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王石:想要變得更強,就要讓不適變舒適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08/144799.html

職業生涯很長,對企業而言,它需要你成為一個專才,但從職業發展來看,你需要成為一個全才,方能適應社會的變化。阻礙你成為全才的不良習慣有很多,有時候我們喜歡趨利避害,拖延症更是讓自己定下來的目標難以實現。從現在起,你要努力去尋找各種讓自己變得不舒服的環境、習慣,別害怕痛苦,伴隨著痛苦的出現,才會有成長的空間。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強者,一種人是弱者。強者給自己找不適,弱者給自己找舒適。想要變得更強,就必須要學會強者的必備技能,那就是讓不適變得舒適。

如果你學會了這種技能,你可以搞定很多事情,例如克服拖延,健身,學習新語言,探索未知領域,等等。但是很多人都傾向於迴避這種不舒適,畢竟沒有一件事情是簡單的,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忍受很多痛苦,甚至是讓自己遍體鱗傷。

我以前一直覺得我們應該讓自己舒適一些,但是後來我明白有一些不適有時並不是件壞事。事實上,你可以學會享受這種不適,例如,我每天都會做一些力量訓練,雖然這點不適不會嚴重到令我討厭的地步,但是人就是這樣的,能逃避的困難,我們總能找到藉口。我制訂計劃表格,讓這點不適參與我的生活,形成一種習慣。每當我完成15個引體向上,就會在引體向上那一欄寫上15,每個月我都會換新的紙張,並總結上個月的情況。不經意間,幾個月時間我已經做了1000個引體向上了。

我發現任何只要是有一點不適的事情都是可以訓練的,我們可以將一件不適的事情變成一種習慣,然後你會離不開它,覺得這點小痛苦其實是平淡無奇生活中的一種調味料。這件事由不適變得舒適,良好的習慣就是這樣養成的。

具體的方法如下:

找到一件你想做的事情,這件事情會讓你有點小不適,但是做成了以後你會收穫很多。例如:健身。

你可以把這件事情分解成1000個獨立的事件,要確保每個事件都在你能容忍的不適程度內。你可以先測試一下你盡全力最大的容忍程度,然後減去20%,從這個值開始。例如,我想要做10000個引體向上,那麼分成1000份,就是每次10個。

開始去做,並且不要強迫自己,把它當做一種樂趣去挑戰。隨著你的能力增強,逐漸增加份量,例如一個月後,你可以做到15個,3個月後,你可以做到25個。所以,10000個看似需要1000天才能完成,事實上,你可能9個月就搞定了。

這個方法的精髓在於把一個很大的痛苦分解成1000份小不適,然後將它融入每天的生活中,培養成習慣,將不適轉變成舒適。

我們可以通過上面的這種方法,對自己的能力進行提升,改變一些壞習慣,培養一些好習慣。

1.拖延的習慣。我們為什麼要拖延,主要原因在於我們要做的事情令我們感到不適。所以,我們的頭腦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藉口和誘惑,來促使我們去做更容易的、更舒服的事情。當我們把一件事情定義為「不舒適」的時候,我們會本能地不想去做它,想方設法拖延到明天。

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把這種痛苦分解成1000份,變成可以忍受的程度,那麼事情就變得容易了。我們可以制訂一個表格,叫做「戰勝拖延」。每次有想要拖延的想法的時候,就立刻去做,完成任務之後就在表格上+1,當完成1000+的時候,拖延的習慣就根除了。

2.健身的習慣。我們不去健身是因為感到不舒適,但是如果每次有意識地讓自己承受一些不適,會逐漸提升自己的忍耐力,一旦養成一種習慣,我們會依賴於這種不適帶給自身的有利刺激,讓自己感到更有活力。

3.閱讀的習慣。沒有閱讀習慣的人會把讀書看成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如果你能夠建立一個表格,每讀完一個章節就在上面寫上+1。逐漸養成習慣以後,改成閱讀一本書寫上+1,你會發現一個月你甚至能夠讀上5本書。然後閱讀會變得不再痛苦,而成為一種習以為常的事情。當你能夠跟別人談起你閱讀的著作以及你的看法,會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4.早起的習慣。要培養早起的習慣首先要為自己設定一個早起的目的。而且這個目的會讓你很期待第二天的早晨快點到來。如果你是一個吃貨,不妨睡前準備好一頓豐盛的早餐食材,等早上起床給自己做一頓很好吃的早餐。

我給自己設定的早起目的是玩半個小時遊戲(很神奇吧),這對我來說很有吸引力。於是,如果我想要6點半起床,那麼我會把鬧鈴定在6點,然後快速起床,開機時間我會搞定刷牙洗臉,然後熱一杯牛奶,一邊打遊戲,一邊聽著英語廣播。通過這個方法,我將不適轉換為舒適,讓本來很難的事情變得容易而且備受期待。

5.寫作的習慣。讀書再多如果不寫出來,就不能成為自己的東西。如果不能向別人說出來,就不能得到修正與反饋,也無法知道自己的觀點是處於什麼樣的水平。

寫作是一個整理自己想法的很好的工具,將平時閱讀中的論點整理出來,加以思考,總結成自己的話語。這樣,邏輯能力和思考能力就會逐漸加強。當然,寫作是件比較痛苦的事情,你需要整理自己的思緒,並且組織語言將它們表達出來。而且,當你對著電腦的時候,還要排除各種雜事的干擾,這對專注力也是一種鍛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259

喬布斯之誤:顧客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14/144933.html

作為科技史上最偉大的創新者和富有遠見的商業天才,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有一句名言:“顧客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People don’t know what they want)。”事實果真如此嗎?

對於很多創新的產品類別,這句話或許是對的。顧客並不知道如何創新。在電燈、電話、火車、汽車、飛機、計算機等發明誕生之前,大多數人不會想要這些產品,因為這些產品還不存在。因此,福特汽車創始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曾經說過:“如果我問顧客想要什麽,他們可能會說自己想要一匹快馬。”

然而,創新的產品類別畢竟只是商業活動里的極小部分。在每一次創新的產品類別誕生之後,競爭產品將會大量湧現。這個時候,決定企業勝負的將是顧客的選擇。因此,如果企業只重視創新而忽視顧客,就可能犯嚴重的錯誤。換句話說,一家企業如果只重視創新而忽視營銷的話,這些創新技術可能根本找不到顧客,企業也就無法發展。歷史上,很多技術創新非常優秀的企業,最後卻陷入困境,例如協和號超音速飛機、磁懸浮高速列車等,技術都非常先進,但是其商業化卻無法成功,因為沒有足夠多的顧客願意為這樣的技術創新支付高價。

