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特委多名建制派 諮委會失制衡作用
1 :
GS(14)@2017-05-27 08:51:56【本報訊】廉政公署由4個獨立諮詢委員會監察運作,理論上委員應來自不同政見及階層人士,但近年特首梁振英委任多名建制派人士加入委員會,其中以委任譚惠珠出任審查貪污舉報諮詢委員會主席最引起爭議。審查貪污舉報諮詢委員會前委員單仲偕批評,梁振英此舉令廉署委員會監察制度褪色,失去制衡作用。單仲偕指出,當年港英政府設計4個獨立委員會監察廉署運作,並委任不同界別如律師、醫生、大學教授及議員等出任委員,「以往委員會成員只有兩至三名建制同泛民嘅議員,政治人唔多,令委員可客觀同平衡各方意見,制衡廉署」。
譚惠珠
譚惠珠任主席損公信力
自梁振英上場後,諮詢委員會組成開始變樣,「尤其係佢委任政治立場明顯嘅譚惠珠任審查貪污舉報諮詢委員會主席,畀人感覺唔好,應該搵政治中立啲嘅人做主席」。他認為需加強諮詢委員會的代表性,以有效監察廉署及制衡政治干預。立法會議員林卓廷指出,梁振英委任多名建制人士進入審查貪污舉報諮詢委員會,更委任曾因擁有炒賣的士牌公司股份而捲入利益衝突醜聞的譚惠珠為主席,令委員會公信力備受質疑,他認為應改由相關政策局物色不同聲音的合適人選,重拾公信力。前副廉政專員李銘澤也認為,4個委員會委員側重某一夥人會影響反貪工作,「除咗領導人有強烈反貪意識外,亦要獲市民認同,如果諮詢委員會只集中同一夥人,形象上畀唔到公眾信心同認同,會直接影響反貪工作」。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527/20034980
綜藝節目被強國狂抄韓政府出手制衡
1 :
GS(14)@2017-05-27 08:54:20據南韓《亞洲經濟》昨日報道稱,海外電視台抄襲韓綜藝節目成風,各種山寨節目泛濫,南韓放送通信委員會表示將開始尋找對策,積極維權。未來如果再有抄襲等侵權問題,南韓將從政府層面採取措施應對。由於中國抄襲現像多且嚴重,因此委員會將集中對中國案例進行討論。委員會表示,此次將對電視作品的「創意」、「抄襲」和版權作品的成立條件等相關標準進行研究,之後將分階段制定遭到侵權時的應對政策。其中在中國綜藝節目領域表現搶眼的湖南衞視、東方衞視都被點名。該報道稱:「具體來看,東方衞視抄襲MBC綜藝節目《無限挑戰》,推出了《極限挑戰》;湖南衞視抄襲SBS電視台《英才發掘團》製作了《神奇的孩子》,抄襲tvN電視台《三時三餐》制作了《嚮往的生活》。」雖然南韓電視台每次遇到被抄襲時,都會與中國政府或相關電視台溝通,但大多數時候得到的回應都是「無法應對」或「很難保護權利」。南韓業界因此批評中國的態度「不負責任」。同時,南韓電視台還要考慮到中國是韓流的最大出口國之一,如果在版權問題上態度太過尖銳,刺激到中國,那麼其他節目在對華出口時也或將遇到麻煩。在衡量實際利益後,最終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始終沒法拿出有力的應對方案。南韓《亞洲經濟》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27/20035551
林鄭:「港獨未去到一個勢頭」認同行政主導要受立法機關制衡
1 :
GS(14)@2017-06-11 16:00:41■林鄭月娥昨與梁振英大唱反調,指港獨僅一小撮人言論。何家達攝
【本報訊】特首梁振英2015年首次在施政報告提出要警惕港獨,更多次高調提出防範港獨思潮。即將就任特首的林鄭月娥,昨於訪問中與梁大唱反調,直言對港獨已成「思潮」說法有保留,更指港獨「未去到一個勢頭」。對於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早前強調香港實行行政主導,林鄭認為不是政府提出事項遭立法會反對,就代表行政主導受衝擊,因《基本法》寫明立法機關有權制衡政府。記者:呂浩然
