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鱷兄對中亞能源(850)副主席鄺先生的分析


這篇文章是三星期前,鱷兄的分析,經與他商討後,並附上部分談論紀錄,予以刊出。至於筆者可能要稍後才能分析公司業績。


---------------------------------------------------------------------------------------------

首先縱合資料介紹一下他。鄺教授,原名鄺社源,850副主席兼營運總裁。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630/LTN20080630539_C.pdf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6985

學歷:
美國奧克荷馬州大學工程管理碩士
美國德薩斯州立大學(奧斯汀)石油工程碩士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美國南卡羅納州立大學電腦系學士

1.  鄺教授曾在美國政府能源部任職研究工程師(年份不詳)
2.  1977年:在美國ARCO為德州西部鑽井及作業工程師(
ARCO即Atlantic Richfield Co,該公司其後被英國石油公司兼拼並納入英國石油公司集團之內)
3.  1980至1983年間,
鄺教授出任奧克拉荷馬州及堪薩斯州高級石油作業工程師,負責鑽探深層天然氣井及油田開發工程。無公司名,iMoney也沒提及
4.  1984-90年:跟隨美國美國太陽石油公司(現改稱「
Sunoco, Inc.」在中國南海海上與中海油合作鑽探石油,為技術培訓及聯絡經理;又與中石油總公司進行陸上勘探研究。根據英文通告,美國美國太陽石油公司叫做Sun International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Co.。
5.  1990-93年:美國Sun Oil駐中國總代表,經常與內地政府部門及跨國油公司高層聯絡,
又以聯合國石油專家身份在內地油田講學
6.  1993年:創辦中油服務公司(PetroChina Services),辦公室設在九龍城
7.  1994年:北京石油大學出任教授
8.  1996年:受聘到中東科威特石油部講學
9.  1996年,成立中油資源有限公司(PetroChina Resources Limited)。
10.  1999年:將註冊商標PetroChina贈予中石油總公司,
並將公司改名為中亞能源(PetroAsian)
11.  2003年,
鄺教授協助中國石油在香港成功投標並組建了5座加油站,鄺教授於其後的兩年時間專職深入研究有關生物能源及水煤漿燃燒技術等課題。
12.  2008年:加入上市公司中油資源任副主席及營運總監,
後中油資源改名為中亞能源

中油資源:
1.  1996至1999年間,
中油資源有限公司協助美國賽敦石油有限公司(Triton Energy Corporation,後為AmeradaHess有限公司收購)與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合作在中國珠江口盆地進行多次海上石油鑽探。

2.  從1996年開始,中油資源有限公司與美國通用電器金融公司(
GE Capital Services)在國內從事海上天然氣發電項目開發,及與著名的國際性石油企業包括美國菲力浦斯石油公司(Phillips Petroleum, Inc, 即現在的大陸菲力浦斯石油ConocoPhillips Petroleum,Inc.)合作。


學歷方面,無從稽考,但他在美國德薩斯州立大學(奧斯汀)
畢業應無疑問,搜尋他的名字,Alumni中有他的名字,可 是他的第二個碩士工程管理碩士(Engineering Management)則充滿疑問。在Hong Kong Computer Society的投資講座宣傳和University of Texas收錄的一篇當地剪報,竟然都指MBA是在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就讀。在通告中,其實他只寫了就讀的州,而沒有寫大學的名稱,而且MBA也變成Master of Science。還有,第二個碩士是在1977年完成,還是其後再讀?總不會同時間在兩個州讀書吧!
https://www.engr.utexas.edu/news/publications/newsletter/Spring2001/1970s.cfm
http://www.hkcs.org.hk/whatsnew/20081107/files/HKCS_IC_3rd%20Seminar%20EnrolmentForm.pdf
http://www.utsystem.edu/news/clips/dailyclips/2006/1008-1014/UTAustin-MRT-Chinese-101206.pdf


