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憂下流錄音拖累 重調資源止血共和黨擬棄特朗普保兩院
1 :
GS(14)@2016-10-10 16:14:22■特朗普
美國11月8日大選進入倒數階段,共和黨卻因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的下流錄音風波陷入困境,數十黨友撤回對特朗普的背書,甚至提出要求換人改陣,以免國會兩院選情受拖累。但距離投票日不足一個月,「換普」為時已晚,據報黨內正急研止血措施,包括離棄特朗普,重新調配資源主攻各級選戰,力保參眾兩院控制權。
特朗普11年前一段吹噓勾人妻、無恥談非禮的錄音,在上周五曝光後,至翌日下午已有20多名議員要求他退選,當中不少人都主張由特朗普的拍檔彭斯頂上。但特朗普前晚已向支持者表明,「百分之百」會繼續參選。另有多人雖未至於說踢走特朗普,但都宣告不再支持他,其中參議員麥凱恩與太太都不會投票給特朗普,會在選票「寫上優秀的保守派共和黨人名字」。
黨內三巨頭嚴辭譴責
黨內三巨頭,即眾院議長瑞安、參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與黨全國委員會(RNC)主席普利巴斯,都嚴辭譴責他極度侮辱女性的言論,但都未放棄支持特朗普參選。不過,這並不代表RNC沒設法救亡。事關黨內軍師都擔心投票日不只特朗普吃敗仗,更會連累本來就有危機的參院之戰,甚至連眾院多數黨地位都受威脅。據美聯社取得的共和黨內部電郵,共和黨領袖已召集正休會的國會兩院全體共和黨籍議員,在香港時間今晚深夜舉行電話會議。電郵未提會議主旨,但如此開會極少有,相信是討論大事,料與特朗普有關。但現階段換走特朗普基本上已不可能,儘管瑞安的籌款主任茲維克說接到不少捐款人意見,表示「希望幫忙出資挺新的候選人」。首先按黨規,換人必須先得特朗普同意退選;第二是多州已開始了提前投票,已有40萬人作出決定,而海外選票亦已寄出,要在選票上撤換名字邏輯上是沒可能。但不少共和黨人都像麥凱恩那樣,表示會在選票上另寫心水人選的名字。
停印文宣 中止聯合籌款
跟特朗普欲斷難斷,共和黨軍師指RNC正研究重調資源,集中幫助參加國會兩院以至地方選戰的黨友求勝;此舉將意味特朗普不能再倚賴黨龐大的政治基建,在搖擺州分就無法確認支持者和催票。
Politico網站指RNC已下令以郵件方式為特朗助選的計劃「暫停」,正在印製的文宣也須停止。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亦說,RNC考慮中止與特朗普陣營的聯合募款協議。一名年資深的共和黨籌款人員直言,整個籌款機器現已「脫離」特朗普,將人力和資源投入國會選舉。特朗普陣營籌款人員坦言擔心餘下幾周捐款額大減。但撐特朗普的人仍有不少,最重要是共和黨超級金主默瑟父女(Robert& Rebekah Mercer)不離不棄,表明對特朗普的「更衣室吹牛皮完全無動於衷」。特朗普太太梅拉尼婭亦為當上第一夫人出力,發聲明批評丈夫的言論,指「無法接受及冒犯人」,但呼籲選民原諒丈夫,繼續支持他。美國《華盛頓郵報》/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10/19796444
妻:特朗普受慫恿才說下流話
1 :
GS(14)@2016-10-19 05:28:34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的陳年下流對話錄音曝光後,他妻子梅拉尼婭首次受訪護夫,指丈夫當年無非是受人慫恿才失言冒犯,又質疑多名指控被特朗普侵犯的女性撒謊。「我相信丈夫,一切都是對家(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莉)策劃出來的。」梅拉尼婭前天接受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名嘴庫珀專訪,透露曾跟丈夫私下討論過下流錄音內容,「我告訴他那些言語是不恰當的、不能接受的」,又稱丈夫已道歉,「我接受他的歉意,希望美國人亦會接納」。特朗普2005年參與全國廣播公司(NBC)節目期間,跟主持人比利布殊(Billy Bush)以粗鄙字眼侮辱女性的對話錄音早前曝光,聽到他如何自恃名氣侵犯女性、如何入手讓她們難以反抗。此後多位女性挺身聲稱曾遭特朗普侵犯。
質疑多名指控者撒謊
梅拉尼婭形容特朗普跟比利布殊無非是「男生吹水」,從來沒聽過丈夫說那些話,「我也很驚訝,因那絕不是我認識的人」,相信他是受到比利布殊慫恿才一時失言,強調絕不代表丈夫真的侵犯過女性,揚言遭特朗普侵犯的人是受希拉莉陣營唆擺說謊,「所有性侵應交由法庭處理,提出指控的人不論是誰、是男是女,若欠缺證據就是搞破壞及不公平」。她續指信任丈夫,是因親眼見過他回絕一些女性厚顏無恥的進擊:「有無數女人前來給他電話號碼想為他工作,她們都知他已婚……在我面前這樣做,我直接問她們幹嗎給我丈夫電話號碼?」梅拉尼婭前天是單獨接受庫珀訪問,《紐約時報》報道,特朗普的團隊其實想她跟特朗普雙雙受訪,令辯護更擲地有聲,奈何梅拉尼婭不願配合。而涉事的比利布殊前天已被NBC調離晨早王牌節目《Today》。美國有線新聞網絡/法新社
緊貼選情 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19/19805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