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瀅環境差 附近鋼廠又未閂
1 :
GS(14)@2012-06-27 23:45:30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626/16459649

峻瀅與污水廠只有一條馬路相隔。
【本報訊】樓市轉吹淡風,多個新盤滯銷,長實(001)座落將軍澳堆填區旁的新盤峻瀅,首批即供平均呎價5313元,雖較發展商吹風意向呎價7000元低24%,惟價錢仍未算最筍,只貼近二手價,同區位置比其優勝的日出康城,仍有更平的二手放盤。
記者:朱連峰
今年最大型新盤峻瀅,總數達1777伙,乃年內供應最多一手盤,銷售具一定指標性。長實由揚言該盤意向呎價7000元,降至首批低見呎價4993元,圖營造抵買感覺。
雖然首批均價5313元平絕全港新盤,並平過部份未補地價居屋,但價錢只貼近毗鄰同系日出康城首都、領都及領峯現時二手均價5420元。有代理直言,「唔通真係賣七千(呎價)咩,呢區係咁上下價,心曠神怡嘛」。

峻瀅毗鄰堆填區,大量垃圾車日日穿梭環保大道,塵土飛揚。司徒世華攝
峻瀅衣食住行皆不便
《衣》
行街買衫最近要乘港鐵到將軍澳站
《食》
屋苑無大商場,港鐵康城站只有便利店、凉茶舖及餅家,無餐廳
《住》
鄰近堆填區,每日有多量大型泥頭及垃圾車途經,沙塵滾滾
《行》
步行往最近的港鐵站至少10分鐘,往隧道無瓦遮頭,而且僻靜行人少
2 :
GS(14)@2012-06-27 23:45:54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626/16459650

峻瀅背靠一大片堆填區。
將軍澳峻瀅地皮前身是擠壓工廠,毗鄰將有兩住宅項目,在未來數年或可相繼入伙,屆時石角路一帶再增逾1500伙,且對峻瀅景觀構成極大影響。
位於石角路盡頭的峻瀅,背靠是堆填區而成、現種植林木綠化的山丘,南面緊貼長實另一個正興建中的住宅項目,3幢約40層高物業,提供近900伙。至於跟峻瀅一路之隔的捷和神鋼製鋼廠及工廈,去年則獲城規會通過,批准發展4幢約40高住宅,提供約670伙,一俟完成換地或改契補價後,便可發展。上述兩項目,在興建時,會不時產生沙塵之外,落成後將阻擋峻瀅將來南向及西向景觀。
堆填區不時產生異味
此外,在樓盤不遠處,現又有污水處理廠,及稍遠還有巴士廠及堆填區,均會不定期產生異味,同區日出康城一及二期的業主及住戶,應感受甚深。而且,將軍澳工業區現正不斷有新廠房動工,而整個日出康城,還有近10年的發展,故整區未來不時都會塵土飛揚。
3 :
GS(14)@2012-06-27 23:46:11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626/16459651
沿途需日曬雨淋
康城站與峻瀅中間相隔一條環保大道,重型泥頭及垃圾車穿梭往來,行車頻繁聲浪大,橫越馬路需靠隧道,感覺麻麻。
記者昨親身測試,從港鐵康城站 C2出口,先途經扶手電梯及有蓋行人天橋,走出日出康城首都旁,抵達環保大道,這段路平順及天橋有蓋,行起來不算辛苦。但跟着要過對面環保大道,比較麻煩,須行樓梯到地面才可,若乘搭側旁電梯,一邊等,一邊聽環保大道嘈雜車聲,加上重型泥頭及垃圾車穿梭,沙塵滾滾。終於穿過隧道,須再行一段無遮無擋的石角路,才到達峻瀅地盤。除了中段無瓦遮頭,感覺較差外,隧道亦非常僻靜,極少人行,若晚間昏暗,更須小心出入安全。
隧道靜 附近無餐廳
周邊荒蕪無商舖,最近要到日出康城首都商場,但規模細,只有數間店舖,以超級市場為主,其次洗衣店及個人護理品店等,「搵食」困難,即使到港鐵站,有便利店、涼茶舖及餅家等,一樣無餐廳。
4 :
GS(14)@2012-06-27 23:46:30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626/16459652
聚焦新盤
將軍澳二手勢癱瘓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626/16459653
有迹可尋
長實推盤多推冧市
5 :
Sunny^_^(11601)@2012-06-28 10:39:58曾經只係得惠康同地產鋪
6 :
dcdc(1215)@2012-06-28 11:55:07想起電影內吳耀漢扮xx說: 個度臭~ 臭點賣7千幾蚊丫~~都白痴 GA.
