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獨家】實地追蹤山東墨龍:經營困境難破 資金陷危局

“業績大變臉”搭配“大股東踩點減持”,山東墨龍的任性妄為已經引發監管的雷霆之怒。

2月8日晚間,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山東墨龍實際控制人張恩榮及其兒子張雲三立案調查。而當日上午,該公司董秘趙洪峰接受了第一財經獨家采訪,對大股東踩點減持做出回應稱,張氏父子的減持或是為了解除公司年關之時的“資金危局”,也是“為了上市公司好”。但顯然,在《證券法》面前,這一理由並不能站得住腳。

為了還原山東墨龍的實際經營和資金狀況,第一財經記者日前奔赴山東墨龍所在地的山東壽光,實地走訪了其在當地的多家工廠。記者調查發現,無論油管主業還是金融副業,山東墨龍均面臨經營困局,難有突破。有工廠“圈地而不用”,投產緩慢,發起成立數年的小貸公司放貸難收回,無資金可用業務已暫停。

更為嚴重的是,債務高企、籌資單一,“缺錢”已經成為山東墨龍不可回避的問題,盡管大股東違規減持,鋌而走險助公司解除一時警報,但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山東墨龍賬面負債已達37.8億元。短期借款、應付賬款、應付票據已經成為山東墨龍高負債中的“三座大山”。而據趙洪峰所言,目前公司除了銀行信用貸款,尚未有其他融資方式。

此外,張氏父子的違規減持,資金真實用途依然並不明晰。按照山東墨龍此前公告,扣除相關稅款、手續費後股東減持的資金將有1.5億元給上市公司,6000萬元輸血子公司懋隆新材料,其余部分則將被用於張恩榮捐資建設的壽光歷史文化中心。記者發現,張雲三減持並借款的懋隆新材料,經歷了墨龍大股東父子之間的股權轉讓、一系列並購和受讓股權後高價被山東墨龍收購,又在業績逐年下滑後開啟業務轉型、追加投資,但目前在業績上仍未有所貢獻。此次減持資金對懋隆新材料的真實用途、實際效果,也有待進一步觀察。

實地走訪:經營困局難破

山東墨龍的總部墨龍科技園就位於壽光文聖街與興安路的交叉口,數米高的高炮廣告牌突兀地立在路口,“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的榮譽字樣早已褪色模糊,新年的氣氛還未過去,相襯之下更顯破敗。

按照2016年中報的披露,這家連年虧損的油服企業通過直接或者間接的方式,在壽光控制著九家子公司,而占地400余畝的墨龍科技園則作為公司的心臟,被當地人所知。春節剛過,園區內的工廠也已正式開工,廠房外堆砌著成批生銹的鋼管與煤炭燃料,隔著柵欄,也依稀可聽見機器運轉的聲音,這些機器所生產的,正是山東墨龍的主要產品——油套管。

在墨龍園區的南門外,張梅(化名)經營著一家墨龍超市,而她的主要客源就是墨龍園區內的工人。她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雖然沒有像其他工廠一樣張貼招工告示,但聽工人說墨龍的工廠正在招工,一般工人的工資兩千多。

實際上,山東墨龍早已經面臨經營上的困境,油套管業務作為公司九成營業收入來源,近年來已每況愈下。2月8日,趙洪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2008年的價格高峰期,油套管每噸最高可到8000元,而目前僅有4000元/噸。

更為重要的是,公司原來的大客戶中石油、中石化等國有企業變更招標模式為“集中招標采購”,與其他企業相比,山東墨龍優勢漸失,訂單規模也逐年縮水。

對於這樣的狀況,趙洪峰認為,年初以來行業有所回暖,往年元宵節前園區不太會有拉貨的車,但今年來拉貨的車輛這兩天接著來,園區門口就能看到。不過,就記者在壽光兩日的觀察,這一狀況並未出現。

