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嗆聲賈躍亭:推翻BAT三座大山,把地主鬥死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425/155385.shtml
導讀 : 如何能夠突破上一代時代企業的封鎖,或者是大山,其實只需要一件事情,判斷下一個時代到底是什麽?

在4月24日舉行的中國企業家俱樂部2016綠公司年會上,根據大會議程,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將向樂視控股董事長兼CEO賈躍亭提問。
在此前在日前舉行的互聯網大會上,賈躍亭曾稱BAT壟斷了整個互聯網創業的資源,讓其他人沒法混。馬雲提問到:“前幾天有人跟我說,你在互聯網深圳大會上說了BAT,百度、騰訊、阿里巴巴壟斷了整個互聯網創業的資源,使得大家沒法混了。假如說我們現在換一下,你是BAT的一家,你該怎麽做才好?”
其後賈躍亭回答說:“的確是壓力山大,馬雲老師問的問題實在是難以回答。因為的確如此,每一個時代都會有一些代表性的企業,每個時代都會有一些壟斷整個社會資源的企業,但是其實這些都不重要,因為時代在不斷變化,每一個時代變遷的同時都會誕生全新的更加偉大的企業。
所以,如何能夠突破上一代時代企業的封鎖,或者是大山,其實只需要一件事情,判斷下一個時代到底是什麽,而不是在它們的延長線上去做創新,也更不是依賴BAT強大的資源,就像今天郭總講的,依賴BAT的入口,很多小企業都有這樣的想法,但是如果能從另外一個維度思考問題,能夠站在更高的維度,能夠站在下一個時代的維度去制定你的戰略,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去走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其實有可能你就會引領下一個時代。謝謝!”
對於賈躍亭的回答,馬雲在隨後的演講中也給出了回應。“推翻了三座大山,把地主鬥死了,農民不一定富起來”,“我們內部都擔心過微軟、IBM、Oracle搶占了資源,使我們沒有了今天。其實微軟、IBM和Oracle這樣的公司面臨的挑戰依然非常大,而且比我們想象得還要大,對阿里巴巴也一樣”。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網易科技,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題圖來自123RF圖庫。
新一輪東北振興要移“兩座大山”
沈重的養老金負擔、國有經濟占比過高已成為橫在新一輪東北振興面前的“兩座大山”。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8日主持召開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會議。會議審議通過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要求財政資金向促進就業和保障養老金支付傾斜。推動出臺深化東北國企改革方案,支持央企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發展民營經濟。

10月18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推進會議,部署進一步推動東北振興工作
東北是最晚退出計劃經濟體制的地區,國企改革的歷史包袱重,確實存在客觀困難,轉型過程中還會有人員安置的問題。另一方面,沈重的養老金負擔正在影響東北企業的競爭能力,2015年,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企業養老保險基金可支付月數分別為8.9、7.5和1,均低於17.7個月的全國平均水平。
一位接近高層的智庫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國企改革中的人員安置問題成為後顧之憂,只有完善社保機制,做好民生兜底,改革才能砥礪前行。他建議,地方政府可以適當減少或延緩有形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無形的制度性建設,以解決養老金、就業等民生問題。還可以考慮處置一批國有資產來補充社保基金,增加兜底能力。
