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上馬11代線的傳聞終於成真,總投資額將達到約465億元。
8月30日,TCL集團(000100.SZ,下稱TCL)公告透露,TCL集團、旗下控股子公司華星光電和深圳經貿信息委三方擬在深圳市光明新區共同投資建設第11代TFT-LCD(液晶)及AM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並設立G11項目公司。
上述三方已簽署框架協議,擬共同投資建設一條月加工 3370毫米×2940毫米玻璃基板 9 萬張的 第 11 代 TFT-LCD 及 AMOLED 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G11 項目)。計劃總投資約 465 億元。其中,G11 項目公司註冊資本為 280 億元,銀行貸款 185 億元(銀行貸款由TCL集團和華星光電負責)。註冊資本中,由深圳經貿信息委指定的基金公司出資 80 億元,華星光電出資 114 億元, G11 項目公司其他股東出資 86 億元。
G11 項目計劃於 2016 年 7 月啟動規劃設計、環評等相關基礎性工程;2016 年 12 月項目開始樁基施工;2018 年 1 月完成廠房封頂;2018 年 7 月首臺設備搬 入;2019 年 4 月完成產品點亮;2019 年 7 月正式達到量產。 G11 項目將主要采用氧化物半導體、Cu 工藝、POA、Super GOA 技術、 OLED Printing 技術;生產 43英寸、65英寸、70 英寸(21:9)、75英寸液晶顯示屏,超大型公共顯示屏,以及OLED 顯示屏。
這個項目對完善深圳新型顯示產業有積極意義,在華星光電按上述計劃實施項目投資建設的前提下,深圳市經貿信息委將按相關規定為G11項目及配套項目提供支持。
TCL集團和華星光電在液晶面板業務領域,已覆蓋從電視面板到手機面板,在深圳有兩條8.5代線,在武漢有一條6代線,並建立了業內領先的競爭力,但在65英寸等超大尺寸液晶面板上尚未布局。近年來,液晶電視一直向著更大尺寸、更高分辨率方向發展,華星光電11代線一旦建成,TCL集團在大尺寸液晶電視面板上的產品組合將更加豐富,有利於提升公司液晶面板業務的綜合競爭力。
可以預計,受國內另一面板巨頭京東方在合肥建設10.5代線、華星光電在深圳建設11代線以及鴻海收購夏普後充分利用夏普十代線等因素的推動,65英寸以上的超大尺寸液晶電視面板的供應未來兩三年後將得到更大的滿足,從而推動超大尺寸電視市場的發展。
在11代線建設方案水落石出的同時,TCL集團最近一直在籌劃的重大資產重組事宜究竟是什麽,至今尚未公布,重組事項是否與上馬11代線相關仍有待最終的揭曉。
投資18.5億元,5年建起15510個臺站,為全國提供分鐘級的地震烈度速報和重點區域秒級的地震預警服務。據新華社報道,記者18日從中國地震局獲悉,我國“十三五”期間的重大工程——國家地震烈度速報和預警工程目前已進入初步設計階段,預計在2017年年底前“上馬”。
按計劃,國家地震烈度速報和預警工程將用5年左右的時間建設完成,屆時發生破壞性地震,我國將能提供秒級地震預警信息服務。
數秒鐘即發布地震預警可謂“生死時速”,是在和地震波“賽跑”爭搶時間。工程項目總設計師金星研究員解釋說,地震發生時,具有破壞性的S波是以每秒3.5公里的速度從震中向四周擴散。比如10秒鐘S波只擴散到距震中35公里左右的區域,而一般7級以上的地震都有很大的斷層,如2008年汶川地震破裂範圍超過200公里。因此10秒左右對外發布地震預警,就搶在S波到來之前,為老百姓逃生避險贏得寶貴時間。
為實現這一目標,國家地震烈度速報和預警工程需要在未來投資18.5億元,在全國建設1960個配置測震儀和強震儀的基準站、3309個配置強震儀的基本站、10241個配置烈度儀的一般站。在包括華北地區、南北地震帶、東南沿海地震帶、新疆天山地震帶的重點區域內,三類臺站平均間距為12.5公里。
據了解,國家地震烈度速報和預警工程將包括站點觀測、數據處理、信息發布、網絡和運行保障五大系統。除了能為重點區域提供秒級的地震預警服務,還能在全國範圍內實現1至2分鐘發布地震基本參數速報信息,2至5分鐘發布烈度速報信息,30分鐘至24小時持續提供地震災害評估信息,24小時後產出更為豐富的信息產品。
專家表示,地震預報至今仍是世界性的難題,我國大陸是世界上地震活動最強烈和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因此,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減災與非常態救災相統一,統籌推進監測預報、震害防禦、應急救援體系建設,不斷提升全社會抵禦地震災害的綜合防範能力尤為重要。
