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現代教育上週爆出補習天王涉強姦女職員的性醜聞。為免佗衰家,現代毅然斬草除根,高調將涉案人停職。外界猜測,現代極速劃清界線,無非為明年初上市清理門戶。 但金融界人士爆料,指現代的五億上市大計早已泡湯,面對過去一年過度擴充令開支暴增,須大量吸納學生力挽狂瀾,整個補習界即將爆發割喉減價戰。 現代教育創辦人Ken Sir早於去年已籌備上市,並委任澳洲投資銀行麥格理做保薦人,盛傳於明年第一季度上市,約集資五至七億元,歷經一年,一直只聞樓梯響。 據本刊得知,其上市計劃早於十月已胎死腹中,原因是港交所經仔細審閱現代的賬目後,認為他們未符合上市要求,因此拒絕其上市申請。 知情人士透露:「今年九月之後,香港教育制度變了三三四,係人都知呢個改變對補習界有好大衝擊,好多學生唔再去補習,好多補習社要半賣半送先推到課程。前景咁唔明朗,港交所覺得變數好大,已拒絕現代的申請,不過佢哋不服氣,繼續上訴,不過港交所就一直無回覆。」 現代教育透過公關公司回覆,表示「現代教育並無落實的上市時間表。」即是無了期。 為了籌備上市, 現代教育最近一年不斷擴充分校,如今撻Q,經營隨時出現問題,「為咗令盤數靚啲,現代教育之前開咗好多間分校,而家有成十六間,係咁多間補習社之中規模最 大,共有一百四十六個課室,對手英皇教育就有一百二十三個課室,以平均每班有三十五人報讀,每個課室開足七日,每日開五堂,兩校要收三十二萬學生,先至填 滿每間課室,但上年全港報考中五及中七的會考人數先得十五萬,試問邊有咁多人讀呀?」知情人士續說。 股東唔再泵水 一旦上市不成,分校便成為重擔。據悉,由於無法用上市集資,現代教育唯有揼自己人心口,要求校內股東供股集資,繼續營運學校。知情者說:「不過,好似有個別股東唔想再泵水,佢哋都知道呢個係無底深潭,填極都唔完。盤數唔夠靚,就交唔出未來一至三年的利潤報告俾港交所睇,咁距離批准上市的路就越來越遠喇。」 業 界指出,現代為求自保,將爆發一場割喉式減價戰吸納學生,但最近又連環捲入老師風化案中,令校譽大受影響,先是上月現代書院(現代教育日校)一名前經濟科 教師陳恒立,因在網上結識十三歲住兒童之家的援交少女,並以五百元換取口交服務,被判非禮罪成,判監九個月。上週又爆出化學科補習天王李永海(Will Lee)涉嫌迷姦同校女職員,令現代高層大為緊張,擔心影響校譽,於是即時在報章刊登廣告,宣布李永海已提出請辭,更重申校方對這宗懷疑強姦案毫不知情, 並向本刊重申案件僅屬個別事件,與現代教育絕無關係,亦絕不影響現代的運作。 賺錢天王失勢 現代教育一名教師說:「佢哋咁緊張,除咗驚真係影響尚餘的一丁點兒上市機會,仲因為知道嚟緊會爆發減價戰,現代教育要搶晒啲學生,先可以維持番個成本,所以而家一定要整番靚個招牌,免得到時無人敢讀。」 但現代還有另一隱憂,本刊較早前曾報導其英文天王范卡諾(K Oten),因被英皇教育指控使用虛假文件而驚動警方調查,有關事件至今仍未平息。范在現代一直是最賺錢的天王之一,一旦連他也牽涉官司,對現代的聲譽更會雪上加霜。 |
| ||||||
