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歐元區邊緣國債券收益率的大幅飆升引發了投資者對於歐豬國家危機卷土重來的擔憂。與此同時,歐元區整體的團結性也正在面臨嚴峻考驗。
由於歐元區成員國內部經濟和政策的不統一性,國與國之間的差異化使得歐洲領導人所期待的經濟複蘇遙遙無期。最為明顯的證據就是經濟龍頭德國的數據在過去幾個月也出現了明顯的惡化。
在日內瓦研究所國際金融學教授Charles Wyplosz看來,歐元區決策者正處於一種自欺欺人的狀態。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導致出口前景更為嚴峻,而歐洲國家執行的緊縮預算顯然和歐洲央行奉行的寬松自相矛盾。Wyplosz表示,“歐元區現在的狀況十分危險,我們可能正處於崩盤邊緣。”
隨著希臘10年期國債收益率飆升至9%,希臘政府一直希望的債市正常融資已經成為浮雲。盡管目前的收益率表現和前一次歐元區危機相比還相距深遠,但是2009年危機初期市場一個比較重要的特征就是投資者對於邊緣國經濟的擔憂和恐慌。
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反對緊縮和援助的希臘左翼政黨Syriza可能成為下一屆執政黨。如果Syriza上臺,希臘是否還會留在歐元區都會成疑。
意大利和法國為首的國家希望在經濟疲軟的情況下放棄德國奉行的財政緊縮,但是德國總理默克爾周四再次重申所有國家必須嚴格控制債務和赤字。一旦歐元區經濟狀況進一步惡化的話,這種分歧可能會導致歐元區整體性分崩離析。(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 ||||||
高鐵新出爐的財務改善方案,引發原始股東醞釀向政府求償,高鐵董事長范志強接受本刊專訪指出,財改若不做,高鐵將破產、由政府買回,屆時損失更大。因此,執行減、增資等一連串計畫,是高鐵浴火重生的不得已決定。 整理‧周岐原 十月二十三日,高鐵公司經過六小時漫長討論後,董事會終於決議通過財務改善方案(以下簡稱財改方案)。股東臨時會通過後,高鐵公司將全數收回特別股,另外歸還站區用地,再減資普通股六成、增資三百億元;另一方面,高鐵特許營運期則將延長為七十五年。由於減資幅度不小,引發正反雙方爭議。本刊專訪高鐵公司董事長范志強,他催生此次財改方案的說明與心情如何,以下是專訪摘要整理:《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高鐵財務改善方案出爐後,部分人士認為,理應依據合約由政府買回,你的看法是? 高鐵公司董事長范志強答(以下簡稱答):高鐵BOT案(興建─營運─移轉)歷經十餘年,一路走來跌跌撞撞,勉強走到今天這個地步。高鐵過去,不論是投標、興建或營運初期,我都沒有參與,沒有立場對過去的事表達意見。 談股東損失 若讓政府買回 更血本無歸高鐵公司面對目前財務困境,大概只剩兩條路可以走,第一條是與政府協議,找出一個徹底解決問題的財務改善方案;假設財改方案行不通時,高鐵公司也不能只等著破產、依合約由政府買回,我們也會提請仲裁,維護股東權益。 這一次高鐵公司能與政府達成共識,優先選擇財改方案而非政府買回,主要在於雙方均考量以全民、政府及股東利益為依歸,選擇以損害最小、效益最好的方案解決目前問題,達成三贏而非三輸的結果。就損害控管角度而言,採行財改方案,原始股東將損失三九○億元,主要因為原始股東將減資六成,其中包含政府公股與泛公股的普通股股東損失八十五億元,民股包含五大原始股東損失三○五億元;未來增資時,泛公股要出資一三○億元,民股出資七十億元。 如果是政府買回的話,情況可能就很糟了。首先政府得出資三千九百億元以上,其實政府出資就是全民出資。損失也差距甚大,公股與泛公股的普通股、特別股股本,以及特別股的累積未付股息,合計大約五百億元,可能血本無歸。高鐵公司在原合約下承諾要給政府的一○五○億元回饋金,大概也追討無門,合計政府方面大概要損失一五五○億元。 民股也不好受,合計普通股及特別股股本加股息大約七百億元,比財改方案的兩倍還多。採取財改方案,股東要減資六成,當然很痛;可是如果不做,公司就撐不了多久,破產後被政府買回,又要面臨可能所有投資化為烏有。最後決定優先推財改方案,也是在不得已情況之下,這個抉擇對我們董事而言,也非常痛苦。 從其他效益分析,執行財改方案後,高鐵所有員工工作權獲得保障,他們的經驗與技術獲得保留。畢竟台灣只有這一條高速鐵路,老闆可以換,有經驗的夥計可是沒處找。 反觀政府買回後,第一種方案是改為國營事業,必定引起社會對高鐵未來績效、服務品質的質疑;同時,員工能否就地轉為國營事業員工,也是問題重重。另一個方式是政府買回再委外經營(OT),這時同樣得給予特許營運期,與財改方案中政府付出代價無異。總之,政府買回說起來容易,可能只是下一個問題的開始,弄得不好,說不定重蹈覆轍,再搞出新的夢魘。 談調降票價 維護股東報酬 再降有困難問:這次財改方案中,高鐵公司票價最多只調降一百元,沒有降回去年十月一日的票價,也有批評聲浪? 答:財改方案其中有很多看似獨立的措施,實際上是環環相扣、缺一不可。調降票價涉及全民利益,政府當然把它視為最重要的議題之一,但我也要顧及公司經營能否持續,股東有沒有合理報酬。經過財改方案後,票價有一定程度降低,雖然未能盡如人意,但高鐵公司一年將減少三十億元收入,再降實在有困難。 其實,高鐵絕不是一種便宜的運具,舉世皆然。以這個票價來看,我們的票價在全世界高鐵中是很低的,僅高於中國及韓國。但中、韓兩條高鐵是由政府出資興建,不計攤提折舊,也沒有利息費用,如果我們也能不計這兩項成本,票價可以打對折,但是恐怕全民都要多交點稅。 另外,談到未來高鐵公司的合理報酬,我認為如果平均每年稅後EPS(每股純益)低於○.五元,甚至在○.四元以下,恐怕吸引不了任何人參與增資。我覺得,不論對未來新增股東或原股東,維持一個長期、穩定的合理報酬,應該也是要被接受的。 或許會有人挑戰這個觀點,認為「你的財務估算,畢竟只是估算,萬一實際結果超出預期,造成投資者暴利怎麼辦?」我可以負責任向大家說,財改方案還有一項「獲利平穩機制」。 簡單講,這項措施就是在未來高鐵公司營運結果,如果有超額利潤的話,必須交給政府,由政府使用於高鐵相關指定用途,調降票價就是其中之一。這樣一來,票價就會回到合理的範圍。所以「延長特許期」、「票價」與「平穩機制」三者是環環相扣的。 問:關於減資幅度六成,及增資三百億元,你可否深入說明? 答:普通股減資、增資和返還站區土地以折抵回饋金,這三項措施也是環環相扣的方案。