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產業投資和股權投資有什麼區別? 張永鵬88_hex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179b50102ehyf.html

1、實業投資和股權投資,這兩者有聯繫,實業投資通常也是以股權的形式出現,股權投資的落腳點就是實業。但這兩者有區別,實業投資通常是合夥辦企業,出資人追求控制權,產權相對是固化的;股權投資是指挖掘好企業好項目,然後購買該企業股權,購買者不追求可控制權,產權是流動的。資本市場為股權流動提供舞台,為股權投資人提供了更多選擇的自由和權利。私人股權投資通過創業投資,天使投資等投資形式表現。


選擇權是股權投資和實業投資最根本的區別。在資本市場上,你可以購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行業,享受快速增長帶來的利潤;你可以投資最具有發展潛力的行業享受快速增長帶來的利潤,你可以投資最出色的企業管理家管理的企業,指望他將企業帶上新台階爛泥可以投資身邊看好的企業,每天看者自己企業生意日益興隆,你可以投資若干好企業,好項目,將你看好的企業都納入囊中。還有,萬一你看走了眼,你不會像實業投資家那樣陷入泥潭而無可奈何,記住,股權投資人最大的優勢,就是有選擇的權利和便利。


2、股權投資人獲得利潤的途徑有兩個:一個是企業盈利增長帶來的企業價值上升,這是基本途徑,另一個是市場參與炒做帶來的企業價值上升。這是輔助途徑,帶來的是額外利潤。而實業投資人獲得利潤只有企業盈利而增長的一個途徑。


如果是根據以上說法。是否可以說


1,兩者區別在於投資方主觀意圖不同。

2,不同的表現在與,


a 是否追求實際控制

b 根據第二條,表現在股權投資的投資方在股權價值的上漲後會進行出售獲利,而實業投資的投資方是為了長期持有企業股權從而在企業的利潤中獲得分紅利益。


在工商的操作要求中,

企業從事股權投資(xx股權投資企業)出資額(註冊資金或合夥出資額)要求在一億元以上,而從事實業投資無此要求。

多出的增量(相對於實業投資公司一樣可以投資股份)為企業帶來的益處是什麼呢。


產業投資:


一,看好產業發展潛力,投資只在產業內進行,產業外機會不涉及。


二,1,投資可能是把一個企業從小培育到大,成為龍頭企業;

   2,可能是投資一系列產業鏈上的企業,形成產業集群,掌控產業發展;

  3,用於產業整合,收購兼併,為某家核心企業進行配套扶持,幫助其形成生態圈,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產業鏈上各環節市場集中度較高,龍頭企業試圖穩定產業競爭格局時,具體可參照百度、騰訊、阿里三家的競爭。


股權投資:


一,既可以單純出於財務收益的目的進行投資,也可以作為戰略投資。


二,既可以投資早期,例如天使基金、孵化器;又可以投資中期,例如加速器;還可以投資成熟期,例如pre-ipo投資。


財務收益為目的的投資一般致力於實現所投企業的ipo,賺的是快錢,是把別人快喂大的豬買來、或者買一部分,然後通過各種包裝賣出去,實現低買高賣。


加速器和孵化器這種早中期投資當然肯定也是以財務收益為目的,但週期一般很長,需要先去選擇優良的豬仔然後養大再賣;另外早期中期的股權投資有可能是出於戰略的考慮,補充核心產業的產業鏈,形成生態圈,增強競爭力。


個人認為這二者都有投機或者都有干實事的成分存在,產業投資也可以投機的只做單個產業的股權投資,股權投資也不完全是投機,例如出於戰略考慮的股權投資就是干實事。


至於是否控股,大部分股權投資並不是控股股東,但不能說股權投資就一定是控股型的投資,如果一家企業未來增長良好,且其他股東願意出讓股份,成為其控股股東能賺更多錢的話何樂而不為呢?


兩者目的不同:產業投資的投資目的還是以拓展或者提高自己在現有行業裡面的競爭力進行的投資,一般股份比例都較高,超過51%的情況常見;股權投資的目的是通過發現新興行業的新興公司來實現資本的增值。在兩個行業裡面,好的投資者也都是實幹家。(作者熊偉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273

聰明女人和智慧女人的區別 張永鵬88_hex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179b50102ekgu.html

聰明女人知道男人說的話只能相信一半;

智慧女人知道男人的話能相信哪一半。


聰明女人不屑於男人的一切花言巧語,認為那是虛偽造作;

智慧女人把男人的一切花言巧語當作真的,照單全收。


聰明女人反感男人無緣無故地對自己好,看穿了他不帶任何感情,只是一種習慣,讓人心生厭惡;

智慧女人泰然接受男人對自己的好,即使知道這只是他的一種不帶任何感情的習慣,同時更清楚他願意為自己保持這一習慣,已經難得。


聰明女人總是作哀怨狀,抱怨好男人都有主了;

智慧女人則默不作聲,仔細尋找,盡力使自己成為好男人的「主兒」。


聰明女人會反覆考慮最近向自己表白的花花公子是否會為自己而停留,並且對他以前的種種「劣跡」耿耿於懷;

智慧女人一向清楚「問世間情為何物,乃是一物降一物」,所以,願意相信花花公子的真情表白,只要自己現在能「降」得住他,之前及以後的一切都不那麼重要。


聰明女人總是能記住男朋友曾經的話或曾經許下的諾言,不時責問男朋友,理直氣壯;

智慧女人即使記住男朋友曾經的話語和諾言,也會在需要的時候才說一次,讓男友乖乖去做,氣定神閒。


聰明女人尋尋覓覓,發誓不找到一個自己欣賞的男人就不結婚;

