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搞新科技並非年輕人的專利,四十五歲的楊文勇(David)笑說:「成日半夜三更同美國人通電話,幾十歲人先嚟搏命係辛苦,但我好enjoy,捱夜無老到,感覺仲後生咗!」上年開始,開設公司Pal,為美國大熱的智能手錶Pebble設計擁有GPS與充電功能的錶帶,暫時於眾籌網Kickstarter籌得十一萬美金,加上與幾個老友出資近百萬港元,短期內會開始生產,預期十月出貨。上市公司先思行(595)CEO蘇智安認為,這盤生意比David預計更有潛力,「Pebble賣到二百萬隻,你估自己淨係賣到一萬隻咁少?!」我點Sell:公司會值過億 香港人可能只認識iWatch,但四年前一個智能手錶Pebble,於Kickstarter破紀錄籌得一千萬美元,在美國是一個炙手可熱的眾籌項目。而上年Pebble為新項目再度眾籌,今次更成功籌得二千萬美元。David創業前打工的工廠,負責Pebble的錶帶生產,「那時開始接觸Pebble,發現手錶數小時便無電,於是靈機一觸找到幾個同是工程師出身的中學同學,合力做出Pal。」這條錶帶可延長七天使用時間,同時以GPS定位系統,計算用家運動時的跑速、距離等數據,售價六十九美元。David將生意比喻作WhatsApp,「我唔係睇依家賣幾多貨,賺到幾多錢,而是改變整個行業,將錶部分硬件搬到錶帶,增加錶的可能性。這盤生意會好值錢,係上億的生意。」 為返老還童 不過想改變行業,並不如改變自己的心強烈,「我之前做三千幾人工廠嘅營運總監,我唔想上咗位,好安樂咁過多十年就退休。其實我依家退休都得,我算係中產中幾好的一群。不過好似早排佔中的後生仔,佢哋唔係經濟好有錢就得,我都一樣。」每天到科學園工作,接觸的都是年輕人,他指自己雖然已四十多歲,並由傳統生產業跳到創科業,很多事情要學習,但這個年紀亦有優勢,「我工作咁多年,擁有好多人脈,公司logo都是朋友收友情價做的,很多事能便宜、快速處理。」David亦很積極面對自己的局限,「後生仔對新經濟體(網絡)熟悉,學佢哋多用網絡,例如Kickstarter,令我覺得自己年輕咗。加上每日唔係舒舒服服返工放工,要不停解決好多問題,中間好有滿足感,重拾後生打拼的感覺。」 專家盤問:淘寶三個月抄到 蘇:蘇智安D:David 蘇:你與Pebble是合作關係?D:我與Pebble不是合作,但對方會主動提供資訊。例如十月推出新款,他們預早通知我們新版本的規格,我們才可以更早準備。其實對方很歡迎我們,因為我們增加了Pebble的功能。在Kickstarter的短片中,他們的CEO亦拍了一段二十秒的短片支持我們。 蘇:如果Pebble自己出GPS點算呢?D:佢可以話出咗,不過佢要連接電話用,即是運動時想知道步速、跑了多遠,便要帶埋電話,無咁方便。 蘇:佢支持你,但你專做Pebble,市場有多大?D:Pebble賣咗二百幾萬隻,一隻賣二百、三百美金,加起嚟幾億美金o架。我一條錶帶暫時賣七十美金,之後零售價會賣一百美金左右。預計賣到一萬隻度。 蘇:咁多人買Pebble,亦有好多人跑步喎。另外很現實的問題,如何避免被抄襲?你知淘寶嗰度,如果你好賣,三個月就抄咗你出嚟,佢賣你三分一價錢。D:一萬係保守估計啦。講真,我估暫時唔會有人抄,因為要做到咁薄又有GPS其實好難,而且利潤唔係好高。呢一刻主要俾人知道我哋有呢個技術,再申請咗個專利先。 蘇:出貨方面有咩渠道呀?D:(尷尬)我哋五個都是工程師背景,之前無相關門路,現階段除了Kickstarter,其他還未落實,不過方向會以網上為主。 蘇:呢個我可以幫手喎,可以私下再傾。咁下一步,如果呢個賺到錢,你下一步會點?D:下一步會開發可屈曲的軟性電池,將電池藏於錶帶中,縮減空間,令手帶外觀更吸引。同各大品牌運動錶比較,我哋係輕佢兩成,若果成功將會更輕巧。