高鐵公司這次打消累積虧損,將把帳上累虧加計未償還的特別股累計股息一次處理。我們把政府原先給的五個站區事業發展用地地上權,透過公平鑑價取得鑑定金額,用來折抵部分給予政府的回饋金。透過這種資產處分,先彌補累積虧損,不足部分再由原股東減資補平,試算結果大約還要再減六成,也就是每股減六元。但我要強調,原始股東已經把過去虧損處理完了,沒有債留子孫疑慮。 談未來計畫 增資一百億 全民抽籤認股此外,我對原始股東投資高鐵公司十餘年,沒拿到一毛錢股息,未來還將被減資,也是感同身受。這個結果並不是今天的財改方案造成,歷年虧損是早已存在的事實,財改方案只是要解決面臨的困境而已。換句話說,股東手上的十元變成四元,是在我們研擬出財改方案之前,早已經虧掉了。 未來將安排的增資,預定採兩階段、分三步驟辦理,目的在強化公司的財務體質。 第一階段二百億元,將分為私募一三○億元、現金增資七十億元。私募全數由政府指定的泛公股認購,目的是確保政府可取得高鐵公司的經營主導權,這是政府接受財改方案、給予高鐵公司延長特許期至七十五年的先決條件,我們似乎也只能接受。現金增資七十億元,除了依法保留一○%給員工認購,其餘由原股東依比率認購,保障原股東參與增資的權利。 第二階段是,未來高鐵公司將在上市前增資一百億元,由全民抽籤認股,讓全民共同分享高鐵的經營效益。當然這也是政府要求的。 問:上任高鐵公司董事長八個月以來,你的感想是什麼? 答:就我個人的看法,高鐵能在有效率、不延誤、也無大幅追加預算下順利完工,而且維持一定施工品質和服務水準,平心而論,這些原始股東貢獻也是值得肯定。 目前高鐵準點率居世界之冠,許多評鑑得分甚至超越日本新幹線;但在收費方面,台灣高鐵票價在全世界高鐵間仍然很低。所以總的來說,台灣高鐵的整體表現還算不錯。我希望「忘記過去,面對未來」,繼續努力,在獲得民意支持及完成各項必要程序前提下,創造共贏。 一次看懂高鐵改革七重點 方 案 重 點 買回特別股 全數買回特別股,金額約390億元變更特許年限 由現行35年,延長為75年普通股減資 減資6成約390億元,再增資300億元(第一階段私募130億元、現金增資70億元;第二階段全民釋股) 中止站區 開發 將五個站區用地的50年地上權,歸還交通部,折抵部分給予政府的回饋金放棄案件協調 優待票短收等三案放棄協調 調整費率 及票價 計價機制將納入物價指數等變數,北高單程新票價約1530元獲利平穩機制 年度稅後淨利逾45億元、未滿50億元時提撥50%;超過50億元時,提撥70%用於調降票價等用途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進入存亡關鍵時刻 高鐵通車以來大事紀 2007.03 ● 台北至左營全線通車2008.12 ● 變更折舊辦法,隔年起採用運量百分比法2009.09 ● 董事長由殷琪更換為歐晉德2012.06 ● 支付回饋金20億元予交通部2013.02 ● 多位特別股股東先後聲請給付股息;調漲票價2014.03 ● 董事長由歐晉德換為范志強;11月通過財務改善方案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 ||||||
她,貧苦出身、8歲做幫傭,卻是王永慶最依賴的人;她,沒受過正規教育、沒在集團上過一天班,為何能出任長庚醫院董事長,成為2.6兆元台塑王國最有權力的人? 自古以來,大宅門裡的故事總是惹人注目,每個故事總有一位女主角,在台塑王永慶家族,這位女主角無疑就是他的第三房妻子李寶珠。 外界看李寶珠總是霧裡看花,說不清藏在王永慶身後的她,究竟是何方神聖? 能夠備受王永慶信任與依賴。 二○一四年倒數第二天,她在長庚董事會全體董事無異議下,當選新任董事長,成為長庚的新領導人。 本刊帶領讀者一窺她的性格、處事作風,與王永慶的互動點滴,試圖解答,她到底付出什麼努力,成就出今日的她。 製作人‧謝春滿、許秀惠 撰文‧許秀惠 研究員‧張佳婷 楔子 這是一個貧家女的傳奇故事,在一個豪門家族企圖鞏固財富權力、永不分家的縝密規畫中,她恰好上台,扮演一個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而在男性主導的家族世界中,沒有忍氣吞聲、步步謹慎自持的耕耘與付出,沒有高人一等的侍人術、待人學,她無法得來今日的地位。 她,在台塑創辦人王永慶宴客時被當眾斥罵「惦惦啦!」到洗手間把眼淚擦乾,再若無其事地回來繼續扮演女主人。 她,在陪伴王永慶出國的長程飛行中,即使十幾個小時難以入眠,下飛機同赴會議之後,寧可窩在廁所的沙發上打盹,只為了王永慶隨時有不時之需。 她,在王永慶創業初期、想讓她挑選珍珠寶石當作生日禮物時,對王永慶說:「你不用送我,把錢拿去買機器生產比較重要。」她,善解人意,讓人窩心!在廈門看到聯聚集團創辦人江韋侖對一碗蚵仔麵線讚不絕口,暗暗記住口味,回來在廚房研究一番,端出原味重現的蚵仔麵線,讓江韋侖感動不已。 二○一四年十二月三十日下午四點,長庚醫療財團法人(以下簡稱長庚)召開董事會,由長庚醫院創辦院長、長庚最高顧問吳德朗提名李寶珠擔任董事長,不到五點,王永慶三房、台塑三娘李寶珠順利當選長庚新任董事長,成為統管台灣最大醫療集團、手握著台塑集團二千多億元市值股權的大當家。她的位置,也是台塑集團的最大法人股東,擁有台塑四寶法人董事的派任權,牽一髮動全局,足可影響二.六兆元台塑集團的動向。 李寶珠為何能出任長庚董事長?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為何能夠收服人心,成為台塑新的精神領袖?本刊經過多方採訪與查證,獨家揭露李寶珠一生的傳奇,以及她出任長庚董事長的幕後。 約莫兩周前、長庚董事會改選前幾天,幾位董事會的醫師董事與決策委員會大老,包括吳德朗、李石增、廖張京棣、王清貞等齊聚一堂,討論起另一位台塑創辦人王永在過世後,誰來接任董事長,大家不約而同浮出同一個人選︰李寶珠。當時在場的吳德朗解釋:「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長輩還在,她不但是長輩,還是最了解王永慶創辦長庚醫院的宗旨與理念的人。」輩分是李寶珠當上長庚董事長的第一個理由。在台塑家族,論資排輩,李寶珠最長;然而,身處王永慶二房、三房、小叔王永在大房、二房這個人事紛雜、利益交關的大家族之中,處事細膩圓融、人心傾服,才是她能讓長庚醫界大老們願意力挺,姪子王文淵、王文潮願意接納的真正原因。 外界說起台塑三娘,多半形容她是「厲害的三房」,會收攬人心、會爭產,二房楊嬌在出席王永慶告別式時說:「他娶了三房,我就離開了。」王文洋暗指王永慶的死不尋常、當年被逐出家門……,似乎都指涉她有角色。 