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板新股 成逆市奇葩 殼股有價可轉主板 上市數目12年高
1 :
GS(14)@2015-10-08 02:28:54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07/news/ec_ech1.htm
【明報專訊】市波動殃及新股市場,創業板卻成逆市奇葩,不僅上市公司數量有望創12年新高,股價表現更屢屢出人意表。根據羅兵咸永道數據,今年首9個月八成創業板公司首日股價升幅超1倍,惟普遍傾向於以15倍以下市盈率上市,低價推上市成為新趨勢。分析認為,創業板殼股有價有市,又可轉主板,可謂攻守皆宜,令不少公司寧願「自降身價」。
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共有83家公司在港上市,較去年同期下跌7%,但集資額為1563億元,按年上升19%。其中49家公司在主板上市,按年減少23%,集資額則增長19%至1545億元。
總集資額按年增64%
期內有21家公司在創業板上市集資,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50%,集資額為18億元,增長64%。而若計上今日上市的雲裳衣(8127)、明日上市的備份軟件供應商亞勢集團(8290)和麥迪森酒業(8057),已經超越2013年的23隻,創12年來最高紀錄。和主板比較,創業板公司自降身價推上市似乎成為趨勢,以15倍以下市盈率上市的公司比例由去年的28%急增至50%。主板方面,以15倍以下市盈率上市的公司比例由60%下降至50%。
首日多爆升 八成茘逾1倍
雖然估值偏低,但無礙創業板新股股價表現一飛衝天。和去年同期比較,升幅在1倍以上的公司,佔據期內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八成。升幅在10倍以上的新股佔比更高達24%,而去年並無一隻創業板新股升幅達10倍。
一通證券行政總裁宓光輝表示,創業板對公司盈利沒要求,但若能順利上市,其後又可爭取轉主板,身價倍增,而考慮做殼股亦獲利頗豐,企業自然不介意以平價去馬。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指出,主板要求高,股價浮沉難料,反觀創業板新股隻隻股價苘升,令投資者蜂擁而至,炒風下再推動愈多公司青睞創業板,相信此趨勢仍會維持。
羅兵咸永道審計服務合伙人黃煒邦表示,預計隨9月份中小型新股陸續登場,如表現不俗,將恢復投資者對IPO的信心,並有利推助大型企業在第四季出籠,維持今年本港全年IPO集資額達2500億元的預測,有機會爭奪全球第一位。
明報記者 武君
拆息6年高 港股高位插700點 港元回升至7.81 本地地產銀行股捱沽
1 :
GS(14)@2016-01-22 17:23:31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122/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港匯昨日稍為喘定,刺激港股早段一度走高,但11時公布每天定價1次的拆息繼續抽高後,市場走資憂慮再起,恒指隨即失去動力,全日收市瀉344點至18,542點,高低波幅700點,恒指市帳率亦自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首次跌至0.99倍。港元弱勢拖累下,本地地產股及銀行股捱沽,恒地(0012)、會德豐(0020)跌逾6%;匯控(0005)、渣打(2888)股價亦進一步逼近50元水平。
夜期收市回升132點
港匯已連續多日接近弱方保證,不過昨日上午一度回升至7.8075,投資者緊張情緒稍為喘定,恒指高開192點後,早段亦曾最多升351點。不過中午過後,港匯又轉弱,於7.81及7.82水平徘徊,恒指升幅開始收窄。再加上受A股跌逾3%拖累,大市逆轉,恒指挫逾300點,臨近收市最多跌352點,低見18,534點,見2012年6月以來低位,收市跌344點,報18,542點,國指跌179點,報7835點,逾6年新低,大市成交額微升至964.9億元。夜期早段偏軟,收市時報18,883點,較日間期指升132點。
