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南山幕後》專訪新買主博智金融談資金疑雲 「若有中資,五十億捐AIG!」

2010-10-19 TWM




在層層的中資疑慮中,博智金融脫穎而出,成為台灣第二大壽險公司南山人壽的新買主,博智總經理吳榮輝親自跳出來向︽今周刊︾澄清,證明自己絕對不是中資,但事情真相,還在等待經濟部投審會的最後結果。

撰文‧劉俞青

十月十三日晚上八點多,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裡﹁紅豆食府﹂上海餐廳人聲鼎沸,觥籌交錯,這是剛出爐的南山人壽新買家——博智金融團隊在此宴請南山的內勤員工。事實上,約莫十四個小時之前,美國AIG總公司的臨時董事會才剛拍板,由博智金融團隊以二十一.五億美元的價格,買下南山人壽的經營權,﹁第一個晚上﹂博智就選擇與員工一起度過,新買主顯然非常懂得﹁體貼﹂員工的心。

事實上,這個案子的程序還不算全部完成,因為一直釐不清中資疑慮的博智金融,最敏感的資金來源,至今還躺在經濟部的投審會審查中。

不過,博智金融董事長麥睿彬、董事總經理吳榮輝,兩人一路走來信心滿滿,就在宴請員工的前三個小時,兩人正神情嚴肅地在位於板橋的金管會報告,根據吳榮輝會後表示,博智的所有股東結構,隔天十月十四日全部送交金管會審查。

這次驚動整個台北金融圈的南山人壽標售案,博智台面上由對台灣金融市場相當熟稔的吳榮輝親自操盤,吳榮輝雖然是香港人,但曾經擔任台灣富邦金控的策略長,在台灣住過五年之久,博智金融一路過關斬將到今天,吳榮輝出力甚多。

有沒有中資? ﹁保證沒有一毛中資!﹂據了解,早在對外宣布出售之前,金管會其實已經﹁派人了解﹂過博智的背景,如果沒有意外,就金管會的認定,博智應該﹁是港資,不是中資﹂,博智因此順利出線。

一 路走來雖然始終難脫中資陰霾,但吳榮輝激動地告訴︽今周刊︾﹁我最討厭中國人!﹂還說﹁契約中明訂,只要查出來有一毛錢是中資,我一.六八億元︵美元︶全 部被沒收!﹂針對種種疑慮,吳榮輝幾乎都以直來直往的口吻爽快回答,以下是專訪內容:問:到底博智金融團隊是不是中資?有沒有中資?

答:首先我要說,博智金融團隊是由博智金融和香港上市公司中策集團一起組成,兩家公司的股東非常、非常像,包括我和麥睿彬同時都是兩家的董事。我們已經把兩家公司的股東名單給AIG總公司看過,而明天︵十月十四日︶也將送給台灣金管會看,絕對禁得起考驗。

我告訴你,這次我們與AIG的合約中有一條guarantee︵保證︶,只要事後發現有一毛錢是中資,我們的一.六八億美元訂金︵約合新台幣五十三億元︶,就全數被AIG沒收。

而且,大家說中資、中資,真的有這麼容易嗎?你要知道,中國外匯管制是非常嚴格的,你可能可以有個幾千萬元人民幣在香港買樓,但這次交易金額,不是幾千萬元,是人民幣一百多億元耶,你覺得這麼大筆的資金,有可能是中資而不被查出來嗎?

問:博智的股東名單可以給大家看嗎?

答:等給金管會看過之後就可以,你們很快就會知道,我真的沒有騙大家。 這一次,我覺得台灣的媒體這樣寫,真的太不公平了!博智金融從一開始十三、四組潛在買家一路到今天,很多人︵為了競爭︶在外面放話抹黑我們。

董事是中國高官? ﹁可以傳身分證澄清!﹂問:你認識外傳的幕後中資金主肖建華嗎?

答:肖建華是誰?

全部都是外面的抹黑,我還可以一併告訴你,外面還說博智的董事總經理李聞雷的父親,是前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我可以鄭重告訴你,完全不對。如果不相信,我明天請我祕書傳他的身分證給你看。

問:中策出資八成,博智出資只有兩成,為什麼要捨中策,叫﹁博智金融團隊﹂? 答:因為今年四月博智金融以十億美元成立之後,我們才發現,南山太大了,超出我們預期,十億美元很可能不夠,才只好回頭去找關係企業中策集團一起參與,但博智的名字之前已經決定了,就是這樣。

我們做事一定有邏輯的,你問我我都可以清楚交代,不要再懷疑我們了。

問:你口口聲聲說二十一.五億美元是﹁天價﹂,那為什麼要出這麼高價?是被其他買家例如中信金逼出來的嗎?

答:我只知道我們是好學生,而且最後考了第一名,就這樣,但其他同學怎樣,我不知道。

會出到這麼高價,是因為如果價格不到位,AIG不會肯賣的,但這個價格比起我的好朋友富邦金,去年買ING安泰的價格相比,太貴太貴了!

問:這次購併的過程中,你的感想如何?

答:老實說,我非常非常討厭中國人,現在香港到處都是中國人,香港的生活品質變得壞透了!拜託不要再把博智金融和中國扯在一起了!

問:未來博智主導的南山人壽會進中國嗎?

答:中國太貴了!眼前,博智會先在東南亞及香港一帶蒐獵,明年農曆年前,大家就會看到博智有新的購併案,現在、就是此時此刻已經在談了。

但現在要進中國,book value︵淨值︶都是兩、三倍起跳,比起東南亞這些公司大約︵淨值的︶一倍多,中國真的太貴了。

問:目前要在南山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答:要和員工溝通,現在已經晚上八點多了,我要趕去和員工一起吃飯,不能再說了,再見。

博智金融控股

成立時間:2009年4月資本額:20億美元(約640億台幣)負責人:董事長麥睿彬(Robert Morse)董事總經理吳榮輝 惟一投資事業:南山人壽 南山人壽

成立時間:1963年

董事長:謝仕榮

資產規模(至八月底):1兆6千億元淨值(至第二季):997億元2008年保費收入:2190億元,台灣壽險業排名第二

保戶人數:400萬人

有效保險契約:799萬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56

廣南十八億元詐騙案 中方包庇幕後主謀

2000-12-04  NM




▲九七年時黃曉江(左)榮登最年輕紅籌老總一職,是主席孫觀的心腹。廣南案中,黃曉江轉作污點證人,指證孫觀,但孫觀一直逍遙法外。

香港中資界有史以來最大宗商業醜聞,廣南集團十八億元詐騙案,其集體造假賬的驚人內幕,因近日上庭審訊而全面曝光。 廉署經歷兩年的追查下,廣南案愈揭愈臭,不單揭出廣南高層於九六年後兩年半內,為了作大公司盈利三億五千萬,不惜串通外人,製造虛假交易來訛騙銀行發出信用狀,以至私人將公款挪用炒股票,目無法紀;而且更令人咋舌的,是廣南高層蛇鼠一窩,董事局內十名執行董事中,便有八位涉嫌串謀詐騙。 廣南案於去年初引爆,由於牽連甚廣,涉案人士有人棄保潛逃,亦有人畏罪自殺,或是鎯鐺入獄。然而背後負責策動這宗有組織、有預謀、詐騙行事有如行軍的幕後主腦人——前廣南集團主席孫觀,至今仍逍遙法外。

 

 

▲擁有廣州暨南大學經濟碩士的黃曉江,差半年便居港七年,如今要在監獄中度過。

廣南集團向是廣東省駐港機構粵海企業的附屬公司,主要從事輸港的鮮活牲口及蔬菜貿易,是一盤現金流量極大的生意,所以成為粵海內一個重要的收入來源,九一年時營業額有十五億元。

由於廣南在粵企集團內地位重要,能登廣南揸弗人寶座的,自非等閒之輩。九一年中,原是中山市外經貿委主任、中山水產進出口(集團)總經理的孫觀,來港出掌廣南董事長。孫觀來頭不小,在中山市時,他有出任中山市副市長的姊夫湯炳權撐腰;來港後,軍人出身的他,與廣州軍區的軍頭關係稔熟,而在粵企集團內享超然地位,加上粵企集團董事長何克勤,處事待人一向和稀泥,更形成孫觀在廣南大權獨攬。

九三年,廣南集團部署分拆上市,成為孫觀事業的轉捩點。那年他只有四十七歲,而粵企董事長何克勤已六十三歲,坐多兩年便退休,將由誰人接任,便成為集團上下的「猜謎遊戲」。

對這個集團最高領導人寶座覬覦已久的孫觀,自然要博取表現,最直接方法,便是催谷廣南「快高長大」,業績及股價勝過粵海投資。原來,粵企集團當時的上市旗艦是粵海投資,而廣南於九四年十一月正式自粵企分拆上市時,形成集團內兩大上市勢力。孫觀要贏,他採取了「非常」手段,便是偽造交易來「吹大」盈利,令業績年年有增長,令廣南踏上了「不歸路」。

軍管造數秘密組織

 