對二房來說,如果沒有李寶珠,以大房沒有子嗣的情況,二房可獨攬王永慶的關愛。大宅門裡爭寵的流彈紛飛,各房糾葛恩怨與人情算計,置身權勢與利益的漩渦,人人有自己的苦樂血淚,為何李寶珠能獨得王永慶關愛? 現實人生,李寶珠人生際遇因王永慶而改變,沒有上過幾天學,不懂工廠生產、不懂經營管理,究竟憑什麼成為今日長庚董事長? 身為王永慶的三房,實際上,她是王永慶的生活管家、出國特助、交際幫手。王永慶出國沒有隨從、沒有保鑣,唯一陪同出國的就是李寶珠,一手包辦王永慶生活大小事的她曾說:「我這一生只為他一人而活。」她確實身兼數職,以體貼入微的人際照顧,細膩獨到的持家本事,替王永慶撐起一片天,確立自己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事1.忍氣吞聲 身段軟照顧周到 用楊麗花錄影帶收服反對她的婆婆一九三五年出生在新北市泰山農家的李寶珠,自小家境貧寒,十六歲的母親生下她不久便過世,由外婆帶大,八歲時她就開始去人家家裡幫傭、煮飯、帶小孩來幫忙分擔家計,八歲仍是需要別人照顧的年紀,她卻要負責照顧別人,也因年紀太小,做家事時還被熱水燙傷手臂。從小就是「吃苦長大」。 因為生活不易,她曾在黑美人大酒家擔任服務生,因而認識王永慶,李寶珠善於交際與爽朗熱情的特質,很快吸引王永慶注意。王永慶對於她離婚並有一女的身分並不在意,不久之後,在李寶珠老家請客擺席把她娶進門。嫁進王家時,李寶珠十分年輕,僅二十二、三歲,她與王永慶相差十九歲,儼然就是青春小姐與叔執輩的老少配。 出身、家境與年齡的差距,讓李寶珠對王永慶除了夫妻情分之外,還帶著一份敬意,王永慶天生「大家長」的威嚴,律己律人都不假辭色。他們兩人的互動,一個一板一眼、追根究柢,一個靈活熱情、善於交際,算是十分互補。 入門前,王永慶已娶了兩房,又有八個兄弟姊妹,並且王永慶對母親非常孝順,李寶珠一進門,首先面對的就是大家族裡的婆媳妯娌,李寶珠卻充分發揮她善於收服人心的特質,一一過關斬將。她知道婆婆王詹樣是歌仔戲天王楊麗花的戲迷,就找來楊麗花的表演錄影帶,取悅婆婆;三餐、身體照顧,樣樣親力親為,細膩到位,很快讓反對她進門的王詹樣點頭稱好。常是王家座上賓的吳德朗也觀察,「董事長的妹妹們,都對董座、夫人非常尊敬,光這一點,董座夫人就是做人成功。」李寶珠生下長女王瑞華之前曾生下一名男孩,但因黃疸過世,當年李寶珠傷心不已,反而是王永慶好言安慰:「女生一樣好,也能做事。」雖然失去兒子,但隨著王瑞華、王瑞瑜、王瑞慧、王瑞容相繼出生,李寶珠忙於照顧孩子,此時王永慶的事業開始起飛,台塑開業沒幾年,南亞剛籌辦,經營蒸蒸日上。「旺夫」的她,此時已全面接管王永慶的生活。 本事2 以夫為天 無怨言 為服侍王永慶 為他精進廚藝、當貼身祕書王永慶生活規律,不喜歡外食,連中午也要回家用餐,晚飯時間更常常是集團幹部、醫院院長輪流當客人,經常出入王家的吳德朗回憶:「每星期五下午四點左右,就到董座家報到,邊吃飯,順便談公事。」王永慶愛吃台式料理,又經常在家宴客,李寶珠便跟當時名師傅培梅學廚藝,好長一段時間幾乎每周都是王家座上賓的吳德朗,就形容李寶珠的廚藝:「吃過最好吃的台菜都在董座家吃的,連明福(知名台菜餐廳)都比不上。」李寶珠的生活作息緊密的依存在王永慶的生活節奏裡。平日,王永慶一早三、四點起床,開始運動、看公文;跟著起床的李寶珠,就利用這段時間先花一小時念佛經、做早課、半小時打坐,然後幫王永慶準備早餐。之後王永慶會進房間睡個回籠覺,直到九點去上班,李寶珠就會到傳統市場買菜,接著準備午餐,一直到下午三、四點才有機會補眠。 女兒王瑞瑜就描述,「如果父親半夜起來想要喝個酒,我母親還得陪著,可以說她這一輩子真的是勞碌。」而「從早上忙到晚上」,就是王瑞瑜對媽媽李寶珠的既定印象。 王永慶出國,李寶珠一定隨行陪伴,通常上了飛機之後,王永慶一起飛就能睡得很好,李寶珠卻沒辦法。到了美國,王永慶立刻進工廠或辦公室開會,李寶珠也不會回旅館,一定陪在身旁。「她多可憐,美國洗手間滿大的,裡面會放一張沙發,她就到洗手間裡那張沙發上去睡,就是一定要陪在父親身邊。」王瑞瑜說。 李寶珠的一天從到佛堂做早課開始,待最多時間的地方就是廚房。她發展出一套款待客人的學問,早年沒有電腦,李寶珠每天都會記錄今天來了哪些客人?吃了哪些菜?哪位客人特別愛吃什麼菜?同樣的客人下次再來,她不會重複菜色,但客人若有特別喜愛的菜色,下次再來,她就會特別準備,讓客人驚喜,大家都感受得到她的用心。著名的台塑牛小排,就是從她獨門醃製牛肉再烤的食譜而來;後來宴客太多,她建議王永慶不如在台塑設立招待所,自此台塑牛小排成為招待所的招牌菜。 為了「入得廚房、出得廳堂」,李寶珠不只用心學做一手好菜;王永慶學英文,她也跟著學,如今「英、日文應答如流,甚至學起西班牙文」一位李寶珠的友人說。王永慶跑步、游泳、打高爾夫球,她都跟著學、開始練,高昂的學習精神,與王永慶如出一轍。 李寶珠的日語流利,每當有日本客人到家中作客,李寶珠能和客人盡情交談,溝通無障礙,賓主盡歡的本事,也總能博得王永慶心情大好。早年李寶珠的酒量相當不錯,甚至不比王永慶遜色,有時候為了擔心王永慶喝太多,還代夫出征乾杯,頗有女中豪傑的味道。 本事3.體貼別人 沒架子會擔心桿弟著涼 惦記家裡照護阿姨吃飯了沒台塑集團每年一度運動會,是李寶珠重要的現身場合,女兒們回國後,更是三娘體系展現實力與重要性的「政治性場合」,一母四女多伴隨在王永慶左右,讓集團員工一眼就看出三娘的地位。而李寶珠對王永慶的照顧,從有一年的台塑運動會可以略窺一二。那一次王永慶重感冒,仍照慣例率領員工跑五千公尺,跑完後記者紛紛圍上來採訪,只見李寶珠挺身而出,雙手一撥,一邊擋住所有記者,一邊嚷出:「好了啦,不要再問了,你們讓他休息一下。」把王永慶扶進休息室。 王永慶脾氣很不好,有時在辦公室發脾氣罵部屬,李寶珠知道了,就會私底下打電話去安慰對方,緩和對方情緒。她不像貴太太需要呵護,反而細心關照身邊的人,江韋侖就說:「都是她在照顧人。」得知江韋侖的小兒子生病,李寶珠三不五時就打電話關心,幫忙問長庚醫院怎麼治療才好。天氣冷,她會問司機穿得夠不夠;打早球,會記得先找衣服給桿弟穿;吃飯時會惦記著問:「秀蘭(王家的照護阿姨)吃了沒?」每逢過年過節,她會主動邀請設宴款待集團老臣、醫院院長,噓寒問暖話家常,卻從不過問公事,不擺身段沒有姿態,讓大家感受她的熱忱,日子久了,種種體貼作為,王永慶知道她的用心。西園醫院院長林澤安更形容李寶珠為「有智慧的女人」、「既樂觀又有毅力」。 本事4.勤儉持家 EQ高王永慶隨時「考核」家用 養成記帳習慣然而,王永慶脾氣發起來,當著外人面前,也照罵李寶珠。有一次,王永慶在家請客,陪伴在旁的王瑞瑜親眼看到,媽媽不知道講了一句什麼話,王永慶當著所有客人的面罵:「惦惦啦!」