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輿論又將大眾視線引導至百度以前的一個舊賬上。
來源 | 歪思妙想(ID:wddtalk)
文 | 歪道道
近日,一則輿論又將大眾視線引導至百度以前的一個舊賬上。起因是因為百度近日宣布,因業務規劃及運營需要百度福州研發中心的相關業務將陸續遷往北京,涉及此次調整的員工可以轉崗來北京。後經部分輿論發酵,這次的業務調整被理解為“關停”、“失敗收購”等解讀上。客觀的講,四年前百度收購91後,旗下應用商店、遊戲等核心業務已經融合到百度業務中,91的資源和流量導入手機助手,也讓百度手機助手獲得了很快的發展,並逐漸在安卓市場占得優勢。可以理解為,91產品持續運營中,只是換了個方式。而福州研發中心僅是創意孵化中心,所以將此次業務調整蓋棺定論的落到“91無線”解讀,多少有些張冠李戴的誤解。針對百度的91無線收購案,看得到的是“業務調整”的結果,而背後,還有當時的收購戰略之後更多的價值孵化。
百度這場最大收購案帶來的可不僅僅是一個91無線
以成敗論英雄是一種偏頗,在商業活動中也是如此,對於91無線和百度的結合,其實單從結果出發不足以正確評判,更客觀的應該是回到當時的市場環境去揣摩。2013年百度宣告以19億美元的高價全資收購91無線,很多人都認為91無線身價的虛高註定這是一場虧本買賣,而如今的結局似乎也成了此種推斷的最直接證據。但顯然他們忘記了這場“聯姻”給百度帶來的利益,在當時的市場形勢下實際上是彌足珍貴。最明顯的是股價,據報道,自並購91無線以來,2013年10月百度的市值便飆升到495億美元,與2013年年初相比,股價上漲了大約34%,累積漲幅超過13%。照此算來,其增值部分已經相當於3個91無線,而且這次股價攀升已然成為百度多年來最為強勁的股價高峰之一。
證券市場的利好隨之也助長了有形資產的提升,從當時某商業雜誌所做的財務績效數據中可以看到,百度總資產在此次並購完成後逐步上升。另外在杠桿效應下,企業的營運現金流由2012年4季度的11996百萬人民幣,增值到2013年4季度的13793百萬人民幣。反應在直觀業績上,2014年5月百度應用平臺總分發量和活躍用戶數持續上升,日均分發量已突破1億,市場份額達到41.2%,超過360成為行業第一。總而言之,2014年前後百度的上升勢頭和此次並購不無關系。當然,更為關鍵的其實是91無線在百度戰略布局上的核心價值。換句話說,如果百度當時沒能拿下這個重量級移動互聯網入口,反而讓阿里或者360搶了先,那對於百度當時的境況來說,更是一個不小的麻煩。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破釜沈舟地收購91無線,某種程度上既阻隔了對手的擴張,也是百度逆轉移動互聯網步伐的決心。而且91無線本身也具有極強的商業實力,不僅僅是入口或渠道那麽簡單。除了龐大的遊戲開發者資源,它還擁有無線互聯網貨幣化經驗,和垂直於Android用戶和開發者的社區和門戶。以現在的情況看,這些都算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優質資源。當年騰訊、360、阿里都曾參與到對91的收購案中,其中阿里尤為積極,不僅自始至終都在洽購91無線的行列中,而且種種表現也說明對91的勢在必得。這也說明,百度能成為最後的收購人,實則是擊敗阿里、騰訊的一次實力顯現,對企業無形資產的提升也起到刺激作用。
從百度階段戰略來看,91無線已經發揮了其最大價值
