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電信設備制造商愛立信發布截至9月30日的2016財年第三季度財報。 財報顯示,愛立信第三季度凈銷售額為510.76億瑞典克朗(約合57.43億美元),同比下降14%;凈虧損為2.33億瑞典克朗(約合2620萬美元),去年同期則實現凈利潤30.80億瑞典克朗,同比下降約107.56%。
愛立信表示,公司第三季度凈銷售額中網絡設備銷售額為233億瑞典克朗(約合26.20億美元),同比下降19%。
愛立信公司代理執行長Jan Frykhammar在聲明中稱,“2016上半年以來的行業負面趨勢進一步加劇,影響到第三季營收,主要與移動寬帶有關。”
而據華爾街日報報道, 上周三愛立信曾發布業績預警稱第三季度營收將“嚴重低於”公司預期,且看不到複蘇跡象的影響。公司還稱將推出更多削減成本措施,以應對日漸疲弱的移動寬帶市場。
10月26日晚間消息,據法新社報道,愛立信已宣布,公司董事會任命阿里巴巴董事貝里·埃克霍姆(Borje Ekholm)為公司總裁兼CEO。埃克霍姆將於2017年1月16日正式上任,同時還將進入公司董事會。
在2017年1月16日前,賈恩·弗萊克哈默(Jan Frykhammar)將繼續擔任愛立信臨時CEO。
今年7月,衛翰思(Hans Vesterberg)卸任愛立信總裁、CEO及董事會成員等職務。隨後,愛立信任命公司執行副總裁、CFO弗萊克哈默為臨時CEO,直至公司任命新的CEO。
愛立信董事長雷夫·約翰森(Leif Johansson)稱:“在電信、IT和媒體持續融合的時代,埃克霍姆對技術和業務影響有著深刻的理解。他在愛立信董事會任職已10年之久,對公司當前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有著前面的了解。”
埃克霍姆是愛立信、阿里巴巴、納斯達克和天寶導航公司(Trimble Navigation)的董事會成員,也是瑞典皇家理工學院大學理事會成員。埃克霍姆出生於1963年,擁有瑞典皇家理工學院電氣工程科學碩士學位,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在加入愛立信之前,埃克霍姆為Patricia Industries(Investor AB投資公司下屬部門)的CEO。在此之前,埃克霍姆在2005年至2015年間擔任Investor AB公司總裁兼CEO。此外,埃克霍姆還在Investor Growth Capital、Novare Kapital AB和麥肯錫等公司任職。
值得一提的是,10月21日愛立信發布了2016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財報顯示,愛立信本季度凈虧損2.33億瑞典克朗(2600萬美元),每股虧損0.07克朗。據悉,這是四年來愛立信公司首次出現凈虧損。
同時,報告期內,愛立信的運營利潤大幅下跌93%,由去年同期的51億瑞典克朗跌至3億瑞典克朗。
10月27日消息,據路透社報道,諾基亞今天公布了2016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諾基亞三季度的銷售收入和運營利潤雙雙下滑,但其業績表現好於競爭對手愛立信。
諾基亞第三季度銷售為59.5億歐元,收入同比下滑7%,其中網絡設備銷售下滑了12%,為53.2億歐元。分析師預期值則為53.9億歐元。
三季度諾基亞實現運營利潤5.56億歐元,同比減少了18%,這仍然超過了分析師4.3億歐元的預期,諾基亞該季的運營利潤獲得了一筆一次性專利授權費的提振。
周四,諾基亞也宣布該公司首席財務官Timo Ihamuotila將辭職,他將加盟瑞士工程技術公司ABB。這位高管在諾基亞從手機廠商轉型為純電信設備制造商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本月早些時候,愛立信表示其季度利潤暴跌了90%以上。這一消息造成了公司股價暴跌兩成,為九年來最大單日跌幅,愛立信不久前也宣布,將會裁員將近4000人,該公司也已經任命了新的CEO。
市場分析師Mikael Rautanen表示,愛立信的表現讓市場對電信設備行業感到擔憂,但三季度諾基亞獲得了相當不錯的利潤率,是一次“戰術防守勝利”。
這位分析師表示,愛立信和諾基亞兩家公司都遭遇了收入下滑,但是諾基亞似乎準備更充分,收購阿爾卡特朗訊之後一直在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據悉,在和阿爾卡特朗訊的整合中,諾基亞已經裁減了數千名員工,希望能夠在2018年左右每年降低12億歐元的運營成本。
據人民網援引瑞典電臺報道,幾位愛立信前高層日前透露,上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瑞典通訊巨頭愛立信為獲取大批次的訂單、合同,曾向一些國家領導人行賄,其中包括哥斯達黎加前總統羅德里格斯。