喬布斯職業生涯之誤一:Lisa電腦和Mac電腦

事實上,在他的職業生涯初期,喬布斯就曾因為忽視顧客反饋、忽視市場調查,從而導致其在市場決策上犯過數次嚴重錯誤。這種錯誤反映在蘋果公司的Lisa電腦和Mac電腦等產品上。這些錯誤曾經讓蘋果公司一蹶不振,並導致喬布斯被迫離開蘋果公司。

1983年,蘋果公司推出Lisa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電腦(以喬布斯女兒的名字Lisa命名)。它具有16位的CPU、鼠標、硬盤,以及支持圖形用戶界面和多任務的操作系統,並且隨機捆綁了7個商用軟件。然而,由於過於昂貴的價格和缺少軟件開發商的支持,蘋果的Lisa電腦並沒有獲得成功,而是很快被終止。

1984年,蘋果公司推出了Mac電腦並獲得了世人的矚目。1985年,在Mac電腦誕生一年之後,喬布斯在接受《花花公子》雜誌的采訪時直言:“我們是為自己制作(Mac),我們自己決定這個產品到底好不好,不會出去做市場調查。” 然而,好景不長,喬布斯和蘋果公司很快因為忽視顧客和市場而吃了苦頭。1985年,微軟公司發布了Windows圖形界面操作系統。盡管Mac電腦具有比微軟Windows更領先的圖形界面,但卻因為高價格和兼容性問題,很快在個人電腦大戰中敗下陣來。喬布斯也因為這一失敗被迫於1985年離開他親手創辦的蘋果公司。而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則在之後的數十年里一直占據市場統治地位,直到今天仍然擁有大約90%的全球市場份額。

喬布斯職業生涯之誤二:拒絕推出小屏幕iPad

1997年,喬布斯重返危機中的蘋果公司,並在2000年起成為正式CEO,帶領蘋果輝煌的iPod、iPhone、iPad時代的到來。然而,即使在他輝煌的職業生涯後期,喬布斯及其帶領的蘋果公司仍然因為忽視顧客反饋、忽視市場調查,從而再次犯下若幹嚴重錯誤。這些錯誤導致蘋果公司喪失大量市場份額,甚至損失了高達千億美元的市值。

2010 年,蘋果公司推出iPad平板電腦,並獲得了巨大的贊譽和市場成功。然而,iPad並非沒有缺點。對於很多商務人士而言,iPad因為缺少鍵盤、外接口、辦公軟件等而無法取代筆記本。同時,由於iPad配有一個10英寸的屏幕,機身較重。對於希望在出差途中用iPad瀏覽網頁或進行影音遊戲等消遣活動的商旅人士來說,旅行中既要帶筆記本,又要帶iPad,就有些讓人不堪重負。因此,在iPad發布之後不久,就有很多顧客向蘋果公司反饋,希望蘋果公司推出一款小尺寸的iPad,以便顧客攜帶和旅行。

但喬布斯對消費者的抱怨不以為意。2010年,在一次采訪中,喬布斯就關於蘋果是否會推出七英寸平板電腦的問題,斬釘截鐵地回答:“不。它(7英寸的屏幕)是毫無用處的,因為所有的平板電腦用戶都已經有智能手機了,所以縮小寶貴的顯示屏來做一個能放進口袋里的平板顯然是錯的。7英寸的平板很雞肋,因為和智能手機的屏幕相比太大,和iPad相比又太小。”

喬布斯和蘋果公司忽視了部分消費者對七英寸平板電腦的強烈需求,競爭對手自然會趁虛而入。三星、谷歌、亞馬遜等廠商紛紛開始進入平板電腦市場,並主要聚焦在7英寸平板細分市場。2010年9月,三星推出第一款7英寸平板電腦Galaxy Tab。由於三星的這款7英寸平板電腦重量只有iPad的一半,並且支持Adobe Flash等蘋果iPad不支持的功能,其一上市就獲得了市場的熱烈好評,一周之內銷量就高達60萬臺,讓一直被蘋果打壓的三星終於也揚眉吐氣。

忽視顧客反饋和對7英寸平板電腦的強烈市場需求,喬布斯的這一錯誤導致蘋果公司喪失大量市場份額。一直到2011年10月喬布斯去世,蘋果仍然沒有推出7英寸平板電腦。根據市場調研公司HS發布的報告,三星、亞馬遜、巴諾三家廠商在 2011 年就拿下全球平板電腦約20%的市場份額,總出貨量約1300多萬臺。而隨著競爭對手在小尺寸平板市場上的突進,蘋果iPad的市場份額持續被侵蝕。根據BI Intelligence的調查結果,蘋果iPad的市場份額已從2010年第二季度的超過90%一直降至2013年第二季度的28%。

喬布斯在7英寸平板電腦市場上的這一錯誤決定,一直到其去世一年之後才在其繼任者的手里得到了糾正。2012年10月,蘋果公司新任CEO蒂姆·庫克(Tim Cook)宣布推出7英寸屏幕的iPad mini。這款產品一經問世,就立刻成為蘋果所有平板電腦中最受歡迎的產品。相比創新天才喬布斯,庫克曾被外界廣泛批評為缺乏創新,很多人悲觀地認為蘋果會隨著喬布斯的去世而衰落下去。然而,我認為,這種批評是不公正的。庫克或許在創新方面確實不如喬布斯,但他是一個務實的營銷者,更加懂得傾聽顧客的反饋,滿足顧客的需求。

喬布斯職業生涯之誤三:拒絕推出大屏幕iPhone

喬布斯除了在小屏幕iPad之上所犯的錯誤外,他也一直對iPhone智能手機的屏幕尺寸固執己見。有趣的是,對於iPad,喬布斯拒絕將其屏幕變小;而對於iPhone,喬布斯則拒絕將其屏幕變大。

2007年,喬布斯宣布蘋果公司推出iPhone觸屏智能手機,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從2007年到2013年,蘋果共推出7代iPhone智能手機(iPhone, 3G, 3GS, 4, 4S, 5, 5S),累計銷量高達數億部。與此相應,蘋果公司的市值也節節攀高,不斷創造新記錄:2007年5月30日,蘋果市值跨越了1000億美元的里程碑;2010年5月26日,蘋果市值超越了老對手微軟,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科技公司;2011年8月10日,蘋果市值超越埃克森-美孚成為全美市值最高的公司;2012年8月17日,蘋果市值首次突破6000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一。

