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潘迪藍:意銀行陷救與不救的苦惱

1 : GS(14)@2016-07-11 23:34:32

【明報專訊】在英國公投通過脫歐之後,投資者擔憂,其漣漪效應會蔓延到正受銀行危機困擾的意大利。意大利銀行業正面對3600億歐元面值的不良貸款,相當於其貸款總額的18%。而且,這個資本狀况,還要靠對其貸款的抵押品進行非常寬鬆的估值。然而,自從英國公投通過脫歐之後,意大利銀行業板塊的指數已下跌了30%,突然成為投資者心目中歐洲的下一個變數。若要支持意大利疲弱的經濟復蘇,其銀行業將急需進行資產和結構重組,以及注資,才能重新取得足夠的流動信貸。

意大利總理倫齊面對的問題是,私營企業沒有興趣向該國的銀行業注資;若由國家向銀行業提供援助,又受到歐盟的新規則的嚴格限制。要解決這個危機,他看來只有以下三個選擇:

(一)按本子辦事 或影響10月公投

歐元區的新規定已在今年初全面生效,禁止其成員國向陷入困境的銀行提供援助,除非是以其現有債務中的至少8%作為抵押。對於意大利全國1400家銀行來說,這意味着不但只會令它們的現有股東吃虧,還會令很多存戶的利益受損。因為這些銀行存戶合共購買了1730億歐元的次級銀行債務。

去年,四家意大利小銀行的10萬個散戶的投資已被當作抵押,引發政治爭議。因此,意大利政府現時不會考慮這種做法。這種更大規模的抵押,只會加劇民眾的不滿,大大減低倫齊在10月間就憲政改革進行公投通過的機會。因為這個公投,現時已經有可能演變成意大利作為歐元區成員國的信任投票。

(二) 不守遊戲規則 政治代價高

倫齊極端的選擇,是完全不顧歐盟的規則,由該國單方面向意大利銀行體系推出紓困措施。

這未必是將陷於重災區的銀行國有化。但這可能會涉及到成立一家由公帑注資的「壞銀行」,由它來向商業銀行發行債券,以現時帳面價值的大約40%來購入它們的不良資產。「壞銀行」的債券將會由意大利政府擔保,以確保其低風險。這樣釋放出銀行的資本,令它們可以重新恢復貸款給企業。

但這種行動非常激進和極端,會徹底破壞歐元區的銀行聯盟,故真正實行的可能性很低。此外,倫齊在國內是否有足夠的政治分量,以確保這種計劃成功,也是值得懷疑的。

(三)中間落墨 可「特事特辦」

挑戰歐盟的法規,單方面向銀行業提供紓困措施,可能並不是一個現實的選擇。不過,它可以是倫齊手上的一張王牌,用來爭取歐盟撤銷一部分禁止國家向銀行業提供援助的限制。根據歐盟的銀行業規則的第32條,在特殊情况下,是容許向瀕臨倒閉的銀行提供「非一般的公共財政支持」的。

歐洲銀行管理局準備在7月29日公布意大利約10家最大的銀行的壓力測試結果。如果評估是完全客觀的話,部分銀行極有可能在測試中不合格。這可以作為意大利政府引用作「特殊情况」的理由。

若意大利政府承諾對銀行業進行重組和大合併,歐盟當局可能會允許它向陷於困境的銀行注入「預防和臨時性質」的資本,避免出現零售債券持有者即時就有損失的危機。

救一兩家銀行 無法平息市場憂慮

這相信是倫齊這一刻的選擇。儘管直至目前為止,歐盟的政客仍然對這想法大潑冷水,但考慮到全無行動的風險更大,以及倫齊的其他選擇對於10月份的全民公投來說毫無吸引力,歐盟仍然有可能容許類似這種形式的這種解決方案。最大的問題只是允許意大利政府注資的程度。

如果只是向一兩間問題最嚴重的銀行注資,尤其是不良貸款比例高達35%的西雅那銀行集團(Banca Monte Dei Paschi Di Siena),可能會即時平息到市場的不安,但整體的巨額不良貸款不會自動解除,仍然會阻礙着意大利的銀行體系和經濟重新上路。實情是,即使是意大利實力最強的那一批銀行,其不良貸款比例亦高達16%或以上,兼且有大約4000億歐元的資金缺口,令人頗難接受。

歐盟料稍寬放水限制 免脫歐勢力坐大

意大利10家最大的銀行佔了該國接近80%的不良貸款。任何資本和結構重組計劃若不能全數包括這10家銀行,都不太可能在10月份的公投之前成功減輕公眾的擔憂,或者令意大利國內的信貸重新流動,令該國的經濟恢復活力。

簡而言之,若未能以歐盟資助的紓困措施直截了當地解決意大利銀行業的危機,以「暫時」的資本在未來10年支持意大利的銀行體系,將歐元區分裂的政治和經濟力量就可能會坐大。與其去冒這麼大的風險,歐盟稍為放寬禁止成員國政府向銀行業注資的新規定,只是一個很小的代價而已。

GaveKal Dragonomics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581&issue=201607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182

德政府表明不救 德銀料可避雷曼覆轍

1 : GS(14)@2016-10-01 12:50:12

【明報專訊】今年7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報告稱德銀為「風險最高的全球重要銀行」,更稱其「似乎是引發系統風險最重要的淨貢獻因素」。由於擔心德銀風險持續上升,投資者曾要求該行增加資本金以抵抗風險,儘管德銀於2014年大幅提升股本,至今達約620億歐元,惟無論是去年底或今年6月底,都出現按年跌一成的趨勢。