▲通輯 梁鎮泉 

 

▲通輯 黃炳桐

 

▲通輯 杜南海

 

▲通輯 梁小謙

 

▲通輯 鄭漢宏

為了方便控制廣南,他自九三年起先後「提拔」自己人入董事局,包括當年只有廿九歲的黃曉江、主管財務的杜南海(卅七歲)等五人,令董事局內的九票,有六票操在他手上。

而在他的指揮棒下,廣南一個秘密「造數」組織亦開始運作,經常在中港兩地開會,會議由孫觀主持,出席的董事及財務高層,全部是共產黨員。

會議主要商討如何誇大公司盈利,並且制定操作指引。軍人出身的孫觀,管理廣南猶如軍隊,連詐騙手法亦講求紀律。在他與杜南海訂出盈利目標後,便由黃曉江負責與部門經理會面,指示他們將利潤「調高」,然後進行造假賬的連串非法勾當。而黃曉江的財務手下,亦負責監督各附屬公司的「造數」進度,而且每月呈交財務報表,有必要時會作出調整。

根據案情透露,廣南自九六年後的兩年半內,便偽造了三億五千萬元的利潤,為廣南營造了年年業績有增長的假象。但扣除上述假賬,廣南九五至九七年三年利潤其實是原地踏步,每年只有一億三、四而已。

吹大盈利偽造交易

 

▲廣南利潤「吹水」表

其實,廣南「吹大」盈利,以達至粉飾業績,及支持股價的作案手法異常簡單。首先,是廣南高層串通外邊的貿易公司,簽訂虛假交易,然後將偽造文件向銀行申請信用狀。如此一來,廣南便可將交易及產生的虛假盈利入賬。

同時,串通的貿易公司便會將信用狀向銀行進行貼現,套回的資金,扣除貿易公司應收的百分之零點一至二的佣金後,全數轉賬至廣南高層控制的數間英屬處女島公司戶口,神不知鬼不覺。這一步,令廣南高層非法套取到一筆資金,可以挪用去炒股票賺短錢,粉飾公司利潤。

而廣南自九六年至九八年底,透過虛假交易及偽造文件,曾先後向多間銀行訛騙達十八億元信用狀貸款。而虛假交易涉獵甚廣,由進口泰國白米、鰻魚飼料的白魚粉,以至煙草機器乜都有。

例如今年六月審結的一宗泰國白米詐騙案,便是由廣南高層,串通已「走路」的前澳門立法委員陳繼杰的大嫂,製造虛假九萬噸泰國白米交易,向十六間包括東亞在 內的銀行,訛騙四億三千萬元信用狀貸款。陳繼杰大嫂將信用狀貼現後,取回百分之零點一五佣金後,餘款轉回廣南高層的秘密戶口中。

作大潮實盤數上市

 

▲九七年底,鍾光超(右二)坐正粵海企業董事長位置,與許浩明(左二)和粵海投資副總經理蔡靖華(右一)談笑風生。

廣南高層串謀「造數」最典型的,要算是為潮州實業分拆上市的部署。潮州實業是廣南附屬企業,以飼養鰻魚貿易為主。孫觀作出指示,要潮州實業於九七年分拆上市

由於公司市值端賴盈利而定,以一般公司市盈率十倍計算,即公司如有一億盈利,其上市市值便有十億。要令潮實上市時更值錢,「製造」盈利便成為當時廣南「造數」組織的最大目標。

九七年八月,亞洲金融風暴掀起,潮州實業生意受影響,做不到申請上市公司,第三年要有盈利的要求。於是孫觀於十月在港召開一個秘密會議,議決挪用四千萬元去炒股,目標是賺取一千五百萬,為潮實製造貿易利潤。

剛於九七年升為董事總經理的黃曉江,今次親自操刀。在孫觀簽字下,他首先自潮實賬戶內,調走四千六百萬元往兩間由他控制、在英屬處女島註冊的公司內,並分別在正達及衛達開設證券戶口,注入二千六百萬及一千九百萬元,在九七年十月中開始大肆炒作廣南、廣信(香港)、金源米業等關係企業的股份。

為了掩飾調走的資金,黃曉江於是偽造一項價值四千六百萬的七千噸鰻魚飼料白魚粉交易,剛好可以對數。

訛騙信用狀貸款炒股

 

▲去年底,李國寶(右二)以債權人身分與一眾銀行家出席粵海重組的記者會。左一是渣打代表戴維思,左二是中銀代表劉金寶。

廣 南高層這種無法無天,利用虛假交易製造盈利,訛騙銀行套取信用狀貸款,以進行炒股圖利的行為,遲早會出事。而事實上,集團財政在長期虧空下,不時要以假文 件騙信用狀融資來冚數,早已左支右絀。而以支持股價為名,不務正業大肆炒股,亦令集團焦頭爛額,單是九七年,廣南高層挪用二億四千萬元,在東泰及正達開設 的兩個證券戶口,炒賣廣南正股及換股債券,當時便損失了千五萬元。

亦由於廣南高層偽造文件已成「慣技」,結果遭「自己人」有機可乘穿櫃桶。如已棄保潛逃的前集團助理總經理黎瑞華,便是涉嫌串通陳繼杰等公司,於九七年三月至九八年六月期間,偽造三張買煙草機器的合同,向銀行申請千五萬美元信用狀,陳繼杰等人將信用狀向南非銀行貼現後,並無將餘款轉回廣南高層戶口,分明是「食夾棍」了。

廣南集團與高層的這盤「混賬」及非法勾當,最終遭揭發調查,除了是有人向廉署告發外,亞洲金融風暴引爆中資債務危機亦是主因,加上廣南有人「裡應外合」有以致之。

籠裏雞揭廣南混賬

 

▲廣南上市後大肆擴張業務,九六年收購廣南超級市場共二十二間。

九七年十月,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因無力償還巨債後宣佈執笠。影響所及,負債高達二百二十億的粵海企業,不利傳言四起。當時剛坐正做粵企董事長的鍾光超,急如熱鍋上螞蟻。於五月時才加入的粵海投資董事總經理許浩明,早已聽聞集團內的問題,而且與孫觀一向不和。於是,許浩明向鍾光超獻計,表示「前朝」留下好多問題,若要掃地雷,只須查清賬目,然後呈上北京劃清界線,便可事不關己矣。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一直想清剿廣東幫的江澤民及朱鎔基,於是抓緊機會,先關廣信,然後整頓粵企,派來朱氏心腹王岐山,委託高盛做財務顧問,畢馬域入粵海企業查數。不查猶自可,一查之下便「捅出」粵企旗下的廣南集團,有三十五億元隱藏負債。

畢馬域不單揭發廣南賬目有不正當交易外,而且有大量貿易融資過去一直未計入債務之內。由於事態嚴重,於是有人向廉署舉報。畢馬域的報告,亦令基金界及分析員嘩然,歐美基金嚇至雞飛狗走,廣南股票被狂沽,一日內跌一成三至五角水平。而廣南非執行董事曾文強,更在廣南公佈債務前一日,以一元四角沽售手頭三十萬股廣南股份。

廉署行動 孫觀出走

 

▲廣南案詐騙四部曲

 

▲廣南案「爆發」過程

廉署行動一浪接一浪,接二連三拘捕涉案高層。直至今年八月中案件上庭時,揭示出廣南董事局內十名執行董事中,有八人涉案;其中六人更被正式通緝,包括廣南案主腦孫觀。而自動投案的主犯黃曉江,近日被判入獄六年,兩名從犯入獄四年。

廣南事件,不單引發出紅籌官商的集體詐騙問題,而上市公司監管亦有漏洞。原是廣南核數師的德勤會計師行,以至廣南三位非執行董事,李國寶、溫嘉旋及曾文強責無旁貸。

現任廣南核數師畢馬域,指德勤核數期間,九七年度有十億元賬項應作撥備而未撥,並要求會計師公會調查德勤有否失職,雙方一度鬧上法庭。上週廣南案甫上法庭時,德勤合夥人方俠對本刊說:「核數師並非一個保證,只是給予一種安慰(comfort ),因為我哋都是靠董事局提供資料做核數,並無權力向對方施壓。」

至於非執行董事,「根據公司法例,非執行董事責任上都幾大,負責監察董事有否失職,不過佢哋被董事局瞞騙亦可以體諒。」方俠說。身兼廣南主要債權銀行的東亞銀行董事長李國寶,已與溫嘉旋於去年辭任廣南非執行董事職務。

向有「市井大班」之稱的孫觀,以往見記者時談笑風生。不過自去年二月被撤職後,已返回廣州,一直為自己的罪行四處解釋。今年中,市傳孫觀中風,一代「造數王」落得如此下場。

而事實上,由於中、港並無引渡條例,大陸方面無意放孫觀來港受審,以免牽連更廣。上週上京述職的律政司司長梁愛詩,與北京官員除商討公安法等事務外,並向北京表明,港府將結束廣南案的調查,以免為中國政府帶來更多尷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17

中環在線:黑石幕後打本馬雪征夥張子欣搞基金 李華華

2011-2-11  AD





 

前聯想(992)「鐵娘子」馬雪征、平安保險(2318)總經理張子欣,兩個喺中國名字響噹噹嘅打工皇帝走埋一齊,可以搞啲乜嘢呢?家陣最時髦嘅私募基金是也!

