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器官捐贈率有幾低?有數得睇

1 : GS(14)@2015-10-19 07:24:07

十九歲少女勞美蘭,苦等屍肺移植半個月,惜無結果,結果於十月七日離世。事件再次喚起全城對器官捐贈率長期偏低的關注。其實現時有二千多人在等候不同器官,其中腎臟佔近1900個。但翻查去年數據,全港捐贈的活腎及屍腎合共只有七十九個。輪候人數遠多於捐贈數字,結果腎病病人快則要等一年,慢則要等三十年。捐贈率低固然與宣傳教育不足有關,但還有其他因素影響。以現時香港的醫療技術,只有肝和腎可作活體移植,捐贈者亦必須為十八歲以上。而遺體捐贈,只有腦幹死亡人士合資格,心臟停頓死者則不適合,因為器官缺乏血液和氧會迅速衰竭,故他們只能夠捐贈組織,例如皮膚和眼角膜。固此,每年適合遺體器官移植的個案只有80至120宗,當中四至五成死者家屬又反對移植,令捐贈率再打折扣。此外,現時香港有十七萬七千人登記了器官捐贈名冊,只佔全港人口百分之二點五。但根據衛生署調查,有超過六成半受訪者願意捐贈器官。換言之,不少市民其實有意捐贈,但沒做登記,也沒有通知家人。一旦過身,家人因不知道死者生前意願,可能反對捐贈,結果便錯失救人機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1018/1933813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339

全港自動捐器官到底work唔work?

1 : GS(14)@2015-10-19 07:24:16

19歲少女勞美蘭苦候屍肺不果,上周三不幸離世,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早前提出研究自動捐贈器官機制(Opt-out system),即生前不反對,死後所有市民將自動捐出器官,以提高捐贈率。全球捐贈率最高的國家西班牙,正是採用此機制,其捐贈率比香港高6倍有多。不過這機制不是萬試萬靈,亦有推行此做法的國家,捐贈率比香港還要低。到底「自願」還是「自動」捐贈機制會更有效呢?



全民自動捐器官 西班牙新加坡差天共地

西班牙去年每一百萬人有36人捐出器官,是全球之冠,比香港的5.4個高6.6倍。早在1979年當地已通過《器官捐獻法》,除非市民生前表明不願意,或死者家人拒絕捐贈,否則所有國民離世後將自動捐出器官。歐洲不少捐贈率高的國家均採用此模式,其中克羅地亞去年的捐贈率為每百萬中有35人,僅次於西班牙,法國及比利時每年平均亦有超過20名捐贈者。然而,自動捐贈機制不一定能確保高捐贈率。新加坡在2009年年底全面推行《人體器官移植法令》,年滿21歲或以上心智健全的公民,都會被自動納入捐贈機制,如不主動退出,死後其家屬亦不反對,離世後將自動捐出腎、心臟、肝及眼角膜作移植用途;選擇退出的話,如日後需要進行器官移植,他在輪候名單中將被排到較後的位置。當局同時推出主動登記機制,年滿18歲以上的人士可登記在死後捐出任何器官或組織供醫療教育及研究之用。不過,當地2010年的捐贈率,每百萬只有5.1人,相比2005年法令推行前的5.9人還要低,有報道指因當地發生過醫生在未得到死者家屬同意,「強摘」死者器官,令不少市民對機制失去信心。



自願登記 捐贈率可媲美自動捐贈

其實不少如香港般推行自願捐贈機制(Opt-in system)的地方,其捐贈率亦能達至高水平,例如美國去年每百萬有27.02名捐贈者,英國亦有20.4人。各地亦推行不同措施方便市民登記及鼓勵捐贈,例如美國加州要求駕駛者在申請或延續駕駛執照時,需在表格上填寫器官捐贈意向;台灣亦在去年年底實行「人體器官移植分配及管理辦法」,如市民曾捐贈器官,其家人日後如需等候移植,其輪候次序將會被提前。



