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3-5-26 例會記錄 Joe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kyca.html
舟山港區規劃:
看這個還挺激動的,不過主要也是要看能不能搞成功,稍有點賭的味道,一旦成功規模效應不言而喻,感覺寧波未來的發展一片光明,光是最大中轉港這一點帶來的利益就非常之大了。從大了說,如果主要又用來囤積鐵礦石、原油、煤炭等資源的話,算的上是利國利民。而且鏈條可以發展的很長,配套設施、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建設,乃至相關金融機構的設立,都可以帶來很大的經濟利益。從根本上說,寧波港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的確是不可複製的。

銀行更新:
去年銀監會頒佈禁止銀行向尋求貸款的中小企業收費的規定,因此各家銀行「諮詢及顧問費」都相應減少,但實際上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只需換個名目而已,該收的費照舊收,絲毫不影響銀行的非利息收入。
這裡felix延伸了下無形資產的作用,對於一些行業無形資產的威力巨大,比如金融業、食品行業,有的無形資產可以成為無堅不摧的壁壘,有的卻容易被替代,像是我們熟悉的各大手機品牌,感覺也算「見證」了索尼、諾基亞、摩托羅拉由盛而衰的過程。

中小市值公司:
上海家化:
今天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家了,主要是被六神的強大震撼到了,原來曾被保潔公司耗資十億打營銷戰推銷其旗下產品都沒有搶佔市場,不得不說六神確實算的上是極為成功的國貨。還有就是又一次通過這家公司的例子看到了價值投資的意義所在,在中國做價值投資需要思考,但很多時候更需要一種堅持的勇氣甚至是信念,由衷佩服felix。

高速公路:
考慮資金成本和大的經濟環境的聯繫,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候,資金的成本如何?在經濟逐步放緩時候資金的成本又如何?而對於高速路而言需求的變化卻不大,存量會漸漸跑滿,此時市場對其的估值相對其他行業而言又會出現怎樣的變化?綜合考慮對高速路未來的發展可能會有一個大致的展望。

浦東金橋:
就公司本身而言,感覺就是不做啥事也可以坐著數錢,拿地早地理位置又好,不過作為一個投資對象而言,太貴了!
類似的還有東方明珠,雖然不像這個這麼賺錢,未來發展也不像浦東金橋這麼看好,但是就其業務而言也算是富貴閒人一個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065

201-5-26 例會記錄 歐陽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lkch.html

兩家銀行:

北京銀行:

1、各項人均效率上實在非常突出,不過人均工資平平;

2、撥貸比非常高,小銀行實屬難得。

3、得益於成本收入比低,淨利潤率挺高,但受限於很低的周轉率水平,ROA仍然有限。

 

重慶農商行:

1、生息資產收益率非常耀眼,一是貸款收益率高,一是債券收益率比寧波的還要高(不過它發債的利率也高),淨利差穩居榜首;

2、貸款裡面,2009年之前,票據業務做得特別大,個人貸款佔比穩定,但對農戶的貸款持續快速下降,對住宅和地產貸款持續上升;

3、存款結構真特別,存款利率也很特別;

4、撥貸比也非常高哎,3.42%;

5、人均效率受限於地區和服務對象,較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089

2013-6-2 例會記錄 Joe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l7cg.html

中煤能源:

cedric結合他之前做過的模板講了些關於煤炭的東西,比如中煤能源的毛利是相對偏低的。這有一部分原因是其產品以動力煤為主,而動力煤相對焦煤的毛利偏低。覺得這就像一個人,資質這個東西是挺難改變的,想要轉型的成本太大。

關於專項儲備蓄水池的問題沒有聽清楚,猜測是要對應成本來看,應該存在一定勾稽關係,而通過兩者變動情況較大的差距來判斷是否存在做賬?這個實在不清楚,等著看其他同學的博客。

至於後面felix講中國化學的部分就更是聽的不清楚。


人口及房地產銷售情況

看了濟南和青島的人口統計情況,一個認識是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數的對比,對於濟南和青島這類城市而言,常住人口差不多是戶籍人口的1.2-1.3倍,不知道北京和上海這種一線城市是什麼水平,而對於三線城市,又或者農村地區,又是什麼樣的水平?