《金融時報》噚日話,o依家係德太投資(TPG Capital)亞洲地區董事總經理嘅「Mary姐」馬雪征好快就會起身,自己搞一隻以中國市場為target嘅併購基金,而佢嘅拍檔,就係將會喺3月18日正式離開平保嘅張子欣!

Mary姐同子欣哥點解會做拍檔,華華唔知內裏底蘊,之不過大家喺江湖上個朵都咁響,惺惺相惜又得、兩個一齊俾人睇中又得。

暫時嚟講,華華就覺得後者嘅機會大啲,因為華華八到,Mary姐同子欣哥呢個「征子基金」,幕後打本嘅,原來係「黑氣石」Blackstone!

華華收到風,先排張子欣同「黑氣石」嗰邊傾得好埋,仲以為佢離開平保之後,會過檔「黑氣石」,殊不知原來係「黑氣石」打本畀佢搞檔基金,都幾估佢唔到!

個名夠響較易傾交易

查實學《金融時報》話齋,家陣好多國產高管,都揀自立門戶搞私募基金,Mary姐同子欣哥呢pair唔係咩新奇事。

華華聽啲內地老友講,o依家不知幾多呢類私募基金,搞手個朵響啲,傾deal都會易啲;但係無乜知名度個啲都有好處嘅,因為好多人費事張揚,所以呢幾年不知幾多人悶聲發大財,然後,咪南下支持香港消費零售同埋地產業囉!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06

益通私募案一夕翻盤的幕後 吳世章不惜得罪郭台銘的盤算

2011-2-14  TWM




益通私募案大翻盤,其幕後原因在於,鴻海希望取得未來營運主導權,但葉國一願意單純投資,不干涉原經營團隊的管理權限,才決定英業達勝出的最後結果。

撰文‧賴筱凡、周岐原

益通私募股權案在一夕間翻盤,原本「自認」是買主的鴻海意外落空,反而是英業達集團成功達陣。「為何是葉國一,不是郭台銘?」這個市場亟欲了解的答案,只有益通高層知道。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郭台銘被拒於門外,益通原來經營團隊仍然可以掌握主導權,可能是關鍵的因素。

對益通而言,自從轉投資Adema出問題後,益通已連續兩年共虧損兩個股本,日常營運更加艱難,是不爭的事實。儘管公司方面多次表示,手上現金足夠,目前營運無虞,但再不情願,益通也得拿出半數股權來募資,與更「有力」的投資者進行策略聯盟,這是形勢比人強的結果。

一位益通高層就私下透露,「今天茂迪(股價)能有十五倍本益比,遠比其他同業高,就是因為它背後有個富爸爸叫作台積電,這是很現實的問題。」所以,益通董事長吳世章寧可捧著過半股權,也要找個有力靠山。於是從益通決定辦理私募開始,公司就多方進行洽談。

不 過,急於尋求合作對象,並不代表益通非選鴻海不可。據了解,英業達從洽談過程最初,就是最理想的候選人。即使連私募案浮上台面後,市場幾度傳出將由鴻海拿 下益通股權,熟知詳情的人士都多次認定:「絕不會是鴻海!」鴻海宣告出局,原因何在?儘管益通總經理趙伊尹與財務長羅來煌,都不願在重大訊息記者會說明, 但從深知交易內情人士的說法,也能推敲部分答案:「鴻海就是要主導權啦,但葉國一不一樣,他就是純投資者的角色。」也就是說,鴻海除了認股開價較低,也要 求未來經營主導權;相較之下,葉國一出價較高,還願意專心扮演股東。站在益通經營階層的立場,兩者吸引力高下立判,益通即使冒險得罪鴻海,也要選擇英業 達。另外,益通高層也透露,目前公司暫無考慮人事異動,「最快要等董監選舉過後再說」。由這句話也不難理解,英業達最後為何出線。

一位長期 觀察太陽能產業的外資分析師則提醒,益通本來體質不錯,即使面臨虧損,事業仍有可為,關鍵是「人」。他分析,過去兩年益通換掉三任總經理,連財務主管也頻 繁更動,「人的問題難解,要是新接手的人沒辦法解決,益通根本不會有任何改變。」益通與鴻海、英業達的「三角戀」,在股權花落英業達後,算是告一段落。 「老大」葉國一讓益通董事長吳世章保有主導權,也給現有團隊另一次機會,但吳世章能否讓益通一掃陰霾,重新出發,還有待時間驗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6

締造英格爾股價大漲六倍的幕後推手 深入中國普天 解密一五○億訂單流向

2011-2-28  TWM




與一家中國央企的策略聯盟,竟能對英格爾的獲利有灌頂之效,進而推升其股價,同樣因此股價飆漲的還有新世紀、華興,這一家影響力十足的央企,就是中國普天。目前市場上的「普天概念股」、「英格爾第二」已成為最紅火的話題。中國普天為何有這麼大的魅力?值得一窺究竟。

撰文‧吳美慧

最 近台灣科技股吹起中國風,英格爾、新世紀、華興的股價飆漲幅度令人驚歎,原來它們傳聞都與中國普天集團有合作關係,成為近期市場上最熱的「普天概念股」。 中國普天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為何可影響台灣上市公司的股價漲跌,要如何才能擠進這家中國公司的供應鏈,一起吃香喝辣?

農曆春節前夕,位在 中國深圳福田區諾德中心,中國普天集團旗下國際事業本部深圳分部的員工,正陸續返鄉過年,約莫四百坪的辦公室,只剩幾個人辦公。《今周刊》獲邀至深圳分部 與數位高層訪談,成為台灣唯一直擊這個年營業額高達新台幣九千億元、集團員工多達五萬人巨型大陸央企的媒體。

雖然ECFA(兩岸經濟協議)從今年元月分開始鳴槍起跑,但中國普天提前嗅到機會,二○○六年就在深圳設立國際事業本部,並成立「台港澳地區業務專署」,為兩岸搭橋預先暖身,同時也是集團中兩岸合作的唯一窗口。

在 普天集團中,國際事業本部專責向海外採購、規畫新業務等項目,光是去年就創造出三十億美元的營收,相當於三個國巨的營業額,而其中超過五億美元訂單,就下 給了台商。普天台港澳地區業務專署總經理溫南雁說:「今年,隨著中國新能源項目加快執行,對台灣下單、採購數量,也會更快速的提升中。」台港澳地區業務專 署共有三十餘位員工,八位業務幹部中約有三分之一,是在財務、金融領域擁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台灣人,是中國央企中,台灣人占業務幹部比重最高的單位,也是得 以成為央企領先與台商合作的關鍵。中國普天集團

掌控中國上兆元電子產業

對大多數台灣投資人而言,中國普天集團是陌生的。若提 及它與「中國電子集團」分別掌控中國上兆元電子產業標準制訂、發展,就可以知道它的重要性。說得更具體一點,有著一○六年歷史的中國普天集團,前身是中國 郵電局,是中國通訊標準的制訂單位,也是目前全球通訊4G 標準的制訂者。

中國普天現階段擁有通信、電子、廣電以及國際事業四大部門,業務 觸角遍及全球。國際通訊大廠摩托羅拉、易利信、諾基亞等,要進入中國發展通訊業務,前提是必須要跟普天共同合作,才能取得入場券,由此看出,普天在中國的 地位與重要性。因此,能夠跟普天合作,不僅可以快速分享中國市場,甚至還有機會晉身成為通訊、電子產品標準的制訂者。

其實「台港澳專署」單 位,從前年起,以鴨子划水般的姿態,低調的利用下單方式,在台灣科技業界尋找可以成為策略合作夥伴的對象。英格爾在眾多的廠商中脫穎而出,靠的是在電源供 應器的技術能力,與彈性十足的營運靈活度。更重要的是,溫南雁與英格爾董事長蔡成達相識超過十年,所建構出來的「信任感」。

作為普天與央企跨過黑水溝的第一個合作個案,在普天給訂單、分享利潤,以及財務規畫建議的「灌頂」下,英格爾獲利比前一個年度增加一倍,股價從去年一月以來更是上漲了六倍,讓人見識到普天的影響力。

「這 個案子絕對不能失敗,也不會失敗。」負責這個合作案的溫南雁堅定的說。「這是第一個案子,等於是央企跨進台灣第一份成績單,絕對不能漏氣。」經過一年的磨 合,普天與英格爾雙方建立了高度的共識後,所產生出來的信心。「過去一年,真的很辛苦,兩岸隔絕了六十年,雖然都是中國人,但在文化上有很大的隔閡,同樣 的一句話,就有不同的解讀,需要藉由不斷的磨合來產生認同。」溫南雁如是說。

