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TCL手機夢醒:家電企業天生缺乏手機基因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12/162543.shtml

TCL手機夢醒:家電企業天生缺乏手機基因
懂懂筆記 懂懂筆記

TCL手機夢醒:家電企業天生缺乏手機基因

不能讓TCL手機只是單純地活下去,除了面對眼前的茍且還要有詩和遠方。

本文由懂懂筆記(微信ID:dongdong_note)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範特西

好消息和壞消息這對兄弟總是喜歡一同出現。這一點,在TCL集團發布的2016年業績報告和2017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中,就能得到很好的詮釋。

根據TCL集團2016年業績快報顯示,TCL集團2016年營業收入為1064億元,公司家電集團業績增長明顯,空調、冰箱和洗衣機產品銷量同比分別增長43.8%、22.7%和11.8%。能夠看出,TCL集團在多項業務的發展上都取得了不小的進展,或者說是喜人的成績。

然而,對比之後卻會讓人大吃一驚:TCL集團2016年相比2015年營收同比增長僅為1.79%,營業利潤也只有1.28億元,相比上一年的13.4億元同比下降了90.47%。相對應的是凈利潤的下降,2016年凈利潤為21.37億元,同比下降33.84%。 

為什麽TCL集團會有對比如此鮮明的好消息和壞消息?罪魁禍首或許就是一直令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頭疼的通訊業務。根據公告不難得出一個結論,營業利潤、凈利潤、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基本每股收益、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同比下降等,主要是由TCL通訊業務業績大幅下降所致。

回想2016年TCL通訊經歷了高層變動、退市私有化、業務重組、大量裁員等一系列變動,卻依舊沒能挽救手機銷售的衰頹。對此,業內人士對懂懂筆記表示,或許TCL本身就缺少做手機的基因,如今做得不好也屬正常。

手機銷量嚴重下滑

微信圖片_20170412135737_meitu_1

2016年的國產手機市場可以說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在華為、OPPO、vivo攻城略地搶分大部分市場份額的同時,聯想、中興、TCL等老牌手機廠商卻節節敗退、暗自神傷。

在衰退大軍中,TCL通訊的情況無疑是最嚴重的一個。4月7日,TCL集團對外公布了2016年業績報告。報告中提到,受海外手機市場低迷、關鍵部件成本大幅上升及中國區全面重組等因素的影響,2016年TCL通訊業績同比大幅下滑,2016年TCL通訊銷售手機6876.6萬臺。 

從TCL手機的總體銷售數字來看,接近7000萬臺的銷量並不是小數。但是仔細研究這個數字,就難免會讓TCL通訊感到尷尬。

首先,讓懂懂筆記至今仍記憶猶新的是,TCL通訊在2016年初時曾對外宣布,2015年TCL通訊全球手機銷量超過8355萬臺,是全球第五大手機廠商,奪下了國產手機廠商在海外銷量第一的寶座。相比之下,2016年銷量為6876.6萬臺,較2015年就有了17.7%的下降。

其次,在接近7000萬臺的銷量當中,智能手機只有3898萬臺,在其智能手機市場份額本就不大的情況下,較2015年又下降了18.79%。從TCL智能手機的占比就不難理解,為什麽TCL通訊這麽大的銷量卻沒有登上任何一家第三方機構的榜單。

TCL通訊2016年的萎縮趨勢,在2017年仍在延續。與2016年業績報告同時發布的還有2017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預告稱,TCL集團預計2017年一季度實現凈利潤6.5億元~7.5億元,同比增長83%~111%,集團各項產品均取得良好增長,唯有手機業務出現大幅度下滑。

報告稱,海外手機市場延續低迷態勢,TCL通訊業績同比下滑。一季度TCL銷售通訊設備及其它產品(包括智能手機、功能手機)1054.6萬臺,同比下降38.7%,而2016年同期銷量為1721萬部。

如果按照這樣的降幅發展下去,TCL通訊2017年的市場表現只會更加糟糕。而接近半數的功能機和數量較多的低端智能機,都無法給TCL通訊帶來可觀的營收和凈利。如此一來,TCL通訊業務虧損的情況恐怕會愈演愈烈。

急求轉變卻無效果

微信圖片_20170412135743_meitu_2

叱咤商場30余年的李東生不是看不到TCL通訊的問題,他早早地就意識到了TCL手機需要做出改變,來扭轉頹勢。事實上,TCL通訊在2016年已經展開了一系列變革。“我們必須要在中國市場重建TCL通訊的競爭力。”李東生表示。

