從最初的兩個人發展到四五百人,貨車幫花了4年時間,這期間由於沒有資本的介入,公司一直自負盈虧。“我們在全國有很多直營網點,賣電子設備,如導航儀、電子狗、手機等物流周邊信息化產品; 甚至我們開司機俱樂部,提供餐廳服務; 針對貨主則有貨運險的網上辦理渠道等。盈利基本靠這些。” 唐天廣說。
2015年,在連續獲得兩輪融資後,貨車幫開始考慮盈利問題,並將目光瞄準了貨車後服務市場。
“貨車後服務市場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如貨運保險、維修救援、汽配銷售等。” 唐天廣表示,像貨車幫這樣以車貨匹配作為切入口的2B的公司,未來也要建立自己的生態,而在這一過程中,如果有合適的投資標的,他們也不排除采用投資或並購的方式來整合。
“按照戴總的說法,貨車幫是一個航母集群,我們做整個物流的基礎設施,任何人需要高效、誠信的運力,找我們就行了。” 唐天廣說。
黑馬檔案
項目名稱:貨車幫
公司名稱:成都運力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戴文建、唐天廣
所屬行業:貨運O2O
融資進度:A+輪數億元
VR相機Insta 360獲數億元B輪融資 領投方迅雷要做“豬飼料”
來源: http://www.iheima.com/finance/2016/0413/155173.shtml
導讀 : Insta360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此輪融資由迅雷網絡領投,峰瑞資本、啟明創投、IDG資本跟投。迅雷稱要做VR領域的“豬飼料”公司。
今日,Insta360聯合創始人兼CMO陳金堯代表公司正式對外宣布,公司已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此輪融資由迅雷網絡領投,峰瑞資本、啟明創投、IDG資本跟投。
Insta360專註於全景影像的研究與VR相機的硬件研發,已自主研發了支持全景視頻采集、渲染的實時拼接、陀螺儀自平衡等技術。產品除中國外,還銷往包括美國、瑞士、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和地區。本次融資後,Insta360將用於研發投入以及人才招聘。消費級VR相機Insta360 Nano也將於五月初上市。
據悉,領投方迅雷通過其海外子公司進行運作,根據交易文件,除資本層面合作外,迅雷將在技術、產品、用戶,特別是視頻內容開發及雲計算等領域,與Insta360深度合作。目前,迅雷影音已經上線專屬的Insta360VR內容頻道。
談及此次融資,Insta360 CEO劉靖康透露,領投方迅雷網絡掌握的視頻編解碼、星域CDN、雲計算等技術優勢,與Insta360掌握的全景視頻采集、渲染等技術優勢形成互補,依托迅雷的用戶資源和產業化布局,此次合作將推動VR產業在內容制作的進步和完善,推動消費級的極致VR體驗。
Insta360的創始人兼CEO劉靖康曾因計算出南京大學各院系平均臉,破譯360老總周鴻祎手機號碼,受李開複邀請加盟創新工場走紅網絡並被網友稱為技術帝。2014年創業後,帶領團隊從南京起步,創立至今,產品月銷售額已達數千萬元。 公司於2014年6月獲得IDG資本100萬美金天使投資,2015年3月獲得啟明創投,IDG資本800萬美金A輪融資。
此前,迅雷已經開始對VR領域進行布局。2015年底,迅雷領投了國內虛擬現實企業大朋VR,Insta 360是迅雷正式對外公布的第二項VR戰略投資。
按照迅雷的定位和規劃,迅雷要做VR領域的“豬飼料”公司,專門為那些能趕上VR“風口的豬”提供糧草,也就是流量、用戶以及迅雷創新的技術服務,比如迅雷的H265實時編解碼技術和無限節點CDN服務等。
迅雷方面稱,通過對VR相機等上遊企業以及VR頭盔等終端顯示企業的投資,公司將逐步完善對整個產業鏈的布局。
VR圈:關於VR行業的那些人和事兒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VR圈,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莆田系豪宅家底曝光!人手N套,還在花金數億秒殺別墅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5-08/1003386.html
近日莆田某豪宅項目,受到莆田系幾家家族爭搶,一次性團購了中央獨立大別墅樓王6棟。
(本文原載於微信公眾號“邦地產”real-estate-circle)
東莊鎮,一個位於福建湄洲灣的海邊小鎮,莆田系的發家之地。
40年前,莆田系“祖師爺”陳德良從這里開始遊醫;40年後,莆田系已經覆蓋全國,占據了中國80%民營醫療企業。
莆田系的豪宅家底
東莊鎮田家村,“魏則西事件”涉及的莆田系核心人物陳新賢的老家。
在田家村一個顯眼的拐角,陳新賢家的豪宅赫然而立。“封面新聞”援引當地村民的話透露,陳新賢家族的豪宅是全村最早蓋起來的,雖然地是自家的宅基地,但蓋這個房子,都花了200多萬元。
邦爺幫他算了一下,如果這地要算錢,按市價300萬元/畝來算,陳家兄弟這房相當於耗資近千萬啊!