台商與中國央企合作

扭轉觀念才是溝通重點

而溫南雁口中的認同,指的是觀念。台灣公司談生意總是脫離不了產品、EPS(每股稅後純益)、股價表現;中國的央企談生意,總是在以國家發展為前提下,先從遠景、策略、商業模式規畫、市場思考,最後才會輪到營收、獲利,思考次序大不同。

台商要跟央企合作,必須要先扭轉觀念,才不至於出現溝通不良。「要進入中國市場,要先了解什麼是大陸市場」、「如果台灣市場是日月潭,大陸市場就是太平洋。」溫南雁話說得很直接,但也一針見血。習慣在池塘裡面游泳的人,要如何放膽在太平洋裡橫渡?對台商而言是一大考驗。

溫南雁最常掛在嘴上的話是,「一流企業做標準制訂、二流企業作品牌、三流企業作營運、四流企業做代工」。目前,台灣的企業已經進入到品牌階段,要晉級成為標準的制訂者,與中國大陸巨型央企合作成了必須考慮的策略。

「中國擁有最多的人口、最大的市場,為什麼不能做標準的制訂者?兩岸的中國人應該攜手給全世界定規格!」溫南雁雄心壯志的說。從初期讓英格爾「借船出海」,進入中國市場,下一個階段,普天還要與英格爾成為標準的制訂者。

要制訂什麼樣的標準?溫南雁胸有成竹的回答:「LED燈節能減排,以及智能電網、智能電源計量審計標準。」以中國普天在中國的地位與身分,的確有能力成為新產品的規格制訂者,重點是,台商能否抓住機會,成為其中一員?

中國央企的規模與企圖,加上官方獨占的資源,讓央企可以在中國市場盡情揮灑,也成了台商可以一步登天的捷徑。讓人垂涎的市場大餅,相對的帶來了負面效應。近來不少人打著中國普天的名義在台招搖撞騙,面對接踵而來的流言蜚語,和各式的行騙手法,讓溫南雁和他的團隊困擾不已。

但 是,普天與台灣企業合作的大門並未關閉,基於產業範疇,普天仍會持續找適合對象合作。「和英格爾合作只是其中的一個項目,未來普天會有更多的項目同時並 進,不同的項目,會找尋不同的合作夥伴。」換言之,和英格爾合作只是一個起頭,依照溫南雁規畫的目標來看,將來直接、間接接獲中國普天集團訂單的公司,可 望超過上百家,只要是觀念一致、情感上能夠認同、合作符合程序正義,以及利益可以共享的,中國普天都會歡迎和有技術、有能力的台資企業合作,進而成為普天 的深度合作夥伴。

同時,中國普天也會在適當時機公佈合作對象,以免不明就裡的小股民聽信市場傳言而受傷。

「不要把央企當作唐 僧肉」,溫南雁提醒台商。在中國「讓利」給台商的同時,也希望台商可以公平、正常的交易心態與模式與央企往來。「太多企業要他給蘋果,卻拿個梨子來交差了 事」,「台商怎麼跟國外的企業做生意,也應該以同樣的心態和央企往來。」溫南雁建議,台商必須要有準備跟央企做生意的正確心態,雙方合作的路才能走得長 久。

溫南雁

現職:中國普天國際事業本部(深圳分部)台港澳地區業務專署總經理

學歷:廈門大學企管系畢

經歷:中國電子信息部工程師

中國央企對台投資的橋樑

放 棄在外資銀行十多年的資歷,臧潤華在去年9月,選擇剛剛成立的世銀紅箏信息公司,作為人生事業的第二春。在外商銀行圈小有名氣的臧潤華,曾經在UPS(美 商優比速資融)、美國道富銀行,以及渣打銀行工作十幾年。同時還在去年10月獲得中國高級國際財務管理師百傑殊榮。在外商銀行爭相邀請、職務更上層樓時, 他毅然放棄,選擇到和中國普天成為戰略合作夥伴的世銀紅箏公司擔任執行長,也讓他的工作地點,從美國、香港、台灣,一路延伸到中國,資歷與經驗更加完整。

世銀紅箏的名片上印著「中國普天戰略合作夥伴」,初期也以提供普天的客戶需要的物流、金流及資訊流。此外,從銀行借款、供應鏈的融資安排,私募、投資,甚至是未來公司股票掛牌,都可以提供「一條龍」式的服務。

團隊中有會計師、律師、稅務專家、財務專家,逐漸打出名號之後,不少央企自動請託,要求世銀紅箏代為在台灣尋覓可以合作的對象,儼然已經成為中國央企與台灣企業交流的重要平台。

臧潤華

學歷:美國密蘇里大學企管碩士經歷:渣打銀行現金管理與貿易金融部華南區業務總監、美國Aclor Group財務總監、美商優比速融資台灣區總經理/中國大陸首席代表/亞洲區業務總監

吳美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92

前CEO李寒春被抓幕後:中國森林控股亂象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3/714575.html

港上市僅一年多的時間、號稱中國三大私營自然再生林及人工森林營運商之一的中國森林控股有限公司(00930.HK,下稱「中國森林」)隨著前CEO李寒春的被抓而開始暴露出內部運營的混亂,最近一個月處於是非莫辯的謎團之中。目前,該公司仍處於停牌狀態。

3月2日,中國森林發佈公告,李寒春因涉嫌盜用公款3000萬人民幣,於2011年2月24日被中國貴州省公安局扣留,與此同時,3月4日,香港證 監會向香港高等法院指稱李寒春及其名下全資控股公司Top Wisdom Overseas Holdings Limited(下稱「Top Wisdom」)從事內幕交易,其名下約4億港元資產被凍結。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經過多日的調查,試圖揭開李寒春在內地被抓及在香港被控告背後的真相。

內幕交易被查

香港證監會3月4日公告,證監會向香港高等法院指稱,李寒春從事內幕交易,其名下約4億港元資產將繼續被凍結。

而此時的李寒春卻已於兩日前在貴州被公安機關扣留,扣留的原因則另有隱情——涉嫌盜用公款3000萬人民幣。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瞭解到,李寒春被香港證監會指控的原因緣起於,1月底中國森林的審計機構畢馬威在就截至2010年12月31日的財政年度的財務進行審計時,發現不合規情況,證監會隨後介入調查,並向香港高等法院申請臨時強制令。

然而,就在李寒春東窗事發前兩週,他卻在香港市場上大手減持舊股套現近4億港元。

近日,中國森林投資者關係部高實女士向本報記者承認「內幕交易與配股有關係」。

資料顯示,Top Wisdom於1月12日通過渣打證券,以每股3.35港元配售手頭持有的1.19億股舊股,套現約3.98余億港元,銷售股份約佔總股本3.89%。這些股份其後被配售予多家機構及基金。

但就在李寒春配售後的第二日,或受配股上市交易影響,中國森林的股價狂洩,低見2.92港元,跌穿配售價3.35港元,最大跌幅為18.89%。

配售後,李寒春持股量由6.34%減至2.46%。

李寒春大幅減持的原因尚不清楚。

對於李寒春在配股上內幕交易的細節,中國森林尚未有任何說法,本報記者也多次致電該公司,但是均沒有獲得任何回應。

但記者發現,在此次配股之前,時任CEO的李寒春卻在內地頻頻高調亮相,並以中國森林的名義在云南和貴州等地簽訂了一些投資意向協議,為該公司的股價營造利好,或為配股造勢。

「當時李寒春親自帶隊去貴州,這些來自香港的基金後來不少參與了1月份李寒春私人公司Top Wisdom的配股。」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其實李寒春在香港資本市場上長袖善舞的劣跡早有記錄。

本報記者發現,早在2002年,年僅26歲的李寒春出任經營環保節能服務的創業板公司科瑞控股(08109.HK)董事總經理,且是公司創辦人之一。

清華大學熱能工程學畢業的李寒春,當年以1500萬人民幣代價,把兩項用水循環系統的節能技術轉讓給科瑞,並出任公司管理層。科瑞上市初期以環保節 能概念為噱頭,曾備受追捧,不少股評人極力推介,但李寒春於2003年4月辭任,科瑞於2005年9月起停牌五年,其間曾遭法庭頒令清盤重組。

挪用公款被抓

李寒春涉嫌獲罪還不止於內幕交易。

根據3月2日中國森林的公告,「李寒春因涉及盜用公款3000萬人民幣,於2011年2月24日被中國貴州省公安局扣留。李寒春將公司附屬公司若干文件帶走,當中包括昆明錦德林業資源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昆明錦德』)的銷售文件。」

公告還稱,除早前罷免李寒春行政總裁職務外,還有數名人士懷疑牽涉被調查,該等人士已經被罷免集團擔任的職位。不過,中國森林沒有透露這些涉案人士的名稱及職務。

中國森林在接受本報記者查詢時也不願透露還有哪些高管涉及此案,但是本報記者卻在該公司的官網上發現了一些端倪。

比如之前3月初曾出現在官網的「董事局成員及管理團隊」一欄的一些名字很快就不見了。比如吳曉芬(聯席財務總監)、張宏宇(資源總監)、聞國平(聯席財務總監)、呂驁芊(人事行政總監)等等。

