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don'tS] 第一誡:溝淡 得個跑字
1 :
GS(14)@2014-01-28 00:00:30http://solelyrun.blogspot.hk/2014/01/donts.html
言:民間智慧說,當街頭巷尾都是股神、全民皆股的時候,就要沽貨離場。希望我今天開筆不會為股市敲響喪鐘。
我不是股神,只是平凡的股民。在 2007 年旺市好景時初入股海,嚐到 beginner's luck ,抽中過一手阿里巴巴,然後在溫爺爺煞停港股直通車、 2008 年雷曼爆煲之後將盈利輸突。望著自己的 P&L 一片紅海,曾經刀仔插大脾告誡自己不要重複犯錯,然後你知道我準備召喚阿寶出場。
二千多日的經歷,如果每日都寫一篇日記,應該可如厚過本字典。問題是,羅馬非一天建造,智慧亦非流水式記事所能積累。真金白銀交過學費,沉澱多時,沒有甚麼致勝之道可以分享,只知道有些要不得的想法或習慣,自己曾經有過,希望現在與將來都不會再有,亦希望與大家分享。
第一誡,可能也是最常犯的一誡,是為「溝淡」。
先分享真人真事,而且不是「我朋友系列」的那一種。話說 2007 年末,煤炭龍頭股中國神華 (#1088) 股價扶搖直上,在短短兩個月內爆升一倍至四十幾元,還有投資銀行將目標價定於 101 元。然後,我就在 49.05 元買入一手。雖然當時股市泡沫瀕臨爆破,各種凶兆紛呈,但是我好像視而不見。更糟的是,半年之後,當在股價跌到 36 元左右的時候,我選擇多入兩手,將平均價「溝淡」至 40.3 元。
接下來的,都是歷史。神華的股價像柴灣長命斜長落長有,至 2008 年 10 月尾低見 8 元以下。那些年,我但願我是多春魚,有多些春可以給自己 dum 爆。結果經歷過驚險的一周之後,我終於在 14 元附近跟神華說再見。
溝淡,是你暪我暪、自欺欺人的掩眼法。感覺上入市成本價低了,距離「返家鄉」近了。但稍懂會計學原都知道資產市值得 mark-to-market,只是大家買賣股票時,不願意把未變現 (unrealized) 的虧損入帳,只憧憬一朝股價起死回生,「平手離場」。
溝淡,是拒絕認錯、亂搬龍門的投資偽術。或說「今天的股價較兩星期前便宜了兩成,那不是更應該多買嗎?」但如果,但如果你相信有效市場假說 (Efficient-Market Hypothesis) ,或者layman 一點,相信事出必有因,無緣無故為何股價打個八折?若非自己之前買貴貨,就是有些資訊在其他地方流傳,只差在你還未知道。我不排除市場錯價的可能性 (事實上一定有) ,但是在香港,到底是市場錯、大戶錯,抑或散戶最錯?誰手上的資訊最少、做的功課質素最參差?
溝淡,是以有涯逐無涯,以為自己幾百萬未開頭的危險行為。股票理論上的最低價值為零,而無論你像我從 49 蚊入市、到 36 蚊溝淡,抑或 1 蚊入市, 5 毫子溝一溝、 3 毫子又溝一溝,每一注都在消耗本錢,而家鄉往往越來越遠。將彈藥耗費在同一隻股票之上,也間接意味著你放棄了其他投資的機會。股票好,黃金好,債券都好,天涯何處無芳草?
