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刺激經濟發展,日本今年很可能會有一個大動作:通過令人期待已久的賭場法案,成為全球另一個博彩中心。
日本官方規定賭博為非法行為,但日本的博彩文化普遍存在。最顯眼的莫過於街邊林立的形形色色的遊戲廳,玩家所贏的錢取決於遊戲結果。2014年,一份日本政府的調查報告顯示,5%的日本成年人(約500萬人)嗜好賭博,遠遠高於其他發達國家1%左右的平均水平。
很快,博彩業在日本可能不再需要打擦邊球。最新的消息稱,日本議會有望在今年年底之前就引入綜合了酒店、賭場、商場以及各項娛樂設施的綜合度假區的相關法案進行討論並予以通過。
日本政府加碼助推
“這次一定能夠成功。”日本前內閣經濟財政秘書、現美國米爾肯研究院(Milken Institute)研究員田村耕太郎(Kotaro Tamura)表示,“與往年不同,政府最近增加了政治資本,並且開始大力發展旅遊業,這些都是重要的因素。”
不僅如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8月進行內閣改組時大力提拔了三位支持賭場法案的官員:二階俊博(Toshihiro Nikai)、細田博之(Hiroyuki Hosoda)、茂木敏充(Toshimitsu Motegi),三人分別擔任秘書長、總理事會主席及政策官的職務。據報道,這三人此前進行了會面,並確定了提案將在今年議會討論中得到通過的決心。
該法案於2013年首次提出,但由於次年爆發的政治醜聞導致眾議院解散,最後不了了之。去年被再次提交,當時民間反對聲音強烈,擔憂社會賭博成風,因此也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2014年,安倍在公開場合表達了對建造綜合型度假區法案的支持。他表示這一法案對於日本經濟發展戰略有著重要意義,但一直缺少政治支持。而如今,自民黨在上下議會都占據大部分席位,因此在投票環節能有效保證法案順利通過。
也有分析人士稱,日本年初的安全法案和議會選舉風波帶來的影響已漸漸褪去,如今正是討論賭場法案的好時機。此外,自民黨總理事會主席細田上周也對外媒稱,法案被討論的可能性顯而易見。
全球市場顧問(Global Market Advisors)管理合夥人蓋洛威(Steven Gallaway)表示,鑒於此次一些有經驗的國際博彩咨詢公司將與日本立法委員和利益相關者共同合作,討論賭場的經濟效益,法案通過的可能性會高於以往。
“日本選民對於綜合度假區的了解少之又少。”名為博彩聯盟(Union Gaming)的投行聯合創始人考溫特森(Grant Govertsen)說,“如果公眾能了解賭場只是度假區眾多娛樂設施中的一部分,他們對此的意見將會改觀。”
帶賭場的度假區將貢獻400億美元
里昂證券有限公司(CLSA)的數據顯示,即使按照目前相對低迷的消費和支出來估算,綜合度假區或娛樂場也將每年為日本經濟貢獻至少4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710億元)。度假區不僅能創造大量的工作崗位和稅收,而且還將幫助日本在2020前實現每年吸引2000萬遊客的目標。
法案一旦經批準,日本很有可能複制新加坡博彩業的成功軌跡。“我認為日本的目標不是成為下一個澳門或者拉斯維加斯,而是成為下一個新加坡。”蓋洛威表示,“地理上,這兩個國家位於亞洲的兩側,經濟和政治上都相對穩定,具有不同程度的國際旅遊業。”
新加坡曾經也面臨過助長賭癮的質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政府采取對居民收取賭場門票來防止低收入人群賭博。
與新加坡主要針對VIP玩家不同,日本賭場的目標客戶將面向大眾。考溫特森表示目前日本主要考慮在東京和大阪建造兩處綜合度假區,不過這足以使日本取代新加坡成為全球的博彩業中心。
“我們相信日本兩處度假區的收入就很快超越新加坡,成為全球僅次於澳門的第二大博彩市場。”他說。(實習生王筱麗對本文有重要貢獻)