蘋果iPhone手機的巨大成功自然帶來了大批競爭對手。然而,面對競爭者紛紛開始提供更大屏幕的智能手機,蘋果公司卻一直堅持不改變屏幕大小:從2007年的第一代iPhone到2011年的iPhone 4S,蘋果iPhone手機的屏幕尺寸一直保持在3.5英寸。面對競爭對手的來勢洶洶、消費者的抱怨和媒體的質疑,喬布斯數次公開斷言:“3.5英寸是最適合人類的屏幕大小,而超過這個最佳尺寸的手機則會鮮有顧客問津。”

但是,喬布斯這一次的判斷又錯了。而且這個錯誤讓蘋果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因為三星正是迅速抓住了這個機會迎頭趕上,從而成為蘋果的最大競爭對手,並在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上實現了趕超。

在喬布斯去世之後,面對消費者喜愛大屏幕智能手機愈發高漲的呼聲,2012年,新任CEO庫克執掌的蘋果公司終於將iPhone 5屏幕擴大了。然而,這一次屏幕擴大,僅僅是從3.5英寸到4英寸,蘋果iPhone手機的寬度並未變化,只是拉長了一些。而到了2013年,蘋果公司推出的最新手機iPhone 5C和5S仍然保持了4英寸的屏幕大小,讓眾多消費者再次失望。

4英寸的屏幕單獨看也許還可以,但和同年發布的三星Galaxy Note II相比,則相形見絀了。大屏幕,不僅可以在網頁瀏覽、電子書閱讀,視頻觀看等方面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而且,在消費者心理上,“大”還代表地位、面子和力量。這一點,在全球各市場都不例外,而在中國市場則尤其明顯(中國市場的豪華汽車為什麽都要加長,也是類似的消費者心理)。

喬布斯和蘋果公司堅持iPhone手機屏幕保持在3.5英寸和4英寸的錯誤決策使蘋果手機的市場份額也大幅縮水。根據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報告,到2013年,三星已經占據全世界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左右,蘋果的市場份額則降到三年來最低水平,只有大約14%,已經失去了其全球智能手機霸主的地位。相應的,蘋果市值在2012年超越6000億美元之後,開始一路走跌。2013年3月5日,蘋果市值跌破4000億美元,蒸發了2000多億美元,而這距其巔峰時期剛剛過了不到6個月。

在本文落筆之時,蘋果公司即將發布新一代iPhone(不妨稱之為iPhone 6)。很顯然,如果蘋果公司仍然不顧消費者的意見而繼續保持iPhone 6手機的屏幕大小在4英寸,不僅很多消費者會再次失望,忠誠的“果粉”也會再一次受到傷害,甚至可能導致他們放棄蘋果品牌。而如果失去消費者對自己的喜愛和忠誠,這對蘋果公司將會是個致命的打擊。

結語:顧客或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但他們一定知道如何選擇

不可否認,喬布斯是近幾十年來全球最偉大的商業領袖。喬布斯及其帶領的蘋果公司在創新上的執著追求,值得所有企業學習。然而,如果只重視創新而忽視營銷,這樣的創新將給企業帶來巨大的風險:當企業的創新與顧客需要相吻合時,這樣的創新才可能成功;反之,如果企業的創新與顧客的需要不吻合,這樣的創新不僅不會帶來業績的增長,甚至可能導致企業的失敗。

對於企業來說,一次成功的創新,總是會帶來競爭對手的模仿和趕超,因此,任何企業必須時刻考慮顧客需求的變化。畢竟,顧客手中掌握著選擇是否購買、以及購買哪個品牌的權利。當顧客面對著多個競爭品牌提供的產品時,他們一定會選擇最符合自己需求的產品。從這一點上說,對於喬布斯“顧客不知道他們想要什麽”的說法,我想給出這樣的回應:顧客或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但他們一定知道如何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010

全世界都在等歐版QE,但德拉吉真想要的是財政刺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774

明天歐洲央行公布利率決議,市場最關心莫過於歐元區什麽時候展開資產購買計劃(QE),但是德拉吉同時呼籲的需要財政政策支持的表態卻鮮有人關註。(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Fulcrum Asset Management資產管理公司主席,高盛前合夥人Gavyn Davies指出

過去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一直贊成財政緊縮,當然一直反對任何赤字貨幣化的提議。但是他反對赤字貨幣化的立場在過去幾個里發生了變化,現在即便是德國央行也接受QE在歐盟公約允許的範圍之內。


……
德拉吉對財政政策的新觀點,是因為他對歐元區核心經濟問題看法發生了改變。歐洲央行支持歐盟委員會出臺一個全面刺激計劃的觀點已經慢慢浮出水面,而在這個問題上歐洲央行與德國的分歧已經變得非常明顯。

 

為什麽德拉吉對經濟的看法發生了改變?

 

因為現在歐洲央行內部普遍認為歐元區經濟作為一個整體,長期以來受困於需求不振,這實際上創造了一個“流動性陷阱”。由於此前歐洲央行註意力旨在修複銀行系統,並解決歐元區內部貨幣政策分散的局面,歐洲央行不太願意承認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過“緊”的現實。按照保羅·克魯格曼的說法,歐洲對過多債務的擔心,超過了衰退的恐懼。

 

由於德國通脹率只有0.8%,歐元區其他經濟體只有把通脹控制在“零”或者負數,才能恢複競爭力。而歐元區經濟最新趨勢證明了這一點,法國和意大利成為了最新的受害者,這兩個國家經濟占整個歐元區的36%,這是歐元區無論如何都不能忽視的難題。

 

ftblog673

 

正如許多其他觀察家認為的,由於財政政策過“緊”,導致歐元區出現了許多陷入“流動性”陷阱的癥狀,而德拉吉在Jackson hole年會上的講話證明他同意了上述觀點。

 

ftblog6721

 

德拉吉的意思很明顯,他贊同貨幣政策在提高總需求會起到作用,但他真正能讓歐元區走出“流動性陷阱”的方法是擴大財政支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600

俄羅斯:烏克蘭想要天然氣?先交39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888

據《華爾街日報》,俄羅斯能源部長Alexander Novak周二表示,烏克蘭必須支付39億美元,俄羅斯才會恢複供應天然氣。

由於烏克蘭方面未能按照俄羅斯要求的價格支付天然氣費用,從六月中旬以來,俄羅斯就已經對烏斷氣,並改為預付款制。

烏克蘭方面表示,如果Gazprom保證不提價,那麽烏方願意支付此前俄羅斯提供的天然氣的款項。烏克蘭希望使用2013年底普京與前總統亞努科維奇商定的折扣價格每千立方米258.5美元支付,而不是485.5美元。

