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紅狼二百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4/08/blog-post_13.html
在香港進行經商活動的高級幹部子弟,我知道的近二百人。」 - 許家屯回憶錄
作為一個「黨性堅定、思想開放的共產黨人」,前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許家屯的『許家屯回憶錄』是研究香港回歸前後政治經濟的重要著作。當年老許這位毛公潤之時代著名的大走資派,臨危受鄧公先聖之命前赴香港當社長這一角色,除了進行政治統戰之外,其實亦是利用香港這個平台替中共中央效法日本「日本經團連」逐步以經濟手段收編香港經濟兼進軍海外。在上世紀末八、九十年代中國中央乃至國企和地方政府紛紛在香港成立窗口公司,其目的當然是順應中國改革開放之勢兼順便以經濟手段統戰香港,另一方面亦借機替自己的單位尋找更可觀的利潤,當然亦不忘替幕後高幹「賺點水腳」。
據說當年太子黨在港的資金達一百億港元,人數估計約二百人。在老許眼中這群紅狼二百中較正派的只有「…萬里的兒子萬仲翔;反映最不好的,一是某人的女婿,一是某公子,兩人都公私不分,發了大財,生活奢侈。一個已移民澳洲,中央決定調他回內地,但他已事先移民走了。一個仍在香港繼續發財。工委拿不到證據,又無法調查,反映也引不起重視,真是無奈。…」但據老許憶述應該中國中央撥款僅十億左右,當中主要由數房人主管,包括中信系、光大系、華潤系和新華社,所以其他的資金有可能是太子黨在香港融資得來的資金。老許時代的新華社擁資一億港元,亦非常積極在香港配合當年還未合併的十三姊妹行中的大家姐中銀香港(02388:HK)進行融資,所以當年新華社其實也是一家沒有上市而直屬中央(應該是先後跟胡耀邦和趙紫陽這一條線)的窗口公司(正確來說是進行地下投資銀行業務)。當年中共中央對中信系、光大系、華潤系和新華社的撥款和經濟統戰並非完全一致配合行動,如當年還是副總理李鵬便繞過老許直接指示中信泰富(00267:HK)收購國泰航空(00293:HK),而光大系的創辦人王光英便是趙紫陽拍板撥資。值得留意是中國光大集團在創辦之初的註冊名為「紫光實業有限公司」。1984年7月更名為「中國光大集團有限公司」。筆者有一奇想是若果沒有89年春夏間的風波,傳說中中國最大的貪官可能不是上海江和溫爺爺了!

近年上世紀曾轟動一時紅籌老大哥如北京控股(00392:HK)、中信泰富(00267:HK)、粵海投資(00270:HK)皆咸魚翻生兼動作多多。根據2014年6月10日中信泰富(00267:HK)的『公告』,「…計劃從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和北京中信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處收購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股份」)全部已發行股份。待餘下條件得到滿足和計劃收購完成后,中信股份將成為中信泰富(00267:HK)的全資附屬公司。…」要完成子呑母當然要有資金,根據2014年7月14日中信泰富(00267:HK)的『公告』,「…配發給全部27位承配人的股份總數約為 3,952,428,000股,約佔收購完成後中信泰富(00267:HK)總發行股份數的15.87%…。淨配售價(於扣除配售代理開支後)約為每股配售股份13.42港元。…」,共集資港幣530.42億元。據披露「中信股份」總資產和股東資金分別高達人民幣40,983.01億元和人民幣4,192.21億元,以2014年8月13日中信泰富(00267:HK)收市價16.88港幣計拓大後市值為港幣4,203.97億元,這個「刁」似乎對中信泰富(00267:HK)甚有利。
有趣的是27位承配人是誰呢?據披露分別有全國社保基金、友邦保險(01299:HK)、中國華安投資有限公司(中國外匯管理局)、Qatar Holding LLC、中國人壽(02628:HK)、台灣中國信託人壽、中國銀行(03988:HK)的東高投資、東京海上控股(08766:JP)、中國農業銀行(01288:HK)的和榮投資、日本瑞穗金融集團、中國建設銀行(00939:HK)的鵬濤投資、淡馬錫、中國工商銀行(01398:HK)的工銀國際控股、富邦金融控股(02881:TW)、北京市國資委的京投、中國煙草總公司、泰國卜蜂集團的正大光明等。
中信系是中共元老王震家族的嫡系碼頭,歷鄧(先大胡後老趙)、江、小胡、習四朝而不倒,可謂一個傳奇。此際恒生指數似乎破25,000點在即,究竟這單交易和其他老牌紅籌動作當中有何玄機呢?還是如筆者拙文「Zaitech 2.0」所言,「…未來中國為了黨、國家和廣大無產階級(當然包括黨員),在公在私大有理由用透過寬鬆的貸款向房地產和其他樁腳資產注入愈印愈升的人民幣。倘若持有這些樁腳資產的信託或其他金融機構子公司乘時上市,樁腳資產升值自然推高這些信託或金融機構子公司股價,之後其最上層的四大國企乃至保險巨人股價亦水漲船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714

普通業主都會有一、二百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680

洗米仔搞體育app二百英鎊起家成功唔使靠父幹

2016-08-25  NM

《Start up擂台》自上年開辦後,追訪過大大小小不同的年輕人,當中有白手興家,亦有靠強大父蔭。今次的主角,可說是集最年輕及最強家底於一身──洗米仔(周柏豪 Pak H. Chau)。

剛過了二十歲生日的洗米仔,中三由澳門轉到英國升學,中七時因與老師鬥氣,決定開始第一盤生意,竟被他賺取第一桶金。之後愈做愈上癮,決定放棄升讀大學,回港搞體育app《WOW Sports》,發掘新一代球星。

香港體育界出名長期被忽視,有業界指在港搞體育app「死路一條」,洗米仔坦言被不少世叔伯「睇小」、「好想我衰」。連老豆洗米華都不看好,講明「唔會開水喉」。

今次擂台請來香港體育app奇葩,app界「籃」神林基偉(Keith)做評判。訪問前他大讚洗米仔夠膽識,印象分大增,但甫開始已經叫洗米仔「快啲走」,到底點解?