移植學會:不應強迫

香港移植學會會長翟偉良表示,外國研究顯示,整體而言自動捐贈機制可提升捐贈率,但該做法亦需配合其他措施,才可令機制發揮作用,例如西班牙每間醫院均有一名器官聯絡主任,向離世者家屬解釋器官捐贈的事宜及意義,令過程更為順利,而香港只有9名器官捐贈主任,他質疑未必足夠,如增加人手或可提高捐贈率。他認為香港社會重視民權、自主等價值,而器官捐贈亦是無私及偉大的行為,「唔想用行政或立法手段強迫人捐器官」,相信現行的自願捐贈機制會較適合。



醫管局:捐贈率低因懶登記

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認為,現時社會普遍認同器官捐贈的意義,捐贈率低只因為市民甚少就此問題表態;家人不知離世者意向,不敢下決定,以致近四至五成家屬拒絕捐贈,「如果死者生前表達過(願意捐贈),百分之九十九嘅家屬都唔會唔捐,因為大部分人都係尊重死者意願」。他引述衛生署2013年一項調查,指近六成半受訪者願意死後捐出器官,但當中已登記捐贈的遠低於這個數字,相信是因為現時市民欠缺主動性去登記,「既然大家都咁有善心同大愛,點解唔去做咗嗰幾個步驟?」他認為,如果能在更廣層面方便市民接觸相關資訊,相信可以提高捐贈率。衛生署中央捐贈登記名冊:https://www.codr.gov.hk/codr/CInternet.do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1018/193381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340

英倡孕婦誕下畸胎捐器官反對者斥貶嬰兒成「備用零件」

1 : GS(14)@2016-03-08 00:08:21

嬰兒不幸地因嚴重先天性缺陷夭折,做父母的心痛不已,很少會想及捐贈器官遺愛人間。英國國民保健服務(NHS)正研究幫助決定繼續懷問題胎兒的孕婦,在嬰兒夭折後捐出已發育完全的器官,支持者認為有助大幅增加器官捐贈者數目,但反對者認為做法似將嬰兒貶低成「備用零件」,易令公眾對器官捐贈反感。


英國NHS的新建議是由移植外科醫生,日前在一個醫療研討會上提出,特別提到先天無腦無脊髓畸形(anencephaly,俗稱「無腦症」)胎兒。目前,英國每年約有230個「無腦症」胎兒的母親會選擇墮胎,只有十多個會生出來。NHS相信若建議獲採納,可以令英國現時不足兩個月大的器官捐贈者數目,由過去兩年約11個,大幅躍升至每年約100個。胎兒一般在12周大就能在產檢中查看出是否有缺陷,若發現問題會導致嬰兒存活率極低,大部份孕婦都會選擇終止懷孕,但仍有小部份人,可能基於信仰及情感等考慮,決定繼續懷孕並將寶寶誕下。



摘「新鮮」器官有助成功移植

建議認為在這些情況下,醫生可以就嬰兒夭折後捐贈器官給予意見,因為雖然嬰兒的腦部發育不全,但心、肝、肺、腎等器官仍是成熟完整。在一些已獲同意的個案中,嬰兒證實腦死亡後,醫護人員更可用儀器人工維持他們的心跳,再摘取「新鮮」器官,令移植更易成功。
NHS打算教育職員及助產士有關嬰兒器官捐贈的潛在可能,讓他們意識到這些器官「是可被移植的,不只用得着,而且很耐用」;血液暨移植中心部門已經成立專門委員會,亦已委任護士,幫助協調職員如何向家長們講解如此敏感的議題。當局強調除非孕婦主動接觸NHS器官捐贈服務,否則NHS不會主動向孕婦談及這些建議。



