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目前人工智能事業部目前有7000多個工程師和科學家,還在繼續招人,因為Pony和Robin經常來挖我們的人,Jack也挖。”在今日舉行的IT領袖峰會上,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人工智能及微軟研究事業部負責人沈向洋調侃道。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平臺級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博弈日趨激烈,專業領域人才成為誰能在關鍵領域迅速實現突破的機會。因此,對於人工智能人才的爭搶成為現階段平臺級企業布局人工智能的關鍵。
在本月不久前,騰訊宣布任命百度前研究員高管張潼為AI Lab負責人。幾乎同時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宣布離職。騰訊獲得助力,百度折損大將,盡管在IT峰會的高端對話上,李彥宏和馬化騰並無針尖對麥芒,但兩者在臺面下的人才爭奪戰已經打響。
盡管中小企業在搶占人才上並沒有優勢,但是提前布局人工智能有助於更好搶占商用市場機會。
人才
“(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第一次除了有市場之外,還有了資本、有了企業、有了人才,我堅定不移地認為人工智能的爭奪是世界未來最主要、重要的爭奪。”在IT峰會上,經濟學家朱民激動地說道。
根據《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6)》數據顯示,目前美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達到2905,遠超中國709個數。然而,在人才數量上的占比讓國內在人工智能技術上迎來趕超美國的希望。
從數據而言,2005-2015年全世界兩萬篇最重要的人工智能文件,28.2%文章是由華人撰寫,引用率達到32.1%。而在2016受到大量關註的Google人工智能機器人阿爾法狗首創開發人也為華人。
華人為國內平臺企業布局人工智能打下基礎,為了爭搶人工智能人才,BAT在美國設立人工智能專門研究院。
在IT峰會上,對於文章開頭沈向洋所提到的“搶人說”,馬化騰並未否認,“通過一年我們也招了挺多的人,我們在微軟(總部)西雅圖還設置了一個實驗室。因為很多微軟的人不願意離開西雅圖,所以我們就在旁邊設實驗室,沒辦法人才就是這樣。”馬化騰說道。
據了解,目前,騰訊AI Lab中50名科研人員中90%以上有AI相關博士學位和海外留學背景。
“中國人扮演人工智能領頭羊的角色,但是從企業角度來說,最大的人工智能企業,尤其率先推出人工智能平臺級服務的公司,在落地執行以及投入規模都比中國要領先,但是中國有不少的人才儲備所以有巨大的市場機會。”迅雷CEO鄒勝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說道。
長期以來,百度擁有國內最為頂尖的人工智能人才,以吳恩達為首的深度學習領域的科學家為百度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打下基礎。盡管陸奇與吳恩達先後離職,但百度在深度學習領域技術還是處在國內領先地位。
而隨著騰訊在一年前成立AI Lab,BAT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較量也逐漸明朗化。
不久前,騰訊研發的圍棋機器人“絕藝”以11戰全勝的戰績奪得“UEC杯”計算機圍棋大賽冠軍。盡管距離百度的深度學習仍有不小差距,但看到人工智能前景的騰訊正在往此方向“發力”,“李彥宏在人工智能領域走得更前,對騰訊來說我們還是落後不少。”馬化騰說道。
商用頭啖湯
“2013年以前,我們不斷跟外界說百度是一個商業公司,我們不應成立研究院,不應有純研究機構,這些機構要想轉化成產品,進入市場被市場所認可的話,應該跟那些產品部門、跟那些業務部門緊緊結合在一起,而不是單獨成立一個研究院,但是深度學習這一波起來之後,我覺得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它需要在理論上、在算法上,在很多方面有長遠的布局和突破,所以從那時開始,我們也大規模投入來吸引人才,推進算法。”在領袖峰會上,李彥宏說道。
