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健康還是時尚?殘酷競爭促智能手環分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6178.html

作為智能硬件的急先鋒,智能手環、手表等可穿戴設備曾風生水起,深受創業者和資本的追捧。但伴隨生產的成熟,蘋果、三星等巨頭的進入,以及風投的冷淡,整個市場出現兩極分化現象:即空有噱頭、實用性不足的入門級硬件產品迎來倒閉潮,而以Fitbit、小米、蘋果、Garmin、三星為代表的可穿戴設備巨頭,出貨量占據市場一半以上的份額。

雖然IDC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穿戴設備出貨量年增67%,但這些可穿戴設備巨頭的日子也並不好過。

(如圖表所示,出貨量前五名分別是Fitbit、小米、蘋果、Garmin、三星和BBK,2016年第一季度的市場份額分別為24.5%、19.0%、7.5%、4.6%和3.6%)

作為最早進入智能手環領域的公司之一,Fitbit頂著智能硬件第一股和全球最大的智能手環、手表廠商的光環,第一季度出貨量480萬只,市占率24.5%,依然占據行業頭把交椅。但不斷暴跌的股價以及低於預期的盈利,表明這家健康追蹤設備廠商正面臨著更加嚴峻的競爭環境。而蘋果則更為慘淡,出貨量從前季度的410萬只驟降至150萬只,市占率為僅為7.5%,滑落至市場第三名。

“所有的輕手環創業都會死掉,我們過去不需要它,現在不需要,將來更不需要一個手環告訴我走了多少步,而功能性手環除外。”線性資本創始人王淮表示。

面對日漸同質化的市場競爭,智能穿戴制造商們也在選擇不同的方式,逐漸聚焦細分市場、細分人群,他們或專註於核心功能挖掘,或與時尚結合,通過更清晰的產品定位,增強用戶黏性。

“在功能上,智能可穿戴設備將會更為豐富,在不同的應用領域,會出現各種不同的可穿戴產品。如現在出現的針對兒童市場防走丟功能的智能手表、智能鞋,健康領域的針對人體各項健康指標的監控和預警的可穿戴監測設備。”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合夥人兼大中華區總裁王昕博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靠計步器起家的Fitbit一直深耕健康和健身領域,去年曾收購專門定制健身方案的Fitstar公司,以提升產品的在線鍛煉功能。其著力研發的兩款新產品核心功能都集中於健康追蹤,包括監測心率,還有各種日常活動、睡眠、提供健康總結。

“專一、有針對性一直是Fitbit在產品設計上的原則,一些智能手表給用戶提供的功能太多了,我們始終是關註健康健身領域,在此基礎上再慢慢加深更多智能化的功能。”Fitbit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詹姆斯·帕克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在從少數玩家到大眾消費品過渡的過程中,產品的細分愈加明顯。詹姆斯·帕克坦言自己也觀察到了智能可穿戴設備功能分化現狀,針對老年人、兒童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智能可穿戴設備在這些領域都有利可圖且取得了成功,但仍需關註最核心的領域。

與健康一脈相承,據詹姆斯·帕克透露Fitbit將更深進入到健康醫療這個生態系統之中。“在美國我們發現Fitbit產品被廣泛應用於臨床實驗階段,根據健康數據記錄進行疾病的診斷治療,所以我們想把這個現象複制到全球。”詹姆斯·帕克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Fitbit的具體做法是,首先要整合更多的數據到數字醫療系統,例如將產品銷售給大公司,作為員工福利的一部分,幫助員工更有效率地管理他們的健康狀況,在讓員工變得更健康的同時,減少醫療支出。其次要做好數據的遷移,與醫院合作,獲取更多病人的健康數據,同時將在數據管理和潛在價值挖掘上下功夫。

不管是從用戶忠誠度,抑或長期數據積累價值而言,與醫療健康的深度結合都將極大解決可穿戴設備普遍存在的弱需求現狀,而相應的數據采集、傳輸、分析、管理能力,也將成為可穿戴設備在紅海中勝出的護城河。

