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馬雲背後大掌櫃 竟是台灣人

2014-05-19  TCW
 
 

 

網路龍頭Google的創辦人有兩位,蘋果(Apple)的創辦人有兩位,臉書(Facebook)的創辦人有一位,亞馬遜(Amazon)的創辦人也是一位,你何曾聽過一家公司有十八位創辦人?

這家公司就是即將改寫歷史,成為全美史上最大首次公開上市(IPO)案——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創辦人「之一」的馬雲早就是家喻戶曉的人物,而這次IPO把馬雲唸唸不忘的幕後恩人給介紹出來了。

台灣出生的蔡崇信,是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執行副主席,在集團內的地位是「馬雲之下,萬人之上」,狂人馬雲口口聲聲不忘稱許,「我最感謝、最欣賞的人就是他!」而蔡崇信心目中的馬雲,最讓人佩服的一點就是他是個包容的人。

捨兩千萬年薪加入馬雲「瘋子般的團隊」

一九九九年,蔡崇信進了阿里巴巴,馬雲請他去香港成立一家開曼群島公司,他給馬雲打了一個電話,問馬雲:「你肯定是創始人,而你還列舉了一大堆其他人。在你的公寓裡,你也稱他們為創始人,但是他們將成為股東嗎?你能不能給我發一份即將成為原始股東的名單呢?」隨後,他收到一份傳真發來的名單,名單上還有很多人,從第一天就在馬雲公寓裡工作的所有人,全部成了創始人。這讓蔡崇信因此對馬雲的氣度信服不已,也是他一路願意和他打天下的主要原因。

加入阿里巴巴之前,蔡崇信擔任北歐最大工業控股公司Investor AB旗下投資機構Investor Asia Limited的副總裁,他到中國原是為了尋找投資標的,沒想到他找到的是他一生最重要的舞台。

蔡崇信在今年一月接受《富比世》(Forbes)專訪時描述他與馬雲的初次相見,他去了馬雲那間號稱為「公司」的小公寓,見到一群「瘋子般」的團隊,他嚇到了,但不是因為陋室一無所有,而是被一幫約二十人的熱情所打動。「他們有一股活力,努力工作,很快樂,眼裡散發出光芒,」蔡崇信說。

當年三十五歲的他因此做了一個「嚇到」馬雲的決定:毛遂自薦加入阿里巴巴行列。當他在西湖畔上跟馬雲說了他的決定,馬雲跳起來說,「你不是跟我開玩笑吧!我可養不起你。」最後,蔡崇信用他七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一百萬元)年薪,換來一份月薪只有人民幣五百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五百元,年薪約三萬元)的工作。

面對丈夫的堅持,蔡崇信當時懷孕的妻子向馬雲表達,希望親自看看杭州辦公室的心願,他太太當時的想法是:我想看到它,因為我丈夫太瘋狂了,如果我同意他了,那麼是我也瘋狂了;但如果我不同意,他會恨我一輩子。蔡妻到馬雲公寓看到的場景如同蔡崇信看到的一樣:一群人坐在鋪滿地的床單上「工作」,叫著、笑著……。

十五年後,阿里巴巴IPO,以預估市值一千五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兆五千億元)計算,蔡崇信持股三.六%,身價可望上看五十四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六百三十億元),按《富比世》排名,若在台灣,可以和排名位居第三的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並列。

過去一年,蔡崇信的英文名Joe Tsai,成為華爾街最響叮噹的名號,是各大投資銀行如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莫不想巴結的人,因為他是IPO案背後操盤手,兩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千億元)的募資規模遠勝過臉書的一百六十億美元。

蔡崇信對馬雲而言,不僅是打造阿里巴巴帝國的夥伴、軍師、大掌櫃,更像一張「保證卡」,是馬雲得以用一口魅惑語言行走天下時的「背書者」。

幫阿里巴巴找錢奔走引進高盛、雅虎資金

阿里巴巴前技術長(CTO)、現風和投資創始合夥人吳炯,他在二○○○年加入阿里巴巴,直到二○○八年,見證了阿里巴巴集團從無到有的起飛年代,更重要的是,他一直與馬雲及蔡崇信貼身工作,親眼目睹蔡崇信這張「保證卡」的威力。

蔡崇信剛加入阿里巴巴時,集團的營收是零。沒有錢,是馬雲的難中之難。又懂法律、又懂財務,新上任的蔡崇信被賦予財務長一職,首要任務就是募資,可是,當時蔡崇信和馬雲一趟為期七天的矽谷行,被所有投資人都拒絕了。