在人工智能技術上,微軟、Google、BAT等企業都在打造平臺級的技術和產品。而對於中小型企業而言,吸引人才、引進技術都需要大量資金,等待大企業完善技術以及平臺的同時,中小型企業的優先布局更有利於未來商業化產品的發展。
“人工智能分為兩個陣營,一個陣營是做人工智能平臺建設的企業,第二個陣營是用好人工智能的企業。第一個陣營需要資源整合的能力,能號召世界上最好的人工智能領域的科學家持續開發算法,類似BAT這樣的企業,擁有能夠輸出人工智能的能力。第二個陣營是行業的各個層面能都用人工智能改善甚至顛覆產品模式,包括產品用戶體驗、效率及結構。”鄒勝龍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鄒勝龍告訴記者,目前第一批人工智能的企業在技術商用上還沒有很大突破,缺乏可以使用的工具,因此這時處在一個過渡期,對於中小企業是一大機會。目前,迅雷人工智能實驗室集中在對商用產品的研發上,“這個實驗室的最主要工作,首先是了解世界上有哪些最好的配方,然後把這些配方變成工具,像一個餐廳的廚房,用到我們現有場景上和探索的應用上。”鄒勝龍說道。
而平臺企業在人工智能技術的開放程度也能幫助人工智能技術更好完善。
“人工智能是一個非常大的產業,而且會持續很長時間。我們判斷,未來20-50年都會是一個快速發展的人工智能時期。大潮下,顯然不是一個公司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下來的。相反,如果說我們先進入了這個領域,把我們平臺開放出來,提供一些平臺給一些尤其是沒有這麽多計算資源、沒有這麽多做長遠研發能力的機構去做他們擅長的,對大家都有益。”李彥宏說道。
“微軟目前人工智能事業部目前有7000多個工程師和科學家,還在繼續招人,因為Pony和Robin經常來挖我們的人,Jack也挖。”在今日舉行的IT領袖峰會上,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人工智能及微軟研究事業部負責人沈向洋調侃道。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平臺級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博弈日趨激烈,專業領域人才成為誰能在關鍵領域迅速實現突破的機會。因此,對於人工智能人才的爭搶成為現階段平臺級企業布局人工智能的關鍵。
在本月不久前,騰訊宣布任命百度前研究員高管張潼為AI Lab負責人。幾乎同時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宣布離職。騰訊獲得助力,百度折損大將,盡管在IT峰會的高端對話上,李彥宏和馬化騰並無針尖對麥芒,但兩者在臺面下的人才爭奪戰已經打響。
盡管中小企業在搶占人才上並沒有優勢,但是提前布局人工智能有助於更好搶占商用市場機會。
人才
“(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第一次除了有市場之外,還有了資本、有了企業、有了人才,我堅定不移地認為人工智能的爭奪是世界未來最主要、重要的爭奪。”在IT峰會上,經濟學家朱民激動地說道。
根據《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6)》數據顯示,目前美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達到2905,遠超中國709個數。然而,在人才數量上的占比讓國內在人工智能技術上迎來趕超美國的希望。
從數據而言,2005-2015年全世界兩萬篇最重要的人工智能文件,28.2%文章是由華人撰寫,引用率達到32.1%。而在2016受到大量關註的Google人工智能機器人阿爾法狗首創開發人也為華人。
華人為國內平臺企業布局人工智能打下基礎,為了爭搶人工智能人才,BAT在美國設立人工智能專門研究院。
在IT峰會上,對於文章開頭沈向洋所提到的“搶人說”,馬化騰並未否認,“通過一年我們也招了挺多的人,我們在微軟(總部)西雅圖還設置了一個實驗室。因為很多微軟的人不願意離開西雅圖,所以我們就在旁邊設實驗室,沒辦法人才就是這樣。”馬化騰說道。
據了解,目前,騰訊AI Lab中50名科研人員中90%以上有AI相關博士學位和海外留學背景。