同樣是切入細分市場領域,智能可穿戴硬件廠商Misfit的路徑則截然不同,在被FOSSILGROUP收購之後,時尚化成為其新的發展路徑。例如Misfit與施華洛世奇合作,推出智能水晶手表,在產品美觀時尚度上做了不少改動。

FOSSILGROUP中國區副總裁AnnemiekBallesty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科技與時尚的結合將讓產品與眾不同。確切地說,這將引領廠商瞄準不同的細分市場。

未來FOSSIL有意進行個性化定制珠寶,盡管現在受限於材質、尺寸,還有功能和時尚的平衡,但是當市場進一步細分,仍然有著不小的商業機會。

在Misfit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經理劉楷看來,未來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將分成專業、運動和健康還有時尚三個不同的細分領域,“這也是為什麽我們前幾年說智能可穿戴設備,而未來肯定是穿戴智能化。”

垂直化、細分化發展,給可穿戴設備的跨界形式帶來各種各樣的可能,此前美國消費技術協會消費電子展及企業運營戰略高級副總裁凱倫·查布卡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未來的智能穿戴設備將不拘泥於常見的手環、手表等形式,產品形態將更為豐富。

可穿戴制造商們也在試圖進一步將可穿戴設備與人體更好地結合在一起,甚至成為人體重要器官之一。例如可穿戴皮膚貼片正成為可穿戴市場越來越受註目的產品形態,它既能夠用於運動數據跟蹤,還可以用於藥物輸送和病患監測。

雖然相應的技術依舊不夠成熟,在功能的豐富性上,短時間內也難以替代手環、手表類可穿戴產品,但不得不說未來的可穿戴產品“將在產品形態上,更加便捷、無感,產品外觀更適合其應用場景。”王昕表示。

根據Fitbit的IPO招股書顯示,在上市之前,Fitbit已經獲得包括風險投資公司FoundryGroup、TrueVentures、軟銀等在內的投資。作為第一個由創投投資的穿戴式設備廠商上市,股價走勢的下滑流露出資本市場的擔憂。而拿到小米、京東投資的Misfit,在產品發布兩年後就急於出售,同樣一部分原因來自於失去耐心的資本壓力。

從硬件業務切入到內容業務,在細分化、專業化基礎上,無論是Fitbit抑或Misfit都正在尋找新的故事,嘗試在硬件成本計價方式之外,通過軟件和附加價值來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235

財報虧損、手環跳票 任天堂“神話”難再續?

在獲得10天內股價大漲60%的奇跡後,任天堂恐怕難以續寫“神話”。

上周五任天堂突然發布公告稱,當季財報受到Pokemon Go提振有限,這一毫無征兆的消息導致任天堂當天股價狂泄近20%。

昨日,任天堂發布三季度財報又給了市場當頭一棒。財報顯示,公司當季營收619.69億日元(約合5.9億美元),同比下滑31.3%;受不利匯率影響,公司該季度運營虧損為51億日元(約合4900萬美元),這導致任天堂股價再度重挫超過10%。

更令市場大失所望的是,財報公布沒多久,任天堂又發布消息稱,原定於7月底開售的Pokemon Go Plus手環將推遲至9月上市,這直接讓有些玩家一怒之下甩手卸掉App——不玩了!

Pokemon Go手環推遲上市在市場看來是任天堂戰略的一大失誤。任何遊戲都是在剛上線的時候最火,風靡的時間從幾周到幾個月不等,越往後玩的人越少。任天堂原本想乘熱打鐵,乘著Pokemon Go最火爆的時候再發布一款手環,讓玩家有更好的體驗——手環能通過藍牙與手機連接,當出現精靈的時候,手環就會自動閃爍提示,只需按一下手環上的按鈕就能捕捉精靈。但是現在手環推遲到9月發布,擺在面前一個最現實的問題就是,玩家的新鮮感沒有了,任天堂或將面臨遊戲降溫的風險。