由近年不斷惹是非的曾裕打骰、早前曾發出盈警的上市公司現代美容,上週五公布中期業績。一如所料盈轉虧,半年虧損四千多萬元,公司去年同期賺四千多萬,業績「走晒樣」。 這間曾由已故影星梅艷芳擔任代言人的纖體美容公司,最近接二連三發生不尋常事件:先是突然撤換核數師,繼而三個月內有四名非執董先後請辭;上週二董事局更罷免了曾裕好友、共事十六年的執董袁少萍。這種集體跳船的跡象,正好是一間公司「唔掂」的先兆。 事實上,現時美容業生意難撈,部分上市公司正部署賣殼甩身。在此形勢下,曾裕近月不斷以折扣價購入公司物業再租回公司,每年可收租一千五百萬元,備受外界非議,正好為她的「是非簿」添多一頁。 對於公司近來種種是非,創辦人曾裕在上週四的董事會後向本刊記者指:「去年已經辭去主席一職」,拒絕回答多條問題。而代替其擔任主席的丈夫李守義,一見記者又急急腳走開。曾裕後來還是在律師陪同下坐低接受記者訪問,其間她騎呢地拿出手機,向記者展示一名員工Keith傳給她的短訊,內容是:「多謝公司照顧」。她說:「你睇吓條短訊,係話多謝公司對佢好,我同公司所有人關係都好!走咗嘅非執董,全部都係因為私事繁忙!」 美容業競爭愈來愈大,生意又難撈。現代美容業績出現虧損,卻仍然大肆擴張,本港現有三十六間分店。(廖健昌攝) 購入再租回 曾裕經營的現代美容,一向以手法進取見稱,本刊年內接獲不少有關該公司的投訴。客戶馬小姐光顧現代美容近六年,上月發現部分療程被人無故扣去,「佢哋一次過唔會扣好多,今次我發現喺spa扣咗四次,facial扣咗三次,我有幾百次療程,如果唔係啱啱喺第二間分店買咗療程攞report睇一睇,根本唔會察覺。」 其實只要細心翻閱年報,就會看出公司賬 目一樣令人「迷惘」。現代美容去年的營業額有六億多元,但盈利只有一千七百萬元(○七年營業額七億,盈利二億)。增加了的成本中四成來自工資,因聘請了百 多人擴充營業,另外三成就是租金。年初金融海嘯餘波未了,但現代美容卻繼續擴張,香港分店由三十二間增至三十六間。如現代美容本來租用荃灣英皇中心,月租 少於五十萬,但曾裕卻要求搬往其持有的沙咀道鋪頭,月租八十萬。 ○七年,現代美容租用曾裕私人持有的多個物業作分店,租金只是每年二百多萬元,至○八年初這方面成本就大幅增至七百多萬,但年報卻無交代牽涉物業數目,問曾裕她只重複回應:「我無做主席。」據現代美容管理層透露:「佢要公司租番佢自己嘅鋪無問題呀,當係互惠互利,只要董事局批就得;不過佢有時真係好過分,好似我哋原本喺荃灣間分店係同英皇租嘅,租約都未完,佢就將分店搬去佢自己喺荃灣嘅另一個鋪位,但又唔賠番錢俾英皇,搞到前幾日有人來公司上門收數。」 貴價貨「唧」入公司 今年十月,曾裕斥資一點九億元,買入現代美容持有的七個物業,但這些物業估值市價應為一點九六億元,交易後現代美容將只剩一個物業揸手。為何曾裕可以「折讓價」向公司買入物業?通告只以按近期市值釐定作交代。是次交易曾裕只須付現金七千萬元,另外的一點二億,卻是抵銷貸款。原來現代美容於○八年六月,購入了尖沙咀棉登徑、樓高十二層的商廈義莎中心,現代美容一番鴻圖大計,指會把上址改建成一幢水療浸浴別墅,但一名管理層卻爆料:「公司根本無做過任何嘢,曾裕嗰時自己買來投資,但又覺得喺高位接咗貨,於是就同董事會講幫公司買並俾咗五百萬訂金,仲借埋過渡性貸款俾公司,董事們於是應承買咗佢。」記者到過上址,整棟商廈完全荒廢,而據代理透露,現代美容買入上址後,便隨即在市場上以一點六億放售,一直至今。 這次曾裕購入現代美容物業的合約亦列明,現代美容必須繼續向曾裕租用物業,每年要向曾裕額外繳付接近九百萬元的租金,加上一直收取的七百多萬元租金,來年現代美容須向曾裕繳交一千六百多萬的租金,剛好符合上市規則所規定,關連交易涉及金額不超過有關百分比,即百分之二點五的上限。 對 於現代美容這個「親生仔」,曾裕未有給予任何租金優惠,出租的物業全部收足五釐回報。