移動互聯網初期,百度的戰略構想其實一直比較明朗,無外乎移動搜索、應用分發和生態系統,這也是其他互聯網巨頭普遍認同的打法。由此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91無線對百度意味著什麽、處於一個什麽樣的地位。從結果導向的輿論認為91無線並未如願發揮其核心作用。其實結合當時整體情況還是其長遠價值來看,這種觀點未免偏頗。一方面,智能手機廠商各自開發應用商店,不斷擠壓著騰訊、百度以及360等公司應用分發入口的市場空間,這是收購之前沒有預料的。而且應用分發市場用戶增速放緩、趨於飽和的情況下,91助手的價值縮水是大勢所趨,這和豌豆莢從15億美元估值降到2億美元賤賣的道理一致。所以換句話說,即使當年阿里是這場競購案的勝者,也未必能比百度做得更好。另一方面,在百度的布局下,91無線的使命就是幫助獲取移動端應用的分發優勢,在這點上,其實91無線已經發揮了應有作用。收購結束之後,百度的策略並不是扶持91助手的發展,而是持續打造百度手機助手的品牌,把91的資源和流量全部導入後者,借此兩者成功完成了整合。即使到現在,百度助手的整體態勢和市場地位也已經比較穩定了,更何況當時還一度超越360,成為最大的應用分發渠道,可見91無線確實已經踐行了其該有的使命。其實還有一點不容忽視,就是當時91無線在百度和360之間商業競爭中的價值。資料顯示,當時360手機助手的市場份額超過91、騰訊等競爭對手,位列第一。所以反擊早已是刻不容緩,而收購91無線迅速增強了百度的移動分發能力,也恰到好處地充當了對戰360的先鋒,很好的牽制了對手。總之,91無線或許是百度的一場豪賭,但某種程度上,它在百度進軍移動市場的過程中就已然完成了應有使命。
巨頭取舍決斷本屬正常,業務調整意味百度開始新的布局策略
如果單以結果論述,縱觀國內外收購或並購案,最後無疾而終其實占了很大比重。例如2000年VeriSign以 210 億美元收購了著名的域名註冊商 Network Solutions,三年後卻以 1 億美元賠本賣出。泰若網絡曾以 125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當時非常著名的搜索引擎和門戶網站 Lycos,但2004 年就宣布以 9540 萬美元將 Lycos出售。這些天價收購案最終都以極低的價格轉讓出去,可見高投入也意味著高風險,即使是在互聯網經濟相對成熟的現在,像谷歌、微軟和Facebook這樣的商業巨頭也有跟隨市場趨勢的戰略調整。比如和百度收購91無線極為類似,谷歌2014年曾以32億美元購入Nest。本想借此打開智能家居的市場,但Nest在谷歌旗下的表現差強人意,2015年的營收大約只有3.4億美元,並且屢屢達不到設定的營收目標。正如谷歌坦言的那樣,近1/3的收購以失敗告終,不是關停就是低價賣出了。所以針對91無線的結果過分解讀百度的失誤,實際上更應該從現實情況出發認清商業競爭的殘酷之處。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場收購絕不是外界全盤否定的那樣,它在移動互聯網初期對百度所起到的階段性作用,正是應對當時市場形勢的必然之舉。當然,隨著百度的戰略陣地逐漸從移動市場轉移到人工智能,91無線的價值自然而然地相應縮小,這也是為什麽去年百度開始著手處理91無線多項業務的原因。如今最後的裁撤或調整,更確切地講,應該算是公司針對不同時期的不同布局所作出的正確抉擇。並且從以上分析可以得知,把91無線簡單地歸結於百度的舍棄,未免有些片面。畢竟,互聯網風雲突變,還在用四年前的老眼光判斷四年後的新趨勢,是淺薄和幼稚的。
“騰訊的定位是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們不是要進入各行各業取而代之,而是要成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4月12日,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題為《互聯網+助力數字中國建設》的演講中說。
他還用“一三五七”四個數字分享了他對“互聯網+”的進一步思考,即:一個目標,三個角色,五個領域,七種工具。
其中,“一個目標”是指騰訊要成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助力各行各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