再回到莆田系的帶頭大哥陳德良,他的房子呢,根據《新京報》的報道說,是在東莊鎮的另一個村子——石前村的一條馬路邊。雖然在路邊,但院子被2米多高的圍墻包得嚴嚴實實,從外面也能感受到這棟三層小樓的豪華氣質。
陳德良可不止建房子,“莆田嵩山寺”就被曝光是陳德良在退居二線後主持修建的寺廟之一。

在陳德良家斜對面,就是陳金秀家族的房子了,一排四層高的別墅。
陳金秀是莆田系四大家族之一“陳家”的領頭人物。(在陳德良的帶領下形成的“莆田系”,如今是由叱咤風雲的陳、詹、林、黃“四大家族”構成的。)
陳金秀的身份是上海西紅柿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旗下投資了全國100余家醫院,以醫療投資及美容投資為主,涉及房地產、制藥、IT等領域。

網上,有莆田當地人說,“莆田人有錢都要買房或者買地蓋房子。其實這些有錢人一年能在里面住一兩個月就算夠長了,他們在農村蓋這麽豪華的房子 ,都是為了給鄉里看,因為可是很光宗耀祖的事。”
莆田富人的豪宅新歡
莆田系帶富了很多莆田人,也帶動了當地的房地產市場。
據了解,近兩年,莆田一地,豪宅項目紮堆入市,知名開發商雲集。
花園洋房有金地別墅、萬科極少墅、鳳凰山鉑郡、聯創大院、金海灣中心、康嘉禦景、祥和山莊、碧桂園浪琴灣、莆田大院、凱天東莊一品等等,從市區到城郊再到沿海,都是別墅為主的豪宅項目。
而支持莆田豪宅紮堆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有錢人多,富人階層推高了城市的住宅需求。

據莆田福房網報道,在2015年春節期間,凱天東莊一品開售,公開發售4天,別墅就熱銷過半,吸金數億。
而這背後,這個項目受到東莊幾家大醫療家族的爭搶,一次性團購了中央獨立大別墅樓王6棟。林氏家族搶購了3套別墅1套空中墅、蘇氏家族搶購了3套別墅3套空中墅……
莆田(特別是東莊村),豪宅不少,在建的也多,但無人居住的情況更多。有網友說,像下圖這種,十幾層高卻空無一人的房子,在當地遍地都是。
但根據當地居民的說法,不要看現在東莊沒什麽人氣,但到了春節連車都開不進來,回家過年是很多在外撈金的莆田人的習俗。
邦爺還在網站上看到,莆田豪宅還有“貼金”的需求,提供這樣服務的公司也不少。

當然,上面說的都是莆田富人們的“房戰”,對於普通人而言,據邦爺了解,莆田當地的一般商品房項目,例如凱天東莊一品,如今均價只能賣到8000元/平方米左右,因為普通人的購買力無法支撐過高的價格。

但莆田這種“人比人、富比富”已將高端房產市場推向一個離譜的高度,這如果影響到普通住宅市場,這對莆田的普通人來說,恐怕是喜大於憂了...
☞ 對本文有任何疑惑請關註邦地產,也可加入“邦地產w”與作者交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首頁
“創新光環”下的蘋果將向華為支付專利費 預計達數億美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1022.html
近日外媒一則華為手機抄襲蘋果設計的消息引起了行業熱議,該文提到華為模仿蘋果采用“五瓣”防撬螺絲。
“我們對此不評論。”華為方面今日上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但根據華為內部人士透露,此前華為已經和蘋果簽署了手機方面的專利交叉授權協議,而在此次外觀設計上,華為並不存在抄襲行為。
上述華為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智能手機外觀看上去較為雷同,但在功能和體驗上每家廠商都在進行著各自的創新,在關鍵技術上的創新也會申請相關的專利進行保護。此前,蘋果和愛立信曾在標準關鍵技術的全球交叉授權許可上達成合作,預計愛立信將從iPad和手機的營收中收取可觀的專利費,金額達過億美元。
據悉,華為消費者BG去年共申請專利9000件。其中,中國申請6200件,境外申請2800件。同時已經獲得中國專利授權2000多件,歐美等境外專利授權1100多件。
抄襲蘋果外觀?
“在技術上我們的P9已經超過蘋果新產品半年的時間,但價格卻更低。”在此前的P9發布會上,華為消費者BG負責人余承東對記者如是說。
但在近日外媒爆出的“抄襲門”中,華為P9被指“借鑒”蘋果的設計。“由於蘋果把指紋傳感器放在了背面,也沒有實體Home鍵,但是這兩部手機有著十分相似的天線帶、風格和拋光效果。它們甚至都采用了同樣的專用星形安全螺絲,安裝的位置也一樣。畢竟,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手機看起來更像iPhone,你不能忽略細節。”拆解網站iFixit CEO凱爾·韋恩斯說。
蘋果對此事暫無評論。
事實上,近年來關於智能手機的專利訴訟案件並不少見。
比如2014年5月3日,蘋果和三星在美國加州聖何塞地區法院針對專利開戰,判決認為三星侵犯了蘋果的多項專利,應向蘋果賠償1.196億美元。盡管蘋果勝訴,但這一賠償數額遠低於蘋果尋求的22億美元。而HTC在德被禁售,也全是諾基亞的“禍”:2014年年底,諾基亞在德國起訴HTC侵犯其USB相關的專利,並獲得了勝訴,這也意味著所有使用“USB接口”的HTC都將被禁售,基本上HTC的安卓手機都受到牽連。
“但在外觀設計這件事上,華為並沒有抄襲。”華為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華為在專利上和蘋果有一定的交叉授權,在關鍵技術領域會以商業法規合理合法的進行合作。
而據記者了解,在目前智能手機外觀創新乏力的大環境下,比起外觀設計,更多的手機廠商把創新突破放在了核心專利上,比如GSM、UMTS及LTE蜂窩標準的專利授權,亦或是核心技術的創新上。
蘋果也要交專利費
蘋果擁有世界最優秀的設計師,它樹立的工業和機械設計原則也成為了行業的風向標。盡管如此,蘋果也需要向行業中的其他競爭對手交“專利費”。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去年12月,愛立信與蘋果簽署全球專利授權許可協議,該協議包括標準關鍵專利技術的全球交叉授權許可(包括GSM、UMTS及LTE蜂窩標準)及某些其他專利的使用權。根據這份7年期協議,蘋果將首先向愛立信支付一筆專利使用費,此後定期向愛立信支付專利費。