其中三個物業更是以蝕讓價出售予曾裕,如青衣工業中心單位,現代美容 於○八年一月以一千八百多萬元買入,在政府提出活化工廈,工廈呎價被炒起下,曾裕仍可以一千三百多萬筍價接收單位,而據萊斯物業資料顯示,該工廈市價約為 一千六百多萬元。負責擔任是次交易的獨立董事委員會的三名非執董,都於本月的一星期內相繼辭任。 殼價值二億 若果現代美容成功出售尖沙咀義莎中心,公司便只剩下美容業務及二億多現金,有金融界人士指:「基本上大部分公司想賣殼,事前都係轉移晒啲值錢嘅資產,成為一間主要持有現金嘅公司。」有專做殼買賣的公司老 闆亦表示:「有人同我食過飯,問現代美容值幾多錢。不過我聽人講曾裕個人比較霸道,同佢合作好煩,我寧願賺少啲。」而另一殼王詹培忠則坦言有興趣接收現代 美容的殼:「如果佢搵我,我都會考慮o架,呢啲係合法合理。計埋premium(溢價)值二億啦,佢有六成股份,咪俾一億三囉。」 事實上,美容業較以往難撈,與現代美容同期的競爭對手修身堂及變靚D,亦相繼賣殼及轉型,有行家指出:「除咗周秀娜代言嗰間詩琳叫有錢賺,而家無美容公司賺錢喇,因為太多競爭,代言人又貴、廣告費又貴,變靚D嚟緊都準備轉型。」而曾是美容界一哥的修身堂,今年的虧損亦達三千多萬元,去年老闆張玉珊已把修身堂百分之三十的股權,以接近三千萬轉讓給投資者,並打算注入內地業務。 醉心宗教嚇怕同事 曾裕兩年前開始信奉基督教,打理本業之餘,亦醉心宗教。有員工透露她還會威逼員工跟她一齊信主,但行為卻十分極端:「每日返工前要祈禱,如果唔跟就要扣減獎金。」該公司員工說。她不但要求員工早、午、晚要祈禱一次,在祈禱後還要大笑十八聲;而她曾在一個會議上向大家講有關葡萄園的故事,「佢講完個故事就話:我知有人做啲嘢對公司不利,不過我哋唔使驚,因為神會趕佢入豬欄。」員工指已嚇怕了很多同事,令近月前線員工流失了幾百人之多! 近年投資accumulator失利,並正入稟渣打銀行追討買入雷曼損失的曾裕,於去年十二月因病辭去主席一職,但患什麼病就沒有公布。巧合地,在新加坡有開設公司的她被當地政府控告逃稅,要出庭作證,不過她卻因病留醫而缺席聆訊。「嗰時新加坡政府話佢逃稅,佢就話病,咁佢真係有醫生紙喎。不過作為同事唔覺得佢有咩病,佢向外宣布完因病辭職,第二日仲精神奕奕出現喺公司,基本上公司所有嘢佢都管。」一名公司管理層「暗有所指」。主席一位隨即讓予細她十三年、今年三十四歲的丈夫李守義,曾裕每年千萬的董事酬金就由老公代收。不過李守義只有「象徵式」百分之零點二的公司股權,曾裕自己則持有近六成五股權,話事權牢牢在握。 姊妹決裂掀罵戰 服務現代美容16年的元老級人馬袁少萍,上週二(15/12)突然遭公司罷免首席營運總監兼執行董事職務,雙方更就薪酬問題興訟,既報警處理又鬧上平機會。兩名昔日拖手打江山的好姊妹,反目後各執一詞,力控對方講大話。 |
| ||||||
披 圖最近行運沒法擋,佢隻馬「正本仁心」在國際賽馬日出場,同場有隻名氣馬「齊歡唱」孭起半個彩池,披圖來電講明話隻馬已經醫番好,一於搏殺,唔怕「齊歡 唱」,只怕「齊歡唱」唔夠熱,一於買自己隻馬WP(獨贏、位置)兼做膽食全餐。左丁山乃冇運之人,聽咗一半就話「齊歡唱」氣勢如虹,不能放棄,不如買呢兩 隻馬單Q兼孖膽可以慳本。唉吔吔,「正本仁心」果然以7.5倍左右勝出,「齊歡唱」熱到一點幾倍就唔知跑咗去邊,左丁山啲單Q付諸流水,孖膽斷埋,為之眼 濕濕,披圖就乜都中齊,大獲全勝;左丁山拍住個馬主,人地咁有信心,自己都唔肯跟,係要拖隻頂頭大熱門,抵輸死啦。 好彩,正如馬主G話齋, 炒股炒匯賭馬二十幾年,至今仍然在馬場行走,在商界做老闆,秘方只有一條,就係大大聲、細細注,拉勻輸得起,凡係大大聲、大大注,或者細細聲、大大注者, 始終會係「獵狗終須山上喪」。