有時王瑞瑜不捨媽媽委屈時,李寶珠會說:「我今天跟在你爸爸身邊,我是可憐他,想說他為這個社會做事,養這多人,我要無怨無悔陪著他。」不僅如此,以勤儉質樸為家訓的王永慶早期還會不時「考核」李寶珠的家用。吃飯時,王永慶會問李寶珠說:「這是多少錢買的?」他也總是回道:「這麼貴!」到現在為止,李寶珠每天都記帳,四個女兒也跟著養成每天記帳的習慣,王永慶以前會檢查女兒的記帳筆記,檢查有沒有花錢在不必要的東西上。李寶珠若幫王永慶做衣服,會惹來:「已經有衣服,為什麼又要再做?」她就偷偷做,偷偷塞錢給師傅,再偷偷放進王永慶的衣櫃。王瑞瑜因此開玩笑地說:「我曾經以為我們家很窮。」 開始新生活 每周打兩場高爾夫 還會天天看《世間情》過去,李寶珠生活沒有自我,隨著王永慶逝世,她的「任務」完成,如今開始可以過自己的生活。她維持每天早上四點起床,先念佛經、上一小時早課,再打坐;每周至少打兩場高爾夫早球。好朋友邀出國遊玩,也可以安排一兩個月,不用顧慮。球友陳娩能形容她身強體健、開朗快樂,爬山一馬當先,健步如飛,毫無疲態。 李寶珠還愛上看連續劇,每天晚上打開電視津津有味地看《世間情》等劇,四個女兒則輪流陪她一起討論劇情,享受寧靜的家常天倫。 出門永遠把頭髮梳得一絲不紊,收攏在腦後,一襲旗袍是標準裝扮,彎月眉配上微笑,多年不變的三娘招牌造形,如今也改以輕鬆的休閒褲裝為主,呼應著新生活的改變。 李寶珠喜歡打球,早年跟著王永慶早上三、四點摸黑開手電筒打,如今仍是五點打高爾夫球,風雨無阻。以她為號召所成立的佳美隊,隊友包含三十幾位企業家夫人,如三花施純鎰、震旦行陳永泰、金車飲料李添財、久光製藥撒隆巴斯、美麗華集團的太太們,這些董娘不僅是球伴,更是飯友,成員「都與她一樣,特色就是低調。」也是球友的陳娩能說。唯一少數的男性角色、八大電視總經理林柏川是王永在老友,也是李寶珠的資深球伴。 打球、旅遊、連續劇,是李寶珠如今生活的主調,過了五十多年一刻不得放鬆、緊繃的生活,如今阿嬤李寶珠的生活旋律像一首華爾滋,悠然而愉悅。當外界開始大肆解讀「三娘登董座」後面的政治意涵時,她應該會說「麥管伊」(別管它),喜悅地用新身分迎接新年到來。 李寶珠 Profile 出生:1935年,新北市泰山區 現職:長庚醫院董事長 稱號:台塑三娘 家庭: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三房,兩人育有王瑞華、王瑞瑜、王瑞慧與王瑞容共4女 信仰:佛教 興趣:打高爾夫球 從台灣到越南 每年花一億低調做公益 多年來,李寶珠其實早有另一個董事長身分──「財團法人勤勞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簡稱勤勞基金會)董事長。此基金會係由她與四名女兒王瑞華、王瑞瑜、王瑞慧、王瑞容出資設立,每年編列約一億元預算,對象以經濟弱勢的老人、兒童、身心障礙者與清寒獎學金為主,而勤勞基金會再將股息收入捐給「公益信託慶寶社會福利基金」,以李寶珠的個人名義從事慈善公益事業。 事實上,當初成立基金會的資金來源,就是王永慶留給三房母女的部分遺產,不喜奢華的李寶珠,常將「董事長留給我的任何一塊銀,攏要拿來做公益」掛在嘴邊,看到新聞或聽說哪裡需要救助,隨時電話拿起來就下指示。 台塑總管理處協理林振添笑說,雖然一年只跟頭家娘當面報告兩、三次,但電話可是隨接隨辦,任務還常常不在年度預算計畫中,有一次宜蘭南澳道路傳出坍方,李寶珠電話就來了:「我看電視講宜蘭沒東西吃,趕緊想辦法幫忙!」林振添立刻通知台塑宜蘭管理處,並請宜蘭縣政府開出需要的物資清單,回報李寶珠後,她卻說:「不用再經過採購啦!趕緊去超市買一買,想辦法送過去。」最後買了物資就用直升機送過去,堪稱效率第一名。 2011年,李寶珠應友愛集團董事長林昭文邀請,前往越南古芝縣了解當地貧戶生活情形,同時捐助100戶溫情屋;回台後,她進一步指示要改善台灣獨居老人住宅環境,三年來已累計協助385戶,修繕金額逾3300萬元,預計2015年還要再支出1500萬元,成為一項長期計畫。 名人做公益不稀奇,但這位董座夫人行善低調,從未帶媒體拍攝視察行程,許多受助對象甚至不知勤勞基金會的主事者是誰,李寶珠只是默默地做,一如三十餘年來跟隨在王永慶身邊般沉默。 (鄧 寧)坐上長庚董座 李寶珠對台塑影響力達到 高峰台塑集團股權掌握在兩大系統,一是長庚醫院,一是海外四大信託基金。 如今長庚醫院由三娘李寶珠當家,而女兒王瑞華、王瑞瑜則列名四大信託基金的共同管理人,三娘李寶珠儼然已是家族五千多億元市值股權的新共主。 長庚醫院 長庚是台塑四寶第一大法人股東,持有台塑集團兩千多億元市值的股權,近三年平均每年從台塑四寶拿到近百億元股利,誰坐上長庚董事長寶座,誰就站上集團控股的制高點。 對台塑四寶持股比率 台塑9.44 % (市值4590億元)南亞11.05 % (市值5123億元)台塑化18.58 % (市值3904億元)台化5.65 %(市值6487億元)加計福懋興業、南亞科技、華亞科技、南亞電路板、台塑勝高科技、福懋科技持股(台塑10寶總市值約2.666兆元)共持有2091.6億元市值股權 海外四大信託基金 台塑王家海外共有五大信託基金,其中四個設於百慕達的信託基金遙控台塑四寶三千億元以上市值股權,由王文淵、王文潮、王瑞華、王瑞瑜擔任共同管理人,持股影響力更甚長庚。 台塑16.40 % 南亞11 % 台塑化19.40 % 台化14.40 % 共持有 3012.3億元市值股權註:以12/30收盤價計 整理:張佳婷 |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1-9 15:43 編輯 【調研報告】 京能清潔能源(579):2015年將是個完整的效益年 作者:劉小明 公司概況:公司是北京最大的燃氣發電供應商以及中國領先的風電運營商,此外公司還經營水電、光伏以及其他清潔能源發電業務。截止2014上半年,公司控股裝機容量為4,306MW,其中燃氣發電2,028MW(占北京燃氣發電市場份額達到56%),風電1,699MW(在2013年全國風力發電供應商中排名第十一),水電369MW,光伏發電210MW。2013年全年以及2014年上半年發電量分別為137.4和61.7億千瓦時。 研究部於近日參與了京能清潔能源(579.HK)的一場電話會議,會議中上市公司管理層談及了公司最新的業務發展以及前景,整理主要信息和紀要如下。 出席電話會議管理層:陳瑞軍(CEO),黃慧(總會計師),康健(秘書) 主要信息: 1,京西和高安屯燃氣熱電中心已經全部投產,公司燃氣裝機實現翻番,2015年將是一個完整的效益年。 