智慧女人一步一個腳印,找到欣賞自己,愛護自己的男人就結婚。


聰明女人知道經濟獨立的重要性,於是努力工作,自強獨立,不花老公一分錢;

智慧女人亦明白經濟獨立的重要性,她們努力工作,同時也不動聲色地讓老公逐漸認為自己的錢就是老婆的錢。


聰明女人能很快從丈夫易於平常的言談舉止中發現他的不忠;

智慧女人即使從丈夫的言談舉止中發現他有二心,也裝作全然不知,然後暗中為將來打算。


聰明女人從不強求,當緣分盡時,儘管痛徹心肺仍會爽快離婚,並且不屑要丈夫所謂的補償;智

慧女人也不強求,當緣分盡時,她們從不痛徹心肺,離婚時亦會爭取自己的權益,並且不同意丈夫把這些說成是「補償」。


聰明女人離婚後即使沒有孩子,仍提不起生活的興致,鬱鬱寡歡;

智慧女人離婚後即使帶著孩子,仍會讓自己活得豐富多彩,神采奕奕。


聰明女人覺得智慧女人活得太清醒,沒意思。其實,她們都不容易。

智慧女人覺得聰明女人活得太累,不值得。(智慧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678

投資和投機的本質區別 每天發現一個更好

http://xueqiu.com/9220236682/29727081
現在流行說投機和投資沒有本質區別,我的觀點相反,雖然都是概率問題,且沒有道德上的優劣之分,但兩者有本質區別,以股票為例:

(1)投機是無錨之木。比如看曲線,沒有內在確定性目標支撐,不關心價值,以過去的數據預測未來,在科學上不支持,長期來說除去摩擦成本多跑不贏指數;比如炒熱點,也沒有確定性的目標支撐,參與的人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到盡頭,作為一個群體都認為自己會先跑掉,長期看勝的概率不高,因為群體的情緒不可預測。

(2)投資是有錨之舟。投資以公司產生的現金流貼現之和作為錨,確定安全邊際,用時間換空間,即使股票不交易,隨著時間延長,也能收回成本並獲得資本收益。雖然投資方法各有差別,水平有高低,對現金流的判斷經常出錯,有人盈利有人虧損,但作為一個整體,勝率會大幅高於敗率。

(3)時間是大殺器。時間會過濾掉風險收益 ,也就是說賭一把賭成功了,短期收益很好,但除非金盆洗手,否則繼續賭會暴漏風險,長期收益取決於剔除潛在風險後的收益。投資風險會被時間暴漏,去除風險的收益才是長期收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535

每週銳評(2014.08.10)—簡析港股通和港股交易的幾個主要區別 dyc1500

來源: http://xueqiu.com/1703837764/30738445

$上證指數(SH000001)$ 每周銳評(2014.08.10)—簡析港股通和港股交易的幾個主要區別



     8月8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召集了約60家券商召開滬港通動員大會,將在8月16日、17日(下周日)和23日、24日進行港股通生產線實盤測試。

     似乎是怕夜長夢多,上交所推動進港股通業務的速度的確快的驚人,那麽今天,我們就來仔細剖析下港股通和投資者直接去香港開戶交易的幾個主要區別在哪里?

(一) 交易標的範圍

     一般在香港直接開戶的投資者可以投資香港市場的所有上市股票、包括香港主板和創業板,合計1000多只股票;也可以交易香港市場的渦輪、牛熊證、恒生指數期貨、國企指數期貨,以及可以購買各種香港金融市場交易的基金,並可以對部分港股市場交易的股票進行賣空交易;同時很多投資者在香港開立的證券賬戶,同時可以投資全球多個國家的股票交易,並且能夠參與海外的期貨交易(包括外匯期貨),還能買、賣滬深B股。

     港股通在試點期間,投資者只能投資恒生大型股指數成分股、恒生中型股指數成分股、同時在上交所和香港聯交所上市的A+H公司,合計總共264家,雖然只占港股標的總數的18%,但市值卻占港股總市值的80%以上。

     港股通交易標的的範圍,總體上看,都是港股市場大、中市值的成份股,平均PE10倍左右,整體上看大多是業績有保障、流動性相對不錯的藍籌股。看來試點初期,監管層對投資風險這塊比較重視,港股通的標的範圍設置,避開了近些年大部分國內投資者在港股市場投資虧錢的兩個主要的大坑:一類是以渦輪和牛熊證為主的港股市場衍生品,另一類是港股市場的低價老千股群。

(二) 交易安排

     相比在香港開戶交易的投資者,港股通投資者每年的交易日要比普通港股投資者少約20天左右。兩地市場在每個年度末開始協商下一個年度的交易日安排,港股通對交易日安排的基本原則是兩地市場均可以進行正常交易和結算的交易日,才被定為港股通的交易日。

     從日內交易安排上,試點期間港股通投資者在9:00—9:15只能采用競價限價盤參與交易,在上午9:30—12:00,下午13:00—16:00均只能參與增強限價盤進行交易,並允許在12:30—13:00撤銷已申報但未成交的訂單。

     港股通投資者不能參與9:15到9:20的對盤前時段和9:20—9:28的對盤時段的交易,並且不能在日內持續交易時段采用競價方式交易。

     從交易安排上,港股通投資者會受到一些限制,尤其是國內的一些長假期間,港股市場大多正常交易,而港股通投資者沒法參與交易,投資者需要註意這其中的股價波動風險。

(三)投資者準入

     一般在香港開戶的投資者,沒有規定投資者準入條件,幾萬港幣以下的小資金也可以參與投資。而港股通業務規定的準入條件必須是為持有滬市A股證券賬戶的機構投資者,及證券和資金賬戶余額合計不低於50萬人民幣的持有滬市A股賬戶的個人投資者。