在壽光市的北面,山東墨龍另外兩家重要的工廠——壽光寶龍石油器材有限公司 (下稱“壽光寶隆”)和墨龍石油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鋼管公司”),400多畝的占地,生產同樣略顯冷清。據工人介紹,壽光寶隆主要負責煉鋼,而鋼管公司則負責180型號鋼管生產。在中午休息時間,這兩家工廠外出的工人並不多,數小時內也並未有車輛進出。

近幾年來,面對主業的不景氣,山東墨龍也在試圖有所作為,但顯然收效甚微。在距離壽光市區40多公里外的羊口鎮開發區,懋隆新材料圈下1700余畝地,用於全資子公司壽光懋隆新材料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懋隆新材料”)的相關生產線建設。趙洪峰告訴記者,羊口鎮的項目系公司與澳大利亞某公司合作的新材料項目,2013年開始投入建設。

但記者在當地看到的是,四年過去了,這塊1700余畝多半處於荒廢狀態。門口的工人也告訴記者,這里僅有100—200的工人,去年一期項目才開始生產,二期項目並不清楚何時開工。趙洪峰則坦誠,由於屬於重資產行業,懋隆新材料項目投產進入較慢,目前僅處於試運行之中,而二期項目的開工則要根據一期正式投產的狀況。

主業不景氣,山東墨龍副業也未閑著。2013年3月,山東墨龍子公司壽光寶隆投入4500萬元,聯合6位自然人和兩家公司在壽光成立懋隆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懋隆小貸”)。註冊資本1.5億元的懋隆小貸,壽光寶隆占比30%。2015年4月份,壽光寶隆再出資3000萬元受讓20%股權,從而取得對懋隆小貸的控制權,同年9月份完成股權轉讓款支付,並於同年9月開始,山東墨龍將懋隆小貸納入合並範圍。

趙洪峰告訴記者,懋隆小貸主要是在壽光市區域內辦理各項貸款,針對中小企業和公司的供應商以及當地農戶。

“大股東沒有錢拿出來貸了,業務暫時停了,不清楚什麽時候再有錢。”在懋隆小貸的辦公樓內,僅有的兩位工作人員這樣告訴記者。

為破資金“危局”減持?

經營乏力、債務高企、籌資單一的山東墨龍在去年年關之際顯得更為“缺錢”,通過減持“回血”成為其籌資的一條險路。而輸血上市公司的資金相較高額短期信用貸款可謂是杯水車薪。此外,間接控股的小貸公司存在多筆逾期貸款,也可能成為山東墨龍的一大隱形“地雷”。

趙洪峰在回應股東減持行為時表示,當時臨近年關,銀行貸款的發放和回收可能並不那麽及時,再有其他一些“社會情況”影響,“我們也是為了上市公司,歸還銀行貸款也好,我們自己的生產經營也有這種需求,財務跟領導匯報反映,然後出現了減持的情況”。

記者發現,山東墨龍總負債由2012年開始躍至20億元級別,並於2013年起一直維持30億元以上的數額,且逐年遞增,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負債合計37.8億元。短期借款、應付賬款、應付票據是山東墨龍高負債中的“三座大山”。

而在這高額的償貸壓力之前,山東墨龍於2016年6月7日歸還了5億元的“12墨龍01”債券本金以及最後一期利息,這一“大出血”也無疑讓其緊缺的資金再度“幹癟”。

記者了解到,銀行借款是山東墨龍主要的資金來源,其短期借款由2012年底的10.3億元增至2016年三季報時的16.07億元。該公司2016年半年報顯示,當期短期借款16.71億元,分為15.65億元信用借款和1.06億元保證借款,而一年以內的短期借款有13.79億元。

“公司的借款全部都是信用借款,都是短期的,一年居多,這樣導致集中還款壓力在某一個點會比較大。”趙洪峰坦承,該公司資金鏈臨時存在困難,資金的需求在某一個時間點遇到了瓶頸。