捐贈作誘因鼓勵懷孕「可惡」

建議在英國醫學界引起激烈辯論。聖瑪麗大學生物倫理總監斯坦默斯(Trevor Stammers)指出,若然醫生用器官捐贈作為誘因去鼓勵孕婦繼續懷孕,將是「可惡」,甚至好比「食屍者所為」,概念就似將嬰兒貶成一種集合各種可能零件的工具,毫不尊重生命,「我知道這些器官有拯救其他生命的潛能,但將要付出多大的人道代價」?倫敦大奧蒙德街醫院醫生布賴利爾(Joe Brierley)則提醒並強調,「這絕不應該成為說服孕婦繼續懷孕的理由」,但「讓這些家庭得到相關最佳資訊,十分重要」,醫生作為專業人士的角色,就是為當事人所作的決定給予支持。英國現時約有7,000人輪候器官移植,但每天約有三人因等不及而死亡,布賴利爾對這個增加器官捐贈者的方法表示歡迎。英國《星期日郵報》/《星期日泰晤士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07/195194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118

浙年輕媽媽誕孖胎病逝遺愛捐器官救6人

1 : GS(14)@2016-04-18 12:08:53

■邵紫燕誕下雙胞胎,卻因急病不幸離世。


浙江一位21歲新任美女媽媽邵紫燕,今年2月誕下一對雙胞胎兒子後,未及體驗初為人母的感動,便因患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陷昏迷。至上周五(15日),年輕媽媽終離開塵世,其家人決定捐出她的器官遺愛人間。她的心臟、腎臟和肝臟前日均成功移植給四名重病患者;另外她的一對眼角膜也被冷凍保存,將能幫助兩名病人重見光明。



生於台州三門縣的紫燕,舉家在浙江嘉興工作,兩年前與在嘉興做美容美髮工作的陳善海邂逅相戀。紫燕懷孕後,兩人原本已有計劃,待紫燕產後恢復,便於今年下半年結婚。2月22日元宵節,離預產期40多日時,紫燕因感渾身疼痛,遂到嘉興市婦幼保健醫院檢查,豈料被診斷患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全身多個器官衰竭,病情相當危急。


■雙胞胎孩子一出生就沒有媽媽,讓人痛心。

早產雙胞胎曾感染

翌日醫生為紫燕進行剖腹手術,以讓其更有效進行治療;然而誕下雙胞胎兒子後,紫燕病情卻每況愈下。陳善海指,產子後愛人曾醒過來,「問了句爸爸媽媽去哪裏了,又昏迷了過去,沒想到,這句話也成為了她和我說的最後一句話!」為了照顧在深切治療部昏迷不醒的邵和兩個新生命,陳善海及其母親甚至辭掉了工作。而一對雙胞胎因早產導致身體抵抗力差,更曾出現肺部和腸道感染,經細心呵護後,新生命的健康情況才總算穩定下來。一晃50多天後,至上周二(12日)院方卻診斷紫燕已經腦死亡。然而其家人仍盼望奇蹟,遂將紫燕轉至位於杭州的浙醫一院,惟檢查結果仍是腦死亡,延至上周五早上心臟停止跳動。其後院方有人來問可否捐獻器官,紫燕父親事後說:「治療了50多天,女兒腦死亡了,沒有救活的希望。但我聽醫生說,捐出女兒的器官,可以讓她的生命在別人身上得到延續,我的女兒就像依然活在人世間,也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前日4宗器官移植手術成功後,病人們均逐漸康復。院方指,若非及時得到器官移植,兩名病人應撐不過這個月,而腎病患者更要持續受着洗腎的煎熬。




網民感動 捐20萬助學金

前晚開始,有該院醫生於網上轉發此事,隨即引發網民轉載熱話。為了治療紫燕和雙胞胎,陳善海一家債台高築,他日前在網上為愛人發起救命籌款。一靈縹緲雖已長逝,但網民均被這個不幸化作大愛的故事感動,慷慨解囊,要把捐款作為雙胞胎的教育基金。據悉目前已有超過5,000人次捐款,金額達20多萬元人民幣。浙江在綫/杭州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418/1957564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449