我點sell? 二百英鎊起家

相信不少讀者對洗米仔做Start up第一個印象都是「都係靠屋企啫!」他亦向記者透露「好多人想我盤生意死」,「唔通我仲要投訴?我依家可以做我自己鍾意做嘅嘢,我無嘢要唔開心!」同為澳門賭業猛人後代,另一邊廂何家公子升讀名牌大學,準備打理家族生意。而洗米仔卻認為升讀大學「冇乜用」,寧願早點投身社會另起爐灶。令他有此想法,全因好勝的他跟老師「鬥嘴」,「中七嗰年,有個教商科老師就話一直有個idea,向啲鋪頭拎優惠,之後整一張優惠卡賣俾啲學生,我就覺得個idea幾好,就即刻去做,之後佢同我講自己講呢樣嘢都好多年,根本無學生理佢!」由於「洗濕咗個頭」,洗米仔惟有硬着頭皮繼續,一開始只用了二百英鎊(當時匯價約二千五百港元)起家,卻給他愈做愈順利,「之後連Pizza Hut都有用到,發展埋出app。當時顧住做,A Level考得唔太好,我就覺得兩頭唔到岸,決定唔讀書。」

嫌老豆入股「阻住晒」

洗米仔指出,當時積分卡賺了約二百萬港元資金,曾希望父親可以資助,卻換來一句:「係你自己話創業,你聽我講就繼續讀書啦。」他亦深感有道理,「因為咁我學到好多嘢,講真我都要感激佢冇阻住晒,佢都唔係呢個industry,要搵投資者有其他選擇啦!」本身熱愛籃球的洗米仔,就決定向相關行業出發,整個app的目標亦十分清晰:「就係想搵一批志同道合嘅人,好似鍾意玩籃球、網球,我就鼓勵佢哋一齊將叻嗰面影低放上網。」App內會將片段隨機與其他用家比較,最厲害的就會登陸在排名榜內,「我就做一個connection,搵一啲贊助商去搞比賽,將佢哋嘅才能發掘出嚟。」

回港與繼母「解決」家事

沒有工作經驗的他曾以為做過大公司的人資歷就較好,他就指曾重金禮聘大公司的經理,不久就辭退該員工,「一開始可能期望太高,俾三樣嘢佢做,佢做得一樣,之後問係唔係方法唔啱,都係改唔到。第三次都唔得就拜拜,無得唔炒。」性格與父親一樣我行我素的洗米仔,表示回港發展後彼此關係改善不少,問到會否與後母Heidi合力「擊退外敵」,他霸氣回應:「對於我嚟講,要解決嘅就叫佢哋去解決!」

專家點評:點解喺香港搞?

今次《擂台》請來app界「籃」神林基偉。他做過中學籃球隊教練,之後設立的《Coach's Clipboard》,因蘋果將程式放在App store首頁而一夜爆紅,之後更獲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的球隊使用,可謂香港體育app界神話。他直言《WOW Sports》理念在歐美十分流行,能吸引年輕人使用,雖然質疑在亞洲區的可行性,但一聽到記者邀約更建議「先打波、再討論」。但訪問開始時,因洗米仔出現突發情況,令球賽被迫取消!

林:林基偉W:WOW Sports林:你怎樣吸引用家再次使用?W:加入這個app之後,用家就會與其他人去比較,他們就會想知道其他人的記錄、到底排名是多少,我們會設一些獎牌,鼓勵他們繼續。以及他們可以找其他人挑戰,朋友與朋友去比較。但長遠來說,我就是想令他們可以接受真正的專業培訓。

林:那如果名次較後的,他們未必會再想去與強的人比較。W:我們暫時想到兩個方法,第一個是如果有進步的話,可能會有一個特別的獎牌,給自己的朋友看。下一步會是只在他們的朋友圈去比較,或者只在特定區域去比較。

林:為什麼要在香港發展?W:我都覺得有一點點選錯了,(如果選錯可以重新發展)但是現在地點及員工都設立了,很難再改,而香港最大的困難就是請人,其他都可以。但我覺得如果市場是全世界的人,我又覺得在哪裡開都一樣。

林:我覺得以之前經驗,叩門都可以成功找到partner,例如在美國,只要你經常到他們出席的地方碰頭,想找Stephen Curry(籃球明星)做代言人都不是難事,但香港幾乎沒有機會。W:我反而覺得在香港,做Start up風氣不算太強,我都會有興趣知道到底是不是。

林: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打算上市,或者被收購。上市門檻當然更高,美國大多數公司都會選擇收購,但哪個財團會選擇收購一間體育公司?就算有興趣他們都會有很多考慮。

終極判決:最好搬去美國

成個business model我都覺得幾好。十分我會給八分,我始終覺得如果你目標的贊助商不在香港,而你在香港開公司,就要經常離開香港。另一個扣分位是經驗方面略嫌不足,但我相信未來一、兩年他可以成功籌集到資金。但重要的,守時是十分重要,尤其是有關體育的公司。

中學生:唔識洗米華!

記者找到中學籃球校隊成員Anson及Jimmy試玩「洗米app」,他們都認為介面不錯,但就質疑:「香港人三分鐘熱度,用一陣就唔用!」當告知創辦人為洗米華的兒子時,Anson反問:「係乜水?」看來洗米華在中學界知名度頗為薄弱,訪問時更指Mandy Lieu比洗米嫂美麗!

撰文:梁延宇攝影:關永浩、廖健昌攝錄:廖健昌、關永浩[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851

洗米仔搞體育app二百英鎊起家成功唔使靠父幹

2016-08-25  NM

《Start up擂台》自上年開辦後,追訪過大大小小不同的年輕人,當中有白手興家,亦有靠強大父蔭。今次的主角,可說是集最年輕及最強家底於一身──洗米仔(周柏豪 Pak H. Chau)。

剛過了二十歲生日的洗米仔,中三由澳門轉到英國升學,中七時因與老師鬥氣,決定開始第一盤生意,竟被他賺取第一桶金。之後愈做愈上癮,決定放棄升讀大學,回港搞體育app《WOW Sports》,發掘新一代球星。

香港體育界出名長期被忽視,有業界指在港搞體育app「死路一條」,洗米仔坦言被不少世叔伯「睇小」、「好想我衰」。連老豆洗米華都不看好,講明「唔會開水喉」。

今次擂台請來香港體育app奇葩,app界「籃」神林基偉(Keith)做評判。訪問前他大讚洗米仔夠膽識,印象分大增,但甫開始已經叫洗米仔「快啲走」,到底點解?

我點sell? 二百英鎊起家

相信不少讀者對洗米仔做Start up第一個印象都是「都係靠屋企啫!」他亦向記者透露「好多人想我盤生意死」,「唔通我仲要投訴?我依家可以做我自己鍾意做嘅嘢,我無嘢要唔開心!」同為澳門賭業猛人後代,另一邊廂何家公子升讀名牌大學,準備打理家族生意。而洗米仔卻認為升讀大學「冇乜用」,寧願早點投身社會另起爐灶。令他有此想法,全因好勝的他跟老師「鬥嘴」,「中七嗰年,有個教商科老師就話一直有個idea,向啲鋪頭拎優惠,之後整一張優惠卡賣俾啲學生,我就覺得個idea幾好,就即刻去做,之後佢同我講自己講呢樣嘢都好多年,根本無學生理佢!」由於「洗濕咗個頭」,洗米仔惟有硬着頭皮繼續,一開始只用了二百英鎊(當時匯價約二千五百港元)起家,卻給他愈做愈順利,「之後連Pizza Hut都有用到,發展埋出app。當時顧住做,A Level考得唔太好,我就覺得兩頭唔到岸,決定唔讀書。」