趙洪峰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股東減持的資金將有1.5億元給上市公司,6000萬元輸血懋隆新材料,其余部分則給到控股股東張恩榮捐資建設的壽光歷史文化中心。但這補血上市公司的1.5億元相較10余億元的一年期內短期借款,可謂是杯水車薪。

除短期借款外,應付賬款和應付票據也成為山東墨龍頭上的重壓。自2010年底開始,山東墨龍的應付賬款就在5億元以上,並在2015年年底達到歷史最高,為9.05億元,去年三季報時這一數據為8.26億元。

2016年山東墨龍集中辦理應付票據,這讓應付票據金額則是在當年驟然大幅增加,去年三季度的數額為8.83億元,較2015年12月31日的3.04億元增長190.19%。此外,其他應付款在2016年三季度時也驟增,達到1.39億元,較2015年年底的2397.99萬元增長478.13%,該公司解釋原因系其辦理國內信用證付款所致。

根據山東墨龍2016年半年報,其持有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按未折現剩余合同義務的到期期限分析,一年以內的應付票據4.87億元,應付賬款6.51億元,其他應付款2588.2萬元;對應的一年內應收票據為7466.81萬元,應收賬款6.35億元,其他應收款4496萬元。相較而言應收票據和應付票據數據相差甚大。

另有意思的是,從2015年三季報開始,山東墨龍對流動資產項目中的發放貸款及墊資款項特別用顏色進行了填充。截至2016年三季報,發放貸款及墊資金額為1.61億元。最近有該項數據詳細記錄的2016年半年報中,發放貸款及墊款賬面余額1.79億元,貸款損失準備合計1261.39萬元。其中,前五名公司發放貸款合計3554萬元,占發放貸款總額的比例為19.86%,貸款期限均為一年期,貸款損失準備年末余額為401.75萬元。截至2016年6月30日,山東墨龍逾期貸款總額為5237.82萬元。

值得註意的是,在上述前五名借款的公司中,壽光麗水肥料有限公司所借的750萬元來自於山東墨龍間接控股的懋隆小貸,壽光市瑞泰海運有限公司與懋隆小貸發生一定的借貸關系。因貸款逾期未還,懋隆小貸曾將上述2家公司告上法庭。這意味著山東墨龍發放貸款及墊款中存有一部分懋隆小貸的對外貸款,且存有部分壞賬。此外,懋隆小貸還存有較多因為貸款無法收回而進行的訴訟。

對於懋隆小貸逾期貸款無法收回給上市公司帶來的影響,第一財經記者多次就此問題向趙洪峰詢問,其僅表示,相關問題需等針對深交所問詢函的回複函公告後再說。

追蹤股東減持輸血子公司

山東墨龍大股東和高管違規減持,資金的真實用途依然不明晰。其中,張雲三減持並借款的懋隆新材料,經歷了墨龍大股東父子之間的股權轉讓、通過一系列並購和受讓股權隨後高價被墨龍收購,在業績逐年下滑後開啟業務轉型、追加投資,但目前在業績上仍未有所貢獻。此次減持資金對懋隆新材料的真實用途、實際效果,也有待進一步觀察。

根據本報此前報道,山東墨龍副董事長、總經理張雲三減持後借給子公司懋隆新材料6000萬元;而懋隆新材料是由墨龍集團最早設立,隨後大股東之子受讓全部股權,又被上市公司以3億元收購回來。趙洪峰在接受現場采訪時回應,2007年山東墨龍收購懋隆新材料(當時名為“壽光懋隆機械電氣有限公司”)時的具體詳情並不知曉,估值和定價是由專門的中介機構做的。

“給懋隆新材料的6000多萬,一是試生產需要、一是市場推廣需要。”趙洪峰還介紹,懋隆新材料此前主要做電氣設備,但這塊業務正逐漸退出;從2013年開始,公司與澳大利亞合作方進行新技術研發,但由於是重資產所以建設進度較慢。