看青島的初婚人數統計的時候有個小小的問題,10年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回落,之後又恢復正常,不知道什麼原因,難道是因為10年是盛傳的寡婦年?覺得這個原因挺難理解。。。

另外felix提到看發電量、供水量的變化來更加真實地反映出當地經濟的發展,這些東西的確是難以造假的。而看青島2000年前後GDP和發電量變化情況,覺得確實很多東西對比起來看就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了。


中小市值公司:

印象比較深的是人民網,IPO募集的資金幾乎沒怎麼用,賬上大量現金,而就其本身性質和業務來看,我也實在不懂它上市原因何在?說是圈錢也是不是做的有點太直接了?沒有讀過招股說明書,可能應該看看上面是怎麼寫的。。。

後面連著幾個公司維維股份、杉杉股份等好像都是名字和業務差的蠻遠,業務涉及的相當廣泛,股票一度被炒很好。

揚農化工,一家化工科技公司,毛利挺高,但似乎還是人為壓下去後的結果,和許多醫藥企業類似,後者通過商品的組合來壓低毛利。有時候做公司要做的和人一樣,不能太高調,優勢過分的暴露不是一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601

2013-6-9 工作記錄&例會記錄 Joe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lcok.html

五、

 

稅收

 

公司所得稅

Our conclusion is that in somecases the benefits of lower corporate taxes fall exclusively, oralmost exclusively, upon the corporation and its shareholders, andthat in other cases the benefits are entirely, or almost entirely,passed through to the customer. What determines the outcome is thestrength of the corporation's business franchise and whether theprofitability of that franchise is regulated.

較低的公司所得稅對公司及股東的益處有限&好處幾乎全部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原因:公司本身的專營優勢及專營利潤是否受到限制

舉例來說,當專營優勢很強而稅後利潤以相對嚴格的方式受到管制時,就像是公用電力事業,公司稅的改變會很大地反映在價格之上,而不是利潤之上。當稅率下降的時候,價格通常也會下降。同樣稅率升高價格上升。

競爭性行業:專營競爭優勢非常薄弱

自由市場對其產生影響,滯後不規律卻非常有效,類似對專營事業管制。

稅率降低時通常伴隨著價格的下降,稅率升高的情況下呢???

Berkshire

我們許多的公司,包括完全控股或部分持股的,擁有這樣的專營競爭優勢。結果對其稅收的減少帶來的益處將很大一部分流入我們的口袋而不是消費者的口袋。

但是保險公司是一個例外,這一行業成為例外的原因是並非所有的保險公司都適用於同樣的稅法規定。主要的區別會長期存在。

原因如下:新的稅法會對一些公司產生很大影響而對其他公司則無;某些在之前有巨額虧損的大型保險公司至少會在未來幾年間進行獲利抵扣;一些大型保險公司將其子公司的收入歸入到非保險業務收入當中。這些完全不同的情況會導致不同的財產意外險公司邊際稅率。而這在其他競爭性行業中不會發生,比如鋁業、汽車製造以及零售業,這些行業中主要的競爭者都適用於同樣的稅收規定。

 

六、股利政策

 

兩個小點

1、「……並非所有的盈餘都會創造同樣多的收益。在很多公司,尤其是那些擁有高資產收益率的公司,通脹造成了部分或者全部的人為的賬面盈餘。這種收益可以稱作是「受限制的」,如果公司要維持其經濟地位,這些收益就不能作為股息分配給股東。一旦發放,公司將失去它在一個或多個領域的競爭力:如維持其銷售量的能力、長期競爭力和財務優勢。不管發放股息率是如何保守,一家公司要是持續發放它有限的收益就注定要被淘汰,除非有等量的資本持續注入。」

通脹造成人為的賬面盈餘,假設對收入成本的影響是近似平衡的,那麼對利潤的影響也就只是純數量上的變化,也極可能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影響,比如對行業內公司而言。而維持經濟地位,收益不能作為股息分配,這一點更應該從公司成長性的角度討論,公司是內生性的成長呢,還是純粹依靠外部資本的投入呢?就好比一個公司產品買的極好,在一定範圍內公司儘可能擴大產能而不用發愁賣不出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資本的投入,而與之對比的是,資本的再投入可能完全是用以保持現有的利潤,比如加大銷售渠道、人員的投入等等,而完全不考慮擴產的可能,當然上述兩種算是兩個極端。老巴想要的當然是前者,至少資本的再投入要帶來利潤一定速度的增長。

財務優勢方面不是特別理解,具體指什麼?高槓桿公司償還債務?對資本充足性有一定要求的公司?