這些高層還表示,愛立信行賄一事在愛立信的管理層中並不是什麽秘密。愛立信瑞士分部的一名前職員里斯·內澤爾在接受瑞典電臺采訪時也承認了上世紀90年代,他為獲得訂單曾向一些國家關鍵部門的領導人行賄。
目前,希臘與美國相關部門也正在調查愛立信行賄一事。而愛立信方已否認全部指控,並發表聲明稱:“愛立信對行賄腐敗之事零容忍“。哥斯達黎加前總統羅德里格斯也否認自己曾經受賄,不過早在2004年,羅德里格斯就曾被指控接受法國通信巨頭阿爾卡特的賄賂。
12月8日消息,據路透報道,愛立信今日宣布,已提前在瑞典實施裁員計劃,這將使得今年產生的重組費用高於之前的預期。愛立信還透露,作為該裁員計劃的一部分,到目前為止已有1600名員工主動離職。此次裁員完成後,愛立信目前還沒有進一步在瑞典裁員的計劃。
愛立今年10月初宣布,將在瑞典裁員約3900人。其中約3000人來自制造、研發和其他部門,另外900人為咨詢人員。
愛立信今日稱,由於已提前實施該裁員計劃,導致今年的重組成本將達到55億至65億瑞典克朗(約合6.06億至7.17億美元),高於之前預期的40億至50億瑞典克朗。
愛立信稱:“由於提前實施裁員計劃,導致今年的重組成本增加。與此同時,2017年的成本將相應的減少。”愛立信表示,至於今年的具體重組成本,要等到明年1月才能公布。
此前愛立信發布截至9月30日的2016財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愛立信第三季度凈銷售額為510.76億瑞典克朗(約合57.43億美元),同比下降14%;凈虧損為2.33億瑞典克朗(約合2620萬美元),去年同期則實現凈利潤30.80億瑞典克朗,同比下降約107.56%。
同時日前愛立信還宣布,公司董事會任命阿里巴巴董事貝里·埃克霍姆(Borje Ekholm)為公司總裁兼CEO。埃克霍姆將於2017年1月16日正式上任,同時還將進入公司董事會。
據路透社23日報道,移動通訊設備商愛立信將擴大與思科的合作,2017年將為新的企業客戶、公共部門客戶提供服務。愛立信北美主管瑞瑪·庫施(Rima Qureshi)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希望通過合作可以在2018年之前讓雙方各自增加10億美元的營收。
實際上,在2015年末時雙方就建立了合作關系。在合作的第一年兩家公司獲得60多筆交易,庫施稱,之前關註的重點是電信運營商,明年還會重視企業和公共部門客戶。
“我們正在向工業、物聯網、智能城市等領域進行投資,將與思科進行合作。未來我們會瞄準特定公共部門,尤其是交通和公用事業部門。我們也會關註安全等其它領域。”庫施說,到了2020年,愛立信25%的營收將會來自電信運營商之外的業務。
5G技術是萬物互聯的開始。在未來的世界當中,所有的東西都是能夠被連接的,包括我們我們生活的物理世界以及虛擬的數字世界。而連接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接口,需要5G技術去完成。
5G網絡要求將端到端的延遲降到4G網絡的5倍以下,連接的設備數量達到4G網絡的10至100倍,數據速率達到4G網絡的10至100倍。5G網絡在延遲、能耗和頻帶利用等各方面都將實現技術的飛躍。
為了滿足5G網絡這些高性能的要求,標準化機構3GPP的成員需要投票選擇編碼方案,選出抗幹擾性最優,能量利用率最高,系統延遲低和頻譜利用率高的最佳組合,應用於多終端場景下。
通信的核心特點——標準化
針對近期網絡熱議的3GPP標準的制定投票,華為5G產品線副總裁杜葉青在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大會上表示:“通信行業是所有的行業當中標準化做得最好的一個行業。從這幾十年的發展來看,所有的通訊技術都必須是在標準化的情況下才能運行。移動通訊時代,中國的手機要在歐洲能夠通話,就必須用同樣的通訊標準。標準化是通信的一個最核心的特點。”
杜葉青指出,3GPP投票事件發生已有兩年,包括華為和很多中國企業都是3GPP的標準組織成員。“我們是以產業成熟,以及產業的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和出發點,來提出我們的提案,使得這一提案通過被大家所認可,變成統一的標準。”杜葉青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個人認為相關的這些公司在這個組織當中所做的事情,都是為了這個行業能夠發展得更好。”
從1G發展到5G,什麽樣的標準才是好的標準?愛立信東北亞區首席市場官張至偉認為:“能夠經受得住產業檢驗的標準,最後讓這個產業推動下去,用起來,造福於全人類的標準,就是好的標準。”