相呼應的是,山東墨龍2013年一季報中,在建工程比年初增加74.61%,從1.34億元增長至2.35億元。公告表示,主要是由於利用澳大利亞力拓公司相關技術進行改造的鑄鍛產品項目前期投入所致。2014年的年報中,在建工程全年增加100.56%;公告稱,主要由於鑄造分廠整體搬遷技術改造項目持續投入所致。2014年的年報中,在建工程全年增加100.56%;公告稱,主要由於鑄造分廠整體搬遷技術改造項目持續投入所致。在濰坊日報去年7月的一篇報道中寫道,“懋隆新材料是由山東墨龍和澳大利亞力拓公司、北京首鋼院共同建設的一家高科技企業,年綜合節能量折合標準煤12萬多噸。”

但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懋隆新材料2013年至2015年的凈利潤分別為13.32萬元、-206.81萬元、-162.44萬元,2016年中期時的凈利潤已虧損超過130萬。此外,山東墨龍2016年中報披露的應收賬款情況中,懋隆新材料以2.69億元居首、占應收賬款總額比例30.75%。

值得註意的是,在被墨龍收購懋隆新材料時還形成有1.43億元的商譽。最近一次計提發生在2015年,全年計提了1500萬元商譽減值,累計商譽減值達到7449萬元。截至2016年中期,此次收購做商譽凈值還有6848.34萬元。目前,2016年的減值測試還未公布。

而面對大額商譽減值吞噬企業經營利潤、拖累上市公司發展的情況,證監會2月8日宣布,將加強對商譽減值測試監管,重點關註上市公司相關會計處理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是否存在濫用會計政策、會計差錯更正或會計估計變更等情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751

小米需盡快走出“旋轉門”危局

股市黑嘴更像是表演藝術家,股民們並沒有把他們當回事,但作為業界神話的小米公司面臨 “黑嘴”苦惱是公認的,銷量之爭、品質之爭、估值之爭……

筆者看來,小米能夠在短短6年時間成長為如此規模的企業,說明它一定具有非同尋常的核心競爭優勢,但屢屢被黑的現實也說明其競爭策略一定有不完美之處。

小米模式的本質是什麽?

有人說小米的高速成長得益於蘋果手機帶來的技術紅利和設計紅利,這只是部分事實。因為同期模仿蘋果的大有人在,最終只有小米成長為真正的獨角獸。

筆者認為小米模式本質上是一種“非價格競爭”增長模型,得益於互聯網紅利、消費升級紅利、蘋果紅利三大風口疊加才創造了業界奇跡。互聯網紅利保證了小米的定價和營銷策略成功,消費升級紅利則是小米高速成長的核心推動力,蘋果紅利作為催化劑提升了小米的用戶體驗。

但好運氣不會一直都在。在IDC 2017年2月份公布的年度手機出貨量排行榜上,小米“眾望所歸”地排在了第五名,和同期蘋果手機的名次差不多。如果把排行榜、廣告支持下的品牌形象提升當作面子的話,利潤就是里子。在產品嚴重同質化的今天,小米已經走到了一個“Y”字形路口,要保住排行榜就需要改變初始策略,依靠巨大的廣告支出和渠道殺入傳統營銷模式紅海沖銷量,要保住里子也就是利潤就要抵抗住外界誘惑,在原有增長模式上精耕細作求突破。

這種成長困境在其他互聯網企業也不同程度地呈現了,只不過作為一家估值高達450億美元的初創公司,超常規的成長規模讓它率先摸到了轉型的天花板。一個由“面子”、“里子”組成的旋轉門代表著完全不同的發展方向和完全不同的結果:小米需要盡快尋找到“線上和線下”納什均衡點(又稱非合作博弈均衡,是一種策略組合,使得同一時間內每個參與人的策略是對其他參與人策略的最優反應)來走出“旋轉門”危局。