目前尚不清楚任天堂為何要推遲手環發布的時間。一種解釋是出現了技術上的問題,手環可能還在接受進一步的調試,但這種說法很難令人信服。因為這款手環價值不過35美元,功能除了“定位打怪”就只有計步了,因此從技術上來說它並不複雜。有人甚至嘲諷道:“這麽大一家任天堂難道連一個低價手環都做不出?”遊戲公司Hypereal設計副總裁陳誌遠對第一財經表示:“該手環唯一需要一些技術的就是GPS定位功能了,但是這種定位並不需要非常精準,因此也不是什麽技術難點。”

另一種解釋是目前手環的數量還不足以滿足玩家的需求,因此公司還要在花上一兩個月時間來備貨。盡管任天堂確實有可能在最初的時候低估了Pokemon Go的火爆程度,但是公司在放出手環7月底上市的消息時,對於需求應該有預判。因此這個解釋也較為牽強。

排除以上兩個原因,陳誌遠認為,Pokemon Go手環暫緩發布可能受到來自輿論的壓力。“一些年輕人因為玩得太投入發生一些事故,這也是任天堂不願意看到的,所以公司不得不放慢遊戲推進的節奏。但是它在這個遊戲上想要達到的目的基本已經實現了。”

但不管怎樣,任天堂都錯過了一個巨大的商業機會。手環發布的推遲將無法讓任天堂最大程度上利用Pokemon Go來盈利。據日本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證券上周依據原先預測所發布的報告,Pokemon Go手環能給任天堂帶來超過450億日元的收入,並至少對全年財報有82億日元的貢獻。美銀則預計手環能給任天堂帶來105億日元的利潤。但是手環推遲發布的消息令這些投行紛紛準備下調對任天堂的盈利預期。

Jefferies集團分析師Atul Goyal表示:“手環推遲發布著實讓人失望,尤其是產品已經開始預售了。現在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任天堂身上,他們的公關策略出現了問題。”

盡管如此,遊戲軟硬件結合仍然是未來行業發展的一大趨勢。陳誌遠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可穿戴硬件和遊戲軟件結合能夠幫助Pokemon Go的現象級效應持續更久,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增加互動性和社區功能。如果我是玩家的話,一定會買這個手環。”

而連續的負面消息令任天堂今年在德國交易時段的股價一度暴跌13%。不過任天堂對全年的盈利展望並沒有發生改變,仍然維持350億日元的全年盈利目標。

而根據昨天公司的財報,任天堂要實現全年盈利目標似乎並不容易。財報顯示受到日元匯率因素影響,公司凈虧損已經達到245億日元,而且任天堂的掌上遊戲機Wii U的需求也在下滑,Pokemon Go的盈利前景又面臨不確定性。

財報還顯示,任天堂來自硬件的收入下滑了44%至251億日元,平臺系統軟件銷量下滑22%至349億日元。這也導致一些分析師不再看好該公司。遊戲咨詢公司Kantan Games創始人Serkan Toto認為任天堂已經一無是處,“沒有原創的爆款遊戲,硬件銷售也不行了,只剩下毫無競爭力的移動通信app。”

今年的財年對於任天堂非常關鍵,將奠定其成功向手遊轉型的重要基礎。據任天堂透露,到明年3月,公司將會發布五款遊戲,其中有兩款將於今年年底前發布。

任天堂上周五發布公告,聲明Pokemon Go是遊戲制作公司Niantic研發創作的,因此對任天堂的財報影響有限。盡管如此,持有Niantic 32%股份的任天堂公司仍然對Pokemon Go保有13%的銷售分成權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515

玩家最想擁有的Pokemon GO智能手環跳票了!