聽講一位評馬人從一無所有,窮過蒙正,至今天揸波子出入,令人矚目,唔駛羨慕嘅。 披圖介紹認識一位裁縫E,估 唔到呢位裁縫E對住美國人講英文,似足美國北佬,對英國客人講英文,近似BBC口音,跟住日本客行入嚟,佢又講到東京人咁款,問佢喺邊度讀書學返嚟,裁縫 E話:「我地邊度有讀過書呀,十零歲就在尖沙咀上海幫裁縫學師,月薪十五蚊咋,因為見得英美日客人多,咪學曉佢地口音囉,我去過美國、日本二十幾年o架, 唔係話過去打工,而係帶埋布料、樣本過去上門或在酒店同客人度身,返香港縫製,再寄西裝過去,唔係點搵到食呀!」唔怪得,佢呢啲四十後零舍搏殺,充滿獅子 山下嘅精神,今天之八十後唔會學嘅嘞。 咦,香港乜都貴,醒起律師C叫左丁山去上海度身做衫,平靚正兼夾快,三日交貨喎,計埋飛機票都平過香 港,香港裁縫點同上海人爭?裁縫E笑呵呵:「怕乜呀,我地啲行家返鄉下,在上海搵鄉里開舖,鄉里做台前,佢地做幕後,一齊搵食啫。」現在越來越少青年人入 行,裁縫後繼乏人,裁縫E話:「我可能係最後一代尖沙咀上海幫裁縫咯,印度幫裁縫先至有氣勢。」咁又係,阿Sam可以走入白宮同克林頓度身做西裝嘅,進取 程度無人能及,上海裁縫都自嘆不如。 |
| ||||||
TDR(台灣存託憑證)堪稱今年最紅火的證券商品,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薛琦以「美女」來形容TDR市場。他說,過去「美女」的爸媽(政府)管太嚴,讓美女「養在深閨人未識」,現在爸媽開明了,美女可以自由交往,讓全世界見識到她的美貌。 「美女」出手果然不同凡響,香港、新加坡俊男、帥哥蜂擁而至,檔檔掛牌TDR超額申購,上市後更連連漲停,蜜月期甜美。這位美女的魅力可以持續多久? 薛琦說,「四年一百家(掛牌),」將來不只台商會來,陸企、日企、歐美企也會來,TDR打開台灣資本市場國際化大門,空喊多年的亞太籌資中心的目標也終於來臨了。 十二月一日,薛琦親自率團前往日本招商、明年一月,他也要參加在新加坡舉辦的TDR論壇,爭取更多國外企業來台灣申請TDR。加上台商回台申請TDR熱度升高,台灣資本市場究竟有何魅力,能夠讓國外(包括中國)企業紛紛來台灣探路。 台灣靠四大關鍵優勢,炒熱TDR 薛琦在接受本刊專訪的時候表示,TDR熱起來的關鍵因素有以下幾點。 第一,流動性高。台灣證券交易所資料表示,二○○九年一至十月成交值週轉率為一五二.五%,高於東京交易所九八.八六%、香港交易所六五.八三%、新加坡交易所五三.九一%、紐約交易所一三○.○三%、及倫敦交易所八四.九三%,與南韓交易所一九九.九%則在伯仲之間。 第 二,合理本益比。台股平均本益比大約在十五到二十倍之間,這點很有吸引力,不少發行TDR的企業,在香港、新加坡上市的本益比都很低,二、三倍的比比皆 是,價值被低估,這些條件不錯的企業來台灣發TDR,股價獲得合理的評價,更會吸引其他企業來台第一、第二上市(第二上市就是TDR)。 「台灣企業對股東不錯,你們知道去年上市櫃公司總共發多少現金股利嗎?」薛琦語氣中帶點神秘和驕傲,「一.○九兆!」殖利率(現金股息╱股價)的表現,台股也優於其他市場,二○○八年台股平均殖利率是八.二%,高於上海的二.三%、深圳一.五%、香港四.九%。 薛琦表示,「從殖利率的角度看,投資台股有穩定、且高於定存的報酬;但,如果從資本利得的角度看,我認為應該要投資上海、深圳股市,參與大陸的成長。」 第 三,資金充沛。