Novak表示,烏克蘭方面必須首先償還20億美元已使用天然氣的款項,並預付19億美元。

烏克蘭和俄羅斯上周在柏林舉行了會談,雙方初步商定只要烏克蘭在年底前償還31億美元債務,俄方就可以恢複供應天然氣。不過僅限於冬天的幾個月,而且價格要高於平均水平。

由於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已經停止,並且通過匈牙利轉運的天然氣也被斷,烏克蘭今年冬天將面臨嚴重的能源短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07

德拉吉想要買主權債?先要過德國人這一關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179

angela-merkel-42

德國是德拉吉啟動更大規模的貨幣刺激的最大阻力。

到目前為止,歐洲央行還沒有大規模購買主權債券,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依然不能說服德國支持他的政策,而柏林方面批評歐洲央行不斷擴大貨幣刺激的批評聲越來越響。

反對歐洲一體化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支持率迅速上升,而歐洲央行最近購買私人部門資產的行動,引發德國所有主要政黨的反對。

法國興業銀行高級經濟學家Anatoli Annenkov告訴彭博新聞社:“現在德國民眾的觀點非常重要。”

“德拉吉想要的是一個與其他國家央行類似的歐洲央行,但是他非常清楚德國人反對他,德拉吉未來將面對更困難的局面。”

在本周IMF世行華盛頓會議上,各方可能將施壓德拉吉進一步采取行動刺激歐元區18國複蘇。但面對德國的強大阻力,德拉吉很難立刻啟動全面量化寬松。

10月14日有關是否購買主權債的辯論將會繼續,屆時歐盟最高法庭將就歐洲央行還未啟用的直接貨幣交易(OMT)計劃進行聽證。

德國政治家此前曾上訴德國最高法院,指控歐洲央行的OMT計劃違反德國憲法,盡管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最終駁回了上訴,但是這凸顯了德國人對歐洲央行實施大規模貨幣刺激的憂慮。

害怕惡性通脹的德國人

德國人對濫發貨幣引發的惡性通脹恐懼深植於他們的記憶中。

德國在1918年至1933年的魏瑪共和國時期遭遇惡性通脹,1923年德國物價翻了近萬億倍,每隔48小時價格就會翻一倍,一條面包售價4280億馬克,而一千克黃油售價為6萬億。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今天將在布魯金斯學會發表演講,他此前已表示意識到德國的憂慮。

彭博新聞社報道,德拉吉稱與德國總理默克爾保持溝通,歐洲央行最近宣布一系列政策之前,與默克爾保持聯系。

歐洲央行的最新會議上只公布了購買資產支持證券和擔保債券的方案,還是遭到了德國官員和經濟學家的廣泛批評。

德國Ifo經濟研究所主席Hans-Werner Sinn,這個計劃並在央行的職權之內,呼籲各國政府抵制這個行動。

默克爾執政聯盟中的官員擔心歐洲央行將買入垃圾債券,而德國反對黨則批評這個方案將威脅到普通德國人的“錢包。”

德國財長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euble)說他理解歐洲央行處境困難,但是它“應該始終銘記錯誤激勵,或者使用一個站不住腳的借口將導致更多問題。”

德國另類選擇黨成員Jan Bollinger說,歐洲央行實施的是有害的政策,這會把銀行業的風險轉移到德國納稅人頭上。

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反對歐洲單一貨幣機制和救助歐元區高負債成員國,過去兩個月該黨派在德國三個州的議會選舉中贏得席位。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311

紮克伯格清華演講:我們想要連接整個世界,未來將發展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23/147073.html

10月22日下午6點30分,身穿灰色短袖T恤、藍色牛仔褲的Facebook(FB.O)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馬克•紮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出現在了清華經管學院舜德樓,並與主持人進行了一場全程中文的對話。

在對話中,他提到了自己從2010年開始學中文。原因是他想和太太普里西拉•陳(Priscilla Chan)以及太太的奶奶交流。另外,他認為中國是特別偉大的國家,因此想通過學中文感受中國魅力。他還說,普通話非常難學,所以想挑戰自己。
 


 

認為中國有很多優秀創業公司

談及中國的創新問題時,紮克伯格認為中國有很多創新公司。

紮克伯格透露,10月21日他與小米公司CEO雷軍)吃飯。他認為,小米有很好的產品,而且便宜,相信會發展很快。此外,他認為騰訊的微信業務做得很大,淘寶則創造了工作機會。

他告訴在場學生,最好的公司都不是因為創始人想要創業而被創立的,而是因為創始人想要改變世界。

啟動在華招聘 將幫助中國企業增加外國客戶

紮克伯格透露,Facebook明年將在中國展開招聘,上個月已經招聘了20名中國學生。紮克伯格稱,公司在中國幫助中國公司增長國外客戶,如中國公司可以用Facebook廣告連接世界。他舉例,lenovo已經在印尼用我們的廣告賣新的手機。

另外,他稱自己希望想要幫助世界其他國家去連接中國。目前,杭州和青島也有Facebook頁面。「我們和城市合作發展頁面,分享中國文化。」

Facebook未來十年將發展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

「我們最大的挑戰發生在2012年。我們要把Facebook變成移動互聯網公司」,紮克伯格回憶,2012年公司收入增長很慢,但當Facebook變成移動公司後,現在有了7億移動用戶。

今年是Facebook十週年生日,紮克伯格說下一個十年將發展三點:第一是連接整個世界;第二是發展人工智能;第三是發展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他透露,Oculus將是第一產品。

出任清華經管顧問委員會委員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表示,近日該學院公佈了學院顧問委員會2014-2015學年委員名單。今年學院顧問委員會新增委員3人,新增接任委員5人。除了Facebook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馬克•紮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還有2位新增委員分別是百威英博首席執行官薄睿拓(Carlos Brito),IBM公司董事會主席、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羅睿蘭(Ginni Rometty)。

對於出任清華經管學院顧問委員會委員,紮克伯克表示原因是自己非常關心教育。「我在美國做了很多支持教育的事情,希望參加清華經管顧問委員會能為我提供一個好機會,學習和支持中國的教育」。

10月21日,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接待了紮克伯格,並對他加入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顧問委員會表示祝賀。陳吉寧稱,希望在未來進一步加強清華大學和Facebook的交流合作,特別是推動開展在學生培養方面的深度合作。

在和陳吉寧的交談中,他介紹了Facebook的發展情況,並結合他的個人職業經歷,分享了他對於人才培養的看法。他表示,大學應培養具有紮實的知識積累,同時又具有組織管理能力和領導力的創新人才。他說,非常高興來到清華大學訪問,希望在未來推動Facebook與清華大學合作的進一步深化發展。

據悉,從10月起紮克伯格啟動他的「亞洲之行」,先後抵達印度、印尼、韓國、日本,並與這些國家的首腦進行了見面交流。紮克伯格稱,此行意在讓更多人用上互聯網。

以下是對話實錄:

紮克伯格:大家好,我是紮克伯格。我的中文很糟糕,但是我天天都會用。我覺得自己還需要練習。

主持人:大家對於你能說中文非常吃驚,你為什麼要學習中文?

