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沒有人不想打持久戰——五個美國「30後」巨富的婚姻 東方愚

http://www.zhanghua.cn/?p=5246

/東方愚   For 週末畫報

 

5

富豪出生最近一任妻子過往歷次婚姻時長
(從第一次起)
默多克1931年鄧文迪(第三任)11年、32年、14年
巴菲特1930年門克斯(第二任)52年(包括分居27年)
索羅斯1930年多美子(第三任)23年、22年
麥道夫1938年露絲(第一任)還沒離(結婚已54年)
傑克·韋爾奇1935年蘇姬(第三任)28年、14年

 

沒有哪對夫妻分手,能像默多克和鄧文迪一樣,惹得全球如此關注。這也難怪,巨富+老夫少妻+中國元素,僅此幾點,即可通吃財經界和娛樂界。有人推測倆人分手的真實原因:鄧氏正式反戈,還是老默在幫她爭權益?各種言論皆莫衷一是。有人則是以先知先覺的姿態放起馬後砲:當初就知道他們長久不了!

不管事件背後有著怎樣的利益棋局,我們仍有必要重新回到「根目錄」——婚姻本身,來做一個簡單的探討。

當初老默為什麼會和鄧文迪結婚?這聽起來是個老掉牙的話題,一曰年輕姑娘人人愛,二曰鄧小姐「上位術」非凡。顯然,前者是結果導向,後者也還是方法論。核心答案之一應當是,默多克和鄧文迪在一起的時候,感受到了幸福——當年鄧陪著他在上海的巷子裡吃小籠包的時候,花十塊錢人民幣理髮的時候,他興奮地打越洋電話給朋友和新聞集團的高管,甚至恨不得告訴全世界自己是最幸福的男人。

沒有人不希望自己有一個正能量的「後院」。英國一位名為理查?萊亞德的經濟學家寫過一本書——《不幸福的經濟學》,他說,有七大因素在交叉揉合地影響著人們的幸福感:家庭關係、財務狀況、工作、社區和朋友、健康、個人自由,以及個人價值觀。

你看,家庭關係是排在第一位的。我曾研究和採訪近百對中國富豪夫妻,得出幾乎一樣的結論,說白了就是一句中國俗語:「家和萬事興」;於是在《荷爾蒙經濟學》書封上寫道:管理你的婚姻,比管理一家企業更需要智慧。

如果不能改善婚姻關係,與其保持名存實亡的婚姻狀況,不如勇敢向前邁出一步來得痛快。但這個時候東西文化的差異就出來了。

中國人——尤其是名人——很難做到這一點,總覺得這是「家醜」,而家醜不可外揚,要保持公眾眼中那個「正面」形象,哪怕夫妻早已冷戰多年或各有歸宿;美國人崇尚自由,在這個問題上其實大都坦誠。默多克,以及我們熟悉的其它幾位商界名流:「首富先生」巴菲特、「金融巨鱷」索羅斯、「世界第一CEO」韋爾奇在對待離婚時的心態皆如是。

默多克的每次剛離婚就又結婚了,「這真讓人受不了」,許多人這樣說——他和第一任子帕特於1967年離婚,同年就迎娶了第二任妻子、《每日鏡報》記者安娜;1999年,和安娜離婚半個多月後,他即正式將鄧文迪抱回了家。這或許是老默的「小辮子」,但其實可以換個角度看問題:他與每任妻子之間的婚姻時長,都保持了兩位數,分別是11年、32年、14年。

索羅斯迄今也是三次婚姻。最近一次是2012年8月,82歲高齡的他與女友波頓明子訂婚,正式結婚應當是2013年夏天。相比默多克和鄧文迪的「老夫少妻」,老索可是比明子大四十多歲。他和前兩任妻子的婚姻保質期分別是23年和22年。第一任妻子安娜莉和第二任妻子蘇姍(比索羅斯小25歲)的「交接班」,也發生在同一年(1983年)。

韋爾奇同樣有過三次婚姻。最近一次則是2004年與《哈佛商業評論》前主編蘇姬結合(和安娜和採訪對象默多克結合情形類似)。他和前兩任妻子在一起的時長分別是28年和14年。

美國有位社會調查研究專家和家叫托馬斯·J·斯坦利,他從1973年開始致力於美國富人生態的研究,他在寫《百萬富翁的智慧》一書時,對美國1300多位百萬富翁進行調研,得出了兩個重要結論。一是美國富豪的五大成功秘訣:良好的信用、自我約束力、善於交際、勤勉、有賢內助的支持。二是婚姻和事業是正相關,「80%的事業成功和永續的人一生沒有離婚,那些離婚後開創個人事業的人,第二次婚姻也會維持在十年到二十年以上。」

將斯坦利的第一個調研結論,與萊亞德的觀點結合起來看非常有意思。要成為富豪,「有一位賢內助支持」排在第五位,但是如果家庭不和睦,幸福指數的下降是最快的;而面對第二個結論,「80%」這一數據首先提醒我們,那些被炒上傳媒頭條的富豪們的離婚案,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而「第二次婚姻時長至少十年到二十年以上」的結論,則更是發人深省:這其實是在祛除我們大腦裡「來得快,去得也快」之偏見。默多克、索羅斯和韋爾奇也是非常好的佐證案例,儘管他們不在調研樣本之內。

和上述三位不同,巴菲特只進過兩次洞房。第二次是2006年的時候,76歲的他與60歲的門克斯結婚。門克斯是30年前巴菲特去過的一間酒吧的服務生。他們的婚姻也非常簡單,巴菲特當場表示:這是門克斯人生中唯一一次婚姻,也是自己最後一次婚姻。他和第一任妻子蘇姍於1952年就結婚了,那個時候巴菲特才22歲。他們在一起生活了25年,之後分居,婚姻名存實亡,直到27年後蘇姍去世。也就是說,他們並沒有離婚。

巴菲特授權傳記《滾雪球》作者艾麗斯·施羅德來華時,我問她,巴菲特一生最遺憾的事情是什麼?我問的時候心裡已經有答案,「他和蘇姍間的婚姻」,她果然這樣說道。其實她在書是描述的細節就是答案:蘇姍覺得巴菲特太於過專注投資活動而疏離了家人,於是提出分居並搬到舊金山,並委託好友門克斯代為照顧他。幾年後蘇姍向他透露搬到舊金山是因為有一位男人可以給她幸福感。

另一位同樣出生於1930年代的美國巨富的婚姻更是可圈可點。他是麥道夫。沒錯,就是那個導演世界最大的「龐氏騙局」(600億美元)而被判150年徒刑的傢伙。他確實是個超級大騙子,但另一方面卻是個好丈夫。老麥在2008年底東窗事發時,和他結婚49年、曾幫其做過會計的的妻子露絲大吃一驚,壓根不知道丈夫操縱了那麼大一個局。在老麥入獄後,她不離不棄,每週探望,給他鼓氣,自己卻陷入自責,覺得之前不能為丈夫分擔太多才有今日大罪大孽。

麥道夫是猶太人。猶太人非常注重家庭和婚姻關係,青少年時期就受到這方面的教導。有兩句猶太諺語這樣說道:「夫妻倘若彼此真心相愛,睡在劍幅般的窄床上也能成眠。」「離婚當然被看成是私事,但其目的是為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來保證婚姻的完整。」「壞蛋」老麥的婚姻被美國許多夫妻豔羨,雖然他們從不說出口。

普通人之於婚姻,沒有人不想打持久戰。創業者更希望有一位賢內助。成名後再結婚,雖然婚姻變得複雜,持久的難度也在加大,但是他們對於幸福感的追求,是一個亙古不變的命題,儘管這幸福感有長有短、有高有低。人們對成功人士婚姻事件的娛樂化,說到底只是一種情緒宣洩,而且多數時候與婚姻本身無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714

【獨家】龐升東首談2345:不想在巨頭間站隊!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9334.html

8月10日浙富股份(002266.SZ)宣佈擬以7.6億元收購網址導航公司2345 38%的股份後,2345董事長龐升東接受了i黑馬的獨家採訪。

自2010年51.com隨SNS沒落而沒落後,龐重回CEO一職,開始將一個社交公司轉型成頁游開發、運營企業。當前公司同時開發著3、4款頁游。根據i黑馬的瞭解,2012年,51.com的營收為2億元左右,至少保持微利。認為龐升東的此次套現的目的是向51.com輸血的說法,很難得到證明。

龐升東並未回應此次2345套現後的資金去向等問題。自李興平的hao123、蔡文勝的265在多年前引發關注後,網址導航長期被認為是即將沒落的行業。龐則認為即便是業內人士,也低估了網址導航的戰略和市場價值。對於2345做出的未來三年內經審計的累計利潤總額「若低於 3.5 億元,2345公司將以現金方式進行補償」的承諾,龐稱自己很有信心。

i黑馬:360、百度、浙富股份,這三個買家之間,你的挑選原則是什麼?

龐升東:主要原則是保持獨立性,希望既有利於2345的品牌宣傳,又不影響企業運營和未來的獨立發展。另外,互聯網是一個江湖,我在行業的時間很長了,很多人都認識,我們不希望站隊,我們希望和各大巨頭都保持良好的互惠合作,這也是為什麼這次浙富股份成為我們投資者的一個原因。

i黑馬:你什麼時候開始有出售2345大股東身份的考量?為什麼是那個時間點?

龐升東:這次是引入戰略投資者,並非完全的出售公司,新投資者浙富股份佔38%的股份,我們管理團隊還是控股股東。引入戰略投資者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有助於2345的長遠發展。現在我和浙富股份是並列第一大股東,我對2345的未來發展一直非常有信心。一直以來,我們和潛在的戰略投資對象都在接觸,這個時點是天時地利人和的選擇。

i黑馬:為何一門看上去像是昨日黃花的生意的估值這麼高?是因為360搜索的崛起導致百度抬價?