薛琦認為,第三個條件也很重要,就是資金充沛,他認為台灣現在的資金條件是「couldn't be better!」(前所未見的好!)因為遺贈稅調降至一○%,吸引很多海外資金流入,資金留在台灣和留在海外要課的稅率一致,這是遺贈稅和國際接軌後的資 金效應。 第四,成本低。國外企業來台上市或申請TDR,台灣還有一大優勢,就是成本低。目前,台灣的掛牌費(從申請上市到核准)從新台幣一 千二百萬元起跳,但是,香港掛牌費是港幣八千萬到九千萬元(約合新台幣三億三千萬元到三億七千萬元),台灣掛牌費只有香港不到四%。規模大一點的公司,掛 牌費更達港幣上億元,像中國旺旺,香港掛牌費就高達港幣四億元。 以後來台申請TDR會比IPO多 薛琦去年八月來到交易所擔任董事長,一來的時候就發現,TDR怎麼做不起來?於是,他要求同仁檢討,發現那時四檔TDR的平均週轉率有四一八%,相當高, 本益比也很高,「當時我問同仁,你們認為以後是IPO(初次上市)比較多,還是TDR比較多,同仁的答案是『TDR』,既然是這樣的結論,就要想辦法讓 TDR做起來,」薛琦上任後立即主動拜訪台商,積極推動TDR。 走出海外以後,台灣證交所才發現,每一家在香港、新加坡上市的台商企業都好 可憐,跌破承銷價、本益比低,那個市場「根本沒人認識你,」有一家在新加坡上市的公司老闆還說,公司的淨值竟然比市值還低,這樣的公司上市有什麼意義?所 以,當台灣證交所把TDR介紹給他們時,他們都很心動。 今年有一家日本的創投公司來拜訪台灣證交所,他們的CEO(執行長)告訴薛琦說,日 本市場(股市)不怎麼好,薛琦就乘勢告訴他們,台灣的法令開放,最近很多台商回台掛牌TDR、還有國外企業也來台灣申請IPO,日本這家創投聽了很有興 趣,當場就指示旁邊的同仁:「趕快回去找公司來(IPO)。」 我們應該把蛋塔效應,變大餅效應 之所以會這麼直接有反應,是因為日本和台灣的產業鏈關係很密切,台灣的關鍵零組件原料有不少都來自日本,台灣OEM(代工)或ODM(設計代工)後,再銷到美國、日本,這是以前的三方關係,現在變成四方關係,多了一個中國市場。 中國現在的角色就好像過去的台灣,現在終端產品在中國生產,再銷到日本、美國;而日本透過台灣,在中國會有更好的發展。 明年會是台灣證交所在TDR這項商品上大展鴻圖的一年,二○一○年可以算是TDR的元年嗎? 薛琦笑著說,今年就開始是元年了!今年將有十家TDR掛牌,他估計明年大概會增加二十家,「我想大概四年(掛牌家數)一百家吧。」 TDR在台灣的發展會保證一路順風嗎?也有不少聲音質疑TDR會出現蛋塔效應,也有人質疑TDR國外企業來台灣搬錢? 薛琦的回答也不迴避,他不否認,「甜的吃太多會很膩,」「我們應該把『蛋塔效應』變成『大餅效應』,像我們的科技業TDR就會變成大餅。」 他表示,有人對台商回來發行TDR有意見,任何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言論,但是,不能限制別人的行為,最後還是要回歸市場,現在大家對TDR質疑那麼多,但是,投資人如果認為你是壞小孩,就不會理你,但從市場的反應看,投資人還是照買,「這就是市場,我選擇相信市場。」 「是 誰在搬錢,其實很難說,台商來台灣發行TDR,那我們的企業也去美國發ADR(美國存託憑證),也拿了不少錢,」包括聯電、日月光、台積電、矽品、中華電 信、友達在美國總共募集了一百七十四億美元,合計新台幣逾五千六百億元,其中又以台積電最多。台積電晶圓廠,國外投資人其實貢獻了不少。 