市帳率不足1倍 低過SARS時
港股持續不見起色,藍籌股幾乎全線向下,全日有31隻藍籌股創至少52周新低。恒指更跌破帳面值18,844點,其市帳率已低至0.99倍,是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首次,當年恒指市帳率曾低見0.92倍。就算2003年SARS、2008年金融海嘯及2011年歐債危機期間,恒指市帳率亦分別有1.27倍、1.08倍及1.18倍,換句話說,目前港股估值甚至低過SARS、海嘯及歐債危機最差時期。
港匯弱勢未改,港元拆息亦持續抽高,地產股繼續捱沽,四大地產商當中,長實地產(1113)與新世界(0017)挫逾4%,恒地雖獲李兆基增持86萬股,仍與會德豐一樣挫逾6%,新地(0016)也有近2%跌幅。而以昨日收市價計,1月7日至今短短兩星期,五大地產商市值已蒸發逾千億元(見表)。銀行股亦是昨日重災區之一,恒生(0011)、中銀香港(2388)及東亞(0023)跌2%至3%;重磅藍籌匯控挫2.35%,收報51.9元,與跌2.64%,收報51.5元的渣打一起逼近50元低位。
瑞銀籲耐心等候 一定會反彈
瑞銀財富管理大中華區首席投資總監及中國策略師鄧體順表示,現在市場處於恐慌階段,但即時恒指再下跌300甚至500點,亦不是大問題,但港股目前估值已非常便宜,市賬率處多年來低位,如此跌幅很難持續,他認為投資者需要有耐心,等到市場發現問題並非如此嚴峻後,未來一定會反彈。凱基證券執行董事兼研究部主管鄺民彬預期,受美國加息、人民幣貶值及商品油價下跌等因素影響,恒指短期內未必有正面訊號,料上半年波幅介乎18,000點至21,000點,相當於市盈率約8.1倍至9.5倍。
明報記者 陳子凌、顧冷冰、邱曉欣
2 :
GS(14)@2016-01-22 17:23:44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122/news/ea_eaa3.htm
瑞信瑞銀均稱中央會支持港匯
2016年1月22日
【明報專訊】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昨日再發表報告,直指港元目前已正在受到狙擊(is under attack),重申相信金管局會盡全力維持聯繫匯率,但此舉必會打擊本地股市及樓市。陶冬更暗示,一旦港元持續受狙擊,估計人行或會一如早前干預人民幣離岸市場一樣,透過本港中資銀行加入捍衛港元。
陶冬認為,現時香港正走近1997至98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境况,當時港元4度被狙擊,1個月拆息曾抽高至20厘(圖)。他指現時美元走強令港元估值過高、聯儲局加息令資金流向美元市場及中國經濟疲弱等,與當年情况相似。但今次港府的港元整體儲備遠較18年前充足,港元亦較當年有較高流動性,但意味場外交易成交量會比金融風暴時期增加。
暗示人行或加入捍衛港元
瑞信表示,香港要維持其世界金融中心地位,港元需與可兌換及可靠的貨幣掛鈎,惟人民幣現時與可自由兌換仍有很大距離,故目前不適合成為掛鈎貨幣,金管局亦有強烈的政治意願及龐大的外匯儲備捍衛聯繫匯率,但代價是港元流動性會抽緊,拆息急升、樓價大跌。陶冬又暗示,中資銀行在港元市場已有較高市場佔有率,即使情况再壞,人行或會如早前干預人民幣離岸市場,加入捍衛港元。
另一歐資投行瑞銀亦認為,中央必要時會加入港匯「戰場」,瑞銀財富管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一帆表示,擁有3500億外匯儲備的港府有能力捍衛聯匯制度,即使到情况最差時,內地亦會支援香港。瑞銀財富管理中國策略師鄧體順亦認為,香港是全球唯一一個貨幣與財政皆有盈餘的地區,港元不可能與美元脫鈎,現時利率上升幾十個基點只是部分投資者「聲東擊西」,通過進攻港元來沽空港股期貨,希望將利率推高以在遠期市場賺錢。
3 :