據投資銀行ABG Sundal Collier的一份報告,預計愛立信將在iPad和iPhone營收中收取大約0.5%的專利費。此前,愛立信在對蘋果的專利訴訟中曾要求蘋果每年支付2.5億至7.5億美元的專利費。而據愛立信透露,公司2015全年的知識產權收入達到130億-140億瑞典克朗。
此外,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給出的消息稱,去年華為向蘋果許可專利769件,而蘋果向華為許可專利98件,這意味著華為也已經開始向蘋果收取專利費。
目前,華為與愛立信在專利儲備上的量級與等級不相上下,按照愛立信與蘋果的專利許可費用來估算話,蘋果每年至少向華為支付數億美元的專利費。至於具體金額,華為官方表示,雙方簽有保密協議,不便透露。
從之前公布的情況看,華為2015年投入92億美元進行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占銷售額的15%,已經超過蘋果的85億研發投入,占銷售額3.5%。目前,華為累計中國申請專利52550件,而去年華為消費者BG共申請專利9000件,其中,中國申請6200件,境外申請2800件。
事實上,隨著智能手機領域競爭日益加劇,專利糾紛及專利訴訟數量將顯著攀升,除了國際品牌之間的專利競爭外,國產智能手機產業發展也面臨著嚴峻的專利風險。
此前,愛立信在印度狀告小米,印度德里高等法院裁定,小米侵犯了愛立信的專利,並下發了禁令,要求小米停止在印度銷售和進口手機,而德里高級法院也頒發過禁令禁止在印度進口和銷售一加手機。
去年4月21號,工信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發布《世界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報告(2014-2015)》,報告中指出,專利是產業研發和創新能力的重要衡量標準,專利布局更是著眼未來的一場“圈地運動”。
支付牌照生意悄然興起 一張紙數億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14/156524.shtml
支付牌照生意悄然興起 一張紙數億元
南方周末
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支付牌照轉讓變成了一樁前所未有的好生意,薄薄一張打印紙可以賣出2.5億元-4.8億元不等的價格。
文|黃金萍
來源|南方周末
截至2016年6月9日,支付牌照五年有效期到期後,支付寶、財付通等27家首批第三方支付機構已經“裸奔”一個多月了。
央行停發支付牌照,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支付牌照轉讓變成了一樁水漲船高的“殼買賣”。零售、金融類企業對支付牌照的需求最大,它們與其一年付幾千萬的手續費,還不如買一個牌照自己做,成本更低。
純粹的第三方支付並不是一門好做的生意,但它是連接系統生態必不可少的一環。作為市場上最大的兩個玩家,騰訊和阿里巴巴已經有成形的商業模式。

薄薄一張打印紙,賣出2.5億元-4.8億元不等的價格,這大概是當今最貴的紙了。
這張紙,是由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頒發給支付企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支付業務許可證》,又被稱為“支付牌照”。2011年5月-2015年3月間,央行一共發出了8批共計270張支付牌照,減去因違規被撤銷的3張,目前市場上還有267張。
眼下,正是監管層對金融行業展開風險排查、整頓的非常時期。2016年5月2日,支付寶、銀聯等首批27家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牌照五年有效期已到,但央行至今沒有給它們“續牌”。同時,新牌照也已暫停發放一年多。
結果是,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支付牌照轉讓變成了一樁前所未有的好生意。
“殼王”的新生意
一些企業急著拿牌(照)入場,一些有支付牌照的企業經營得不好,甚至根本就沒怎麽經營,兩者一拍即合。
劉慶還記得他經手的第一張支付牌照成交的情景。他是上海超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創始股東、CEO,2014年開始運營“網融智投”平臺,主要做新三板、主板殼並購交易,外號“殼王”。
那是2015年底,面談約在北京一家五星級酒店大堂。買家開著一輛勞斯萊斯到門口,挺著肚腩走進來,原本氣場十足,進門後卻嚇了一跳。他沒想到在場的有一群人,除了買賣雙方,其余七八個全是中間人(掮客),這些中間人一層接一層,最後通過劉慶的平臺,找到了賣家。
面談一下午後,買賣成交。劉慶說,這一單拿了筆還不錯的居間費,事後利益分配也合理,沒出什麽問題。不過從那以後,他盡量要求買賣雙方都是一手信息,“不能搞太多中間人了”。
有了第一張支付牌照的交易經驗,劉慶提價了。最初居間費是交易價格的3%,接下來則是一口價——3000萬元。同期他開出的主板殼的居間費是5000萬元-6000萬元,三板殼的居間費是200萬元。
自從2015年年底掛出第一張支付牌照轉讓信息之後,劉慶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一共賣出了4張支付牌照。
在劉慶看來,一些企業急著拿牌(照)入場,一些有支付牌照的企業經營得不好,甚至根本就沒怎麽經營,兩者一拍即合。“其實支付牌照和殼的概念是一樣的”。
相比三板殼、主板殼,支付牌照更好賣。“一張牌照出來,七八家在搶,多的時候十多家搶,討價還價的很少,因為你談來談去就會被別人買走了。”劉慶介紹,他賣掉的4張支付牌照,信息掛出來之後大多幾天就賣掉了,慢的也就半個月左右。
最近這半年,劉慶明顯感覺到支付牌照價格水漲船高。他介紹說,2015年,業務範圍僅為網絡支付的牌照,一般賣1億-2億元,現在報價為2.5億-3億元;經營範圍為全國,業務範圍又是網絡支付、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銀行卡收單“全牌照”的,2015年的售價為2億-3億元,現在則是4億-4.8億元。

由於央行停發支付牌照,市場現在一張牌照可以賣出2.5億至4.8億元的價格。
盤活系統的基石
支付已經不僅僅是支付,而是連接整個系統生態的最重要一環。現在企業拿支付牌照,主要是兩個目的:閉環和大數據,支付則是盤活系統生態的基石。