嫌老豆入股「阻住晒」

洗米仔指出,當時積分卡賺了約二百萬港元資金,曾希望父親可以資助,卻換來一句:「係你自己話創業,你聽我講就繼續讀書啦。」他亦深感有道理,「因為咁我學到好多嘢,講真我都要感激佢冇阻住晒,佢都唔係呢個industry,要搵投資者有其他選擇啦!」本身熱愛籃球的洗米仔,就決定向相關行業出發,整個app的目標亦十分清晰:「就係想搵一批志同道合嘅人,好似鍾意玩籃球、網球,我就鼓勵佢哋一齊將叻嗰面影低放上網。」App內會將片段隨機與其他用家比較,最厲害的就會登陸在排名榜內,「我就做一個connection,搵一啲贊助商去搞比賽,將佢哋嘅才能發掘出嚟。」

回港與繼母「解決」家事

沒有工作經驗的他曾以為做過大公司的人資歷就較好,他就指曾重金禮聘大公司的經理,不久就辭退該員工,「一開始可能期望太高,俾三樣嘢佢做,佢做得一樣,之後問係唔係方法唔啱,都係改唔到。第三次都唔得就拜拜,無得唔炒。」性格與父親一樣我行我素的洗米仔,表示回港發展後彼此關係改善不少,問到會否與後母Heidi合力「擊退外敵」,他霸氣回應:「對於我嚟講,要解決嘅就叫佢哋去解決!」

專家點評:點解喺香港搞?

今次《擂台》請來app界「籃」神林基偉。他做過中學籃球隊教練,之後設立的《Coach's Clipboard》,因蘋果將程式放在App store首頁而一夜爆紅,之後更獲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的球隊使用,可謂香港體育app界神話。他直言《WOW Sports》理念在歐美十分流行,能吸引年輕人使用,雖然質疑在亞洲區的可行性,但一聽到記者邀約更建議「先打波、再討論」。但訪問開始時,因洗米仔出現突發情況,令球賽被迫取消!

林:林基偉W:WOW Sports林:你怎樣吸引用家再次使用?W:加入這個app之後,用家就會與其他人去比較,他們就會想知道其他人的記錄、到底排名是多少,我們會設一些獎牌,鼓勵他們繼續。以及他們可以找其他人挑戰,朋友與朋友去比較。但長遠來說,我就是想令他們可以接受真正的專業培訓。

林:那如果名次較後的,他們未必會再想去與強的人比較。W:我們暫時想到兩個方法,第一個是如果有進步的話,可能會有一個特別的獎牌,給自己的朋友看。下一步會是只在他們的朋友圈去比較,或者只在特定區域去比較。

林:為什麼要在香港發展?W:我都覺得有一點點選錯了,(如果選錯可以重新發展)但是現在地點及員工都設立了,很難再改,而香港最大的困難就是請人,其他都可以。但我覺得如果市場是全世界的人,我又覺得在哪裡開都一樣。

林:我覺得以之前經驗,叩門都可以成功找到partner,例如在美國,只要你經常到他們出席的地方碰頭,想找Stephen Curry(籃球明星)做代言人都不是難事,但香港幾乎沒有機會。W:我反而覺得在香港,做Start up風氣不算太強,我都會有興趣知道到底是不是。

林: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打算上市,或者被收購。上市門檻當然更高,美國大多數公司都會選擇收購,但哪個財團會選擇收購一間體育公司?就算有興趣他們都會有很多考慮。

終極判決:最好搬去美國

成個business model我都覺得幾好。十分我會給八分,我始終覺得如果你目標的贊助商不在香港,而你在香港開公司,就要經常離開香港。另一個扣分位是經驗方面略嫌不足,但我相信未來一、兩年他可以成功籌集到資金。但重要的,守時是十分重要,尤其是有關體育的公司。

中學生:唔識洗米華!

記者找到中學籃球校隊成員Anson及Jimmy試玩「洗米app」,他們都認為介面不錯,但就質疑:「香港人三分鐘熱度,用一陣就唔用!」當告知創辦人為洗米華的兒子時,Anson反問:「係乜水?」看來洗米華在中學界知名度頗為薄弱,訪問時更指Mandy Lieu比洗米嫂美麗!

撰文:梁延宇攝影:關永浩、廖健昌攝錄:廖健昌、關永浩[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852

二百萬點擊

昨晚出現了本博開筆以來第二百萬個點擊, 第一百萬個發生在2015年9月5日, 即是21個月之間又累積了一百萬, 當中並不包括《線報》及某地產網的轉載, 那兩處有多少點擊我完全不掌握。點擊量高, 除了一份虛榮, 我最大的滿足感就是能夠從留言中學習, 我比以前謙卑了,  不會動不動罵戰, 不是那種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感覺, 而是體會到自己的渺小。既然渺小, 又何必爭鋒? 我寧願投放更多時間去回覆那些焦灼的人的諮詢。

對於生活中遇到那些魑魅魍魎, 妖魔鬼怪, 我已不會動氣, 只會對之視若無睹, 他們就不會對自己有絲毫影響。有時看着他們在放肆, 我也只會一笑置之, 冷待及無視這些鬼魅, 它就不會存在。是狐狸的, 尾巴怎樣也藏不起, 總會露出來, 露了尾巴的狐狸就會夾着尾巴走。

在百萬點擊時, 曾經有封筆的念頭, 那時曾經講過, 如果找到更有意義的事可做, 就會關掉這博, 暫時還未找到, 只好厚顏地委屈各位讀者繼續看下去。從另一角度看, 我自己其實也是讀者, 很多質量高的留言, 帶出多角度的觀點, 作者和讀者身分交織, 混而為一, 大家可以共同開墾這園地, 盡一分力, 提倡理性客觀的討論。

希望在未來本博的點擊可以再增多, 那有賴各位鼎力支持, 大家一起踴躍成為作者。我雖然是博主, 我完全不知誰以電郵訂閱本博, 只有blogger這軟件持有者才知道, 擔心私隱的朋友大可放心, 我不會也不能窺伺私隱。最近跟幾個法官吃飯, 他們都問我究竟以筆名「馬鹿」(Maro)留言的律師是誰, 事實上我不知道, 我從沒有憑他留言的蛛絲馬跡去查探, 也沒興趣這樣做。法律界的朋友留言, 請繼續使用筆名, 我不希望引起論爭時傷了和氣, 真身不露, 更能暢所欲言。

儘管我自稱寫評論時客觀持平, 畢竟個人價值觀是閱歷積聚而成的, 難免具有傾向性, 所以單單對着鏡子反躬反省是不足以超越個人固有看法的限制, 一個成功的客觀平台需要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像金鋼鑽, 具multi facets的。懇請繼續留言鞭策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938

霸二百幢舊樓田生十大插旗賤招

1 : GS(14)@2010-08-12 22:52:19

2010-8-12 NM

只要搭巴士經過市區,就會發現田生蹤影。不少在港九的舊樓,都掛上了紅當蕩,極搶眼的田生「恭賀收錢」橫額。近年田生還找來無綫前新聞主播李燦榮,擔任電視廣告男主角,替集團「包裝」。上週,地監局向收購舊樓的代理發出六項指引,矛頭直指這間近年冒起得最快的收樓集團。