2,9月份的氣價上漲補貼已經基本全部到位,形式為財政直接補貼。從2015年開始燃氣電廠的上網結算電價由0.65調整到0.746元,對應的電網銷售電價上調6分錢左右。 3,國際油價下跌對公司沒影響,因為公司氣源全部為長協價,目前國內外都沒有燃氣現貨交易。但如果油價長期維持低位,燃氣現貨交易量增加,可能導致燃氣價格下調。4:燃氣業務板塊存在資產註入可能。 會議紀要: Q1:2014年9月份天然氣的氣價調整了(非居民用氣存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每立方米提高0.4元),請問這個氣價成本轉嫁情況以及2015年會不會提高上網電價? 陳:這次調價以後,北京市很快出臺了一個電價送出的方案,現在已經報到了國家發改委待批,由於國家發改委價格司人事變動的關系有些延誤,但是應該在2015年年初可以批下來。這次燃氣價格上漲不用財政補貼了,全部從電價上送出去了。 Q2:2013年的氣價上漲補貼現在是不是全部收回來了? 陳:已經全部補到位了,包括2014年的補貼最近也陸陸續續到位了,各家公司差的也只是零頭了。 Q3:高安屯845MW和京西1308MW熱電中心的進度? 陳:京西熱電中心已經在9月份投產,現在已經有了一定的發電量,今年會有一定的效益貢獻。高安屯項目11月份投產,現在正在調試階段,今年不會有效益貢獻,明年會是一個完整的效益年。 Q4:公司2013年燃氣分部發電量為85.4億度電,對於2014年發電量的預計是多少? 陳:這個分兩部分,存量的這部分區別不會很大,應該是在4400小時以上,增量的這部分大概會有15億度電以上的貢獻。 Q5:2015年的預計發電目標,中期會說目標是170億度電,這個目標有沒有調整? 陳:從裝機容量來看,2015年的發電量應該是翻倍的,目前來看,我們的目標沒有調整。實際上每個廠子應該有些差別,但是對於這種機型應該差別不會很大,如果利用小時數可以保持在4400-4500小時區間,總發電量大家應該是可以推算出來的。2015年不會有新增的裝機容量貢獻。 Q6:風電這個版塊,利用小時數下半年有沒有改善呢? 陳:下半年的風11-12月的情況有所改善,現在已經彌補了一部分,但是還達不到去年的水平,只是下半年比上半年好得多,今年的全年利用小時數應該可以達到2100,去年不到2200(2174小時),所以今年比去年少了幾十個小時。上半年利用小時數今年是1000,去年是1100,所以主要是差在了上半年的這100小時。 Q7:風板塊下半年新增的裝機是多少呢? 陳:風電裝機到2014年年底能到1900MW,去年年底是1700MW。 Q8:水電下半年有沒有改善,上半年是發電量跌了9%,下半年情況如何? 陳:水電今年不太平衡,裝機容量比去年增長100MW,但是經營狀況不太平衡,四川和廣西的來水量好,比去年發的多;雲南的來水量差一點,比去年發的少,完全取決於上遊來水。水電全年發電量應該和去年差不多,所以下半年有所改善,只是幾家水電不太平衡。 Q9:光伏板塊年底的裝機容量能到多少? 陳:2014年年末能到350MW,這個規模在國內已經較大,光伏起步晚,但是效益還是不錯的。光伏新增裝機多於風電,因為國家目前對於光伏給的政策比較好,我們利用這點想把光伏做強做大。 Q10:公司剛剛收購的青海光伏項目的情況? 陳:這個項目是京能集團旗下的項目,因為存在同業競爭,所以由我們公司來收購。這個項目總體不錯,收益率能到20%左右,目前裝機是60MW,在建10MW,後期我們正在和青海省政府和發改委溝通,可能還有一些項目會建設。這個60MW已經包括在剛才說的350MW里面了。 Q11:集團還有沒有類似的項目註入上市公司呢 陳:下一步集團可能有一些燃氣項目會註入,光伏暫時沒有了,水電和風電也沒用。燃氣就是指廣東的幾個項目,總裝機容量應該在2000MW左右(三個項目:鈺湖一期二期和珠海鈺海項目,共1920MW)。關於收益率方面,廣東燃氣項目有一定的補貼,但是沒有北京的力度大,廣東的好處是電價比較高,氣價還相對比較低。我們正在和政府談幾個新的項目,包括氣價的問題、電價的問題、利用小時數的問題,如果這幾個問題鎖定了就能達到我們上市公司的要求,目前來看,深圳鈺湖在運營的電廠還達不到我們的要求,當然它也有利潤,只是利潤沒有我們北京的這些項目高,所以暫時沒有註入;下一步經過和政府的談判、電網的談判,如果把上述問題鎖定了將是很好的項目。 Q12:垃圾發電方面,現在的計劃是3000噸/天,什麽時候可以開始動工? 陳:政府要求明年5月1號之前開工建設,我們也會按照這個時間開始,建設周期是2年,資本開支是每年18個億,現在經過招標以後還能再降一點,我覺得會在14-15個億。這個項目是BOT的模式,按照現在和政府的協議是20年以後交給政府,但實際上我想不會交給他,目前的形勢是這樣的,到時交不交再說。在會計準則方面,有可能會錄入一些建造收入。 Q13:2014年的資本開支還是80個億嗎? 陳:75億左右。2015年的資本開支也會在80億左右,集中在風電和光伏,因為燃氣板塊這幾個投產以後主力也就沒多少了。風電現在報上來的有50億左右,實際下來應該在40多億,光伏在20-30億左右,燃氣會在不到20億左右。主要的變量來自於風電項目的取得情況。 Q14:明年的風電新增裝機目標是多少?光伏還是300MW嗎? 陳:風電明年能增加到2800MW,增量應該是800MW左右;光伏方面,明年能增加到480MW,增量部分是130MW左右;水電和燃氣應該和現在水平差不多。 Q15:9月份燃氣漲價的部分,11--12月能夠補貼回來調價的部分嗎? 陳:燃氣每立方米上調0.42元漲價以後,北京市發改委很快拿出來一個氣價調整的同步疏導方案,具體是把燃氣電廠的上網結算電價由0.65調整到0.746元,對應的電網銷售電價上調6分錢左右。這個方案經過了市政府的辦公會研究討論通過,目前已經報到了國家發改委。我們目前的了解情況是2015年第一季度能批下來。至於過渡期呢,9月1號-12月31號,目前是由財政來補,財政對我們幾家主力電廠的補貼資金目前已經基本補貼撥付到位了,還剩幾個個別燃氣電廠的電量還在核算,應該也很快能到位。 Q16:2016年電價會不會還有上升空間? 陳:去年氣價調整的時候事實上也公布了一個分步到位的方案,就是要求各省利用2-3年的時間將存量氣和增量氣並軌,但是現在一個新的情況是國際油價大跌,15-16年氣價再是否有調整就不確定性增強。另外,即使氣價調整,現在氣價調整的傳遞疏導機制是明確的,經過13-14年兩年的調整,這個機制已經確立起來了,所以燃氣價格上調不會對公司產生影響,都是由財政來負擔或者通過電價的疏導來解決。 