GS(14)@2016-01-22 17:23:55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122/news/ea_eaa4.htm
李源潮:續干預防投機
2016年1月22日
【明報專訊】外電引述中國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圖)在瑞士達沃斯論壇說,中國願意繼續干預股市,以免被少數投機份子傷害一般投資者利益。他在當地接受訪問時說,中國股票市場仍未成熟,政府會加強監管以防過分波動,承諾政府會照顧大部分投資者利益。同時,他又稱中國無意讓人民幣貶值。
央行放水愈多,A股跌得愈急,昨早央行透過逆回購向短期金融市場注入4000億元(人民幣‧下同)資金,公開市場單日操作規模達到2013年2月以來最高水平,但A股再現拋售潮,滬指大跌3.2%失守2900點。
昨天傍晚,據央行微博公布,1月21日,人民銀行對20家金融機構開展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共3525億元,其中3個月、6個月、1年期均為1175億元,利率分別為2.75%、3.0%、3.25%,此舉乃引導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另外,去產能改革具體落實似乎終於有所動作,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在國務院專題會上指出,將率先從鋼鐵、煤炭行業入手解決產能過剩問題,「以壯士斷腕的精神予以推進」。
央行放水 A股仍失守2900
不過A股卻並不領情,承接環球跌勢,昨日滬指大幅低開41點,最低下探至2927點低位,不過,在船舶、醫藥、煤炭和銀行等板塊的支持下,滬指持續早段反彈,在11時左右轉跌為升,上午收盤時上漲0.51%,報2991點。但下午拋售潮再現,航天軍工和海運領跌,所有板塊下挫。截至收市,滬指跌3.23%,報2880點,再度失守2900點,深成指跌3.77%,失守萬點關口,中小板和創業板指數分別跌3.54%和4.18%。
IMF:中國匯率制度要多溝通
另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在瑞士達沃斯論壇上說,中國匯率制度邁向更市場化時,需要跟外界有更好的溝通。
金價升至逾兩年高位
1 :
GS(14)@2016-07-08 07:56:08【明報專訊】英國「脫歐」引發環球震盪,作為避險天堂的黃金再度受追捧,昨日金價升至每盎司1375美元,升至逾兩年的高位。連白銀價格也在近日升穿每盎司20美元。有分析認為,英鎊弱勢難以扭轉,黃金及美元作為避險資產,短期或會繼續上升。
寶盛:英脫歐利美元
由於黃金以美元計價,一般來說兩者的走勢迥異,即美元跌、金價升,或美元升、金價跌。但昨日美元指數同樣上升,升穿96水平,資金因避險而湧入美元資產,所以出現美元與黃金同時上升的局面。
瑞士寶盛私人銀行駐法蘭克福外匯研究部主管David Kohl表示,英國脫歐對美元有利,資金逃離歐洲資產,最好選擇是美元,相信英鎊在未來3個月會跌至1.16,歐元跌至1.08水平。
另一方面,David Kohl認為市場低估美國加息的可能。他認為,5月份美國非農新增職位大幅下跌至只有3.8萬人,以致市場認為美聯儲會放棄利率正常化的行動。但他認為,往後良好的經濟數據將令市場重新改變看法,本周五公布的6月份非農新增職位將是關鍵,他預計會大幅回升至17.5萬。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084&issue=20160707
超低息推波助瀾 美樓市隱現泡沫 14城樓價超越2006年高位
1 :
GS(14)@2016-09-18 09:42:05【明報專訊】波士頓聯儲銀行行長羅森格倫(Eric Rosengren)上周曾表示,商業地產價格的升幅,顯示低利率對經濟的影響可能弊大於利。他表示,防範經濟過熱,收緊利率政策是合理的。此番言論反映美國上月非農新增職位遜預期,並未改變這名今年有投票權的委員對加息的取態。到底美國樓市價格是否存在泡沫風險?