7月27日任天堂在英國官方推特發布消息稱,原定於7月開售的Pokemon Go Plus將推遲至9月上市。

目前,Pokemon GO已在登陸澳大利亞、德國、美國、英國、香港等多個國家和地區,不過目前何時在中國大陸上市還是一個未知數。

另外,任天堂昨日日公布了2017財年Q3財報,公司該季度營收619.69億日元(約合5.9億美元),同比下滑31.3%。雖然成績不是很好,但任天堂因為Pokemon GO的火爆仍被看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535

不要給小孩玩了!因灼傷手腕麥當勞下架開心樂園餐健身手環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本周,麥當勞剛剛推出不久的Step It健身手環開始下架,因部分佩戴了該手環的兒童稱該產品會刺激手腕皮膚。

麥當勞發言人稱,這款玩具健身手環從8月9日開始出現在美國和加拿大門店的“開心樂園餐”中,取消這款產品是自願行為。

麥當勞發布聲明稱,在收到這款手環可能刺激皮膚的有限的報告後,麥當勞迅速采取了這一自願行動,對麥當勞來說,顧客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公司正在對這一問題進行全面調查,麥當勞的餐廳現在開始為兒童顧客提供另一款“開心樂園餐”玩具。

麥當勞沒有透露自己分發了多少StepIt健身手環,也沒有透露是否會重新設計“開心樂園餐”的健身玩具。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營銷學副教授洪卡說,這一事件對多年來致力於改變垃圾食品形象的麥當勞來說是一次挫折。

麥當勞自1979年推出“開心樂園餐”,美國麥當勞聖路易斯區域廣告經理迪克·布萊姆斯和自己的同事共同想出了“開心樂園餐”的點子,在套餐中贈送玩具。1979年這一想法付諸實踐,當時推出的玩具馬戲團馬車系列(Circus Wagon Train Theme)在全美引發轟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098

終於不用一直盯著屏幕捉精靈了 Pokemon Go手環16日發布

9月8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熱門手機遊戲Pokemon Go的開發商和運營商Niantic Inc.和Pokemon Co.周四表示,將於9月16日發布搭配Pokemon Go遊戲的手環Pokemon Go Plus。

可穿戴設備Pokemon Go Plus的定價為35美元,將透過振動提示系統增強遊戲體驗並提高遊戲安全性。這款原本定於7月份推出的設備將由任天堂公司(NintendoCo.)負責分銷。

同時在今天淩晨的蘋果發布會上,Niantic公司的CEO John Hanke登臺宣布了即將推向Apple Watch的決定,屆時,用戶即使沒有智能手機,佩戴Apple Watch行走也可測量距離,對地點進行定位,正常進行遊戲。

John Hanke透露 Pokemon Co這款遊戲發布2個月的下載量已經超過了5億次,玩家們在遊戲的時候走路的里程加起來達到了46億公里。前不久,據 據應用市場分析公司Sensor Tower預測,該遊戲發布2個月的收入已經突破了4.4億美元。

因為很多人玩遊戲的時候都是盯著屏幕,以至於忽略了實時路況,所以導致了不少人對安全方面的擔憂,多國警方都對該遊戲在安全方面的隱患發出了警示。這也是任天堂此前推出Pokemon Go Plus設備的原因,玩家們可以用外設捕捉精靈,而不用一直盯著手機看。

但是依舊遺憾的是,Niantic官方在蘋果發布會上沒有對國服計劃透露半點兒消息,也就是說,Pokemon Go進中國仍遙遙無期,此次Pokemon Go Plus和Apple Watch的登錄計劃在中國區實現或是還得等上許多時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046

Fitbit運動手環銷量激增 市佔逾兩成半 成可穿戴設備之冠

1 : GS(14)@2016-05-22 11:35:35

【明報專訊】蘋果推出智能手表Apple Watch約一年,從未公布其實際銷量。市場研究機構IDC估計,Apple Watch今年首季的出貨量約150萬隻,在可穿戴設備市場的全球市佔率只有7.5%,落後於價格較廉宜的Fitbit和小米運動手環。Fitbit首季出貨量480萬隻,市佔率達24.5%,繼續是可穿戴設備之冠。小米出貨量370萬隻,市佔率19%,排第二。