不過,此招對田生絕無影響;在這兩三年間,田生在港島及九龍已「插旗」逾二百幢舊樓,保守估計涉及金額逾二百億,收樓速度又快又狠。其收樓最毒一招,是要小業主簽下一份無成交日期的臨時買賣合約,變相「鎖」死業權,不准向其他人賣樓。只要樓市如現在般向上颷升,個個發展商都要向田生叩頭;田生賺的,將以數十、甚至數百倍計。

上週地監局發出的指引主要有六招,其中兩項,矛頭更直衝田生而來。其一為買方未得到其他業主書面同意,不可張貼任何收購橫額、告示。其二為代理不應要求業主於成交日期或成交價有「空白」的臨時買賣合約上簽署。而田生就最鍾意用這兩招。

本週二上午九時,田生地產主席區永華,如常由一名女職員及保鑣護送,到尖沙咀新港中心的田生總部返工。起初,本刊記者向他問及地監局的收樓指引時,他還大方表示:「係好事,大家以後可以有多啲規範。」但當記者追問田生過往正有此類收樓招時,他即封口拒答,身邊的助手更開始發難,突然禁止攝影師拍照,區永華保鑣更出手意圖搶去攝影師相機。

地監局的指引,既無法律效力,又無追溯期,過去兩、三年,田生早已在舊樓市場收了接近一百個項目,涉及超過二百幢舊樓。田生主席區永華更揚言,這批舊樓已納入田生的「勾地表」,歡迎發展商「勾出」。事實上,地監局指引只是封了其他同行的後路;在樓市熾熱,市區地缺乏下,發展商都唯有向田生「伸手」。

左:從業主提供的臨時買賣合約可見,田生要求業主簽署時,慣常留空簽訂日期及成交日期,變相無限期「鎖死」單位不能轉售其他買家。

右:田生合約又設有「不平等」條款,訂明買方有權單方面決定何時交易,如果放棄收購,更可取回全數訂金,業主處於極不利位置。

田生收樓215幢

九龍

九龍城聯合道18-32號

尖沙咀金巴利道68-72C號

馬頭角道50-64號

港島

中半山西摩道9A-9H號

西環德輔道西454A-462A號美景大廈

西灣河成安街18-28號

筲箕灣道295-305號,383A-387號及教堂里2-8號

泊正恒基大碼頭

現時田生最大的客戶,要數發展商恒基,恒基去年以四十億元收購西半山美麗臺,田生亦有份參與,成為近年較受矚目的併購。而田生能夠搭上恒基,則全靠有「李兆基軍師」之稱的蕭承忠。蕭承忠因為常穿白鞋,故有「白鞋蕭」之稱。他六、七十年代已活躍於收舊樓市場,與早年同樣靠收舊樓起家的恒基主席李兆基熟識,專門替對方在新界及市區收地打天下,並在多項股市及地產交易中出任中間人。最經典一役,是在九三年充當說客,協助李兆基從楊志雲家族手上收購美麗華酒店,傳聞因此收佣千多萬元。近年蕭已退隱江湖,轉戰中醫藥。而後起之秀田生的區永華,這幾年一直想將收購得來的舊樓,賣予恒基,奈何雙方曾有嫌隙。

因為在九十年代初,在收樓市場打滾十數年的區永華,曾替恒基收購醫局街,賺了恒基一百萬元佣金,但恒基其後才發現區永華沒有與天台屋的居民傾妥賠償事宜,令天台屋一班居民共同入稟向恒基追討,「最後雖然恒基贏咗,恒基每戶額外俾五千元安撫佢哋,不過四叔唔再信區永華,之後都好少搵佢幫手。由於四叔完全唔信佢,於是佢搵白鞋蕭幫手,白鞋蕭以人格擔保,區永華收樓手法會乾乾淨淨,李兆基才信服。」一名知情人士說。

對此,蕭承忠承認區永華去年和他接觸:「我識咗阿區好耐,佢想我幫手賣地盤俾恒基,咁四叔好相信我,我哋有好深厚嘅友情。咁我咪幫手做個中間人囉!」蕭說第一單與田生地產合作,並賣予恒基的,正是美麗臺項目;他還拿出一張寫滿地盤的紙表示,該批為數十多二十個由田生收來的項目,已經由他賣予恒基:「當中有大角咀海安樓、大埔道一八八號等,總值達到一百億元!」他和田生各收恒基總成交價百分之一的佣金,相當和味;因此而「意外」出山的蕭承忠,笑言近年舊樓有價,極多人向他招手要求幫忙:「已經有十個財團搵我幫手搭路,搵發展商收舊樓。而除咗恒基,想同南豐、信和、華懋等發展商合作嘅,我都幫到手o架!」

區永華(左四)會邀請業主到分公司辦公室出席業主大會,解釋合約內容,表面上「公開公平公正」,但私底下會再相約個別業主商討價錢,逐個業主擊破。(嚴寶權攝)

逼簽不平等條約

田生集團的市值由○七年借殼上市時的四億,升至現時十八億,持股兩成半的創辦人區永華身家因此達四億多。有行家亦直言由於舊樓天王楊世杭及桂洪集團等已上岸,故田生已變成行內數一數二。田生之所以能極速上位,全賴他會使出蠱惑招,威迫利誘業主簽署一份「無限期臨時買賣合約」。

按部分與田生簽約的業主所提供的臨時買賣合約,表明業主一旦簽署,在「限期內」不能將單位售予其他公司,但合約中「限期」的定義,是田生集合了九成(未降低門檻之前)業權之後的二十一天內。由於能否收到九成業權存在變數,時間可長可短,故變相無限期「鎖死」業權,因此合約的交易日期一欄,都是留空的。而在合約的第二頁,更有不平等條文,表明田生在任何時間都有權取消合約,但小業主卻無此權力,極不公平。

田生為利誘業主簽署這份不平等條約,會提出較市價高的收購價,並給予數千元茶錢,而收夠物業五、六成業權後,會給予百分之十訂金,不過原來田生最後放棄收購,這筆訂金是要全數退回的!有業主對田生做法有微言:「我阿媽七十八歲,但佢乜都唔識,上次田生開票俾佢,到退款時又要帶佢去銀行過數俾我哋開票,又要帶佢去律師樓辦手續,好麻煩,早知唔收訂啦。」

進可攻退可守

這份合約,由田生找來的律師草擬,因田生代找律師,並免收律師費,故大部分業主都選用田生派來的律師。處理地產買賣的律師謝連忠直言,本港有立約自由,只要雙方同意,買賣合約交易日期是否留空,法律並無監管。

結果簽下合約,從業主角度看,物業被無限期鎖死,剝削了因「等錢使」或「有人出更高價」而賣走物業的自由,而若田生取消交易,更只是得到數千元茶錢落袋,而對田生來說,市道差要取消交易,賠的只是茶錢,市旺完成合約並賣予發展商,則賺的是數十甚至數百倍以上,可謂無往而不利。