明報記者 黃展翹
三藩市聯儲銀行上周發表報告,表示資產價格泡沫爆破通常會引起經濟混亂。但是泡沫難以預測和消除,評估過去的股票和房地產泡沫,了解繁榮期有多少信貸增長或有助評估泡沫的狀况。其最近研究發現,過往股市泡沫的影響相對溫和,更危險的泡沫來自信貸迅速膨脹的樓市。
樓市泡沫比股市泡沫更危險
三藩市儲銀表示,資產價格暴漲為貨幣政策帶來挑戰。政策制訂者也難以分辨市場的看漲情緒,有多少是由於對基本面的樂觀情緒帶動,有多少是出於投機。該儲銀最近研究了資產價格泡沫、信貸增長和宏觀經濟結果之間的關連,翻查1870年以來美國及16個發達經濟體的案例。整體來說,二次大戰後發達經濟體貸款比率迅速增長,抵押貸款自1980年代中期起飛,家庭資產日益槓桿化。多數買家使用按揭貸款購買房屋,較少借錢來投資股市,因此可以預期股票價格暴跌的影響,比樓市崩跌的危險性低。當抵押品價值蒸發,一些市場人士會去槓桿化,減少債務負擔,繼而導致資產價格和總需求進一步崩潰。這種槓桿應用愈廣泛,對經濟的損害愈大。因此了解信貸的作用,對資產價格泡沫的分析極為重要。
三藩市儲銀指出,何謂資產價格泡沫還沒有廣泛共識。簡單來說,這是資產價格由它們的基本面價值飈升的情况。不過資產的基本價值難以判定。三藩市儲銀統計出過往一些資產價格短期內暴跌逾15%的數據,美國大蕭條、1980年代中期日本樓市崩塌、2000年初科網泡沫爆破,以至近期多國樓市崩潰也在上述之列。不過三藩市儲銀強調,資產價格暴跌15%的粗略法則,只是用來分析過往泡沫爆破的方法,並不能用以預測泡沫的形成。
三藩市儲銀稱,資產價格泡沫往往與金融危機及經濟衰退有關連。在戰後時期,三藩市儲銀蒐集的23次金融危機個案當中,21個與泡沫有關。其中近半數(11個),同時涉及股市和樓市泡沫。即使普通的經濟衰退,往往與泡沫爆破的時機一致。
三分二經濟衰退與泡沫有關
二戰後的65個經濟衰退個案當中,有三分之二(41個)與泡沫有關。當中的個案涉及的房地產泡沫卻相對較少,但一旦出現,往往觸發金融危機。因此樓市泡沫的危險性比股市泡沫更大。美國10年前樓市泡沫膨脹,太多房屋建成,加上問題按揭產品推波助瀾,吸引很多人願意高價購入房產。當泡沫爆破時,大量業主失去家園和積蓄。樓價跌了6年,直至2012年才見底。
租賃需求也推動了投資者置業。隨着千禧代開始自立,並選擇以租住取代買樓,租金收入將對樓價有支持。根據金融服務公司Black Knight Financial Services的數據,全美40個最大城市當中,其中14個的樓價已超越2006年的高位。它們包括波士頓、達拉斯、丹佛、匹茲堡、波特蘭、三藩市及西雅圖。只有聖路易斯的樓價仍在按年下跌,但跌幅輕微。不過市場憂慮當利率開始上升,置房者的承受能力將會受壓,令樓價有下滑的風險。
[企業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213&issue=20160918
美元13年高 推倒環球滙市人幣跌穿6.91關 日圓曾失守7算
1 :
GS(14)@2016-11-20 23:43:03■美滙指數衝上13年半新高,推倒環球主要貨幣滙價。
【本報訊】聯儲局主席耶倫一句「加息時機或來得更早」,刺激美滙指數衝上13年半新高,並推倒環球主要貨幣滙價,如一直處於美國加息「風眼」的人民幣,昨日離岸價跌穿每美元兌6.91關口,創逾八年低位;港人關心的日圓亦告下跌,每百日圓兌港元昨曾失守「7算」,低見6.9941元。專家認為,美元中期將持續強勢,其他貨幣續有貶值壓力。記者:劉美儀 伍詠雯
於耶倫前晚講話後,人幣離岸價昨早即跌穿每美元兌6.91人幣關口,全日最弱見6.9130歷史低位,傍晚則稍為回穩。
官媒籲勿跟風兌美元