近年新界土地違例改建成車場、貨倉或用作其他工業用途,比比皆是。這類違規之所以有恃無恐,除了是因為地政總署執法無力外,原來地政條例的漏洞,亦變相令這些違規合法化。 根據地政總署指引,地主或場地租用人只要向政府部門申請「短期租約或短期豁免地契條款」牌照,在等候發牌期間,就算被揭違法,亦可獲「暫緩執管」。翻查資料,由於牌照的審批時間往往拖三五年,即變相令違規者「合法經營」。 以元朗新田一帶為例,本刊發現有鋼筋加工場就是利用這個漏洞,明目張膽地違反土地用途經營逾月;當中更有顧問公司充當軍師,甚至向記者明言︰「地政署做嘢無咁快,成個新界元朗呢邊,得兩三個人做嘢,基本上你申請,佢就放喺度,至少半年後先開始同你傾!」 上週二,記者走進元朗新田石湖圍新村,附近民居不多,本來環境清幽,不過,每隔十多分鐘,便有至少一架重型貨車駛進村內。「真係多咗好多車。(點解?)以前裡面都係雞場、豬場,依家變晒車場、貨倉喇!」村民黎先生說。 這裡每朝早上八時起,便有不少大型貨車進出,由於該路屬單程路,居民出入要讓路、迎頭車遇上要避車,險象環生。黎先生更指,自從去年一間鋼筋工場遷入後,裝着鋼筋的貨車出入更頻繁。「一支支好長,話就話紮住,都怕跌落嚟壓到人。」他說。 違規做鋼筋工場 黎先生口中的鋼筋工場是人和科技(香港)有限公司(Bosa Technology (Hong Kong) Limited,位於石湖圍路盡頭,佔地約一萬呎。根據新田每呎約四元租金估計,該鋼筋加工場月租約四萬元。現場所見,鋼筋工場內建有一個有蓋構築物,工場範圍內放滿鋼筋和機器,幾位工人正在工作。有熟悉該地段的人士透露,「倉庫近幾個月搬入嚟,平時一早好多車駛入去車場,下晝三點後就一車車運走鋼筋。佢哋之前喺天水圍,好似係嘈得滯,俾人投訴,之後搬咗入嚟新田。」本刊取得的測繪處航空圖顯示,該地段在二○一五年九月仍是綠油油一片叢林,但如今卻變成滿佈鋼筋的工場。根據城規會資料顯示,工場所在的該地段用途為「綜合發展區」。規劃署回覆本刊查詢時指,有關地段不准作「露天貯物」或其他工業用途,而署方亦從未收到該地段更改土地用途的申請。有不願透露姓名的投訴人向本刊指,早在去年十一月中旬,曾經向地政總署投訴該地段的鋼筋工場違規經營,而署方在兩日後回覆,表示會跟進;及至十二月初,投訴人再向署方追問進度,署方回覆指,會跟進後再通知,但此後音信全無。 短期豁免擋箭牌 不過,湊巧的是,已經違規經營逾月的鋼筋工場,竟然在今年一月,突然向地政處申請「短期豁免及短期租約」。記者上星期到工場巡視,便看見門外貼出一份申請書,顯示一間「狩創制顧問公司」於一月中旬,代表向元朗地政處申請將有關地段及附近土地作有蓋貯物及辦公室用途。根據地政總署指引,若果有關場地正申請「短期租約或短期豁免地契條款」牌照,在等候發牌期間,就算被揭違法,亦可獲「暫緩執管」,換言之,現時就算明知該鋼筋工場違反土地用途,屬違規經營,政府部門亦「奈佢唔何」。據了解,以地政條例漏洞去「buy time」的例子,在新界比比皆是。記者佯稱租了一塊綜合發展區土地,欲改建成車場,致電「狩創制顧問公司」查詢,負責人卓文德竟直接教路,「我同你講,你嗰度係綜合發展區地,更加適合做一個臨時(牌)先,如果你唔係放易燃嘢,又無人嘈你,基本上政府會不斷續俾你,咁你梗係用最平方法,搞掂個case。」 地政署做嘢無咁快 「如果唔申請,政府郁起上嚟話拆就拆,到時乜都無;但你申請咗,就算未批牌,佢哋都唔會郁你,只會當你未交齊文件,而且你入咗紙,夾硬先斬後奏起住啲嘢(如:建築物),之後都有機會留喺度。」他說得坦白。他更吹噓自己幾乎包辦新田一帶的申請,「做開新田嘉農路、新田路、古洞一帶」,又叫記者放心,肯定可以「buy time」,「地政處做嘢無咁快,成個新界元朗呢邊,得兩三個人做嘢,基本上你申請,佢就放喺度,至少半年後先開始同你傾!」翻查地政總署網站,元朗地政處確實只有兩名地政主任和一名高級地政主任,負責元朗東「批約執行」。記者在過去幾星期,多次致電其中一位地政主任,電話長期無人接聽,留了口訊至今也沒有任何回應。至於代辦申請的顧問費,卓答得很小心。「好難講,你最好俾個地段我,先睇吓附近有冇人做劏房、貨櫃場咁樣,又要睇吓出入口喺公家路定私家路,如果公家路要搵測量、又要搵其他部門拎文件,份份文件都唔平……」最後在記者窮追問價下,他才說「你預十萬元樓下喇!」現時,元朗一帶土地租價每呎約四元,以鋼筋廠佔地一萬呎為例,一年租金收入共四十八萬元,若地主花十萬元申請牌照「buy time」,是否划算?「我哋做開呢啲,好多都係租客嚟,如果你搞得掂,賺番嗰幾年租金返嚟喇。」卓說。 