田生為引誘業主簽署這份關鍵的「無限期臨時買賣合約」,無所不用其極。田生會先在土地註冊處查明各業主身份、背景,再逐個擊破。第一個陰招,是以高價巴結法團代表,令他們幫手游說一些麻煩友盡快搬走,不再鬧事。好像居於筲箕灣逾三十年的葉太,其居住的大廈沒有業主立案法團,但葉太多次出通告,嘗試組織業主與田生商討,不過通告卻經常被人撕去。她一直有為街坊安裝大廈電閘及樓梯燈,但田生不想有人改善大家的生活環境,故極希望她能盡快搬走。葉太原本於年初已簽署合約,以三百六十八萬將單位售予田生,但知道其他同類單位以高出二十萬成交便向田生追收,田生竟一口答應,其他單位業主反價卻未有如此順利。為不讓其他街坊知道部分人的收購價較高,因此田生把合約上的交易金額又較真實低,餘額私底下以「搬遷費」形式給予業主,葉太最終把單位轉讓給田生。

賣樓等同玩窩輪

簽了田生的賣樓意向書,形同賣了一個股票的「call options」(認購期權)給田生。Call options意指持有人有權在到期日或之前,以行使價去買入特定數量的指定資產。小業主與田生簽約,就是准許田生在若干日後以該個成交價買入物業,而田生只須付「期權金」(即茶錢)。然而這合約與call options的最大分別,是call options有到期日,但田生合約是沒有寫下成交日期,即無限期的約束,而田生所付的期權金卻極少,不到樓價的百分之一。到真正成交日時,物業市價可能已高於田生提出的成交價,結果小業主變相賺粒糖輸間廠。

田生收樓賤招十式

1 俾茶錢落疊田生為了游說業主簽約,找測量師估價,開出一個比市價及同行出價更高的價錢收購單位,並先付數千元茶錢作「誠意金」。

2 合約「無限期」這招最賤,合約不設時間限制,「鎖」你幾年不能賣樓;田生可任意於任何時間取消交易,小業主還要退回訂金。

3 巴結主席游說業主立案法團主席或業主代表落疊,給他一個較其他業主高的收購價,讓他充當「間諜」,幫忙游說其他業主。

4 空手霸地盤田生會私底下向業主暗示已收夠八成業權,然後在舊樓外牆掛上「多謝業主支持」的橫額,實質仍未收足。

5 暗中落釘由於地鋪價錢浮動且業權份數比例大,怕業主獅子開大口,田生會先扮普通買家買起地鋪;或索性買下該大廈逾兩成業權,俗稱「落釘」,令其影響力足以左右大局。

6 恫嚇老弱恫嚇長者說他們的舊樓是危樓,附近有斜坡,要不斷夾錢維修。又或透露政府要在附近起高鐵,找工程師解釋工程對大廈結構的影響,令老弱長者深感威脅急急簽約。

7 分化業主遇上「企硬」或開天索價的業主,田生會寫信向其他業主指名道姓透露誰人令收購大計泡湯,意圖分化業主施加群眾壓力。

8 動之以情除了斟茶灌水,田生扮大廈內長者寫信給各業主,如說以輪椅出入舊樓十分不便,希望大家顧念他年老,團結出讓單位。

9 貼封條 撤保安遇着未收足數的舊樓,田生會在已收購及搬走的單位外貼上白色封條,猶如抄家,製造「白色恐怖」,又將大廈保安撤走。

10 拖尾數「『手音』口」為防小業主向外透露田生的收樓招數及不肯搬出,田生成功收樓後會拖尾數當『手音』口費,直至業主遷出才退還。

軟硬兼施

舊樓最多老人家,田生除動之以情,亦將舊樓情況「大貶特貶」,令長者嚇得急急簽約。田生集團於三年前開始收購位於上環堅道的格蘭大廈,但由於一直有業主反對而遲遲未能成事,但至年初,強制拍賣的門檻由九成降至八成後,田生終在六月正式成功收購,前後足足拖了三年。一名本不想把樓賣掉,接近九十歲的徐伯伯跟本刊記者說:「有人同我哋講,新地已經買咗呢度兩成業權,就算我唔賣,佢都可以拍賣,到時個價仲低呀。佢哋搵工程師睇過,附近有個斜坡,呢度唔好住o 架。」問到徐伯伯,田生究竟用多少錢一呎收購其單位?他揮揮兩手低聲說:「唔講得o架,你唔好問啦,到時我搬咗,你嚟我新屋,我話俾你知。」原來,田生仍扣起徐伯單位三十萬,直至他搬走後才歸還,徐伯伯說:「講咗內情出去,佢話唔會俾番三十萬我呀!」

今年一月,土瓜灣馬頭圍道塌樓後,田生亦即時利用這個機會去說服業主賣樓,一名住於大角咀海安樓馬先生說:「佢啲代理成日嚟同我哋講,由於政府起高鐵會經過我哋呢度,我哋層樓個地基會受影響,分分鐘好似翻版馬頭圍道一樣,仲搵晒工程師講嘢,搞到好多阿婆都好驚,本來唔肯簽,最後都賣俾佢。」

女人街出身招招夠辣

遇上一些「企硬」不肯賣的業主,田生就會出手搞分化。好像○七年,田生本想收購柯士甸路10號及10A兩幢樓,但由於其中一個地鋪及頂層單位,由老牌建築家族,已故的曾正、曾備後人持有。他們的業權份數足以超過兩成,故向田生要求一個高價。其後田生擬了一封信,張貼於大廈告示板,向曾氏家族施加群眾壓力,指「有業主充滿敵意及態度惡劣,又開天索價,拖延了各業主的交易時間,導致交易胎死腹中,見財化水。」取消交易後,田生要求已收取訂金的業主退還款項。

其他招數,還包括在物業已搬走的單位外,貼上猶如抄家的白色封條,大玩「白色恐怖」,嚇窒旁邊未肯搬出的業主;遇上單位業主年紀老邁,其子女又在海外,他會貼錢付機票食宿,務求對方子女來港勸服父母。另外還有暗中落釘,扮長者寫同情信等,令小業主落疊,再找發展商出貨圖利等。

現已變身富豪御用收樓王的區永華,其實出身低微,據他夫子自道,十八歲才從家鄉新會到澳門當建築工人。二十歲後,與親友合資開貿易公司賣成衣及開設酒家。但一名區永華的朋友則指出,他其實是做過點心師傅,亦曾在女人街賣童裝。八十年代中,他轉行在旺角一地產公司任職,認識了一個名叫Albert Ng的地產經紀老行尊,教他很多收舊樓的橋,故他九三年在尖沙咀樓上鋪開設了田生地產,做鋪市買賣,亦間中替人收購舊樓。一年後,已婚的他結識了現時的得力助手及紅顏知己王小姐,兩人合作開辦地產公司。不過,至九七年金融風暴他炒樓蝕大本,欠落大額街數,要避走東南亞至數年後才回港。

過去兩年田生部分賣出項目

過橋抽板得罪發展商

區永華的第一桶金來自楊受成。○四年,區永華向一個活躍於中上環的金牌經紀提出,與他合作收購一個位於西環的舊樓項目,並要求該經紀介紹楊受成予他認識。最後項目完成收購,地盤面積過萬呎,當時區永華在英皇手中賺取了八千萬佣金。自此,他得到楊受成賞識,並介紹龐維新給他認識。○六年,龐維新的全美集團以五億九千萬元收購田生地產,其中二千萬元以現金支付,其餘由可換股債券及票據支付。