如何抵抗住外界誘惑?把小米生態模式轉化為一個具有內生性的開放生態平臺,通過產品品質和公司文化構築一種“品質生活方式”社交平臺可能是小米要追尋的終極目標。

小米要突破這種成長的天花板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

一是繼續堅持原有定價策略。人不可能在同一個時間段踏入兩條河流,同理每一種高品質的產品都有自己相應的消費群體,不可能滿足所有人。快消品只要投入廣告銷量總會增長的,但傳統渠道的投入和產出並不是正比關系,高定價、高成本的天然弊端意味著一個產品的失敗可能需要幾個產品的成功才能挽救回來,而且利潤遠沒有看起來那樣好。在信息孤島效應日趨嚴重的今天,這種模式越來越像是一種高投入、低產出的高風險增長模型。相對而言,小米為代表的互聯網經濟模式只要產品品質過硬,並佐以適當的競爭手段,在比較優勢作用下真正的好產品會像淘金一樣脫穎而出。當然這需要時間和強大的耐心。

二是提高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堅守固有的增長模式並非固守己見,線上和線下的融合是一種必然趨勢,作為快消品小米也需要實時更新營銷策略,必須站在潮流前列、站在科技前列,提起手機行業最新的設計理念和潮流首先想到的是你,提到最新最酷最炫的高科技應用首先想到的也是你,只有這樣才能帶來更多的流量和關註度,這種產品的差異化競爭研發和宣傳對於嚴重依賴於顏值的數碼產品至關重要,如OPPO的快速充電、拍照等產品亮點。目前除了少量的新媒體廣告,作為一個根基未穩的時尚前沿的快消品來說,小米有點過於保守,畢竟適當的宣傳是和消費者的良性互動和尊重。

三是“鑼(網絡)+糠(富士康類智能工廠)+米(小米)”式的生態平臺是一個要長期堅持的戰略方向,但它是終極目標而不是競爭手段。

規模效應才能帶來零部件議價優勢,這關乎利潤。要解決規模的天花板,小米需要把著力點放在開放的大生態平臺建設上,通過開放品牌、供應鏈、研發和設計能力吸引創業者入駐來解決規模問題,為小米的高成長性帶來更多的可能,也為將來智能家居的生態圈奠定基礎。另外要通過小米產品矩陣構築一個“品質生活方式”的社交圈大平臺。為小米客戶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務,強化認同感。

但這兩個生態圈平臺是終極目標而不能成為競爭手段。從全行業生態鏈條看,以小米的技術儲備、底層軟硬件資源現階段還不足以支撐這樣一個偉大夢想,還需要在當前的“非價值產品競爭”策略上孤獨地前行更長一段路,更需要通過合縱連橫的收購和合作找到更多同道者才能實現共同富裕。

(作者為財經專欄撰稿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450

樂視年報首遭“非標”審計 “緊急致歉”難解資金危局

樂視風雨飄搖之際,其核心子公司“現金奶牛”樂視網(300104.SZ)發布2016年年報,8年來凈利首現下滑,除了部分業績數據與此前業績預告存在大額差異之外,樂視網亦因關聯交易,在2010年上市以來首次被審計機構出具非標意見。

年報顯示,2016年樂視網營業收入約為219.1億元,同比增長68.64%;營業利潤約為-3.37億元,同比大跌了58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5.55億元,同比減少3.19%;基本每股收益0.29元,同比減少6.45%。

值得註意的是,上述部分業績數據與樂視網此前發布的業績快報存在巨額差異,樂視網專門為此發布致歉說明公告。此外,樂視網此次的年報被其所聘用的審計機構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這一意見則主要圍繞樂視網長期被質疑的關聯交易問題。證監會網站顯示,信永中和此前曾因為年報信息披露存在問題的公司提供年審服務而被證監會通報。

在此前的業績預告中,樂視網預計營業利潤為4479.14萬元,而經審計後為-3.37億元,變動幅度高達-853.49%;同樣,在業績快報中,樂視網原本預計利潤總額將為4019.36萬元,但實際為虧損3.29億元,減幅超過9.17倍;同樣相比業績快報縮減的還有樂視網的凈利潤,原本預計為7.66億元,最終審計確認為5.55億元,也就是說,相比業績預告,樂視網少賺了超過2億元。