為穩定人心,《人民日報》呼籲民眾「不必跟風兌換美元」,但有內地網民指,北京、深圳及廣州等主要城市,均見民眾在多家中資行大排長龍兌換美元。人幣中間價昨連續11日下跌,較前日跌104點子,報每美元兌6.8796人幣,4時半在岸價收報6.8912,跌212點子,創逾八年新低;傍晚7時離岸價回升至6.8991。過去一周,離岸價累積跌幅達1.1%,每百港元滙率昨兌89人幣。恒生銀行(011)執行董事馮孝忠表示,特朗普當選後對外滙市場衝擊的第一波,已差不多完全反映,但相信直到其貿易政策清晰前,美元仍處強勢,倘歐元兌美元及美元兌日圓,進一步回落至1算及118水平,按一籃子機制推算,人幣滙率將會跌至7算。而高盛將2018及2019年底人幣在岸價預測,下調至每美元兌7.6及7.65人幣,原先預測為7.3,到2020年底更料貶值至7.7。除人幣外,多隻亞洲貨幣滙價亦告下跌,日圓滙價首當其衝,最低曾見110.93;昨日下午每百日圓兌港元曾失守「7算」,低見6.9941元。截至昨晚8時報7.0380元。自美國總統大選後,日圓滙價累跌8.6%。恒生投資服務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員溫灼培稱美元若持續走強,日圓滙價將轉弱至116水平,每百日圓兌港元回落到6.6至6.7區間,並指美國下月是否加息,還要看12月意大利憲法公投結果,以及歐洲央行會否延長買債。
南韓 馬國央行擬入市
其他亞洲貨幣昨亦齊跌,韓圜昨曾跌0.58%,至1,186.85兌每美元,為五個月最弱。南韓央行昨表示將入市穩定滙率,下周一斥1.5萬億韓圜(約98.3億港元)買國債。馬來西亞央行昨亦承認入市捍衞滙價,但否認實行資本管制。馬幣昨最多曾跌0.28%,低見4.4303兌每美元,近10個月最弱。泰銖和新台幣滙價昨日分別跌0.49%及0.61%。歐元同樣表現弱勢,兌美元昨曾失守1.06關口,錄得連續十個交易日下跌。截至本港晚上約8時,歐元兌美元最低曾見1.0582,跌0.41%;歐元兌港元則低見8.2411元。英鎊昨日守住「1.2」關口,報1.2392美元,跌0.2%;英鎊兌港元報9.6111元,跌0.21%。
■張先生
【市民意見】
張先生計劃下周到日本旅行,他趁日圓滙價回軟,再兌換多些日圓,「之前每百日圓兌港元7.47嗰陣唱,現時算抵咗好多。」
■黃太
黃太12月去日本旅行,見日圓下跌,立即兌換約1萬港元(約14.18萬日圓),「如果Yen跌多咗,會唱多1萬蚊,之後日圓再跌再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19/19838608
美滙逼近14年高 亞幣指數重返09海嘯低位
1 :
GS(14)@2016-11-25 07:24:35【本報綜合報道】全球資金大挪移爆買美元,追蹤美元兌六種主要貨幣表現的美滙指數逼近14年高位,最高曾見102.05,升0.34%。多隻亞洲貨幣應聲下跌,日圓滙價昨日升穿113兌每美元;每百日圓兌港元最弱見6.83算水平,為8個月最弱。土耳其央行昨日爆冷加息半厘至8厘,為該行三年以來首次加息,抗衡資金持續流走。
土耳其央行宣佈調高隔夜借貸利率0.25厘至8.5厘,7日回購利率則調高半厘至8厘,為該行三年來首度加息,兩者皆超出市場預期。土耳其里拉創歷史新低,報3.4432。該行宣佈加息後,里拉滙價止瀉,報3.4364兌每美元。印度盧比和菲律賓披索亦遭投資者拋售,印度盧比創歷史新低,報68.9720兌每美元。截至本周三,印度市場錄得28億美元(約218億港元)資金從股、債兩市流出。菲律賓披索跌穿50大關,每美元兌50.111,為2006年11月中最低。
每百日圓兌港元見6.83