“中國人扮演人工智能領頭羊的角色,但是從企業角度來說,最大的人工智能企業,尤其率先推出人工智能平臺級服務的公司,在落地執行以及投入規模都比中國要領先,但是中國有不少的人才儲備所以有巨大的市場機會。”迅雷CEO鄒勝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說道。
長期以來,百度擁有國內最為頂尖的人工智能人才,以吳恩達為首的深度學習領域的科學家為百度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打下基礎。盡管吳恩達離職,但陸奇入職讓百度在深度學習領域技術仍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而隨著騰訊在一年前成立AI Lab,BAT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較量也逐漸明朗化。
不久前,騰訊研發的圍棋機器人“絕藝”以11戰全勝的戰績奪得“UEC杯”計算機圍棋大賽冠軍。盡管距離百度的深度學習仍有不小差距,但看到人工智能前景的騰訊正在往此方向“發力”,“李彥宏在人工智能領域走得更前,對騰訊來說我們還是落後不少。”馬化騰說道。
商用頭啖湯
“2013年以前,我們不斷跟外界說百度是一個商業公司,我們不應成立研究院,不應有純研究機構,這些機構要想轉化成產品,進入市場被市場所認可的話,應該跟那些產品部門、跟那些業務部門緊緊結合在一起,而不是單獨成立一個研究院,但是深度學習這一波起來之後,我覺得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它需要在理論上、在算法上,在很多方面有長遠的布局和突破,所以從那時開始,我們也大規模投入來吸引人才,推進算法。”在領袖峰會上,李彥宏說道。
在人工智能技術上,微軟、Google、BAT等企業都在打造平臺級的技術和產品。而對於中小型企業而言,吸引人才、引進技術都需要大量資金,等待大企業完善技術以及平臺的同時,中小型企業的優先布局更有利於未來商業化產品的發展。
“人工智能分為兩個陣營,一個陣營是做人工智能平臺建設的企業,第二個陣營是用好人工智能的企業。第一個陣營需要資源整合的能力,能號召世界上最好的人工智能領域的科學家持續開發算法,類似BAT這樣的企業,擁有能夠輸出人工智能的能力。第二個陣營是行業的各個層面能都用人工智能改善甚至顛覆產品模式,包括產品用戶體驗、效率及結構。”鄒勝龍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鄒勝龍告訴記者,目前第一批人工智能的企業在技術商用上還沒有很大突破,缺乏可以使用的工具,因此這時處在一個過渡期,對於中小企業是一大機會。目前,迅雷人工智能實驗室集中在對商用產品的研發上,“這個實驗室的最主要工作,首先是了解世界上有哪些最好的配方,然後把這些配方變成工具,像一個餐廳的廚房,用到我們現有場景上和探索的應用上。”鄒勝龍說道。
而平臺企業在人工智能技術的開放程度也能幫助人工智能技術更好完善。
“人工智能是一個非常大的產業,而且會持續很長時間。我們判斷,未來20-50年都會是一個快速發展的人工智能時期。大潮下,顯然不是一個公司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下來的。相反,如果說我們先進入了這個領域,把我們平臺開放出來,提供一些平臺給一些尤其是沒有這麽多計算資源、沒有這麽多做長遠研發能力的機構去做他們擅長的,對大家都有益。”李彥宏說道。
周一(5月15日) 早盤滬深兩市小幅高開後沖高回落,滬指受制於年線和10日線的雙重壓力,臨近午盤滬指一度站上年線,創業板指圍繞5日線反複震蕩。至今日午間收盤,滬深指數雙雙翻紅,滬指成交量較前一交易日縮量,創業板指較前一交易日放量。
盤面上,受全球爆發勒索病毒消息影響,信息安全概念股集體大漲,板塊整體漲幅超過5%;此外,地熱能、量子通信、ST板塊、電子支付、雄安新區等板塊漲幅均超1%,而銀行、黃金等板塊則下跌。
截至滬深股市上午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092.28點,上漲8.77點,漲幅0.28%,成交額901億元;深證成指收報9,855.65點,上漲67.66點,漲幅0.69%,成交額1,143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783.22點,上漲8.59點,漲幅0.48%,成交額336億元。資金方面,滬股通凈流入5.96億,深股通凈流入5.62億。另外,央行認為,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於較高水平,今日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今日無逆回購到期。
