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籲嚴管網劇被轟壞蛋
1 :
GS(14)@2016-03-06 16:09:44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飾演紀曉嵐、為港人熟悉的藝人張國立,前日被央視指他在全國政協會議時呼籲嚴管網絡劇。張被網民斥為文藝界大壞蛋。但他昨呼冤指是其他政協委員提案,並未發言。而央視在微博以短片還擊,他發言時表明本來也有這樣的提案。據央視的微博前日報道稱,全國政協委員張國立4日發言,指網路劇自審自播。他強烈呼籲加強網絡劇管理,網絡劇應與電視劇、電影一樣審查,拒絕低俗惡俗,「不能隨便拍甚麼就放到網上去」。張因此被網民狂批,斥他「文藝界又一個大壞蛋」。不過,張國立昨寫字紙條(圖)交給環球網的記者澄清,表明自己還沒發言,前日是其他委員提出提案,「我說廣電總局對此召開了會,今後要和電視劇一樣審查了,沒說別的。」但央視微博昨以短片還擊,張在全國政協文藝界分組討論會上,雖稱是廣電總局去年12月與業界開會時已決定監管網絡劇,一些有爭議的網絡劇已下架。而他也認同,並稱:「本來我也是要提這樣的一個提案。」此前,熱爆網劇《太子妃升職記》和《上癮》都被封殺。新浪微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06/19518532
富時籲嚴管停牌機制 指數料按計劃納A股
1 :
GS(14)@2016-05-21 12:58:32【明報專訊】A股去年經歷股災,引發內地上市公司大比例主動停牌,儘管上交所此後曾就停牌機制提出修改草案,惟市場似乎並不買帳。去年率先將A股納入其全球基準過度指數的富時,就質疑草案的有效程度,形容其為「無講過?洁v,冀相關部門不僅要推出更清晰的政策,更要嚴格落實監管。
明報記者 尉奕陽
富時羅素亞洲區董事總經理白美蘭昨日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雖然修改草案提出要有重大事項才能停牌,但仍未解釋清楚何謂「重大事件」,市場亦不知應如何區分,直言對此份草案不太滿意。白美蘭表示,香港上市公司申請停牌時須向證監會提交大量文件,而內地現時卻可隨意停牌,對許多推出指數追蹤型產品的客戶造成很多麻煩。
白美蘭強調,市場對於A股最大的憂慮,是相關部門在政策出台後是否能做到真正的監管,冀未來能要求上市公司提供足以證明需要停牌的文件,「希望他們(證監會)收到別人的停牌(要求)時,要做足工夫,應該停牌時才給停牌,這才是最重要的」。
QFII投資贖回限制未除
除停牌問題,內地的資金流動限制,亦令外資在是否進入A股的態度上猶豫不決。雖然外管局今年年初宣布放寬QFII投資額度,惟白美蘭透露,由於市場存在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與滬港通等多個投資渠道,且各渠道的投資框架仍未完全清晰,市場上QFII申請者並不多。另由於外管局對單月資金淨匯出有不可超過20%總資產規模的限制,亦令投資者擔心難以及時贖回資金。白美蘭表示,根據富時所理解,外管局短期內亦不會為20%的限制「鬆綁」。
富時去年5月宣布推出兩隻納入A股的新興市場指數,其中一隻更是為全球最大互惠基金兼第二大ETF供應商領航(Vanguard)度身訂製。惟對於另一隻富時標準化過度指數,白美蘭料於今年第三、第四季度,將會有基金開始追蹤該指數,另今年新推出的富時中國A-H50指數至今也未有基金追蹤。
MSCI即將於6月公布對A股的評估結果,白美蘭表示,不會受MSCI決定的影響,富時對將A股正式納入指數仍會按照自己的計劃進行,惟並未透露明確時間表。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519/news/ec_eck1.htm
中共嚴管網媒行問責制
1 :
GS(14)@2016-08-19 06:55:40內地又要求新聞網站加強自我審查!國家網信辦(圖)發佈一份公告,針對內地新聞及商業網站提出要網站人員履行「主體責任」,並要求網站嚴格執行「7×24小時」值班制度,全天候監管跟貼評論並審核刊發的稿件。此外,更警告若網站只「一味『抓眼球』『博出位』」,甚至會危及國家安全。有網民則評:「冠冕堂皇的管控言論而已!」公告指,網信辦前日於北京召開座談會,並提出八項網管要求,除全天候值班監管跟貼留言外,還包括各新聞訊息網站需建立總編輯負責制,總編輯須對新聞訊息導向和傳播負總責;建設新聞發稿審核系統;加強對網絡直播、彈幕等功能上線的安全評估;做好舉報受理工作等。
網民︰放個屁也要管