彭博摩通亞幣指數(不包括日圓),追蹤10隻主要亞洲貨幣,包括人民幣在岸價、港元、新加坡元、韓圜、新台幣、泰銖、馬幣、菲律賓披索及「雙印」貨幣。彭博摩通亞幣指數最低曾見103.29,創金融海嘯低位,為2009年3月16日來最低。日圓滙價向下,最弱曾見113.53兌每美元;每百日圓兌港元報6.8331元,跌0.89%,為8個月最低。東瀛遊(6882)執行董事禤國全表示,日圓回落對公司有直接正面影響,但影響不能即時反映,因「團費唔似金舖」,不能隨時調整,同時團費加減亦受需求影響。他表示,料日圓回落的正面作用,要到農曆新年、或至2月及3月才會反映。東瀛遊昨日全日升9.7%收報1.7元,創7月以來新高,成交金額1,100萬元。
港人遊日料再創新高
禤國全又提到,除日圓因素,不少航空公司加開往日本不同地區航班,「一日十幾班機,每日都運緊數以千計人過去」。航空公司更推不少機票優惠,令日本更受香港人歡迎,預期港人數目將再創新高。東瀛遊至今年6月底止半年業績顯示,盈利按年跌82.1%至1,507.4萬元。溢利大幅減少主要受累日本旅行團毛利下降,以及日本旅遊成本有所上升,由於2016年上半年日圓兌港元升值,集團為維持顧客需求,對日本旅行團的團費作出調整,因此令到整體毛利率下降。恒生銀行投資服務首席分析員溫灼培表示,雖利率期貨市場顯示,投資者認為美國下月加息機會率為100%,但聯儲局會否依舊加息是一個疑問,因儲局過去兩年一直阻止美滙指數越過100水平。他認為如果儲局下月加息,歐洲政治亂局正驅逐歐元兌美元走向「1算」水平。他料美元兌日圓下一個目標價或見115,即每百日圓兌港元約6.78算。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25/19844915
港銀行同業拆息勢創6年高
1 :
GS(14)@2016-11-29 07:33:37【本報訊】倫敦銀行美元拆息(Libor)持續上升,本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勢創6年新高,1個月Hibor只差些許,即觸碰0.4厘高位,分析認為,下個月美國聯儲局宣佈加息可能性高,雖然Hibor已經反映,不過相信仍有水位上升。1個月Hibor由今年初0.2厘低位,上升至0.38929厘,而單單是本月已經升近5點子,反映供樓負擔些微上升,市場人士認為,Hibor上升屬跟隨聯儲局下月加息機會接近100%的預期。渣打香港高級利率策略師劉潔表示,港元拆息上升主要是跟隨美元拆息,現時仍然是較為落後,料下個月加息後,1個月Hibor仍然有上升空間,不過上升幅度不會太多,主要是因為本港流動性仍然充裕,未見有資金流走,港元滙價仍處於強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29/19848690
內地上月PMI升至四年高位
1 :
GS(14)@2017-01-05 08:05:39【本報訊】財新公佈,去年12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升至51.9,創下2013年1月以來的四年新高,較11月升1個百分點,並高於預期的50.9,連續半年高於50的擴張區間之上,顯示製造業持續回暖。
製造業續回暖
財新報告指,製造業的好轉主要來自於內需擴張,其中產出指數從上月的52.7升至53.7,創下2011年1月以來新高;新定單指數升逾1個百分點,為2014年7月以來高位。不過,最新公佈的財新製造業PMI與之前1月1日公佈的官方製造業PMI走勢相反,官方去年12月份數據為51.4,比11月回落0.3個百分點。另外,內地股市昨日開出紅盤,滬綜指高開5點後持續向上,全日升32點或1.04%,報3135點;深成指全日升85點或0.84%,報10262點;滬深兩市成交3,594億元人民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04/19885857
上月PPI升5.5% 5年高 CPI見2.1% 略遜預期
1 :