     港股通試點期間相對提高了投資者的準入門檻,盡可能的排除部分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散戶去參與海外市場的投資。

(四) 結算和存管

     港股通投資者通過向自己的A股證券賬戶指定交易的內地券商,經由上交所證券服務公司(上交所為港股通業務設立的SPV公司),下單到香港聯交所進行交易,每日買入和賣出軋差後的凈額度為105億人民幣。

     港股通投資者買賣香港證券市場的股票,雖然是以港幣報價,但內地投資者只需要以人民幣支付,系統會按照當日的結算匯率直接將人民幣換成港幣下單交易。港股通投資者賣出持倉的港股,系統也會按照當日的結算匯率直接將港幣扣去各項費用後換成人民幣,原路返回到投資者A股證券賬戶。

     中國結算(中登公司)獲承認為香港結算的結算機構參與者,匯總港股通所有參與券商的交易數據到中國結算,統一和香港結算、港交所進行數據清算,為港股通提供結算服務,

     港股通投資者的滬市A股指定交易的證券賬戶,同時也是該投資者的港股通存管賬戶。

     這次滬港通方案最大的亮點就是這套結算和存管方式,相比過去國內投資者投資港股必須偷偷摸摸的把資金慢慢的往海外挪,資金量稍微大點的個人投資者,還要受限於每人每年5萬美金的換匯限制。資金回國內更麻煩,金額稍大點還要面臨外管局的質詢。這次港股通的結算方式無疑解決了高凈值投資者很大的困擾。

(五) 行情信息

     行情信息方面,兩地交易所初步考慮互換一檔行情(最優買賣盤),覆蓋港股通股票範圍,刷新頻率為3秒。考慮到由於港交所是上市公司,香港的普通投資者單獨不付費也拿不到免費的即時行情,一般內地投資人在香港開戶只能拿到交易商次數有限的點擊報價,這個行情信息條件,在試點初期雖說不比A股投資人,但相比苦逼的香港散戶,也算港交所的一個讓步(還是社會主義好啊)。

     以上簡單總結分析的是港股通和普通港股交易的幾個主要的區別,當然還有一些細節上的區別,今天不多做贅述,畢竟系統測試都還沒正式開始,很多交易細節都處於待完善中,我們會繼續跟蹤這塊業務的後續發展。

關註更多可可投資雜談文章,請關註:

官方公眾號:可可投資雜談

掃描二維碼關註:

@不明真相的群眾@方舟88@implacebo@O_Livia@sylvan@管我財@灰色鉆石@李雪@梁劍@TAKUN@二元思考@左龍右鯉@Ricky@歲寒知松柏@梁宏@onedo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459

如何理解中國「質化寬鬆」與美國量化寬鬆的區別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86
為提振緩慢的經濟增長,中國近幾個月推出了迷你型刺激措施,兩次「定向降准」針對農村金融機構釋放了大約8000億元的資金投放、擴大對小企業放貸、下調公司稅費等。

經濟學家將此前央行對國開行發行的萬億PSL以及對多家銀行的再貸款形容為中國版的QE(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但花旗的首席經濟學家卻認為,量化寬鬆並不準確,他創造了一個新名詞──質化寬鬆(Qualitative Easing),來解釋中國當前貨幣政策與美聯儲的區別。

花旗認為,中國「質化寬鬆」的目的是為特定領域提供廉價融資,降低這些領域的融資利率。儘管這會給經濟帶來通脹壓力,但相對於美國的量化寬鬆而言影響沒有那麼明顯。

經濟學家Willem Buiter在報告中寫道,中國的「質化寬鬆」與QE不盡相似,其主要是央行在資產負債表中加入更多高風險資產、同時又不擴大資產負債表的規模。

而QE則是央行通過購買一定規模的資產(美國是美債和MBS)向金融系統注入資金,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會因此膨脹。這是一種在利率已經達到零附近時而採用的強有力的刺激手段。

在中國的背景下,這種所謂的「質化寬鬆」發生在央行在資產負債表上增加高風險資產之時,例如向農業及小型企業發放再貸款、為低回報率的基建項目提供低成本貸款等等,與此同時,還要維持正常的資產負債表擴張速度。

其實無論是定向降准還是質化寬鬆,都是中國央行旨在改善社會融資成本,尤其是壓低邊際實際利率水平的舉措。世界銀行數據顯示,中國2011年實際利率為-1.15%,2012年升至4.1%。鑑於近來GDP縮減指數大降,而一季度金融機構貸款加權利率繼續攀升,意味著實際利率更高。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實際利率大幅攀升折射出儲蓄-投資關係惡化。儘管官方數據顯示儲蓄存在盈餘,但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遠超同期資本形成額,意味著真實的儲蓄盈餘狀況並非樂觀,這也決定中國政策導向並非應該全面鼓勵投資,而應著眼於改善邊際融資環境。

花旗經濟學家稱,中國質化寬鬆的目的是向特定領域提供可負擔的貸款,這體現了中國政府確定特定領域利率的意圖。他們稱,儘管這一政策將給經濟帶來通脹壓力,其影響要小於美國版QE。