工作方面,
鄺教授於1977年在美國ARCO為德州西部鑽井及作業工程師。儘管ARCO比較多人認知的是油站業務,更早期的是石油化工,ARCO當年也有上游業務,Wikipedia關於勘探業務的文字紀錄竟然都在1977年前,之後顯然也有上游業務,但暫時追尋到的仍然是阿拉斯加油田。還有,大學在奧克荷馬州,讀書的事怎樣辦?既然1980年在奧克拉荷馬州工作,那個更可能是取得第二個碩士的時間。
http://en.wikipedia.org/wiki/ARCO

1984年,加入Sun International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Co.。Sunoco, Inc.到今日仍然存在,現在只做下游業務。
Sunoco在1988年透過將Sun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Company的股份派給股東,結束了美國的上游生意,,90年代初,也結束了國際的勘採業務。


SunocoSun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Company在1989年改名為Oryx Energy Company。鄺教授其實為那間公司打工呢?當然,作為公司內少有的中國人,當初內部調派到姊妹公司與中國公司打交道也算是情理之中。

"In 1988 Sun's board approved a major restructuring of the company, disposing of all domestic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through the distribution of Sun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Company,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to the common shareholders of Sun Company, Inc., and focusing on the "downstream" part of the business -- refining and marketing."
http://www.sunocoinc.com/site/TheCompany/OurHistory/
http://www.nytimes.com/1989/05/05/business/company-news-sun-exploration-becomes-oryx.html

1993年,鄺教授創辦中油服務公司(PetroChina Services)。不知道PetroChina Services在那裡註冊,公司註冊處就是沒有紀錄。
根據公司註冊處紀錄,有一間私人公司中亞能源有限公司,在1993年註冊,最初的名字叫做美國德州石化有限公司,沒有打錯,是石化,不是石油,英文是TEXAS PETROCHEMICALS LIMITED,直到1998年才改名叫做中亞資源有限公司(PETROCHINA RESOURCES LIMITED),1999年底,即中石油在香港註冊前的一天,改名做中亞能源有限公司(PETROASIA ENERGY LIMITED),PETROASIA 之後又改為PETROASIAN,這間公司可是鄺教授的?

通告指1996至1999年間,
中油資源協助美國賽敦石油有限公司(Triton Energy) Corporation在中國珠江口盆地進行多次海上石油鑽探,在iMoney中,無端端提到它,「話說1993年Triton老闆看到哥倫比亞森林的地質資料,............」,不知道與鄺教授有何關係,最終結果令他「深信從事石油勘探先決條件,必須具備冒險家精神」。有一位自稱是鄺教授的fan,在他的blog提到「教授又話好似他以前在美國 Triton Energy 工作時,在南美哥倫比亞發現大油田,其股價便由0.40美元升上至2美元,更於兩年內上升至45美元,一夜之間由華爾街的小丫頭變身為萬人迷,成為市場上的佳話,但當然做石油是需要運氣及具有風險的,因為其要求的技術非常高。


鄺教授參與過Triton Energy哥倫比亞項目嗎?


Wikipedia的資料顯示,原來Triton Energy在哥倫比亞發現石油的事是1991年的事,更有資料指Triton Energy開始在哥倫比亞尋找石油更早至1981年夏天,這段期間鄺教授不是有全職工作嗎,鄺教授難道懂得穿梭時空,還是一個人打兩份工?


十年才有石油,再過幾年才有正現金流,有沒有石油還要講運氣,可會嚇怕香港石油變身股炒家?無論如何,discuss就曾經有人吹捧過鄺教授這個「往績」。點解鄺教授要一再提到Triton Energy,能令他感受最深的,應該是自己一手一腳造出成績的項目,他既然參與了眾多項目,那個才是他的最得意往績?


他被提得最多得意往績,是將PetroChina送給中石油,說他大方好,愛國也好,這件事跡就是不關乎工作表現,顯示不出他的英明神武。
http://hk.myblog.yahoo.com/oil-shares/article?mid=558
http://en.wikipedia.org/wiki/Triton_Energy_Limited
http://www.answers.com/topic/triton-energy-corporation

鄺教授的fan blog的報導,與其他資料如同倒模,卻留下一些不解處。


第一,報導開宗名義指明鄺教授「同時攻讀工程管理MBA和石油工程碩士學位。經過兩年的學習,鄺社源終於取得得克薩斯州立大學奧斯丁石油石程碩士學位及MBA學位。」兩年兩個碩士,當年可有這樣的雙碩士課程?