國企改革步履艱難
不少專家認為,東北經濟問題的根源是國有經濟占比過高,本質上是體制問題,而體制的癥結是國企問題。因此尤其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從根本上破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發布的一項報告稱,東北深陷“單一經濟結構困局”是導致其應對國內外沖擊的抵抗力極弱、經濟急劇下滑的主要原因。
這份報告建議,深化結構調整,破除路徑依賴;明確政府責任關系,加速國企改革;加強區域政策協調,擴大市場空間;采取激勵性舉措,引導勞動要素流動,並做好社會托底。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東北國企改革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成效甚微。主要原因是沒有形成三個“合力”:一是國有資本和民間資本之間沒有形成合力,混合所有制改革舉步維艱;二是東北的國企和國企之間沒有形成合力,單打獨鬥,還沒有出現重組整合的案例;三是政策文件沒有形成合力,關於東北振興和國企改革的文件已經很多,但缺乏系統性,甚至不少文件之間互相沖突、互相消耗。
另一個掣肘國企改革的難點便是職工安置問題。以黑龍江龍煤集團為例,在“十三五”期間,有5萬人需要被分流安置。目前龍煤集團已將第一批分流人員安置在農墾、森工、林業和城市公益等新崗位報到,初步安排的是2.25萬人。具體的分派是:農墾4000人、森工2500人、林業6500人、城市公益崗位9500人。
新一輪東北振興要求財政資金向促進就業和保障養老金支付傾斜。李錦表示,這是平衡穩增長與保民生的重要措施,對東北國企改革有推動作用。
今年8月底,遼寧向省內外戰略投資者出售首批9戶省屬國有企業的股權,率先吹響了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號角。此舉也是為了利用國有資本來充實社保基金,彌補遼寧社保基金缺口。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國企研究室主任項安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是一場危機倒逼的改革,通過產權層面的改革,引入戰略投資者,改變地方國企一股獨大的局面,用發展混合所有制的方式來轉變國有企業的運營機制。
但是,兩個月過去了,尚未有公開信息顯示有社會資本願意接盤。李錦表示,即便現在有了意向投資人,拿到了一部分股權資金,也是杯水車薪。混合所有制的關鍵,不僅在於引入資金,更重要的是引入更靈活高效的管理機制,這樣才能真正盤活國企資產,改造舊動能。
李克強也在上述振興東北會議上強調,必須痛下決心優化營商環境,真正激發社會潛能,釋放東北發展的內生動力。
養老金支出壓力大
沈重的養老金負擔正在影響東北企業的競爭能力,而它又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關鍵。對於轉型期的東北而言,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及能否有力解決要比我國其他區域更加迫切。
根據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提供的數據,2015年,東北地區企業養老保險撫養比為1.55(1.55個社保繳費者撫養一名退休者,下同),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2.88。其中遼寧省為1.79,吉林省為1.53,黑龍江省為全國最低,僅為1.33,分別比上一年下降0.16、0.66、0.08。
另外,企業養老保險可支付月數也較低。2015年,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企業養老保險基金可支付月數分別為8.9、7.5和1。三省均低於去我國平均水平17.7個月。
為彌補養老金缺口,東北三省的企業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繳費比例曾經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6個百分點。2016年,全國養老保險費率普降後,東北三省的繳費率為20%,仍比19%的全國平均水平略高,深圳、浙江僅為14%。