2、在判斷經理人是否該留存收益,股東不應該簡單比較最近幾年增加的資本所產生的資本回報率,因為這種比較可能會被核心業務所扭曲。

一般參考的指標是ROIC,但是這裡老巴進一步細化,如果一家公司將其現金大量投入低回報的其他業務,那麼這家公司的總資本回報率將不再突出,因為額外的回報是通過核心業務創造的收入產生的。算是一種更為嚴苛的判斷標準吧!


七、


86年附錄

非常簡單地瞭解一下美國會計準則下公司併購時候的會計處理。

2013-6-9 <wbr>工作记录&例会记录 <wbr>Joey

公司ON是同一家公司,Scott Fetzer

O列(代表舊的)展示了沒有收購前這家公司的情況下其1986年的GAAP收;而N列(表示新的)則顯示收購後Berkshire所報告的Scott Fetzer公司的GAAP收入。

這兩列描繪了完全相同的經濟狀況,如相同的銷售額、薪金水平、稅負等等。而「兩家公司」也都為股東創造了相同的現金流。只是會計計量方式不同。

ON的比較源自與Berkshire以不同於其淨資產價值的價格收購了Scott Fetzer,這種不同,或者說溢價或折價購買必須被計入到「購買價格調整」項中。Scott Fetzer一例中,Berkshire對其淨值支付了$315 million,而其賬面價值為$172.4 million,所以付出了$142.6 million的溢價。

1、對此溢價的第一步會計處理就是將流動資產的賬面價值調整為市場價值。

對應收賬款沒有影響,其按市值計價——對存貨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

2、調整固定資產的價值

文中直接給出結果:固定資產價值增加$68.0 million,遞延所得稅負債減少$13.0 million

3、調整無形資產而非商譽以及負債的價值

4、將所有資產和負債調整為公允價值後,最後一步會計調整就是將剩餘溢價計入商譽(解釋為「支付對價超出淨資產的公允價值的部分」)。

2013-6-9 <wbr>工作记录&例会记录 <wbr>Joey

影響:

1、 折舊和攤銷的增加

2、 對存貨計提減值準備的增加,但影響是短期的,長期不存在

3、 遞延所得稅沒有解釋

然而需要注意新創造的會計成本都沒有被減免稅收,即CAAP會計與稅法計稅基礎是不同的。

 

1986年年末新舊公司淨資產的不同從$142.6 million減少到$131.0 million,額外的$11.6 million被視作新投入資產收入。隨後類似的對收入計提的費用將會造成大部分溢價的逐漸消失,兩張資產負債表終將一致。隨後類似的對收入計提的費用將會造成大部分溢價的逐漸消失,兩張資產負債表終將一致。

 

例會記錄:


中青旅:

業務主要分為四部分:IT、旅行社、烏鎮、房地產

今天主要講了兩個項目:烏鎮和古北水鎮

烏鎮:西柵主要收取租金,酒店收入,景區門票收入等;東柵則主要為景區門票收入。

存在問題:西柵600元以上酒店入住率較低,價格定位可能存在問題,多數遊客會選在周邊留宿,只需三四百元。

個人覺得這樣的定價是和酒店床位、內部裝修、設施配套等有關的吧,如果降價,在入住率還較低的時候應該是比較有效的。

烏鎮戲劇節,投資大,造了一個烏鎮大劇院,但是當期回報挺差的樣子,想起了老謀子的各種印象,這個東西真的賺錢嗎?不太懂。

古北水鎮:拿地成本挺高的,而且持股比例不斷減少,覺得中青對其投資的目的有所變化,更像是等著上市後出售股份或繼續持股,而不是準備開發經營。

 