上述人士是否與李寒春一起均被查,沒有獲得中國森林的正面證實。

但中國森林高實女士表示的確有數名高管涉及此案。

另有傳言,聯席財務總監吳曉芬為李寒春的表妹。中國森林高實女士承認,「吳曉芬的確已不在崗。」

李寒春在貴州被公安機關扣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中國森林在貴州唯一潛在的投資項目,即2010年9月10日與黔東南州政府簽訂的2.2億美元的不具約束力的投資意向協議。

本報記者發現,儘管這一協議曾見諸一些媒體,但是中國森林並沒有正式進行過任何公告。

近日,記者多次致電黔東南州政府負責林業投資的秘書七科和該州林業局,他們均表示沒聽說有這個項目。

但是黔東南州負責招商引資的商務局確認了這個項目。該局項目部的李科長在電話中對本報記者透露,他們曾對這個項目寄予厚望,但進展比想像中緩慢,力 度不大,也在催他們,當時與他們簽訂投資協議的是兩家公司,分別為中國森林和中國兆能集團,只有中國兆能集團到位了一部分資金,中國森林沒有資金投入。

中國森林投資者關係部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確認中國兆能集團是他們的子公司。

據李科長回憶,當時過來簽協議的就是李寒春,而他也表示已聽說李寒春被公安機關扣留,但是否與此項目有關目前不好判斷。

由於李寒春在被扣留前曾帶走昆明錦德的銷售文件,因此關於李寒春被扣留原因還有另一個版本——或與2010年2月中國森林以子公司昆明錦德的名義收購云南麗江寧蒗縣流轉林項目有關。

該項目一直由李寒春負責,拖至2010年12月底才完成。港媒透露,「但其後有人發現,公司購入的只是森林的『林權』,沒有『採伐權』。有投資中國森林的歐資基金認為受騙,擬循法律途徑,控告李寒春。」

但是3月16日寧蒗縣招商局相關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該項目去年早就簽了,但是還在等省裡批指標,因為這一個綜合深加工一體化項目,後期的深加工要 省裡給指標。目前昆明錦德已從農民手中收購了部分流轉林,在二三十萬畝左右,目前中國森林肯定沒有投入其在公告中所透露的4.64億元,但可以肯定這些林 地是「商品林」而不是沒有採伐權的環保林。

據中國森林的2009年財報顯示,中國森林擁有超過17萬公頃森林的林權,森林估值接近78億元。但外界懷疑,這些遠在云南、貴州等偏遠地區的茫茫森林資產,卻可能存在巨大的造假嫌疑。

本報記者瞭解到,在2月中下旬,由中國森林獨立董事委員會委派,畢馬威參與,共分七八個小組的調查隊就已奔赴云南德宏州,對中國森林在當地的資產業務和管控進行調查。李寒春曾於2月下旬在云南配合調查。

「調查的結果或許會在3月底出來。」高實對本報記者透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15

收視冠軍「犀利人妻」的幕後推手 犀利製作人王珮華 用赤裸人性征服三百萬人

2011-3-21  TWM




「犀利人妻」擊敗「新兵日記」, 登上收視冠軍,幕後的推手是著名製作人王珮華。

究竟她有何能耐,可以掌握三百萬觀眾的情緒?

並且讓那些不看電視的民眾也開始守在電視機前?

撰文‧燕珍宜 攝影‧陳俊銘「人妻有三怕,撞車、撞鬼、撞小三!」近來三立戲劇「犀利人妻」的人妻VS「小三」(指外遇第三者)引爆話題,並以七.一一%的高收視率,登 上收視冠軍寶座,收視總人口高達近三百萬人。

成功打造「犀利人妻」的幕後功臣,則是犀利製作人王珮華。去年造就懷舊風潮的「光陰的故事」,還有長紅達十年、姊姊媽媽必看的「花系列」,都是出自王珮華 之手。

與一般戲劇製作人不同,她每次出手總是能帶動一股社會熱潮,並讓那些本來不看連續劇的民眾,乖乖守在電視機前。究竟她是如何犀利法,可以掌握來自四面八方 觀眾的心?

敏銳

顛覆小三與劈腿男形象

首先,犀利的社會洞察力。「我發現小三有了新變種」,王珮華解釋製作「犀利人妻」的源起,外遇其實是一個老掉牙的題材,一般以為第三者都是像田麗、席曼寧 那樣妖豔型的女人,外表深具威脅性。但是,長期蒐集女人故事的王珮華卻發現,新變種的小三,竟像小女孩一般,外表清純,讓人毫無防備之心,並同時具有天使 與魔鬼的複雜特質。

觀察到這個變種現象,王珮華憑其多年的戲劇敏銳度,知道「變種就有戲劇的張力!」當下決定要將其拍成戲劇。

同樣的犀利觀察,也發生在前年的金融海嘯時期,王珮華感受到整體經濟不振,社會氣氛低迷,民眾承受莫大的壓力。這股氛圍讓王珮華決定推出以六、七○年代為 背景,描述眷村生活的「光陰的故事」。結果,不僅帶動一系列懷舊風潮,也讓中視打破八點檔由民視與三立獨霸的局面,拿回暌違十二年的收視冠軍寶座。

王珮華解釋戲劇背後的社會氛圍,「因為景氣不好,人們對以前的年代自然而然產生一股懷念,以前那個年代,雖然什麼都沒有,卻很幸福。西瓜切一半,你吃一半 我吃一半,你家就像我家,人性反而可愛。」「現在什麼都有,大家的關係反而很緊繃、疏離,稍一不高興,就翻臉或離婚。」從小看瓊瑤戲劇長大的王珮華,愛作 夢的本性不變,但卻不喜歡製作唯美的偶像劇,「從真實生活中找尋情感,是我做戲劇的唯一堅持!」

前衛

首創台灣女人打架戲碼

王珮華的成名作「花系列」,是一系列以花為劇名的單元劇,她拋棄「不食人間煙火」的瓊瑤式戲劇風格,首度在電視螢幕上,探討許多容易引發爭議的社會議題, 例如,「姻緣花」即相當前衛地以「代理孕母」為主題,「太陽花」更創下台灣電視戲劇史上首次女人打架的戲碼。

「花系列」打破台灣女性柔弱順從的傳統框架,劇中角色善惡分明,常有激情的大動作演出,如互賞巴掌、拉扯、復仇等,「花系列」被認為是現在八點檔的始祖。

在瓊瑤劇蔚為風行的背景下,「花系列」成功凸顯台灣現實社會所面臨的各種家庭與男女問題。一位熟悉電視圈生態的王珮華友人指出,「王珮華犀利地掀開現代男 女在傳統與現實生活之間的掙扎」,這也是王珮華成功的重要關鍵。

當今的八點檔將「花系列」發揮到極致,壞人壞到極點,「外遇的男人就一定壞,被外遇的女人就一定復仇」,王珮華發覺這又開始脫離社會現實,過於矯情。因 此,「犀利人妻」裡的小三,與典型的壞女人不同,在愛上別人的老公時,也曾掙扎、有罪惡感,外遇的丈夫也不是典型的壞男人。

王珮華解釋,「真實人性其實沒有絕對的好壞,人都是自私的,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更貼近真實人性的「犀利人妻」,直接刺入現代都會男女內心的迷惘,因而 成功吸引許多拒看八點檔的新觀眾。

王珮華第二個犀利的地方,在於打造好劇本,吸引好演員、好團隊。「犀利人妻」的編劇,王珮華找來大陸正當紅「孝莊秘史」的編劇楊海薇,她也是金鐘獎的優秀 編劇。

大膽

突破窠臼造就共鳴好劇

曾經當過歌手、主持人的楊海薇,當初轉型幕後當編劇時,第一部戲就是王珮華製作的「星座女人」,大膽起用沒編劇經驗的楊海薇,王珮華的考量是希望突破「花 系列」的重口味,尋找一種較清淡的敘事方式,「新人的好處是筆法比較不會那麼制式,她的文字讓人看起來很舒服。」沒想到,因為王珮華這個大膽之舉,耳目一 新的劇本,讓許多當紅演員也被吸引,主動求演。「敲演員很好敲,因為劇本好。」王珮華回憶到。她也因此發現,「劇本是一齣戲的靈魂,有好劇本,演員好演, 導演好拍,一切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犀利人妻」與「光陰的故事」拋棄一般八點檔以堆砌情節取勝,也不像一般偶像劇喜歡刻意玩弄一些對仗、詩詞歌賦,而 是著重在人性的細膩刻畫。「對白、人物的描述,不做作,也不故意譁眾取寵,就平實地去寫一個人,回歸真實人性面。」「犀利人妻」貼近人性的敘事方式,笑中 帶淚、淚中帶笑的犀利對白,引得觀眾拍案叫絕,紛紛蒐集其經典台詞,在網路上、口耳間,廣泛流傳。