7 :
GS(14)@2012-06-28 21:46:186樓提及
想起電影內吳耀漢扮xx說: 個度臭~ 臭點賣7千幾蚊丫~~都白痴 GA.
有人買呀
8 :
龍生(798)@2012-06-29 03:06:55我個次送貨, 入過去個間鋼鐵廠, 感覺真係好震撼....
9 :
Ar Yan(11362)@2012-06-29 11:50:397樓提及
6樓提及
想起電影內吳耀漢扮xx說: 個度臭~ 臭點賣7千幾蚊丫~~都白痴 GA.
有人買呀
買個的應該唔係本地人,係香港邊個唔知個區係堆填區!
10 :
idsdown(1658)@2012-06-29 21:13:268樓提及
我個次送貨, 入過去個間鋼鐵廠, 感覺真係好震撼....
講多D咧
香港東...峻瀅...The Beaumount...
11 :
龍生(798)@2012-06-29 23:52:24我真係唔識講....總之的鋼鐵好巨型....
可能我見識少, 未見識過重工業
十幾層樓高的鋼鐵吊黎吊去, 我係下面附近, 你話唔擔心就假
12 :
GS(14)@2012-06-30 10:10:1311樓提及
我真係唔識講....總之的鋼鐵好巨型....
可能我見識少, 未見識過重工業
十幾層樓高的鋼鐵吊黎吊去, 我係下面附近, 你話唔擔心就假
It is small, but I think it is rare in Hong Kong
13 :
龍生(798)@2012-06-30 18:19:46係架, 未入去前真係想像唔到原來重工業係咁
14 :
GS(14)@2012-06-30 18:29:25大陸D廠間間都好鬼大
桑德伯格:講真話、求真知、做真我
1 :
GS(14)@2012-06-27 23:57:19http://www.gemag.com.cn/html/2012/profile_0627/29532.html
職業發展通常會被比作「爬階梯」。但我認為這個比喻不再恰當了。在越來越扁平的世界裡,這種說法是沒有意義的。我剛到Facebook的時候,97屆HBS的校友Lori Goler還在eBay做市場營銷。我和她曾在某個社交場合上認識。她打電話給我說,「我想和你談談到Facebook和你一起工作的事,我想到給你打電話,和你說我有哪些特長以及我想做的事情。但我知道所有人都會這樣說。所以我就想知道什麼是你現在最棘手的問題,我又該如何幫你解決這個問題?」
我感動得五體投地。那時我一路過來,雇了上千人,但是從來沒有人對我這樣說過。我自己也從來沒有這樣說過。找工作一直是關於找工作的人(是怎樣,要什麼)。但是Lori不是這樣想的。我說,「你被錄用了。我最大的問題就是招人,你可以幫我。」之後Lori就換到了這個她自己都從未想過去做的領域,還降了一級,重新開始。之後她被升職,負責整個Facebook的人事運行,現在做得非常好,(在公司)有很大的影響力。
Lori對職業有個很好的比喻。她說職業不是階梯,而是(遊樂場裡兒童玩的)立方格攀登架。