龐升東:網址導航這門生意,在我們2005年大舉進入的時候,行業人士的評價就是昨日黃花。在360起來之前,幾乎沒有人看好網址導航。其實,網址導航到現在還不是昨日黃花,即使在2013年的上半年,網址導航的用戶滲透率都還在提高,再加上,隨著電子商務和網絡遊戲的進一步發展,單個用戶的價值在不斷提升。外界包括行業人士對網址導航這門生意還有2345一直都缺乏瞭解,網址導航作為國內互聯網的第一上網入口,其實具有非常高的戰略價值和商業價值。

i黑馬:2345過去這幾年的生意波動不小。沒有強勢入口,受到衝擊後,似乎又挺住了,原因是什麼?

龐升東:運氣不錯,同時我們有一個好的團隊。「專注、堅持,做到極致」就是最大的原因。這幾年確實經受了來自各個方面的巨大考驗,但對團隊是磨練。這個團隊更堅強了。

i黑馬:有媒體說2345的興起源自winxp上海政府採購版的推廣?搜狐iT說是靠電腦維修員的線下推廣和蘿蔔家園、百度關鍵字,屬實嗎?又有一說是,2345曾是51.com的子公司,其後才獨立出去,是這樣嗎?

龐升東:互聯網行業作為新興行業,經歷了一個從不規範到規範的過程。2345也是在這個環境中逐步成長、成熟和規範起來的。2345和51是我本人分別投資的2家公司,從創業之日起就是獨立的,之間沒有從屬關係。

i黑馬:你的幾段經歷中,好像沒有機會大把時間投入到2345中。2345能做到目前的行業位置,主要是韓總投入精力最多嗎?聽說你和韓總是同學?

龐升東:2345創業團隊分工很明確,我主要負責宏觀戰略規劃,包括韓總在內的其他團隊成員負責具體的企業運營。我和韓總不是同學,他畢業復旦大學,我畢業於寧波大學,雖然我們不是同學,但我們之間的信任和默契,不是同學勝似同學。

i黑馬:2013 年、2014 年、2015 年實現淨利潤分別不低於 8000 萬元、1.2 億元、1.5 億元。沒有瀏覽器、輸入法等強勢入口的2345,如何實現這一目標?還是依靠「根據用戶訪問所在地智能導航,並支持用戶定製導航網站中的網址」?

龐升東:2345是一家運營八年的網站,具有先發優勢,並且已經形成了以2345網址導航、2345瀏覽器為核心產品,以2345好壓、多特軟件站、2345看圖王為戰略產品的較為完整的產品線,而且我們在移動產品上也有了縝密的佈局。以截止至7月底的運營數據看,我們對實現這個利潤目標很有信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99

誰不想做實事? 人在中環

http://manincentral.blogspot.hk/2013/09/blog-post_27.html
寫專欄既日子裡面,收過許多讀者來信,都有類似以下既內容:

「我唔明,我只係想簡單做好件事,點解會有咁多人響度搞事阻住晒?」

「政治」無處不在,辦公室裡面,特別多。

初出社會既年輕人,大部份都唔習慣有太多心計,太多計算的。佢地好多時都會以為,只要認認真真做好份工,前途就會一片光明。回想初出道既自己,何嘗唔係咁諗?

年輕人後來響工作上,遇上一件又一件既麻煩事。佢心諗:「專心啲,做實事吧。好好地解決面前既問題,認真地處理好件事吧。」有問題,認真解決;看似理所當然。但唔知點解,年輕人發現,響自己嘗試解決問題既過程當中,總係枝節橫生,又有不同既人百般阻撓。年輕人開始懷疑,到底係咪有人唔想你成功解決問題?

年輕人唔明白,佢只係想真心做實事,點解結果會變成咁?本來對工作充滿熱誠既年輕人,感到非常沮喪,亦對佢就職既機構徹底失望。佢認為佢既經歷,大概係一次遇人不淑既個別事件,於是年輕人決定轉工,期望佢下一個服務既機構,情況唔會好似現在般惡劣。

年輕人能力優秀,好快就搵到新既工作。剛上班既時候,年輕人既新上司同佢講:「後生仔,我係個做實事既人,唔鍾意搞啲無謂既小動作,更唔鍾意同事搞辦公室政治。你俾心機吧,只要認認真真做實事,你響呢道自然前途無限。」

年輕人聽完之後,心裡面既鬥志又再一次被燃點起來。佢心諗,自己終於搵到一個可以發揮既環境,可以專心做實事了。上司既一番話,讓年輕人對未來產生無限憧憬。

新上班既蜜月期好快就過去。年輕人再次響工作上遇上困難。一如過往,年輕人捲起衫袖,打算務實認真地處理眼前問題。殊不知,同樣既困局再次出現。解決問題既過程中,總係有同事百般阻撓,責任誰屬永遠推來推去。還不止,那個講明要做實事既上司,還將犯錯既責任強加在年輕人身上。年輕人本來只想為公司解決問題,轉眼間變成要為自己的飯碗,作出自衛。處理事情的重心,由「解決問題」,變成「追究責任」。

年輕人終於明白,從前自己是多麼天真。做實事?咪講笑了。

這些故事,對你來說是否熟口熟面?

讀者朋友跟我講故事,問我為甚麼呢個商業社會係咁既樣子。佢只係個想「做好份工」既人,點解咁卑微既要求,都冇辦法得到實現。

我既答案,都係果句:商業社會裡面,辦公室政治,無處不在。你想搵一個地方,冇呢啲politics既element,可以讓你呢個「只想做實事」既人去發揮,其實係天方夜譚。你當然可以繼續追逐你心目中既空中樓閣,但你要有不斷失望既準備。

與其感懷身世,倒不如思考一下,響有政治元素影響既工作環境底下,如何可以生存,甚至穩步前行。環境永遠唔會遷就你,只有你去適應佢。

還有一個小忠告:唔好再將「我只想做實事」掛響口邊,更加唔好讓呢個美好既想法,不問情由地植入自己既意識之中。就算你係真心想做實事,都唔好太著跡地表現出來。有心人睇中你「只想做實事」既心態之後,往往可以響你身上,搵到唔少著數,卑鄙既甚至可以玩到你一棟都冇。商業社會,緊記好好保護自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881

清空瑞房(00272),不想做她的小股東 BIL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1ssbf.html

配股集資前跑了部分,配股後再跑了部分,今天把剩下的全部賣完。總之,不想做她的小股東。反正我也沒虧,只是嚴重跑輸同期買進的內房股。賣出部分再加倉買進富力(02777),剩下做現金。

 

市場偏不看好富力大筆資金進軍馬來西亞。東南亞和歐美國家都基本去過,個人覺得馬來西亞是最適合中國人度假(是度假,跟旅遊有點區別)的地方,環境保護得很好,風景也不錯。華人多,飲食很接近廣東。資源豐富,馬幣可是資源性貨幣。東南亞那麼多國家,去的最多的就是馬來西亞,東馬,西馬基本走遍,很是喜歡。政局政策穩定的話,理想的第二國度---可惜這國家不歡迎移民。第二家園計劃其實挺好的。富力的負債率還是太高了,市場不給於高估值。她跟瑞房簡直是內房股的難兄難弟,更樂於偏向做她的小股東。

 

今年由於繼續押注磚頭,成績肯定不好看了。我猜對了磚頭繼續升,實體磚頭的確繼續飆升,但資本市場卻安靜得一潭死水,看看我的深控和路勁就知道了,很無奈。反而投機股還不錯,之前說從心理層面清空了現代美容,但在她公佈年報後又以0.57買回來,而且買的比之前倉位更多(在雪球做了記錄,沒在博客,那是忙著玩樂,無心戀戰股票),連同已收取的股息,輕鬆跑贏我的投資組合全部個股---買的低,的確是王道。她業績飄忽應該和之前的核數師有關係,現在已經換了畢馬威。畢竟是投機股,不多,對整個投資組合變動不大。

 

如果磚頭股這個月依舊沒有起色,今年的成績有點失望,失意。

今年日子過得太逍遙了,結婚,蜜月,多次長途自駕旅遊,吃喝玩樂不亦樂乎~~看開點吧,我的價值觀無所事事好吃懶做並不是壞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40

填補「不想跟團」縫隙 受歡迎度媲美Club Med

2013-12-02  TCW
 
 

 

如果說,Terra Motors是威脅傳統企業的新創公司,那麼,另一領域的新創公司Trippiece,則是靠填補市場縫隙而成功。

這家公司創辦人石田言行,是靠「玩」,在日本找出創業機會。大學時欽佩窮人銀行家尤努斯,想去孟加拉當義工,於是,他在推特上po出行程,沒想到,網友紛紛留言想一起去,居然真的揪了十八人成行。他意外發現,這趟義工之旅,有價值觀和喜好相同朋友陪伴,不僅不辛苦,還很好玩。回國後,他決定創辦Trippiece。

他的營運模式是,讓會員上網提案旅遊行程,想參加者自己討論出發日期、行程和預算,只要揪到十五人以上,Trippiece就代為跟旅行社談價格成團,居中收約一成費用。

傳統旅行社設定套裝行程,消費者既無法更動,也沒法挑選同伴,只能按表操課,相較之下,Trippiece讓社群由下往上,自己訂出行程,拿回旅遊主導權。

該公司董事兼股東小泉文明說,旅遊,不是只有到達目的地而已,最有樂趣的是自己決定跟誰去玩、怎麼玩。

現在,他們最受歡迎的行程,是到標高四千公尺的南美洲玻利維亞烏尤尼鹽湖之旅,這行程原本日本沒有旅行社提供,但因點擊想參加人數已經達三百多人,於是,行程即將成真,最快十二月成行。

幫網友實現自助行,創客製化新市場

Trippiece成功之處,在於吸引對旅行社無聊行程感到厭煩的消費者,他們填補了大企業沒注意到的縫隙需求,目標是,五年內讓世界上有一千萬人使用其服務。

目前,他們有七萬名會員,在一億三千萬人口的日本雖不算多,但是回客率已達四成,與地中海會旅行社(Club Med)一樣高。

可樂旅遊協理馬規倫認為,大型旅行社以規模經濟能複製為原則,挑選大多數人想去的行程,目的是快速吸引旅客,以壓低航空公司和旅館價格,賺取交易價差。

Trippiece則讓社群自己討論行程、機場、住宿,Trippiece再出面跟旅行社交涉,例如提議到紐約跨年旅遊社群,討論出十二種想在紐約做的事:到慾望城市場景拍照、租豪華巴士開party,或到聖派翠克教堂聽聖樂,網友投票決定。換言之,每個旅遊都是獨一無二的客製化行程,相對之下,以量化思考的大旅行社,不可能設計出這種商品;此外,如果要跨入這個領域,花的人力多、時間長,卻不一定賺更多錢。