土地屬文氏祖堂 究竟今次事件,是否因為有人投訴「走漏風聲」,令工場或土地擁有人急急去申請「短期牌照」作擋箭牌?記者本週一向涉嫌違規的鋼筋工場「人和科技(香港)有限公司」了解,職員一時說不知情,一時又追問「點解你哋搵到我哋?邊個話你知?」等等,但未有回應記者提問。翻查資料,人和科技(香港)有限公司於一二年三月成立,四名股東分別為楊添理、王萬寶、Lim Paulino及建新創意有限公司;其中「建新」為大股東,持有逾七成股份,而「建新」的持有人為Kwan Tek Sian,資料顯示他持有澳洲護照。至於鋼筋工場的地主,根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該幅土地由新界五大原居民之一的文氏祖堂「文商白祖」持有,並由文燦雲、文連、文中慶和文萬福共同管理。其中文中慶為新田鄉鄉事委員會副主席兼負責環境規劃及發展。文氏擁有不少新界土地,翻查資料,在「人和」附近,便有多達二十一幅土地屬文氏持有。對於是否被投訴後,以條例漏洞去buy time,記者在本週一直接向文中慶查詢,他指對事件不了解,答允跟進後再回覆,惟至截稿前未有回應。 申訴專員公署狠批地政縱容 政府其實早已知悉地政總署這個制度漏洞,申訴專員公署早在去年九月,曾就「土地違規合法化」的問題,作出狠批。申訴專員公署在調查新界土地個案後發表報告,直指「地政總署長久以來容許違契者,藉着申請『短期租約或短期豁免地契條款』,令違契者無須付出成本,『賺得』等待申請頗長時間,繼續違規。」更明確指出,地政總署的做法,是變相「鼓勵違規者在被揭發後索性藉着申請規範化拖延署方的執管行動」。該報告指地政總署監管不足,延誤處理申請,或逾年未完成審批,以至擱置個案多年置之不理,令違規者「先斬後奏」,甚至「先斬不奏」報告建議應該規定申請人,就算申請「短期租約」也應該繳交行政費,而且要為「暫緩執管行動」設定時間表,以堵塞漏洞。 撰文:時事組攝影:時事組[email protected] |
實現娛樂性大麻的合法化,是加拿大總理賈斯汀·特魯多競選時的承諾之一。為了在2018年7月1日前實現這一承諾,特魯多政府決定正式起草娛樂性大麻的合法化法案,並於今年4月遞交法律草案。
將成首個實現大麻完全合法化的G7國家
據加拿大廣播公司報道,自由黨政府預計在4月的第二周正式將娛樂性大麻的合法化提上議事日程。這將讓加拿大成為七國集團(G7)中第一個將大麻完全合法化的國家。
自2013年成為自由黨領導人以來,特魯多就已多次公開表示要將娛樂性大麻合法化並進行合理管控,因為這將有利於讓兒童遠離大麻的危害,並防止相關利益落入犯罪分子的手中。2015年底,特魯多成功當選總理後,就表明出臺大麻合法化的法案仍然是當務之急,並承諾將在2017年春天之前公布草案。
此前,醫用大麻在加拿大已經完成了合法化。
根據政府委派工作組的建議,特魯多政府將負責給大麻生產者頒布許可證,並保證大麻供應的安全。想要自己種大麻的家庭每家最多只能種植四株。而大麻的價格以及具體如何銷售將由加拿大的省級政府自行決定。雖然聯邦政府將規定18歲以上才能購買大麻,但是各個省級政府可以自行設定更高的年齡限制。
一名聯邦政府高級官員對外媒表示,由於現在等著各省級政府做的工作還有很多,所以要在2018年中出臺該法案還是有很大的挑戰性,在2019年出臺則更有可能。
大麻合法化將增加近70億加元收益
根據分析,加拿大的大麻行業每年將會產生50億加元(約合人民幣257億元)~70億加元(約合人民幣360億元)的收益。
但對於這一提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本月早些時候,薩斯喀徹溫司法部長戈登·懷恩表示自己並不看好這一法案。“我們很支持醫用大麻,但是如果要將娛樂性的大麻也合法化,那會出現很多嚴重的問題。不僅僅是危害行車安全,還會造成一系列其他的問題。”懷恩在省內的一次大會中這樣說。薩斯喀徹溫勞工部長也擔憂該法案可能對工作場所的安全帶來威脅。
另外還有人擔心該法案會和特朗普的政策產生沖突。之前,雖然美國已有八個州以及哥倫比亞特區都投票贊成娛樂性大麻的合法化,但白宮還是發出暗示,司法部將會加強對於娛樂性大麻的管制。這讓許多人開始擔憂加拿大的開放政策該如何才能與鄰居的這一管制政策和諧共存。
根據官方統計,每天大約有40萬人跨越邊境線往返於加美兩國。這一沖突可能導致美國收緊邊境管制,為兩國經濟合作帶來不利影響。畢竟去年美國囊括了加拿大四分之三的出口額。