當你們開始HBS之後的職業生涯時,(你們應該)尋找機會,追隨成長,力求影響力,發現遠景,可以平調,降級,升職,甚至換新的領域。培養你的技能,而不是填充你的簡歷。根據你能做的事來評判工作,而不是你可以得到的職位。做真正的工作。接受一個銷售目標,一個生產線上的工作,一個涉及運營方面的工作,別作太多計劃,也別要求要「青雲直上」。如果我在坐在你們的位置上時就計劃好我的職業,我會錯過我現在的職業。
你們現在正邁入一個和我當時不同的世界我的世界剛剛開始被連接起來,你的世界已經超級連接在一起。我當時競爭很激烈。你們現在的競爭更加激烈。我的世界變化很快,你的世界變化更快。
在這個傳統結構正被打破的時代,領導班子也需要演變。從設立階層到責任共享,從命令與控制到聆聽和引導。你在HBS這個偉大的學院學習不僅是為了能夠跟上浪潮,更重要的是能去引領潮流。
當你在這個新世界裡乘風破浪時,你能依靠的不是你是誰也不是你的學位。你要依靠的是你的知識。你的力量不會源自你在公司的位置,而來自於建立信任,獲得尊敬。你會需要天賦,技能,想像力和視野。不過最最重要的是,具有真誠溝通的能力,既能鼓舞你身邊的人,又能聆聽他們的建議,在每一天的工作中不斷學習進步。
2 :
GS(14)@2012-06-27 23:57:38一個好的領導者知道大部分人不願意去挑戰權威,所以領導者有義務去鼓勵大家來質疑。當然說鼓勵反饋容易,做起來難。因為聽到的反饋往往不是我們想要的那種。
3 :
GS(14)@2012-06-27 23:57:59工作的動力來自於做我們在乎的事情,但也來自於和我們在乎的人一起工作。要做到在乎某人,你必須瞭解他們,你必須知道他們喜歡什麼討厭什麼,他們會有什麼樣的感受,而不只是他們會想什麼。如果你想得到人心,你必須用心去領導。我不相信週一到週五我們是職業的自己,其它時間才是真正的自己。類似這樣的分離從來就不太可行,在越來越提倡真實的當今世界裡,這就更沒有意義了。
我在工作時流過淚。我告訴過別人我在工作時流過淚。後來這被媒體報導成「謝麗爾·桑德伯格在馬克·扎克伯格的肩膀上哭泣」,事實當然不是如此。我會談論我的希望和恐懼,也會詢問別人的希望和恐懼。我努力做真實的自己,直面我的優點和缺點。我會鼓勵別人也這麼做。一切都與職業相關,也都與個人相關,兩者無時無刻不交融在一起。
4 :
GS(14)@2012-06-27 23:58:16當你和你的同學們即將走向世界各地,當你們明天走出校園,我對你們有四個期望:
第一,通過Facebook保持聯繫。這對於你們未來的成功而言很關鍵!另外,我們現在是上市公司了,所以當你上Facebook的時候請點擊一兩個廣告吧!
第二,努力說真話,求真知。
第三,保持你的「真我」,用你的「真我」待人。
第四,最由衷的一點,讓你們這代來實現我們這代沒有做到的。讓我們創造一個男女在家庭和工作都各撐半邊天的世界。我敢保證這會是個更美好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向2012年的畢業生們獻上最真摯的祝賀。和你們的「真我」一起,給你們自己一輪熱烈的掌聲吧!