張至偉表示,好的技術要被用起來,最大的驅動力是跨界合作。“如果這個不存在,很多商業的參與者,比如運營商或者產業就不願意投入,不能規模商用的話,其實對整個5G是最大的挑戰。”張至偉表示,“歷史上有很多優秀的技術,是產業沒有推動起來。所以從技術出發,經過得起考驗的才叫好的技術。”
5G標準將於今年6月推出,並於9月最終完善定型。“該標準將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杜葉青表示,“承接4G,並且優於4G”。展望5G標準推出後的工作,杜葉青表示,主要是落地。他說道:“我們希望把5G原先規劃的要連物的那些特性,包括多連接,在一個平方公里之內,能夠連接一百萬個物。就是這樣的一些系列的科技要落地。現在包括愛立信,包括華為標準方面工作的這些專家,都還在進行這方面的討論。”
從消費互聯網到工業互聯網
5G將率先在哪些產業落地?研究機構Gartner的報告中指出,5G除了包括高帶寬類應用、大規模接入物聯網應用以及極短時延高可靠類應用等三大通用案例之外,在垂直行業的應用將率先惠及媒體、公共領域的關鍵信息服務、智慧交通和車聯網、智慧醫療和遠程手術、物聯網等。
中國聯通全資子公司、聚焦車輛網業務的聯通智網董事長辛克鐸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聯通的5G部署,除了一些試點城市之外,最重要的是場景驅動。車聯網的業務是5G產業中一個特別成熟,特別典型的應用之一。在聯通的整個5G部署當中,工業互聯網型的場景會優先考慮,比如自動駕駛。”辛克鐸預測,2020年對於5G而言是非常關鍵的一年。“到那個時候如果5G技術實現了,我們的生活各個方面都會有顛覆性的變化。”他表示。
張至偉表示,4G以前的技術造就了非常輝煌的互聯網經濟,可以把它定義為消費互聯網時代,因為它是圍繞著人為中心做的;而5G技術打開了另一扇門,就是工業互聯網時代。“這個工業互聯網所爆發的經濟體的規模一點不亞於我們現在消費的經濟體。”張至偉介紹道,“愛立信取了中國的統計數據,5G帶動的經濟規模將達到近1萬億的市值。”
張至偉預測,未來,功能實體的數字化孤島有望被打破,而連接這些數字化孤島的就是5G技術。“5G能夠產生完全新的顛覆,這個是產業的融合,它釋放的可能性是巨大的。”張至偉說道,“我們可以暢想將來在工業互聯網,特別是高端制造,5G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張至偉堅持認為,跨界才能驅動產業發展。“同樣是在歐洲,愛立信做的另一個案例是用於噴氣式飛機的發動機零部件的制造。”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過去制造價格非常高昂,整個的工程的時間周期長達好幾個月。通過把5G提前嫁接到生產系統,能將制造周期大幅縮短,為該飛機發動機零部件制造工廠一年節省至少2700萬歐元。”
今年下半年,美國運營商韋里孫(Verizon)將正式推出5G在固網的應用。展望5G技術何時將惠及普通消費者,張至偉表示:“今年年底,在北美市場就會有終端商用5G代替光纖用戶,提供高的帶寬的寬帶接入。用於個人的網絡的部署和建設挑戰要比我們想象的小很多。”
他認為,目前的一個門檻就是手機終端。張至偉表示:“這個取決於終端的芯片技術發展,我們預測到2019年下半年,就會有終端手持的5G商用芯片出現。但這也還是要取決於應用,比如說裸眼3D,或者AR、VR的應用跟上。因此我們認為,2020年到2022年之間,5G技術對個人消費者的好處會逐漸爬坡。”
杜葉青看好5G和人工智能的結合所產生的技術性的爆發。他表示:“5G是一種連接技術,按我的理解應該還包括5G光纖加上人工智能,我認為這是未來信息產業發展的兩個最最基礎的技術。”
歐盟委員會5月31日說,瑞典企業愛立信將在歐洲戰略投資基金框架下獲得資金支持,用於第五代移動通信(5G)相關技術研發,以提升歐洲在電信領域的競爭力。
歐盟委員會當天在一份新聞公報中表示,歐洲投資銀行已經與愛立信簽署了總額達2.5億歐元的貸款協議,愛立信在歐洲戰略投資基金框架下獲得這筆貸款。歐洲戰略投資基金由歐洲投資銀行集團和歐盟委員會合作發起,旨在提高歐洲經濟競爭力。
愛立信的相關研發項目將主要包括無線接入網絡的硬件和軟件開發、高級數據分析和5G生態系統建設等。大部分項目將在瑞典進行,一小部分涉及愛爾蘭、西班牙、波蘭等其他歐盟國家。相關項目從今年開始,計劃到2020年完成。
歐洲投資銀行副總裁亞歷山大·斯圖布在公報中說,5G技術發展將給未來的電信行業帶來變革。這個項目除了支持歐洲的技術創新,還將確保成千上萬的高技術崗位留在歐盟。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卡泰寧表示,歐洲需要加快5G技術研發進程,作為一家歐洲企業,愛立信成為電信領域的領導者對於保持歐洲在全球舞臺上的競爭力至關重要,因此對5G的投資具有戰略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