溝淡,是你和我都不適宜做的舉動。留給有心有力有財有勢的人做就好。不明白?看看香港,你會知道可以浪費在低級錯誤的時日已經無多。
會計黑魔法之二:餅乾罐儲備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1 :
GS(14)@2014-01-28 00:00:54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hk/2014/01/blog-post_27.html
上一篇提及過會計黑魔法的其中一法「沖個靚涼」,現在講講另一個魔法叫「Cookie jar reserve」,中文可以翻譯成「餅乾罐儲備」。操作原理有點像「沖個靚涼」,主要是看準了會計制度應計制(Accrual basis)的弱點,即是不論收入何時收取,費用何時支付,只要權利和責任已經發生,就應當在賬內確認。舉個例子,公司以賒貸方式向供應商購入文具並即時使用,由於還未到付款期限,相關賬單還未支付。不過,付款的責任已經發生,因此須要在將賬款計入應付賬內,同一時間也須要在損益表中確認這宗文具開支。
然而,不是所有開支都像買文具般,有單有據容易確定,不少都須要「靠估」,例如計算折舊費用,靠估的包括資產使用年期、剩餘價值、折舊方法和比率;攤銷開支,攤銷年期就免不了靠估;壞賬撥備,呆賬比率也是靠估;銷售退貨和折讓,預期退貨比率亦要靠估;即使是員工成本,長期服務金準備一樣也是靠估。其實但凡會計項目名稱中有「Provision,準備」字樣的,計八九不離十須要靠估。
雖然說「靠估」有點兒戲,但實際操起來也要做到合理。例如說一部普通汽車的使用年期為100年,並且以此來做折舊的話,如此不合理相信沒有核數師首肯。不過,靠估也有上下限之分,若果今年以上限來做估算,但明年出來的結果卻是下限,多出來的差額就會在明年變成收入。情況就像今天先把餅乾儲起,留待明年才慢慢享用。
舉個簡單例子,某企業需要關閉表現不好的店舖,初部計算出來的虧損在10萬元和15萬元之間,並且需於今年視為支出。若果企業選擇以上限15萬元在今年撇銷,假設明年實際虧損只有10萬元,多出來的5萬元就會在明年回撥變為收入!
從以上例子可見,企業基本上甚麼也不需要做,只是搖一搖會計魔杖就能變出收入,這個黑魔法夠厲害吧?
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 盧志威
1 :
GS(14)@2014-01-28 00:09:19http://hk.finance.yahoo.com/blog ... 0%86-034824230.html
十大對沖基金經理,每一個都有自己的個性,優點和缺點,在這一行能長期生存的人,都具有超乎常人的勇氣、堅持、耐性和智慧,其中膽識和抗壓能力,個人認為是最重要,這裡可以分享個故事,愛德華·蘭珀特(Edward Lampert)身家近二百七十億港元,雖未能進入榜,但已經算是非常有錢。
有一次他放工,正要取車回家,突然被四名持槍歹徒劫持,捆綁蒙眼後被掉上車,之後塞進如麗晶大賓館般,環境惡劣的浴缸,起初這班人聲稱有人出價五百萬美元,要「買起」蘭珀特,後來又說只要付一百萬美元,就可以放他走。
蘭珀特在困境中保持冷靜,嘗試與四名綁匪談判,承諾說只要願意放他走,他會付比要求更多的錢,當綁匪解下他的眼罩,方便蘭珀特吃飯時,又故意低頭不看綁匪的面,這著非常聰明。
兩天後機會來了,這班綁匪叫外賣Pizza,居然被蘭珀特偷聽到他們用蘭珀特的信用卡付款,於是他開始遊說綁匪,員警肯定已注意到信用卡交易,鎖定了他們的位置,隨時會破門而入,現在最好的對策,是立即放了他逃跑。
其實蘭珀特都是「膽搏膽」,因為綁匪可以殺了他,而不是放了他,最後結局當然是成功,他們將蘭珀特掉在公路就逃走了,幾天後員警將四名歹徒拘捕,原來只是四名年輕人,在Google上搜索付近有那些有錢人,隨便找一個就做世界,根據完全沒有概念,蘭珀特真正擁有多少財產,亦不是甚麼慣犯。
這件事能完滿解決,將惡人繩之以法,固然是有蘭珀特冷靜尋著,膽識過人,於劣勢中準確判斷形勢,概故意低頭不看歹徒的面,又以合適的態度和言詞說服對方,同時亦幸運地,綁匪只是四名欠缺犯案經驗的年輕人,換了是香港的張子強,任他巧舌如簧,即使能像諸葛亮舌戰群儒,相信亦不能脫身。
一個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本身必定要具有某種性格特質,可以是膽大、冷靜、配性,沒有統一標準,但就如「蘭珀特綁架事件」,最終結果除了靠自己外,運氣的元素也很重要,兩者缺一不可,投資亦如是,短期來說,運氣甚至比實力影響更大。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