蘋果如何給員工洗腦
1 :
GS(14)@2012-06-28 00:00:11http://www.gemag.com.cn/html/2012/business_0627/29533.html
成功依賴於無形資產
除了薪水,在其他方面,蘋果一直是該行業的領跑者。各個領域的零售店都採用了蘋果的零售技巧,如使用流動的信用卡讀卡器來減少排隊數量,讓消費者與產品保持零距離來鼓勵人們試用等等。
事實上,蘋果的成功依賴於一整套的無形資產。首先擁有大量的粉絲基礎,這確保擁有足夠的求職者。此外,蘋果還又有獨特的員工文化,將每一份工作賦予一項神聖的使命。
這就是蘋果能在零售史上做到一些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的原因,如向擁有大學學歷、年銷售額可達300萬美元的員工支付中等水平薪水,且沒有提成。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蘋果前銷售人員稱:「當你為蘋果工作時,你感覺自己是在做一件偉大的事。」
這些人通常都是年輕人,相信大多數走進蘋果零售的人都能感覺到。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教授保羅·奧斯特曼(Paul Osterman)稱,這就是為什麼涉及到薪水時,他們總是喜歡用不同的標準來評價蘋果,因為他們都是年輕人。
奧斯特曼說:「當沃爾瑪給單身母親時薪9美元時,我們認為這是不可接受的。但蘋果給一位年輕人12美元時薪時,我們卻沒有這種感覺,這挺有趣。」
此外,20多歲的年輕人也更容易適應蘋果零售店的吵雜和忙碌。
缺乏上進心
蘋果零售店前僱員稱,經理經常會告訴新員工,希望他們能在蘋果工作6年時間。曾在芝加哥零售店擔任經理的西恩·(Shane Garcia)稱:「我們一直聽到這樣的說法。」
但知情人士稱,蘋果零售店員工平均工作年限只有兩年半。有調查結果顯示,員工的不滿情緒也很高,尤其是在技術人員或「天才」中間。
而蘋果則對此表示道:「蘋果員工每年留職率接近90%,在零售產業,這是聞所未聞的。這表明他們對客戶和在蘋果工作充滿激情。」
對於加西亞而言,90%這個數據是準確的。加西亞去年7月離職,為蘋果工作了四年。據加西亞和其他一些經理稱,蘋果零售店員工的問題不只是步調問題,而是缺乏上進心。蘋果零售店只有少數幾項不同的工作,好工作總是有很多人應聘,能晉陞到總部工作的更是寥寥無幾。
蘋果禁止員工接受媒體媒體採訪,但多名前員工稱,在蘋果的工作經歷是美好的回憶,對於20多歲的年輕人而言,這是一份完美的工作。
他們表示,簡歷上的「蘋果」二字就是強有力的證明。技術人員通常會在IT行業內尋找薪水更高的工作,而銷售人員如果繼續呆在零售行業,這會提升他們的競爭力,因為人們都知道,蘋果對工作的要求多麼嚴格。
但也有其他前僱員並不這麼看,曾在芝加哥蘋果零售店擔任技術人員的凱莉·傑克遜(Kelly Jackson)稱,兩年前她被蘋果聘用時非常興奮,但一年後離職時,她感到更加高興,因為她發現在蘋果工作太無情。現已跳槽至Groupon的傑克遜說:「當有人離開蘋果時,應該為他們感到高興。」
最初曾遭質疑
當蘋果前任CEO史蒂夫·喬布斯(Steven P. Jobs)2000年提出建立蘋果零售店時,質疑聲此起彼伏。最終,只批准建立4家零售店。
隨後,喬布斯聘請Target銷售主管羅恩·約翰遜(Ron Johnson)幫助設計和管理蘋果零售店。約翰遜後來又聘請了8位助手,包括Macy's West高管丹耶勒·布魯諾(Denyelle Bruno)。
布魯諾稱,她接到蘋果通知時,蘋果幾乎什麼都沒有告訴她。布魯諾說:「我的Mac計算機伴隨著我成長起來,如果這份工作與蘋果有關,那麼我也會與蘋果有關,這讓我感覺很重要。」