一向在經濟上主張開放、自由的薛琦,對於TDR能在台灣有了新的開始,看法比較樂觀,樂觀的理由之一是,「台灣的資本市場如此活絡,要感謝勇敢、可愛的投資人,他們願意承擔風險,今天買、明天賣,讓市場很活絡。」 起步晚,更要出去把好企業帶回來 為了推銷TDR,薛琦跑遍了上海、東莞、紐約、倫敦等地,見過很多台商,發現他們都很厲害,像風扇產業龍頭艾美特、全世界第七大工具機製造商友嘉、還有中國最大的女鞋品牌達芙妮也來過交易所。 「我 (今年)過年的時候拜訪友達,有跟董事長李焜耀見面,李焜耀第一句話說:『交易所的人終於來了。』,他告訴我,Nasdaq(美國那斯達克)、新加坡交易 所的人,每年都會來找我們,但是,卻從來沒有見過台灣的人。」對於這點,薛琦也認為雖然台灣起步比較晚,但是,TDR終於動起來了,相信以台灣的實 力,TDR的前景也是光明的,但是我們動作一定要快,「現在鄰近其他國家的交易所,都在搶客戶,交易所(台灣證交所)也應該要走出去,把好企業帶來台 灣。」 | ||||||
| ||||||
看好兩岸經貿關係解凍,兩岸最大全功能CNC工具機製造集團友嘉實業集團,決定提前一年回台上市,近日將送件申請發行台灣存託憑證(TDR),並訂明年第二季掛牌。 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昨(25)日參加「2009發現台灣建構未來產業研討會」時表示,友嘉董事會近日將討論通過回台上市案,友嘉計劃整合大陸所有生產工廠,達到總產值100億元以上規模,並以「友嘉國際」名稱申請回台上市。 友嘉集團去年共生產5,800多台各式切削、成型工具機,光工具機的營業額就超過103億元,不但是華人地區最大的全功能CNC工具機製造集團,也是全球第二大立式加工中心機製造廠。 友嘉近幾年逐步發展成為控股集團,集團旗下主要工具機廠之一的杭州友佳,已在香港掛牌上市。杭州友佳上半年每股獲利達5.6元,全年有機會突破10元,是兩岸工具機廠中表現最佳者。 朱志洋之前曾表示要在二年內回台上市,不過看好兩岸經貿關係前景,決將上市時程提前一年。 今年邁入第30年的友嘉實業,最初以代理神戶製鋼建設機械為主要業務,目前在全球的關係企業已達52家,產品涵蓋工具機、電動工具、堆高機、建設機械、電梯設備、停車設備、氣動工具、印刷電路板和LCD TV、LCD顯示器等。 其中,台灣現有20家公司,包括股票上櫃的祥裕電子、友銓電子,以及友嘉實業、台灣麗偉、松穎機械、勝傑工業、眾程科技、日翔軟版、彩樂電子、友佳精工、岩田友嘉機械、友迦工業等。 近幾年,友嘉積極透過併購,不斷擴大集團版圖,同時深耕大陸,建立綿密的生產網路。今年完工投產的杭州友華,資本額3,000萬美元,主要生產大型龍門機,2.5萬坪廠房,月產能最高可達100台。 |
| ||||||
友嘉實業集團今年卻逆勢加快拓展全球營運版圖,不到十個月,陸續併購歐洲十家大廠,集團由年初的42家暴增至52家,也讓業界見識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工具機業併購大王」旺盛的企圖心。 朱志洋不諱言,併購是擴大企業規模與力量的最佳模式,除提升採購、經營的效益,也可大幅節省成本。尤其金融海嘯重創全球工具機產業,許多大廠營運大幅滑落,是進場「撿便宜」的好時機。 近幾年,朱志洋陸續併購20餘家企業,代表作是併購工具機大廠台灣麗偉。89年,台灣麗偉爆發財務危機,當時公司虧損近12億元,陷入半停工狀態,朱志洋介入經營後,全面改善經營體質,去年營收已達35億元,獲利4億餘元。 朱志洋行事一向低調,併購十家歐洲大廠也是「鴨子划水」,不但媒體沒報導,業界知道的也不多,併購金額更是絕口不談。要不是昨天出席「兩岸精密機械產業回顧」座談會時發表專題演講透露他的布局,他併購的動作也不會曝光。 朱志洋透露,友嘉集團不但要在台灣上市,更計劃五年內整合大陸所有工具機生產基地,以總產值人民幣50億元規模掛牌上市。 |