對此,樂視網在《關於2016年度經審計業績與業績快報差異的說明及董事會致歉公告》中做出的解釋是,由於放棄樂視電子商務確認為權益性交易,減少營業利潤,加上實際計提關聯方應收款項壞賬準備、樂視致新計提破損屏減值準備等事項,總體導致利潤總額與業績預告差異-3.69億元。

樂視網的關聯交易問題已引發審計機構註意。對於樂視網2016年度年報,信永中和就圍繞關聯交易出具了“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並提示投資者註意相關附註說明。而2010年上市至今,樂視網的審計報告一直均為“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

對於審計機構出具“非標”意見,樂視網董事會解釋稱,2016年公司轉變超級電視銷售模式,由樂視致新電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自行銷售,轉變為通過樂視電子商務、樂帕對外銷售,又調整為通過銷售給樂視智能終端科技有限公司再銷售給樂帕和樂視電子商務。因此造成上述業務模式變更導致本期關聯單位業務量增長,期末關聯方應收賬款余額達38億元。

“這些應收賬款的回收情況取決於各關聯公司的經營情況,為此公司實際控制人賈躍亭對該部分應收賬款為公司提供了擔保。 審計師在對公司2016年度審計中實施的程序和獲取的審計證據未發現上述事項在財務報表中存在重大錯報。”樂視網稱。

實際上,第一財經記者發現,樂視網除了相比業績快報,2016年度經審計業績出現重大差異,關聯交易亦出現大額超標,樂視網專門為此發布公告。此前,樂視網預計公司 2016年與關聯人發生日常關聯交易采購總額不超過81.49億元,銷售金額不高於90.89億元。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在日常關聯交易中,樂視網僅對賈躍亭控制公司銷售商品及服務、提供金融服務金額就有多達90.89億元,超額37.79億元。

“2016年,隨著公司業務加速發展和樂視生態布局不斷延展擴充,公司與關聯方的業務合作增加。2016年度日常關聯交易超出預計的主要原因是對TCL海外電子(惠州)有限公司的貨物采購和對樂帕營銷服務(北京)有限公司、樂視智能終端科技有限公司銷售商品金額估計不足。”樂視網這樣解釋其關聯交易超標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171

市場觀察 | 降準利好解A股危局,抄底資金或有備而來

對於周三A股市場的走勢而言,央行降準的消息無疑成為了重磅利好,這也使得滬深兩市股指雙雙出現見底回升走勢,兩市成交量也回升至近5000億元的水平,股指就此止跌回升的概率開始大增,但具體還需後續走勢的驗證。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受降準消息的刺激滬深兩市股指早盤一度大幅高開,但市場持續下跌帶來的影響使得部分資金還是選擇逢高減磅離場,這也使得股指早盤呈現震蕩下行走勢,上證指數盤中還是如預期的再創年內新低。

不過隨著抄底資金的開始入場,股指於10點45分左右開始見底回升,芯片、半導體、國產軟件等數字中國概念股開始發力上漲,鋼鐵、證券、煤炭、銀行等權重股也開始震蕩回升,帶動股指持續反彈,滬深兩市股指最後均留下了長長的下引線。

其實就A股市場自身的走勢而言,如果沒有央行突然降準的利好消息,股指繼續走低是題中應有之意,上證指數再創年內新低也是預期之中。不過周三上證指數再創新低的走勢卻意味迥然不同,在股指高開後資金仍然大幅出逃的背景下,此時敢於入場接貨的資金顯然是有備而來,穩定股指運行的需求以及市場情緒的極端宣泄共振,使得股指具備了短線反彈的動能,至於後續能夠有多高的反彈空間,則還需觀察市場成交量的變化。

不過就央行周二降準的時點來看,顯然是看到了短期市場流動性緊張的局面對於資本市場的影響,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監管層的意圖,股指持續大幅下跌顯然不是其所希望看到的,適度維穩、不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是其底線,這也是筆者此前判斷3000點整數位不會輕易跌破的原因所在。