布魯諾只是蘋果所聘請的諸多粉絲中的一位,後來陸續又有許多粉絲加盟蘋果,而布魯諾工作的一部分就是吸引他們加盟蘋果。
最初,布魯諾還要帶一些求職者參觀Sprint和AT&T的零售店。但2001年弗吉尼亞州麥克林(McLean)和加州格倫代爾(Glendale)零售店開業後,就不再需要這樣來吸引求職者,因為有太多的人想在這裡工作。
最初,這些求職者通過蘋果網站投遞簡歷。據蘋果零售店的一些前經理稱,在成堆的簡歷中找出適合的人選,這是一件極其耗費時間的事情。
發現潛在候選者後,通常會邀請他們到賓館的會議室內進行座談。而選擇在座談前就已經開始。
2009年曾參加過座談的格雷厄姆·馬利(Graham Marley)稱:「遲到3分鐘就不允許進場。我的夢想就是一生都能在蘋果工作,突然,你就實現了。我們一直都是蘋果的傳道者,如今終於獲得回報。」
一名經理表示,應聘者在獲知被蘋果錄用時會熱淚盈眶,這樣的場景經常出現。蘋果隨後的培訓會根據工作崗位和地點的不同而持續幾天至幾週,這樣的培訓將使應聘者從一名蘋果愛好者變為蘋果的「門徒」。
培訓總是以「熱烈歡迎」開場。新入職的員工走進一個房間,而蘋果經理和培訓師會起立向他們鼓掌。這樣的鼓掌往往使新人不知所措,至少在一開始如此。不過在鼓掌持續幾分鐘之後,新人也會加入鼓掌的隊伍。羅德島州Providence的一名蘋果培訓師邁克爾·道威(Michael Dow)表示:「我的雙手拍得發疼。」
在核心訓練中,新員工會接受較多的角色扮演培訓,他們將瞭解與顧客互動的禮節。其中一條規則是,無論觸摸任何人的iPhone,都必須首先獲得允許。
芝加哥一名蘋果前經理施恩·加西亞(Shane Garcia)表示:「我們告訴新員工,他們最初需要做的是承認問題,但不要承諾你能解決問題。如果你可以,那麼讓他們知道你和他們有著同樣的情緒。不過你需要保持謹慎,因為你不希望對此說謊。」
新員工聽到最多的說法與他們正式加入蘋果零售店後所聽到的一致,那就是「豐富人們的生活」。這一說法是為了向員工灌輸這樣的理念,即他們所做的遠遠不止銷售或修理商品。如果說蘋果的魅力有何秘密,那麼就是蘋果使員工感到高貴。蘋果知道,如果人們感到有更高的目標,那麼將不會太在乎金錢。
這樣的理念灌輸非常重要,因為如果追求更豐厚的薪水,那麼銷售人員能通過蘋果產品的其他大型經銷商獲得更好的待遇,例如AT&T和Verizon無線。這兩家公司都提供銷售提成。
喬納桑·賈博(Jonathan Jarboe)在去年夏季之前一直管理Verizon無線位於俄克拉荷馬州的門店。他表示:「儘管不是普遍現象,但Verizon一些銷售代理確實能獲得六位數薪酬。」Verizon無線的數名前經理也表示,銷售人員年薪通常為3.5萬至10萬美元,而平均水平為5萬至6萬美元。
布魯諾表示,在蘋果新門店開業之前,不提供銷售提成的決定就已經做出。背後的理念在於,這樣的激勵計劃不符合蘋果的主要目標:幫助顧客找到合適的商品,而非最貴的商品,從而建立與品牌之間的長期關係。此外,銷售提成可能會激發員工之間的競爭,從而不利於員工間的合作關係。
很明顯,蘋果並不使用「銷售」一詞來描述銷售團隊的成員。這些成員被稱作「專家」。
通過使員工的逐利動機最小化,蘋果不僅能淘汰部分對錢最感興趣的員工。根據多名蘋果前經理的說法,蘋果這樣做還減少了中年員工的數量。這與年齡歧視無關,而是一種自我選擇。通常情況下,蘋果員工應當能接受廉價的生活,不會被蘋果零售店的紛亂所幹擾,同時對技術感興趣。
符合這一要求的員工通常年齡為20多歲,他們沒有子女,許多人甚至沒有對象。這意味著他們的健康保險通常相對便宜。
願意以蘋果的方式去實現蘋果願景的大學畢業生不在少數,這其中包括類似阿舍爾·佩爾曼(Asher Perlman)的人。佩爾曼曾是芝加哥蘋果零售店一名技術專家,他於3年前22歲時加入蘋果。