中國質化寬鬆政策的一個重要的潛台詞是,如果該政策在更廣泛的經濟領域沒有收到成效,央行可能會直接降低基準利率,這種方法也許是最正宗、最強有力的貨幣政策放鬆方式。

中國經濟近期現回暖跡象,人民幣重回升值趨勢,股市也開始上漲。花旗經濟學家稱:「我們認為經濟前景改善以及本已寬鬆的信貸狀況,量化寬鬆的議論有些牽強。」

質化寬鬆正在成為除美國外、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趨勢。

瑞信董事總經理陶冬此前在今週刊撰文稱,歐洲央行貨幣政策工具均在由量化寬鬆轉向質化寬鬆、或曰質量化的量化寬鬆。

陶冬表示,歐盟聲稱的「考慮包括QE在內的一切寬鬆措施」,只是口頭干預的籌碼。考慮到德國在歐洲政策上舉足輕重的地位,日耳曼人對通脹與生俱來的恐懼,不會允許央行像美聯儲那樣印鈔。

歐盟最可行的辦法就是就是停止央行資產負債表的進一步擴張,通過微調來提高貨幣周轉效率,幫助經濟復甦。而這正是質化寬鬆。

日本的貨幣政策也在做類似的轉變。一輪QE之後,日本發現日元貶值對出口持續性刺激的效果幾乎為零——日本出口企業的生產線早已移至海外,反倒是能源進口在貶值之下不斷上升。

權衡利弊之後,日本銀行貨幣政策也在由量化寬鬆轉向質化寬鬆,不再繼續擴張基礎貨幣,而是改變所持證券的種類和數量。(格隆匯 綜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526

iPhone用戶與安卓用戶究竟有何區別?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624

iPhone用戶和安卓用戶究竟有什麽區別?

美國財經科技網站Business Insider做出了以下結論。

用安卓APP的用戶比用iOS APP的人數多,這很正常,畢竟安卓機的市場份額大得多。但是,iPhone用戶會在APP上花更多的時間。

20140828appusage

並且,iPhone用戶的年收入更高。iPhone用戶85000美元的平均年收入比安卓用戶高出近40%。這也說得通:超過80%的蘋果設備屬於“高端”,而約60%的安卓設備屬於“低端”(售價不到200美元)。目前,蘋果旗下沒有“低端”設備。

20140815-smartphone-prices-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486

做實業與做股票投資的區別 白雲之鄉 白雲之鄉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74a560102v076.html

看到網友們在討論做實業與做股票投資的差別,興致所至,談點理解:


1) 做實業,其實與股票投資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區別在於兩者的商業模式是不同的。

2)做實業,賺的是客戶的錢。所以做企業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產品或服務的質量,滿足客戶的需求。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產品或服務,要有特色,脫穎而出。

3)做股票投資,賺的是市場定位錯誤的錢(巴菲特語)。在股市里,有很多企業都是盈利的,但投資者不一定盈利。如果買的價格高於了企業的內在價值,那買的時候,就已經虧了。

4)所以做股票投資,要模糊的正確。這個“模糊”,就是企業的未來現金流是毛估估。這個“正確”,就是買的價格要低於企業的最低未來現金流折現。

5)這兩種不同的商業模式,決定了做企業,要追求卓越。卓越,企業才能持久發展。而做投資,要追求買入時不虧損。每次投資盡量不虧損,才能實現滾雪球。

7)做企業與股票投資,標的都是企業。所以盡管商業模式不同,但共同的關註點也不少。所以,買股票就是買企業。假如買入的基礎是股市,那就會心系股市,心情隨股市而波動了。

8)做企業的境界,是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要有在自己的行業或領域,做到最好的信心和決心。

9)而做投資的境界,是心靜如水,快樂常駐。要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智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601

社交巨頭三國殺:微信、whatsapp、 line到底有啥區別?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29/149028.html

黑馬說:美團創始人王興在《九敗一勝》里,提出過一個“四縱三橫”的理論:四縱即互聯網的四大熱門領域——資訊、交流(社交)、娛樂、商務。在這其中,社交領域一直是互聯網創業的大熱門,從PC到移動端,從OICQ、MSN到QQ。等到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隨時網絡和終端的升級優化,社交領域應用徹底爆發,進入到黃金時期。

\文/南七道  微言互動創始人,虎嗅創業家等科技媒體作者 
編輯/i黑馬

在國內外諸多社交產品中,中國的微信(wechat)、美國的whatsapp、日本的line就是典型代表,它們已經成為全球互聯網移動端社交的三極。從表面看,社交產品大同小異,免費信息、語音、LBS社交、通訊錄關聯等等,但是在這表面的背後,卻存著產品思維、商業模式、社會文化方面的巨大的差異。

\ 
產品矩陣:

微信:大而全,巨無霸的平臺

2014年8月,騰訊發布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微信加上海外版WeChat的月活躍用戶數量目前已經達到4.38億,比上一季度增長11%,比去年同期增長57%,漸漸逼近目前號稱7億月活躍用戶的WhatsApp。微信於2011年1月21日正式推出,這款免費軟件在短短三年內從騰訊擁有1700多款產品脫穎而出迅速成長為一個社交巨頭,風頭甚至蓋過了騰訊的靈魂產品QQ。目前總用戶據稱已過7億(2013年底6億左右,但後期官方一直未公布總用戶數)。

 微信發展到現在,已經成了一個集社交、電子商務、支付、O2O等多種產品於一體的巨無霸產品:及時通訊、朋友圈、通訊錄安全助手、QQ郵箱提醒、私信助手、漂流瓶、查看附近的人、語音記事本、微信搖一搖、群發助手、微博閱讀、流量查詢、遊戲中心、京東購物、微信公眾平臺(訂閱號、服務號、企業號)、微信支付(包括支付、理財、大眾點評、彩票等)、智能硬件接口、JS SDK接口等等,按目前這個趨勢,微信後續還會接入更多業務。