Q17:未來氣價如果往下調,我們的電價是不是也可能往下調? 陳:這是未來的事情,我認為氣價會不會下調這要看國際油價往下走能維持多長時間。至於油價對氣價的影響,目前看來,沒有影響,因為氣價都是長協價,國際上都是長協價,國內這一塊有它的生產成本,我估計政府會看一看油價的整體走勢,如果是油價長期維持低價,那麽肯定會影響到氣,氣價也會往下調。目前國內和國際的燃氣方面應該是沒有現貨交易,如果油價長期維持低位,那麽油的現貨交易量會增加,那麽氣的現貨交易量也會增加,而這有可能會拉下來整體的氣價,但是現在是還沒有調。 Q18:公司裝機的長遠目標? 陳:近幾年的規劃是差不多每年增長1GW的裝機容量,從我們的業務發展來看,在不同的年份和階段,發展不會很平衡,不會齊頭並進的發展,比如這兩年我們的燃氣業務集中發展,幾乎是翻番的發展,以後每年有個10-20%的增長我認為就比較好了,因為這種項目一般都比較大,一旦建成或者收購某個項目會導致某個年份里集中增長。其他項目也一樣,在燃氣之前是風電,之前幾年是集中增長。這兩年光伏也是集中增長,明年光伏將繼續快速增長。垃圾發電這一板塊,明年開始也會是一個新的增長點。至於下一步哪個版塊發展的更快,我們要根據國家的政策和市場的需求走勢來判斷和確定。 Q19:未來兩年的融資計劃? 陳:融資方面這幾年都是一個正常的安排,是個常態性的工作,資本支出方面一方面是靠我們自身的積累,另一方面就是市場的融資,包括股權融資債券融資和銀行直接融資。現在更多的是靠自身的積累,國家的政策是資本金這一塊可以使用20%,剩下的只要是國家批了的項目銀行都可以給配套貸款80%,現在我們的銀行授權比較大,所以資金這一塊沒什麽問題。有一個資金成本高與低的問題,包括我們前段時間發債(12月17日公司發行票面利率為4.3%的、總額為10億元人民幣的債券),不是我們缺少資金來源,而是用低成本資金來替代一些高成本資金。 來源:越秀證券 |
最新出爐:2014年白酒數據報告 [完整版產銷利潤情況首次披露] 文: 筱筱 2014年釀酒行業處於深度調整期,多數企業表現不理想,據中國酒業協會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1-12月,匯總的2602家全國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中,虧損企業327個,企業虧損面為12.57%。虧損企業累計虧損額44.71億元,同比增長6.21%。 那麽,占據中國釀酒行業大半壁江山的白酒情況究竟如何? 2014白酒產量 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1-12月,我國白酒行業累計產量1257.13萬千升,同比增長2.5%。 盡管全年白酒產量數據仍是正增長,但事實上,自10月份以來,白酒產量開始負增長。2014年1-10月,白酒總產量1003.89萬千升,同比增長4.54%;10月份白酒產量111.39萬千升,同比下降2.49%。2014年12月,全國白酒產量則同比下滑2.56%。 中國酒業協會白酒分會秘書長宋書玉在接受某財經媒體采訪時表示,預計2014年總產量應是下降。全國有白酒類生產企業2萬余家,但實際統計只能針對數千家規模酒企,而此輪行業調整以來,“原來生產高檔酒的酒企紛紛轉變產品結構,在中低端酒布局、擴大生產”,帶來了全國統計產量的增長。 從各省市的情況來看,白酒生產大省四川、山東、河南中,12月份四川和山東白酒產量均呈現負增長狀態,山東產量下滑尤其明顯達到18.75%。不過全年數據來看,僅山東出現負增長,四川、河南均仍有小幅提升。業界分析認為,2015年規模以上企業白酒產量規模將基本保持平穩,全國範圍白酒產量會繼續下滑。 部分省市2014年產量情況 ![]() 2014白酒銷量 國家統計局針對白酒產銷量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前三季度白酒(折65度,商品量)銷售量累計值為855.5萬千升,產銷率為96.1%。2012年銷售量為1126.7萬千升,產銷率98.1%;2013年為1166.2萬千升,產銷率95.6%。由此看來,產銷率處於基本平穩的狀態。 ![]() 2014白酒銷售收入 2014年前11個月,我國白酒行業實現收入4565億元,同比增長4%,比上年同期減少6個百分點。2014年全年白酒行業銷售收入5259億元,同比增長5.7%。 歷史數據顯示,自2012年以來,收入增幅呈快速下滑趨勢。 ![]() 2014白酒利潤總額 2014年前11個月,我國白酒行業實現利潤總額596億元,同比下滑13.70%,比上年同期下滑10.07個百分點。2014年全年實現利潤總額699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2.6%。 2010-2014白酒利潤總額變化圖 ![]() (本文中部分數據來源自中商情報網、wind資訊) 當然,正如宋秘書長所說的,官方統計口徑的數據代表的並不是白酒行業的全景,大批倒閉或面臨倒閉的小型酒企並不在統計之列,2014年的白酒行業遠比數據所展示的更為艱難。關於2014年的白酒行業運行情況,歡迎大家吐槽~ (來自糖酒快訊) |
本帖最後由 港仙 於 2015-3-20 10:35 編輯 2014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統計完整版 [特別聲明] 1. 本報告版權歸“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中國風能協會,Chinese Wind Energy Association,CWEA)”所有,未經事先書面授權,任何個人和機構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形式的發布、複制。如引用,需註明出處為“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或“中國風能協會”,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有悖原意的刪節和修改。 2. 本統計數據來源於風電機組制造商,雖與各方核實,但對於項目數據的絕對真實性和準確性本專委會不作任何保證。 3. 報告中的信息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本專委會不就報告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作任何擔保。 