劉克崮曾擔任曾任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遼寧省副省長。作為東北振興研究的專家,他表示,養老保險繳費率高、養老保險負擔重,嚴重影響了東北地區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因此,成為外地投資熱情不夠、本地企業不願意擴大投資、經濟缺乏後勁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原因主要有三項,產業結構較‘重’,城市化、工業化非協調性突進”,其次是國有企業集中,困難企業多,最後是社保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國企職工養老金歷史欠賬多。”劉克崮認為,解決養老金缺口問題,出路在於加快東北地區經濟的結構性改革。
我國養老保險社會保障體系實行“部分積累制”,采取“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方式,分為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兩個部分。這種制度方式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造成社會保障基金需求和籌集之間可能會出現缺口。

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副院長李凱表示,東北地區國有企業比重大,離退休人員多,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養老金開支逐年增加,養老基金統籌等壓力較大。
劉克崮表示,由於我國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老齡化程度不同,地區間企業養老金差距較大,而目前實行的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難以實現地區間養老金的互濟作用,這成為東北地區養老金缺口無法解決的重要原因。
尋找突破口
李克強在上述會議上指出,要推動國企深化改革,加快轉型升級,出臺深化東北地區國有企業改革專項工作方案,支持部分中央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增強民營企業發展信心,選擇一批收益可預期的優質項目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增強東北經濟活力。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建議,更大程度地放寬市場準入,使國有企業為民營資本進入讓出一定的空間;鼓勵民營企業擴大投資,支持民企參與到國有企業改革,實現國企、民企攜手並進。
在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看來,東北可以在去產能方面進行一些有益的嘗試。具體來說,就是國家提出某個行業去產能總量指標,按現有產能分配到各省,獎勵措施與實際減去的產能掛鉤,同時允許配額交易。這樣,競爭力強的地區和企業,可以把自己的配額賣給競爭力差的地區和企業。競爭力強的地區和企業可以不減或少減,競爭力差的地區和企業則可以多減,同時得到配額交易的補償。
“這種做法有三個好處,有利於完成去產能的總量目標,其次符合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律,最後競爭力差的地區和企業能獲得更多的補償,提高去產能積極性。”劉世錦表示。
由於東北經濟目前遭遇的困境較為複雜,專家們不僅提出了產業機構和國企體制等問題,也在尋找相應的突破口。其中,與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對口成為一項重要的建議。
劉世錦表示,可學習蘇州借鑒新加坡經驗建設工業園區的案例,采取東北與發達地區城市之間合作的措施,實行更加開放和靈活的政策,以支持民營企業、外資企業與當地國企優化組合,利用各自的資源優勢。