 微信已經成為了騰訊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旗艦和靈魂產品,“騰訊進入移動互聯網的第一張船票”,它甚至成為了遏制BAT中百度、阿里的要塞。電商在騰訊內部一直是扶不起的阿鬥,是騰訊的一塊心病。於是用現金和微信的流量優勢換取京東的股份。騰訊巨額投資的團購業務高朋網錯過了團購黃金期,在o2o風口期更是奄奄一息,於是騰訊再次用現金加微信流量入股大眾點評。在騰訊戰略級的部署上,微信充當了重量級的先鋒隊和排頭兵,為騰訊在互聯網多個重要領域贏得了合作和一席之地,可見其在互聯網業內的分量。

 Whatsapp:小而精,專註於通訊社交產品

WhatsApp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簡·庫姆(Jan Koum)2015年1月表示,WhatsApp的月活躍訪問用戶已突破7億人。WhatsApp從誕生之初起的定位是手機短信的替代品,只要手機通訊錄中有對方的手機號碼,就可以直接通過whatsapp給對方留言。簡潔至上是WhatsApp的最明顯的特征:沒有繁雜的註冊流程,用戶永久性在線。同時whatsapp一直堅持自己的原則,迄今為止也沒有加入表情符號功能等受年輕人喜歡的功能,並且承諾永久性沒有廣告。產品功能上也僅僅限於群組或私人聊天,包括語音、文字、照片、視頻、地理位置等。正如他們的企業文化所提倡的那樣:“No Ads, No Games, No Gimmicks”(沒有廣告、沒有遊戲、沒有花招)。

由於共同的拉丁語系文化的背景,WhatsApp在拉丁美洲和歐洲iOS用戶覆蓋率高達90%。盡管微信(海外版wechat)、Line和KakaoTalk都已經啟動了海外的拓展,但是要成為這些市場中主流應用,面臨的挑戰不小。

共同的文化背景讓WhatsApp在歐美發展時有天然的優勢。同時在一些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市場,比如香港、印度等, WhatsApp是用戶使用的主要IM工具之一。但是在中國臺灣地區,起初發展順利的WhatsApp遭遇到免費的line,市場份額大減。聯合創始人Brian在談到臺灣市場時說,“我們改變了在臺灣的商業模式,施行免費,但是已經失去了機會。” 

WhatsApp和其它兩款軟件最大的區別就是,它是一款收費軟件。用戶註冊後免費試用一年,以後每年收費0.99美元。這在沒有付費習慣的中國用戶來說是個極大的門檻。盡管宣稱的付費期到了後,又再次延期,但這也導致了中國用戶偏低的原因之一。在微信(wechat)、line大力拓展海外市場時,對於whatsapp也造成了有影響。

Facebook2014年2月19日宣布以大約19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WhatsApp。一時間輿論嘩然,且不說是否劃算,但這充分說明了WhatsApp在全球移動互聯網中的重要位置,收購目的除了整合雙方在即時通訊領域的優勢,發展更多用戶群,更是極大的降低了Facebook在搶占移動互聯網市場份額的時間成本和潛在風險。

Line:個性鮮明,集群戰術

Line2011年6月上線,它是由韓國NHN在日本子公司NHN Japan推出。截至2014年10月9日,LINE的註冊用戶達到5.6億。LINE的全球月活達到了1.7億。除了大本營日本的5400萬用戶外,泰國、印度尼西亞、西班牙和臺灣都是LINE的重要據點。Line的快速發展和日本的手機和網絡環境有很大關系。日本是全球4G和移動互聯網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日本第三大通訊運營商軟銀(Softbank)大力發展免費WiFi、推出優惠的包月套餐,允許用戶將當月未消費完的數據流量轉入下月。這一系列的舉措為用戶便捷的使用手機上網奠定了基礎,使移動互聯網產業在日本爆發,。

Line最大的產品特色是聊天表情貼圖。娛樂化和遊戲化的元素成為風靡年輕人的關鍵元素之一。各種呆萌賤、總數超過250種的表情貼圖成為表達心情和交流的最佳工具。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饅頭人、可妮兔、布朗熊,這已經成為Line區別其它通訊社交軟件重要性的標識。Line已經進入中國和其它海外市場,不過中國現在已經無法訪問,原因眾所周知。

 Line的產品采用的是矩陣式的集群戰術,既不同於whatsapp的單一簡潔,又與微信龐大混雜的平臺式風格迥異。Line迅速發展的同時,周邊衍生產品也快速蔓延,但並沒有像微信那樣摻雜在一個平臺,而是獨立運行的產品。

目前Line包括免費通話、免費短信、全天候在線、豐富的的貼圖和表情、更換背景、群聊。周邊應用包括LINE Card賀卡、LINE Camera相機和圖片美化應用、LINE遊戲LINE Birzzle 、LINE Channel開放平臺、LINE Brush繪畫應用、LINE POP、LINE Tools 、LINE PLAY、地理位置和興趣的群組社交應用LINE café、LINE Bubble、LINE IceQpick、LINE ZOOKEEPER三款社交遊戲、防病毒應用LINE Antivirus、私密社交圈應用LINE BAND 、LINE天氣發布、漫畫閱讀應用LINE Manga等數十款應用。

目前包括LINE Camera在內多款應用已經超過千萬級用戶。正如Line大中華區事業部部長李仁植(Frank Lee)說的那樣:“Line希望把選擇權交給了用戶。”

商業模式:

微信:四處出擊,急於變現

騰訊自從奪得國內互聯網頭把交椅以來,一直靠著QQ和遊戲兩大塊業務不斷變現,保持著每年業績的增長和股價的攀升。到目前這個階段,原有的業務增長空間有限,動力不足。新的現金牛——微信就擔負這騰訊集團國際化和移動化的重任。是否商業化或商業化到什麽程度,很多事情已經不是微信這個事業部能左右的。

微信的月活躍用戶數量目前已經達到4.38億,總數用戶過7億。這樣的一塊流油的大肥肉擺在騰訊公司面前,別的不說,光是股東們恐怕早已經是抓耳撓腮,迫不及待變現。微信之前試水過遊戲分發、流量導出、理財產品、付費貼紙等各種變現嘗試,成績不俗。但是和信息流廣告比起來這都是小菜一碟。

信息流廣告才是移動廣告收入的霸主。2014年,Facebook廣告收入超過55億美元,移動端廣告收入占比超過66%。相比之下,在最新騰訊2014年第三季度財報中,廣告收入為24.4億元,只占總收入的12%。2014年騰訊對廣告業務很重視,采取了建立統一的廣告系統等措施,騰訊2014年Q2廣告收入環比大漲75%。嘗到甜頭的騰訊自然不會止步,微信廣告流的收入預計每年可以達到百億級的規模以上。

但是,過於龐大的微信已經遠離早期的好玩和有趣,朋友圈已經開放的廣告信息流將會進一步降低微信的黏度和娛樂性。微信肩負著騰訊戰略轉型和全球化擴展的的多重重任,進一步走向商業化已是必然,而功利是有趣的天敵。發展到現在,微信已經不再是張小龍的微信,甚至不是馬化騰的微信,公司的盈利壓力,移動互聯網的朝夕變幻迫使整個微信不得不加速商業化。哪怕你情懷再高,也抵不過盈利目標! 

Line:遍地開花,成績不俗

Line的商業模式中,通過特有的表情貼紙收錢是最直接的變現方式。 據李仁植(Frank Lee)說,用戶在使用Line進行聊天的時候,每六句中有一句表情貼紙。在2014年,line的表情貼紙收入已經每月超過 1000 萬美元,並且這塊收入還在持續增長。

同時,在line應用上,開放了針對企業和明星的官方帳號和廣告也是重要收入來源。類似與微信的公眾賬號。但是與微信的公眾平臺免費、開放的狀態截然不同的是, Line對這塊賬號實行的是嚴格審核和苛刻的管理。官方的原則是“通過設立一定的門檻,可以保證官方賬號的可靠性,防止詐欺事件的發生”。比如在中國,註冊一個Line的官方賬號需要交納近200萬人民幣(30萬美元)。每一家企業只能註冊一個官方賬號,而且必須通過Line的審核和認證。這註定只是像可口可樂這種大企業們的遊戲。 不過隨著國內用戶無法訪問服務器,這塊業務的恢複遙不可及。

除此之外,遊戲業務的迅猛增長,成為line的核心收入,超過50%。作為營收的主要來源,LINE 2014年新上線的遊戲如LINE Cookie Run、LINE Rangers、LINE Disney Tsum Tsum等在用戶數量和營收方面都有著很好的表現。除此之外,line也在積極拓展國際營收來源。

Whatsapp:模式單一、放緩變現

據Facebook公開的數據,2014年上半年,WhatsApp虧損了2.3億美元,營收僅約為1500萬美元。WhatsApp的收入相當單一,主要來自每年價格0.99美元。在臺灣等地區甚至實施了免費策略WhatsApp聯合創始人Jan Koum表示:“Facebook收購WhatsApp之後,WhatsApp放緩了商業化計劃。”

面對包括中國微信、日本Line,以及本土Snapchat的競爭,暫緩商業變現有利於他們把精力聚焦在產品上,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但是被納入上市公司的囊中,同時掌握過10億用戶,7億月活躍用戶,變現只是分分鐘的事情。它成為了Facebook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王牌,怎麽打好這張牌,在不傷害體驗和用戶的前提下變現自然是慎之又慎的事情,不過估計也不會等待太久。畢竟,天價交易之後,要對股東和財務報表負責。

文化背景:

微信:大而全的文化

某IM應用產品經理張韜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評價國內的互聯網文化,“移動APP不要追求大而全,千萬別做成瑞士軍刀”。但恰好,大而全是國內包括互聯網在內各個領域的重要的文化和基調之一。

為什麽國內的應用和創業者喜歡這種“大”的形式呢?一方面,和傳統文化有關,從古到今,我們的文化里就崇拜大文化,大漢大唐大清,光是名字就透著這種心理上的“大”癖好。到了現在,機關樓堂館所乃至企業學校,無一不追求各種大。這種文化深深的影響著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另一方面,做大與估值緊密相關,按照互聯網上市公司實際市值與投資行業規則,應用級公司估值一般在10億美元規模,平臺級企業(如奇虎360)會在100億美元規模,而生態系統公司(如騰訊、阿里巴巴、亞馬遜)會達到千億美元規模。

所以,要想價高錢多,必須做大,越大越好,連搞個微信傳銷,營銷大濕們都打著“全球最大的微商聯盟”等稱號。中國的互聯網來到這個世界上,每個毛孔里都追求著大而全的目標。走在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上,你要是創業不號稱做個平臺或者生態鏈,你都不好意思和別人打招呼!微信是這其中真正發展成了良性生態系統的極罕見的案例,這和騰訊的多年的積累和資源、張小龍對產品的感覺和把控、微信戰略地位等各方面都有緊密關系,完全不可複制!