據悉,TCL通訊在2015年底進行了重大重組,邀請前華為消費者業務中國區CMO楊柘擔任TCL通訊中國區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同時,中國業務團隊還空降了另外18名高管,TCL通訊全面重組。楊柘上任以後,迅速啟動全新品牌升級計劃,確定了“宛如生活”的新品牌理念,並先後發布了多款核心產品,涵蓋高中低端全部檔位。

在2016年6月,TCL集團發布公告稱,要將TCL通訊轉成全資控股子公司,並從港股退市。TCL通訊前CEO楊柘表示,希望2016年TCL通訊能盈利一塊錢。外界認為,TCL通訊此舉是由於海外市場持續低迷,轉而發力國內手機市場。

此外,2016年12月,TCL通訊與黑莓達成長期授權許可協議。根據該授權協議,TCL獲得全球(除印度、孟加拉國等少數幾個國家)範圍內生產、銷售黑莓品牌智能手機的獨家授權。

然而,在阿爾卡特和黑莓兩個品牌的加持之下,TCL通訊的手機銷量在2017年也沒有好轉,下滑趨勢依然明顯。

面對TCL通訊業務遲遲不見起色,而營銷費用卻絲毫沒有減少的情況,李東生不願給TCL通訊和楊柘多一點時間。在2017年2月,楊柘已被免職。在行業里,對剛剛空降一年的高管免職,應該是非常嚴厲的處罰,可見TCL對手機業務不滿意到什麽程度。在通信專家項立剛看來,楊柘在手機行業是有能力的,這一點從他在三星和華為的成績就能看到。於是,在楊柘離開TCL後,項立剛還向聯想移動推薦過他。

另外,有業內人士認為,每一個新的戰略的實施和效果,都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一年時間顯然是不夠的,TCL通訊如此的短視,很難做出成績。誠然,TCL手機品牌長久的弱勢,即便是楊柘也無法在一年就帶來根本性的轉變。

或是天生缺乏基因

微信圖片_20170412135748_meitu_3

對此,有專家給出了不同意見,或許TCL本身就不具備能夠做好手機的基因。產業觀察家劉步塵告訴懂懂筆記,中國家電廠商不適合做手機,未來十年也依舊如此。“當時的手機太好賣了,誰都能做,導致廠商一味追求銷量而根本不註重產品質量,做了很多對不起消費者的事,現在必然要付出代價。”

據了解,TCL手機在2000年前後相當紅火,當時齊名的還有波導、夏新,其中,TCL和夏新都是家電廠商。彼時的手機市場,不需要高精尖的技術,只需要快速向市場推出功能機產品,甚至個別廠商都不做出廠試驗就將產品推向市場。

從夏新和TCL目前的遭遇似乎也能印證這一觀點。夏新早已從國內手機市場中銷聲匿跡,而TCL看起來不低的銷量,實際上與國內市場以及TCL品牌自身關系並不大。

2016年的具體數字尚未公布,不過根據TCL通訊公布的2015年銷量數據可以看到,TCL手機2015年銷售總量超過8000萬臺,海外銷量為7422萬臺,占總銷量的88.83%。而海外銷量中,大部分還是阿爾卡特的銷量,並不是TCL品牌,其自有品牌基本只在國內銷售,數量也不足千萬臺,功能機還是主要部分。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劉步塵看來是由於手機和家電不同,TCL的手機品牌形象不符合消費者的要求。“在消費者眼里,家電屬於耐用品,而手機則是快消品、高科技,消費者會認為家電廠商沒有能力生產出高技術含量的手機,所以消費者對家電的品牌印象就無法嫁接到手機上。而家電廠商如果無法從根本上改變消費者的這種認知,就無法在手機行業做出成績。”

如今,TCL通訊在國內手機行業掉隊已是不爭的事實。回想楊柘曾說過的不能讓TCL手機只是單純地活下去,除了面對眼前的茍且還要有詩和遠方。顯然,李東生和TCL通訊不僅需要詩和遠方,還需要快速攻克中國市場來扭轉手機業務拖累整個TCL集團的窘境。然而,這種根本的轉變對於TCL通訊來說,絕非易事。