紮克伯格:第一,我太太是中國人。她在家說中文,她的奶奶只說中文。我想要跟她們說話。

幾年前我和太太決定結婚。我要求她教我中文,她非常吃驚。第二,中國是偉大的國家,所以我想學。第三,普通話很難,我一直說英文,但我喜歡挑戰。

主持人:那要不今晚我們就挑戰一下吧。您來了中國幾次?

紮克伯格:四次。我去過北京、上海、杭州和天津。我在北京的時候,我要坐很快的火車(即高鐵),我想去天津看看霍元甲的家鄉。我喜歡這個電影,所以我要去看看。

主持人:原來你是霍元甲的大粉絲,所以要去霍元甲的家鄉看看。那你最喜歡哪個城市?

紮克伯格:我最喜歡北京。

主持人:那你來中國有什麼計劃?

紮克伯格:這星期我參加了清華經管顧問委員會,我來參加委員會的會議。我覺得清華的學生很好。明年我們將在中國展開招聘。我們上個月招聘了20位中國學生。

主持人:為什麼你要參加清華經管顧問委員會?

紮克伯格:首先我要感謝錢院長。我非常關心教育,我在美國做了很多支持教育的事情。我希望參加清華經管委員會能為我提供一個好機會,學習和支持中國的教育。

主持人:這個月你去了好幾個國家,您的行程是怎麼安排的?

紮克伯格:這個月我去了印度、印尼、韓國和日本。我們想要更多人用互聯網。

主持人:你強調了要聯繫世界。從什麼時候有這個想法的?

紮克伯格:2004年的時候,我想要聯繫整個哈佛的人。其實我一直想要聯繫整個世界的人。當我創立了FACEBOOK後,我們很高興幫助學生聯繫世界。其他公司不相信我們可以做到,但我們相信,我們現在有了13億用戶。

主持人:這裡有很多同學想成立公司,你有什麼建議呢?

紮克伯格:我覺得最好的公司,不是因為創始人想要成立公司,而是因為創始人想要改變世界。如果你只是想要成立公司,你會有很多想法,但不知道哪個想法最好,最後影響公司的發展。但反過來,如果你想要改變世界,有了很好的想法才去創業,這樣你才會成立好的公司。

主持人:在創業的過程中,你的成功秘訣是什麼?

紮克伯格: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不能放棄。另外,你可能還需要做很艱難的決定,比如解僱一些員工。放棄是很容易的,大部分都會放棄,最後堅持下來的是少數人

主持人:你對中國的創新有什麼想法?

紮克伯格:我覺得中國有很多最創新的公司。我昨天晚上跟小米的雷軍吃過飯。小米是非常誠信的公司,很快發展,他們有很好的產品,他們很便宜。我覺得小米會發展很快。另外,騰訊的微信也很大,部分中國人用微信和QQ。淘寶創造工作機會。我覺得中國人有很多創新的公司。

主持人:馬克對中國創新還是很有好感的。你對Facebook在中國計劃是什麼?

紮克伯格:我們已經在中國了,我們幫助中國公司增長國外客戶,中國公司用Facebook廣告(連接世界),lenovo已經在印尼用我們的廣告賣新的手機。另外,我們想要幫助世界其他國家去連接中國。杭州和青島也有facebook頁面。我們和城市合作發展頁面,分享中國文化。

主持人:問些個人問題,生活細節,你喜歡什麼顏色?

紮克伯格:我喜歡紅色或綠色,因為facebook是藍色。

主持人:你喜歡什麼中國菜?

紮克伯格:我在北京喜歡胡同小吃 但也喜歡北京烤鴨

主持人:那你在工作之外有什麼活動?

紮克伯格:沒有時間在「工作之外」。另外,我會做飯。

主持人:你有寵物嗎?

紮克伯格:我有一隻狗beast(野獸),一隻牧羊犬。

主持人:你為你的狗做了個頁面?

紮克伯格:是的,它有很多粉絲。

主持人:下一個問題,你和老婆誰中文更好?

紮克伯格:用普通話,我能說更多詞,她的聽力比我要好。有天我問她問什麼我聽力差,她說你的英文聽力也差。

學生:請問Facebook在發展初期是如何建立起相對於其他校園社交媒體的優勢?你是什麼時候決定輟學創業的?

紮克伯格:我第二年時候我發展facebook還要兼顧學業,有時候學校告訴我說你可以回來,但是現在我不可能回來。

學生:Facebook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紮克伯格:我們最大的挑戰可能2012年我們需要把facebook變成移動的公司。以前不是,2012年我們的增長很慢,收入增長很慢,所有人都不高興,但是我們把facebook變成移動公司,現在我們有7億用戶用facebook用手機。

學生:移動互聯網之後,什麼是下一個重大改變的技術

紮克伯格:今年facebook十歲,我問下個十年我們應該發展什麼,我覺得我們要發展三點:第一,我們想要連接整個世界,所以我們要幫助所有人用互聯網,第二,我們想要發展人工智能,第三是所有人用手機以後,我相信下個平臺是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oculus是第一產品,我們希望還有別的很多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221

授權商想要新故事 米奇和朋友的致富經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5591

華特·迪士尼1928年創造出那只叫“米奇”的老鼠,至今還是明星,同時也是富豪。《福布斯》曾經統計過,米奇和它的朋友們每年為迪士尼帶來高達60億美元的收入。 (迪士尼供圖/圖)

2014年,米奇86歲生日前,迪士尼邀請南方周末記者探訪了迪士尼總部。

1983年,主演了迪士尼動畫電影《米奇聖誕頌歌》之後,米奇淡出大銀幕,只是偶爾為迪士尼的“新人”獅子王、美人魚等擔當配角;在《冰雪奇緣》里,它是安娜公主買冬衣時,雜貨店里擺放的一只毛絨玩具。

米奇的一生,不是動畫角色的一生,而是四處賺錢的一生。

沒有第二家公司像迪士尼這樣對一只原本“人人喊打”的老鼠表現出十二分的熱情。辦公室的門牌、路邊的街燈,甚至餐桌上的餐具和甜點,那只名叫“米奇”的老鼠形象無處不在。

在迪士尼的官方描述中,米奇“是個天生的英雄。有點傻氣,有點淘氣;勇敢並且堅毅的精神使他能夠領導大局。還有……他最喜歡哈哈大笑。”在迪士尼的動畫故事里,他永遠是人生的贏家。