中小市值公司:

聽了150個公司,效率很高,每個都有記錄一點,就是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不過有一個大體的感覺,比如各個行業的一些特點,以及一些指標大致的水平,都有一點感覺,像聽醫藥行業,會特別關注應收賬款、銷售費用之類的,另外就是覺得好像比較好的公司或者是特別差的公司都會涉足房地產一樣,還有聽到挺多的BT項目,想起felix曾經說過這個可以和地方政府債聯繫起來想想,算一種表外業務。總的感覺還是挺有收穫的,然後回來看了下自己做的4個有色金屬行業公司卡片,覺得還是再修改一下,和後面做的一起上傳吧。

航民股份、恆生電子還挺好的感覺,就是很貴。

比較神奇的公司:

氯鹼化工:勉強不虧損,但是分紅派息很多,是大股東套現嗎?

中國汽研:收入下滑的同時淨利潤上升,這個可能要細看一下報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244

2013-7-14 例會記錄 歐陽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mkk7.html

三星電氣:

資金的來龍去脈,資金的來源是哪裡?最後去了哪裡?這中間有沒有讓主業增值?投入多少,產出多少?

公司的業務模式有哪種特徵,競爭優勢在哪裡?這種優勢是否能維持?

把自己放在公司所有人的角度考慮問題。

銀行同業:

還是大銀行穩健。沒有存款支撐的業務,各種所謂的創新,對於銀行這種高槓桿公司來講,總感覺有點心虛。

 

晚上把國金回顧了下,一個城市只能有一個恆隆嗎?尤其是上海這些高消費地方,為什麼再造不出第二家?不論是比恆隆早開業的,還是晚開業的,現在看來,似乎都與其還有差距,為什麼捏?IFC一樓是挺高端的,但是上面的3-4層還是需要用餐飲來填補,這是為什麼呢?新鴻基的資金實力或者說在運作商業方面的經驗不夠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991

2013-7-21 例會記錄 Romne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m89w.html
聽例會,寫一點記錄。

1、湘鄂情

   公司是做政府生意的,毛利率高達65%以上,其成本不低,裝修都做的很豪華,這些都會做到成本上,但是毛利率還有那麼高,就是只有宰人了。這種凱子,只有政府部門才會當了。

   故此,八項規定一出來,湘鄂情直接嗝屁。

   其開的分店,比如拉薩點,2012年可以做1900萬的銷售收入,今年一季度才30萬,不得已直接關門了。

   裝修做的很豪華,每個店面裝修都花了不少錢。餐館原本是輕資產,被他很無厘頭的做成了重資產。大客戶政府部門一整風,整個系統就完蛋了。

   老闆的股份差不多都抵押出去了。

    湘鄂情債最近暴跌,但是這個公司不斷在失血,最近也沒有止血的跡象,手頭也沒啥錢,都大手大腳花光了。繼續觀望之。

 

2、友好集團

   2005年前,基本在瞎搞,不是做基因工程,就是做計算機,什麼火做什麼,很是在股市上活了一陣。但是都沒做成功。人還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先吧。

    2005年後回到主業,中規中矩的做百貨,也是過了四五年才起色。做生意猶如栽樹,樹從長大要結果,怎麼也要幾年。企圖一下子立竿見影,怕是沒這種好事。百貨從開店到養熟,如同樹的結果,是需要時間的。急不得。

    老店還可以,新開的店不太行。好的地段,好的資產,猶如肥沃的土地一樣,就很難複製的東西。好的資產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太少。這種東西,拿掉一個就少一個了。如果如老巴一樣有錢,那就應該是直接buyout了。

     無論是國企還是名企,能找到好的能消耗掉現金的好項目都十分重要,不是每個人都像老巴一樣能拿得住現金。大部分人有了自由現金流,就開始亂搞了。felix將國企可共患難,而不可共安樂,因為安樂了之後,就開始亂花錢了。

 