目前,加快重大項目的立項與實施,已被列入2017年我國地震部門的重點工作中。中國地震局局長鄭國光在日前召開的2017年全國地震局長會議上表示,面對複雜嚴峻的震情形勢,發展地震預警技術,建設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系統,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並將對我國防震減災事業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隨著我國城市化由城鎮化向都市化演變,大型都市圈的城際軌道交通網愈發密集,包括長三角、廣東等地正密集上馬城際鐵路建設。
日前,來自上海鐵路局的消息,今年長三角鐵路建設將再掀高潮,年內將開工建設滬蘇湖鐵路、鹽通鐵路、滬通Ⅱ期、安九鐵路、昌景黃鐵路、黃池鐵路、甬金鐵路、杭紹臺鐵路、莊橋至寧波增建三四線、水蚌電化蚌埠外繞、大豐港支線、湖州西貨場等12個項目,總投資規模約2262億元。
其中,備受關註的滬蘇湖鐵路即新建上海至蘇州至湖州時速350公里的高鐵,新線全長164公里,總投資約418億元。滬蘇湖鐵路起自上海虹橋站,經蘇州吳江至湖州,建成之後,從湖州到上海將在一小時以內。
而滬通Ⅱ期則是在建的滬通鐵路的延伸段,即江蘇太倉至上海奉賢四團段線路,全長112公里,設計時速200公里,總投資353.4億元。
在長三角加快鐵路建設的同時,第一經濟大省廣東也在快馬加鞭布局鐵路網的建設。3月15日,廣東省鐵路建設投資集團召開第二次黨代會上透露的信息顯示,2020年廣東省內鐵路運營里程將達到5253公里,較2010年底運營里程2590公里將翻一番多。這也意味著廣東省從2011年到2020年這10年間建成運營的鐵路里程將超越過去110年的鐵路建設成就。
根據廣東省加快推進高(快)速鐵路通道和市域(郊)鐵路建設,完善珠三角城際鐵路和粵東城際鐵路規劃的構想,廣東將規劃推進約42個鐵路項目,建設里程約3600公里。
廣東鐵投集團負責人表示,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廣東省幹線鐵路和城際鐵路建設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勢頭。“十三五”期間,將陸續開工建設廣佛江珠、琶洲支線等8個城際鐵路項目,以及廣州至汕尾、汕尾至汕頭、龍川至龍巖等幹線鐵路項目;建成通車廣州南沙港疏港鐵路、湛江東海島鐵路等一批幹線鐵路項目,以及穗莞深、廣佛環線佛山西站至廣州南站段等一批城際鐵路項目,新增幹線鐵路運營里程723公里、城際鐵路運營里程510公里,力爭完成鐵路建設投資2600億元。
此間的一大背景是,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中國的城市化由城鎮化向都市化演變,大型都市圈的作用在日益凸顯。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認為,2010年之前,中國經歷了“城鎮化”,人口向大中小城市的平均流動速度差不多,人口流動沒有選擇性。2011年前後,中國從城鎮化轉入都市化,人口開始集中地流入一部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流動表現出強烈的選擇性。
專家分析,從國際競爭的角度來說,都市圈、城市群是一個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平臺。這其中,發達的城際軌道交通對城市群的發展至關重要。
除了長三角和廣東,其他城市群、都市圈也在加快鐵路網的建設。在福建,此前3月2日,鐵路總公司與福建省舉行會談,同意啟動研究福廈漳高鐵南延與廣東省提出的廣州經汕尾至汕頭高鐵接軌,形成沿海福建至珠三角時速350公里高鐵通道的方案。
在山東,根據《關於環渤海地區山東半島城市群城際鐵路規劃(2014-2020年)》,2020年前開工並建成通車的主要有濟南-青島、濰坊-萊西、臨沂-曲阜、濟南-機場、濟南-聊城、濟南-萊蕪、濟南-泰安、青島-海陽、紅島-膠南9個項目。其中,確定濟南-青島、濰坊-萊西、紅島-膠南利用正在修建的濟青高鐵,2018年年底建成通車。
在經濟下行壓力不小的情況下,投資仍是經濟穩增長的重要手段。“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沒有問題,但前提必須是有效投資、有龐大需求的投資。”廣東綜合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投資有很多方向,但當前還是要投向影響經濟可持續發展和轉型升級、滿足社會民生需求的領域。他認為,在基礎設施領域,發達地區可能需要增加密度,而欠發達地區仍存在補足短板的問題。關鍵在於投資要保持合理的度,包括速度和力度。
這其中,鐵路投資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方向。尤其是在大型城市群、都市圈,城際軌道交通建設的需求不小,加快城際軌道交通建設不僅可以滿足人們的日常出行需求,促進城市群、都市圈的一體化發展,而且不會帶來產能過剩,同時又可以有效拉動經濟的增長。