鏹水浸到器官溶解伊斯蘭國虐殺25間諜

1 : GS(14)@2016-05-21 19:03:39

「伊斯蘭國」(IS)處決囚犯的手法沒有最殘忍,只有更殘忍。伊拉克傳媒報道,IS最近以浸鏹水的手法,處決25名「間諜」。傳媒引述目擊者指,IS最近在北部摩蘇爾以漒水處決25人,目擊者憶述:「IS成員將他們逐一用繩綁起,浸入載滿硝鏹水的巨型浴缸中,直至器官溶掉。」漒水有高度腐蝕性,氣味非常刺鼻,能溶掉人體所有部位,慘死的25人被控間諜罪以及與伊拉克安全部隊串通,目擊者相信,IS公開浸鏹水處決「間諜」是要以儆效尤。伊拉克新聞網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21/196216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955

美撤資助禁令 助培育人體器官人類幹細胞准植入動物胚胎

1 : GS(14)@2016-08-07 02:13:40

科幻電影中常見的「半獸人」生物也許即將降臨人世。美國國家衞生研究院(NIH)前日宣佈,正計劃解禁移植人體幹細胞到動物胚胎的研究資助,最快在秋季生效。新技術將令動物的大腦更接近人類,有助研究認知障礙症、柏金遜症及不育,以至培育移植用的人體器官。把人類細胞植入動物並非新鮮事,科學家過去亦常把人類腫瘤植入老鼠試藥,但把人類幹細胞植入動物胚胎卻是革命性實驗,能培育出任何血液、器官或骨骼細胞。以此方式培育的生物被稱作「克邁拉」(chimera),是希臘神話中擁有獅頭、羊身、蛇尾的怪獸。去年NIH因研究爭議性太大,下令煞停,今次開綠燈的條件,是有關實驗中「人類細胞必須對動物腦部帶來重大貢獻或改良」。NIH將就實驗的建議範圍諮詢30天。



料數以百萬病人受惠

撤銷資助禁令有助推動科學家研究人類疾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倫理學專家克利茨曼指,過去醫學界只能用人腦細胞研究精神分裂、認知障礙症等疾病。他相信禁令解除後,數以百萬計的病人將會受惠。科學家將來甚至或可在豬體內培植人類腎臟,解決移植用器官不足的問題。但「半獸人」的概念令不少科學家感到心寒。紐約醫學院研究員紐曼指,倘若科學家培育出擁有人腦的豬,「牠們會奇怪,我們為何要對牠們做實驗」;相反若創造出有動物腦部的人體,人們又能否指「他們不是人類」,利用他們做實驗及摘取器官?克利茨曼亦呼籲,NIH須安排倫理學家加入資助監督委員會,謹慎處理人類幹細胞。美國《紐約時報》/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06/197252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682

事主庭上單字粗口形容被摸器官

1 : GS(14)@2016-10-10 00:38:09

【本報訊】女事主X指控被告黃偉民「撩」她的私處,但辯方昨披露,她錄取的首份證人供詞卻沒「私處」兩字。X解釋錄口供時近深夜3時,她很疲倦,腦海一片混亂,僅能以「下面」來形容被摸的器官,腦海只能想到某個單字粗口,但不好意思對女警說出口,昨終在庭上說出了形容女性性器官的單字粗口。
X首份證人供詞沒「私處」兩字,她解釋錄口供時不好意思說出口,她昨在法庭對能否說該粗口仍猶豫不決,低聲問「法庭可唔可以講粗口?」裁判官說:「批准你。」她說:「我嗰刻諗到個Z字。」