對於東北地區的養老金困局,劉克崮提出了多項建議,如降低企業繳費率、擴大參保面,以及“推進職工基礎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等等。
劉克崮同時建議,不妨劃撥部分國企紅利,多方式解決國企職工養老金的歷史欠賬問題。比如,建立社會養老公積金投資增值經辦機構,管理由企業年金和住房公積金累計結余構成的社會養老公積金,采用招標等方式時常會運營,定向發行養老金國債,由社會養老公積金投資機構購買等。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助理劉哲表示,政府應該做市場機制的建設者,促進市場在要素轉移中發揮主導作用。同時,重視社會政策的“托底”作用,做好社會保障和再就業培訓等。
債券圈迎“兩座大山”:宏觀審慎大考+美加息周期
“近期部分委外機構都處於‘韜光養晦’的休眠期,資產好找、負債難尋。遇上MPA季末大考,銀行委外資金增量大減。美聯儲加息是長期趨勢,又是債市的長期利空。”某委外機構交易員對第一財經記者感嘆道。
臨近一季度末,債券圈“兩座大山”壓頂。所謂的MPA考核,就是中國央行的宏觀審慎評估體系考核。在該考核結果中,銀行被分為ABC三檔,分別為優秀、正常、不達標,並采取相應的激勵約束機制。其實,MPA考核的威力已經體現,據媒體報道,近期三家城商行被央行分別處罰取消相關業務資格或暫停相關業務3個月。有分析師對記者稱,這可能是因為去年12月的考核未達標所致。
“正是因為此次MPA考核是第一次增加了銀行表外理財資金運用項目,銀行更是格外緊張,不敢大幅擴大表外理財規模,因此近期的感受就是委外‘缺錢’,近期做債的日子並不好過。”中航信托債券經理吳承根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此外,他也表示,盡管美聯儲3月(3月15日)加息的預期已經體現在價格里,但鑒於中美利率的傳導性,持續加息對中國債市仍是長期利空,近期維持短久期操作。

“宏觀審慎”大考將至
全球金融危機後,“宏觀審慎”監管幾乎成了所有海外成熟央行的重要使命。如果只是盯著微觀個體,卻忘了整個體系的聯動性而最終招致系統性風險,這則是監管層不願意看到的。
過去幾年,理財資金井噴式增長,委外業務蓬勃發展,大資管行業也出現了數不勝數的結構嵌套和所謂“通道”(不主動管理),這日益對金融穩定構成威脅,於是宏觀審慎自然是監管層不可忽視的,這也是MPA考核的初衷。
“目前(公開市場資金狀況)還可以,3月最後兩周估計不樂觀,季末考核時點會比較緊張。”某銀行間債券交易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然而,“盡管線上資金相對平穩,央行還是在維持流動性相對穩定,但是,銀行越往後能給到非銀機構的錢會越少,因為考核比較嚴厲,”吳承對記者表示,“MPA考核對於大銀行而言可能無憂,但委外機構的客戶同質化比較嚴重,多依賴於股份制銀行或一般城商行,而這兩年委外資金又大幅擴張,同時還通過同業理財和同業負債的形式大量擴張,這將會是監管的重點。”

在吳承根看來,上述城商行被央行取消相關業務資格,可能因為廣義信貸增速過快而受罰,“這一事件對做同業的震動很大,各界感到監管的‘大棒’已經到來。”
據媒體報道,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透露:“這與MPA考核結果不達標有關。”
在此次MPA的廣義信貸統計範疇中,還增加了表外理財資金運用一項,因此對一些表外誇張迅猛的中小銀行而言更是當頭一棒。業內認為,央行的意圖在於全面掌握金融部門投放的資金規模,以防範系統性風險。
根據央行,宏觀審慎考核的總體目標為:從以往盯住狹義貸款轉為對廣義信貸(包括貸款、證券及投資、回購、表外理財等)實施宏觀審慎管理;通過一整套評估指標,構建以逆周期調節為核心、依系統重要性程度差別考量的宏觀審慎評估體系;人民銀行以及宏觀審慎評估委員會根據季度數據動態評估,引導金融機構廣義信貸合理增長,加強系統性風險。
央行的MPA考核是每個季度一次。根據MPA考核結果,銀行被分為ABC三檔,分別為優秀、正常、不達標,並采取相應的激勵約束機制。A檔機構的七大方面指標均為優秀(優秀線90分),執行最優檔激勵。B檔機構,執行正常檔激勵。C檔機構是指資本和杠桿情況、定價行為中任意一項不達標,或資產負債情況、流動性、資產質量、外債風險、信貸政策執行中任意兩項及以上不達標(達標線60分),央行對C檔機構給予適當約束。

債市仍處觀望期