佩爾曼表示:「我對於在蘋果度過的時光感到高興。我不建議35歲有孩子的朋友做這份工作,但對於22歲、不希望進入商業世界的人來說很合適。」佩爾曼目前從事IT行業的工作。
工作繁重
蘋果2007年推出了iPhone,這給蘋果零售店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客流。幾名蘋果前員工表示,蘋果曾試圖堅持公司文化,但很明顯文化發生了改變,在某些方面甚至越變越糟。
亞瑟·扎萊特(Arthur Zarate)於2004年加入蘋果,隨後在加州Mission Viejo的一家蘋果零售店擔任技術專家。他表示,蘋果的培訓使他擁有主人翁的感覺以及自豪感。在一段時間內,他愛上了這份工作,很大一部分是由於幫助別人給他帶來了簡單而愉悅的感受。技術專家的時間非常緊張,通常對每名顧客只能服務20分鐘,但由於蘋果零售店通常客流不大,因此他可以花的時間會更長。
他表示:「我的顧客曾經知道我的名字,這意味著很多。」不過2007年時,他開始對工作感到厭惡。他所在的商店啟用了考勤系統,如果員工某一天不來工作,那麼將會被記1分。在90天內被記4分的員工將面臨被開除的危險。
扎萊特表示:「這是一個好主意,但問題在於,蘋果並不考慮你為何不能來工作。即使你有醫生開出的健康證明,但如果你不去工作,你仍會被記1分。」扎萊特曾經煙癮很大。他表示,由於嚴重的支氣管炎,他曾有兩個半星期未去上班,從而面臨被解僱。當他致信蘋果當時的零售業務主管羅恩·約翰遜(Ron Johnson)時,後者做出了干涉。
扎萊特回憶:「我只是寫信表示,『這不公平。他們並不關注你為何缺勤。』約翰遜救了我的工作。」
幾名蘋果前員工表示,為了滿足對技術專家越來越多的需求,零售店制定了新規則,將電腦相關問題的現場解決時間限制在15分鐘,其他蘋果商品問題的現場解決時間限制在10分鐘。如果需要花費更長時間去解決,那麼問題將會累積,其他顧客將開始諮詢問題。一名技術專家同時幫助3名顧客的場景並不少見。
由於問題接踵而至,技術專家常常需要不間斷地工作,而無法享受每天兩次15分鐘的休息時間。2009年,一名律師馬修·貝恩納(Matthew Bainer)提起集體訴訟,稱蘋果違反了加州的勞動法。
貝恩納表示:「加州法律要求每天必須有兩次10分鐘的休息時間。但蘋果技術專家需要面對排著長隊的顧客,無法獲得即使是幾分鐘的休息時間。」去年6月,這起訴訟被拒絕承認為集體訴訟。貝恩納已就這一問題提起了其他訴訟。他表示,已經為10名原告爭取到了「非常有利的解決方案」。
在貝恩納提起集體訴訟之後的不久,密歇根州Grand Rapids的一名蘋果技術專家凱文·蒂莫(Kevin Timmer)發現,當他登錄到電腦準備下班打卡時,他需要做額外的一步。
他表示:「彈出的窗口顯示這樣的內容,『點擊這一對話框表明我已經確認獲得了所有休息時間』。有傳聞稱,這是由於在加州一些人提起了訴訟。」
蒂莫表示,即使沒有獲得任何休息時間,他和該商店的其他技術專家也會點擊該對話框。這並不是因為管理層要求他們這樣做,而是在休息之後他們必須拖著疲憊的身軀工作更長時間。他表示:「我們都身處同一戰線,沒有人想要離開。」
一些蘋果前員工表示,在時間緊張的同時,他們的商店還發生了其他一些改變。此前,技術專家可以在修理間花掉幾小時時間,從而在一段時間內遠離顧客。然而許多蘋果零售店取消了這一做法。尋求技術幫助的顧客越來越多,因此這些零售店的管理者認為,當「天才吧」開放時,所有技術專家都必須參與。如果「天才吧」有人排隊,那麼技術專家不得去做修理的工作。因此,這些零售店的晚間換班無法在晚間10點進行,而是需要拖到午夜。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被這樣的壓力嚇跑。例如,佩爾曼就適應了這種多任務的工作。他表示:「我是一個不會感到太大壓力的人,我也不認為這無法管理。我知道其他人也能做到。」