TCL手機 家電企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160

金融人語--夢醒時份

1 : GS(14)@2012-01-18 23:04:2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995219
D&G上星期日再被圍攻,又做唔成生意。不過,即使無畀人圍攻的其他名牌,都唔見得好好景。好似 Tiffany去年中食盡大中華市場增長,就連歐、美、日等市場銷售都全線報捷,市場對奢侈品看法一片樂觀。短短半年之後, Tiffany最新公佈聖誕假期( 11至 12月)銷售數據淋了一盤冷水。受盡投資界追捧的名牌股,係時候要夢醒。
依據最新銷售數據, Tiffany第一大的美國市場的同店銷售按年增長幅度由第 3季( 8月至 10月)的 19%跌至 2%,第二大的亞洲市場(不計日本)最新的同店銷售增長只得 13%,遠低於第 3季的 36%。 Tiffany官方解釋竟然係歐美銷售累事,有意無意將責任歸究於當地經濟。
《金融時報》專欄對解釋唔收貨,話歐美放緩早已是意料中事,反而包括大中華市場的亞洲區銷售何以急速放緩,公司卻提都唔提,當無事發生。

內地客購買力見頂

我哋都認為 Tiffany想轉移視線,不過即使深究一下美國市場銷售數據,亦會發現唔多對路。 Tiffany第二季( 5至 7月)同店銷售按年增長 24%,第三季增 19%,但到聖誕假期增長僅得 2%,起得快,跌得快,搞邊科?查實 Tiffany去年曾經解釋,美國超過一半增長都來自旅客消費,當中以內地客為首,專門掃 2萬至 5萬美元的貴價貨。所以話, Tiffany於美國增長都係靠中國主導。
今次美國銷售增長大跌,正好顯示內地豪客購買力見頂。管理層冇可能不知,佢哋唔願意講真說話,又唔提亞洲區銷售數據,好可能係連自己都一廂情願,希望中國市場的美好夢境,唔係一瞬即逝。
但消費力降溫的現象比比皆是。好似本報昨日報道,一度被內地資金熱炒至 16萬元一箱的 08年 Lafite,也跌至不足 10萬元。反映貴價紅酒 Liv-ex 100 Fine Wine index去年已由高位下跌兩成。另一家珠寶鐘錶名牌卡地亞行政總裁 Bernard Fornas接受《彭博社》訪問時亦指出,受到經濟因素影響,消費者都避免太過奢華,晒命意欲減低,寧願買平實款式。

天價租舖 隨時中伏

隨着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增長放慢,金飾、珠寶等奢侈品銷售放緩隨時陸續有來,香港零售市道將無可避免受到影響。各大名店用天價租金搶貴中環、銅鑼灣、廣東道等旺舖,搞到開支大增。此消彼長之下,輕微放緩都會狠狠蠶食公司 Margin,一巴打醒這場名牌夢。
2 : GS(14)@2012-01-18 23:09:51

http://www.sec.gov/Archives/edga ... 004/exhibit99_1.htm

Michael J. Kowalski, chairman an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said “After achieving very strong and better-than-expected sales and earnings growth in the first three quarters of 2011, sales weakened markedl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during the holiday season, reflecting restrained spending by consumers for fine jewelry. We are now estimating that earnings per diluted share for the fiscal year ending January 31, 2012 will increase 23% - 25% to a range of $3.60 - $3.65. This estimate compares with a prior forecast made in November of $3.70 - $3.80 per diluted share and our initial fiscal 2011 outlook provided last March of $3.35 - $3.45 per diluted share. All estimates do not include $0.20 per diluted share of nonrecurring expense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327

夢醒時分 阿梅

1 : GS(14)@2012-08-20 11:44:10

http://moybeanplayground.blogspot.hk/2012/08/blog-post_18.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117

上市一年 股價曾升77% 最終破底 阿里股民淘金夢醒

1 : GS(14)@2015-09-22 02:15:07

■阿里上市後,馬雲一度成為中國首富,但現時已被超越。 資料圖片



【專題報道】挾集資金額全球最大、兼中國市值最高的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去年9月19日美國上市,主席馬雲成為中國「互聯網神話」的主角,更一度坐上中國首富寶座。不過阿里短短一年打回原形,跌穿招股價之餘,市值更曾被騰訊(700)追過。滿地眼鏡碎之餘,又一次苦了一班曾高追阿里的投資者。記者:胡仲邦 馮健鏗 石永樂 岑梽豪



過去一年,阿里股價一開始爬到最高,然後滑落。阿里以每股68美元招股,首日開市達93.89美元,較招股價升38%。其後市場憧憬「雙11」購物節交易額數據理想,股價更衝上120美元新高,較招股價升77%。馬雲一度成中國首富,但說道「做中國最有錢的人卻是不好,這是很痛苦的。」結果,市場隨即為他緩解「痛苦」。今年初,淘寶網被工商總局踢爆賣假貨,其後雙方衝突升級,對方更突然公開《白皮書》,指阿里經營不善,令淘寶假貨猖獗。有美國律師行更針對假貨問題,及阿里上市前未有披露該白皮書,而向阿里提出集體訴訟,成為阿里股價由盛轉衰的伏線。



