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點滴】新界首座殖民建築 警署變低碳中心
1 :
GS(14)@2015-11-02 00:10:03原是小山丘上最突出的舊大埔警署,現在已被四周的大樹包圍,右邊那棵粗壯的樟樹已被列入古樹名木冊。
1898年,大清與英國在北京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國租借九龍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土地條約。殖民政府視大埔為新界中心,具重要戰略地位,所以翌年已經在河畔山丘建成大埔警署,正式接管新界時,就是在這裏舉行升旗禮。1899年度的公務署長報告,描述山丘上的大埔警署成,「一所大型的永久警署,除廚房及辦公室外,另設有12間室房,為5名歐洲、32名印度及華籍警員提供居所。」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接收舊大埔警署後,主要靠這張1905年升旗禮的照片,為主樓進行復修,正門的游廊部份是20年代後加建,所以按現有法例建圍欄,側面的圍欄則按這張相原汁原味復修。圖片由香港政府檔案處歷史檔案館提供
舊大埔警署是中式木屋頂結構的殖民建築,雙筒雙瓦設計及木製百葉窗,具冬暖夏涼作用。
在復修過程中,最令人驚喜的是從這張集體照,發現主樓正門第一間房是設有一道圓窗,然後在該置位的磚頭是跟旁邊的不一樣。圖片由警隊博物館提供
它一直被用作新界警察總部,1949年改為分區警署,至1987年,新的大埔分區警署啟用,改作新界北總區防止罪案組辦事處等警務,至2006年空置。雖然是空置建築,其殖民地建築特色,如具降溫用處的游廊、百葉窗及雙筒雙瓦的瓦頂設計,中式木屋頂結構等,令它在2009年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圓窗的設計是將舊照放大,按原來的比例尺寸複製而成。
穿過主樓是原飯堂及普通職員宿舍,相對在主樓的高級職員宿舍,這幢紅磚瓦頂的普通職員宿舍顯得相對簡樸,對出的草地是昔日列隊步操場。
雖然早已不再用作警署,仍保留羈留室及槍械房。
現在,這幢歷史建築由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活化成低碳生活中心綠匯學苑。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永續生活及農業部主管王麗賢指出,「舊大埔警署除了建築是殖民地時代建築物,其歷史價值是最特別,當年英國殖民地政府在新界開始時,它是新界的第一間政府建築物,亦是新界第一間警署。」舊大埔警署六成室內空間是不設冷氣設備,即使出租的客房,大部份只設風扇,這樣不但忠於原裝建築特色,亦符合低碳中心宗旨。
現在舊大埔警署是低碳中心,設有機農田種植果菜,這是木瓜樹。
為貫徹低碳宗旨,素食餐廳的食物托盤是以廢木製成。
王麗賢解釋在舊大埔警署盡量不加裝冷氣,最大好處是讓參觀者欣賞建築物原貌。
綠匯學苑有一幅約400平方呎的有機農田,種約30種植物,包括木瓜、辣椒、咖啡、洛神花及羅勒等,為園內的素食餐廳提供新鮮果菜。餐廳內的大部份枱椅是二手傢俬,牆壁是將鐡路公司棄置的退役火車路軌枕廢物利用而成,既環保又讓餐廳增加工業風色彩。舊大埔警署被樹木包圍着,其中兩棵是古樹名木,加上在大埔山丘上,身處不同地方均感受到涼風。秋高氣爽,想親近大自然,不妨到在鐵路站的綠匯學苑,還可欣賞殖民建築設計,並參加低碳生活體驗,度過充實的一天。記者:黃碧珊攝影:許先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1031/19354338
二五中環 萬南 貨櫃屋概念股農林低碳可吼?
1 :
GS(14)@2017-10-09 04:13:43http://www.metrodaily.hk/metro_c ... %e6%af%8d%e6%a0%a1/
本港最新公屋輪候時間重返平均4.7年高峰,社聯早排透露研究推出「貨櫃屋」作為過渡性房屋,傾向樓高4層。為此社聯仲話曾經與社福機構到荷蘭考察「貨櫃屋」,認為有關房屋建築需時較短,亦可依「貨櫃」搬遷,較符合經濟效益咁話。
計萬南話齋,要引入貨櫃屋其實唔使去荷蘭,喺主板上市嘅農林低碳(1069)已經做緊集裝箱房屋,而且正名集裝箱房屋可能更貼切,因為貨櫃始終有個貨字,而家要住人,都係要「以人為本」。單單從農林低碳公司名,以為公司只做林業環保,其實一早已經介入集裝箱房屋業務,而且營業額亦隨住新業務大幅增長,今年上半年營業額就大增12.6倍至5,009萬元人民幣。
睇番中期業績,公司收入大增主要得益於早排收購嘅集裝箱房屋業務,貢獻收益佔總額超過94%,可見轉型已初見成效,公司未來重心都會放於增長強勁的集裝箱房屋及林業管理方面,有關當局日後本港要引入集裝箱房屋,大可找農林低碳傾一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