米奇還是一只會掙錢的老鼠。《福布斯》雜誌曾經推出過一個“全球虛構形象富豪榜”,榜單顯示,米奇和他的朋友們每年為迪士尼帶來的收入高達近60億美元,是最能掙錢的“卡通富翁”。

經濟危機時,是瘦老鼠;經濟好轉時,是微胖老鼠

動畫師約翰·T·奎因在迪士尼工作了34年,畫過數不清的米老鼠。他拿起鉛筆,飛快地畫出幾個圓圈,組成米奇的頭部、耳朵、眼睛和鼻子,再勾勒出幾條弧線,一個帶著誇張笑臉的米奇就成型了。

1928年11月28日,世界第一部有聲動畫片《威利號汽船》在紐約首映,老鼠“米奇”在片中擔任主角。他吹著口哨,雙手轉動舵輪,戴一頂廚師帽,套一條肥大的短褲。這一天成為米奇的誕生日。如今,他已經86歲了。

奎因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米奇形象的變化是跟隨時代的。1928年米奇誕生時非常瘦,沒有戴上那雙經典的白手套,也沒有穿鞋子,看上去還是動物的模樣。那是美國的大蕭條時期,經濟危機之下,米奇胖不起來。米奇的白手套是在1929年迪士尼推出的動畫短片《大劇院之家》中戴上的。

1930年代初,美國經濟漸漸好轉,米奇有錢買到很多奶酪,把自己養得肥一點。1935年,第一只彩繪米老鼠出現,這是奎因認為最可愛的米奇形象,“他看上去整個身體軟軟的”。

米奇的眼睛也發生過改變。最初是狹長的橢圓形,之後則像一個餅狀切割圖,邊緣缺了一小塊。1940年,迪士尼為米奇打造了一部彩色音樂動畫電影《幻想曲》,他的眼睛第一次變成了類似人眼。《幻想曲》之後的米奇參加了二戰,在經歷大事件後長高了一點,耳朵也從之前比較僵硬的形象變得活潑能動。

1955年,迪士尼推出第一部彩色動畫電視劇《米奇俱樂部》,劇中,米奇的女朋友米妮、唐老鴨、大灰狗布魯托、大灰狼高飛開始登場。米老鼠和唐老鴨都很聰明,但米老鼠的聰明最後總能成功,唐老鴨投機取巧,最後總是狼狽不堪。《米奇俱樂部》播出後風靡全球,有關米老鼠、唐老鴨、米妮、布魯托的出版物和玩具開始暢銷,米奇再次成為動畫明星。

年少成名之後,米奇其實並沒有忙著給小朋友們講新故事演新節目,大多數時候出現在全世界百貨商店里的服裝、文具、日用品上。

迪士尼的商品授權業務開始於1929年,華特·迪士尼授權給一間文具公司,把米奇的肖像印在書寫板上。此後,這項業務發展成迪士尼消費品部。另一則勵誌故事在迪士尼內部廣泛流傳——一家生產手表的公司瀕臨破產,找到華特·迪士尼。售價2.95美元的米奇手表問世後,一天賣了一萬只,手表公司起死回生。

我要和他拍照, 哪怕排隊一小時

美國一家幫助癌癥兒童實現臨終願望的基金會,每年收到最多的願望是:去趟迪士尼。

1955年,世界第一座迪士尼主題公園在美國加州安納罕市落成。人們第一次見到“活的”米老鼠出現在遊行花車上,朝沸騰的人群揮手,旁邊是迪士尼創始人華特·迪士尼,還有華特的朋友,當時的好萊塢影星、後來的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

1950年代,美國步入“嬰兒潮”,新一代不再滿足屏幕上萬變不離其宗的老鼠,米奇受歡迎的程度有些下滑。通過在迪士尼樂園與粉絲合影、互動,米奇重新激起了人們的熱情。

樂園耗資1700萬美元,每天需2500名工人維護。無論身處樂園哪個位置,都看不到外面的建築,這是華特·迪士尼建造樂園時的想法——營造一個遠離現實完全的幻想世界。

他建造迪士尼樂園的動力,源自大量影迷來信希望參觀迪士尼工作室、與卡通明星合影,以及他帶兩個女兒出門,卻找不到好的“合家歡”式遊樂園。

迪士尼樂園15年里累計吸引6億人次入園,這直接促成了1971年佛羅里達州奧蘭多迪士尼樂園的開園。在奧蘭多,迪士尼連開四座主題樂園、三座水上樂園,面積124平方公里,成為世界最大的主題樂園。

迪士尼還在東京、巴黎、香港擁有主題公園,2015年,上海的迪士尼樂園也將開幕。主題公園如今是迪士尼的核心業務,2013年,迪士尼全球收入450億美元,11家迪士尼主題公園貢獻了近三分之一。

運營一家迪士尼樂園的成本巨大。巴黎迪士尼樂園有超過14000名雇員,僅員工工資每年就需支付7800萬美元。每張接近200美元的門票收入只能抵消一部分成本,樂園真正的收入來自紀念品商店和食品、軟飲料這些成本低、利潤高的產品。紀念品商店遍布園區,如果沒買夠,在樂園的出口附近,還有一家最大的商店等著遊客補貨。

加州迪士尼樂園,整個就是米奇的大型宣傳場,各種設施遍布“隱藏的米奇”,要想進入專門為米奇修建的名為“椿樹鎮”的家,與活米奇合個影,需要坐上樂園小火車,到“米奇卡通城”下車,再在他家門口排上一小時的隊。

迪士尼的動畫師約翰·T·奎因在教人們怎麽畫出一只米老鼠。他已在迪士尼工作了34年。 (南方周末記者 李邑蘭/圖)

米奇可以戴骷髏頭,但絕不能抽煙喝酒

1991年,美國知名作家約翰·厄普代克受邀為迪士尼出版的《米老鼠的藝術》一書作序,他對沒有新作品的米奇表達了擔憂:“它正處在危險中,如果沒有持續有趣的故事,它很容易變成一堆視覺垃圾,最終被消費主義的推土機碾壓殆盡。”

保羅·魯迪什是迪士尼的資深動畫導演,獲得過三屆艾美獎。他生於1968年,是看著米奇動畫片長大的一代,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新一代的觀眾有點忘記米老鼠是卡通人物,而只是主題公園里一個供人合影的大人偶。”他和厄普代克相似,擔心人們把米奇忘了。