3、LEG禮斯派

   做床墊起家。擴張期在90年代,通過不斷收購擴張收入。但是收購的多是小公司,小魚小蝦好消化。

   2001年前,中國還沒起來,這個時候日子挺好過的,毛利率也還挺高,但是2001年後,中國崛起,該公司的周轉和毛利率雙雙下滑。於是上了一個成本殺手。把費用率砍下去了,於是熬了過來。

    現在這公司的中國味道已經很濃烈的,三分之一的員工在中國,中國也是其最大的市場。哪天在A股上市,也不是不可能把,哈哈。

    當年收的是小魚小蝦,所以才能砍下去成本,否則也麻煩。收購這種事,關鍵要消化的了,消化不良,也是麻煩事。收購所謂的協同效應,聽起來好聽,真要動手砍成本,下手起來,也是麻煩事。大企業盤根錯節,不是那麼好動手的。

 

4、BP能源統計

   美國的能源真是比較均衡了。中國嚴重依賴於煤炭,我們就是產煤,其他的東西都少,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目前美帝的人均用電量13000度,日本是8600,德國是7800,天朝則只有3670。這個空間還是有的。

    不過如果繼續以7%的速度增長用電量的話,過不了幾年,我們的工業化就飽和了。這麼快的速度增長產能,世界也適應不了。還是慢一點,也讓大家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天朝的煉化產能利用率一直在上,石化不是那麼賺錢,還真是價格管制的結果,如果放開,大周期一來,怕是可以大賺一筆了。

      一盎司黃金基本上可以買7-25桶石油,均值是12的樣子。

       美帝的經驗,工業化進入中後期,人均用電量就不怎麼動了,然後內需就自然而然的起來了。美帝進入消費社會是20世紀20年代的事情,那個時候美帝的鐵路差不多修完了,也是產能過剩。但是產能過剩的背後是低廉的運輸價格,這個降低了整個社會的物流成本,鐵路是虧錢,但是用鐵路的其他部門,可是賺大發了。

      咱們這個估摸著也差不多。這兩年天朝的用電量還在往上走,美帝的卻是連續幾年負增長了。美帝經濟復甦不錯?呵呵。就算是復甦,怕也是繼續去工業化吧。

      現金流是果子,投資是種樹,咱們的企業現金流是差了點,但是這是種樹,日後才可以看到成效,產能過剩的另一面是低廉的產品價格,這是給其他的行業的盈利買下伏筆。比如鐵路運輸便宜,整個國家的貨運成本就下去了,然後就是整個國家的企業的周轉就上去了。

      美帝今日許多企業現金流好,當年種下的樹苗功不可沒,人家的基礎設施什麼的,都是幾十年前修建的。所以才能坐享漂亮的現金流。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自古而然。以一時的現金流論英雄,竊以為不可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695

2013-7-28 例會記錄 歐陽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mv8d.html

川大智勝:
公司的基礎是四川大學科學研究所,學術科研起家。
現在規模還非常小,收入2個億,一年利潤6000萬。主要產品空管產品的毛利率近三年持續下降?科研經費投入力度比較大,佔收入20%。
員工工資很低,73%的人是本科及以上,一年平均才有6萬塊錢收入,不過有股票補充。友阿股份,高管的工資非常高,而且還有股權激勵呢。
公司2011年新上來的總經理是川大科技處處長。
公司融資較多,現金充裕。

 

道瓊斯指數:
起初是11家運輸公司的股票,現在也只有30家,挺少的。
1910年是100,到1949年是200。40年,戰爭和蕭條對股市的影響真大。
1929年美國擁有汽車2312.08萬輛,1929年美國人口1.73億,每7.5人擁有一輛汽車呢。現在北京每4個人擁有一輛汽車。

截至2003年的成分股裡,食品飲料挺多的,滿足人類最基本的需求的還是最賺錢的。其次,像石油、化工、汽車也不少。零售百貨只有3家,並且西爾斯已經被剔除了。還有兩家電影公司,呵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685

2013-8-4 例會記錄 歐陽 濟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eb77a950101mzy0.html