TCL將在深圳投資近427億元上馬第二條11代線,搶占超大尺寸面板制高點,並布局大尺寸印刷OLED面板,韓國企業在大尺寸OLED電視面板領域的壟斷地位將有望被打破。
5月22日晚,TCL集團(000100.SZ)發布公告稱,公司計劃在深圳市光明新區投資建設一條產能達到月加工3370mm×2940mm玻璃基板約9萬張的第11代超高清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t7項目),主要生產和銷售65、70、75英寸的8K超高清液晶(LCD)顯示屏及65、75英寸OLED顯示屏等,項目總投資約426.83億元。該項目由TCL集團、華星光電和深圳市重大產業發展基金共同投資完成,計劃在2021年3月正式實現量產。
此前,TCL旗下已經有一條在建的第11代線項目,計劃2019年初實現量產。此次再度投資建設11代面板生產線,顯然是看好大尺寸、超高清面板的行業發展前景。伴隨消費升級以及新型顯示技術驅動,電視面板市場正在向大尺寸、超高清顯示轉移,65英寸及以上高端彩電的市場需求快速增長,預計8K產品將在2018年之後進入高速發展期。
公開資料顯示,日本宣布將在2020年的奧運會上實現8K視頻轉播,電視終端廠商陸續發布8K電視,中國將成為8K電視最大的消費市場。在今年4月舉辦的第六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上,華星光電推出了85英寸8K IGZO GOA液晶顯示屏,是全球第一家成功將背溝道蝕刻(BCE)的IGZO制程技術應用於GOA電路的超大尺寸的8K、4K液晶顯示器。TCL選擇在此時投資上馬第二條11代線項目,顯然意在搶先戰略布局大尺寸超高清面板市場,以滿足未來幾年日益增長的8K產品的市場需求。
華星光電作為中國液晶面板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自2013年以來,華星光電的EBITDA利潤率指標持續保持行業領先水平。2017年,華星光電銷售收入和利潤均創歷史新高,液晶電視面板出貨量全球第五,其中32英寸電視面板產品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二,55英寸UD(高清)等高規格大尺寸產品市占率保持國內第一。2018年一季度,即使在面板行業整體處於低景氣度時,華星仍舊實現銷售收入64.8億元,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27.6億元,同比增長9.86%。此次TCL加大面板戰略投資布局,將驅動華星光電未來的業務發展保持可持續性增長,並大幅提升在全球的市場份額。
TCL在公告中強調,此次t7項目同時規劃了部分印刷OLED的產能,以實現國內大尺寸OLED產品的突破,引導行業新技術趨勢的走向。在技術儲備方面,華星光電以廣東聚華為平臺,聯合產業鏈上下遊建立印刷顯示聯合實驗室,加快印刷制式工藝和技術的開發及量產應用。廣東聚華作為“國家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是顯示領域第一家國家級創新中心,目前已成功研制31英寸的印刷OLED顯示和5英寸的印刷量子點(QLED)顯示。在印刷顯示關鍵技術成熟並實現產業化應用後,將大幅降低大屏OLED的生產成本,推動大尺寸OLED面板市場快速發展,TCL作為國內最早布局印刷OLED面板的企業,將有望成為下一代新型顯示技術的引領者。
奧維雲網(AVC)的分析師卞錚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說,相比前期國內已在建的超高世代線項目,TCL集團的第二條11代線從技術規劃方面更聚焦於印刷顯示技術和大屏OLED技術,以及8K產品,在規劃上更具有前瞻性。目前全球尤其國內的LCD(液晶)超高世代線正在密集建設期,在未來2-3年陸續量產後可能會短期加劇LCD的供過於求。但隨著更多的電視品牌加入OLED陣營,以及產品高端化的發展需求,大屏OLED面板需求在可預見的未來會持續增長,面板供需處於相對緊張的狀態。在超高世代線提前布局OLED可有效抵禦未來供需關系變化的風險。同時對國內電視企業尤其TCL而言,意味著未來將有更多的高端面板資源產自大陸,從而有機會縮小和國際TOP品牌的產品距離。
6樓提及
原來骨骨會爆左
http://main.snb.hk/snb/search.do?stockNo=00271
(5) 位於油塘的華順工業大厦,地點位於油塘地鐵站附近,而且鄰近恆基(12)牽頭的油塘灣大型住宅項目,極具重建價值。丹楓持有本工厦之五成業權,而且此地段已規劃作茂類住宅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