盡管近期債券收益率較為平穩,但面對MPA大考以及利率中樞上行的趨勢,各界對於債市仍持觀望態度。
“現在信用債的收益率曲線較為平坦,因此入場等待成本很低。此外,由於當前利率水漲船高,機構可能只需要投資存單,便可在不需冒信用風險的前提下鎖定收益。因此大家都對債市持觀望態度,”吳承根告訴記者,各界的債市投資策略普遍采取“短久期”的方式來避免利率上行風險。

那麽在這一背景下,債市投資究竟靠什麽賺錢?
興業固收認為,金融體系的負債端可能不會出現系統性的問題,但由於經濟弱波動,貨幣政策放松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未來如果有放松的動作,可能更多的是配合金融監管趨於嚴格導致金融市場波動較大的情況來出臺。在經濟弱波動和金融監管加強的背景下,金融套利會變得越來越困難,金融機構在負債管理與資產定價能力上的差異可能會越來越大,金融機構之間的分化將不可避免。投資者賺錢,將更多的依賴預期差博弈和負債管理。
不過,在MPA考核以及海外加息擾動因素消退後,“市場在下跌之後,安全邊際總是在不斷提升的,負債穩定和交易能力比較強的投資者可以在三月下旬開始關註波段的交易性機會,目前來看,未來1個月左右,維持10年國開債收益率區間在3.9%-4.3%之間、10年國債在3.1-3.5%的判斷。”興業固收預計。
美聯儲加息長期利空
至於美聯儲加息,這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這對於債市而言則是長期利空,中美債市的聯動性也值得關註。
根據去年12月的“點陣圖”,美聯儲官員預計2017年底時聯邦基金利率中值升至1.4%,2018年底時到2.1%,2019年底時到2.9%。這意味著美聯儲預計未來三年,每年都會加息三次。2017年加息三次,比9月會議時預計的加息兩次要快。
本周一,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逼近2.609%,這也創下了2014年9月來的新高,加息預期、經濟企穩和通脹預期走升都是其背後的動力。“債王”格羅斯此前就表示,10年期美債收益率是否突破2.6%是2017年投資者最應關心的問題,如果突破,意味著債市熊市已經到來。

“就國內而言,美元加息長期看是利空,但短期內大家的預期已經消化,所以看不出臨時的資金面擾動。”上述銀行間債券交易員對記者表示。
不過,數據顯示,2008年以來,中美債市的聯動性不斷提升,但中國債市仍以國內因素為主,只是外圍沖擊可能更容易打擊市場情緒。
就美聯儲加息,其給中國帶來的影響可以從幾方面理解。首先,美債收益率擡升可能源於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為維持匯率穩定,中國央行也有收緊貨幣的動機,從而擡升國內債券收益率。
其次,美債收益率上行的基礎在於美國經濟的好轉,資金回流美國,導致中國國內流動性收緊,從而擡升國內債券的收益率。
再次,美債收益率作為全球金融市場的重要指標,如果反彈可能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對債市的悲觀預期,從情緒上也將帶動對中國債市的擔憂。這一點可能是三點中較為可能出現的。
當然,美國處於經濟強勢複蘇期,但就中國而言,洪灝則認為,中國的再通脹交易早已在去年夏天達到頂峰,與此同時,中國上遊商品庫存周期的高峰也已過去。他對記者表示:“市場對經濟複蘇的預期高漲,並且過於充分地反映在了股價里,但其實經濟增速是在低位企穩,這從近期大宗商品破位大跌中便不難體現。”
因此在這一背景下,不少分析師仍認為,二季度開始仍可以關註中國債市的階段性機遇。
大興安嶺林業工人將走出大山 南下營口實現生態移民
一個“大興安嶺—鮁魚圈生態移民的思路方案”已基本形成。
根據這項方案,數萬大興安嶺林業工人將走出大山,以生態移民的方式,南下上千公里,到遼寧省營口市鮁魚圈區安營紮寨,開啟新的生活。
第一財經記者從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人社局獲悉,近日,大興安嶺行政公署與鮁魚圈區政府簽訂了生態移民合作備忘錄。
根據雙方發展需求,擬計劃組織大興安嶺地區林業在職職工、一次性安置人員、靈活就業和退休人員等群體向鮁魚圈區進行生態移民,利用國家及兩地政策在鮁魚圈共同建立“鮁魚圈—大興安嶺自主創新示範基地(生態移民文旅小鎮)”,實現生態移民與產業移民的結合。