Whatsapp:清教徒文化

與微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whatsapp,它反其道而行之,追求簡潔至上,把極簡作為自己的原則。並且一直堅守著。這和美國文化中清教徒主義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清教徒並不是一種嚴格意義上派別,而是一種態度,一種傾向,一種價值觀。 清教徒是創業精神的代言人,他們認為必須要節制。作為美國文化的一個獨特源頭,清教主義深刻地影響了美國社會,奠定了美國文化的基石,鑄就了美利堅民族的靈魂。“沒有對美國清教思想的了解,就不可能理解美國社會。”   

這種文化在美國的創業者和創業項目上表現的尤為明顯,除了whatsapp外,近些年明星項目Snapchat,這款由斯坦福大學兩位學生開發的一款“閱後即焚”照片分享應用。這款應用目前已經估值超過200億美金,月度活躍用戶數已超過1億。在很長時間內,它並沒有急於朝著平臺化方向發展,並不像國內應用那樣急於導流,匆匆多元化,一直保持著早期的產品特色。不過據媒體猜測,它後期計劃向移動平臺轉型,即使真的如此,這也是在它擁有足夠的體量後才開始轉型和考慮的事情。類似這樣的案例,在美國不甚枚舉。

Line:萌漫文化

以表情貼紙迅速出位的line誕生在日本這個素以萌漫文化著名的國家似乎是順理成章,毫不意外。萌文化(日語:萌え),最早起源於日本並發揚光大,並傳輸到海外。日本是個漫畫強國,享有絕對的全球第一地位。日本漫畫業歷史悠久,非常發達,從12世紀就開始萌芽並發展起來。

據日本三菱研究所的調查,日本有87%的人喜歡漫畫、有84%的人擁有與漫畫人物形象相關的物品。日本全國共有數百家優質的動漫制作公司,擁有一批國際頂尖級的漫畫大師。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漫畫傳播途徑和手段的便捷和優化,日本動漫文化進一步的發展和壯大,使日本動漫作品在文化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這種影響自然蔓延到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領域,並風靡全球。Line正是誕生在這個環境中。與日本文化有緊密聯系的韓國,也誕生了如Kakaotalk這樣的萌漫的社交應用。

本文作者:南七道  微言互動創始人,虎嗅創業家等科技媒體作者
歡迎關註作者微信公號 南七道

本文不代表本刊觀點與立場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646

都“聽消息”炒股:散戶和專業投資者區別在這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29216.html

都“聽消息”炒股:散戶和專業投資者區別在這里

第一財經日報 張婧熠 2015-06-08 06:00:00

新股民熱衷人際傳播的消息:隔壁老王又神秘地把某只股票看高一倍,同事小李又帶來某操盤手親戚的“絕密”信息。但過不了多久他們都會深知,所謂的內幕消息、可靠消息,其實已幾經轉手威力有限,且背後或還另有深意。

炒股的人都愛打探消息。收到“情報”後,如何挖掘消息,各人有各法。

新股民熱衷人際傳播的消息:隔壁老王又神秘地把某只股票看高一倍,同事小李又帶來某操盤手親戚的“絕密”信息。但過不了多久他們都會深知,所謂的內幕消息、可靠消息,其實已幾經轉手威力有限,且背後或還另有深意。

其實,靠消息炒股並不那麽神秘。一種基於大數據技術、取材於文本內容的量化投資策略正日漸興起。光大證券和銀河證券的文本挖掘策略、長江證券的“新聞選股”、招商證券的新聞聯播情緒指數等,系統與模型也都日臻成熟。

跟著新聞預測指數

同樣是看新聞聯播尋找投資機會,老股民和金融工程分析師的策略完全不同。

每周,招商證券金融工程分析師夏瀟陽都需要出具新聞聯播情緒指標的報告:跟進指標30日均線的走勢,並對大盤指數多空走勢及變化做出預測判斷。

通過從新聞聯播數據源中抓取相應的熱詞,並對其進行統計和排行,招商證券新聞聯播情緒指標完成了初步的數據采樣。隨後,通過對數據和對應歷史時間的股市走勢進行長期對比、跟蹤,以及對數據的不斷擴展和完善,指標加工和模型架構進一步完善。

在招商證券新聞聯播情緒指標的運用上,其與大盤指數的關聯性更高。而在大盤指數中,滬深300因為擁有對應的股指期貨,成為了新聞聯播情緒指標擇時判斷的首選。從2012年10月至今年5月底,情緒指標共發出11次看空信號、11次看多信號。指標同時監控,在信號發出後下個交易日開盤時開倉、至信號再轉變期間的收益情況。從戰績上來看,大賺(浮盈5%以上)5次、小賺4次、基本持平5次、小虧4次、大虧(虧損5%以上並已止損)4次。

值得註意的是,情緒指標在今年的盈虧表現更為波動。在3月30日發出看多信號至5月5日信號翻空期間,滬深300指數上漲超過12%,情緒指標擇時被記為“大賺”。但隨後5月5日發出看空信號、5月28日再次翻多以來,情緒指標擇時均為“大虧”,並已止損。而在今年2月,情緒指標發出看空信號後,亦出現“大虧”。

近期兩次看空但均大虧,夏瀟陽表示,主要是牛市在震蕩一段時間後突然急拉,導致新聞聯播沒能迅速反應,進而使情緒指標出現滯後。

“勝率沒有太大意義。如果每次勝但都是小勝,效果就不是特別好。情緒指標的關鍵,是看能不能賺到大錢。”夏瀟陽指出,情緒指標在大漲大跌下表現或不是最佳,但在最近幾年的震蕩走低時表現穩定。其還強調,情緒指標距離真正擇時交易仍有一定差距,投資者可根據自身方式對指標進行再加工。