“三個角色”說的是,騰訊只專註做三件事:做連接、做工具和做生態。第一是連接器,為各行各業進入數字行業提供接口;第二,工具箱,提供最完備的工具箱;第三,生態共建,成為共建數字生態的共同體。
“五個領域”是過去兩年內,數字中國在五個領域擴展和推進:民生政務、生活消費、生產服務、生命健康和生態環保,騰訊希望助力“五生”的數字化轉型升級。
為此馬化騰舉了多個合作案例。例如在智慧醫療方面,騰訊陸續在27個省市推出了“微信社保卡”,根據多個城市的使用經驗,醫院上線“微信醫保支付”後,可為每位患者平均節省四十多分鐘;在交通領域,未來騰訊還想把乘車碼做成“車票”的樣子,而且還將增加像郵票一樣的社交性的玩法。
而以騰訊過去一年重點投資和布局生活消費領域為例,馬化騰再一次對外強調,騰訊不是自己要做零售,而是做助手。從前幾年打通微信支付環節,到目前的智慧零售解決方案,實現了線上線下貨物銷售體系打通、粉絲一體化運營、廣告與營銷的閉環。例如,永輝超市通過微信小程序可以直接打開線上店鋪,用戶可以再沃爾瑪門店用微信小程序完成“掃碼付”,不需要人工結賬。
“商家還可以通過對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分析,優化店鋪選址、貨架陳列,同時LBS廣告引流、公眾號推送內容、小程序商品及優惠券,也可以實現千人千面。”馬化騰說。
他還透露,近期,騰訊和步步高合作打造的智慧門店也將落地。
談到“七種工具”,主要包括公眾號,小程序,移動支付,社交廣告,企業微信,雲計算、大數據與人工智能,以及安全能力等數字化工具。
第一個是公眾號。馬化騰提到,公眾號當初提出再小的公眾號都有自己的品牌,已經成為連接很多服務的橋梁。第二是小程序,上線至今,目前已經有58萬個小程序,覆蓋100萬開發者。第三移動支付,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二維碼技術看起來不是很高級,但是實際上最實用的。
第四個是社交廣告。馬化騰稱,騰訊目前開始將朋友圈、公眾號和小程序的廣告互相打通,包括在智慧零售這些案例里,已經開始嘗試如何利用社交廣告帶來互動,看如何產生價值。
第五是企業微信,目前正在內測讓企業微信和大家正在用的公開微信互聯互通,這個難度比較大。
第六個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馬化騰並未進一步的展開。第七是安全能力,騰訊內部有七個安全實驗室。上海實驗室就曾幫助特斯拉發現了一些安全問題。“安全永遠是騰訊的生命線。“馬化騰說。
下附演講節選: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在中國數字化進程中,騰訊應該希望扮演什麽角色、發揮什麽作用、實現什麽目標。我在這里嘗試用“一三五七”這幾個數字來展開,那就是:一個目標,三個角色,五個領域,七種工具。
“一個目標”:過去幾年,在推進“互聯網+”的過程中,騰訊也在不斷地思考自己的定位,我們希望有所為,也有所不為。如果我們要做互聯網+,要+別人或者是讓別人+我們,首先我們要先做減法,首先要互聯網-才能+上別人。
今天我們的目標更加清晰了:我們不是要進入各行各業,取而代之;而是要成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憑借我們多年積累的技術與能力,助力各行各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我們的目標是做好助手。
“三個角色”: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要專註做三件事:連接、工具和生態。因此,騰訊需要扮演好三個角色。