不過,他搭上英皇後,卻飛起當初介紹他認識楊受成的金牌經紀。「佢攞咗八千萬,但收購完後,只係俾咗經紀一張二十萬元支票。個經紀同佢講,『你當我乞兒呀?』最後一毫子不要,兩個人反晒面,好多行家睇穿佢為人,為咗錢不擇手段,亦不夠義氣。」事實上,行為爛仔的區永華亦曾經出事。○八年,一班澳門的收樓財團,已開始收購何文田梭椏道一帶的舊樓,但田生一反行規,明知已有人進行收購,仍然在那裡爭地盤,掛上橫額宣示主權之餘,更「落釘」買入其中三單位,阻礙別人收購。巧合地,區永華於該期間被打,最後他要賣回該三個單位予財團才平息事件,但愛「財」的他仍堅持在是次買賣中賺取三千萬差價,現時他已聘請保鑣跟出跟入。

區永華亦已同英皇「擘面」,過去數年英皇有什麼慶祝活動,區永華都出席贈興,但上週英皇舉辦了一個地產經紀頒獎禮,已再不見區永華的蹤影。據區永華一名身邊人透露,去年他出賣楊受成,故現時他們已沒有合作,「本來楊先生叫佢收購西環一個地盤,點知區永華拿住個地盤,敲其他發展商嘅門口,而家楊先生好唔喜歡呢個人。」他更得罪新鴻基地產的董事雷霆,該身邊人說:「筲箕灣工廠街嗰度本來係雷霆嘅朋友收緊,但區永華明知都踩隻腳落去。」不過,就算區永華如何得罪人,發展商要在市區找地,最終都要向他敲門。

業主五招自保

1 業主一定要夠團結。自行組織「賣樓小組」與買家開會,業主間亦要多方互通買賣消息,避免各家自掃門前雪,以防遭到分化或欺騙。

2 自僱律師,不要吝嗇律師費而使用收樓公司的律師,因對方律師草擬的合約可能只對收樓公司有利,藉以保障自身利益 。

3 只簽署條文清晰的合約。交易日期、金額等重要資料,必須要求買方填上,以免出現爭拗,堅拒簽署不平等條文。

4 了解物業及清楚樓宇現況,不要誤信大廈將要負擔大量維修費用等,免被這類說話「拋窒」。

5 照顧老弱,協助向附近老弱居民解釋收購情況及進度,以免他們成為被誤導的目標。
2 : tcw1984(3057)@2010-08-12 23:35:23

業主簽左約後反口要賠d乜??
3 : GS(14)@2010-08-12 23:37:12

2樓提及
業主簽左約後反口要賠d乜??


田生為利誘業主簽署這份不平等條約,會提出較市價高的收購價,並給予數千元茶錢,而收夠物業五、六成業權後,會給予百分之十訂金,不過原來田生最後放棄收購,這筆訂金是要全數退回的!

may be the same..or worse
4 : tcw1984(3057)@2010-08-12 23:47:48

yeaaaa
5 : 龍生(798)@2010-08-13 03:12:51

haha這答案我知道
其實你己說對了
讓我附以實例, 把文章理順吧~

朋友灣仔喜貼街02-04 年被田生收購
出價4000-5000
當時普遍灣仔區內樓價在2500-3000徘徊
2000-3000己能買到修頓花園, 可謂絕不失禮
但這價錢不會用筍去形容,
不過又足夠你在同區買回大一點的單位
所以還是有部份業主肯落叠的
加上市區重建局從旁協助( 該局當時真的有說過樓換樓, 鋪換鋪)
後來當然不認數...也可見舊樓收購其實非常黑暗
各位如無必要, 最好不要參與...

背景如上
田生的絕招是先付樓價10%
(茶水錢幾叉野, 於舊樓收購中唔當係錢, 從略)
簽了無限期買賣合約
簽時當然說己經收足了9成, 現時只差數戶...諸如此類
各位, 在香港, 無論你個大話有幾大, 只要你唔好寫落張合約
什麼都可以賴皮, 什麼口頭合約也有效, 信者得救

在當時樓價3000蚊鬆o的 的情況
其實接受收購也無不可, 因為的確可以改善環境
不過田生一拖再拖, 拖到去06 年才進行正式收購
結果當時樓價己升至4500-5500了
小業主就因為簽了一份必賣的臨約
不能反口, 結果就被田生用04年的出價, 買去單位了
6 : 龍生(798)@2010-08-13 03:19:19

如果到田生收樓時, 小業主不賣會怎樣?

個份臨約是他設計的, 絕對可以告到你飛起兼嬴到盡
(我又唔敢講佢一定嬴硬....)
只知如果不賣佢肯定會告你....結果如何,
暫時未有人試過, 真的不知會否可以成功踢契
情況有點似簽了臨約,(張臨約無限期的)
但業主反口唔賣, 照常理係賠番所收訂金再加一倍
不過可能佢設計到要你賠樓價全數掛...
據我所知, 臨約呢家野,
只要你肯簽, 無咩野係唔可以加上去
7 : 龍生(798)@2010-08-13 03:27:12

如果04年收了訂金
以價值投資法買入273 這曠世奇股
10年田生放棄收購, 向你追收訂金
但訂金己損失了99% , 怎辦?

據聞情況同坊間財仔雷同

你拎份契去借錢, 200的樓
借40萬俾你週轉應急,
付的還是p+的高息
如果你一旦中途斷供....財仔可以拍左你層樓, 扣除差價
即你借左個舊錢(40萬)
俾番舊錢你

天真者勿以為可收回160萬.... 原因不詳, 我未試過....
7除8扣後, 你預收番100萬左右啦
8 : tcw1984(3057)@2010-08-13 09:52:38

各位, 在香港, 無論你個大話有幾大, 只要你唔好寫落張合約
什麼都可以賴皮, 什麼口頭合約也有效, 信者得救

學習了,謝謝!
9 : tcw1984(3057)@2010-08-13 09:53:22

6樓提及
如果到田生收樓時, 小業主不賣會怎樣?