「跟我做戲很辛苦,我會一直叫對方重寫,直到挖出編劇內心最深處的東西。」和編劇談劇本談到聲音沙啞的王珮華,對人性掌握精準,因而讓角色更生動與真實, 演員演起來更過癮。為了帶戲,王珮華都會親自下場演給演員看,因傳神演出小三一角而一舉成名的朱芯儀就指出,「其實她自己演的薇恩(小三)才傳神呢。」角 色刻畫入微,演員自然容易入戲,導演徐輔軍就發現,「這部戲最大的不同是,演員非常入戲,男女主角離婚時,現場就真的彌漫一股低氣壓。」功力深厚的說故事 能力,深諳如何打造好劇本以吸引優秀團隊,是犀利製作人王珮華的致勝法寶。

從小就愛作夢的雙魚座王珮華,有渾然天成的戲劇細胞,以及像瓊瑤女主角般的氣質外型,考上世新大學廣電系時,親朋好友都覺得那就是她該走的路。在學校上課 時,她常常像個真正的導演般,要求非常嚴格,常把同學罵得狗血淋頭。

一畢業,進入名製作人魏約翰的力大傳播,不管是改劇本、剪帶子、打雜,甚至拉業務,只要是老闆交代的任務,王珮華一定使命必達、毫無怨言。「她非常有膽 識,沒做過副導演,叫她去做,她也絲毫不害怕。」魏約翰說道。因此,在短短的時間內,她就升格為製作人,負責「花系列」時她才二十六歲,是全台最年輕的製 作人。

吸睛

贏得三百萬觀眾的心

「犀利人妻」成功的背後,卻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辛苦。王珮華指出,近年來台灣影視環境每況愈下,電視台短視近利,依靠購買韓劇、日劇為生,使得戲劇製作經費 愈來愈壓縮。加上大陸的崛起,台灣的影視環境可說雪上加霜。

大陸因為市場廣大的緣故,一集六十分鐘節目的製作費至少有新台幣二五○萬元,台灣一集九十分鐘卻只有一百萬台幣,甚至更低。「如果編劇用他們的價錢,我就 要賠錢了。」大陸的經費充沛,加上製作時間充裕,因此吸引許多台灣優秀的編劇、導演、演員紛紛西進。人才外流的危機,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經費資源下,做出兼 顧市場、品質、叫好又叫座的好戲,是王珮華所面臨的最大挑戰。

能夠獲得楊海薇跨海情義相挺,王珮華既感念在心,也於心不忍。她被迫必須採取緊迫盯人的方式,每次楊海薇只要一出門,王珮華越洋電話立刻就到,苦苦哀求她 趕快回電腦前繼續趕劇本。「她對人物的了解,與我對台灣市場節奏的掌握,我們配合得很好,但是真的很辛苦。」王珮華自我解嘲道,「要當一名台灣製作人,擁 有良好人脈是重要關鍵。」「這一行付出與收穫是不成正比的,如果不是因為愛戲,很難撐得下去。」王珮華發誓要找回韓劇觀眾,並吸引不看八點檔的觀眾。「懂 得堅持,也知道妥協」,在製作經費捉襟見肘的情況下,王珮華還是有一套生存之道,她大膽起用新人,諸如陳怡蓉、朱芯儀等,都是因為王珮華的慧眼識英雄,一 炮而紅。

雖然戲劇製作環境艱苦,但透過銳利的觀察與嗆辣的劇本,永遠難不倒「犀利製作人」王珮華。

王珮華

出生:1965年

現職:古鯨傳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經歷:力大傳播製作人

學歷:世新大學廣播電視學系

歷年作品常常創造話題

中視劇場《花系列》 1988年-2000年民視《星座女人系列》1997年超視《秋天的童話》1998年華視 《天堂來的孩子》2006年中視《光陰的故事》2008年台視、三立電視聯播《犀利人妻》2010年

「犀利人妻」經典台詞

「不能消滅狐狸精的女人不是好女人,不能保護老公的人妻不是好人妻!」「人妻有三怕,撞車、撞鬼、撞小三!」「在愛情的世界裡,不被愛的那個,才是第三 者!」「女人一定要對自己好一點!一旦你累死了,就會有別的女人花你的錢,住你的房子,打你的小孩,睡你的老公!」「你說你不是個隨便的人,沒想到你隨便 起來,根本就不是人」。

「做人啊,是退一步海闊天空;但婚姻呢,是退一步人去樓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22

「元」「寶」閃婚》元大購併寶來的幕後推手 廣豐賀家 潛藏迪化街的「山東幫」富豪

2011-4-18  TWM




寶來期貨董事長賀鳴珩,自紡織業起家的廣豐賀家出身,不只個人資產雄厚,家族發跡超過四十年,賀家五兄弟各擁一片天,連手打造賀家多元且龐大的事業版圖。

撰文‧徐介凡

寶來證花落元大金,造成金融市場震撼。不過在這場購併大戰裡,除了賣方白家、買方元大金馬家與開發金辜家的動向引人關注,還有另一個人牽動戰局變化甚深,他是寶來期貨董事長賀鳴珩。

低調家族堪比遠東、新光

去 年七月,賀鳴珩以寶來證券國內單一最大股東的身分,拋出「要買寶來證股權到一○%」,以及「公開招親」等重話。看在外界眼裡,他不過是個掌管十三億元資本 額期貨事業的老闆,相較於資本額超過兩百億元的寶來證券,似乎完全沒有實力挑戰;但在台灣家族企業界,卻沒人懷疑他的能耐。原因在於,大家更熟悉的是他另 一個身分,源自家族財產超過五百億元、低調到近乎神祕的台北市迪化街紡織世家||廣豐賀家。

一般家族企業多透過控股公司層層交叉持股,建立龐大綿密的家族事業體,廣豐賀家的五位兄弟卻幾乎每人均是獨立分割個體,彼此不但關聯甚低,讓外界完全看不清賀家兄弟之間的連結性,兄弟之間更少有公開互動或是在談話間提0及彼此,讓廣豐賀家的動向更增添不少神祕感。

相較於其他從迪化街發跡的紡織業,包括遠東紡織徐旭東家族,新光紡織吳火獅家族等,賀家並未積極在紡織業垂直整合,反而在一開始便由第二代積極跨進不同產業領域中,開枝散葉。缺少了主要事業體的大架構,也使得廣豐家族知名度逐漸淡化,不若新光或遠東等家族來得深植人心。

場 景回到四十三年前,廣豐賀家第一代賀膺才,便已縱橫台灣紡織界,其中又以毛巾最為聞名。早期台灣家家戶戶的浴室裡,幾乎都要掛著好幾條賀家生產的﹁來福牌 ﹂毛巾。當時,賀膺才更大量轉投資包括綢布莊、百貨公司等事業,財富迅速累積之餘,更因與同鄉元大金控馬志玲家族、泰豐輪胎馬紹進家族等,同樣來自山東的 家族企業友好,而同被稱作「山東幫」,在台灣企業界享負盛名。

一位與賀家結識超過三十年的友人透露,和一般紡織業者最大的不同是,賀膺才雖 出身於傳統產業的紡織業,但卻非常擅長股市的投資操作。賀膺才不但一九八○年代就推動公司股票上市,自己也開始在資本市場裡闖蕩,屢屢獲利的精準股市操 作,在當時企業界廣為流傳,甚至將賀膺才與華新麗華集團的焦廷標齊名。此外,賀膺才亦因此結識不少金融圈的家族,奠定深厚友情,像第一屆台北富邦銀行的監 察人,正是由賀膺才出任。

由於賀膺才經營廣豐早年便已相當成功,也快速累積賀家雄厚的財力,從賀膺才五個兒子的求學時代,便不難看出端倪。 四十年前台灣經濟仍在起步階段,但包括賀鳴玉、賀鳴琴、賀鳴鐸、賀鳴笙等四兄弟在內,每個小孩於大學階段,已分別在美國、日本、加拿大、香港等國家留學, 成為羨煞眾人的留學生。

獨立創富 五傑都從投資起家據賀鳴珩大學同學透露,唯一沒有出國留學的賀鳴珩,在一九八○年考進政大銀行系後,賀膺才更大手筆地送了一輛相當於當時台北市二戶房子價 值的BMW(寶馬)古董車當作禮物。在整個政大只有兩輛車進出校園的年代裡,開名車代步通勤的賀鳴珩,讓全校師生莫不對其出身富裕家庭的印象深刻。

家族財力雄厚,總是容易發生兄弟分家、甚至爭產的問題,就連國泰集團蔡家也逃不過這個命運,相較之下,廣豐賀家雖然財富龐大,卻從未發生這樣的情況,這也成為廣豐賀家第二代五位兄弟最驕傲的事情。

賀 鳴珩回憶父親賀膺才說:「他對我們五兄弟的教育很開放,不論每個人想做什麼,都不會有特別的意見,總是支持,也不會刻意要求接班。」像是老四賀鳴笙在國中 時期,就已相當有想法,主動向父親賀膺才提出想到香港留學的想法,而賀膺才二話不說便立刻答應。這樣的教育方式,對五兄弟影響深遠。