張德江
林鄭昨於有線電視接受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訪問,曾提及國務院發表一國兩制白皮書,到近日張德江強調中央對港是授權、有監督權,是否因為本港出現港獨思潮時,林鄭指兩者或有關連,但她對所謂港獨成「思潮」有保留,「我都時常同中央嘅官員或者內地嘅朋友講,呢個所謂港獨係咪去到一個思潮?我都有保留」,她認為港獨「可能係好小撮嘅人,我唔知佢嘅居心係乜嘢,就提出呢種完全不切實際、亦唔應該嘅言論」,又重申港獨「未去到一個勢頭」。
議員盼上場後言行一致
對於張德江早前在北京重申香港實行行政主導,林鄭則認為,行政主導不代表立會阻撓政府事項,就是衝擊行政主導,「(行政機關)我主動做一啲嘢、我有導向咁去做一啲嘢」,同時「呢個過程裏面如果有啲要法案嘅配合、有啲稅務嘅改革、有啲撥款要做,咁都要受制於立法機關按《基本法》嗰個功能嚟去制衡我哋」,又強調為官多年,對這點的理解很清晰。至於近年日益變差的行政立法關係,林鄭笑言「(行政立法關係)本質上唔會太好」,始終立法機關是負責制衡、監督甚至反對行政機關,不過她希望雙方都以香港的最大利益為依歸,亦表明作為行政機關的官員應該會爭取與立會合作、接受立法機關制衡。林鄭亦被問及,近年北京不時就香港發表意見,被指是收緊對港的控制。林鄭認為「最緊要講嘅內容係咪切合同埋符合原先一國兩制嘅構想同埋《基本法》嘅要求」,社會要認真了解其內容有否偏離一國兩制、偏離咗中央有權參與的事務,「如果有咪大家發聲,如果冇,其實係講清楚件事之嘛」。公民黨黨魁、立法會議員楊岳橋認為,林鄭言論或旨在為梁振英管治降溫,故未再指罵港獨,她提出行政、立法互相制衡,亦較接近《基本法》設計時的初衷,但盼林鄭上場後能言行一致,如在施政時充份地諮詢立會,而不是數夠票便算,繼而忽略了擁有逾半數選票的民主派。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11/20052054
華宣示話事人身份vs印度甘當制衡角色
1 :
GS(14)@2017-07-07 02:42:04【學者分析】中印衝突兩國軍方態度頗為強硬,但兩國的領導人未有評論。有學者分析指,中國暫時的回應只是外交部層面,相信仍想和平處理事件,認為衝突是否和平落幕,將要看印度總理莫迪的態度。一旦莫迪態度強硬,局勢就會相當危險。國家主席習近平及莫迪將在本月7日參加二十國集團(G20)峯會,外交部沒有透露兩人會否見面。
疑報復印度缺席一帶一路論壇
中國南亞學會顧問王宏緯指出,根據印度外交官員撰寫的回憶資料,印度早在1987年就想透過在邊境挑起事端,向中國宣戰,一報1962年中印之戰的戰敗之仇。不過,當時印度認為軍力不足,故中止計劃。在今次而言,北京亦視衝突為印度單方面撕毀中印邊界協議,《環球時報》前日引內地學者指,近年來,印度面臨的國內國際環境相對較好,因此野心膨脹。加上美國與印度的防務合作把美印的關係發展到一個新的戰略高度,其背後存在着制衡中國的因素,印度也甘心充當這個角色。印度媒體分析指,中國之所以在戰略用地洞朗地區修建軍用道路,其中一個可能性是報復印度在5月時,曾高調拒絕出席中國舉辦的首屆「一帶一路」高峯論壇,故此希望增加與印度的談判籌碼,提升在印度及不丹的影響力,宣示中國才是亞洲的話事人。中印曾在邊境的阿克賽欽、藏南和達旺等地起過領土爭議,並在1962年發生過中印戰爭,戰爭約爆發了一個月,最終中國在佔盡優勢之下,突然宣佈單方面停火,最終中國得到阿克賽欽,印度則保有藏南和達旺。中央社/環球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05/20079263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