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歐美陰霾籠罩 資金流亞洲 安聯:小型股料開始跑贏

1 : GS(14)@2017-06-21 07:43:19

【明報專訊】英國大選出現意外結果,脫歐談判添上陰霾,加上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政策和聯儲局「縮表」等不明朗因素圍繞下,投資者苦尋資金出路。安聯投資認為,估值吸引和基本因素改善利好亞洲股票表現,並將吸引投資者重回亞洲,對亞股前景感樂觀。該行特別看好消費、服務和科技等板塊能帶來額外投資回報,又相信隨企業盈利改善,中小型股可望迎頭趕上,開始跑贏大市。

安聯投資認為,目前亞洲股市撇除日本後的市盈率為12.8倍,估值較美國的18倍吸引、截至3月盈利預測修訂比率位處2011年來最高水平、加上企業現金流比例高於美國和歐洲等利好條件;而且美元偏軟亦有利亞股,亞洲政局相對穩定,相信目前買入亞洲資產仍未太遲。該行預計聯儲局會繼續加息,並在年內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亞太區股票首席投資總監陳致強相信,未來本港息口必會跟隨美國向上,但未知何時會導致資金流出本港。他認為上半年港股做好,原因在於美元偏軟和資金充足,下半年港股表現則視乎美國加息幅度會否大於預期,以及資金會否持續經互聯互通流入本港。

A股料不會再異常波動

陳致強預計今年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機會為50%,A股市場三大問題中,只餘下金融產品審批問題尚未解決。他指一旦A股「入摩」,經滬港通或深港通買賣的A股將會受惠,但需留意即使入摩後,A股短期或會出現波動。他又相信A股長期基本因素正面,因為企業改革和資金流向好,並稱過去引致股市波動的問題已成過去,預計不會出現昔日的異常波動。

歐股估值低於美股

至於歐洲市場,安聯認為即使地緣政治不明朗因素遲遲未緩和,但內需強勁和寬鬆貨幣政策支持區內經濟。該行指歐股有望持續增長,主要受惠於上升周期、估值較低和基本因素強勁,而這些因素尚未反映在股價上。陳致強亦認為歐洲企業盈利正面,市場估值低於美股,資金將回流歐洲,相信今年歐股前景樂觀,或會提前舉行的意大利大選將成一大風險。整體而言,他預料美國以外股市的表現都會勝於美股。

此外,亞太區債券投資總監陳清順對亞洲高收益債券前景感到樂觀,主因是違約率低和回報吸引,而且對美國國債敏感度和波動性較低,預計全年違約率為2%。他又料亞洲本地債券市場前景向好,特別看好印尼和印度債市;但受環球政治前景未明朗,以及美國總統特朗普政策難以預測影響,預計市場會更趨波動。

看好印尼盾印度盧比

他指印尼出口急升、赤字收窄和外匯儲備增加等宏觀因素轉好,而且印尼上月獲標準普爾調升至投資級別後,將於7月底獲納入僅包括投資級別的新興市場債券指數等,利好印尼國債。

惟投資者仍需留意當地電費上升推動通脹急升,4月消費物價指數(CPI)便升4.2%,以及美國加息步伐更進取帶來的潛在影響。至於印度,他稱當地屬本土主導型經濟體,因此受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影響低於其他亞洲國家,加上通脹持續低於預期等有利印度債券;但農村需求和其他服務仍然疲弱,基數效應偏低、商品價格和工資上升或帶動通脹回升等,都是不利因素。

貨幣方面,他稱由於收益偏高,因此看好印尼盾和印度盧比,並指後者獲充分支持,因為印度執政人民黨勝出北方邦大選,利好債券和股票市場氣氛。

王俊琪 明報記者

[王俊琪 基金特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359&issue=201706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091

安聯:同股不同權 宜有機制供識別

1 : GS(14)@2018-03-06 03:41:31

【明報專訊】近年上市企業比過往愈來愈着重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ESG),安聯投資環境、社會和管治研究主管Eugenia Jackson(圖)表示,可見未來基金界及分析員會比過往更積極參與和上市公司互動,至於對於全球交易所普遍趨向開放接納同股不同權制度,她認為,一股一票始終較理想,如要實施同股不同權,則宜讓投資者有所識別。

Jackson表示,投資界對風險研究、行使投票權,及鼓勵企業改進架構,以至幫助企業去爭取財務數據以外表現,已經環環緊扣起來。

安聯亦會進行與ESG相關的研究去評定優次,向分析員及基金經理提供支援,在投資決策融入ESG元素。他們因此會加強和上市企業互動。她認為,隨着社交媒體及互聯網普及,不當行為更易影響企業表現,業界不得不重視。

冀加強投資者與上市企互動

在實踐ESG時,Jackson期望上市企業可以行得更前,與投資者互動,但是她發現,在香港接觸董事會及決策層往往高高在上,公司主席以至獨立非執行董事亦非經常和投資者互動。