巴隆氏質疑數據 唱淡股價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阿里上季交易總額(GMV)增長遜預期,加上受環球股災影響,最終在8月24日首次跌穿68美元招股價,最低見58美元,較招股價跌15%。其後更調低公司對本季GMV增長目標。阿里股價由高位「腰斬」,失去中國首富地位的馬雲,不再發表「痛苦論」,反而說「關心股價沒有意義。」行政總裁張勇則要求員工「忘掉股價」。早前美國財經雜誌《巴隆氏》(Barron's)更質疑阿里的交易數據,指阿里每名用戶每年平均消費額為1,215美元,比美國的963美元更高,但美國市場比中國成熟,認為增幅不合理,加上其他競爭對手如京東等發展迅速,料股價會再跌一半。即使阿里反擊,指摘對方「計錯數」,《巴隆氏》回應指,即使美國用戶每年平均消費額為1,665美元,但美國人均GDP高中國7.5倍,阿里用戶消費額仍達到美國用戶75%,意味他們在淘寶及天貓網購額,佔總消費開支約一半,繼續質疑數據真確性。



逾15億股今解禁 惹人憂慮

另一方面,市場亦憂慮今晚有超過15.79億股阿里股份解禁,佔阿里總股數約63%。雖然阿里副主席蔡崇信曾稱,他及馬雲不會出售阿里股票,並會參與回購,但其後有傳兩人會押股籌20億美元貸款,令股價繼續受壓。截至上周五,阿里收報65.75美元,市值為1,652億美元(約12,886億港元),較騰訊的12,718億港元,僅略高168億港元。易方投資總監王華認為,阿里過去一年在其他行業跨平台發展比想像中大,市場過去對阿里期望高,惟GMV增速放緩問題令長倉基金關注,與工商總局挑起事端更是始料不及。他又指,阿里健康(241)、阿里影業(1060)及海爾(1169)等「入股後冇乜後勁,無法造成協同效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921/193034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343

國腳夢醒 踏上科研路

1 : GS(14)@2015-10-09 01:59:17

桑賈爾憑着在DNA修復機制的研究成果,成為首位奪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土耳其人,但原來成就非凡的學者也曾為前途動搖。1946年生於土耳其馬爾丁省小鎮的桑賈爾,在八兄弟姊妹中排第七。「家父家母目不識丁卻明白教育重要」,孩子全都上學。桑賈爾學業尤佳,更是足球健將,高中時獲邀參加U18國足隊選拔,但自知身高不足難成出色守門員,國腳夢醒,全心踏上科研路。在本國醫學院畢業後,他到美國德州大學攻讀博士,但做研究根基不及美國學生,被同僚勸他回頭行醫。可他拒絕氣餒,不屈不撓堅持做科研,終於取得驕人成就,2005年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首位土耳其裔院士。桑賈爾昨日在睡夢中被妻子叫醒聽電話欣悉喜訊,對於成就獲認可感榮幸,更點名感謝祖國栽培。他不諱言自己的研究有重要貢獻,只是沒想到今年就獲獎,所以格外驚喜。路透社/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1008/193250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902

國策透視:內地股民漸夢醒

1 : GS(14)@2016-11-08 05:40:36

近日A股最大話題,是創業板龍頭股樂視遭遇危機,創辦人賈躍亭在11月6日發表員工信,坦陳公司資金鏈出現問題。該股在11月以來股價就連續大跌,至今已累跌近20%。樂視業務從原來的視頻網站,進軍手機、新能源汽車、電視、互聯網金融,雄心勃勃要打造成新一代互聯網霸主,市場亦認同其夢想,之前股價持續大升,如今似乎來到夢醒時刻。其實在10月初,市場已經聞到燶味。有網友發現,樂視商城在網上推銷50年期影視會籍,有網民質疑:「50年後還有電視嗎?」香港健身中心、美容中心在走佬倒閉前,都會大力推銷超長年期會籍,對此一幕,香港人應該耳熟能詳。內地不少企業,喜歡以搞新能源車為藉口,編造夢想讓股民買單。之前有漢能(566),內地另一家電龍頭股格力電器,在上月底擬以130億元人民幣收購一家新能源車公司。董事長董明珠表示,「我們不僅僅是為了賺錢,是為了中國的品牌能夠走向世界」。結果被股東大會否決,董明珠在會上大罵股東,有關視頻在網上熱傳。中國股民逐漸夢醒,日後對新能源汽車、視頻、互聯網金融等之前熱炒題材熱情大減,恐怕再炒有難度。黃尹華
http://www.fb.com/decodepolicy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08/198259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3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