GS(14)@2017-01-11 04:39:27【明報專訊】內地公布去年12月通脹數據,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按年上升5.5%,增幅創逾5年新高,亦優於預期的4.4%,去年全年則下降1.4%;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增長由11月的2.3%小幅回落至12月的2.1%,略遜於市場預期的2.2%。
全年通脹2% 低於去年初目標
2016年全年,內地PPI按年下跌1.4%,跌幅較2015年收窄3.8個百分點;CPI全年上漲2%,漲幅較前年擴大0.6個百分點,但仍低於去年初制定的3%通脹目標。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繩國慶表示,12月受全國平均氣溫偏高影響,鮮菜與鮮果價格升幅均弱於歷史同期平均升幅,其中鮮菜價格漲幅由11月的15.8%回落至2.6%,對CPI影響減少0.3個百分點,再加上高基數效應,令上個月CPI升幅下降;PPI方面,進口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推升部分工業品出廠價格,去產能及去庫存效果顯現亦令供需關係逐步改善。
分析:人行毋須收緊貨幣政策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內地現屬溫和通脹,但隨着PPI上漲影響向消費領域傳導,會對CPI造成上漲壓力。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表示,人行貨幣政策轉向「中性」,更多是針對防範資產價格泡沫並降低金融風險,金融去槓桿客觀上會收緊貨幣環境,一定程度抑制通脹,故人行毋須採取類似加息等額外貨幣緊縮措施。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193&issue=20170111
國指本周累升近5% 見逾1年高位
1 :
GS(14)@2017-02-11 18:18:43【明報專訊】資金繼續追捧中資股,國企指數連升5日,昨日再升逾50點,創2015年11月25日以來高位,本周累升4.6%,是去年12月以來最佳單周表現。恒指在藍籌中資股推動下,昨天一度大升近200點,本周累升445點,升幅為1.93%。
恒指連升3日 逾3個月新高
國企指數昨日升50點,升幅為0.5%,收報10,125點,本周累升442點。恒生指數連升3日,一度升近200點至23,718點,創4個月新高,惟收市縮窄至49點,升幅為0.21%,收報23,574點,亦是逾3個月新高。全日成交金額856.12億元。藍籌股中,蒙牛乳業(2319)、招商局港口(0144)和中國神華(1088)三大中資股領漲。
Jefferies:本周15億流入中港股票基金
據Jefferies最新全球資金流向報告顯示,資金正逐步部署中港股市,本周中國股票基金淨流入1.39億美元(約10.8億港元),超過上周,並是連續第四周錄得資金淨流入;香港股票基金本周流入0.68億美元(約5.27億港元),是連續第二周錄得資金淨流入。近四周中國股票基金共淨流入5.47億美元(約42億港元),是去年9月以來最多。該行首席全球股票策略師Sean Darby認為今年中國股市將有很大可能實現「逆襲」。
另外,內地進出口數據強勁,部分航運股繼續上揚, 中外運航運(0368)大升4.82%,勇利航業(1145)和中遠海控(1919)分別升3.4%和3%。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900&issue=20170211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