“貴,實在太貴了!”一位上市公司支付業務負責人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一年前他們就已經完成了支付牌照的技術安全檢測認證,但在打聽了一圈支付牌照價格之後,他們堅定了“再等等”的決心。
2005年開始,以支付寶為首的互聯網公司發力網絡支付市場,開啟了中國電商的繁榮。2010年,央行出臺《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要求非金融機構提供支付服務,必須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成為支付機構,接受央行監管。
根據該辦法,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是指非金融機構在收付款人之間作為中介機構提供貨幣資金轉移服務:網絡支付、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銀行卡收單、央行規定的其他支付服務。其中,網絡支付又分為貨幣匯兌、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數字電視支付等。
原本,企業滿足服務時間2年以上,持續盈利2年以上,近3年未出現支付業務違規受罰等條件,通過支付業務設施的技術安全檢測認證之後,向央行提交申請,審批合格後便可拿到牌照。2014年起,央行先後公開點名8家第三方支付機構挪用客戶資金、超範圍經營等違規事件,其中有3家因嚴重違規被吊銷牌照,分別是浙江易士、廣東益民和上海暢購,它們的業務類型均為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上海暢購的業務類型還有互聯網支付(全國)。
浙江易士的牌照經營業務和範圍,是在浙江省開展預付卡發行和受理業務。一位支付牌照轉讓的中介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透露,2015年初浙江易士曾有意轉讓這張支付牌照,報價1.5億元。但還未出手,當年8月24日,央行就取消了浙江易士的支付業務許可證。
從2015年3月26日央行發出第八批支付牌照之後,已經暫停一年多。於是,支付牌照轉讓,變成了一樁前所未有的好生意。
其實支付牌照交易流程很簡單,先是發布出售信息,包括牌照信息、價格和交易安排,中介一般會附上抹去公司名稱、法定代表人、經營場所信息的支付牌照圖片;待找到合適的買家後,和買家簽署居間協議;接著,約上買賣雙方面談;簽署正式協議,付首付款,轉股、工商變更完成之後付余款;資產裝入。
早在2012年,京東就通過收購網銀在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拿到了支付牌照。在此一年前,京東停止與支付寶合作,原因為“支付寶的費率過高”。
劉慶介紹,零售、金融類企業對支付牌照的需求最大,它們大多此前接入過其他第三方支付系統,因為流水量大,一年付幾千萬的手續費,還不如買一個牌照自己做,成本更省,也更便捷。尤其是預付卡業務,用戶資金沈澱還有利息,“就像自己開個銀行一樣”。
現在,支付已經不僅僅是支付,而是連接整個系統生態的最重要一環。前述上市公司支付業務負責人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現在企業拿支付牌照,主要是兩個目的:閉環和大數據,支付則是盤活系統生態的基石。
作為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上最大的兩個玩家,騰訊和阿里巴巴已經有成形的商業模式。以支付寶為依托,阿里巴巴不僅發展了電商,還有螞蟻金服這樣一個涵蓋了支付、理財、銀行、信貸、保險等業務的金融王國。騰訊則以財付通為依托,通過微信支付、QQ錢包在移動支付上趕超支付寶,支付、理財、征信、O2O也在迅速開花結果。
從京東開始,平安、海爾、萬達、小米等三十多家公司陸續通過收購拿到了支付牌照。2016年5月12日-27日半個月時間,就有宏磊股份、新大陸、石基信息三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收購持有支付牌照的公司(子公司)股權。
還有更多交易在悄悄進行中。
支付這門生意
隨著分類管理新規的實施,不少人認為支付牌照價格會有所回落。但劉慶相信,隨著互聯網金融政策收縮,支付牌照不會放松,價格只會越來越貴。
盡管牌照供不應求,但第三方支付並不是一門好做的生意。
2016年5月在新三板公示的《北京首惠開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開轉讓說明書》,揭開了小型第三方支付企業的艱難。
北京首惠開桌的主營業務為第三方支付業務相關業務,其全資子公司北京雅酷時空信息交換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雅酷信息),持有北京市、廣東省、江蘇省和浙江省辦理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在全國範圍內辦理互聯網支付業務和移動電話支付業務的牌照。
該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發行一種綜合性的折扣儲值消費卡,累計發卡量452萬張,2014、2015年連續虧損5034萬元、5196萬元。
虧損中很大一部分來自雅酷信息。轉讓說明書寫道,雅酷信息成本費用投入較大,且實現的收入規模較小,導致雅酷信息處於虧損狀態,截至2015年12月31日,雅酷信息的凈資產約為-3780萬元,累計虧損已超過其實繳貨幣資本的50%。根據《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第三十八條之規定,累計虧損超過其實繳貨幣資本的50%,存在被責令停止辦理部分或全部支付業務的風險。
要想在第三方支付行業賺錢,只有做大規模這一條路。
以移動支付日均交易筆數超5億的騰訊為例,騰訊支付基礎平臺與金融應用線(FIT)支付平臺產品負責人陳起儒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商業模式主要是收商戶的手續費,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公司手續費不同,其中的數字差就是它的利潤。不過騰訊的支付行為主要是C2C,騰訊要墊付大額的手續費給銀行。