另外我相信我哋做咗,將來其他智能手錶都會開放市場,到時發展空間會大好多。 終極判決:要諗計出貨 單做一個GPS電池錶帶,市場唔夠大,但以佢公司規模係適合,因為太大市場競爭者多,佢未必生存到。剛才我擔心淘寶會抄,我諗深一層,Pebble喺大陸唔興,可能抄襲機會低。現時只做兩隻顏色,管理庫存不難,愈多色愈易有貨賣唔去,這個加分。產品外觀幾好,選紅、黑都值得加分,我賣過headphone,喺美國呢個顏色最好賣,除咗iPhone賣到白色,其他產品白色都唔好賣。我現時會俾六分,要扣分係未有清楚宣傳方向、銷售渠道。短期內最快是俾多少少錢,找一個好的分銷商,因為網上銷售策略,你慢慢摸索起碼要一、兩年時間。長遠要發展,一定要集資,首先因為做硬件好吸錢,marketing都要請人啦,仲有生產、採購各個項目都應該有專人負責,首輪穩陣一球美金啦。盡快做好Pebble錶帶,成為呢方面嘅專家,之後要密切注意其他智能手錶品牌,有冒起之勢的就要接觸,睇吓佢是否如Pebble一樣開放平台,要跟住market leader走。萬一Pebble被取代,影響都可以減低。 撰文:孫樂祈攝影:關永浩攝錄:廖健昌[email protected] |
二十五歲時,在大學修讀紡織及製衣的鄭俊華(James)第一次創業,開設自己的服裝品牌S Square,九七金融風暴後北上發展,在國內有接近一百間分店,早年的《壹週刊》曾訪問過他。經營服裝生意二十五年,營運走下坡,年齡翻了一倍的他,決定於2014年回香港第二次創業,由賣成衣轉型至賣曲奇。衣服跟曲奇,已風馬牛不相及,James更是已經五十歲。由零開始,在一個全新的行業跌跌撞撞,他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做法。從設計餅盒、找食材供應商、挑選店鋪位置、裝修店鋪,到摸索客人口味,也是自己一手一腳包辦。James試過連續個多月,由早上八時多工作至凌晨二時;而已經五十歲以上的兩個家姐和姐夫,亦總動員幫忙。James笑言﹕「估唔到自己五十歲仲捱得到!」 James的服裝事業曾經輝煌,以為將其結束這決定很痛苦,但他卻很豁達,聳聳肩說:「時候差不多了!」他看到市場的變化,網購平台及跨國快速時裝對公司打擊不小,結果他花了一年時間,逐步把品牌結業及籌備新生意。習慣做老闆所以再創業,這不難理解,但為什麼不做「老本行」,反而投入一個全新、且競爭激烈的曲奇市場﹖James說,兩年前他成立「Glory Bakery」時,未有太多人開設曲奇或手信店,所以競爭不算很大。除此之外,他對自己的手藝有信心,「我長期在大陸工作,沒什麼地方去,所以工餘時也會做曲奇。」James間中返香港,大陸的朋友也會託他買手信。他有時忘記買或選不到,便會自己親手做曲奇給他們,「佢哋都話好食,令我有信心。」雖然香港當時由Jenny Bakery攻佔,但James覺得旅客市場大,可以容納更多供應者。 主打本地口味 要在市場突圍,James決定做有香港特色的曲奇。想到香港特色,他便想起茶餐廳,「無理由做餐蛋飯口味o架,咁就諗飲品。」他在網上找不到有關檸檬茶味曲奇的食譜,只有檸檬口味,這反而推動他將檸檬茶曲奇由構思變成現實,「我覺得無(食譜)仲好喎,可以自己去諗。」除了檸檬茶口味,James的「茶餐廳系列」,還有好立克、阿華田口味等,但唯獨不見奶茶。James解釋指,不做奶茶口味曲奇,「因為市面也有店鋪售賣奶茶曲奇。」他不認為自己做的會好過他們,所以決定不沾手奶茶曲奇。店鋪不只提供曲奇,還有James自己做的果醬及果仁。James表示,「健康」是他的另一賣點。曲奇不含泡打粉、梳打粉等物質,他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嘗試不同做法,最後研究出以中式粘米粉代替添加劑,令曲奇可長期保持鬆脆。