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消息,阿里文娛大優酷事業群總裁楊偉東昨日晚間就優酷與騰訊視頻員工打架事件作出回應稱,向騰訊視頻員工李女士道歉。
楊偉東表示:“1.無論何種原因,傷到你都是不對的,這是我們的錯;2.囂張罵人不代表其強大;我要告訴優酷團隊,謙卑雖然不代表我們弱小,但要知道修養和不怒,更不能波及別人,這也是我們的錯;3.競爭的方式要回到業務,要給用戶和行業創造價值,不要孩子氣,我們不能跟著犯錯。4.這是我們第二次發聲,也是最後一次發聲,兩個大團隊這麽解決問題,丟人! 5.再次向李女士致歉。代表我們公司。”
11日下午,騰訊視頻官方微博發表騰訊《關於優酷公司員工李某某傷人事件聲明》。稱在5月10日某影視公司年度新劇推薦會上,優酷員工李某某用酒杯砸傷一位騰訊的女性工作人員,騰訊視頻就此事要求優酷公司和員工承擔法律責任,並進行賠償和公開道歉。
隨後,優酷官方微博做出回應,稱“你們愛員工,誰不愛員工?但大家都需要真相。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江湖事江湖了是條漢子,鬥嘴鬥氣無意義,我們毫無興趣”,並附轉一文。文中消息顯示,晚宴中,先是有對優酷的謾罵聲傳出,幾分鐘後才發生摔杯事件。
今年3月,騰訊宣布集團高級執行總裁劉勝義不再擔負OMG負責人,改由騰訊COO任宇昕直接擔綱。OMG突如其來的換帥,由任宇昕整合騰訊視頻業務。騰訊方面表示,此次公司高層管理團隊職責的調整,是為更好地挖掘業務潛力,擁抱互聯網未來機會而做出的重要決定,將為騰訊廣告業務的資源整合與協同、騰訊國際化市場戰略的推動起到重要作用,同時也將更深入推動騰訊在數字經濟時代娛樂和資訊的戰略聯動,以及內容產業與技術的深度融合。
2016年4月6日,合一集團(優酷土豆)(NYSE: YOKU)宣布,依據2015年11月6日宣布的合並計劃,合一集團與阿里巴巴集團已完成合並交易,正式成為阿里巴巴旗下全資子公司。根據合並協議的條款,這次私有化交易的價格為每股ADS(美國存托憑證)27.6美元。合一集團同時宣布申請停止其ADS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交易。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在下發的官方郵件中宣布,阿里巴巴集團正式啟動籌建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同時將籌集規模超過百億元人民幣的大文娛產業基金。與此同時,俞永福出任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籌)董事長兼CEO,古永鏘擔任阿里大文娛戰略和投資委員會主席,負責籌建大文娛產業基金,而古永鏘不再擔任優酷土豆董事長兼CEO職務。古永鏘也發布了內部郵件稱優酷土豆將作為大文娛其中最重要的業務之一,將繼續由楊偉東負責管理和運營。
(重慶群華機械公司外景 每經實習記者 王琳/攝)
每經記者 朱萬平 實習記者 王琳 每經記者 謝振宇 每經編輯 張海妮
在車輛齒輪行業,又一家公司叩響了A股大門,它便是重慶市旺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旺成科技)。
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旺成科技招股書中披露的采購數據與其第四大供應商重慶聚能粉末冶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能股份)披露的數據存在“打架”的情況。為此,記者對旺成科技部分供應商進行了進一步的現場調查,其他一些數據“打架”的情況也浮出水面。
與第四大供應商數據“打架”
作為一家中國摩托車之都重慶的企業,旺成科技在其招股書中表示,其2014~2016年各年度的前五大供應商均為重慶企業,其中,有一家供應商與旺成科技一樣,也是新三板掛牌公司,即旺成科技2016年的第四大供應商聚能股份(835698.OC)。
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梳理兩家公司各自披露的購銷數據時卻發現有“打架”之處。
旺成科技招股書顯示,2014~2016年,聚能股份均為旺成科技的第四大供應商,旺成科技2014~2016年向聚能股份的采購金額分別達824.11萬元、704.27萬元和576.62萬元。