與此同時,德銀在今年年初歐央行壓力測試中的表現亦未盡人意,普通股一級資本充足率(CET1)在負面因素衝擊下低於接受測試的歐元區銀行平均水平,意大利第三大銀行錫耶納銀行更未能通過測試,其CET1比率由11.79%跌至-2.44%,引發市場恐慌。雖然意大利總理倫齊有意施援,惟由於歐盟本身規定不允許政府拯救銀行,倫齊提議遭德國強烈反對,錫耶納銀行最終依靠私人集資暫渡危機。此後歐央行行長德拉吉亦放軟口風,稱「國家層面的支持是幫助銀行業擺脫不良貸款非常有用的方式」。

意大利錫耶納銀行 靠私人集資渡危機

今次輪到德銀爆發危機,德國政府早前曾明確表態不會相救,惟東驥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龐寶林認為,德國政府此言只是出於政治原因,最終不會坐視不管,或會等到情况最壞時「逢低出手」,德銀通過出售資產亦有機會應對巨額罰款,現時重要的是市場信心問題。

龐寶林:德政府或等最壞情况才出手

耀才證券研究部主管植耀輝亦表示,經過雷曼事件後,各國政府與銀行均已做足準備,雖然德國政府短期內救助可能不大,但相信會協助德銀與美國商談減少罰金,預料「爆煲」機會不大。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230&issue=201610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774

專家:不救還須救

1 : GS(14)@2016-10-09 18:44:02

【明報專訊】美國企業研究所常駐研究員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政策制訂與檢討部門前副主任Desmond Lachman形容,美國司法部向德銀開出的140億美元罰單,可能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他表示,德銀資產負債表從來沒有真正從2008至09年的全球衰退中復蘇,加上多年鹵莽借貸和全球利率偏低,進一步動搖德銀的資本基礎。Lachman認為,臨近明年德國大選,德銀危機幾乎可以肯定將削弱總理默克爾在國內和歐洲的聲望。面對高槓桿化等問題,默克爾政府卻反覆強調政府不會作出拯救,相當於呼籲外國投資者大幅減持在德銀的衍生品持倉,這只會加速德銀向政府求助。Lachman指出,德銀資產負債表規模相當於德國GDP約50%,德國政府最終要出手拯救。

[企業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012&issue=201610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094

台船員斥馬英九政府見死不救

1 : GS(14)@2016-10-24 06:12:09

「台灣老闆洪高雄做的事情,他叫我們到索馬里抓魚,發生事情了,不聞不問!」隨着人質獲釋,揭露原來在前年,台籍輪機長曾在當人質的情況下,拍片控訴當時執政的馬政府「自私」,不顧船員們的生死,又直指當船員在當人質,船老闆卻在台灣享受榮華富貴。沈妻昨晚受訪時表示前晚終於收到丈夫的電話,激動落淚稱︰「這一次,報平安電話讓我足足等了5年。」為事件斡旋的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昨稱,前年收到台籍輪機長沈瑞章的家屬求助,蔡遂往找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張善政幫忙,但遭拒絕,蔡便化名在中間處理募款。海盜曾提供一條證明沈健康的影片給他,該影片中沈被幾個持槍海盜圍在中間,沈則指台政府見死不救,船老闆洪高雄沒有負起應有責任,營救其他國籍的船員。蔡正元昨指,這段時間向台灣、菲律賓、香港和大陸等企業籌到足以營救20多人的贖金。至於多少贖金,他說「一輩子都不能講」。而當時被指見死不救的張善政昨亦稱,基於國際反恐原則,政府不能出面和海盜打交道,而政府早強調索馬里是危險海域,呼籲漁船不要去捕魚。台灣《蘋果日報》/中央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24/198106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405

長毛轟政府 寧派福袋不救病人

1 : GS(14)@2017-05-13 01:58:48

【本報訊】立法會昨日繼續預算案撥款辯論,社民連「長毛」梁國雄發言時,重提上月患罕見病結節性硬化症的池燕蘭,上月到立法會希望醫管局將治療該病的藥物納入藥物名冊,最終卻「等到死」一事。長毛批評,政府為慶回歸「派福袋」,近日又逼立法會為迪士尼擴建注資54.5億元公帑,卻對等候所需納入藥物名冊的病人「見死不救」。


高永文被指縱容醫局

多名民主派議員昨日討論預算案撥款時,均向食衞局長高永文發炮,梁國雄發言指,除池燕蘭上月未能及時取得所需藥物離世外,另一位70多歲、得前列腺癌的伯伯,因所需的3萬多元標靶藥不在藥物名冊內,最終上月24日向政府求助後3天已離世,長毛狠批高永文︰「你(高永文)同佢申請到啲藥,你自己食啦!」民主黨議員黃碧雲會上則不滿高對聯合醫院「開漏藥」事件的態度,指她自己出任立法會議員5年,未試過支持刪減高永文薪酬開支,昨破天荒支持刪減,是因不滿高4月20日知悉事件後,只稱對事件表示遺憾,如置身事外,「真係要扣(高永文)人工,要扣埋過去幾年人工」。黃又批評,高縱容醫管局猶如山寨王般無王管,要求高調查過去10年相關個案。高永文會上回應議員批評時,沒評論聯院醫療事故,只稱關於病人用藥問題,政府每年預算案都增加7,500萬元讓醫管局處理藥物所需問題,但醫管局要確保藥物治療罕見病時有實證基礎才可引進,至於個別病人是否需用藥,醫委會有委員會評定病人情況。■記者林俊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511/200175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6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