網信辦並稱,近期已對八家網站進行檢查,稱發現它們存在「總編輯負責制流於形式」、「稿源管理不規範」、「缺乏配套的獎懲問責機制」等問題;又指包括百度、新浪微博等負責人已表示明確「九不准」要求(如不准顛覆國家政權),並堅守「七條底線」(如國家利益底線)。內地網管近來動作頻頻,除今年4月有網絡紅人因時常爆「卧槽」等粗口被勒令整改外,上月騰訊網因誤報「習近平發飆重要講話」更令多個新聞入門網站遭當局整肅;至前日又傳「鳳凰財經」因在官微發佈祝中共前總書記江澤民90歲生日快樂訊息,導致相關編輯遭炒魷兼罰錢。難怪有網民感嘆:「遲些放個屁也要管了!」新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19/19742011
邱淑貞嚴管沈月
1 :
GS(14)@2017-04-08 19:39:50■15歲的沈月比媽媽邱淑貞(小圖)更標致,自然大把觀音兵。資料圖片
邱淑貞嫁給沈嘉偉後,誕下三個標致的女兒,大女沈月轉眼已經15歲,亭亭玉立,跟媽媽邱淑貞餅印一樣。近年沈月活躍社交網,人氣長期高企,隨手貼相已經有幾千個like。沈家有女初長成,昨有報道指沈月除了被各大經理人公司和製作人垂青外,在校內都是風頭躉,不少男同學拜倒石榴裙下。媽媽邱淑貞為了隔開一班小蜜蜂,近日採取人釘人策略,出街都會陪伴女兒。報道更指沈月每次上載新相,都會不時拿着手機贒住有幾多個like,又會跟不相識的人chat,令媽媽好擔心,只好不時提醒她學識保護自己。撰文:非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407/19982118
譚新強:「理財產品」必須嚴管
1 :
GS(14)@2017-04-22 10:10:31【明報專訊】上周在上海聽過一間集三個最熱門概念在一身的公司。創立人留學澳洲,業務是售賣澳洲乳牛理財產品,擔保每年10%回報,並且提供直播服務,讓客人隨時探訪自己擁有的乳牛!創意無限!想深一層,感覺問題多多。如客戶真的把牛買下來,就須承擔這頭牛「生老病死」的所有風險,回報保證從何而來呢?如果其實是貸款給養牛的農夫,那麼我想看到的是那位農夫的直播。我亦懷疑養牛的回報有沒有那麼高,如果有的話,輝山就不會咁大鑊!這「笑話」充分顯示理財產品已亂到一個必須整理的地步。
投資者信「剛兌」 形成道德風險
郭樹清回朝接管銀監就是為了防風險,收緊和協調金融監管。今年中國宏觀經濟穩定,全球經濟同步復蘇,正是主動處理影子銀行的好時機。我認為有三個不合理的情况,如能改善,將有助減輕系統性風險。
一、過去兩年,理財產品以30%急速增長,已達65萬億的驚人規模。影子銀行缺乏完善監管,但投資者仍天真地相信理財產品都有所謂「剛兌」,形成一個非常嚴重的道德風險。這些產品五花八門,有真有假,用短錢去投長債和缺乏流動性的項目,年期差異問題嚴重,有些還利用高槓桿來企圖提高回報。利率開始上升,很多問題就暴露出來了。投資者可能根本不了解借錢給誰,只知是經某銀行、信託公司來買,到期如拿不回錢,就追究中介人,情况跟雷曼債類似。
二級市場規模必超「股權」類基金
理財產品在第一季仍增加了2萬億,但年化增長速度已下跌至約12%。銀監亦開始要求銀行用較全面的MPA框架來監管。隨著貨幣政策收緊,違約事件必增加,當(不是如果)剛兌給打破時,將見短暫的市場恐慌。但這是必經之路,投資者必須學懂承擔自己決定的風險,變得更加小心和成熟。希望資金逐漸流入一些優質的股票和債券基金。
二、已有一些較聰明的財富管理公司,為免「踩雷」,已減少銷售理財產品。但不幸他們仍儘量避免告訴客人投資必有風險和波動的真相,所以就推介大量的「股權」類產品。「股權」產品包括創投(VC)、私募(PE)、槓桿私有化(LBO)、海外房產投資等。這類投資風險高度集中,且完全缺乏流動性。銷售這類產品是掩耳盜鈴,為避按市值計價,假裝沒有波動,就可先穩收數年管理費。但世上沒有免費午餐,VC和PE都是高風險投資,投資可以血本無歸。
在成熟的市場,二級市場的投資產品規模遠比一級的大。以美國BlackRock和Blackstone兩間公司為例,BlackRock本是Blackstone旗下的二級市場部門,後來才分家。現在BlackRock已成為全球最大金融機構,管理資產超過5萬億美元;Blackstone亦是私募一哥,但資產只有約3000億。中國資管業未來也必按這正常化方向發展,二級市場的基金規模必遠超「股權」類基金。
逐步正常化 中港股回報勝理財產品
三、上述畸形現象的主要成因是資本市場發展得太慢,A股長期表現亦太差。風險和波動性都非常高,但回報反而跑輸債券和貸款,完全違反高風險、高回報的規律。從前股民人數太少,利益未必和國家利益一致,所以未有受到重視和保護。國企招股書都有詳細的風險披露,包括公司的首要任務未必是盡力幫股東賺錢,要先照顧員工、客戶、有更廣泛的社會責任。連阿里在上市時,馬雲都說過小股東利益放在第三位!