而從板塊走勢來看,受到中興通訊(000063.SZ)事件的影響,以芯片為代表的數字中國概念板塊值得投資者重點關註,中國想要強大起來,最大的短板部分必須自力更生有所突破,這需要社會各方面加大研發投入,盡管可能短期盈利能力不會太強,但這是經濟命脈所系,需要有戰略眼光。股市短期固然炒作的只是熱點事件,但其利在長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589

海航危局揭示內地金融泡沫

1 : GS(14)@2018-02-04 21:36:03

【明報專訊】一夜之間,衣著光鮮的天之驕子就可以變成灰頭土臉的凡夫俗子。房地產等人民幣資產價格被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之時,國有金融資本悄然撤離,海航發生了「錢荒」。

2017年12月13日,海航還高調宣揚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銀行(3988)、農業銀行(1288)、工商銀行(1398)、建設銀行(0939)、交通銀行(3328)、浦發銀行等8家國內政策及商業銀行駐瓊主要機構,向海航授信總額超過8000億元,還有3100億元授信未被使用。

但很快海航逾期未付飛機租賃款就在市場傳開。原先為之搖旗吶喊的國有金融機構開始索債。1月18日,海航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峰承認公司出現流動性難題。

高槓桿泡沫 另一隱患

海航陷入危局,旗下供銷大集2017年11月28日以籌劃重大事項為由停牌,隨即引發多米諾(骨牌)股票效應。多檔股票遭遇股價異常跌停,海航基礎、海航投資、海航控股、天海投資、渤海金控、凱撒旅遊等「海航系」股票陸續停牌至今。

陳峰2017年聖誕節曾向僱員許下燦爛前景——「我們比以往時候都更接近我們的夢想」。言猶在耳,但「商業帝國」已變得風雨飄搖。資本遊戲中的絞殺機轟鳴聲已經響起。

海航今日所處陷危局,再次揭示了繼房地產泡沫、國有企業負債、地方政府債務之後,內地面臨的另外一個隱患——高槓桿催生的金融資產泡沫。

金融大鱷利用牌照吸資「蛇吞象」

「海航系」東窗事發之前,「德隆系」、「明天系」、「復星系」、「萬向系」、「安邦系」、「寶能系」,這些內地甚至全球資本界的明星,也都曾有過煙花般的璀璨。

未獲得確鑿證據之前,誰都不敢將任何一家企業定義為「不法分子違規構建龐大的金融集團」。但的確,有許多盛極一時的企業已轟然倒塌。

對金融大鱷來說,最大的王牌就是政府頒發的牌照。沒有這張牌照,那就是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金融詐騙的罪名隨時都可以坐實。有了牌照,你就可以明目張膽地從一群欠缺金融知識的暴發戶甚至賭徒手中獲得資本,再借助高槓桿上演「蛇吞象」,「用一個更大的黑洞填補前一個黑洞」甚至借助見不得光的手段,組建令人忌憚的「商業帝國」。

監管保護傘遭撤 野蠻手段曝光

不幸的是,2017年保監會主席項俊波、銀監會主席助理楊家才、證監會副主席姚剛、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等金融高官以及一批地方官員落馬。保護傘撤去,原先見不得光的東西只有死路一條。

2016年12月證監會主席劉士余的一番話,至今仍具殺傷力。有的人拿着金融牌照,進入金融市場,用大眾的資金從事所謂的槓桿收購。「你用來路不當的錢從事槓桿收購,行為上從門口的陌生人變成野蠻人,最後變成行業的強盜。這是在挑戰國家金融法律法規的底線。」「希望資產管理人,不當奢淫無度的土豪、不做興風作浪的妖精、不做坑民害民的害人精。」

但相信,資本的貪婪不會因為劉士余的警告而轉變,今後還會有金融大鱷栽跟頭。

[馮其十 神州 新形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034&issue=201802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7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