這將是解決大興安嶺地區林業企業職工轉崗分流生計的重大戰略。
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官網也證實,今年4月8~9日,遼寧省營口市鮁魚圈區副區長田文閣率領房產、人社、規建、發改等部門負責人組成考察組,赴大興安嶺地區,就大興安嶺—鮁魚圈生態移民思路方案、建立自主創新示範基地、民生政策接續保障等工作進行考察洽談。
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人社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大興安嶺地區將對全區林業企業改革後富余人員及其它人員開展調查摸底,做好生態移民中住房安置、就學、戶籍、就業、醫保、社保等各項配套落實,積極促進大興安嶺—鮁魚圈生態移民工程取得重大進展。”
鮁魚圈區為遼寧省營口市轄區,位於營口市南58公里,為營口市新市區。而大興安嶺作為全國五大國有森工林區之一,不僅是東北乃至華北的重要天然屏障,更是中國北方的綠色長城。

大興安嶺林區是我國五大國有森工林區之一。攝影/章軻
第一財經記者從國家林業局了解到,自1998年啟動天保工程試點到2011年天保工程二期實施以來,19年間,通過調減木材產量、公益林建設、封山育林、實施森林分類經營等措施,大興安嶺的務林人實現了由砍樹人向護林人的歷史性轉變。2014年大興安嶺林區全面停止了木材商業性采伐,數以萬計的林區人放下斧頭鋸,由“伐木工人”轉變為“護林員”。
但同時也遇到了轉崗職工安置難、群眾增收渠道少等突出問題。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面停伐後,大興安嶺地區林業在崗職工中13304人需轉崗分流安置,其中包括木材生產7062人、輔助生產2786人、林產工業1360人、5-6級工傷人員727人,部分從事木材生產的管理和服務人員1369人。
第一財經記者從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人社局了解到,長期以來,林區職工工資待遇嚴重偏低。2010年末,林區企業職工崗位工資818元/月,遠低於當年全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211.25元/月。到2016年,全區在崗職工工資水平也僅達到2466元/月。
調查結果顯示,在全區需轉崗職工中,4050人員年齡大、學歷低、工作技能單一、身體素質較差,合計5519人。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人社局介紹,對於這類就業困難人員,全區累計開發10995個公益性崗位,共安置大齡失業人員3366人,殘疾人467名,低保人員108名,零就業家庭成員239人,高校畢業生1087名,其他就業困難人員5727人。但仍需要開拓新的就業渠道。
大興安嶺地區全民創業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也告訴記者,目前已建成全民創業示範基地182個,其中藍莓基地25個、食用菌基地94個、北藥基地20個、特色養殖基地33個。各類全民創業合作社、聯合體337個,參與職工7640人,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650個。還在廣州、北京、杭州等10個大城市的建立了森林生態產品旗艦店(專賣店)16家,形成了有效的營銷推廣網絡。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大興安嶺地區全民創業實現增加值37億元,增長23.1%,拉動GDP增長3.2個百分點;人均收入2.8萬元,增長8.3%;創業人數達到7.4萬人,增長5.8%,安置轉崗、下崗職工2.1萬人。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目前,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與營口市鮁魚圈區政府已在人員交流、戶籍轉移、勞動關系轉移等方面達成了初步共識。

鮁魚圈月亮湖公園。遠處是營口港。攝影/章軻

鮁魚圈海邊景色。攝影/章軻
“兩座大山”施壓貨幣基金,年化收益率降至3.5%