明報記者 黃展翹

可穿戴設備包括運動手環、智能表、智能眼鏡和智能衣服等,過往屬小眾玩意,但近年愈趨普及,逐漸打入主流市場,銷量激增。IDC的數據顯示,全球首季的可穿戴設備出貨量按年增67%至1970萬件。根據羅兵咸永道最新調查,美國1000名受訪成年人當中,49%受訪者表示目前擁有一件可穿戴設備,36%受訪者更表示擁有超過一件,反映市場潛力驚人。與前年相比,當時僅21%受訪者表示擁有可穿戴設備。目前最普遍的可穿戴設備要算是健康手環,多數受訪者都認為它可促進健康、減少肥胖。

Fitbit作為可穿戴設備的領頭羊,其產品最基本的功用就是充當計步器。這種產品在美國市場至少有數十年歷史,Fitbit卻以互聯網思維,把傳統的計步器改頭換面,就如蘋果以iPhone重新定義了手機。

整合運動數據分析健康狀?

傳統的計步器廠商專注於讓運動測量更為精確,Fitbit卻善用這些運動資訊,將其自動上傳雲端,整合成專業的分析報表,使用戶清楚掌握自己的健康狀?。在Fitbit的社區,用戶更可把運動資料互相比較,在美國掀起運動社交熱。Fitbit表示,發展針對性的功能是其產品設計的原則,其設計主要關注健康領域,並在此基礎上加入更多智能化功能。IDC分析指,受惠於產品系列趨向多元化,以至企業推廣保健計劃等,令Fitbit在可穿戴設備領域的「領導地位毋庸置疑」。

根據IDC的報告,Fitbit運動手環出貨量由2014年全年的1100萬隻,激增至去年的2100萬隻。不過銷量上升之際,其市佔率卻一直下滑,由2014年的平均38%,跌至去年的27%。市場份額正被蘋果智能手表Apple Watch,以至售價低至11美元的小米手環(Mi Band)所蠶食。

智能手表未可取代健康手環

根據IDC的數據,小米手環去年的出貨量達1200萬隻,全球市佔率由前年的4%增至15.4%,出貨量全球第二。蘋果的智能手表去年出貨量估計達1160萬隻,市場份額為15%,出貨量排第三。出貨量排第四、五的分別為Garmin的健康手環(330萬隻)和三星的智能手表(310萬隻)。

數據反映Fitbit和Garmin等傳統健康手環的銷量,仍然勝過智能手表。不過單在智能手表領域,Apple Watch銷量是全球之冠,力壓三星、摩托羅拉和華為等對手。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手表的市場份額增加之際,並未侵蝕健康手環的實際銷量。由於兩者的功用和價格差異較大,料兩者有足夠空間並存。

業界指出,可穿戴設備的製造商正專注發展產品的獨特性,加強開發不同的核心功能,例如為專為長期病患者而設的人體健康指標監控及警報裝置,或專為防止兒童走失而設的智能手表及智能鞋。部分甚至與時尚結合,更清晰界定其產品定位,配合不同用戶的需要。

[企業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522/news/eb_eba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024

小米手環生產商美上市

1 : GS(14)@2018-01-28 15:18:23

【本報訊】小米積極籌備來港上市之際,其有份投資、負責生產小米手環的華米科技,將以「同股不同權」方式於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集資最多1.25億美元(約9.75億港元),估值達59億元,是首個小米家族成員率先上市。據招股書披露,華米計劃發行1,000萬股ADS(美國預託股份),相當於4,000萬股華米A類普通股,和約1.98億股B級普通股;每股ADS招股價為10美元至12美元,如承銷商行使超額配售權,將共發行1,040萬股ADS,集資最多1.25億美元,代碼為HMI。

實行同股不同權

華米實行同股不同權,華米的A級普通股是1股1票,而B級普通股是1股10票,且可以轉換為A級普通股。瑞信、花旗及華興證券為華米IPO的承銷商。現時華米由董事長黃汪持股39.4%,為公司最大股東,至於小米董事長雷軍旗下的順為資本持有20.4%;小米旗下的People Better持有19.3%。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28/2028805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4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