2012年,魯迪什打算拍一部以米奇為主角的動畫系列短劇。米奇形象對於迪士尼來說太寶貴了,能不能講好他的故事,領導層還有些猶豫。

米奇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馬克·雅可布、杜嘉班納、華倫天奴、川久保玲等時裝品牌的秀場上。

2014年4月,設計師品牌集成店Opening Ceremony推出與迪士尼聯名的時裝系列,以《威利號汽船》中的水手米奇為主題概念。其中一款紅色米奇圖案毛衣,偶然被《美國好聲音》導師、著名音樂人法瑞爾·威廉姆斯穿上了節目現場,立刻賣到斷貨。

“對於杜嘉班納這樣一些成熟的高端時尚品牌,米奇形象是懷舊及展示親和力的手段,而對於像Opening Ceremony那些年輕的時尚品牌,米奇這樣知名的卡通明星又能幫助他們引起更多消費者的註意。”美國《時尚》雜誌在一篇名為《米老鼠的持續吸引力:為什麽時尚業仍然對他感興趣》的文章中評論。

“米奇一直被視為低幼市場的寵兒,通過與時尚結合,一下進入了成人市場。”埃莉斯·巴坎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她是迪士尼經典動畫與娛樂特許權特許經營發展與啟動部總監。

米奇進軍時尚業是近十年的事。隨著小熊維尼、凱蒂貓等卡通形象在衍生品市場走俏,米奇授權商品的銷售收入一度下滑得很厲害。2002年,負責迪士尼品牌全球授權業務的迪士尼消費品部專門成立了一個“米奇問題研究室”,論證了18個月,走時尚路線成為成果之一。

杜嘉班納是最早與米奇合作的高端品牌之一。2004年,杜嘉班納推出一款限量版T恤,胸前是1930年代風格的米奇擺出四個不同的俏皮姿勢,占據四個格子。這款售價347歐元的T恤很快售賣一空。

一旦決定授權,迪士尼不會幹涉對方設計師的設計,他們可以取米奇身上的任意元素進行發揮。“我們保留對米奇設計最終拍板的權利,因為我們不能允許任何損害米奇形象的設計出現。”巴坎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總體來講,米奇絕對不能抽煙、喝酒,不能對年輕人有任何錯誤示範。

米奇也與平價時尚品牌合作。在加州迪士尼消費品部的一間展示室內,巴坎拿起一件印滿米奇頭像的白色露臍衛衣,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是迪士尼2014年與美國少女品牌Forever 21合作的三十多款米奇系列服裝中的一件。

保羅是迪士尼消費品部時尚與家居部的員工,負責米奇等經典卡通形象與時尚品牌的合作。2014年初,起步階段的美國男式沖浪運動休閑品牌Neff希望能與迪士尼合作開拓男孩市場,保羅接手了與Neff的合作。

男生一般對米奇形象沒有那麽大的興趣,保羅建議把迪士尼電影一些反派角色的元素放到米奇身上。於是,米奇變成了《加勒比海盜》中的獨眼海盜,有的還戴上骷髏頭骨裝飾。很快成為這個品牌最受歡迎的系列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274

想要全職投資的朋友們過來看一下 黃鐵錘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f8aa830102va5p.html

想要全職投資的朋友們過來看一下:


1、我們假設自己的水平和巴菲特相當,收益率也和巴菲特相當,那麽,巴菲特年輕時,用小資金實現了多少的年收益率呢?30%,持續10年的。當然,有些年份會超越50%,但是這個意義不大,我們需要的是持續盈利。

 

2、現在,我們再來考慮一下,在30%收益率的情況下,要養活自己,並且過上體面的生活需要多少本金,我們知道,全職投資所面臨的壓力是非常大的,若不能通過適當金錢來彌補,肯定就不合算了。所以,10萬每年是基本線,20萬每年比較恰當。

 

3、以10萬每年計算,那麽至少需要33萬元的本金,但是且慢,若所有的收益都用來消費,那怎麽發展,更關鍵的問題是熊市的時候怎麽生活?所以,我們除了消費,還必須得留有更多的收益用來滾雪球。暫定收益的三分之一用來生活,那麽每年的收益就需要30萬元,總資金至少需要100萬元。

 

4、若以較舒適的生活為標準,每年消費20萬元,則本金至少得有200萬元。

 

5、若認為自己的水平不一定有巴菲特那麽高,比方說只能實現大投資家約翰聶夫那種收益,也就是年15%收益率,那麽本金至少得400萬。

 

好了,首先想想自己有沒有成為大投資家的水平,若有這個水平,再考慮一下自己有沒有400萬的本金,若也有這個本金,那麽,你可以來試試,否則,還是好好工作吧,業余學習一下投資,也是很不錯的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908

漢能的疑點與新首富的算盤:李河君想要什麽?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277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5-1-31 10:43 編輯

漢能的疑點與新首富的算盤:李河君想要什麽?

作者:格隆匯 旻超

導讀:前幾日漢能的李河君出人意料的超越了馬雲變成了中國首富,他旗下的漢能薄膜發電引發市場多方解讀,本期港股那點事分享來自格隆匯會員旻超對李河君及漢能的的解讀,供大家參考。

前幾日漢能的李河君出人意料的超越了馬雲變成了中國首富,相信很多朋友對李河君和李河君的漢能薄膜發電(0566.HK)都不是非常了解。這邊我就簡單介紹下李河君和漢能為何能這樣一飛沖天的原因,說的不對請多多包涵。

李河君
1967年出生於廣東省河源一個農民家庭,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李河君讀大學時曾經組織30多個同學,在學校食堂大門口賣了3天膠卷,掙了12塊錢。媒體報道稱,1988年,李河君靠著向大學老師借來的五萬塊錢,賣過電子產品、玩具、礦泉水等。到了1994年底,他帶領著17個夥伴積累了七八千萬元的資本。有同學建議他收購上市公司做莊,李河君認為主意不錯,於是在全國各地尋找水電站資源。在調研過程中,他放棄了收購上市公司的想法,轉而殺入能源行業。

1994年,李河君拿出1000多萬元,收購了河源東江上一座裝機容量為1500千瓦的小水電站,這可以視作他二次創業的標誌。上世紀90年代正逢小水電站大躍進。不到10年,數萬座小水電站在中國各地江河上建成,其中大部分是民營水電。李河君旗下電站的裝機量從幾萬千瓦擴大到幾十萬千瓦。2002年,雲南省規劃建設8座百萬級千瓦水電站,李河君一舉簽下其中的6座,總裝機規模達2300多萬千瓦,民營資本進入百萬級水電項目在當時的中國可算史無前例。此後幾經波折,2011年3月,金安橋水電站一期240萬千瓦機組並網發電。李河君在水電領域做得風生水起,但作為民企老板,他隱隱感到這個行業的天花板。