而聚能股份在其2016年登陸新三板時披露的《公開轉讓說明書》顯示,其2014年度第一大客戶為旺成科技,對其的銷售金額為824.11萬元。但在聚能股份此後披露的2015年年報和2016年年報中,其對旺成科技的銷售金額分別下滑至823.99萬元和674.65萬元。
旺成科技和聚能股份各自披露的采購、銷售數據,除2014年的數據吻合外,2015年和2016年分別存在119.72萬元和98.03萬元的差異。《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采訪了兩家企業。
7月20日,記者致電旺成科技董秘胡素輝,其表示,旺成科技的采購數據為不含稅金額,而聚能股份的銷售數據為含稅金額,上述數據的差異就是稅費差異造成的。旺成科技在招股書的“報告期內向前5名供應商采購情況”部分,也確實註明了“以上采購金額為不含增值稅金額”。
但為何2014年雙方數據又吻合呢?胡素輝表示,聚能股份2014年的數據是不含稅數據。
對此,聚能股份董秘班革的回複與胡素輝說法一致。班革稱,公司未在2015年、2016年年報中對此進行說明,做法不太嚴謹,但會在以後年報中註意披露說明。而至於為何2014年和2015年、2016年的數據統計口徑不一致,班革解釋稱這是聚能股份在制定《聚能股份公開轉讓說明書》時券商采集數據的口徑選擇問題,讓記者去找當時的券商。
聚能股份掛牌新三板時負責其財報審計工作的是亞太(集團)會計師事務所。亞太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人員表示,公司跟客戶簽署了保密協議,除非監管層要求核查這些數據,否則其有義務為客戶(即聚能股份)保密。
值得一提的是,班革還透露,旺成科技的工作人員幾天前也同他核對過購銷數據存在差異的問題。時間點與記者此前向旺成科技發送采訪提綱的時間點頗為吻合。
一位不願具名的註冊會計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新三板掛牌企業在擬IPO的招股書中對於前五大供應商的采購數據,一般應該披露不含稅金額;而新三板掛牌企業對於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數據,原則上也應該以不含稅金額為準,但是這些也不是硬性規定。
“但是對於同一家公司來說,因為存在會計核算延續性的問題,所以從原則上來說,2014年和2015年、2016年的銷售金額的統計口徑都應該保持一致。”上述註冊會計師補充道。這主要是為了滿足“價稅分離”的會計準則,方便在會計核算的時候,能對成本和稅費分別進行核算。
第一大供應商數據存疑
為對旺成科技的主要供應商情況做進一步了解,7月14日上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按照工商系統上面的註冊地址,來到了重慶群華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群華機械)的所在地重慶市沙坪壩區井口鎮井口村四合社。
(重慶群華機械公司內景 每經實習記者 王琳/攝)
根據旺成科技已披露信息顯示,群華機械近年均為旺成科技的前五大供應商之一,2016年甚至成為旺成科技第一大供應商。2014~2016年,旺成科技對群華機械的采購額分別為954.64萬元、782.79萬元和923.36萬元。
井口村四合社距離旺成科技所在的井口工業園大約有十來分鐘的車程,隨後便能看到群華機械略顯斑駁的廠房外景。走進廠房,燈光稍顯昏暗,現場有幾個工人正在巨大的機械作業聲音中工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客戶身份進行了解,群華機械銷售部門的陳姓負責人介紹,目前公司年產值大概為2000萬元左右,其中,旺成科技和重慶另一機械公司是群華機械的兩大主要客戶,兩者加起來約占群華機械年銷售額的60%。當記者詢問群華機械對旺成科技的具體銷售額時,該負責人表示,旺成科技與永山大概各占一半。在記者追問是否約600萬元時,陳姓負責人答稱“差不多”。
為何群華機械自身宣稱的銷售金額不及旺成科技披露的采購數據?就此,7月1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旺成科技發送采訪函,試圖了解相關情況但未獲回複。7月24日,記者再次致電旺成科技,旺成科技董秘胡素輝表示,“目前處於IPO靜默期,證監會尚未給出反饋意見,不方便接受采訪。”