統計說明 1. 自2014 年12 月末至2015 年2 月,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對“2014年中國風電裝機情況”進行了調研和統計,具體統計時期為:2014 年1 月1 日至2014 年12月31 日。統計基礎數據來源於風電機組制造商,具體的項目信息與各風電機組制造商、風電場開發商以及各地發改委進行了核對,並對部分項目進行了現場核對,以期保證統計信息的真實、準確。 2. 本統計中的“風電裝機容量”是指“出廠吊裝容量”,是風電場現場已完成吊裝工程的風電機組容量,具體指廠家發貨到現場,施工單位完成該項目的最後一臺機組吊裝後的容量統計,與風電並網裝機容量或發電裝機容量不同,本統計中,不考慮是否已經調試運行或並網運行。出廠吊裝容量的主要意義在於體現年度設備銷售市場狀況,同時也體現了企業年度生產量和出貨量情況。 3. 本統計雖與發改委、開發商等核實,但由於各統計存在不同時間截點、不同統計口徑等問題,因此與開發商及相關政府管理部門的統計結果不完全一致。 總體裝機情況 2014 年,中國風電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新增風電裝機量刷新歷史記錄。據統計,全國(除臺灣地區外)新增安裝風電機組13121 臺,新增裝機容量23196MW,同比增長44.2% ;累計安裝風電機組76241 臺,累計裝機容量114609MW,同比增長25.4%。 ![]() 區域裝機情況 2014 年,我國各大區域的風電新增裝機容量與2013 年相比, 除東北地區有所下降外,其他區域的新增裝機容量均呈上升態勢。東北三省區域除黑龍江省新增裝機容量略顯增長外,吉林和遼寧分別同比下降28.76% 和44.8%。西南和西北區域新增裝機容量分別同比增長72.26% 和67.84%,華北區域同比增長45.44%、華東區域同比增長41.26%。 2014 年,我國各省區市風電新增裝機容量中,排名前五的省份有甘肅、新疆、內蒙古、寧夏和山西,占全國新增裝機容量的52.6%。其中甘肅同比增長488.3%, 寧夏同比增長91.44%,新疆同比增長2.23%,內蒙古同比增長29.46%,山西同比增長17.97%。 2014 年,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除臺灣地區外)為114608.89MW,其中,內蒙古自治區依然保持全國首位,累計裝機容量達到22312.31MW,占全國19.5%。其次為甘肅,占全國9.36%,河北和新疆占比相當,分別為8.61% 和8.44%。 ![]() ![]() ![]() ![]() ![]() ![]() 海上風電裝機情況 2014 年,中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61 臺,容量達到229.3MW, 同比增長487.9%, 其中潮間帶裝機容量為130MW,占海上風電新增裝機總量的56.69%。截至2014 年底,中國已建成的海上風電項目裝機容量共計657.88MW。 截至2014 年底,我國潮間帶累計風電裝機容量達到434.48MW,占海上裝機容量的65.6%,近海風電裝機容量占34.4%,其中規模化項目為東海大橋海上項目(102MW)及其二期項目,龍源如東海上(潮間帶)示範風電場,還有江蘇如東擴建項目,其余主要為各風電機組制造商安裝的實驗樣機。 ![]() 截至2014 年底,海上風電機組供應商共11 家,其中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00MW 以上的機組制造商有華銳風電、上海電氣、遠景能源、金風科技,這四家企業海上風電機組裝機量占海上風電裝機總量的86.9%。 在所有吊裝的海上風電機組中,累計裝機容量最多的是3MW 機組,占總裝機容量的27%,其次是4MW 機組,裝機容量占20%,2.5MW和3.6MW 機組裝機量分別占到16%和15%。目前單機容量最大的是6MW 機組,分別由聯合動力和明陽風電供應。 ![]() ![]() ![]() 風電機組機型統計 2014 年,我國新增裝機的風電機組平均功率達到1768kW,與2013 年的1720kW相比,增長2.81% ;累計裝機的風電機組平均功率為1503kW,同比增長3.8%。 2014 年,我國新增風電機組中,1.5MW和2MW 風電機組占據市場主體地位,占全國新增裝機容量的87% ;與2013 年相比,1.5MW機組市場份額下降了5 個百分點,而2MW 機組所占市場份額上升了10 個百分點;另外,1.5MW~2MW 機組市場份額為2%,2MW~3MW 機組的市場份額占到7%,3MW及以上機組占到4%。 2014 年,我國累計風電裝機中,1.5MW的風電機組仍占主導地位,占總裝機容量的61% ;2MW 的風電機組市場份額上升至22%,2MW至3MW 機組占到4%,3MW 及以上的風電機組所占比例不斷升高,達到2%。另外,小於1.5MW 的機組占到10%。 ![]() ![]() ![]() ![]() 從1.5MW 和2MW 機型歷年裝機看,1.5MW 機組最早裝機出現在2004 年,2004年至2010 年裝機量持續上升,2010 年達到裝機量峰值,之後出現下滑直到2014 年裝機容量再現上升。2MW 機組最早裝機出現在2006年,之後裝機容量一路攀升,並持續保持上升態勢。 風電機組制造商裝機情況 2014 年,中國風電有新增裝機的制造商共26 家,機組供應商雖然在減少,但是裝機容量卻創下歷史新高。其中金風科技新增裝機2794臺, 新增裝機容量4434MW, 占據19.12% 的市場份額。其次為聯合動力、明陽風電、遠景能源和湘電風能。2014 年,新增裝機排名前五位的風電機組制造商所占市場份額共計為55.26%,排名前十位的風電機組制造商所占市場份額達到80.28%。與2013 年相比,排名前五的企業中,金風科技同比增長18.2%,其他四家企業新增裝機容量同比增長分別達到60% 以上。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東方電氣的新增裝機容量同比增長126%。 ![]() ![]() 風電開發商裝機情況 2014 年,在風電新增裝機容量上,華電集團由2013 年的第五位上升到第一位,新增裝機容量達到3379MW,占全國風電新增裝機總量的14.57% ;國電集團位居第二,占新增裝機的13.09%,其下屬的風電上市企業龍源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達到1774.2MW。