因此,巨人寧願跟它握手,在日本旅遊市場有八成市占率的大企業JBC和H.I.S.,就爭相與之合作。日本每年有二十八兆日圓(約合新台幣八兆元)的旅遊市場,小泉文明說:「我們只要吃下一%的旅遊市場就很飽了。」

新創公司對大企業是威脅?還是機會?小泉文明點出另一條巨人應摸索的道路:「我們跟大企業的關係不是競爭,而是聯盟,他們應該思考怎麼利用我們。」

今年世界銀行統計全球最容易創業國家排名中,日本在一百八十五個經濟體中排一百一十四位,名列創業環境的後段班。但Terra Motors、Trippiece告訴我們,只要能架接市場需求縫隙,即便創業環境再惡劣,人少、錢少,依舊可以實現創業夢想。

【延伸閱讀】Trippiece成立:2011年員工數:7人主要服務:旅遊揪團平台,代客向旅行社談價、下訂成績單:獲得Skype背後創投注資200萬美元革了誰的命:挑戰市占率8成日本旅行社龍頭JBC和H.I.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187

手滑敗物前 不能不想的四件事

2014-02-07  TCW
 
 

 

都是人生第一次領全薪的我們,決定一起合作,了解一般成年人的消費行為。最重要的是,我們想知道:錢有沒有辦法花得更不一樣,但花得更快樂?

合作計畫底定,我們開始把錢分送給陌生人,但是他們不能想怎麼花就怎麼花,而是由我們決定花錢的方式。初步的研究發現就頗有看頭:改變花錢方式,確實會影響日常的快樂程度。即使是五美元的小錢,也有這種力量。

一、錢少不是大問題花得好,百元就能擁抱快樂

最新研究出人意料的顯示,更有錢與更快樂常常不能畫上等號。

根據全美抽樣調查結果,大家都認為,年薪從二萬五千美元跳到五萬五千美元,生活幸福感會加倍,也就是說,金錢加倍,快樂加倍。但根據資料顯示,跟年薪二萬五千美元的人相比,年薪五萬五千美元的人,幸福感只多了九%。走到世界各地,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歡笑與喜樂,個人所得的影響力小得驚人。

雖然金錢能夠買到各式各樣的美好事物,小至美食,大至治安良好的住宅地段。但取得財富必須付出代價,甚至光是想像中的財富就能讓我們違背快樂應有的舉止。

掏五美元買東西通常不是問題,但是下一次,先停下來問問自己:我是在花錢買快樂嗎?花這筆錢可以帶給我最大的快樂感嗎?

二、讓享受像吃巧克力偶一為之,滿足感更能持續

現代人大多很幸運,不管在超市、加油站、電影院,到處都買得到巧克力。但是巧克力唾手可得,反而會減損巧克力的美味。有項研究請學生在某天下午到心理學實驗室做一件很簡單的事:吃一塊巧克力,隔週再回來吃第二塊。整體而言,學生雖然吃的是同一種巧克力,但他們覺得第二次的不如第一次的好吃。

人的體驗就是如此無奈:越多接觸某事物,它的影響力通常會隨之減弱。感覺鈍化不全然是壞事。習以為常也有好處,例如習慣寒冬或是難聞的氣味。有個星期五傍晚,鄧恩養的威爾斯柯基犬被臭鼬噴得滿身臭味。她一時衝動,一把將臭氣沖天的狗抱在懷裡,自己也沾惹一身腥。鄧恩花了幾個小時用番茄幫自己和狗泡澡,還用了其他家務妙方除臭,臭味總算消失了。她出發參加朋友的派對。鄧恩抵達後沒多久,女主人神情緊張的嗅了嗅,驚呼一聲:「有臭鼬!」鄧恩自以為已經奏效的除臭妙方,原來並不管用。臭味聞久了後,鄧恩已經慢慢習慣,也就不那麼嗆鼻。對負面事物習慣成自然,相信是許多人的共同經歷,我們常常沒想到,對正面經驗也會變得習以為常。不管是買巧克力還是買高檔車,習慣成自然的現象就好比路障,會阻礙我們延續快樂的感覺。

車子跟房子一樣,是大多數人這輩子金額最高的消費。要花大錢買BMW嗎?還是省錢買福特雅士(Escort)?或者中價位的本田雅哥(Accord)才是明智的選擇?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請學生預測自己駕駛前述各車款的快樂感受。結果當然是BMW拔得頭籌。但如果真的開車上路呢?開名車會比較快樂嗎?為了找出真相,研究人員又訪問一群車主,請他們回想上次開車時的快樂程度。這些車的價格差異頗大,最低約四百美元(莫非是東歐國民車Yugo?),最高到四萬美元,但研究發現,車主開車時的快樂程度與開哪種車完全無關。

研究人員又請另一群車主列出車子的品牌、型號、年份,然後回想開車時通常有何感受。循此思考駕駛體驗時,名車車主的享受程度較高。也就是說,車價與感受程度之間在此突然出現相關。為什麼會這樣?

被問到對某事物的整體感覺時,大家往往會給一個概化的答案。他們不會一一回想過去五十次開BMW的感受,然後計算平均值,反而較像是這樣分析:「我有一輛午夜藍Z4跑車,三百匹馬力,搭載硬頂敞篷。我當然喜歡開啊,這是哪門子問題。」不可否認,這些酷得不得了的特色可能會大幅提升試駕時的享受,這就是為什麼買車時,聰明的銷售人員會把我們的注意力導向車子的功能配備。新奇是吸睛的焦點,抓住我們的心思,刺激我們的情緒。但一旦習以為常,哪怕是午夜藍Z4跑車這種稀世珍品,吸睛度也會漸漸衰退。深冬時,開車去購物的路上,我們心裡想的恐怕是:「開快車道,卻被龜速老爺車擋在前頭,路況不好,又不方便超車;希望到店裡還買得到熱騰騰的烤雞。」幾乎什麼念頭都可能出現,就是不會想到現在開哪一款車。氣溫零度以下,硬頂敞篷哪裡還會重要。因此,開名車通常不會比開國民車快樂。

除非,我們把開車變成難得的享受。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最後一項調查中,請車主回想上次純粹為好玩而開車的感受。結果發現,開名車的人較享受。但這種情況非常少見,所以,開BMW的快樂不會比開福特高,除非你在偶然間把注意力轉到車子本身,例如被研究人員問到這個問題,或在蜿蜒山路享受專注駕車的樂趣。

三、忘了吧!名牌迷思車再高檔,開心只有一下子

大多數人都知道,買車過了二十四個月,愛車的心情絕對比不上第一天把車開回家的時候,放屁笑話聽到第二十四則,絕對不比第一則好笑。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請受訪者預測他們在使用各類產品時,享受程度會隨著時間如何變化。大多數人都預期享受程度會下滑,大至電漿電視、小至萬花筒,各種產品都是同樣結果。問題是,一拿到閃亮的新玩具,大家很容易就忘了這個道理。另一項研究中,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給學生一個萬花筒,請其中一半預測一星期後玩萬花筒還有多少樂趣,另一半則預測隔天的樂趣程度。兩組學生都預估快樂不會稍減,雖然在前一項研究裡,大多數人都認為,玩萬花筒的樂趣會隨著時間拉長而下降越多。換句話說,雖然我們都知道時間會沖淡樂趣,但新玩具當前,我們還是會把這個道理拋在腦後。等到研究人員提醒大家時間因素,受訪者才會想到,樂趣感就像浪潮般,來得快去得也快。如果沒人提醒,大家都認為樂趣感是不會變動的汪洋大海。因此,產品的新鮮感往往不如預期持久。前述研究的報告顯示,學生把萬花筒帶回家玩之後,一週後的樂趣感遠低於一天後。

四、改變像跑馬拉松想要贏,少不了學習與苦練

樂趣感會降低是因為人不是溫度計。把溫度計放進溫水,水銀會逐漸上升,精準反映水溫。「不管溫度計剛才放在哪裡,烤箱也好,冰水裡也罷,也不管放幾小時、幾天還是幾年,溫度計都會忠實呈現溫度。」研究人員夏恩.弗瑞迪克(Shane Frederick)與喬治.羅文斯頓(George Loewenstein)解釋說:「水銀對先前的狀態沒有記憶,人類以及其他生物卻不一樣。」同樣一盆溫水,如果是在寒冬早晨剛從戶外走進屋內,把手放進水裡可能會覺得很燙,但如果是悶熱的夏天,可能會覺得涼爽。此外,手放在溫水裡久一點,起初的感覺很快就會鈍化。

人類情感的運作道理也大同小異,因此我們對改變十分敏銳。如果能了解溫度計跟「快樂度計」(cheerometer)的根本差異,就能打造具體的花錢策略,打擊感覺疲乏。

當然,改變花錢方式絕對不是活得更快樂的唯一途徑。但我們可以看出,錢花得對,更容易買得到快樂,因為同樣是花錢,某些東西的快樂性價比更高。話雖如此,日常生活應該處處追求快樂嗎?追逐快樂不是徒勞無功、痴人說夢嗎?正如《洋蔥報》一則諷刺頭條指出:「成年人真以為能找到快樂。」根據有些研究指出,刻意追逐快樂可能會造成反效果。研究人員請受測者聽一段悅耳、但並非天籟級的音樂,要求他們盡可能讓自己感覺愉悅,結果發現這些人的快樂程度比不上沒有被如此要求的人。曾經陷入沮喪的人都知道,想辦法要自己快樂很難。對一個人說「開心點就好了」,就好像在說「跑贏一場馬拉松就好了」。理論上可行,但實際上需要很多幫助和練習。(本文摘自第二、第五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54

黃章內部講話:我在魅族在,魅族不在我也不想在了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09/58459.html

以下為部分演講語錄:

公司就像人一樣,像自然外界一樣有生命,有開始也有結束,有起就有落,關鍵在有生之年,最大發展,去創造共贏,創造價值。

雖然我什麼都不缺,但是,為了身邊的人,包括阿姨,為了全體魅族人,全體員工,公司的發展,社會的共鳴,我必須站出來,因為我覺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為什麼不?