第二,PetroChina Services推前到1990年成立,卻令人難以理解的三年後才註冊。第三,Triton Energy的合作年份變成了1993-1998年,沒有了1993-1996年不知做過甚麼的空白期。陳年舊事,一時間記錯年份也沒大不了.,令我在意的,有一些圖片如非鄺教授提供,blog主如何能夠找到?
http://hk.myblog.yahoo.com/oil-shares/article?mid=768
http://hk.myblog.yahoo.com/oil-shares/article?mid=251


2003年,
鄺教授協助中國石油在香港成功投標並組建了5座加油站。其實,鄺教授早年是否有下游行業的工作經驗?


有一間公司「瀋陽航天寶德爾石油設備製造有限公司」,
聲稱中亞能源在2002年了它,然則鄺教授應聘為總裁。老闆獲「應聘」,聽落有點不自然。
http://www.net114.com/2437036/

greatsoup:
學位方面,相信是真的。Master方面,他是讀石油是肯定的,但是工商管理在哪讀卻是不清楚,可不可他讀到一半,因工作關係不能繼續,之後用那些學分繼續學業呢?

至於他的石油經驗,他在一家原本有上游、下游的公司工作,
兩樣都有不奇怪。

但是為何在1990年去香港,
但是在1993年要改一個和外國公司差不多的名稱?既然他喜歡「中國..石油/能源」這個名,為何不直呼為中國石油呢?這家公司是否原本不是他的,是一家西方的代理,其後鄺先生買下來,才正式有記者講那些東西?

1981-1991的油田問題,你已經說得清楚,
但我還有一個疑問。那家公司在1991年發現這個油田,又和鄺教授1990年在香港有矛盾呢,應該話他近十年經常在做兩件事呢。這兒有兩個假設,一是他真是好勁,二來就是加了在真實中加了兩分大話,但以鄺教授本人被派到香港,但不成立公司,三年後成立一家相信是「一人band」公司,可見被重視的程度。

我想買了2002買的公司是真的,不過個人用辭有問題,
這個是小問題吧。
 鱷兄:

80、90代表油價低迷,Sunoco結束國際上游業務,
鄺教授難免要失業。行業不景,返回美國也不會好世界,於是在香港創業,作為外國石油公司投資中國的顧問。

這家公司原本不是他的,有這個可能的,又或者與人合資。
他送PetroChina這個名給中石油就是了,或許他的卡片一開始就用PetroChina,但早期香港的公司註冊一定不是。


greatsoup:

......

我覺得鄺先生是和別人合資的,或是有個美國德州的伙伴,才改這個名。


不過90年代後期油價低迷,
外國企業發掘中國國內油田的意欲應低了,不再投入大量資源,外國伙伴有出售或不再支持的打算。故鄺先生最後可能以一個他可以負擔成或是無償的價錢獲得這家公司,至此就改名了。

但不排除之前在這六年時間(1990-1996),
他用PetroChina這個名代表TEXAS PETROCHEMICALS LIMITED,不過這樣是不是會違反外國的商業誠信呢?
若是的話,這樣更顯得鄺教授吹水呢。
 鱷兄:
http://us.f6.yahoofs.com/hkblog/DIP76Z__DOT__CAhhJdC2VyvWq9__DOT__c6_2/blog/20090713090005263.jpg.jpg?ib_____DhnJ45SCW
鄺教授的fan在blog中放下Oil & You的月刊,ISSUE 1,今個月才第一次出的刊物,內有一幅圖,內裡說第二個碩士是在University of Tulsa就讀。心裡有點疑惑,但難以進一步求證,我發現不到這大學今天有Engineering Management,不代表當年沒有,也可以是我不懂得找。鄺教授為人算是小心得很,點解以前從未提過University of Tuls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