個份臨約是他設計的, 絕對可以告到你飛起兼嬴到盡
(我又唔敢講佢一定嬴硬....)
只知如果不賣佢肯定會告你....結果如何,
暫時未有人試過, 真的不知會否可以成功踢契
情況有點似簽了臨約,(張臨約無限期的)
但業主反口唔賣, 照常理係賠番所收訂金再加一倍
不過可能佢設計到要你賠樓價全數掛...
據我所知, 臨約呢家野,
只要你肯簽, 無咩野係唔可以加上去






我以為最多係訂金的double,如果要賠全數都幾恐怖.....
10 : 龍生(798)@2010-08-13 13:40:24

田生張臨約你可以將佢想像成為....hmmm點講呢
似你將物業扺押給財仔的那類, 但又not exactly個隻
但你又唔好以為個張真係臨約,
佢話俾樓價的訂金, 實際上由田生角度睇
佢當自己做財仔, 唔收你息借錢俾俾你
層樓就係抵押品

sorry , 表逹得不好
11 : 龍生(798)@2010-08-13 13:44:41

可能你會問點解咁都有人簽

答案就係....
佢會吹到自己已經收晒咁滯, 而家俾細訂, 過兩個月就會俾埋全數你
咁你可能就滿心歡喜
四出睇樓, 諗住可以買附近質數好一點的樓

可惜, 結局往往是田生過幾年才收
到時樓價己升...你的那舊錢己不夠買附近的樓
如果樓價跌, 田生又會問你取回訂金...死未

灣仔喜帖街的抗爭理由, 也由此而來

咁你又告佢唔到喎....份約真係無寫明幾時俾錢你嘛......
鬼叫你信佢咩....
12 : vickson(179)@2010-08-13 17:59:00

田生收樓D人好衰,寄封錯曬格式無黎禮貌o既信,又叫人哺係我樓下,亦有人落街就上去洗樓,煩死佢張橫額仲搞笑,成張共產kai咁
無黎誠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266

醫生詐騙二百二十五萬元房津判囚十八個月

1 : GS(14)@2011-07-01 15:58:59

http://www.icac.hk/tc/news_and_events/pr2/index_uid_1181.html
2 : GS(14)@2011-07-01 16:21:37

又一單無聊的薪金津貼官司。醫療管理局應該付給這些人應該享有的租金津貼,並且不需理會他們如何花掉。他應該可以租一個一樣的單位,並且把自已購買那個單位租出去,使他在不用觸犯條例下以達到同一樣的收入水平。

(按:Webb 在此教人點樣多騙租金津貼。)

Another silly housing allowance case. The Hospital Authority should pay people what they are worth and not be concerned about how they spend it. He could have rented an identical home, and let out the one he bought, putting himself in almost the same economic position without breaking the rule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164

天價藥費 大陸醫護枱底瓜分二百億

1 : GS(14)@2012-01-19 22:01:34

2012-1-19 NM
抗生素:出廠價一元,醫院零售價十三元。胃潰瘍藥:出廠價三元,醫院零售價一百一十元。骨骼病藥:出廠價一百五十元,零售價一千元。在大陸,藥貴,人命賤。大陸藥品代理踢爆,藥廠為了搶奪醫院五千多億元人民幣(下同)的賣藥市場,不單止用車用樓用名牌用女人利誘醫護人員把旗下藥品打入醫院藥房,又回佣給開指定藥方的醫生,甚至以學術會議的羊頭,向醫生提供免費出國旅遊的狗肉。本刊調查一百一十二間在深圳和上海上市的藥企年報,發現單單在二○一○年,這些公司花在交通開會、「市場維護」、「業務招待」、「學術交流」等費用,竟然超過二百億元。這些巧立名目的費用,最終轉嫁到病人身上,大陸的平民百姓一病就要捱貴藥。


一月的鄭州只有零下五度,重重冬霧深鎖城郊的枯樹和平房,十二歲的張俊龍頭戴冷帽、裹着厚衣、蓋三張被,默然躺在沒有暖氣的小屋裡。父親張兆華說,兩年前的九月中,學校未得家長同意,就替兒子打痲疹疫苗。怎料一打就出事。先是發燒,然後全身乏力,接着紅潤的皮膚變成青色。趕緊去醫院急救,鄉轉縣、縣轉市,十日之後都查不出病因。只見血小板數值急跌,試過只剩正常人的百分之五。「病危通知書也下了。」他說。最後發現得了「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三日要輸一次血,護士隔三日就催他們交錢,張兆華也每三日要奔走在親戚朋友之間借錢,至今醫療費用花了近三十五萬元,學校與醫院互相推卸責任,政府承諾給的救助金一直沒有到手。「家裡的東西能賣的都賣掉了。摩托車、耕地用的小四輪,都賣掉了。」他嘆了口氣說。除非花五十萬元做骨髓移植,否則張俊龍要長期服用一隻叫「環孢素」的貧血藥支撐身體,價值六百多元,五日就吃完。「現在吃中藥了,買不起環孢素了,太貴了!找一個農村的老中醫配的藥,一大包兩千元,補血的!」

回佣不二法門
據內地披露近二萬五千種藥品供貨價和零售價的「降藥價」網站,其實「環孢素」的出廠價只要四百多元,中間二百多元的差價,除了醫院收取政府准許的百分之十五利潤外,原來大塊大塊是藥廠和藥品代理私下給醫院副院長、藥劑科主任、醫生、護士長的回佣。之所以要給回佣,是因為大陸醫院壟斷了藥品市場近八成的零售額,即超過五千億元。而且全國有八千幾家藥廠,競爭激烈,藥廠不得不向醫院藥品負責人「落重藥」。「公關」副院長和藥劑科主任,成為藥品打入醫院的第一道門檻。除了最高決策的副院長和藥劑科主任(院長通常不管理藥劑事宜),在醫院內還有一隊人等收錢。「醫生有處方權,他如果不開這個處方的話,那個藥根本就賣不到。」前藥品代理、「降藥價」網站創辦人衞柏興(化名,普通話語帶「為百姓」)說。藥品要得到寵倖,回佣給醫生成為藥廠之間競爭的不二法門。

送醫生去浴室
回佣的方式除了是錢,更加是五花八門。王亮至今在河南省省會鄭州當了十年藥品代理,扭盡六壬服侍過形形色色的醫生。有好色包二奶的,有急色叫雞的,有愛樓連豪華裝修的,有愛LV愛Gucci的……「我們流傳一句話,花五十萬買一個大夫,半年就掙回來了。」他說。「我遇到過這麼一個大夫。他有個毛病,怕老婆,晚上六點被逼着回家吃晚飯,但是很好色。有一次他早上十一點多給我打電話:『王經理,你來一下吧!想跟你溝通一下。』我一聽,找我肯定有事,我說行,去拿錢,提五千塊。到他那裡,屋裡一看,還有兩個病人,一到十二點就下班了。『走走走!洗浴中心去!』我開個小車到洗浴中心去。『等我一會兒呀!』完了之後,吃飯。『哥兒們,還是你對我好呀!』」「後悔了吧,沒有當大夫!進入這個行業,知道情況,我都後悔了!」王亮笑說。

內地藥價¥1變¥10過程
假設內地止痛藥出廠價是¥1人民幣 #藥廠給予招標辦官員的枱底收入 *包括政府朋友准許醫院可以加收藥品入貨價的百分之十五作為利潤,以及醫護人員回佣的枱底收入資料來源:綜合內地藥品代理資料