為什麼外面的世界那麼精彩,我卻融不進去,是因為我之前一直不是那麼理解這個社會,不是那麼認同這個社會。但是今天我覺得,作為社會的一員,我有責任多多少少去改變這一切,營造更大的共贏,所以我決定重新站出來。很多人都說四十歲是人生的第二春,我想也是。

從今年開始,我將非常有信心地帶領大家帶領公司創造更加飛躍發展的一個時代,我們會適當的融資,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推行員工股票期權制,其次是讓市場部有更多的資源可以加大市場推廣的力度,還有就是引進更多更多的人才。

今天我站在此說這麼多,只是為了想要帶領大家創造更大的共贏,哪怕是競爭,也是建立在共贏上競爭,這樣對社會才能產生長遠的價值。小聰明只是一時的,只有大智慧才能創造更長遠的價值。

我在魅族在,魅族不在我也不想在了。你們都離開了,我一個人能做什麼。

一個好的領導人不是說要超高的能力,而是必須有一個真誠的開放的心扉,讓每個員工願意坦誠地一起努力一起付出。

美國才是全世界科技產業的制高點,作為一個科技企業,我們遲早必須得在美國設立研發中心,才能站在世界科技的前沿。

以下是黃章對員工問題的答覆(部分)

問:魅族的產品會一直堅持簡潔風格嗎?

答:我們不會為了堅持而堅持,為了改變而改變,錯與對,大家可以盡情地爭吵,只要有一顆真誠的心,共贏的心,有一說一。我很在乎人才,很在乎感情,但在關鍵時候,堅持自己正確的理念,時間與市場會證明我的堅持是正確的。

問:員工期權計劃的股票是否要大家自己去買?

答:不需要花錢買。

問:想把魅族打造成怎樣的品牌?

答:市場推廣不再是叫賣式、僅僅在媒體上大肆覆蓋正面廣告還是不夠。一個公司應該是自己有好的產品,結合產品來推廣品牌理念,這種推廣本質上是一種社交,是你的實際產品及價值觀與社會大眾的共鳴。

我們要用這種全新的理念,更好的產品重新開始,讓公司與社會都擁有美好的發展,一天比一天更好。

問:為什麼現在才開始考慮引入資本,是不是有點晚?

答:我原本熱愛產品更願意享受單調的生活,但這樣也忽略了公司運營的具體情況和員工的感受,堅持夢想卻沒能包容員工以及骨幹的更多追求,真誠待人卻沒能營造好的氛圍讓員工開心工作。現在痛定思痛決心重整旗鼓以更好的氛圍帶領公司更好發展。

當初我確實不太看得懂資本運作,利潤分享只停留在勤勞致富的思路,在智能手機競爭激烈的今天,繼續依靠有限的利潤來獎勵分配,對於企業和員工都是輸家。

我現在大徹大悟,為時不晚,過去的事情已無悔無恨。對公司運營發展以及資本運作的理念已經徹底清晰,智能手機作為大家看好的移動互聯網終端,魅族有很好的產品理念,引入有資金實力及市場運營的投資者,推行員工股份期權制以及加快公司上市計劃,這樣將極大地釋放魅族的潛力。

這次融資將會開啟員工股票期權制,吸引更多人才、更多投入、更快發展、更大分享創造更大共贏之門,企業、員工以及投資人都將全方位多贏。

如果我們早引入資本運作,今天收購 moto 的就是我們而不是聯想,也更容易實現我的夢想,同時讓所有員工得到更多!

問:此次重回公司是否已經準備好真正成為一個公眾人物,包括與用戶見面,接受外界媒體的釆訪等?

答:這些對我而言都是小事情,今天在公司內部與全體同事當面溝通就是一個開始,我相信熟能生巧,以後這些都會應付得來。

問:如何評價微軟 Windows Phone 操作系統,未來是否可能做 Windows Phone?

答:我們無論是做 Windows 系統或是 Android 系統,其實最後都是在做魅族的 Flyme 系統,將來如果有實力,我們為什麼不能收購或者自己做一個系統,另外,我也很煩 Android 現在亂糟糟的生態。

問:魅族最核心的競爭力是什麼?哪些是不會改變的?

答:魅族最大的競爭力是「魅力」,這種「魅力」其實就是他人對你現有實力以及未來潛力的認可。Google、Amazon、騰訊為什麼市值那麼高,股價還一直在漲,就是因為大家都認可它,看好它。

魅族沒有什麼不可以改變的,只要改變之後能讓我們變得更有「魅力」。我從來不為了堅持而堅持,不為了改變而改變。只要有一天我認為它是正確的,我必須改變。

問:你覺得魅族最需要改變的是什麼地方?

答:我認為科技型企業最高的競爭是理念的競爭。我不認為 Microsoft 的技術比 Apple 差,但 Microsoft 的敗,是理念的落敗,是策略的落敗,而不是人才的落敗。

魅族需要的改變,在具體上就是要加強產品開發的力度,讓產品更強悍豐富;加大市場推廣力度;引進牛人,一起操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840

政策把脈》「如果有機會 誰不想回台灣?」卡住台商回鄉的四大路障現形

2014-05-26  TWM
 
 

 

越南動亂之後,許多台商喊出想回家、卻回不了家的心聲。是什麼因素讓他們回不了家?

政府宣稱推動台商回流,但僅創造三萬個就業機會,與兩年前的預期有落差。

企業主與學者不約而同指出,台商鮭魚返鄉有四個重大路障待解決。

撰文‧何欣潔、林麗娟

「我只能待在胡志明市,不敢走,卻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其實大家心裡都很害怕,若有機會,誰不想回台灣?但台灣經濟動能這麼差,回去了,我又能做什麼?」越南衝突將近一週,台商孔祥平在越洋電話中的聲音,驚惶、恐懼中難掩疲憊。

障礙一:地主不願出租 寧可養地、炒地皮事實上,早在越南衝突發生前三個月,孔祥平參與的「越南平陽省台商FB俱樂部」上,就出現一篇〈台商台幹要回家!〉的文章,呼籲政府引領台商回流,引發眾人共鳴,「能待在自己的土地上,當然最幸福!」數月後動亂爆發,台商想回家的心願,比任何時候都強烈。

二○一二年,國發會(經建會改制)提出願景,宣稱要透過六大推動策略,吸引台商回台,預計在兩年內增加投資兩千億元,並替本國勞工增加八萬個就業機會。

但是,兩年過去,根據經濟部工業局提供的資料,截至一四年第一季為止,台商回台投資家數四十三家,投資金額一九八二億元,投資金額數字雖差強人意、勉強達標,卻僅僅製造了三萬個就業機會,不到原本政策宣稱的四成。優秀的台商台幹,仍然只能流落他鄉。

遠離台灣的親人,在外國土地上披荊斬棘,面對全然陌生的語言、文化與政治情勢,若不幸遇上動亂事件,數十年心血轉瞬化為烏有。

越南台商彼此打氣加油,苦笑說自己是四處飄零、有土有水就能存活的「蕃薯命」,讓人聞之鼻酸。想回家的台商,為什麼回不了家?政府推動的台商返台投資方案,究竟能不能幫助台商回家?

「我們當然也很想加碼在台灣投資建廠,不想離鄉背井奔波,但是合理價格的土地取得不易,希望政府幫我們解決取地的問題。」被點名認為最有競爭力返台投資的大立光創辦人林耀英,談起近年來試圖回台的波折,無奈地呼籲政府,應該要多幫幫忙。大立光原本要在台中精密園區建廠,卻因為環評兩度未過,目前仍在另行找地。

事實上,大立光遭遇的狀況並非特例,而是返鄉台商面臨的共同困境。早在今年四月初,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就質疑,經濟部公佈全台五十四處工業區土地租售使用情形,約有三百六十四公頃土地處於閒置狀態。政府無法有效遏止工業區土地炒作,以致土地擁有者坐等漲價,是阻礙台商回台投資的元兇。

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劉孟俊分析,許多地主寧可養地、炒地皮,也不願意將土地租給回流台商設廠,或者是開出高額租金,導致業者利潤全都「卡死在地租上」,沒有餘裕進行產業轉型或調高工資。久而久之,年輕勞工也會覺得前途無望、對資方產生敵意與相對剝奪感,成為惡性循環。

「政府拿出魄力,立即開徵荒地稅,給養地地主必須盡快脫手的壓力,讓真正有產業需求的廠商進駐,才是解決之道。」劉孟俊語重心長地說。

障礙二:台灣工資節節高漲鮭魚返鄉之路,道路阻礙且漫長,除了土地難以取得,節節高漲的台灣工資,也橫越在廠商的回家之路上。廣隆光電董事長李耀銘、建大工業董事長楊銀明,都不約而同地表示,中國的工資太高,是他們轉往東南亞投資的主因,要回到工資更高的台灣設廠,可能性就更低。

「台商早年到中國投資,現在轉到越南投資,主要還是看上便宜的工資。」長期居中協調在越台商投資問題的立委蔡錦隆分析,在前總統李登輝時期,正由共產轉往民主制度、又享有歐美關稅優惠的越南,就是台商往東南亞投資的首選。到目前為止,越南的工資仍是中國的一半,對精打細算的台資企業而言,依然有著莫大的吸引力。

然而,逐低成本而居的台商,必須付出許多代價。五月十六日早上七點,在台中清泉崗機場,一批批越南台商逃難般地飛奔回台。鋒明興業董事長蔡文瑞卻提著行李,往人群的反方向走,搭上前往胡志明市的班機。他說,自己何嘗不想待在台灣,不必直奔亂邦?