自2016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對提現功能開始收取手續費,每位用戶(以身份證維度)終身享受1000元免費提現額度,超出部分按銀行費率收取手續費,費率均為0.1%,每筆最少收0.1元。微信表示,對提現交易收費,不是為了盈利,主要用於支付銀行手續費。
3月17日,騰訊公布的《2015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公告》稱,僅2016年1月單月,通過微信支付進行的C2C支付交易產生的相關銀行手續費(主要為轉賬)超過人民幣3億元,這個數字是扣除從用戶收取的相關收入後的凈額。“互聯網從來就是用免費撬動市場,占據市場主導地位之後再從中提供增值服務或者是通過其它方式盈利。”陳起儒說。
目前,盡管暫停了牌照發放,央行並未停止受理支付業務許可證的申請。可查到的最近一條受理信息是2015年12月22日,央行太原中心支行受理了山西星易通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支付業務為互聯網支付和移動電話支付業務的申請。
前述上市公司支付業務負責人對南方周末記者稱,自己一直在和央行就支付牌照問題保持溝通,他得到的最新回複是,一切在順利進行中。他預計央行不會再新增支付牌照,但同時又相信自己的申請應該會得到一個圓滿的結果。
截至2016年6月9日,支付寶、財付通等27家第三方支付機構“裸奔”一個月又一周了,市場上很多人預計續牌時間應該在2016年7月之前,因為根據去年底發布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自2016年7月1日起,所有網絡支付賬戶將分類別管理,並對支付機構實施動態分類管理。
2016年4月中,央行向支付企業下發了《非銀行支付機構分類評級管理辦法》,支付機構將被劃分為5類11級,實行差異化和針對性監管。如果多次出現D、E類評級,將被暫停支付業務,直至註銷牌照。不過,分類辦法並未明確具體實施時間。
隨著分類管理新規的實施,未來第三方支付業務範圍的受限,不少人認為支付牌照價格會有所回落。但劉慶相信,隨著互聯網金融政策收縮,支付牌照不會放松,價格只會越來越貴。
2016年5月30日,他一口氣放出了10張待出售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信息,根據業務類型、業務覆蓋範圍不同,售價從2.6億元-4.5億元不等,居間費也分為3000萬元、4000萬元兩種。

[本文作者黃金萍,轉自南方周末,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題圖和文中圖片均來自視覺中國。]
第三方支付
牌照
贊(...)
分享到:
支付牌照生意悄然興起一張紙數億元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7587

截至2016年6月9日,支付牌照五年有效期到期後,支付寶、財付通等27家首批第三方支付機構已經“裸奔”一個多月了。(視覺中國/圖)
央行停發支付牌照,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支付牌照轉讓變成了一樁水漲船高的“殼買賣”。零售、金融類企業對支付牌照的需求最大,它們與其一年付幾千萬的手續費,還不如買一個牌照自己做,成本更低。
純粹的第三方支付並不是一門好做的生意,但它是連接系統生態必不可少的一環。作為市場上最大的兩個玩家,騰訊和阿里巴巴已經有成形的商業模式。
薄薄一張打印紙,賣出2.5億元-4.8億元不等的價格,這大概是當今最貴的紙了。
這張紙,是由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頒發給支付企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支付業務許可證》,又被稱為“支付牌照”。2011年5月-2015年3月間,央行一共發出了8批共計270張支付牌照,減去因違規被撤銷的3張,目前市場上還有267張。
眼下,正是監管層對金融行業展開風險排查、整頓的非常時期。2016年5月2日,支付寶、銀聯等首批27家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牌照五年有效期已到,但央行至今沒有給它們“續牌”。同時,新牌照也已暫停發放一年多。
結果是,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支付牌照轉讓變成了一樁前所未有的好生意。
“殼王”的新生意
一些企業急著拿牌(照)入場,一些有支付牌照的企業經營得不好,甚至根本就沒怎麽經營,兩者一拍即合。
劉慶還記得他經手的第一張支付牌照成交的情景。他是上海超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創始股東、CEO,2014年開始運營“網融智投”平臺,主要做新三板、主板殼並購交易,外號“殼王”。
那是2015年底,面談約在北京一家五星級酒店大堂。買家開著一輛勞斯萊斯到門口,挺著肚腩走進來,原本氣場十足,進門後卻嚇了一跳。他沒想到在場的有一群人,除了買賣雙方,其余七八個全是中間人(掮客),這些中間人一層接一層,最後通過劉慶的平臺,找到了賣家。
面談一下午後,買賣成交。劉慶說,這一單拿了筆還不錯的居間費,事後利益分配也合理,沒出什麽問題。不過從那以後,他盡量要求買賣雙方都是一手信息,“不能搞太多中間人了”。
有了第一張支付牌照的交易經驗,劉慶提價了。最初居間費是交易價格的3%,接下來則是一口價——3000萬元。同期他開出的主板殼的居間費是5000萬元-6000萬元,三板殼的居間費是200萬元。
自從2015年年底掛出第一張支付牌照轉讓信息之後,劉慶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一共賣出了4張支付牌照。
在劉慶看來,一些企業急著拿牌(照)入場,一些有支付牌照的企業經營得不好,甚至根本就沒怎麽經營,兩者一拍即合。“其實支付牌照和殼的概念是一樣的”。