隨著客流量的增長,蘋果「謝謝您」的姿態也越來越少。美國科技博客MacRumors作者喬丹·格爾森(Jordan Golson)表示,2010年聖誕節,作為蘋果零售店的員工,他和其他人獲得了羊毛毯和保溫咖啡壺。
然而,扎萊特對一次員工季度大會的感覺並不好。當時約翰遜在一段視頻中表示,經理將給在場所有人一個驚喜。所有人都希望獲得免費的iPad。他表示:「燈光暗下來,我們在商店中舉行派對,有遊戲和跳舞。然而,我們每個人只獲得了兩個墨西哥玉米卷,這就是我們的驚喜。」
晉陞之路
與其他蘋果員工一樣,加西亞在談到蘋果時也表現出了尊敬和悲哀混合的複雜情緒。他2007年加入蘋果,當時他認為蘋果是一個「希望你給出人生中最優秀表現,而不僅僅是銷售」的場所。3年後,他的職業生活變得緊張而吃力不討好。他並不期待上級能讚揚,甚至注意到他所做的工作。
加西亞和其他蘋果員工表示,銷售人員需要自己解決各種壓力。儘管蘋果不提供銷售提成,但許多經理仍會關注Apple Care售後保障服務,以及One to One個人教學服務的銷售情況。員工通常需要就這些額外服務制定目標,例如40%的商品銷售應附帶One to One,而65%的產品銷售應附帶Apple Care。
如果一名銷售人員希望在蘋果內部晉陞,例如從技術專家晉陞為經理,那麼這些業績數據非常重要。這麼做也是為了激勵員工不斷投入,這一做法在零售行業中非常普遍。
馬薩諸塞州Hingham蘋果零售店一名前經理丹尼爾·德拉珀(Danielle Draper)表示:「總會有一些說法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出來,例如『如果希望成為創新者,你需要做這個』。永遠不會有完美,你總是可以對人們說,他們需要做某些事。」
在一些情況下,員工可能會意識到他們無法晉陞,或是無法晉陞到他們希望的高度。蘋果前兼職銷售員格拉漢姆·馬爾利(Graham Marley)表示:「這樣的醒悟往往不是由於薪水,儘管薪水也是其中部分原因。你會發現,他們希望你在這裡花費很多年,但實際上並沒有職業發展道路。」
經理一職是一個例外。蘋果也會努力在業績較好的員工中尋找晉陞目標,但這樣的機會不多。在iPhone帶來越來越多的客流之後,蘋果開始從Gap和Banana Republic等公司的門店挖掘經理。在2007年之前加入蘋果的員工中,你可以偶爾聽到蘋果正逐漸「Gap化」的感嘆。
近年來,蘋果進行了名為「NetPromoter for Our People」的員工滿意度調查,以衡量某些商店中員工的不滿情緒。這與蘋果面向顧客的調查問卷類似,對關鍵問題要求員工以10分制打分。其中的問題包括:「你向感興趣的好友家人推薦蘋果零售店工作的可能性有多大?」給出9到10分的員工被認為是「促進者」,而給出小於等於7分的員工被認為是「貶低者」。
蒂莫表示,在Grand Rapids蘋果零售店去年的內部調查中,許多員工給出了5分或6分。他回憶稱:「我們在月度會議上討論了這一問題,我們的經理眼中含淚。她表示這一打分令人感到羞辱,他們希望解決任何問題,而她辦公室的門一直敞開,諸如此類。」
芝加哥蘋果零售店的內部調查也出現了類似的打分。加西亞表示:「上級管理層不會對此感到驚訝,因為許多技術專家想要離職。這裡存在天花板。這不是一個玻璃天花板,因為所有人都能看到天花板的存在。」
加西亞最終離開了蘋果,放棄了一份年薪略高於4萬美元的工作。他長期忍受著壓力帶來的健康問題,這也使他的工作面臨風險。他毫不懷疑,蘋果可以很容易找到他的接替者。他表示:「永遠不缺簡歷,人們總是想要為蘋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