「能回台灣經營,應該是大部分台商的願望。」越南動亂之後,蔡錦隆坦言,的確聽到一些台商想轉回本國經營的風聲,但並非所有廠商都有辦法回到台灣生存,「如果是像技術傲視全球、很有競爭力的大立光,我想,整條生產線撤回台灣應該也沒有問題,但若是付不起高工資的企業,大概就很難回台。但更矛盾的是,台灣國內氣氛是認為勞工工資只有二十二K太低,雙方的期待落差太大。」蔡錦隆認為,這個問題從根本上無解。

哪裡有便宜的勞工、土地,工廠就往哪裡移動,一向是「製造業鐵律」,乍看之下,台灣也難以擺脫這樣的無解宿命。但所謂的鐵律,是否真的牢不可破?劉孟俊指出,勞工要求高工資,未必不利於製造業發展,「高薪的美國與韓國,製造業優勢目前排名高居全球第二、第三,可見事在人為,低薪策略不是唯一選項。」美國總統歐巴馬上任後,推動的一連串「美國再工業化政策」,就成功打破迷思,成功重整美國經濟。

障礙三:缺乏產業升級整體戰略劉孟俊分析,美國成功的關鍵,是由一連串縝密的產業政策所組成。「我們就以汽車業來看,美國的汽車業回流政策,絕非讓汽車業重回底特律、五大湖等舊工業區,而是到中南部美墨邊境,當中蘊含製造業重新佈局、政策回應產業板塊位移的思惟,而不只是吸引商人回流而已。」劉孟俊坦言,台灣只把眼光放在鮭魚返鄉,而非打造整體的新產業戰略,成果當然不如美國。

檢視美國「再工業化」系列政策,由二○○九年十二月公佈《重振美國製造業政策架構》拉開序幕,一○年的《美國競爭力再授權法案》緊追在後,接著才是《美國製造業促進法案》正式登場,其他配套的相關法案和計畫更涵蓋了「吸引製造業回流」、「提振出口競爭力」、「發展新興產業」、「強化小企業實力」、「吸引外資投資」與「發展先進製造技術」等多項策略,不但讓美商回家,也確保美國在先進製程中繼續握有主導地位,為美國再造全新工業形態。

反觀台灣,根據國發會一二年提出的《加強推動台商回台投資方案》,政府讓台商回流的具體策略,分別是協助解決人力問題、土地資訊取得、設備進口、輔導服務、加速ECFA︵兩岸經濟協議︶協商,以及提供專案貸款等六大項,「和美國比起來,實在有點遜!」劉孟俊說。

再進一步檢視,四十三家台商回台投資案件中,「高附加價值產品及關鍵零組件相關產業」有二十家,佔總體比率四成六,遠高於「自有品牌國際行銷」或「台資跨國公司在台設立研發中心或營運總部」的企業,與美國的縝密佈局相比,仍然偏向吸引代工廠商回台,產業升級策略幾乎付之闕如。桃園縣產業總工會研究員盧其宏就批評,若沒有產業轉型政策,只顧邀請台商回家,「回來的恐怕也不是鮭魚,只是低利潤、低工資、剝削勞工的鱷魚!」障礙四:區域整合、關稅問題無解除了高工資、土地難取得、經濟缺乏動能,台商選擇在海外打拚,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關稅。

在越南暴動中損失上千萬元的悅新製衣董事長張良彬,就因為台灣差人一等的關稅,無法回台。「台灣成衣進口韓國就要一七%的稅,沒有越南的免稅,叫我們怎麼活?」他說。

面對複雜的關稅、區域經貿整合問題,長期在中經院進行研究的劉孟俊,對政府即將登場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抱持著高度期待。

劉孟俊認為,自經區內零關稅、鬆綁財稅制度的框架,將可成功吸引部分廠商回流,「甚至讓香港的物流業者來投資,我覺得都有可能。」劉孟俊認為,自經區對台灣是一個調整體質的機會,若能成功,有助於台灣在兩岸經貿分工中站穩腳步,「但若維持現狀、不思改變,台商當然不會回家!」鮭魚返鄉方案就業率不如預期,越南爭議又讓台商興起「回不了家」的感嘆,寧可承受打砸搶燒的風險,也不敢回台創業。政府會拿出什麼解方?工業局副局長連錦漳回應,「台灣的政策思惟和美國想法相仿,都有思考到補強產業鏈、吸引高端人才回流、製造就業機會等種種問題,政府已經做了整體考量。」總體而言,經濟部認為台灣方案成效,與美國落差不算太大。

針對台商回流方案,受惠的就業人口不如預期,經濟部表示,目前公佈的數據指的是促成「三萬人直接就業」,兩年前公佈的數字,則是預期促成「八萬人直接、間接獲得就業機會」,沒有成效不彰的問題。連錦漳透露,越南事件爆發後已接獲指示,將研擬延長台商回台投資方案的執行期限。

「美國、韓國的經驗都顯示,高工資的先進國要讓製造業回流,不是不可能,是事在人為。今日台商落入回不了家的困境,政府責無旁貸!」長期研究美國的成功經驗,眼看其他國家成功邁向產業轉型,加入新一輪區域經濟競賽,台灣的廠商卻還在中國、東南亞「逐低薪而居」,劉孟俊有感而發,期待政府拿出歐巴馬同等的遠見與魄力,讓台灣終結迷惘、台商停止流浪。

政府怎麼做?

—— 台美製造業回流政策比較政策層面 美國政策 台灣政策吸引製造業回流 《美國製造業促進法案》 《加強推動台商回

台投資方案》

提振出口競爭力 《出口倍增計畫》、《金鑰匙計畫》 簽訂ECFA,但成果待商榷。

發展新興產業 《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案》、《先進製造合作夥伴計畫》 無強化小企業實力 《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案》、《問題資產救助計畫》 國發基金雖有專案貸款,並無針對中小企業。

吸引外資投資 中央地方政府聯手推動《選擇美國》計畫 無,僅由各地方政府自行招商。

發展先進製造技術 《先進製造合作夥伴計畫》、《全國製造創新網路》 無協助解決勞動力問題 擴大勞工培訓計畫 提高外勞核配比率、強化職業訓練。

資料來源:中經院、經濟部

整理:何欣潔

企業怎麼看?——台商難返鄉因素在外投資台商 為何無法返鄉?

台灣最大專業瓶蓋飲料生產廠宏全集團總裁曹世忠 台灣內銷市場已飽和

台灣第二大輪胎廠

建大工業董事長楊銀明 土地取得不易、環保成本太高全球最大的手機鏡頭製造商大立光創辦人林耀英、董事長林恩舟、總經理林恩平 土地價格過高、易受環評卡關台灣車載影音導航系統龍頭怡利電董事長陳錫蒼 台灣土地太貴

全球第七大電容器廠商

立隆電子 土地取得不易

國內唯一上市鉛酸蓄電池廠廣隆光電董事長李耀銘 越南工資便宜、台灣關稅太高

整理:林麗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633

八個菜鳥首度參賽 拚到全球最難競賽亞軍 不想輸韓國!台灣囝仔變頂尖駭客

2014-08-25  TWM  
 

 

年初才成立的小小駭客社團,今年一再上演大驚奇,首度出擊被視為全球駭客競賽最高殿堂的DEFCON CTF,就拿下亞軍,不僅讓全世界看見台灣的資安能量,更燃起台灣資安界的星星之火,這趟驚奇之旅看來還不到謝幕的時候。

撰文‧何佩珊

今年八月,八位平均年紀只有二十二歲的台灣囝仔,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共同演出了一場精采的「駭客任務」。由國內知名資安社群CHROOT、台大和交大兩所學校成員組成的HITCON戰隊,在全球最受矚目、等級最高的DEFCON CTF資安競賽中,打敗十八支競爭對手,跌破眾人眼鏡拿下亞軍。

為何跌破眾人眼鏡?因為相較於其他進入決賽的十九隊,台灣代表隊簡直可用「名不見經傳」形容。

眾家對手中,率領美國PPP隊的是天才駭客Geohot,這傢伙在十七歲就破解了iPhone的封閉系統,二十二歲因破解PS3遊戲機而被索尼告上法院;此外,波蘭隊是當今全球CTF駭客比賽的積分冠軍;韓國擺明有國家力量扶持,共有五隊參加決賽;中國藍蓮花隊去年拿下第十一名,被陸媒形容為「中國尖端黑客力量」。

見韓國培訓 激發組隊熱血至於台灣,不但是首次進入決賽,甚至在今年五月中的預賽裡,HITCON只能以吊車尾之姿勉強擠進決賽圈。而這趟屬於台灣人的驚奇之旅,要從擔任HITCON領隊的李倫銓說起。

看外表,三十八歲的李倫銓就是一個標準上班族。交大資工所畢業、台大電機工程博士候選人,目前在企業負責資安工作。問他為什麼願意無償為資安社群付出這麼多,他自嘲,「就神經病啊。」但其實這種「研究到底,永不放棄」的態度,就是他們追求的駭客精神與價值。因此過去十年來,他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組織CHROOT資安社群,並連年舉辦「台灣駭客年會」;今年初開始,他又多了台大駭客攻防社指導老師的新身分。

這次比賽,據說中國代表隊的唯一使命是「打敗台灣」,至於李倫銓,目標倒不是打敗中國,之所以起心動念組隊參賽,「主要是被韓國激的。」原來,常走訪各國、參加各大資安研討會的李倫銓,對於韓國近年來對資安的重視程度相當吃驚,「政府帶頭扶持下,韓國出現很多資安社群、比賽,還有BOB(Best of Best)計畫,挑出精英中的精英,由最頂尖的駭客專門訓練。」看著鄰國資安實力越來越強,李倫銓也興起培育新血的想法,特別是去年起看到年輕選手的優異表現,更激勵他積極組隊,要帶這群台灣好手打遍各大賽事。