相比三板殼、主板殼,支付牌照更好賣。“一張牌照出來,七八家在搶,多的時候十多家搶,討價還價的很少,因為你談來談去就會被別人買走了。”劉慶介紹,他賣掉的4張支付牌照,信息掛出來之後大多幾天就賣掉了,慢的也就半個月左右。
最近這半年,劉慶明顯感覺到支付牌照價格水漲船高。他介紹說,2015年,業務範圍僅為網絡支付的牌照,一般賣1億-2億元,現在報價為2.5億-3億元;經營範圍為全國,業務範圍又是網絡支付、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銀行卡收單“全牌照”的,2015年的售價為2億-3億元,現在則是4億-4.8億元。

由於央行停發支付牌照,市場上現在一張牌照可以賣出2.5億至4.8億元的價格。(視覺中國/圖)
盤活系統的基石
支付已經不僅僅是支付,而是連接整個系統生態的最重要一環。現在企業拿支付牌照,主要是兩個目的:閉環和大數據,支付則是盤活系統生態的基石。
“貴,實在太貴了!”一位上市公司支付業務負責人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一年前他們就已經完成了支付牌照的技術安全檢測認證,但在打聽了一圈支付牌照價格之後,他們堅定了“再等等”的決心。
2005年開始,以支付寶為首的互聯網公司發力網絡支付市場,開啟了中國電商的繁榮。2010年,央行出臺《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要求非金融機構提供支付服務,必須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成為支付機構,接受央行監管。
根據該辦法,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是指非金融機構在收付款人之間作為中介機構提供貨幣資金轉移服務:網絡支付、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銀行卡收單、央行規定的其他支付服務。其中,網絡支付又分為貨幣匯兌、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數字電視支付等。
原本,企業滿足服務時間2年以上,持續盈利2年以上,近3年未出現支付業務違規受罰等條件,通過支付業務設施的技術安全檢測認證之後,向央行提交申請,審批合格後便可拿到牌照。2014年起,央行先後公開點名8家第三方支付機構挪用客戶資金、超範圍經營等違規事件,其中有3家因嚴重違規被吊銷牌照,分別是浙江易士、廣東益民和上海暢購,它們的業務類型均為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上海暢購的業務類型還有互聯網支付(全國)。
浙江易士的牌照經營業務和範圍,是在浙江省開展預付卡發行和受理業務。一位支付牌照轉讓的中介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透露,2015年初浙江易士曾有意轉讓這張支付牌照,報價1.5億元。但還未出手,當年8月24日,央行就取消了浙江易士的支付業務許可證。
從2015年3月26日央行發出第八批支付牌照之後,已經暫停一年多。於是,支付牌照轉讓,變成了一樁前所未有的好生意。
其實支付牌照交易流程很簡單,先是發布出售信息,包括牌照信息、價格和交易安排,中介一般會附上抹去公司名稱、法定代表人、經營場所信息的支付牌照圖片;待找到合適的買家後,和買家簽署居間協議;接著,約上買賣雙方面談;簽署正式協議,付首付款,轉股、工商變更完成之後付余款;資產裝入。
早在2012年,京東就通過收購網銀在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拿到了支付牌照。在此一年前,京東停止與支付寶合作,原因為“支付寶的費率過高”。
劉慶介紹,零售、金融類企業對支付牌照的需求最大,它們大多此前接入過其他第三方支付系統,因為流水量大,一年付幾千萬的手續費,還不如買一個牌照自己做,成本更省,也更便捷。尤其是預付卡業務,用戶資金沈澱還有利息,“就像自己開個銀行一樣”。
現在,支付已經不僅僅是支付,而是連接整個系統生態的最重要一環。前述上市公司支付業務負責人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現在企業拿支付牌照,主要是兩個目的:閉環和大數據,支付則是盤活系統生態的基石。
作為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上最大的兩個玩家,騰訊和阿里巴巴已經有成形的商業模式。以支付寶為依托,阿里巴巴不僅發展了電商,還有螞蟻金服這樣一個涵蓋了支付、理財、銀行、信貸、保險等業務的金融王國。騰訊則以財付通為依托,通過微信支付、QQ錢包在移動支付上趕超支付寶,支付、理財、征信、O2O也在迅速開花結果。
從京東開始,平安、海爾、萬達、小米等三十多家公司陸續通過收購拿到了支付牌照。2016年5月12日-27日半個月時間,就有宏磊股份、新大陸、石基信息三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收購持有支付牌照的公司(子公司)股權。
還有更多交易在悄悄進行中。
支付這門生意
隨著分類管理新規的實施,不少人認為支付牌照價格會有所回落。但劉慶相信,隨著互聯網金融政策收縮,支付牌照不會放松,價格只會越來越貴。
盡管牌照供不應求,但第三方支付並不是一門好做的生意。
2016年5月在新三板公示的《北京首惠開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開轉讓說明書》,揭開了小型第三方支付企業的艱難。
北京首惠開桌的主營業務為第三方支付業務相關業務,其全資子公司北京雅酷時空信息交換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雅酷信息),持有北京市、廣東省、江蘇省和浙江省辦理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在全國範圍內辦理互聯網支付業務和移動電話支付業務的牌照。
該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發行一種綜合性的折扣儲值消費卡,累計發卡量452萬張,2014、2015年連續虧損5034萬元、5196萬元。