Jackson坦言,一股一票最能確保企業有效管治,投資者可透過投票表達意願並對企業制衡。若在港實施同股不同權,她覺得風險無疑較高,因此認為要有機制令投資者易於區分有關股份,並做好投資者保障。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928&issue=201803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256

安聯杜納恩:港樓價難大跌 地產股估值吸引

1 : GS(14)@2018-12-27 10:59:09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0071&issue=20181227
【明報專訊】香港樓價指數一直升至8月才掉頭向下,現時巿場情緒也變得悲觀。安聯環球投資策略師杜納恩(Neil Dwane)認為,本港樓價近月轉跌,原因是踏入加息周期抽走過量流動性所致,但本港作為國際城市的成功基因沒有改變,料很多資金等待樓價調整後便會出手低吸,故他相信是次樓價跌幅不會超過兩成。既然預測樓價難大跌,他看好市帳率低、息率高、估值吸引的地產股。

杜納恩在《Money Monday》第152期(6月11日出版)封面故事專訪中分析,本港屬商機處處的國際城市,全球不少資金均有興趣投資港樓,「我相信樓價若下跌兩成,很多人便會爭着去買」;既然樓價難以大跌,他指地產股股價已較每股帳面值大幅折讓,而且股息率頗高,估值吸引,值得留意。專訪見報至今約半年,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由升轉跌4.3%,而龍頭地產股新地(0016)股價下跌10.6%,表現跑贏恒指(見圖)。

本港成功基因不變 樓價只有調整

住宅除了是投資工具外,亦是居民生活的必需品,保障居民可「有瓦遮頭、居有定所」,是政府應有的責任。杜納恩在上述6月專訪中曾表示,既然本港樓價現已高至脫離大部分居民的購買力,惟可見將來亦難以大跌,相信社會已形成一致共識,應該大幅增加興建公營房屋,料政府也會從善如流。結果運輸及房屋局上周五公布《長遠房屋策略》2018周年進度報告,制定下一個10年期(2019/20至2028/29財年)房屋供應目標,將公私營房屋供應比例由六比四調整為七比三,可見杜納恩成功預測港府房策轉變。

杜納恩早前再接受記者訪問,他仍然維持對本港樓價「有調整、無大跌」的預測。他分析,由於本港奉行聯繫匯率政策,港息長期走勢需要跟隨美息,美國在2015年底開展加息周期後,本港金融管理局及商業銀行亦要提高借貸成本,結果是息口向上(編按:金管局貼現窗基本利率過去3年一直跟隨美息上調,最新報2.75厘,本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去年初已開始明顯向上,今年9月本港銀行更上調活期存款利率及最優惠利率(P),而本港按揭貸款利率主要與1個月HIBOR或P掛鈎),這會為本港樓價帶來下調壓力,但在強勁基本因素支持下,他看不到樓價有大跌風險。

港樓業主實力強 料趁調整買多間

「假如某人沒有持有任何本港住宅,他當然希望等樓價大跌後執平貨,但我們分析需要實事求是。本港是次踏入加息周期抽走過量的流動性,無疑會令早前不合理地偏高的港樓估值作出修正,可能會令樓價由高位下跌10%至15%,但估計不會大跌40%,因為本港作為國際城市的成功基因沒有改變,而本港大部分住宅物業由港人持有作自住用途,投機氣氛不算熾熱。」杜納恩分析。事實上,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發表的《香港物業報告2018》,本港去年私人住宅空置率為3.7%,按年減少0.1個百分點,涉及42,942個單位,為近20年低位。

杜納恩又分享本身的經歷,指早前匯豐銀行與他接洽,稱他若有興趣在本港買樓的話,匯豐可為他提供五成按揭。

他認為,從上述情况可見,本港銀行的按揭審批相當嚴格,沒有出現2008年美國爆發金融海嘯前當地銀行向置業者濫借的情况,本港銀行體系穩健,亦增加港樓在是次跌市的承接力。

在總結對本港樓市的預測時,杜納恩表示:「我的看法是,本港不少業主財政實力強勁,假如樓價下跌20%的話,他們不單不會被迫沽貨,反而會趁低吸納多買一間物業作投資,這樣的話,樓價自然難以大跌……也就是說,是次調整只會令本港樓價由『非常昂貴』變成『昂貴』,不會跌至大部分港人可負擔的水平,這也是大部分國際城市樓市的特點。」

內地熱錢料轉向 澳加樓價堪憂

既然本港樓價難以下跌,杜納恩重申繼續看好地產股,「我覺得地產股有吸引力,因為其股價已較每股帳面值折讓40%至50%,而且息率高達4至5厘(見表)」。

作為比較,杜納恩看淡澳洲及加拿大樓市前景,指兩國樓市過去幾年備受來自中國投機資金追捧後,目前當地樓價已升至不合理水平,估值亦已遠離基本因素,「我不擔心本港樓價會大跌,但真的擔心澳洲及加拿大樓市會大跌」。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名人樓市論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8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