文中自有黃金屋

金融工程的文本挖掘系統,不僅使用於指數預測、情緒擇時,還涉及熱門概念題材挖掘、個股走勢預測以及事件驅動套利等多方面。

長江證券金融工程部門此前曾推出新聞選股策略。該策略模型先從互聯網上進行個股所有信息的歸納整理,利用大數據的處理方法進行文本分析,進而做出利好或利空的判斷。下一步,根據新聞在互聯網上熱度的變化,來判斷對應投資主題或標的的市場關註度變化,進而對行情做出預測。

長江證券分析師此前曾介紹,該新聞選股策略是以互聯網最草根的方式尋找市場風口;跟蹤數據的變化,還利於實現主題投資中行情走勢的預測、利空事件中買點的分析判斷等。除此之外,銀河證券還借力分析師研報、財經新聞等多種文本載體,開發有基於文本挖掘的量化選股模型。

“炒股投資看重的都是消息,但之前人們只關心數字,忽略了文本的意義。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一份研報里文字的占比要遠遠超過數字的比重。忽略文本內容,很容易遺漏重要的信息。”光大證券原中文雲團隊核心成員馮劍在接受采訪時強調,設計任何系統的最終目標是要部分代替人們做炒股決策過程,關註文本挖掘的投資策略具有獨特的競爭力。

光大證券金融工程文本研究,啟動至今已有6年時間。2011年,光大證券“中文雲”文本挖掘系統面世。隨後,在純文本挖掘研究基礎上,再將數字量化研究進行再整合,以新算法和新模型形成現有的中文雲系統。截至目前,基於中文雲系統已細化有事件套利、情緒擇時、概念多空關註度、行業配置、龍虎榜動向、強勢股動向等多項投資策略。

以多元情緒擇時為例,其是利用普通投資者情緒曲線進行的大盤擇時。而該曲線,就是在光大中文雲系統中,通過文本挖掘算法、提取投資者情緒表達相關資料,再經情感識別而繪成。報告數據顯示,2013年至今年一季度,該擇時勝率達100%。

馮劍還介紹,目前光大中文雲系統已可以作為輔助決策系統,部分細分產品已經可以實現了脫離人工幹預,極大簡化了人們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過程。這類產品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幫助投資者直接下單。

而模型有效性考驗,是文本挖掘需要跨越的另一難點。馮劍指出,從專業觀點預計模型的有效性至少要經過牛市、熊市、震蕩市的驗證,國內文本挖掘研究模型仍待更長時間的驗證,“中文雲目前已開源,也是希望方便更多的人來研究、來共同開發更完善的系統。這不是某個人、某個團隊的工程,而是整個投資界應該去推進的事情”。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374

掘金港股連載(3): 港股及A股交易品種及交易單位元及成本的區別

(續上)

2. 交易品種之區別
現時,中國兩家交易所現存的交易品種,除了股票、基金外,同時亦有權證(香港一般稱為窩輪)、可轉債(香港一般稱為可換股債券) 等,雖可滬深300股指期貨,但也有一定資金限制才可加入,方式較為單調。

在香港方面,除了股票、權證、基金外,亦可以進行恆生指數、國企指數等指期貨、指數及大型股票的期權、此外亦有不少大小公司發行的債券的,可供購買。再者,亦可以把手上股票或債券進行融資融券,作進一步加大投資之用。此外,亦可進行其他衍生工具如Accumulator(股票累計期權) 、ELN(股票掛鉤票據) 等,交易品種繁多,玩法各式各樣。

3. 交易單位元及成本的區別
1. 股票面值的區別
中國內地兩家交易所的票面值一般均以人民幣1元為主,至於香港的股票方面,在香港註冊的公司因在2014年已進行實收股本虛擬化,所以一般而言無面值。至於其他地區註冊如中國、開曼群島、百慕達、日本等的公司,面值由人民幣、美元、港元、日圓等均有,絕對值由1分、10分、20分、甚至1元也有,但實際上,股票面值是不能代表公司的價值的,只是用出釐定出資之比例,所以不用過份擔憂。

2. 交易價格的區別
股票絕對價格而言,一般來說,中國內地之上市公司並無對股價絕對價值有任何限制,並以每股1仙為1個價位來進行股價波動,但進行股本變化由於需經多個部門核准,股票絕對值的變化較困難。

根據港交所的報價系統方面,其實最低交易價可為1分,最高交易價可為9,995元,但一般來說,如果股價貼近兩個絕對值的話,香港交易所是有權要求上市公司利用合股(類似國內之減資)和拆股(類似國內之送股)之方式來提升和降低股價。至於各家公司如果需要進行各項資本運作,吸引投資者進場或降低交易成本等,亦會進行拆細股份價格(類似國內之送股)、送紅股(類似國內之資本金轉增) 的方式來使股價變化,這使得香港股票對於股票價格之變化可以極大,相對有利股票之炒作,如果洞悉這些股價變化之先機,也是投資的好機會,這亦是港股吸引之
地方。

在買賣價位方面,根據多次股價價位變動之改革,價位的變化其實已較過往縮窄,現時價位之變化如下:
證券價格    最低上落價位
由    0.01至    0.25    0.001
高於    0.25至    0.50    0.005
高於    0.50至    10.00    0.010
高於    10.00至    20.00    0.020
高於    20.00至    100.00    0.050
高於    100.00至    200.00    0.100
高於    200.00至    500.00    0.200
高於    500.00至    1,000.00    0.500
高於    1,000.00至    2,000.00    1.000
高於    2,000.00至    5,000.00    2.000
高於    5,000.00至    9,995.00    5.000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0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