第一個是連接器:我們希望為各行各業進入“數字世界”提供接口,也就是API,最好、最豐富的接口;第二個是工具箱,我們希望為各行各業提供最完備的“數字工具箱”,也叫SDK;第三個是生態共建者,我們希望以開放、協作的理念,提供新型基礎設施,與各行各業合作夥伴一起共建數字生態共同體,激發每個參與者進行數字創新。
接下來,我想談談“五個領域”。過去兩年,我們看到數字中國已經在五個領域擴展和推進:民生政務、生活消費、生產服務、生命健康和生態環保。騰訊希望助力“五生”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我們已經做了很多項目,因為時間關系,挑一下與大家分享。
第一個案例是互聯網+稅務,也即民生政務。這次來重慶之前,同事跟我講了這里的一個小故事。去年底,重慶國稅有一個“互聯網+”落地項目,就是通過微信公眾號實現了“電子稅務局”。重慶山區一位養雞的農民朋友,賣了雞蛋之後需要開發票,所以他要一大早起來,花幾個小時乘車到市里的辦稅大廳。到了窗口,他才發現材料沒帶全。按照以前的流程,他只能再回家拿材料,因為路遠第二天才能再來。稅務局的工作人員讓這位農民朋友通過“重慶國稅”的微信公眾號進行註冊、線上認證。剛開始,這位農民朋友還挺抗拒,工作人員花了很長時間勸說,他才勉強同意試試。沒想到他一試就嘗到了甜頭,不但當天就辦完了手續,而且以後也只需要在家里用微信“刷臉”就可以辦稅。稅務局會通過郵政部門,直接將發票寄到他家里。
這個用微信辦稅的真實故事很有代表性。過去幾年來我們通過“互聯網+政務民生”、城市服務的探索,正在幫助政府部門逐漸將政務大廳搬到網上,各種繳費、出入境、交通、稅務等手續的辦理正變得越來越便利,很多時候老百姓辦事“只進一扇門”,甚至不用進門,直接在網上完成辦理。包括我們正在探索電子證件在微信里的運用,以後我們也許就不用每天把身份證、駕駛證等一大堆證件隨時裝在身上了。當然,這些便利的背後,其實需要政府部門和我們做大量的工作。比如重慶國稅這個“電子稅務局”整合了十多個涉稅事項,實現“一站式”辦理,可以節約老百姓90%的辦稅時間。這後面運用了微信公眾號,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能力。
所以,未來的趨勢就是各地的政府紛紛開啟數字化的時間表。比如說我們在廣東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項目叫“數字廣東”,這也是今年廣東的“一號工程”。目標是希望打通“數據一盤棋”,而且結合今年的政府機構改革,希望再造整個流程能夠簡化,對市民、老百姓、企業的政府服務的整個流程和效率。
第二個案例是交通、教育、旅遊“一碼通”,也即是生活消費。去年底我在重慶的長江索道已經體驗了用乘車碼來搭建索道。到今年,我們已經在重慶、廣州、三亞、鄭州、合肥、呼和浩特等近50個城市推出,只需要打開手機微信的二維碼掃一下,就可以乘車。乘車碼實現了0.2秒的響應速度,脫網情況下也可以掃,“先乘車,後付費”。未來我們還想把乘車碼做成“車票”的樣子,而且還將增加像郵票一樣的社交性的玩法。另外,如果乘車人身份能夠得到很好的識別,未來也許可以用於探索緩解安檢的壓力。同時乘車人的身份是可以得到實名的認證,對城市的管理包括安檢的壓力減緩也是非常有好處的。
同樣在教育領域,我們在高校也在推動數字校園這樣一個解決方案。比如說學生在學校里用手機二維碼可以解決宿舍門禁、上課簽到、圖書館過閘機、食堂消費等這些場景。現在我們在北京大學等數十個高校已經通過“校園碼”來實現了這樣的想法。“校園碼”的背後,是“微信校園卡”的一整套解決方案,可以把大學里面所有的系統全部打通起來。甚至包括上課簽到,學生還可以通過手機發彈幕和老師在課堂上進行課件的互動;也包括去圖書館的時候通過手機來選座位。我想當年我們在讀書的時候,經常用一個書本去占位,那這樣的日子可以用智能化的方式解決。