不過,這不是件容易的任務,「這個領域太精了,很少人接觸,更沒什麼人在教,是金字塔頂端的頂端。」李倫銓苦笑;而投入國內資安社群多年的資安公司DEVCORE創辦人翁浩正也指出組隊的困難:「這不只是要犧牲個人時間,更是對毅力的一大考驗。」憑熱忱解題 擠進二十強找人,是李倫銓遇到的第一個問題。他嘗試在台大社團裡發掘潛力新秀,然而當時社團大概僅十位社員,且專長多半不在資安,「但能不能成為高手,除了功力,最重要是熱忱。」這次在DEFCON CTF決賽擔任隊長,剛從台科大資工系畢業的蔡政達也說,「有人覺得駭客很酷,問我怎麼入門,這時我會丟幾個題目給他,幾個星期之後,就能『測』出他只是想耍酷,還是真的有興趣。」就這樣,HITCON戰隊慢慢成形,加上CHROOT和交大資工的支援,他們開始參加國內外大小競賽,並在五月初的百度盃,以新手之姿擊敗四六八支隊伍奪下冠軍,總積分甚至比排名第二到七名的加總都高。

緊接著五月十九日,HITCON又傳捷報,在DEFCON CTF的預賽中擠進第十二名,這預賽十二強、加上八支「種子隊」,就是DEFCON CTF決賽中的二十支出賽隊伍。換言之,HITCON不僅驚險取得決賽門票,也正式被列入「全球二十大頂尖駭客團隊」之列。論及這場戰役的「逆轉勝」,李倫銓至今仍有不可置信的感覺。

「我們在最後一個小時,排名還只在二十名左右……」李倫銓印象很深刻,「當時是凌晨,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幾個老人覺得沒機會了,只是口頭上還是對年輕人說別放棄!」沒想到,奇蹟在最後一小時發生了,這群熱忱十足的小夥子,卯足全力解出一道四分題,讓團隊的總成績和名次隨之暴衝。

「一開始組隊時,我只希望三年後能打進DEFCON CTF決賽,壓根兒沒想到今年就能提前達陣。」李倫銓說。不過,新的問題又來了,錢!他概算,八名隊員加上後勤人力,飛往美國拉斯維加斯七天,至少需要籌到一二○萬元,對這群學生而言,不是一筆小數目。

「還好,趨勢科技二話不說就吃下全額補助。」李倫銓說,「其實在我們還是nobody的時候,趨勢科技已經贊助過我們前往中國參加百度盃的費用。」若沒有趨勢科技,HITCON的神奇之旅可能會提早畫下休止符。

終於,HITCON踏上傳說中的DEFCON CTF決賽會場,與世界各國頂尖駭客高手正面交鋒。走進現場,每支隊伍都會拿到一台伺服器,伺服器內有多個服務在運行,例如某個網路遊戲,你必須確保伺服器運作正常,更重要的是,不能讓裡面的檔案被偷走。如果只是服務當機,最多是把失分平分給其他隊伍,但若是檔案被偷,攻擊方得十九分的同時,自己也被扣十九分,「可以說是血淋淋的零和遊戲。」所以在出發前李倫銓對大家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被剃光頭!」擬定戰略 墊底翻身往上衝然而比賽剛開始二十分鐘,HITCON的士氣就大受打擊,明明未被攻擊,卻不斷「送分」給其他隊伍。原來是設計用來防衛的小工具出問題,意外被判定為服務當機,花了四回合,共二十分鐘才解除狀況,「所以比賽才開始,我們就墊底了!」不過他們沒有讓這樣的窘境維持太久,發揮團隊默契加上分工策略,表現漸漸回穩,「多數時間,你只會看到這八個大男孩專心地盯著電腦螢幕,有人嘴上咬著麵包,卻忘了嚼,二十多分鐘還沒吞下一口。」終於,第一天比賽快結束時,HITCON找到絕佳進攻機會。「對手的攻擊意外讓我們分析出網路遊戲的漏洞,但前提是要先在遊戲中賺取夠高的金錢。」所以成功攻擊機率相當低,「我們推算只有五%」,但若配合事先擬好的後門戰術,只要成功一次,就能不斷得分,因此他們還是決定大膽嘗試。

首先,在啟發遊戲漏洞部分,交給兩位程式功力一流的隊員Shik和Peter,接下來搭配蔡政達的後門戰術偷取檔案,「後門戰術的好處是,一旦成功入侵對方服務,即使漏洞被修補,每一回合都還是能偷到檔案。」就這樣,來自台灣的HITCON忽然從魯蛇(loser)變英雄,分數不斷飆高。

第一天賽事結束時,計分板上顯示HITCON暫居第五,「我們已經很開心了!」李倫銓說,沒想到隔天主辦單位更正積分,竟然躍升為第二名,「所有人都傻眼了。」到第三天,主辦單位安排四強坐在賽場中心,「我們對面就是天才駭客Geohot。」更刺激的是,這時不再公開即時比分,「我們只知道一直被打,覺得大勢已去。」所以當主辦單位宣布HITCON拿下第二名的那刻,「我的手真的在發抖。」回憶當時,蔡政達仍掩不住興奮情緒。

對於這樣的成績,從百度盃開始注意到HITCON、並為他們拍紀錄片的導演黃建亮評論:「可以說是初生之犢不畏虎吧。」不過,李倫銓的評語卻嚴肅了起來,「選手的專注與實力值得肯定,但這不代表台灣資安比別人強。」他說。

就他看來,這次韓國隊一次有五支隊伍晉級決賽,才是真正可敬的實力。「這代表韓國有很好的環境可以養活這些人。」反觀台灣,「我們沒有藍海來留住人才。」他感嘆:「我們要做的事還有很多!」不過HITCON一夕成名,著實為台灣資安社群帶來不小的助力,八月十六日由台灣駭客年會舉辦的資安競賽,吸引全球逾千支隊伍參賽,也包括了這回在DEFCON CTF決賽中讓台灣雖敗猶榮的Geohot。有趣的是,不同於DEFCON CTF只有榮耀、沒有獎金,這次李倫銓特別設計了二十二K(二萬二千元)的冠軍獎金,暗喻台灣看待資安人才的價值。

DEFCON CTF資安競賽DEFCON CTF是全球駭客界等級最高、歷史最悠久的CTF(Capture the Flag,搶旗比賽)公開賽,今年已經是第22屆。

預賽採取的是比較常見的線上解題賽制,在48小時內,每解出一道資安問題就可以取得積分,積分最高的前12名可以進入決賽。另外,決賽還會有8支種子隊,分別是前一年的DEFCON CTF冠軍及全球7大CTF競賽冠軍。

而決賽採取的是「網路攻防戰(Attack & Defence)」每支隊伍都要保護自己的伺服器不被入侵,同時進攻別人的伺服器奪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825

湘鄂情變身:不想玩大數據的廚子都不是冒險家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22/145077.html

湘鄂情董事長孟凱的面前齊刷刷擺著四部手機。

「昨天約了一個事,因為部長不在,要推遲到週末,到時候約好時間我告訴你。」

「我懷疑這孫子是不是昨天出門就出事了,事情能辦,你跟他說。」

微信、短信、電話,坐在我們面前的孟凱在不同手機的不同應用之間頻繁切換,以至於已經很難有整塊時間與他流暢交談。

過去一年,孟凱異常忙碌。緊張的氣氛,至今仍在湘鄂情瀰漫。作為曾經的「民營餐飲第一股」,湘鄂情宣佈將徹底剝離餐飲業務,轉型為大數據與互聯網企業,而過於劇烈的轉型引發了餐飲、互聯網與資本市場的廣泛質疑。

許多人譏笑湘鄂情和孟凱:廚子不研究菜譜,整上大數據了。外界的確很難想像,一個做餐飲的企業,一年之內從餐飲跳到環保、影視又到大數據,這顯得多麼不靠譜。尤其是,孟凱還下令合資公司深圳愛貓收割了快播的部分員工,快播的情況,你懂的。

「如果湘鄂情不是上市公司,直接就倒閉了。」接受本刊獨家專訪時,孟凱感嘆高端餐飲所面臨的環境變化,已經讓他無路可走,「什麼叫置之死地而後生,打工的心態絕對不會做這種轉型。」

2013年,湘鄂情在餐飲業務上巨虧5.64億元。今年以來,湘鄂情連續關店、變賣資產維持業績,同時急切尋找能夠承載起未來、贏得資本市場信心的主營業務。孟凱先是在大眾餐飲、環保和影視行業加大投資,交了不少學費後,終於找到了「最後一根稻草」——大數據。

4月,在一位多年朋友牽線下,他與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的負責人坐到了一起,迅速達成了一系列合作。為了減少轉型阻力,孟凱將湘鄂情董事會「清洗」一遍,所有與傳統餐飲業務有關的董事集體出局。

儘管充滿荒誕與離奇,湘鄂情的轉型大劇卻在真實、頑強地上演。宣佈與安徽廣電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價值達15億-25億元的合作後,湘鄂情原本跌跌不休的股價,甚至出現連續漲停行情,不得不因股價異動而停牌。

孟凱向本刊記者表示,湘鄂情(即將改名中科云網)擁有中科院的技術背景和上層資源,將是網絡安全與廣電互聯網化的「國家隊」。總之,這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

即便如此,他得到的仍然是劈頭蓋臉的「批判」,很少人能夠認同和確定他會在這樣一個截然不同的領域有所作為。

孟凱膽大,狂傲,說話中氣十足。大數據、互聯網化、網絡安全等概念在他口中如桃源仙境,但一說到盈利模式、分成、財務狀況等,他又以上市公司公告為準等理由拒絕回答。

這種矛盾狀態反映出一個創始人在企業遭遇巨大危機時的掙扎、迷茫、騰挪與決心。孟凱的處境與選擇並非經營不善,而是整個高端餐飲行業面臨的共同困境,俏江南危機重重,全聚德、小南國、淨雅也都面臨著轉型的痛苦。孟凱只是其中轉型最激烈、最決絕的那一個。

湘鄂情能不能渡過目前的難關?定向增發成功後,它會在廣電大數據的道路上狂奔,還是半途而廢?沒有人能夠給出確切答案。《中國企業家》記者通過對孟凱以及湘鄂情高管、離職員工、合作對象、競爭對手乃至廣電專家的深入採訪,嘗試勾勒出這位掌舵者的心路歷程、轉型思維和可能結局。