突然冒出來的關聯供應商
除與部分供應商數據“打架”外,旺成科技在招股書中披露的一家關聯供應商,其此前並未披露過。
旺成科技招股書顯示,2016年第5大供應商坤飛機械為其關聯企業,坤飛機械實際控制人羅華是旺成科技實際控制人吳銀劍的妹夫。旺成科技2014~2016年分別對坤飛機械的采購金額為579.41萬元、461.16萬元和519.75萬元。
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翻閱旺成科技在新三板發布的2014年年報和2015年年報發現,本期無購銷商品、提供和接受勞務的關聯交易,或者報告期內日常性關聯交易發生額為零。
此外,旺成科技補充披露的2016年與坤飛機械的關聯交易額也與旺成科技招股書中披露的金額存在差異。
今年4月25日,旺成科技發布《關於補充確認2016年度超出預計金額的日常性關聯交易公告》顯示,其在2016年對坤飛機械的采購金額為608.1萬元。這一數據較其招股書中披露的2016年采購金額519.75萬元多出17%。是否如前述采購額一樣,二者差異是因增值稅差額嗎?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於7月20日致電旺成科技董秘胡素輝,後者表示,2014~2016年與坤飛機械的關聯交易數據以此次招股書披露的為準。針對記者詢問的“那是否意味著2014~2016年年報中披露的關聯交易數據存在錯誤?”胡素輝回應:“也不能這麽說。”
胡素輝要求記者發送郵件進行采訪。記者當日發送采訪郵件後,截至發稿,未獲得回複。
“對於擬IPO的新三板掛牌企業存在的這種采購數據與供應商數據不一致,自身關聯交易信披前後不一致等現象,這肯定是存在一些問題的。之前也有一些新三板公司存在類似問題,但也有最終通過證監會發審會的,就看這些問題的性質嚴重與否,以及信披不一致問題是否會遭到新三板股轉系統追究。”前述註冊會計師表示。
凈利率僅1% 只與旺成科技做生意
7月14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驅車來到坤飛機械註冊地址——重慶市沙坪壩區井口鎮井口村楊家灣社,該處並未發現坤飛機械的蹤跡。後記者獲悉,坤飛機械的地址位於井口鎮月古村62號。
7月22日,記者來到月古村所在的果園社區,找到了坤飛機械所在地,由於當天為周六,坤飛機械大門緊閉,並沒有工人上班。
(7月22日,記者實地探訪重慶坤飛機械有限公司,由於周六無人上班,公司大門緊閉 每經實習記者 王琳/攝)
隨後,記者撥打工商系統上坤飛機械留下的電話,表示希望與對方進行產品采購並到對方公司進行面談時,對方以自己公司只進行單一客戶的銷售,即只專門銷售供應給旺成科技一家公司,拒絕會面要求。
對此,旺成科技也表示,坤飛機械因規模小,自成為發行人的供應商後,其主要客戶即為發行人。
工商系統披露的坤飛機械2015年財務數據顯示,坤飛機械2015年的營業收入為472.91萬元,凈利潤為5.04萬元。也就是說,坤飛機械2015年的凈利率僅為1.07%。
坤飛機械在凈利率如此之低的情況下,還承擔著對旺成科技的大量應收賬款。旺成科技披露,其對坤飛機械的應付款由2014年年末的94.12萬元大幅增加至2016年年末的168.24萬元,增幅達78.75%。
此外,坤飛機械實控人羅華還在2016年1月無償借給旺成科技650萬元用於短期資金周轉,後於2016年5月歸還。2015年、2016年,旺成科技還與坤飛機械發生與其銀行籌資相關的總計2850萬元的資金往來。但旺成科技強調,上述關聯交易並不構成資金占用,不會對公司財務狀況、獨立性及正常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針對坤飛機械為何只與關聯方旺成科技做生意且凈利率超低等情況,7月24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坤飛機械實控人羅華,但對方以“不接受媒體采訪”為由,拒絕了記者的采訪請求。
旺成科技考慮未來會終止其與坤飛機械的關聯交易。旺成科技表示,坤飛機械提供的坯件和加工服務不存在技術壁壘和其他生產限制性條件,為了減少關聯交易、管控成本和保證品質,公司計劃自己生產有關原材料及增加粗車加工能力以替代關聯采購,預計於2017年年底前實現自己生產。