熱點板塊:
勒索病毒席卷全球,早盤網絡安全概念股大漲,格爾軟件,任子行,藍盾股份,拓爾思,飛天誠信,美亞柏科,數字認證,神思電子,綠盟科技漲停。
博深工具漲停,帶動雄安概念股繼續高潮,博深工具,太空板業,津膜科技,漢鐘精機,恒通科技,常山股份漲停,恒泰艾普漲逾9%,科林電氣漲逾7%,創業環保漲逾6%。
跌幅榜上,銀行,地下管網,黃金等板塊跌幅居前。
消息面:
1、據統計局網站15日消息,4月份,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民經濟繼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生產領域穩定增長,市場需求不斷擴大,就業形勢持續向好,消費物價溫和上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新舊動能加快轉換,經濟運行質量效益進一步改善。
2、5月15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邢誌宏表示,截至目前,鋼材的去產能已經完成了3170萬噸,煤炭去產能完成了6897萬噸,完成進度分別達到了63.4%和46%。去庫存方面,4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了7.2%,降幅比3月末擴大了0.8個百分點。
機構觀點:
國泰君安認為,盡管中期去杠桿基調不改,但從路徑上監管層將采取溫和、漸進的方式。隨著維穩預期的出現,短期市場有望步入沖擊後的矯正期,過度悲觀已無必要。目前來看,周期性行業在供給側發力,產能收縮背景下,龍頭有望享受供需結構改善帶來的增長。消費行業則在通過長期殘酷的價格戰之後,行業集中度已經有所提升,龍頭優勢有望延續。在行業不斷出清、產業集中度提升、企業競爭優勢凸顯的過程之中,龍頭白馬的業績持續性改善,行業龍頭有望從折價走向溢價。
西南證券認為,金融監管的洪流已過,二季度的經濟也可能比預想好,市場短期可能迎來反彈。投資者可以利用反彈時機,布局金融、保險等安全邊際較高的行業,也可以調倉受益行業格局改善的白馬龍頭,同時可以關註行業前景廣闊、業績增速高、監管沖擊下調整較多的次新股。
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24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聯邦地方法院判決三星侵犯蘋果設計專利,應賠償蘋果5.39億美元。
據悉,這場專利訴訟可以追溯到2011年,經歷7年的時間一路走上最高法院。三星和蘋果於上周重回法庭,蘋果聲稱三星侵犯了其5項專利,其中包括3項設計專利和2項實用專利。
2012年8月,蘋果贏得了最初勝利,獲賠10.49億美元,但三星認為賠償金額太高,隨後提起上訴,賠償金的數額減少到了3.39億美元。不過三星仍然認為這個金額太高,於是向美國最高法院提起訴訟,但是法院認為具體賠償數額應該由最初的地區法院裁定。
在最近的重審中,關鍵問題始終是對所謂的“工業產品”(article of manufacture)的恰當定義。具體來說,計算蘋果所遭受的損失時,是僅僅基於三星侵犯iPhone創新的具體價值,還是包含這些創新的手機總價值。
如果售價600美元的手機包含300美元的侵權蘋果配件,三星可能會辯稱,它只對蘋果造成300美元的損失。而蘋果則會說,其300美元的創新能力幫助三星賣出了600美元的手機。
報道稱,這場審判從5月14日開始,持續了一周。陪審員從19日開始合議,持續到了21日,並於24日作出了裁定。
在這場審判中,其中一位證人是蘋果營銷副總裁格雷格•喬斯威亞克( Greg Joswiak)。他指出,設計是蘋果公司的重要一部分,即便是在iPhone於2017年發布前也很重要。蘋果律師向陪審團展示了Mac、iPod、MacBook等產品,證明設計也融入蘋果DNA中。
蘋果在裁決之後發布聲明說:“我們深信設計的價值,我們的團隊不知疲倦地創造令客戶滿意的創新產品……此案重要的不是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