幾天前,警察突襲了全國十幾處大麻分配點,近20人被指控持有並非法買賣大麻。此事發生後,特魯多強調,如果法案一直不出臺,那娛樂性大麻在加拿大就始終是不合法的。他對媒體表態稱:“除非我們能有一個系統的框架來管控大麻,否則現在的法律就不能適用。”
(實習生毛艾佳對本文亦有貢獻)
原本從8月1日開始,普通美國人就可以在家經由3D打印制造出槍支,且是執法部門無法追蹤的槍支。但美國聯邦法官拉斯尼克(Robert Lasnik)在前一日發布臨時限制令,阻止在網上下載3D打印槍支圖紙。
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司法部同3D打印槍械組織“分布式防禦系統”(Defense Distributed)達成和解,允許該組織的創辦人威爾遜(Cody Wilson)在互聯網上公開3D打印槍械圖紙,並可以由公眾自由下載。
然而,不少安全專家擔心,3D打印制造出的塑料槍可能出現在公共場所,帶來安全隱患。目前,美國多個州已集體起訴聯邦政府,以阻止3D打印制槍圖紙出現在互聯網上。
多州緊急叫停
2013年,槍支愛好者威爾遜在網上公布了世界上第一支由3D打印技術制造的塑膠手槍圖紙,這支由威爾遜在家里使用3D打印機,用16個ABS塑料部件組裝成功的手槍被命名為“解放者”(Liberator),在裝上標準彈夾後,“解放者”完成了連發10次的射擊。當時“解放者”獲得“鬼影手槍”的綽號,因為它同美國的其他普通槍支不同,沒有序列號,執法部門無法追蹤。
之後,威爾遜將“解放者”的圖紙放到網上,所有人都可以免費下載,幾天內,“解放者”圖紙就獲得超過10萬次的下載。但一周後,美國國務院以他們違反國際武器出口管制條例為由要求把這份圖紙立即從網上移除。雖然威爾遜當時刪除了下載網頁,但卻在2015年提出控告美國聯邦政府,提出他發布3D打印槍械圖紙的行為應該受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和第二修正案的保護。
今年初,美國司法部與威爾遜和解,允許他在互聯網上公布3D打印槍械設計圖紙,之後“分布式防禦系統”的網頁重新開放,並在首頁寫道“可下載槍械的時代正在開始”。
然而,就在威爾遜的這份圖紙即將開放下載的一天前,來自華盛頓,紐約和馬薩諸塞州等美國8個州的檢察長向位於西雅圖的華盛頓州西區聯邦地區法庭提出訴訟,要求法院對特朗普政府和“分布式防禦系統”達成的協議頒布緊急禁令。
此外,來自加利福尼亞州,伊利諾伊州和弗吉尼亞州等20個州的檢察長在7月31日致信美國國務院和司法部,要求後者立即阻止3D打印槍支技術出現在網上。
最終,“分布式防禦系統”同意暫停公布圖紙,在9月公開聽證會的結果公布之前,他們不會在網上公布這項打印技術。
巨大隱患
3D打印槍支的主要爭議在於,雖然在美國多地都可以合法持槍,但3D手槍存在隱秘和不可追蹤的巨大隱患。
因為,美國公民購買普通槍支時必須經過登記,且購槍者要經過一定的安全背景審查,普通槍支內還必須帶有金屬原件,以便金屬探測器可以識別,但任何人都能在家制造的3D打印塑料手槍則讓這些追蹤方法全部失效。
此外,普通槍支全部都會帶有編號,槍支本身通常很難被輕易損壞,在涉及槍擊案等犯罪案件中,執法部門通常會從留在槍支上的信息去追查槍手,然而,軟塑膠制成的3D手槍則非常容易銷毀,相當於作案後一把火就能燒化掉全部證據。
不過,從一臺3D打印機中打印出一支手槍不像從打印文件那麽簡單,賓夕法尼亞州哈利斯伯格科技大學教授珀瑪(Charles Palmer)表示,打印槍支的3D打印機造價不菲,還要加上原材料的費用,買一把槍很可能比這些成本加一起要便宜。
據美國媒體的報道,用於打印3D槍支的專用打印機價格在5千美元~60萬美元之間,3D打印槍支的殺傷力還和使用的塑料材質質量有關。珀瑪還稱,在購買了全部原材料,並將所有模型都打印出來之後,最終造成一支有火力效能的槍支還需要組裝這些模型和零件的工程師技能。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2樓提及
佢係咪儍架....而家出面山雨欲來, 兵臨城下,
佢居然呢個時候出黎亂u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