虧損中很大一部分來自雅酷信息。轉讓說明書寫道,雅酷信息成本費用投入較大,且實現的收入規模較小,導致雅酷信息處於虧損狀態,截至2015年12月31日,雅酷信息的凈資產約為-3780萬元,累計虧損已超過其實繳貨幣資本的50%。根據《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第三十八條之規定,累計虧損超過其實繳貨幣資本的50%,存在被責令停止辦理部分或全部支付業務的風險。
要想在第三方支付行業賺錢,只有做大規模這一條路。
以移動支付日均交易筆數超5億的騰訊為例,騰訊支付基礎平臺與金融應用線(FIT)支付平臺產品負責人陳起儒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商業模式主要是收商戶的手續費,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公司手續費不同,其中的數字差就是它的利潤。不過騰訊的支付行為主要是C2C,騰訊要墊付大額的手續費給銀行。
自2016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對提現功能開始收取手續費,每位用戶(以身份證維度)終身享受1000元免費提現額度,超出部分按銀行費率收取手續費,費率均為0.1%,每筆最少收0.1元。微信表示,對提現交易收費,不是為了盈利,主要用於支付銀行手續費。
3月17日,騰訊公布的《2015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公告》稱,僅2016年1月單月,通過微信支付進行的C2C支付交易產生的相關銀行手續費(主要為轉賬)超過人民幣3億元,這個數字是扣除從用戶收取的相關收入後的凈額。“互聯網從來就是用免費撬動市場,占據市場主導地位之後再從中提供增值服務或者是通過其它方式盈利。”陳起儒說。
目前,盡管暫停了牌照發放,央行並未停止受理支付業務許可證的申請。可查到的最近一條受理信息是2015年12月22日,央行太原中心支行受理了山西星易通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支付業務為互聯網支付和移動電話支付業務的申請。
前述上市公司支付業務負責人對南方周末記者稱,自己一直在和央行就支付牌照問題保持溝通,他得到的最新回複是,一切在順利進行中。他預計央行不會再新增支付牌照,但同時又相信自己的申請應該會得到一個圓滿的結果。
截至2016年6月9日,支付寶、財付通等27家第三方支付機構“裸奔”一個月又一周了,市場上很多人預計續牌時間應該在2016年7月之前,因為根據去年底發布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自2016年7月1日起,所有網絡支付賬戶將分類別管理,並對支付機構實施動態分類管理。
2016年4月中,央行向支付企業下發了《非銀行支付機構分類評級管理辦法》,支付機構將被劃分為5類11級,實行差異化和針對性監管。如果多次出現D、E類評級,將被暫停支付業務,直至註銷牌照。不過,分類辦法並未明確具體實施時間。
隨著分類管理新規的實施,未來第三方支付業務範圍的受限,不少人認為支付牌照價格會有所回落。但劉慶相信,隨著互聯網金融政策收縮,支付牌照不會放松,價格只會越來越貴。
2016年5月30日,他一口氣放出了10張待出售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信息,根據業務類型、業務覆蓋範圍不同,售價從2.6億元-4.5億元不等,居間費也分為3000萬元、4000萬元兩種。
欣泰電氣IPO造假先行賠付將出爐 興業證券或拿數億賠散戶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619.html
興業證券因欣泰電氣造假上市一事投行業務暴雷,余波難了。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興業證券內部了解到,興業證券此前向投資者承諾的先行賠付方案即將出爐,計劃主動拿出數億賠償給欣泰電氣的中小投資者,而此舉被認為一定程度為對沖這一風波的負面沖擊。
賠付方案近期拿出
“公司正積極與監管機構及相關部門協商擬訂投資者先行賠付方案,目前方案尚在研究中。”在6月20日回複交易所的問詢中,興業證券曾稱在討論賠付方案。雖然目前最終方案尚未確定,但據本報了解,興業證券或拿出2—5個億向投資者“負荊請罪”。
“估算來看,承擔欣泰電氣IPO上市期間的賠償,算上當時的市值,預計賠5個億,但是否要剔除系統性風險因素,還有待法院認定。如果剔除熔斷等系統性風險,賠償大概到2個億可能。”興業證券相關人士表示,賠付方案將近期拿出,公司或還將就此事向欣泰電氣追償,也一定程度彌補公司賠付損失。
對於興業證券最後會賠多少,業內說法不一。但多位投行人士以及證券律師均對記者表示,投資者人數、公告因造假被調查的時間點以及公告後股價波動是賠償數額的主要決定因素。
“主要看以哪個時間節點來賠償,是以去年7月14日欣泰電氣被立案調查的時間還是以今年6月處罰告知書出來的時間。”華容律師事務所律師許峰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稱,確立時間節點後,在此時間節點前買入並蒙受損失的中小投資者都可獲得賠償。
關於IPO上市造假先行賠付,業內已有先例。公開信息顯示,平安證券在萬福生科的欺詐上市和中介違規事件中,被沒收中介業務費用2555萬元,上繳2倍罰款總7665萬元,同時自掏3億元設立投資者利益補償專項基金,最終賠償12756名投資者1.79億元損失。據此,某資深投行人士對記者判斷稱,興業證券或面臨數額更多的賠償。
“賠償的時間點應該是欣泰電氣公告造假的時間。”該人士認為,興業證券或就賠償方案與欣泰電氣協商一致,作為連帶責任人也有權利向上市公司追償。
不過,許峰向記者提出一個質疑。“此時出賠償方案其實很難涵蓋投資者的損失,目前欣泰電氣在停牌,複牌後股價因造假投資者虧損怎麽辦呢?具體還是要等興業的方案出來再看。”許峰稱。
事實上,對於先行賠付目前僅有平安證券一家先例,並無明確的先行賠付機制。業內多表示,最終的賠付方案基本會由興業證券、欣泰電氣以及監管部門共同達成默契,形成方案。
投行業務暫遭“連坐”
對於欣泰電氣東窗事發後興業證券主動積極地想要拿出賠付方案,有投行人士認為,主要目的是此事若拖下去,對興業證券投行業務將造成更大打擊,興業證券的做法一定程度會對沖負面沖擊。