兄弟紛紛在海外完成學業後,五兄弟除大哥賀鳴玉外,其他人都覺得家族事業太無趣,賀膺才亦不強求,只讓賀鳴玉回返廣豐,其餘兒子都放任他們各自朝不同的興趣發展事業。開放式的教育,養成他們獨立自主、各自出外打拚天下的韌性。

有趣的是,賀家每位兄弟打拚事業的起點,幾乎都是來自股票、期貨、房地產市場的操作,完全承襲了父親賀膺才投資精準的眼光,迅速累積人生第一桶金,進而開創自己的事業,完全不靠父蔭庇佑的廣豐賀家二代,創富過程始終在台灣家族企業間廣為流傳。

從 枱面上看得見的財富計算,廣豐賀家目前共有三家上市公司,在台灣有兩家,分別為市值約四十六億元新台幣的廣豐實業,以及約四十八億元的寶來期貨;另外一家 海外掛牌的則是香港上市公司||大中華集團,市值約十億元左右,加總起來不過一百億元出頭;但真正有趣的,卻是枱面下以個人身分所持有的現金、房產、股 票、轉投資事業,賀家五兄弟各自都有近百億元的身家,堪稱台灣資本市場上的傳奇家族。

各憑本事 嶄露頭角

像是大哥賀鳴玉在近二十年來,成立廣豐建設(現更名為捷豐投資),積極帶領廣豐從傳統紡織業轉型為房地產開發商,十年前更毅然下令毛巾廠全面停產,積極開發桃園縣八德市占地一.三萬坪規模的土地,讓家族事業重新起飛。除此之外,個人旗下轉投資事業亦不少。

早 先賀鳴玉與好友前開發金總經理胡定吾,一同投資聯安診所,就是其中一例;另外,他個人光是在帝寶就坐擁兩戶,以前陣子法拍屋一戶二.八億元左右成交價格推 估,市價金額就已高達五.六億元,若加計家中其他成員名下股票、海內外不動產等資產,與賀鳴玉友好的傳產老闆推估,身家少說百億元之譜。

至 於曾出任寶來證董事的二哥賀鳴琴,娶了世家泰豐輪胎馬家千金馬紹文,個人並無主要事業。目前生性浪漫、不受拘束的賀鳴琴,在全球各地四處旅行,一方面遊戲 人間,另一方面尋找好的投資標的。賀鳴琴手中握有的房地產數量龐大,光是當包租公,每年就有數千萬元的穩定租金收益進帳,資產實力同樣雄厚。

三哥賀鳴鐸則是留在香港積極發展事業,目前個人除經營香港上市公司大中華集團,投資上海、北京、香港等大中華地區房地產外;更與聯電前監察人王克禎、榮譽董事長曹興誠等人,為麻將桌上交情深厚的「牌友」,時常吆喝一起投資,不難想像,很多投資案都是在牌桌上談成。

例如最近他們最熱中的,便是上海房地產,經常積極跑去上海看房,準備趁著中國打房、房價回落低點時,逢低布局較佳的標的。

四 哥賀鳴笙在台灣雖然知名度較低,但在加拿大溫哥華的華人圈,卻是赫赫有名的媒體一哥。自溫哥華留學後一直待在加拿大的他,在當地靠期貨、房地產投資發跡 後,便積極投資媒體事業,除擁有三十五年老字號、華人聽眾滲透率超過八成的華僑之聲廣播電台外,還包括Channel M電視台、以及︽加中時報︾等其他媒體事業。

排行老么的賀鳴珩雖然經營事業起步時間較晚,但靠著投資致富的功力卻一點也不輸四位兄長,枱面 上雖然只有寶來期貨、寶富期信等公司,但他個人持有的上市櫃公司股票金額卻也不少。除身為寶來證國內單一最大股東外,在旺旺與財政部進場大買國票金之前, 他亦排名十大股東之列,持有國票金近三%。

不過,最近國票金在官股的推波助瀾下,股價屢創新高,市場傳言賀鳴珩已逢高獲利了結出場,依此計算,至少近十億元現金入袋。

各 擁戰場 與分家爭產絕緣此外,他在仁愛路、敦化南路等台北市精華地段擁有近八戶的房地產,一抱就是十幾年,如今不但戶戶都是價值上看億元的豪宅,如果把寶來期貨、 寶來證、加上不動產、現金計算,賀鳴珩的身價遠遠超過一百億元。難怪賀鳴珩的老友說:「老賀不用借錢、貸款,也能隨時拿出二十億元的現金。」像是兩個月 前,賀鳴珩才在上海新天地與泰國分別各買下一戶豪宅,均屬大坪數且坐落精華地段,要價都超過一億元新台幣,他還直呼:「買得便宜。」財力雄厚顯見一斑。

廣 豐賀家二代的五兄弟,事業發展各擁一片天,家族開枝散葉廣布世界各地,儘管平時亦甚少提及其他家族成員,或是一起互動,看似往來並不密切。不過,賀膺才留 下的家族傳統,卻緊緊維繫住了賀家血濃於水的情感,每到農曆過年,廣豐賀家成員只要在台灣,年夜飯的桌上一定全員到齊,這個傳統,即使是大家長賀膺才過世 多年,仍然堅守住;平時一通電話,也一定能夠找到對方。

即使是近日與女星徐若瑄高調公開戀情的第三代賀錫敬,出任寶豐資產管理公司副總一 職,專責開發廣豐集團帳上土地資產,又積極投入一手創辦的︽PAR TIME拓時誌︾媒體事業,身上擔子不輕,不管平日工作再忙,小叔叔賀鳴珩一通電話撥去,也會立刻現身寶來期貨的辦公室,家族感情之深厚不言而喻。

這 一次,賀鳴珩對外說出「要買進寶來證持股達一○%」,曾經就被外界質疑財力不足,而他的回應卻是:「我一個人沒有,我還有四個哥哥啊,其中兩個還是上市公 司老闆,真是搞不清楚狀況。」據了解,除枱面上二哥賀鳴琴原本是寶來證董事外(已改由賀鳴珩親自披掛上陣),包括賀鳴玉、賀鳴鐸等兩位兄長,這次都跟著賀 鳴珩加入了這場購併大戰之中。日前,幾兄弟還一起現身賀鳴玉所投資、位在南京東路四段上的聯安診所開會,一起討論投資寶來證事宜,兄弟感情深厚可見一斑。

相較於其他家族企業分家、爭產等新聞議題不斷浮上枱面,廣豐賀家第二代的五兄弟,卻早在年輕時就各自闖出一片天,完全沒有分家問題的困擾,反而凝聚出更強的家族向心力,同為台灣企業界的一段佳話。

賀家五傑不依祖蔭 各擁一片天

第一代 賀膺才

大 哥 賀鳴玉 廣豐實業董事長, 台灣上市公司,市值46億元二哥 賀鳴琴 房產投資 配偶馬紹文(泰豐輪胎馬家千金)三哥 賀鳴鐸 大中華集團主席,香港上市公司,市值10億元四哥 賀鳴笙 加拿大華僑之聲電台董事長么弟 賀鳴珩 寶來期貨董事長, 台灣上市公司,市值48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02

中環在線:香樹輝筆伐雷曼苦主幕後黑手 李華華

2011-4-28  AD



噚日,「一群中環金融從業員」喺香港4份主要報章,落咗一個題為「唔該大家公道啲!」嘅廣告。洋洋千幾字講述呢兩年嚟,佢哋返工嗰陣,飽受雷曼苦主各式各樣示威造成嘅滋擾,情況有啲失控,甚至侵犯他人自由,喺忍無可忍下,決定不再沉默。
「一群中環金融從業員」份量非輕
廣告批評雷曼苦主嘅抗議模式,喺中上環好似癌細胞咁擴散,越嚟越激,除咗喺中環各大銀行、主要街道張貼有人身攻擊嘅旗海同橫額,又披麻戴孝將認為要為事件負責嘅人張相,整成靈堂相,搞到國際金融中心變成殯儀館集中地。
咁, 呢則廣告究竟係邊個落嘅呢?華華八到,係由公關公司宙輝落嘅,至於宙輝老闆,就係城中名嘴之一「香帥」香樹輝。華華第一時間問香帥做乜咁激?到底邊一幫人 咁有米,請佢哋登廣告,用錢筆伐雷曼苦主?香帥死都唔肯透露半點口風,仲話自己作為專業公關,唔可以爆客仔私隱,否則,點可以細水長流撈咗廿幾年。
至於邊個請得郁香帥出手?華華八到,「一群中環金融從業員」應該係一個重份量嘅人,至於邊個咁睇班苦主唔順眼?你話呢!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56

揭高寶綠色幕後玩家

2008-2-7  NM




星味十足的真優美,先後以關芝琳,楊采妮為其品牌Marjorie Bertagne做代言人以催谷名氣,其母公司高寶綠色○○年上市時獲城中富豪鄭裕彤入股撐場,散戶炒個不亦樂乎。本來食髓知味,去年宣布分拆真優美上市,但旋即遭受到一連串的匿名信告密,指其產品及賬目有問題,加上市況疲弱,上市計劃臨門撻Q。