接下來是中廣核、華能集團、中電投,分別排在第三、第四,第五位。 2014 年,在中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上,僅國電集團超過了20GW,占全國累計裝機容量的17.93%,其次分別為華能集團和大唐集團,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3138.38MW 和11399.16MW,所占市場份額分別為11.46%和9.95%。進入中國累計風電裝機容量排名前十位的開發商還有華電集團、中廣核、中電投、國華、華潤集團、天潤、三峽集團。 ![]() ![]() 風電機組出口情況 2014 年,我國共有5 家風電機組制造商向國外出口風電機組,已發運出口共189 臺,已發運容量共計368.75MW。其中,機組銷售項目占總出口的72.5%,其他為EPC 和投資項目。 截至2014 年底,我國風電機組制造商已出口的風電機組共計937 臺,累計容量達到1761.25MW。 截至2014 年底,在風電機組制造商中,金風科技出口量最大,占總出口量的48.44%,其次是華銳風電、三一重能、明陽風電。 ![]() ![]() ![]() ![]() 截至2014 年底,中國風電機組出口國家已經擴展到28 個,其中向美國出口的風電機組最多,累計達357.75MW,占出口總容量的20.3%。其次是巴拿馬、埃塞俄比亞。(來自中國風能協會) |
| ||||||
國際科學界正在研究,為何全球過敏人口不斷上升,基改食品、生化食品添加劑,都是嫌疑犯,要避開食安風暴,有以下十一種特徵的食物,最好少吃。 撰文‧林宏達 這幾天,台灣消費者重新認識了這個單字:DDT。 這種多國禁用的殺蟲劑,竟在台灣的手搖飲料中出現,進入消費者的肚子,更恐怖的是,還不只一家飲料店DDT超標。 光靠檢驗,能防堵所有的食安問題嗎?DDT還是可控制的風險,面對基因改造食品,風險未知的狀況,你該怎麼選擇食物,才能保護自己? 基改食品的風險是什麼?「基因改造食品的風險,是難以觀察,難以控制的。」台大醫學院副教授、中華民國毒物學學會祕書長姜至剛認為,人類知識對基改風險還無法完全釐清。 有害基因進入體內 都可能會引發過敏他認為,如果有害的基因進入體內,即使只有很少的量,都可能引發過敏,「很多疾病是這樣來的」,像人體腸道內的細菌基因片段,「和人體內一些類風溼性的疾病產生的蛋白質序列相似,會引發身體的免疫反應,導致免疫疾病。」姜至剛說。 今年出刊的《自體免疫學研究期刊》,內容指出,過多的糖、鹽、酵素、乳化劑等,基因改造相關的食品添加劑,會影響腸道細胞的健康,讓腸道過濾功能下降。外來的抗體過多,會升高自體免疫機制,影響健康,「有很多疾病,跟這個有關。」姜至剛表示,這種狀況,可能會導致小腸慢性發炎,增加癌症風險。 我們採訪美國馬里蘭大學食品科學研究所前主任羅揚銘,他研究食品科學超過二十年,也抱持相同看法,「基因本身的交互作用,我們還沒有全面的了解。」羅揚銘說,「某些基因可能對不止一項功能有影響,甚至可能對很多生理機能有複雜的交互作用。在這些問題都還沒釐清的時候,就急忙推出產品,是一種相當不負責任的作法。」他表示,美國學術界正在研究,為何過去十年全世界的過敏患者都在上升,他創設的BioIntelliPro公司,在非洲和聯合國一起執行計畫,研究能不能用花生醬作為解決非洲饑荒的食物,結果發現,非洲黑人和美國黑人雖基因相似度極高,但「美國黑人對花生過敏,非洲卻沒有人對花生過敏。」羅揚銘說。 「美國人對麵包麩質過敏的比率,一直在升高。」羅揚銘說。麩質過敏是一種腸胃道的疾病,症狀為黏膜慢性發炎,可能導致小腸絨毛受損。羅揚銘指出,過去科學界是用相當嚴格的標準審查基改食物,只能選用對人類、動物、昆蟲已知不會造成傷害的基因,但陸續有研究指出,部分基改作物,含有抗蟲害的化學物質,人類食用轉基因食品後,腸道黏膜細胞極有可能也會受到傷害,這被學界質疑,是造成美國過敏患者激增的一個主要原因。 成分標示落落長 台灣吃的是化工麵包羅揚銘指出,「台灣是一個很好展示食品加工科技的地方」。這些新的食品科技,以添加劑為例,對人體並無好處,羅揚銘表示,美國麵包成分一兩行就能列完,但台灣便利商店裡賣的一個「化工麵包」,成分竟長達二十行!「美國麵包我吃半個就飽了,台灣麵包我吃兩個還不會飽。」台灣食品追求賣相、口感,但添加了太多複雜的成分。 「美國的作法,是建立食品的成分標準。」例如果醬,美國聯邦法規規定就有二十幾種水果,用這些作為原料的,才能叫果醬;如果是東歐來的新水果,也能做,「但要標註是非傳統(non-traditional)果醬」,為什麼這樣做?「因為這二十幾種水果是確定的安全品種,新的水果安全性還不確定。」羅揚銘說,像咖哩粉,美國法規規定,有六十幾種材料混合,可以稱作咖哩,但其他不可以添加。從標示下手,讓傳統、安全的食品,和創新但風險還沒有完全確定的食品,區隔開來,讓消費者有知的權利,「但台灣還沒有這樣的東西」。 十一項選食物原則 深度加工的不要吃他自己如何選擇食物?羅揚銘說,大原則是「吃完整的食物(Wholefood)」,他列出十一項選擇食物的原則:深度加工的不吃、添加劑多的不吃、沒有父母的(指基因改造)食物不吃、不是地上長的不吃(如水耕蔬菜)、來源不明的不吃、太漂亮的不吃、過度調味的不吃、保存期限太長的最好不吃、高油脂含量的不宜多吃、同質性的食品不宜多吃、太甜太鹹的不吃。 他分析,許多食物為了增加賣相,放了很多食品添加劑,這些食品添加劑,例如香草精、香料、維他命甚至味精,大都是用基改的細菌生產的。 羅揚銘認為,食物與藥品不同,食物是不須處方,也沒有限制用量的產品,以前,人類長期累積的經驗,讓人們認定食物「基本安全」,但面對人工創造全新的食物,「我們應該是知道多少,說多少」,誠實地面對科技,而不是貿然擁抱未知的風險,才是正確的態度。 基改蘋果 就算壞了也不變色 ——基改食物特性表 稻米 能增加稻米中的胡蘿蔔素含量玉米 基改玉米即使被噴上年年春等農藥,玉米也不受影響,比雜草還強悍棉花增加抗蟲毒性,害蟲吃基改棉花後會死亡黃豆 能對抗蘇力菌等病蟲害或是除草劑木瓜 能對抗輪點病毒侵襲番茄基改番茄採收後不易軟化,並維持色澤和風味馬鈴薯 能抵抗細菌侵襲,並增加澱粉產量蘋果 一般蘋果切片後會變色,基改蘋果即使壞了也不會變色 |
表外表內,還是放在竹籠內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