在旅遊方面,上個月我們和雲南省政府發布了“一部手機遊雲南”的項目。以後大家拿著一部手機,打開APP、小程序或公眾號,就可以在雲南輕松的旅遊。這里有很多創新點,他們也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口號叫做“一碼通”,就是大家在雲南各地旅遊,不用每次去買門票,所有線下支付環節可以“一碼通行”。此外,“吃住行遊購”五大服務也進行了全面的數字化升級,可以在手機上“一鍵下單”,“找廁所”、“導覽”等信息“一網打盡”。這個應用一邊連接著千萬遊客,另一邊連接著數百個政府部門和數十萬家商家,所以遊客在旅遊全程可以隨時隨地“一鍵投訴”到監管部門,下面每一個商家都有它的信用評級。
第三個案例是智慧零售,也即生活消費。很多合作夥伴註意到騰訊在零售領域的布局,我最近也多次強調過,我們不是自己要做零售,而是希望成為零售業的“數字化助手”。從前幾年打通微信支付環節,到目前的“智慧零售解決方案”,實現了線上線下貨物銷售體系打通、粉絲一體化運營、廣告與營銷的閉環。例如,最大零售超市沃爾瑪開始觸電,很多門店用微信小程序可以完成“掃碼付”,不需要人工結賬。還有永輝超市通過微信小程序可以直接打開線上店鋪,在家完成訂單,30分鐘送達。
再比如,去年底,我們和百麗合作開發了智慧門店的升級方案。比如,我們部署了人臉攝像頭等傳感設備,客流數量、店鋪的熱點區域在哪里、顧客逛店的怎麽走,全憑數據。比如,店長可以實時查看每個店員陪同的顧客數量、時間和陪同轉化率,有針對性給員工進行專業指導。
今後,商家還可以通過對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分析,優化店鋪選址、貨架陳列,同時LBS廣告引流、公眾號推送內容、小程序商品及優惠券,也可以實現千人千面。近期,騰訊和步步高合作打造的智慧門店也將落地,大家可以關註步步高這次在峰會帶來的精彩案例。未來,相信消費營銷環節的數字化,對生產設計環節會帶來越來越大的影響。這對於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的發展有深遠的意義。
第四個案例是智慧醫療,也即是生命健康。我們在醫療領域也做了很多探索。前幾年大家普遍感覺去醫院掛號、繳費需要排隊,我們現在與醫院攜手,從掛號、支付環節入手,用微信解決患者就診全流程,節省大家時間。解決了這個問題之後,我們發現,在檢驗單、藥方、醫保、商保這些環節還可以打通,所以,我們與社保部門合作,陸續在27個省市推出了“微信社保卡”。根據多個城市的使用經驗,醫院上線“微信醫保支付”後,可為每位患者平均節省四十多分鐘。
去年,我們將數字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推進到了診療環節。騰訊推出了基於人工智能的醫學產品“騰訊覓影”,利用AI醫學影像技術助力診療環節,覆蓋食管癌、肺結節、糖尿病眼底病變等多病種篩查。目前,騰訊覓影已經落地100多家三甲醫院,幫助醫生提升診斷效率和準確率。目前“騰訊覓影”在重慶多家三甲醫院已經落地。
與此同時,我們與廣西柳州嘗試在微信掛號、支付等功能的基礎上,實現了全國首例“院外處方流轉”服務,院內開處方,院外購藥,甚至送藥上門。因為處方流轉涉及衛計委、醫院、藥房、藥廠等多個環節,這里我們用了區塊鏈技術實現處方不被篡改,我們也在考慮推動這項技術的落地應用。
第五個是互聯網+農業,也就是生產服務,這個案例比較長,就不一一介紹了。總的來說,利用企業微信技術,助力企業在提高效率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
最後我想談七種工具,簡單介紹一下數字化工具箱里面有哪些東西。七種工具,也可以叫七種武器,對企業攻克數字堡壘來說,是最好的武器。我會從表到里、從前端到後臺,按順序給大家介紹。