| ||||||
工具機大廠友嘉實業集團參加義大利米蘭工具機展(EMO),展場面積是前五大,廣告行銷經費居台灣業界之冠。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指出,集團的工具機事業兩年前合併營收突破100億元,預期至2015年工具機合併營收將挑戰400億元,邁向世界前十大工具機廠目標。 他強調,將整合關係企業,分別在上海、台灣、香港各推出一家上市公司。目前已在香港掛牌的友佳國際,不排斥回台發行存託憑證(TDR)。以下是專訪摘要: 問:台灣今年上半年工具機出口較去年同期衰退54.7%,景氣何時回升? 答:日本工具機業今年第一季衰退80%、歐洲衰退70%、台灣下滑60%,大陸衰退三至四成。第二季普遍略為回升,但是與金融海嘯前的水準仍有一段距離。以台灣工具機相關上市櫃公司為例,今年前八月銷售量平均減少幅度約65%。 不過,工具機產業第四季將比第三季好,平均回升二至三成。第四季與去年同期相比,應可增加三成以上。但這仍只是大幅衰退後的反彈,未來會慢慢回升。 問:政府鼓勵企業回台灣上市或發行TDR,友嘉是否有此打算? 答: 友嘉在全球有52家公司。其中友佳國際在香港上市;祥裕、友銓在台灣掛牌。未來台灣的關係企業將要整合出一家年營收約100億元的公司上市、香港要有一家 年營收約5億美元的企業掛牌、大陸要整合一家年營收約人民幣50億元的公司在上海上市。友嘉國際則不排除回台灣發行TDR。 問:友嘉工具機產銷量在不景氣時為何能大增? 答:全球不景氣,日本、德國、美國等工具機大廠產銷量大減,日本一家世界級大廠每月銷售量由1,000台減至200台,現在即使回升至300台,降幅仍大。 友嘉工具機產銷量也衰退,但因擁有完整產品線,降幅較輕,旗下友佳國際所屬的友佳精密(杭州),10月起月出貨量可增破200台,加上旗下台灣麗偉及友盛(上海)精密等公司,僅大陸廠月出貨量就可增至250台至260台,今年底應會突破300台。 友嘉集團在全球有20座工廠,包括台灣、大陸等廠工具機月總出貨量可達380台,今年底目標是400台。不景氣反而給友嘉產業地位躍升的機會。 由 於堅持提升產品品質,強化產品線、提升產品精準度及專業化、增加功能性、開發大型化產品等,有助提高平均銷售單價(ASP),預計到2015年,大陸廠工 具機的ASP可由目前200萬元倍增到400萬元,屆時集團工具機年出貨量目標為1萬台,年營收達400億元,並進入全球前十大行列。 問:友嘉為何此次盛大參加米蘭工具機展? 答:台灣是工具機第四大出口國,參加EMO展的廠商家數排名第三,但使用的攤位面積普遍不大,行銷不夠強勢,也連帶影響台灣製造的產品形象與價格定位,相當可惜。 友 嘉投下巨資,在展場積和區位與日、德國、美國等工具機大廠抗衡,更在米蘭地鐵大手筆廣告,未來將提撥集團營收3%做廣告行銷,全力打造 「FFG」(Fair Friend Group)為世界一流企業的招牌。以至2015年營收400億元估計,一年投入的預算就高達12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