指警落口供不懂寫「撩」字


X曾向警方錄取5份證人供詞,她承認所有證人供詞均沒出現過「撩」字,她強調當時已向負責錄口供的女警形容及示範被告如何「撩」她的私處,但對方不懂寫「撩」字,她以為該字是口語,或許可以「Liu」來代替,亦沒翻查字典。女警終在證人口供內指被告「輕輕力連續摸我(X)的私處」來描述有關指控。X認為如此描寫貼近「撩私處」說法。辯方再指X庭上證供及口供不同,如她在庭上稱遭被告揸及摸臀3次,但向警方指被摸「約兩至三次」。X指錄口供時已夜深腦海很混亂,「寧願寫少都唔寫多去屈人」,又指被非禮後「嬲自己覺得自己好蠢」,又形容被告衰格。■記者戴國輝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008/197948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121

裝人工心臟後兩現併發症 器官功能剩9% 10歲童求心續命

1 : GS(14)@2016-10-15 11:56:38

■10歲男童鄧啟謙病發前不時與家人到處遊玩。讀者提供圖片



【本報訊】年僅10歲的A+血型男童鄧啟謙,急需換心續命。去年突然證實患上擴張性心肌肥大的啟謙,兩邊心室衰竭,心臟功能僅餘9%。他現正在瑪麗醫院深切治療部留醫,靠外置的人工心臟維持心臟運作,惟其狀況持續惡化,近期先後出現兩次併發症。醫生指出,啟謙可能會面對更多併發症,需於未來一至兩星期內接受緊急心臟移植。鄧母呼籲有心人可以捐贈心臟,令其兒子可延續生命。記者:紀靜雯



啟謙年僅10歲,是小學3年級生,於內地讀書。根據其患病紀錄,他於2014年12月出現心臟衰竭症狀,去年10月因全身水腫、腹水積聚及呼吸困難入住大埔那打素醫院,同月被轉介至瑪麗醫院兒童心臟科,證實患上擴張性心肌肥大,須停學入院留醫。及後啟謙病情持續惡化,兩邊心室衰竭,並出現心律不正,心臟功能只餘9%。


部份脾臟壞死胃出血


啟謙於今年8月尾轉到瑪麗醫院心胸外科深切治療部跟進治療,但藥物未能有效控制病情,院方於上月初為他植入俗稱人工心臟的外置雙心室輔助裝置(BiVAD),維持心臟功能,以作為接受心臟移植的過渡性治療,他亦成為本港最年輕接受有關裝置的病人。然而,安裝外置的人工心臟未有為啟謙的病情帶來改善。瑪麗醫院心胸外科部門主管區永谷醫生表示,啟謙在接受人工心臟裝置後,先後出現兩次併發症。他指,院方於9月下旬時發現,人工心臟的泵有血塊,堵塞啟謙的肺動脈血管,亦有部份血塊流入脾臟,導致部份脾臟壞死,須替換人工心臟的泵,並須服食薄血藥,以防止血塊再出現。區永谷解釋:「血塊嘅形成,係顯示咗佢血液比一般人更易有血塊,比幾多薄血藥佢食都會容易再出現。」數日之後,啟謙再出現另一併發症胃出血,照胃鏡後證實是胃炎,幸情況未算嚴重。


列心臟移植名單首位


雖然人工心臟裝置可維持啟謙心臟功能,他仍可自行進食及行動,但區永谷對啟謙在短期內連續出現併發症表示擔心,「時間越長,就越擔心佢出現更多併發症,甚至有可能會危及到生命」。區永谷認為啟謙需要在未來一至兩星期內換心續命。A+血型的啟謙在5月入院時已列入心臟移植名單,現時按血型及體重分類排列首位。鄧母昨日提及兒子病情時,不禁淚如雨下,她希望有心人可以捐贈心臟予啟謙,亦籲公眾支持器官捐贈,以救活兒子,延續其生命。