轉型遇險

僅僅兩年前,孟凱還是一個對餐飲業充滿野心的企業家。當時,湘鄂情營收達到12億元,全部來自湘鄂情門店,「我們給自己3年時間,產值必須達到100億元。」孟凱在一次發佈會上信誓旦旦地說。

結果3年後,孟凱親自將湘鄂情餐飲業務剝離出上市公司。

這的確是無奈之舉。中央「八項規定」猶如一場颶風,衝擊著整個高端餐飲業,中國烹飪協會發佈的2013年度中國餐飲市場分析報告顯示,2013年全國高端餐飲嚴重受挫,限額以上餐飲企業收入近年來首次負增長。主打公務消費的湘鄂情受挫最為嚴重,近一半門店關停。

市場規模的急劇萎縮,讓湘鄂情開一家賠一家,「要是一直虧損下去,兩年就會被ST,而一旦被ST,就會爆發債務危機,就是死路一條。」孟凱正遭遇到人生中最大的坎兒。

最初的轉型自然是沿著產業鏈延伸。早在2012年他就已經覺察到風向變化,著手佈局大眾餐飲,收購上海齊鼎餐飲90%股權和龍德華等餐飲企業發展快餐和團餐業務,但收效甚微。

孟凱發現,這個行業利潤率太低,根本托不住巨虧,作為上市公司,湘鄂情還需多繳25%的所得稅和5.6%的綜合營業稅,與其它低端餐飲企業競爭並不佔優勢,在本行業轉型基本上不可能。

2013年7月,孟凱將目光投向環保。他主要通過朋友推薦,找到業內懂行的老闆,再帶團隊親自過去拜訪交流,尋找項目。隨後,湘鄂情宣佈擬以2億元收購江蘇中昱環保51%股權,但第一個項目出師不利。今年5月11日,湘鄂情宣佈因財務核算和資質等問題,終止收購中昱環保。

其實,最初就有媒體質疑這項交易,因為中昱環保並不從事具體經營活動,在宜興當地無實體廠房,並且2009年至2011年的營收均為零。但這並沒有阻止湘鄂情改變做法。

不過,隨後收購的合肥天焱等環保公司則成為湘鄂情今年一季度扭虧的主力。湘鄂情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淨利潤3604.19萬元,合肥天焱貢獻了4015萬元淨利潤。

繼環保之後,湘鄂情開始涉足影視。今年3月,它與北京中視影視公司和笛女影視公司簽署收購協議,這兩家企業的老闆都是與孟凱相熟的朋友。無論環保還是影視,湘鄂情都採取對賭的形式。這是他苦於缺乏資金的辦法。

但收購兩家影視公司並未帶來想像中的增長,孟凱有些憤憤不平:「收購以後,市場不給面子,(股票)還不漲價,為什麼別人收購都漲,我這裡不漲。」「一劇二星」政策的出台,讓他預感到整個產業利潤率肯定在下滑。

他又開始琢磨新方向,通過研究樂視,他發現網絡電視越來越值錢,搜狐花幾十億元買片子來播放,他預測互聯網電視一定會超過傳統傳播渠道。4月份,馬云60億入股華數的消息讓孟凱為之一振,「馬云想幹什麼?」不久,市場上就傳來湘鄂情要做互聯網、大數據的消息。

面對本刊記者,孟凱極力否認湘鄂情進行過多次轉型。「環保和影視項目始終都是團隊在負責,我沒介入。我沒有看重環保,收購環保是為了救急,公司也因此扭虧為盈,影視是預收購。」孟凱說,湘鄂情只有一次轉型,就是轉型大數據,中間的行動連探索都談不上,只是為了避免公司退市而做的收購。

增發之困

採訪過程中,本刊記者發現,湘鄂情極其重視股價波動,尤其是5月份以來湘鄂情徹底向大數據轉型的時刻。

這在很大程度上源於5月11日湘鄂情推出的定向增發方案。湘鄂情要轉型,但最缺乏的卻是資金,沒有資金什麼都做不了。

湘鄂情2014年一季報顯示,公司預計負債共計3.53億元,而季末賬上貨幣資金僅有9288.56萬元。融資成為孟凱轉型之路上要跨越的第一個鴻溝。

5月11日,湘鄂情公告,公司擬以6.00元/股的價格向包括董事長孟凱在內的9名特定對象發行不超過6億股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36億元。其中,2億元用於償還銀行貸款,4.8億元備付公司債券回售,29.2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不過,市場對此質疑重重,二級市場股價隨即下跌至6元以下,「我們的東西還不完全清晰,而市場又認為我們不務正業。我們增發價格6塊錢,股價跌到5.57,市場認為你增發不成,所以我們緊急停牌。那是我最艱難的一個月。」孟凱說,那一個月他幾乎每天晚上都會失眠,開始掉頭髮,結果頭頂上有了一塊斑禿。

由於市場投反對票而導致定向增發流產,孟凱不是第一次遇到。2012年,為籌集資金,湘鄂情就通過了向北京金盤龍文化發展中心定向發行6000萬股股票、籌集4.5億元的方案,後來正是由於湘鄂情的股價遠低於增發價格,金盤龍不再看好公司未來發展前景而流產。

在定向增發36億元的關鍵時刻,股價波動像針一樣刺痛著孟凱的心。這次增發除孟凱出資9.6億元外,公司副董事長孟勇出資3億元認購5000萬股,泰達宏利基金、新疆盛達國興、北京中金君合創業投資中心、北京中金通合創業投資中心、北京富德昊邦投資中心均出資3.6億元認購6000萬股;上海波巴國際貿易出資3億元認購5000萬股;個人投資者魏耀輝出資2.4億元認購4000萬股。

根據其它媒體調查,參與增發的幾家PE十分蹊蹺,均是在短時間內成立的。但不論形式如何,背後操控者是誰,都必須向募資者承諾收益。股價低於增發價,可能再次讓湘鄂情的定增計劃流產。

「如果市場認了,說我做對了,那未來我的股票升值了,我又可以去融資,融資之後我又可以接著買,用資本槓桿去做。對於資金,我沒有說我賬上趴著9.6億,比如現金一部分,銀行配一部分。但是未來得市場認可,股價要上漲。股價跌了誰買?」孟凱說。

從一定意義上說,孟凱與中科院的合作、與安徽廣電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和山東廣電新媒體有限公司合作已取得初步成功。自從7月底湘鄂情公佈了與安徽廣電在家庭智能有線電視云終端方面高達15億-25億元的合作後,其股價連番上漲後已超過9元。相比6元的定向增發價,已為募集資金者提供了空間。

目前,尚不知湘鄂情復牌後股價會如何變化,但橫亙在定向增發麵前的最大障礙已經消除。

湘鄂情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李漪告訴本刊記者,湘鄂情定向增發36億仍然在推進中,由於涉及手續比較多,目前尚未上報到證監會。她承認,之前股價與增發價格倒掛的確發行有問題,一般來講投行遇到這種情況只能推遲,以等待更好的時機。

現在來看,從準備手續,等待時機,上報證監會並通過審核,到最後定向增發成功,湘鄂情要順利拿到36億元的真金白銀,還有一段路需要走。

「朋友」助力

草根出身的孟凱,具有很強的政治意識。國家大政方針是他選擇產業的主要考量標準,而尋找項目的方式則通過朋友圈。孟凱不無驕傲地告訴本刊,湘鄂情的資源就在於人脈。這種思維貫穿在湘鄂情整個轉型過程中,比如進軍影視就源於此領域朋友多,而確定大數據為主業,更多是源於廣電領域人脈資源強。與權貴捆綁,無論是干餐飲,還是玩大數據,孟凱的風格一脈相承。

不少接近孟凱的人對他的印象都是:生性豪爽,交友能力很強。一個廣為流傳的段子是,有段時間孟凱每天上午十點多起床後,就輾轉到各個包間敬酒,喝酒大方,請客也大方,交了不少朋友。他也頗為重視朋友,會幫不少朋友擺平事情。

孟凱說,這些是「客戶朋友」,不是經常交往。但他得意地告訴記者,有了這麼多年客戶朋友的積累,準備轉型的他便廣發英雄帖:「哥們有什麼好項目推薦給我們?你想做什麼嗎?」很容易會有資源對接。

湘鄂情向大數據轉型同樣沒有擺脫人脈。鮮為人知的是,湘鄂情達成與中科院以及山東、安徽兩家廣電公司合作,中間都有一位神秘商人推動。

據本刊多方瞭解獲知,這位神秘商人是上海瀛聯體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他是多年前孟凱在餐桌上認識的朋友。上海瀛聯和中科院計算所之前有合作關係,就是通過他的牽線搭橋,促成了湘鄂情和中科院的合作。

5月4日,湘鄂情與中科院計算所成立網絡新媒體及大數據聯合實驗室,20天後,湘鄂情又與上海瀛聯成立了上海愛貓新媒體數據科技公司,而6月11日湘鄂情與山東廣電新媒體有限公司合作,也是因為上海瀛聯與山東廣電的合作關係。

據孟凱介紹,安徽廣電希望對有線網絡進行雙向改造,起初投入30個億,現在需要再投20億。上級領導的意見要求他們找合作方,就這樣找到了湘鄂情。孟凱回來研究,發現這個市場很有前景。

孟凱告訴《中國企業家》,湘鄂情的轉型故事主要靠這位朋友的支持。本刊採訪孟凱時,這位神秘商人曾短暫出現,他一身休閒白衣,個子瘦高,儒雅中透著精明,話不多但很有力,「送孟總八個字:沒事折騰,有事折騰。」他笑著說。我們再三約訪他,都被他婉拒了。

有這位神秘人士牽線,湘鄂情與中科院計算所從接觸到合作談成,僅花了兩週時間。中科院負責技術研發,湘鄂情提供資金支持和市場應用。孟凱說,湘鄂情未來3年將投入該實驗室不低於1億元資金。

7月29日,湘鄂情還宣佈向中科院計算所旗下的中科天璣科技有限公司增資5000萬元,佔目標公司45%股權,但讓外界質疑的是湘鄂情增資擴股的前提是資產評估機構「對天璣科技全部股權價值的估值不低於人民幣6000萬元」,而中科天璣去年底淨資產僅504萬元。