第一公眾號。微信的公眾號平臺,最早2012年開始上線,當時我們有個口號,讓“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我們希望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讓每一個商家和機構都能直接跟自己的終端消費者建立聯系,擁有自己的粉絲和流量。目前,我們公眾號體系已經成為各個企業和公共服務機構與用戶溝通的重要渠道。
第二小程序。小程序發展了一年多,越來越完善了。它拓展了公眾號達不到的一些功能,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數字化利器,尤其目前智慧零售的很多應用都跟小程序關系密切。小程序上線一年來,已經有58萬個小程序,覆蓋了100萬開發者。,可以說小程序已經成為中國編程者非常熱門的編程環境和語言環境,這就是中國IT行業讓人自豪的一個成果。
第三移動支付。剛才楊教授講到,移動支付成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移動支付非常普及,很早的時候,我們就力推用二維碼掃碼,這個技術看起來不是很高級,但是實際上是最實用的。通過手機攝像頭來掃碼,我們在2012年就斷定,這將成為線上線下連接的重要橋梁。所以,在微信里,大家加好友時,我們有意識地讓用戶掃二維碼來加,所以你們想到二維碼掃碼,就立刻想用微信右上角掃一掃,這個場景是深入人心的。
第四社交廣告。過去,大部分的品牌商家都是用傳統的方式做營銷,遞推、發傳單、投放傳統的戶外報告等等,這個效率不高,很多錢都浪費掉了。未來,我們希望用數字化的方式打通線上線下,進行一體化的營銷。我們社交廣告的效果也越來越得到大家的認可,所以目前我們開始將朋友圈、公眾號和小程序的廣告互相打通,環環相扣。包括在智慧零售這些案例里面,我們已經開始嘗試如何利用社交廣告帶來互動,看如何產生價值。這一塊是新事物,我們也在摸索,也希望和在座的合作夥伴一起加速它。
第五企業微信。微信和QQ都在開發企業級的運用,目前我們正在內測,讓企業微信和大家正在用的公開微信互聯互通。這個難度還是比較大的,比如說零售售貨員,或者是你的同事,你跟客戶溝通是用自己個人的微信來建立關系鏈。但是員工離開之後,那企業所有顧客關系網絡就給帶走了,而且很多信息是流傳不下來。現在可以通過互聯互通打通,可以把它的效率大大提升,而且非常方便。
第六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我就不詳細展開。我也曾經說過,未來各行各業其實就是在雲端用人工智能處理大數據。
第七安全能力。企業和政府進行數字化轉型,經常問的問題是安不安全。以前網絡上,大家雖然孤立,但是感覺不互聯互通,還是安全的。但是,要用到數據,大家擔心上了雲、上了網之後,這個數據如何保證安全——這個也是騰訊特別重視的,我們內部有7個安全實驗室,在不同的領域做了很多研究。比如上海的安全實驗室就發現了特斯拉系統的多個漏洞,幫助特斯拉解決了很多安全隱患,特別是汽車、車聯網方面,這個安全隱患更加重要,因為它關系到我們的出行、生命安全。所以,安全永遠是騰訊的生命線。
最後,簡單小結。中國的實體經濟和公共服務機構,正在成為數字化進程中的主角。騰訊希望做好連接器,和做零配件。我們為大家提供最有效的數字接口和最完備的數字工具箱,成為你們最好的數字化助手。
中國經濟正在實現新舊動能的轉變,創新非常關鍵。新一輪全球產業革命就在眼前,我們如何把握數字化變革的機遇,能不能在更多領域和其他公司並跑,甚至領跑?今天,對於重慶和很多西部城市來說,我們如何把握這個機遇,獲得和更多東部發達城市並跑甚至是領跑的機會?
我們相信,數字中國的建設將能加速全球數字化的進程,並為世界提供“中國樣本”和“中國方案”。
最後,再打一個廣告,今天我們將為大家推出,我們團隊和我新出的一本新書,叫做《指尖上的中國》,這本書講述了中國作為移動互聯大國整個社會變遷的過程。在書里也有在座各位在各個領域的非常鮮活、生動的案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