中證監主席劉士余已開始改變這惡劣企業文化。現在投資者人數(包括養老金)已達數億,利益跟整個社會非常一致,已受到重視。有效的第一步就是增加派息率,神華派特別息不會是唯一案例,其他國企都必跟隨。
我有信心A和港股的長期表現正逐步正常化,回報將高於借貸和理財產品。大量資金將流進正規的投資基金,到時影子銀行風險亦能大幅減低。(中環資產持有阿里巴巴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426&issue=20170421
AI道德誰來監管? 怕落後中國 美政府拒嚴管
1 :
GS(14)@2018-03-19 04:11:16【明報專訊】人工智能(AI)科技日新月異,但面對這種新科技,人類正陷於重大的矛盾,既擔心它會過於聰明而讓人類無法駕馭,終演變出科幻電影般的末日災難。與此同時,人類又憂慮AI不夠聰明,應用於自動駕駛、機械臂手術等情况時或會突然失靈,又或欠缺人類的靈活應變。上月初美股急挫拖累環球跌市,很可能由於程式交易已佔美股成交的多部分。交易機構使用的AI演算法相近,觸及某些條件便會同時大舉沽貨,釀成AI股災。
政府監管機構正有意對這種既聰明,又愚蠢的AI技術加以規範。不過科技企業正爭取在監管機構出手前,塑造AI的發展模式。IBM、英特爾(Intel)及代表業界的組織,正尋求建立行為守則及道德規範。然而,批評者認為,科技行業此舉將妨礙各級政府的外部監管,質疑科技企業應否自訂遊戲規則。
IBM英特爾尋求自設規範
總括來說,AI是指模仿智能行為的電腦,分析了大量數據後,計算出如何避免車禍,以至下次可能發生罪案的地點等。對於企業來說,這些AI演算法用途廣泛,可用於評估客戶的貸款風險、工作申請、中風概率等,進而設計出一些財政、醫療等方案,可說是生金蛋的寶庫。因此當紐約市去年8月要求科技企業發布從政府機關使用的演算法源代碼時,科技公司都有所遲疑,稱要保護專利。紐約市最終在12月通過了一個簡化版規範法,沒要求科技企業交出源代碼。
商業秘密作盾牌 監管機構拒門外
向美國國會提供有關AI建議的華盛頓大學法學教授Ryan Calo向《華爾街日報》稱,科技企業以商業秘密為名,令外界無法得知他們在做什麼。然而,這些AI演算法不一定有清楚的邏輯。倘某些AI程式一直拒絕向某個性別,或某個種族的人士提供貸款,那應否被視作歧視?監管機構是否有權審查這些為人類生活作出各種決定的AI演算法?如果算法不知道如何解釋自己的邏輯,那應怎麼辦?奧巴馬前政府曾試圖解決這些問題,由科學和技術政策辦公室發布了有關AI的道德影響白皮書。至特朗普政府上場後,該辦公室仍沒有領導人,員工數目亦由約130人降至45人左右。
規管過嚴 美政府恐削創新能力
特朗普政府如今希望商業帶領AI發展。科學和技術政策辦公室的官員Michael Kratsios稱,政府擔心全面的規管會限制創新,使美國競爭力下降。Kratsios稱,由於中國也在推進AI技術,卻沒有理會太多道德議題,美國政府不會尋求為AI建立廣泛的高層次指導方針,關鍵是創造一個框架,確保下一代偉大技術在美國誕生。
過去6個月,英特爾、IBM和總部位於首都華盛頓的信息技術行業委員會(成員包括facebook、蘋果和Google)等,發布了有關道德使用AI的原則。 微軟1月亦發布了一本關於AI及其社的作用的書籍。2016年,一些科技巨擘在三藩市成立了一個道德組織,名為人工智能伙伴貢獻人類與社會。其他同類組織還包括Open AI、AI Now研究所等。
歐盟已制AI演算法規定
這些組織建議,AI的規範包括要任何AI演算法能向消費者解釋其決策的邏輯。不過此舉相當複雜,因為公司往往無法解釋其被稱為「深度神經網絡」的AI系統如何得出答案。華盛頓大學去年一份報告稱,一種自行學習如何區分狼和赫斯基狗的演算法,似乎只是分析狼圖片上的地面積雪,對動物並沒有任何洞察力。民主、共和兩黨去年12月引入法案,以建立一個諮詢委員會,研究AI的潛在影響。歐盟已制定AI演算法的規定,並將於5月生效。
明報記者 黃展翹
[企業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722&issue=20180318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