為配合公司轉型,湘鄂情董事會進行了大換血,除了孟凱,那些與餐飲相關的董事都被清理出去,有些高管已離開公司。隨之而來的是一些偏技術性的董事。不過幾個月光景,手起刀落,又一江湖。孟凱的強勢果斷可見一斑,他並不諱言自己在一些事情上獨斷專行。

今年5月辭去湘鄂情副總裁的曹鐵軍,現在負責湘鄂情北京區域餐飲業務,他拒絕了本刊約訪:「我沒有什麼想法,我能有什麼想法?我只是個執行層,只負責執行就行了。」

至於轉型中的阻力和反對聲音,孟凱不願多談,在記者再三追問下,他這樣說:「他們離開湘鄂情都能找到工作,沒有工資低的……」言下之意是,在湘鄂情的工作經歷本身就是財富。

中投顧問諮詢顧問崔瑜對湘鄂情與中科院的合作表示擔憂:「雖然湘鄂情『大手筆』出資,但是面臨著專利、人力資源等無形資產還未及時產生控制力,且缺乏運營經驗的挑戰。」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坦言並不看好上述合作。他認為,湘鄂情雖然善於運作市場,但一幫技術人才和一幫對技術完全不懂的人在一起,中間缺乏一個空白地帶——既懂技術又懂市場的高端人才,而這部分人短期內很難找到。孟凱作為企業領導人,在這方面背景完全缺乏的情況下,其實是存在一定風險的。

尤其是,他覺得湘鄂情在這麼短期之內,跨了這麼多行業,其實並沒有對任何一個行業放更多耐心,「一個可能是他的性格是這樣,比較急;另外一個可能也是財務壓力比較大,因為一年虧了5個多億,如果今年再虧的話可能就ST,這兩方面的因素,導致他不願意給轉型的項目太多耐心。」沈萌說。

借云之名

在孟凱挽救湘鄂情的一攬子計劃中,與中科院的合作無疑是重中之重,這也是外界質疑最多的地方。

中科院計算所副所長隋雪青在一次媒體溝通會上說,中科院計算所掌握了很多核心技術,比如龍芯和中科藍鯨做的海量存儲,但通過下屬企業把技術變成產品週期很長,中科院將通過為湘鄂情提供大數據支撐,試圖把海量數據產品化。

湘鄂情邁出的第一步是幫廣電系統佔領互聯網,這些強勢部門選擇牽手湘鄂情,顯然是看重它身後的中科院。現在孟凱經常輾轉各地跑市場,有時坐一大早的高鐵,談完一個城市趕到第二個城市,晚上再坐最晚一班高鐵回來。採訪次日,他便趕去江蘇網絡電視台。

但湘鄂情一位高管向本刊記者爆料說,這些都不是湘鄂情與中科院最主要的合作內容,網絡安全領域才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安全層面的活兒只能交由「國家隊」干,對技術應用方湘鄂情來說,這才是前景廣闊的生意。「現在國家已經提出銀行的安全漏洞問題,服務器都是老外的,安全漏洞誰來填?網信辦已經內部發文必須要換服務器,換服務器你需要保密技術,這就需要保密、破密方面的專家」。

「中科院鄭建華院士和銀行U盾發明人王將軍都是這方面專家。你想想兩個頂級專家在湘鄂情,竟然沒有人明白公司要幹什麼。」這位高管說,湘鄂情注資中科天璣之後,這些院士、專家都會到公司來,未來湘鄂情對網絡安全服務很有信心,所以那些基金研究員才瘋狂買入——「他們終於發現,國家隊進來了,這有點像借殼湘鄂情。」

按照這位湘鄂情高管的說法,叫國家隊潛伏到湘鄂情來了,要干的事情就是互聯網安全和大數據採集及運用,這兩塊業務不得了,機房建立了,數據中心建立了,保密相關應用還得湘鄂情做,而且還得維護。

這位湘鄂情高管的說法未免有些誇張,很多細節亦無法證實。但有中科院背書和支撐,的確為湘鄂情轉型帶來了幫助,「安徽廣電(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其實在這個業務之中真正看中的是中科院、大數據,很多人現在真正買進(股票)都是為這個買的。」孟凱說。即便是與上海瀛聯合作,如果沒有中科院介入,上海瀛聯的品牌和技術也很難讓湘鄂情有能力獲得大規模訂單。

在中科院的羽翼之下,孟凱似乎有了十足的安全感。

大數據、云搜索、底層技術……孟凱很容易把人講得云裡霧裡,最終投資者對湘鄂情轉型後到底要做什麼還是不完全清楚。

「什麼大數據、云那都是扯,不是說概念扯,而是說他們只停留在概念層面而已。」一位廣電領域專家告訴《中國企業家》,說白了湘鄂情就是要協助建設一個開放的有線網絡。

如果不考慮大數據的問題,湘鄂情的方向其實很簡單,就是對有線電視網絡進行改造,免費向廣電用戶贈送新型機頂盒。根據用戶數的多少,以及用戶繳費情況,與廣電公司進行一定比例的分成。

在孟凱看來,湘鄂情和省網談合作,是以基於廣電網絡被互聯網追打、踩死,開機率降低的背景。他不無憧憬地表示,湘鄂情用互聯網技術把廣電網變成廣電互聯網,這對廣電保護住自己這張網具有革命性的作用,「這是徹底的在技術上給了廣電一個核武器。」

事實果真如此嗎?

盒子未來

天下沒有人願意做賠本的買賣,無論看上去湘鄂情轉型大數據有多麼不靠譜,完全否定逆境中的企業家這種突破的勇氣與決心也太武斷。實際上,在封閉和割據的中國有線電視網絡,資金、技術與人脈結合,誰說一定會折戟沉沙?

7月29日,湘鄂情宣佈承接安徽廣電500萬用戶,準備推出500萬個機頂盒作為家庭智能有線電視云終端,並實現數字電視機頂盒、無線路由器等多重功能。孟凱聲稱,他們是在幫廣電系統進行互聯網化改革。

談及與廣電系統的合作,孟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廣電系統已經被互聯網打壓得很厲害了,他們是在替廣電出一口氣,相當於替廣電當先鋒。

「他們這次合作主要是基於有線電視終端,對於廣電而言,有人願意出資解決盒子、平台甚至內容的投入,當然歡迎。但從有線網絡如何發展的角度,最重要的其實不是終端的問題,而是到底有沒有商業模式。」華數傳媒一位人士告訴本刊,從湘鄂情公告內容來看,增值服務裡面提到的互聯網流量分發、廣告模式以及電商,並沒有太創新的東西,可能要等產品出來才看得更清楚。

他個人認為,這個領域的進入門檻實際是非常高的,沒有對這個行業有特別深的理解,很難一下子成功。

當然凡事不是絕對的,最終結果取決於湘鄂情與安徽廣電到底綁定程度如何,雙方磨合效果如何。「簡單研發一個終端並不難,但商業模式、後續持續的服務能力和產品運營能力才是合作能否成功的關鍵。」上述華數傳媒人士說。

流媒體網CEO張彥翔分析,從廣電的角度,它要再繼續往前走。其實面臨一個終端巨大成本的支出,終端這一塊技術門檻並不是特別高,最大的問題是資金,湘鄂情可憑藉其資金投入彌補廣電本身的資金缺口。

另一方面,廣電市場其實存在巨大的用戶存量,終端規模對於湘鄂情來說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所謂的轉型,畢竟500萬戶是一個不小的數字,而整個安徽電視用戶達幾千萬,這可以讓雙方形成一種合作基礎。

雖然僅僅是合作的開始,但憑著中科院的技術、廣電系統的資源,孟凱野心很大。他放言:「我們有創新的技術,創新的思維,打造的是目前沒有人競爭的市場」,「到時候,小米、華數這些盒子加上它們的路由器,都沒法和我們比。」除了北上廣深之外,很多正在進行雙向網改造的省份湘鄂情都準備進入。

中國互動媒體產業聯盟數字文化產業工作組組長包冉接受本刊採訪時直言,並不看好湘鄂情做電視盒子。在他看來,有線電視行業不像影視,影視見效快,只要你拍出一部神劇,拍出幾個現象級的電影,這個事就成了,但有線行業是需要熬的,「你得熬時間呀,熬建設呀。由於檔期比較長,行業現金流不好,怎麼弄這個事啊?」

湘鄂情從大數據角度切入廣電改革,其中的風險確不容忽視,「關鍵是回款週期太長。硬件賬期一般需要5年,服務運營賬期不會少於3年。」包冉說,之前想幫助廣電總局進行互聯網改造的公司很多,但做成的不多。

湘鄂情作為一家急於轉型改善業績的上市公司,選擇的方向卻是需要熬時間、改革緩慢的廣電行業。做過收銀,收過影視,賭過環保的孟凱,這一次能跑贏時間這個最大的對手嗎?

採訪結束前,孟凱告訴我們,自己已經習慣了被質疑,「任何一個企業成功之前一定會被質疑,不被質疑的企業往往不成功。雷軍當年做軟件現在改做硬件了,李嘉誠曾經是賣塑料花的,馬云當年是做黃頁的,最後也改行了。改行對一個企業來講並不是很難的事情,我有這個信心。」採訪中,他不止一次引用這段充滿勵志味的排比句。

「別人越質疑,我心情越好,像打了激素一樣,你說我傻逼,其實不知道我多牛逼。」孟凱說。

「你這種心態怎麼形成的?」我問。

「賣菜的人心態很好。賣菜永遠是和氣生財,顧客砸板凳我們陪笑臉,所以我們沒脾氣,永遠笑嘻嘻,我們長期受氣習慣了。要不然我怎麼賣成中國餐飲業老大了呢?湘鄂情企訓就是『都是我的錯』。」孟凱挺著凸起的小肚子,邊踱步邊背起企訓……

他說因為自己心態好,一年來體重增長了20斤。但他的一位下屬則悄悄說,孟總體重增加,是因為太累,沒時間鍛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3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