“貨幣基金收益率下行將是大勢所趨。”貨幣基金經理楊朔(化名)3個多月前的判斷得到了印證。
Wind 統計顯示,截至目前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為3.52%,而在3個月前還有4.19%。融360監測的數據顯示,最新一周74只互聯網寶寶產品的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為3.64%,較前一周小幅下降了0.02%,連續4周下跌,並創去年5月底以來的最低收益水平。
7 月以來,同業存單收益率下行明顯,重倉同業存單的貨幣基金也因此受到波及。在收益率的缺失和貨基產品吸引力降低的壓力下,貨幣基金試圖通過ABS緩釋壓力。
不過,一些管理百億規模貨幣基金的受訪基金經理直言,由於配置比例限制和信用風險的考量,對ABS持謹慎態度。
華南一位管理百億規模的資深公募貨幣基金經理直言:“ABS的收益率也下行較快,因此通過ABS做高收益的做法不一定能延續。”
貨基的“兩座大山”
楊朔告訴記者,其實在前一周,存單利率已下行至低位,3M股份制銀行存單與R007利差快速下行,3M存單利率2.95%,距2016年8月最低2.65%僅有30bp差距。
數據顯示,八月第一周各期限同業存單發行利率分別為1個月2.72%、3個月3.09%和6個月3.60%。相較於前一周,1個月、3個月和6個月存單發行利率下降的跌幅分別為-30bps、-28bps和-27bps。
“同業存單利率目前基本到了歷史的低位,3個月基本到了2%左右的水平。”楊朔說,從一季度開始,流動性的實際表現情況看,寬松程度較去年有所提升,並且資金利率中樞水平出現明顯回落,帶動同業存單、短融等貨幣市場工具利率在去年末沖高後隨即大幅下行。
一方面,今年以來貨幣基金的規模保持高速增長,同業存單作為貨幣基金的重要配置資產,始終有強勁的配置需求;另一方面,6 月降準等政策實施,流動性合理充裕,銀行流動性壓力緩解,對同業存單的發行壓力銳減,同時 7 月份同業存單到期量較少,續發壓力不大;供需的錯配驅動了同業存單收益率的下行。
7月下旬央行進行“5020億元1年期MLF操作”,央行兩個月以來通過MLF操作已累計凈投放9055億元,透露出了更明確的寬松信號。
“盡管貨幣政策總基調不會發生變化,但考慮到後續防風險相關措施的陸續落地和執行需要維持一個相對溫和的流動性環境來對沖政策所帶來的宏觀影響,因此流動性有望延續整體平衡甚至略偏寬松局面。” 博時基金固定收益總部現金管理組投資總監陳凱楊之前便判斷。
“若央行對逆回購利率和基準利率不下調,3M存單利率也很難繼續下行。但如果後面一直維持這種狀況,貨幣基金收益率水平還會一直下行。”楊朔也認為。
這也意味著,8.4萬億的貨幣基金規模,如若未來收益率顯著下降至3%左右,貨幣基金將喪失一定的比較優勢,這將帶來一次資金的遷徙。
分析人士指出,展望未來貨幣基金面臨量價兩個方面的壓力:價的方面銀行間流動性的寬松有望延續,貨幣基金收益率可能繼續下行;量的方面,過渡期內銀行類貨基產品可以使用攤余成本法,且可以實現“T+0”,可能對貨幣基金形成一定的分流壓力。
這種情形下,當前銀行理財產品相對於貨幣基金的收益率優勢展現,理財產品的久期相對更長收益率回落的速度相對貨幣基金更慢,未來隨著貨幣基金收益的下行,理財產品的收益優勢更加明顯,或引導部分資金回流至銀行理財。
“這將是從短久期資產向長久期資產配置的過程,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壓縮收益率曲線中短端的利差,對應2年左右的債券未來的配置需求將有一定的提升。”廣發證券認為,這也將是從低風險資產向高風險資產遷徙的過程,隨著政策的微調和不確定性的消退,未來徘徊在貨幣基金中的資金可能會進一步追逐風險資產和收益。
百億操盤手謹慎增配ABS
在收益率的缺失和貨基產品吸引力降低的壓力下,貨幣基金再次試圖通過ABS緩釋壓力。
統計顯示,公募基金二季度大幅增持資產支持證券,ABS 持倉從一季度的 297 億元增加至 514 億元,規模增加 217 億元,增幅達 73%。二季度貨幣基金增持 155 億,債券型基金(主要是中長期純債)增配 70 億,貨幣基金和中長期純債基金是主要增配力量,混合型基金一直以來占比甚至有所減持。
具體來看,對ABS的持倉主要集中在工銀瑞信、中信建投、新沃、興業基金等基金公司中。
公募基金上一次對 ABS 大量增配為2016年第三季度,主要目的是資產荒環境下尋找高收益資產。2016年年底以來,公募ABS持倉整體增長緩慢,配置規模在 250-300 億。