沒有錢,阿里巴巴就要斷炊了。吳炯回憶,當時馬雲加上所有團隊拿出來的資金只有人民幣八十萬元,「買了電腦等設備就沒有了,一群人都沒有領工資,可是都有家要顧。」

蔡崇信動用了私人關係,引進高盛的天使基金五百萬美元,這筆錢,如天降甘霖。吳炯說,「這是阿里巴巴的啟動資金,有了這筆錢,大家才有正式辦公室,最重要的,終於領了薪水,這對草創團隊非常重要。」

幫高盛拍板這筆投資案是時任高盛香港區投資經理的「林女士」,她是在偶然場合向蔡崇信提及想投資網路行業,蔡崇信因此內舉不避親再一次「毛遂自薦」,林女士也因此派一個考察團到杭州「調查」了一番,最後被阿里巴巴團隊活力打動,決定投資。

不過,吳炯透露了高盛投資之後的一段秘辛。二○○一年網路泡沫,高盛內部檢討,批評林女士不該去投資這種早期階段的案子,「林女士被批判,因此辭去了高盛的工作,我們都對她的遭遇感到非常不公平。」

蔡崇信動用了朋友關係,幫山窮水盡的阿里巴巴解了燃眉之急,卻在兩年後讓朋友黯然丟掉了工作,這是他個人心中無法對外言語的愧疚,但也讓阿里巴巴內部對這位「大掌櫃」,有了油然而生的一股敬意。

替老闆上談判桌以法學專業,為馬雲背書

蔡崇信另一次關鍵的出手是二○○五年代表阿里巴巴與雅虎創辦人楊致遠的談判,雙方達成全面合作關係,雅虎用十億美元加上雅虎中國,換得了阿里巴巴四○%股份,阿里巴巴取得了雅虎中國品牌這一經營權和雅虎中國的資產。

蔡崇信與雅虎的談判,吳炯也全程參與了,他還記得一位雅虎談判代表在談完後對他說,「我們內部真希望Joe是坐在我們桌子這邊的!」他說,雅虎當時派出的談判團隊半數都是律師,而蔡崇信可是耶魯大學法學博士,「律師對律師,Joe深知美國人的思考邏輯,反應很快,沒有他,我們很難和美國人溝通。」

事實上,蔡崇信進入阿里巴巴之後,始終是馬雲團隊談判桌上的核心人物。二○一三年以來,阿里巴巴的投資與收購案超過十五宗,花費約新台幣兩千多億元,背後都是蔡崇信拍板的。

持有阿里巴巴股份三四.四%的軟銀(Softbank)集團總裁孫正義,是阿里巴巴的投資人也是貴人,孫正義對阿里巴巴的每一次加碼投資,蔡崇信都扮演關鍵角色,「馬雲不是技術、財務出身,他出去演講很有魅力,但投資人都會想,『是不是真的呀?你憑什麼做到?』但有了Joe,他的身份和專業,為馬雲增加了credibility(信用),因為Joe在一旁,大家才覺得馬雲講的故事是有根據,不是吹噓。」吳炯說。

做為大掌櫃與集團第二把手,蔡崇信也並非每一個決策都和馬雲看法一致,譬如馬雲在二○○三年想創辦C2C的淘寶網,當時蔡崇信和其他高層都持反對立場,認為應該先穩固B2B的核心本業,最後是孫正義出面擺平,還拿出五千萬美元投資。兩人也有衝突,會在電話裡吵得面紅耳赤,太過激烈時,甚至會掛彼此電話,但純粹就事論事,從不影響兩人感情。

蔡崇信和草根出身的馬雲,不僅生活背景不同,連個性也南轅北轍。出自台灣的律師名門,蔡崇信的父親和祖父創辦「常在法律事務所」,以國際法律見長,上海大亨杜月笙,以及國民政府都是他們的客戶,讓從小耳濡目染的蔡崇信也走上法學之路,哈佛大學MBA、耶魯大學法學博士畢業後,先後在律師事務所與國際投資機構任職,獨當一面。

而兩人的背景不同,完全無礙兩人的合作。吳炯為這兩人關係下了結論:馬雲主外,善於面對群眾演說;蔡崇信主內,精於社會層峰間如投行、律師圈的運籌帷幄,「非常互補。」

而蔡崇信在關鍵三次的資金招募中,分別從高盛、雅虎、軟銀引進活水,是馬雲能夠攻進華爾街最高殿堂最重要的夥伴。十五年前西湖的一場知遇,成就了兩人的佳話。

蔡崇信在工作之餘喜歡曲棍球運動,這是他從高中、大學時期就熱愛的運動,在他的眼中這項運動滿了激情,也呼應了他當年在馬雲一無所有的時候,一股激情的投入,創造了翻天覆地的傳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5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