12金風:
起息日2012年2月,利率6.63%,期限3年(較短),規模30億,目前到期收益率5.6%。
公司進入風力發電領域時間很久了,2012年新增裝機容量和累計裝機容量都是行業排名第一,市佔率在20%左右。不過,行業的前20名競爭對手中,除了少數幾家民營企業之外,都是有硬背景的,未來的行業格局和位置尚不明確。
風力發電行業目前由於產能過剩,行業陷入困境,但即便如此,公司的情況比起很多同行來講,也要好不少。目前是個大洗牌的時期,誰能最終渡過難關?
從公司分型號的收入拆分來看,從開始的0.75兆瓦,到1.5兆瓦,再到2.5兆瓦和3兆瓦,技術更新的非常快,與之對應的收入變化非常大。比如,2008年流行的是0.75兆瓦的,收入達到頂峰,33億,隨後,1.5兆瓦的開始推廣開來,0.75兆瓦的收入成倍成倍的下調,不是緩慢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就被淘汰。然後1.5兆瓦的在2010年達到頂峰,但事實上,隨著2.5兆瓦投入使用,1.5兆瓦的收入在2012年已經下滑至頂峰時期的一半了,僅是在2年之內。如果技術是影響公司收入的關鍵因素,那對技術的投入也就不容忽視,而事實上,公司的研發開支在2009-2010年只有1%-2%,很少,這麼少的研發開支是怎麼把新型發電機研製出來的?而在2011年之後,研發費用迅速上升,到了6%,這是說明,越往後的技術越難突破,還是公司是在花多餘的錢?如果不能領先一步取得技術上的新進展,是否會影響到公司的行業地位?
公司有104家子公司,非常龐雜,而其中有一家是專門投資風電場,然後賣掉的,為什麼要投資,又要賣掉?子公司太多會不會有什麼問題?
公司最大的一塊員工是服務人員?這是做什麼的?銷售人員一直在上升,技術人員在2012年還在下降,但是研發支出是在上升的。
管理層的工資真高,在這麼高的工資背景下,近兩年還有一些高管辭職?說明了什麼?並且辭職的人的年紀都不大。
公司應收賬款除了絕對數額在上升,結構業在惡化,一年之內的應收賬款從90%佔比下降至60%了。


邁瑞:
公司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醫療設備研發製造廠商,但是收入才有10億美金,利潤才有1.8億美金,並且收入中還有55%是來自海外的,這個行業是不是沒有大的整合龍頭?真奇怪。
公司三大創始人之一,徐航,才52歲,就不做醫療了,辭職去做了房地產?按這講的,未來的市場容量還有很大啊,怎麼就不做了呢?不想掙這小錢啦?


港口:
資料詳細又很專業,有點多,聽起來有壓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985

2013年08月04日 例會記錄 Romne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mit9.html

1、金風科技

  做風電設備的新疆公司,旗下風場總資產增長異常,有關聯交易的嫌疑。

   有大批做重工業的公司順手也進入了風電領域。未來的產業廝殺會很激烈。那些財大氣粗的巨頭,虧得起。

   未來的市場依然前景不明。

    和華銳風電一樣,都是發債還貸款。都說中國金融的脫媒化不利於銀行,但是風險和收益永遠並存,金融脫媒化,債券市場發育起來了,銀行的收益可能會下去一點,但是風險也下去了。比如這裡,銀行幫企業發債置換貸款,收入項上肯定下去了一點,利息是吃不到了。但是風險也下去了。

    綜合考慮風險和收益,未必對銀行是壞事了。

 

2、邁瑞醫療

    上市之前很猛,但是現在在逐步將產品高端化的時候,怕是要踢到鐵板了。

     該公司當年起家,靠的是國際巨頭對中國市場不重視,現在人家重視了,怕是自己的日子就沒那麼好過了。

    每年都要花費10%的銷售收入在研發上,只能是死撐著等對手犯錯誤。

    人的本性是對關乎性命的東西捨得花錢,性能只要好上一點點,哪怕價錢上高出個十倍,很多人也是願意花這個錢的。隨著經濟的增長,人越來越惜命,所以醫療市場會越來越大,但是越來越惜命也意味著,他們會更多的選擇高端產品,這對於以中低端產品見長的國內醫療企業會受到衝擊。再者隨著市場的擴大,外國巨頭開始介入中國市場,渠道短期來看是一個護城河,但是長期來看,未必然,人在關乎性命的問題上,怕是十分積極主動的,沒有進口藥買,創造條件也要買。