由於欣泰電氣造假風波實際上目前興業證券所有投行業務暫時遭到“連坐”。
“實際狀況是,在立案調查期間我們上會的投行業務確實都被中止了,等到調查結果出來後再繼續。”前述興業證券人士稱。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20日,興業證券共參與保薦20個IPO項目。此外,今年以來,興業證券還參與的定增、並購重組項目數十家。
而投行業務的創收地位,對於興業證券來說也相對重要。其2015年年報顯示,當年投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約11.3億元,增幅為104.62%。2016年一季度報告則顯示,興業證券當季投資銀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3.76億元,同比增長66.15%,占營業收入比重21.62%。另有行業對比顯示,興業證券此前的承銷家數和發行規模都進入了行業前十名。
按照相關法律規定,保薦機構、保薦代表人因保薦業務涉嫌違法違規處於立案調查期間的,中國證監會暫不受理該保薦機構的推薦;暫不受理相關保薦代表人具體負責的推薦。而若相關違法違規被認定,視情節輕重,保薦機構或被暫停3—6個月保薦資格。
對此,有證券人士對記者表示,以相關條文來看,實際上也存在灰色地帶。“《證券法》規定不受理保薦機構機構的推薦,但並未明確不接受其審核。”上述證券人士表示。
Wind數據顯示,興業證券目前受影響的10歌IPO項目,有11家已受理、6家已反饋、3家已披露更新、剩余的上海網達案件股份有限公司已過會尚未發行。
7.1投融資日報:蔚來汽車宣布獲數億美元融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01/157088.shtml
7.1投融資日報:蔚來汽車宣布獲數億美元融資
劉雪兒
6.30共發生11起融資。按輪次劃分,天使輪3起,A輪5起,C輪1起,輪次不明確1起;按行業劃分,醫療2起,企服、電商、房產、體育、遊戲、金融、汽車、本地生活各1起。
天使輪
➤房脈獲250萬元天使輪融資
投資方:李直
行業:房產
簡介:房脈是一款購房者交流服務的app,並且房友圈版塊供用戶交流,在線下進行帶看服務。
拓展:據了解,截至去年5月,房脈正式合作的品牌開發商達近100家,註冊經紀人近5000余人,實現成交房屋200余套。
➤木蘭倉獲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
投資方:中路資本
行業:電商
簡介:木蘭倉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專註於農村快消品市場,提供糧油、調味品、酒水等消費頻次較高的商品,交易主要在APP上完成。
拓展:該筆融資將主要用於倉儲建設,增加品類,以及擴大四五線城市及農村地區批發商的合作規模,進一步提升交易的密度。
➤VRUN班跑獲得500萬元天使投資
投資方:齊享資本
行業:體育運動
簡介:VRUN班跑是一個智能跑步機運動品牌。
拓展:平臺將跑步與社交結合起來,人們可以預約跑步設備,開展互動社交。
A輪
➤藍遊文化獲3000萬元A+輪融資
投資方:普思資本領投
行業:遊戲
簡介:藍遊文化是一家依托Newbee戰隊,基於電子競技行業的 遊戲公司
拓展:主要有四塊核心業務:電子競技俱樂部 Newbee 戰隊、電競娛樂賽事經營、電競娛樂視頻制作、愛好者社區平臺
➤麥麥養老獲3000萬元A輪融資
投資方:招商局創投領投
行業:醫療健康
簡介:麥麥養老是一家專註智慧養老服務的公司,借助智能可穿戴設備及移動互聯網技術,打造智慧養老管理系統,為中高端養老機構提供軟硬件解決方案。
拓展:本輪融資完成後將用於幾個方面:擴大研發團隊、在廣州設立全資子公司,加強銷售及運營團隊建設。
➤荷特寶獲數千萬元 Pre-A 融資
投資方:安持資本領投,企源科技,中國智能等跟投
行業:本地生活
簡介:荷特寶是一家團餐服務商,其初始業務為外賣團餐,同時也為大型食堂提供整套解決方案,包括出品,運營,供應鏈等。
拓展: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新市場拓張,技術研發等方面。
➤妞諾科技獲得1000萬元Pre-A輪投資
投資方:豐豪創投
行業:醫療健康
簡介:妞諾科技是一家健康醫療領域的腦電穿戴解決方案供應商,致力於高精準度的腦電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研發。
拓展:旨在依托於腦電實時監測技術探知人腦生理狀態和認知狀況,以腦電技術、人體生物電檢測處理技術以及人機交互技術等為基石,為可穿戴設備提供腦電解決方案。
➤創利投宣布獲得3000萬元A輪投資
投資方:投資方未透露
行業:金融
簡介:創利投是一家互聯網金融交易服務平臺,通過和專業融資性擔保機構合作,平臺投資所有項目均由擔保機構全額本息擔保。
拓展:創利投表示,本輪融資意義重大,不僅為公司的管理規範和企業快速發展打開了新的通道,也提升了創利投服務中小微企業的能力,增強了企業發展後勁,從而為企業做大做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C輪
➤極光推送獲得數千萬美元C輪融資
投資方:尚未披露
行業:企服
簡介:極光推送是Android平臺的消息推送服務平臺,讓開發者可以向其APP的用戶推送通知或者消息,與用戶互動。
拓展: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加大市場方面的投入。
輪次不明確
➤蔚來汽車獲新一輪數億美金融資
投資方:淡馬錫領投,TPG、厚樸、聯想集團等參投。
行業:汽車
簡介:蔚來汽車是一家從事高性能智能電動汽車研發的公司,為上海賽睿迪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旗下產品。
拓展:據了解,此前江淮汽車與蔚來汽車曾達成合作,計劃聯合制造新能源汽車,預計整體合作規模約100億元。由江淮代工蔚來汽車的首款量產車型,預計2017年底上市。
[本文作者劉雪兒,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投融資
蔚來汽車
贊(...)
分享到: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