股價向來大上大落的高寶綠色,背後揸弗人其實是有「大Michael」之稱的梁明鏡,他為人神秘低調,廿年間由上海街電器店的小老闆,變身為美國NASDAQ上市公司主席,曾經因為偽造營業數據而遭美國證監會譴責。

去年十一月高寶綠色宣布分拆持有Marjorie Bertagne的真優美上市,計劃集資淨額十六點七億元,並引入鄭裕彤私人持有的周大福企業,及新加坡基金公司World Fund作基礎投資者,有曾出席其推介會的基金經理表示,當時主席劉逸華並不積極向基金推售,「有人問佢哋點解要上市,竟然無人回應,好似唔志在。」

後來真優美受到一連串的匿名信告密,質疑公司賬目及產品質素有問題,包括被指產品含超標水銀和禁用重金屬鉻,令真優美要多番向港交所解畫,其招股及掛牌日期更兩度延遲,最終高寶綠色以市況波動為藉口擱置上市

上市七年的母公司高寶綠色(274),以生化股作為賣點,過去業績及股價表現均令人嘖嘖稱奇,公司由劉逸華細佬劉勁瑋當主席,劉氏一家持有約百分之七股權,公司大部分股份由街外的基金持有。高寶綠色專門生產家庭清潔用品,如漂白劑及廁所水等,並同時兼營污水處理及化妝護膚品。

○○年高寶綠色食正生物科技股熱上市,在上市推介會上,新世界主席鄭裕彤及其老友明嘉福也有出席捧場,其後鄭入股百分之九,因明星效應關係,高寶綠色在一片淡市中,仍然錄得三十五倍超額認購。由上市至今,高寶綠色已在市場配股集資四次,前後骨水逾億元。並且在○三年中以一個二毫八配售一億新股,把鄭裕彤持有的百分之九權益攤薄至不足半成,其後鄭裕彤把手頭股份沽售,據知埋單計數賺約一至二億元。

業績猶勝國際巨企

高寶綠色自上市以來,業績一直十分突出,除○三及○六年以外,每年均錄得雙位數字增長;單是○七年的上半年純利便錄得二點零九億,差不多等於○六年的全年純利。上市不足十年的高寶綠色毛利率達四成四,較出產「SKII」的美國公司寶潔高出三倍多,賺錢能力竟然驚人過世界級企業。

每 隔兩三個月,高寶綠色就會有好消息發放,而股價亦跟隨消息舞高弄低,去年八月初又宣布擬進軍再生能源業務,將廢棄之舊車呔經技術轉換成燃油,股價更一度升 穿四元。若分拆真優美成功,高寶綠色不僅有近十億元之特殊收益,而且隨時母憑子貴,趁機炒高股價,不過現價已由歷史高位四元二角跌至一元二角,「其實高寶 綠色同聯康生物科技根本就係同一家人,原本佢哋係想拆聯康啲藥出嚟先,點知等極啲藥都未搞掂,咪拆住真優美先囉。」一名庄家稱。

同樣是「生 化股」的聯康生物科技(690),主席唐潔成,是劉逸華的姪兒。○五年年尾唐潔成收購專做禮品包裝紙的新高準,旋即轉為發展科技生物業務,研究生物製藥, 並易名聯康生物科技,唐氏及其家人控有三成六股權,而市場焦點的糖尿病新藥,一直只聞樓梯響,面市日期卻不斷推遲。○五年業績見紅,虧蝕四千二百四十四萬 元,透過收購國內藥廠及一個賣藥網絡,翌年純利即狂升兩倍半,逾六千萬元,而○七年中期更大賺八千九百五十二萬元,較同期勁升近五倍。

不過易手不足半年,聯康即提出供股,透過兩股供一股,骨水一點八億元。

富豪炒股方程式

○ 六年八月鄭裕彤以二點七億元入股聯康,這一「着」就將原本三元的股價谷上四元水平。不過只持貨半年,去年初鄭裕彤已在場外減持聯康手頭的股份,賺近三千五 百萬元,接貨者就是其好友明嘉福。而聯康其後靠收購內地生物製藥廠——北京博康健和深圳華生元及不時發放製藥進度等利好消息,其股價去年七月尾更一度升逾 七元,但現已回落至五毫。有傳唐潔成只是代為出面,同樣幕後人是其姑丈梁明鏡。

表面上梁明鏡在高寶綠色只擔當顧問一職,並沒有股份,實情他才是高寶綠色及聯康生物科技的真正話事人,「大Michael(梁明鏡)沾手嘅股票,啲股價都大上大落,之前嗰隻274由一蚊打到上四蚊,嗰隻690仲厲害,由五毫最高上過七蚊,所以佢以為今次將真優美上市都會得。佢份人都幾寸,呢幾年佢搬咗上東莞,要見佢都要上去。」一名知情人士道。

加拿大造數隱居東莞

今 年六十六歲的梁明鏡,英文名又叫Miko和Michael,令人費解的是他中文名亦有多個,分別為梁鏡、梁惠民及梁鏡華。他原是恩平聖堂鎮人,父親梁惠 活,解放前在市集賣衫,有三個老婆,而梁明鏡正是三房所出,解放後因生活艱苦,六四年他便偷渡到香港,「嗰時食都食唔飽,明鏡咪去香港搵機會,依家佢真係 好發,係兩、三間上市公司嘅老闆,身家至少有二、三十億。」住在聖堂鎮的梁先生說。

梁 明鏡來港後先在一電器店打工,後來更在上海街開了自己的電器店,專賣燈泡電線,附近的街坊憶述:「梁明鏡嗰時都唔會同啲街坊傾偈,見面點頭就算。」到了七 十年代,他舉家移民加拿大溫哥華,與第一任太太育有四女一子,其後與前妻離婚,並在當地認識曾參加選美的現任妻子劉逸華,再誕下三子。

 

初到溫哥華時,梁明鏡只是買賣電器,八十年代末成立電器貿易公司MTC Electronic Technology Ltd,更於九○至○三年,出任加拿大華人商業發展會主席,交朋結友,而MTC分別在加拿大及美國NASDAQ上市。 為梁明鏡穿針引線,介紹他予鄭裕彤認識的明嘉福,亦是當年移居溫哥華時認識他,一提起梁就讚不絕口,「我都係喺加拿大經朋友先識佢。佢真係好叻,又有頭 腦,如果唔係點做億億聲嘅生意。」明嘉福說。而○○年,就是明嘉福把梁明鏡介紹予鄭裕彤認識,還在已拆卸的富麗華酒店內的香島廳吃了一頓飯,後來鄭裕彤入 股高寶綠色。

一九九八年美國證監向梁明鏡及其兄梁燮華作出起訴,指他們二人偷取MTC Electronic Technology Ltd一百五十萬股票,以他人戶口作買賣,並偽造營業數據,最後當局除向他們二人作出強烈譴責,他們須交還在事件中的三千三百四十萬美元(約二億六千萬港 元)利益,兼罰款十萬美元,並終身不能擔任上市公司主席及董事。

在Marjorie Bertagne新店開張當日,記者上前詢問梁明鏡妻子劉逸華有關上市的問題,她即面色一沉,沒有回答,繼而問她丈夫是否姓梁,她先愣了一下,並說:「唔知,唔識。」即急步離開。

梁明鏡正部署把真優美在今年捲土重來再上市,基金界不大看好,「個市一來淡咗落嚟,二來佢啲產品有咁多負面消息,何況大Michael嗰兩隻 274同埋690都跌番落嚟,都好難有人再落疊。」一名美資基金經理說。

來自東莞的法國貨

以「法國貨」監督生產作招徠的Marjorie Bertagne,於二○○一年在香港推出,一年後轉攻內地,以代理形式,設有一千二百多個銷售點,當中九成在內地,香港只有廿間,產品定位屬中高檔,平均售數百元。

從 事美容護膚品數十年的鄭明明對自稱法國品牌Marjorie Bertagne並不熟悉,「係咪關芝琳賣廣告嗰隻?我都唔係好熟,之前都無聽過。喺佢哋用關芝琳做代言人我先有留意。」鄭明明表示一般化妝護膚品若非於 法國製造,都不可以列明在法國出產,不過亦可以走法律罅,「許多護膚品雖然唔係喺外國製造,但就喺品牌名加啲地方名,好似巴黎、法國等,好容易以為係外國 貨。」Marjorie Bertagne在香港出售的產品並沒有列明生產地,只寫上於亞洲製造(Manufactured in Asia),相反在內地銷售的產品則清楚列明在東莞高寶綠色科技城生產。

東莞高寶綠色科技城就是高寶綠色在東莞的總部,廠房佔地逾四百萬 呎,高寶綠色旗下大部分產品的生產線都出自這科技城,一名東莞高寶科技城工作的員工亦表示Marjorie Bertagne的產品都在當地生產,他說:「MB(Marjorie Bertagne)的生產線全都在這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