   這種公司只能是死扛著,等待對手犯錯誤了。

    目前醫療板塊有泡沫,這樣這種公司可以利用市場的高估值吸引更多資源,這對於中國人未來享受更優質的醫療服務,是一件好事。

    felix說,邁瑞這種公司出來之前,外國佬只給我們二手的爛貨,價格還奇貴。國內公司起來後,這麼搞就沒市場了。

    但是擊敗外國那些公司怕是還需要時間,研發什麼的,都是要時間積累的。急不得。咬住了,別死掉。這對於國家而言是一件好事情。

 

3、深圳的港口

   深圳的港口蠻多的確是產能過剩了。

   李嘉誠父子在鹽田港的投資真是印象深刻,費率目前500元/TEU,最早的時候ROE有70%,兩年回本,現在ROE還有27%。李嘉誠這投資真划算。

    香港那邊重箱和空箱比在88%的樣子,進出口還是平衡的。

    國內就不行了,出去的是重箱(出口),進來是空箱(進口少),這種現象的背後是我們的巨大順差。隨著進出口的逐步平衡,我們可能未來會做到,出去的是重箱,進來的也是重箱。這意味著現在港口收入的巨大增長。中國貿易的進出口平衡,對於中國港口而言是一個好消息。但是這個估計要等上幾年了。

   從歷史大趨勢來看,這個是必然趨勢了。

    深圳、上海的港口用地都是好地,什麼時候拿出來做地產,也甚為值得關注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149

2013-8-11 例會記錄 Romne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mnoc.html

1、中國西電

   這兩年虧損,今年才扭虧。傳統業務不是太賺錢,蘇聯援建的老國企,費用壓不下去,是一個大問題。

   通用電氣入股,還不是控股股東,通用看上了這個公司的什麼?其背後的邏輯,是一個問題。

    老國企的成本雖然壓不下去,但是技術底子和積澱還是在這裡。是否可以浴火重生,有待觀察。

 

2、寧波韻升

   搞永磁體材料釹鐵硼的,這個領域的拓荒者是中科三環。寧波韻升這些民企是後來跟上的。公司把除釹鐵硼外的業務都剝離掉了,專注於釹鐵硼。

    公司ROE和毛利率都波動較大。外銷佔了7成。

     聽的時候有點打瞌睡,沒太搞明白這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估值邏輯。產品價格波動似較大,其背後的驅動力不知道是什麼東西?

    

 

3、步步高

   湖南民企,在湖南長沙之外的地級市開店,算是山大王了,搞所謂的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

   因為一直打游擊戰,沒有正面硬碰硬,所以一直沒打過硬仗,連長沙都沒真正殺進去。至於省外擴張,也就是在江西的地級市開了兩個店。如果其他對手殺到湖南下面的地級市去,他恐怕就有大麻煩了。

   在地級市開店,綜合毛利率還是比同類公司高一點,但是人工成本也要高一點了,單店銷售收入肯定不如大城市的黃金地段,所以在各個地級市廣撒網,雇的人肯定也要多一點,各項費用也要高一點。

    最大的問題是一直沒打過硬仗,如果其他對手成功把規模做大,朝著地級市擴張,他不知道能不能頂得住了。偏安一隅的地方軍閥,長期成功割據的不多了。

 

4、鄭東新區

     各項基礎設施有待提高,鄭州的交通和規劃都是渣渣,導致鄭東新區的住戶出行怕是不太方便。這個怕是極大的影響了入住率吧。

     金融CBD的這種規劃,要想跑滿,怕是需要時間了,鄭州的金融從業人員才兩萬多人。搞一個金融CBD,似乎有需求錯配之嫌。

     未來地鐵線修通,現在空置率較高的鄭東新區乃至於丹尼斯七天地等賣場的人氣,怕是會有一定的起色吧。有待觀察了。

     高檔住宅小區倒是跑滿了,鄭州的人口增速一直比較快,未來有待觀察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