針對關聯供應商的更多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先後多次以郵件和電話方式試圖向旺成科技董秘辦進行采訪,但未獲回應。
記者還註意到,旺成科技的其他一些重要供應商近年不斷出現問題。工商資料顯示,旺成科技2016年第二大供應商重慶怡之馳機械有限公司曾在2015年因質量問題和特種設備違規使用問題3次被重慶質監局處罰。旺成科技2016年第三大供應商重慶青竹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也曾於2016年1月因為不正常使用或者擅自拆除、閑置汙染處理設施,被重慶市璧山區環境保護局責令停止排汙並罰款3.5萬元。
公司去年部分業務板塊營業收入-202萬元,毛利率卻高達412.43%……歡瑞世紀的年報數據最近有些惹眼。記者查詢上市公司近期公告發現,類似財務數據“打架”的現象還有不少。
業內人士分析,有的公司財務數據“打架”有一定合理性,但不排除有一些上市公司有意調節財務數據,甚至進行財務造假等情況。對於此類問題,監管部門應保持高壓,投資者也需提高警惕。
財務數據“打架”的企業有不少
在A股市場,財務數據異常企業有不少。
例如,去年營收5.36億元、同比增長10.64%,凈利潤為-1.26億元,同比下降2469.27%的三變科技;去年營收5億元、同比增長4.44%,凈利潤為-3968萬元、同比下降376.1%的遠望谷等。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深交所今年以來針對年報情況,給300余家上市公司發過問詢函;上交所今年以來針對定期報告的問詢函件達130余個。問詢函內容基本都涉及營收、利潤等財務數據,其中不乏“打架”的數據。
多種原因致財務數據異常
不少上市公司在回複交易所問詢時,列出了自己的理由。大體分兩類,一類歸因於外部的競爭環境及不可控因素,一類歸因於自身發展的特殊性。
歸因於外部環境的相對多一些。比如,三變科技在回複深交所時稱,2017年公司所處變壓器行業競爭激烈、產能過剩態勢持續、價格戰、惡性競爭狀況未明顯改善,普遍存在低價中標情況;同時,運費、銷售費用、研發費用、財務費用增長,壓低了凈利潤。
有的財務數據異常主要是因為公司自身經營活動。如,皖江物流2017年度營收95.56億元,同比增長41.49%,但凈利潤同比下降32.33%。公司稱,營收增長較大的原因是物流貿易、電力、煤炭銷售增長;凈利潤下降則是因為煤炭價格上漲,導致全資子公司淮南礦業集團發電公司凈利潤大幅減少。
“企業凈利潤是營收減去成本,扣除相關稅費等的剩余所得,凈利潤增長一般伴隨營收增長。”信誠資本基金經理楊仲華說,不過一些周期性強或文化類行業企業,產品價格有時會出現大幅波動,但成本變動不大,就會導致毛利率波動較大,影響財務數據。
也就是說,出現營收增長、凈利潤下降的異常財務數據,有時有一定合理性。但業內也認為,不排除部分企業為保住企業市值,或配合定增、減持等行為,在會計上做出安排,甚至財務造假。
監管應精準施策
業內認為,遇有上市公司財務數據“打架”現象,監管層應精準甄別,投資者也應更完整、準確地了解上市公司財務數據,警惕風險。
楊仲華認為,對於一些企業出現可疑財務數據的情況,監管部門應進一步要求其披露財務數據及數據異常原因,視情況配合現場檢查,進一步核實合同的真實性、財務數據調節的合理性等。
“如果上市公司涉嫌財務造假或信披違規,引起投資者對企業價值的誤判,監管層就必須嚴懲,不論是對上市公司還是其他相關的第三方,都要進行問責。”楊仲華說。
事實上,對財務數據造假,監管早已有明確規定。證券法規定,公司不按照規定公開其財務狀況,或者對財務會計報告作虛假記載,可能誤導投資者的,暫停其股票上市交易;拒絕糾正的,將終止其股票上市交易。
“投資者也要學會財務分析,並且更準確、完整地了解企業相關財務數據,而不是簡單地看一兩個財務指標。”無錫方萬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紹霞說,對於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投資者,也可以依法起訴,維護自身權益。
就上市公司本身來說,“信息披露部門應該配備專業人員,對一些異常財務數據應加強審核,準確、完整地披露相關信息,而不是簡單地套用公式。”陳紹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