棄暗投明創踢爆網站
讀醫出身的衞柏興浪蕩藥品行業十五年,做過醫院、搞過藥廠、開過藥房、當過代理。他坦言:「我是藥價虛高的推手之一。」他說,幾年前因為老師而接觸明代思想家王陽明的學說,良心發現。「用王陽明的話來說,做事情要以天地良心而行。」於是他花了一年時間,通過他的網絡,收集藥品的藥廠供貨價和醫院零售價,至今二萬五千多種,並在去年十二月一日創辦「降藥價」網站,公諸於世,網民大呼痛快。為搞「降藥價」網站,他不惜辭去藥品代理總經理一職,更為此賠償過百萬元「分手費」。「藥企又給我們打電話,叫我們刪除,一條五百塊錢。我就說你給我五萬塊錢我也不刪。然後很多藥企就開始找黑客,頻繁的攻擊我們網站。」連他九成九的朋友都反對他的所作所為,網站團隊僅僅得六個人。縱然如此,他說:「有生之年,這個事情可遇不可求。遇到了,你去做,更加難得!」

靠護士長開方便門
還不可漏掉護士長的份兒!在賣藥行業打滾十五年的衞柏興說,他醫科同學的母親去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6醫院(○三年沙士戰場之一)醫膽結石引致的膽囊發炎。主治醫師只開止痛藥不開消炎藥。「如果給消炎藥的話,兩天就出院了!」他說。他們通過熟人直接向管理醫院的解放軍總裝部投訴。「副院長親自出馬,最搞笑的是,主治醫師不敢露面,護士長出來了。」護士長知道衞柏興是藥品代理,為免把事情鬧大,她大開方便之門,無須做「公關」就可以把藥品直接打入醫院。「她說,可以把藥品拿到醫院來。就是說,別人到我們醫院還得公關,因為這個事件,也不用公關了。」河南的藥品代理王亮也表示,護士長有權向醫院領導反映,某藥特別多副作用,該藥隨時會被踢出醫院。「這邊通過給大夫公關,讓他大量的用。另一方面通過公關,讓護士長不反映問題,就行了。」他說。藥廠及代理要回佣給醫護人員成為潛規則,加上政府明文規定,醫院可以加收藥品供貨價的百分之十五作為利潤。導致藥品在醫院的零售價,往往是出廠價的數以十倍計。回佣最終一點一滴轉嫁給用藥的病人。「照理說醫生是替病人選擇最合適的藥品,病人往往沒有這方面的判斷能力。醫生和病人的關係應該是信任關係,但是由於這種經濟利益,就成了你死我活的對立關係,就是我通過你發財。」本身是律師的北京大學醫學部衞生法學教研室主任王岳說。

學術會議變歐遊
本刊調查一百一十二間在深圳和上海上市的製藥企業的年報,發現這些藥企花費的推銷費用,在二○一○年就高達二百多億元。而按推銷費用入賬的使費,光交通費就用了超過三十億元,開會也花了逾十五億元,連「其他」一欄也接近二十億元。最耐人尋味的是,入賬的推銷費用還包括「產品推廣費」、「市場維護費」、「網絡建設費」、「業務招待費」、「學術交流費」等。不過,河南的藥品代理王亮透露,這堆數字並非全貌。「現在企業能看到幾本賬,如果不做幾本賬的話,一個企業都活不了!」而這些巧立名目的費用,原來隱含了藥廠給醫生等人的回佣。王亮透露,行內自九十年代局部開放醫藥市場,通行所謂「代金銷售」,亦即醫生每開一次藥,藥廠或代理就會給固定金額的回佣。但是近年政府嚴查醫生受賄,「代金銷售」略為收斂,改為兼用「學術會議」的名義收買醫生。「學術價值就體現出來了!」他笑了笑說。他透露,學術會議的戲肉,是開會前後的課外活動,出國開會可以玩的花款更多。「去歐洲七日遊也很正常呀!然後你們買東西打個人的抬頭,由我來付錢就行了。」他說。

一變十三
根據本刊統計發現,為港人熟知的雲南白藥集團,最落本推銷產品,其「市場維護費」、「差旅費」及其他推銷開支合共近十三億元,幾乎是全國之冠,佔集團營業額一成三。哈爾濱譽衡藥業花費近五千萬元在推銷費用,翻查「降藥價」網站,其治療胃潰瘍的藥,供貨價是三元,零售價高達一百一十元。另外,在香港和上海上市的國藥集團花費一億多元在推銷費用,旗下一款抗生素的出廠價是四元,零售價高達一百四十元。而一款肺炎病人用抗生素的供貨價是一元,零售價竟然是十三元,另一款治療骨骼病變的的藥,供貨價是一百五十元,零售價超過一千元!北大的王岳警告:「藥品行業最重要的不是創造GDP不是交稅,這個行業非常小,但是它卻和國際名聲和人民群眾的利益關係密切,一旦出事,是要很多人命的。所以不要以經濟為導向擾亂市場。想用藥品市場來拉動經濟,那不是開玩笑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334

追債二百 掠萬元財物

1 : GS(14)@2012-08-23 13:04:23

真是貪心少少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823/16628501
【本報訊】男技工向同邨友人借款200元,債主討債不遂,竟夥同他人挾持技工回寓所施襲,更大肆搜掠逾萬元財物,連技工父母的豬仔錢罌也不放過,更逼他簽借據,借款由200元增至9,000元。涉案兩被告昨承認兩項搶劫罪,今日判刑。
兩被告逼事主簽$9000借據
首被告許傑輝(34歲)及次被告劉兆文(36歲),承認今年4月23日在沙田美林邨一單位搶劫陳偉業(31歲)兩個銀包、四隻手錶、兩部手提電腦、記憶棒、電子記事簿、三封利是、一盒燕窩、兩部手提電話、一個金佛像及現金1,150元。
案發日清晨,首被告帶次被告跟事主見面討債,事主稱只能先還100元,首被告即取出兩呎長棒毆打事主大腿,兩被告又掌摑事主臉部,然後押事主返回其寓所。次被告搜掠一小時後先離去,首被告後來發現忘記從單位取走金佛像,故折返,並打爛事主父母一個存有千多元現金的豬仔錢罌,更逼事主寫借據,承認欠次被告9,000元。二人將金佛像拿往大圍一金行變賣6,000多元,但其後被巡警發現形跡可疑,搜查下起回部份財物。
案件編號: DCCC480/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194

全英最暢銷報章日銷不足二百萬

1 : GS(14)@2015-02-22 12:53:27





報界扭盡六壬招廣告,全因生意越來越難做。自從互聯網普及,英國報章銷量持續勁減:二○○一年,英國十大報章平均日銷逾一千二百萬份;到去年五月,最暢銷十份報章的日均總銷量不足六百九十萬,即十三年間減少42.84%。以長年高踞暢銷榜冠軍的英國《太陽報》為例,一九九七年每日平均銷量近三百八十八萬份,到二○一○年已降至約三百萬份;今年一月,平均日銷不足二百萬份;儘管它仍是全英最暢銷報章。各大報的銷量更低。根據出版銷數公證會(ABC)統計,一九九七年《泰晤士報》日銷逾八十二萬份;到二○一○年跌剩約五十萬份;今年一月平均日銷不足四十萬份。對手《每日電訊報》和《衞報》也不樂觀,分別由一九九七年的近一百一十三萬和四十三萬份,跌至今年一月平均日銷不足五十萬和不足十九萬份。
The Media Briefing網站/《蘋果》資料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222/190508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9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