毫無疑問,貨幣基金增持 ABS 的背景是二季度同業存單、同業存款利率相繼下滑、資金利率整體平穩,貨基需要尋求高收益資產來提升收益空間。
天風證券也指出,鑒於貨幣基金的投資限制,往往青睞短久期、高安全性的ABS品種。2017年開始則全面轉向借唄花唄為主的小貸 ABS。今年貨基對車貸、卡貸、消費貸類ABS均有增持。
隨著現金貸監管趨嚴,小額類ABS發行趨緩。Wind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末,255只ABS被貨幣基金所持倉,主要包括了消費貸、車貸等ABS品種。
不過,一些管理百億規模貨幣基金的受訪基金經理直言,由於配置比例限制和信用風險的考量,ABS對收益增厚的效果或有限。
“之前也在配ABS,對收益的增厚並不大,主要還是在做同業存單(CD)。”楊朔說。
“做ABS不是不行,但是從我角度來看,我覺得ABS對收益的增厚有限,所以我沒有配ABS的產品。”北京一位資深公募貨幣基金經理也對第一財經表示,因為ABS受到投資比例的限制,另外本身也比較分散,規模不是很大。我的風格就是看大勢,賺趨勢和利率的錢,比賺純粹信用的錢更有技術含量。ABS就是賺的信用風險的錢。
譬如貨幣基金對借唄、花唄的持倉多是幾十萬張不等,比如平安大華金管家只持有10萬張的花唄56A1。
值得註意的是,除了地產供應鏈ABS是今年貨幣基金增配的主要品種,應收賬款類ABS也是貨基的重點配置券種。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杜卿卿
無地建屋,建了亦不一定夠人住未來住宅供應的第二座大山
1 :
GS(14)@2010-10-17 10:45:52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6289
好幾個星期前筆者指出了未來住宅供應的第一座大山──土地使用價值的爭逐,簡而言之,在現時交通方便基建齊備的土地上,如要興建住宅,必定要付出相當高的地租(economic rent),反映在市場上就是地價及樓價均因爭逐而水漲船高。這是針對現有土地而言,可是能否大量開發新土地以便興建更多住宅呢?
打開香港地圖,已發展面積雖然只佔一少部份,但餘下的土地要不是山嶺島嶼等難以開發,就是原居民手上的村地。莫講原居民需要土地興建丁屋,即使非原居民批租土地興建的寮屋,政府收地亦非易事,比如石崗菜園村,以及屯門紫田村,土地擁有權是政府,但居於其上的居民亦以持份者的身份,要求不遷不拆,或覓地搬村。土地就放在那裏,只是畫餅充飢,否則薄扶林村、衙前圍村、茶果嶺村、九華徑村等市區「城中村」也不會保留至今。
郊野公園用地更是想都不用想,政府徵用5公頃 郊野公園用地擴建將軍澳堆填區也阻力重重;即使是附近的私人土地,亦面對各方團體的阻撓。這些土地是歷史遺下來的問題,因為開闢郊野公園之時,一些村落仍有聚落及由原居民擁有土地,不能包括在郊野公園範圍,即使村落已荒廢,但地權仍在,居民可將土地售出,但是想改變用途亦被重重圍困,大浪西灣及沙羅洞只是冰山一角。
所以政府在施政報告之前,已放風透過填海增加土地,在東涌逸東邨對出的東涌灣填海,甚至不惜將東涌線延伸到該處設立東涌西站,但已有幾個環境團體提出反對。維港兩岸已因保護海港條例不能填海,餘下可能填海的只有大嶼山北、將軍澳、吐露港三處,即使能成事,遠水也不能救近火。

筆者認為,真正的問題並非有否足夠土地供未來發展,而是究竟有無此等需要。如果在發展上有需要更多土地,政府自然會移山填海,開路闢地,但事實上近十多年來,香港城市發展步伐放緩,人口增長緩慢,產業外流,住宅單位數量超過戶口數目達二十多萬,發展的壓力是否真的這樣大呢?比如有人建議每年至少要興建三萬多個單位,以現時每戶人口平均三人計,每年新增人口需要十萬,統計數字已否定了此等增幅。而每戶人口已接近三人,又是否有如此多分支家庭呢?
有認為政府手上可供發展的土地比私人發展商持有的更多,籌碼有限不能左右大市。此現象其實十分合理:政府除興建交通、基建及社區設施以及公營房屋外,實無需要囤積土地;政府開發土地成本由庫房支付,就應盡快推出市場以便創造更多社會價值。而非像某些人所認為,是政府抗衡發展商以至市場的「彈藥」。但即使發展商希望增加供應,將生地轉成熟地,每每也曠持日久,由農地轉為屋地,往往是以十年計,所以想增加住宅供應,實乃談何容易。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