價格方面,James說希望走中檔路線,吸引顧客。現時320g賣九十八蚊,500g賣一百三十八蚊。「Glory Bakery」於二○一四年八月在旺角正式開業,而尖沙咀分店於今年五月開幕。 清早做到凌晨 James坦言對曲奇這行業不熟悉,「如何運作、找機器、焗爐都不清楚。」他最初以為開店是把在家的做法:「乘大十倍就搞掂,平時做一個鐘,最多就十個鐘搞掂,然後有兩個人做咪每人五個鐘囉!」但很快他已發現情況不是自己想像般簡單。因為在工場完成曲奇後,清洗用具也花了他三個小時。後來他發現根本不需要每天清洗,「兜係裝麵粉就永遠都係裝麵粉,唔同屋企要洗晒啲嘢擺起佢。」回憶起店鋪剛開業時,James跟姐夫連續個多月,由清早工作至凌晨,James笑言自己「接近極限」。問到為何不增加員工,他說:「因為連請人都唔知安排佢做咩。」花了個多月時間,他終於摸索到自己的經營模式。現時James工場有五個員工,但他仍然會每天到工場幫忙頭段及尾段的工序﹕早上八時半他會準備餅底,待員工上班後可切割,然後他會負責放入焗爐。待員工下班後,James會負責最後整理,然後做自己一些工作,例如做果醬。 無人鎮場亂晒大龍 在訪問當天,記者跟James約在尖沙咀分店進行訪問,James電話卻響個不停,他笑指員工催促他回去幫忙。雖然工場已有較清晰的分工,但James仍是主力,所以有時他因事不能到工場幫忙,員工便「亂晒大龍」,有時工場更因此而「放假一天」。James承認這是不健康情況,未來會逐漸增加人手,讓他只需留在工場半天,有更多時間做其他策劃或宣傳的工作。比較之前賣成衣的經驗,「以前開鋪頭做衫,食菜咁食。」因為大學主修相關科目,加上自己啲朋友、同學也從事這一行業,所以經營上較易掌握。但現時他沒有朋友開曲奇店,要在網上找供應商,最初他更以一個較高的價錢入貨,後來才找到價格較低的供應商。「不過經驗是靠碰撞累積,呢兩年都係邊做邊學。」除了James的姐夫在工場幫忙做曲奇,他還有一位姐姐在尖沙咀分店幫忙,一位姐夫負責旺角分店,另外一位姐姐,則在科學園等地幫忙擺短期攤檔及為他們買洗潔精等用品,可謂「全家五十歲以上人士總動員」。James透露家人已經退休,但為餅店「出山」,外甥更投訴指媽媽因幫忙而沒空煮飯。記者調侃指可以成為「家族生意」,怎料James說自己真有這個想法。他分享餅店名稱「Glory Bakery」是源於已故父親名字有個「榮」字。因為「Glory」意思是光榮,而餅店中文名字正正是「榮光」,希望餅店能成為一家傳承下去的老字號,由兄弟姊妹一起經營。 年初一全家出動 開業後第一個新年,James補充需「全家總動員」到工場幫手。因為當時預計不了新年的「爆炸性」需求,令店內的貨品在年三十晚一掃而空,沒有曲奇提供給預訂在初四取貨的客人,「我們新年就返晒嚟工場做曲奇,然後返屋企食開年飯,飯後返嚟繼續做。」James表示親戚覺得幾好玩,但不希望每一年的新年都是如此。雖然James跟家人一直合作無間,但也有意見不合的時候。James指自己雖然五十多歲,但仍然「想衝」。例如開設尖沙咀分店是他的提議,雖然租金是旺角店的幾倍,但James認為可以吸引更多遊客。不過,家人比較「保守」,覺得現狀不錯,應該專注做旺角店。James笑言花了不少時間游說他們開設尖沙咀分店,但長遠可能不會增加很多實體分店,而是增加銷售渠道,「他們便不會太辛苦,最多我辛苦啲,在工場增加產量囉!」 撰文:王敬蓮攝影、攝錄:關永浩[email protected] |
3樓提及
抵死啦鄧健泓,李詩韻咁正都飛人,而家比人飛真係大快人心
4樓提及3樓提及
抵死啦鄧健泓,李詩韻咁正都飛人,而家比人飛真係大快人心
是佢飛人的嗎?
其實佢唱歌唔差,不過真係冇觀眾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