2006年到2009年光伏行業大發展,光伏發電成本不斷下降,2008年光伏全球安裝量增長1倍以上。李河君決定跨入光伏業。當時在行業中晶矽占據九成市場,薄膜比例還不到一成。李河君力排眾議、大舉投資薄膜太陽能,並且計劃打通全產業鏈,做出規模。2012年下半年起,全球光伏市場遭遇寒冬,到了年底,李河君高調宣布漢能光伏組件產能已達3GW,超越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以及太陽能發電系統集成商。李河君先後發起三起海外收購,收購對象德國索利博爾公司、美國米爾索勒公司以及全球太陽能源公司均為薄膜太陽能的同業企業,從而在薄膜發電技術上實現了突飛猛進。

~~~~~~~~~~~~~~~~~~~~~~~~~~~~~~~~~~~~~~~~~~~~~~~~~~~~~~~~~~~~~~~~~~~~~~~~~~~~~
漢能薄膜疑點重重
目前市場上普遍對漢能存在疑慮,首先因為幾乎沒有看到過薄膜發電的大規模應用。其次漢能的收入和他的母公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從公司最新的14年年中報看,漢能的毛利率達到了驚人的85.5%,凈利潤率達到了51.8%。漢能的主要業務並不是出售光伏相關產品,而是建造薄膜光伏生產線給他的母公司(漢能控股)。這樣市場就沒有了參照對象,首先薄膜技術就這一家,而且它的毛利率等又不能對比其他如多晶矽的生產企業,漢能造的是身產線。所以我就理解為:好吧,這是條技術很先進的身產線,又幾乎壟斷了薄膜發電的市場。

漢能財報的一些疑點

1)簽訂銷售合同的補充協議
漢能的業務主要就是出售光伏組件的生產線給母公司,而這個生產線生產時間長,所以會計上把當期生產線完成的比例把合同收入計入公司的當期收入。然後通過簽訂補充協議把這個合同的金額往上提,那麽銷售收入的增長就出來了。


2)擴大應收賬款
收入的增長是一回事,但錢能不能拿到是另一回事。2013年年報顯示漢能的應收有42億,到14年上半年,應收擴大了20億至62億,而同期公司的凈利潤只有17億。更誇張的是應收中97%來自於關聯公司,所以說漢能是在給母公司打工,忙了半年還要倒貼母公司。

公司近幾年的經營現金流都是負的,投資現金流也是負的,靠的只有籌措資金來維持運作。13年靠的是股份認購,14年上半年靠的是銀行貸款。
3)股權集中
漢能的股權集中度非常高,光是前三大股東就占了70%以上,如果我們再腦補下漢能的相關方通過二級市場控制了其余30%貨中的絕大部分,那麽這個股價就基本被漢能控制了,所以如果你想融資做空漢能,但很難融到券。

漢能想要做什麽
其實以上這些信息對漢能稍有研究的人都知道的,就算你去問公司管理層,他們也是承認公司的收入過度依賴母公司。但問題就是漢能到底在幹一件什麽事。在我看來,漢能不僅僅是在給投投資者畫大餅,也是在給自己畫大餅。李河君自己肯定是對薄膜發電技術未來的應用充滿了信心。但這個技術未來是否能闖下一片自己的天空,這個很多業內人士都各執一詞,作為我等散戶,想從首富身上賺錢不是那麽容易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983

希臘想要第三輪債務重組 冤大頭會是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896

ohman110211jpg-05870d5fb8fafa18

希臘總理齊普拉斯正請求歐元區夥伴國們減記希臘債務。如果他成功了,承擔損失的會是誰呢?

齊普拉斯承諾,將全額償還希臘所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歐洲央行的債務,已在歐債危機中經歷過兩次債務重組的民間投資者,將不會再次蒙受損失。

這麽一來的話被推到槍口下的就只有歐洲納稅人了。

歐元區政府及其在2010年建立的危機應急基金對希臘的債權接近1,950億歐元(2,210億美元),其中多數屬於緊急貸款。這些債務占希臘總債務的62%左右,民間投資者所持債券只占希臘債務的17%。

歐元區成員國政府及央行也為歐洲央行與IMF貢獻了資金,因此若希臘背棄承諾不再全額償還歐洲央行與IMF債務,納稅人又將多一道損失。

彭博總結了人們對於希臘債務狀況最常問到的問題。答案采集自希臘財政部和統計局的最新數據。

問:希臘債務規模有多大?

答: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公共債務總額達3,155億歐元。

問:希臘最大債權人是誰?

答: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這是歐元區的危機應急基金。據該基金網站數據,其持有希臘債務1,418億歐元,約占該國債務總額的45%,平均債務期限為32年多一點,最後一筆還款日期為2053年。利率約為1.5%,與評級為AAA的主權國家借債成本相當。該利率會基於EFSF自身的融資成本進行浮動。

問:投資者交易的希臘債券規模多大?

答:經歷史上最大規模債務重組,大約2,000億歐元債券蒙受損失後,希臘可交易債券目前僅有675億歐元,包括短期國庫券的話為820億歐元。彭博整理的數據顯示,歐洲央行與歐元區各國央行目前持有約270億歐元希臘債券,占675億歐元市場流通中債券總額的40%。

問:希臘欠歐洲央行多少債務?

答:2015年期間,歐洲央行持有的66億歐元希臘債券將陸續到期,需要希臘償還。假設希臘不再新發行債券,而且其他小規模債券能到期按時償還,到年底時,歐洲央行將持有希臘605億歐元流通中債券里面的204億歐元。

問:希臘欠IMF多少債務?

答:據IMF網站,接近250億歐元。IMF的政策是絕不接受債務重組,齊普拉斯也表示不會試探IMF的決心。到2019年,希臘將向IMF償還大約194億歐元,2020-2024年再償還64億。

問:每個債權國可能蒙受多大損失?

答:要精確計算每個成員國可能受到多大損失,必須要考慮希臘違約給歐元區帶來的蔓延效應,歐洲銀行業受到的影響,以及希臘債務違約的具體數額。

問:但不是已經有一些預測了嗎?

答:部分國家有自己的預測。法國財長Michel Sapin表示,法國風險敞口達420億歐元。

據財政部數據和彭博測算,芬蘭總共有54億歐元希臘債務,包括該國在前兩次希臘救援行動中貢獻的資金,以及在IMF貸款中所占份額。

荷蘭在第一次救援時貢獻了32億歐元,其所擔保的EFSF貸款本金加利息總計達336億歐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4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