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股市慘淡,不少二級狗聊以慰藉的,是醫藥股在多年的發展壯大後,終於迎來了高峰,不僅規模和市值在兩地市場得到極大提升,並且獲得無數基金經理真金白銀的青睞,連地產天王Oscar Choi在告別賣方生涯的電話會里都提到,現在的基金經理們,寧買高估值的醫藥股,不碰低估值的地產股。
比如疫苗,這確實是剛需。從家長的角度:不打疫苗,沒有疫苗本,娃娃是沒法上學的;乖乖去衛生站,進口疫苗要不沒有、要不斷貨;你說怎麽辦。
從二級狗的角度:疫苗之王又在A股上市,你說除了看跌停,還能幹啥吧~~
有時候也是不得不服這世間萬物的運作規律,來自長春長生董事長的“道歉”,不是在新聞中,而在深交所的公告中。
在7月16日,他們首先回應了藥監局對其人用狂犬病疫苗處罰的通知,狂犬疫苗全部暫停生產,會積極配合調查,並且對事件深表歉意。
送你一個道明寺好不好。
狂犬疫苗屬於中國二類疫苗,是自願、自費原則,不打還是可以去上學的。不過這麽大的紕漏,還不知道什麽時候可以複工,股價先來了兩個跌停。
到了7月18號,更加令人崩潰的公告出現了。除了二類疫苗有質量問題外,國家計劃免疫中包含的百白破疫苗的一類疫苗,竟然早在2017年10月份就被立案調查了!
根據處罰文件,生產、銷售劣藥一要罰款(已經被罰了),二看情況可能會吊銷藥品試生產許可證(但結果並沒有),三可能會依法追求刑事責任(這個也沒有),最後因為藥品是以嬰幼兒及兒童為主要用藥對象,根據我國法律,是可以從重處罰的(但是還是沒有)!
但是翻看公司過往業績時,公司一直表示自己在長達20多年的經歷歷史上沒有出現重大安全事故,blablabla……
上面這個來自於2018年3月7日的公司年報。
但根據最新的披露,你們明明在2017年10月27日,就被立案調查了啊!
好了,在接到處罰後,公司未有披露該處罰,並表示自己20多年的經營歷史上沒有重大安全事故。這,算不算是誤導性陳述啊?
公司的狡辯是,這塊業務占比過低,不適用重大應披露事項。
也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麽事,今年的長生打敗了去年的長生,竟然向市場披露此事,並在下則公告中,從狂犬疫苗“對此次事件的發生深表歉意”的語氣,一下子就誠懇到“我們感到十分的自責和愧疚,在此向廣大接種人群和投資者表示深深的歉意”。
剛過了一天,公司又貼出了回複證監會關於狂犬疫苗的關註函(有點心疼證監會,今年的市場及監管難度真的不是一點大)。證監會提了兩個針對性問題,留了一個開放性問題。
先問了疫苗為啥被收回?流向市場的風險(這個問題竟然問出了記者的風采)?對業績的影響。
收回的原因是生產記錄造假,疫苗涉及數量11.3萬人份,並且公司的藥品GMP證書已經被吉林省藥監局收回去了(該!),現在公司開始整改,不過日後還是會有吊銷狂卻疫苗證書的處罰(早幹嘛了!)。
公司預計今年要為自己的行為至少付出7.4億人民幣的代價。狂犬疫苗所在的二類疫苗,占公司2017年收入的91.68%;一個產品有問題,消費者信任度的喪失肯定會令公司其他的疫苗銷量受到巨大沖擊。所以公司現在也算不清楚,自己今年的業績到底會有多少損失。
雖然長生的百白破銷量沒有狂犬疫苗多,但百白破是一類疫苗,每個幼兒都要打百白破疫苗,是國家規定並集中招標並買單的。一類疫苗出問題,簡直是害疫苗接種人,害其他國產疫苗一起躺槍,更害國家亂花錢。當然被無數基金經理重倉的醫藥板塊肯定也要一起慘了,QAQ~~
要知道在國內,疫苗和血液制品,每一次批次都要抽檢和批簽發,長春長生竟然在一類疫苗這樣的監管環境下還能頂風作案,真是膽大包天!
前段時間刷屏的電影《我不是藥神》,當時令很多人對救命藥非常心酸,但藥神之所以能成為藥神的一個必要條件,就因為他從印度弄回來的藥是化學仿制藥,可以通過正常飛機運輸,給患者一絲生的希望。
但是疫苗不行啊!如果說防止化學藥的制作像做無人機,那麽疫苗這類的生物藥制作就是造火箭啊,難度和門檻都很高,每一次都不能失敗。生物藥是通過細胞或生物體生物合成的高分子量藥品,理化性質比較複雜,難以標準化生產,藥品也對熱敏感,因此從生產到最終註射都需要冷鏈。
如果你們還記得2016年的疫苗之殤,就是因為疫苗運輸環節缺乏冷鏈導致藥效失效。所以今天朋友圈中一派刷屏文章就是怎麽來香港打疫苗。但如果家里小孩不在廣東省,這麽多疫苗要是次次都來香港打,真的也是一件很糟心的事。
當然我們不可否認的,1978年開始實施的計劃免疫,為中國創造出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計劃免疫沒有建立起來的1950-1977年代,人們接種的疫苗只有普種牛痘苗和卡介苗,一些重點地區會對霍亂、鼠疫、斑疹傷寒和百日咳疫苗進行接種。
在計劃免疫時期的第一個階段,1978-2000年(大概涵蓋了現在二級市場上主力的七零後PM、八九零後猿猴)。我們除了卡介苗、口服脊灰減毒活疫苗、百白破疫苗及麻疹減毒活疫苗外,還引入了乙肝疫苗、乙腦疫苗、甲肝疫苗、A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MR。
2000年,新增無脊灰疫苗,2002年將新生兒乙肝疫苗納入兒童計劃免疫,並在2007年擴大了國家免疫規劃,將甲肝、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疫苗納入了國家免疫計劃。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數據,截止2016年4月,以鄉為單位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達到了90%的目標。推廣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後,小於5歲兒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率從1992年的9.67%下降至2014年的0.32%,疫苗接種幫助減少了3000萬的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
機制和民眾信任的建立是漫長的,但信任的摧毀卻在一夜之間。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也做過科普,一旦公眾對疫苗安全產生疑慮會有什麽樣的影響?
有可能導致兒童家長拒絕為兒童接種疫苗,使人群的接種率下降,人群免疫屏障降低,相應的傳染病可能會發生暴發流行。
問了個醫藥猿猴德福資本孫鳳強到底應該怎麽看待疫苗之王。從投資者的角度,醫藥投資要特別特別特別謹慎,碰到生產瑕疵、來歷瑕疵的公司一定要特別特別特別小心。醫藥企業一定不能作惡,醫藥投資人既不要用屁股決定腦袋,更不能與做惡的人為伍,底線至少是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吧。
國家免疫計劃減低的流行病發病人數,肯定是比因為打疫苗出事的人數多的。但這些都不是疫苗出事的理由和借口,因為即使是百萬分之幾的概率,對每一個受害家庭而言,都是災難。
至於家長,趕緊看看小孩的疫苗卡,檢查下哪些是打了國產疫苗,有沒有中招,是不是需要補打。以後打疫苗時候,更加小心謹慎一點,能花多點錢解決的問題,千萬不要省。
只能相信監管機構,一定會對涉事企業做出正義的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