鄧啟謙患病求心經過

2014年12月:出現心臟衰竭症狀2015年10月:因全身水腫、腹水積聚及呼吸困難,入住大埔那打素醫院,同月轉介至瑪麗醫院兒童心臟科,證實患擴張性心肌肥大12月:兩邊心室衰竭,心臟功能只餘9%,病情持續惡化,出現心律不正2016年4月29日:入住瑪麗醫院兒童心臟科病房5月:列本港心臟移植名單首位8月29日:轉到瑪麗醫院心胸外科深切治療部跟進治療9月1日:植入俗稱人工心臟的雙心室輔助裝置(BiVAD),作為接受心臟移植的過渡性治療9月下旬:出現併發症,輔助裝置的泵發現血塊,堵塞肺動脈血管,脾臟亦有部份壞死,需換泵及服食薄血藥,防止血塊再出現10月初:出現另一併發症胃出血,院方擔心出現更多併發症,認為他需在未來一至兩星期內接受緊急心臟移植資料來源:瑪麗醫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015/198015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059

啟謙:我死咗願捐器官

1 : GS(14)@2016-10-15 11:56:39

【堅強面對】「死咗就會去第二個世界,見唔到爸爸媽媽。」正等待善心人捐心續命的啟謙,在病榻中表現堅強,但同時更令媽媽心痛。鄧媽媽說啟謙一向很獨立,讀書成績不俗,不需她擔心,母親節更親手摺玫瑰花送給她。想到未知愛兒能否繼續陪伴在身邊,鄧媽媽的眼淚徐徐流下。



■啟謙曾植入俗稱人工心臟的外置雙心室輔助裝置,但出現併發症。

「長大學廚煮飯給媽媽」


在港出生的鄧啟謙本來於內地讀書,去年10月讀三年班時因病情惡化停學,返港居住及醫病。鄧媽媽說:「佢一直都好堅強,就算驚打針,但話畀佢聽係可以醫番佢,佢都會即刻打。而家只希望有人捐心畀佢,等佢可以重新生活,最簡單起碼可以出街食嘢。」鄧太稱,啟謙一、二年班均考頭二、三名,更是孝順仔,「佢利是錢會儲起,舊年我生日佢會買個細蛋糕同我慶祝。」啟謙常常到廚房看她煮飯,稱自己長大後要學廚煮飯給媽媽吃,「唔知仲有冇咁嘅機會。」鄧媽媽表示,啟謙曾表示希望自己死後可捐出器官,幫助有需要的人,「佢話佢等緊人哋捐心畀佢,如果佢死咗,都係埋喺地底,不如拎去救人」。■記者陳沛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015/198015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062

【腸‧其實唔係腸】生腸大腸頭係邊個器官?粉腸中間點解有粉?

1 : GS(14)@2016-10-24 04:21:45

「生腸」雖然名稱上包含「腸」字,但不屬豬腸臟。



豬內臟是香港人很喜愛的食物,但原來有些所謂的豬內臟,雖然名稱包含「腸」字,但卻不屬於腸臟。究竟生腸、粉腸、大腸頭實質是豬那個部位呢?



記者請教專賣滷味小食的Eva,她指生腸其實是豬的輸卵管,人們早慣用生腸來代稱輸卵管,至於生腸體積大小,則視乎母豬被屠宰時的體形。豬肉檔老闆許偉堅:「大腸頭是豬隻排糞的部位,即是接近肛門的直腸部份,內含豬的糞,比較污穢一點。」在街邊吃到的炸大腸就是大腸頭,即用豬排洩的部位製成,因此處理時需要多次清洗,才能去除異味。至於粉腸,即豬的十二指腸,有時吃粉腸看到一些白色粉狀物,很多人誤以為是脂肪,原來是豬半消化後的食糜。



豬肉檔老闆許偉堅指大腸頭是豬隻排糞的部位,即直腸近肛門部份。

不少嗜吃豬腸者,得知它是甚麼部位後雖感驚訝,但沒減退對豬腸的熱愛。

食客吳先生吃了近三十年豬腸。

記者訪問了不少豬腸愛好者,吳先生指:「吃了近三十年豬腸,不會得知它是甚麼部位後,就突然不吃。」大部份食客雖然感到驚訝,但沒有減退對豬腸的熱愛,表示只要徹底潔淨,便可以繼續食用。記者:吳業紅攝影:陳健邦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023/198092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3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