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鱷兄的來信-博智國際藥業(1149)


前文有談及1149,亦有談及某一位人兄在Yahoo! Blog推的華翔微電(1195)。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7018


.....


(2) 博智國際藥業

股東名稱 作出披露的原因 買入/賣出或涉及的股份數目 每股的平均價 持有權益的股份數目(請參閱上述*註解) 佔巳發行股本之百分比(%) 有關事件的日期 (日/月/年)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112,000(L)
HKD 0.420 116,000,000(L)
25.01(L)
23/02/2009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2,568,000(L)
HKD 0.403 113,580,000(L)
24.48(L)
15/12/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2,520,000(L)
HKD 0.363 108,248,000(L)
23.33(L)
11/11/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7,640,000(L)
HKD 0.409 103,656,000(L)
22.34(L)
05/11/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4,796,000(L)
HKD 0.340 94,416,000(L)
20.35(L)
24/10/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6,740,000(L)
HKD 0.399 89,512,000(L)
19.30(L)
21/10/2008
AAM Alpha Funds PLC Ausonio Fund Ltd 102(L)
14,936,000(L)
HKD 0.420 10,660,000(L)
2.30(L)
20/10/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2,000,000(L)
HKD 0.400 80,216,000(L)
17.29(L)
08/10/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824,000(L)
HKD 0.840 74,528,000(L)
16.07(L)
22/07/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1,720,000(L)
HKD 0.755 69,836,000(L)
15.05(L)
04/06/2008
AAM Alpha Funds PLC Ausonio Fund Ltd 101(L)
13,596,000(L)
HKD 0.821 25,596,000(L)
5.52(L)
13/05/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340,000(L)
HKD 0.888 65,256,000(L)
14.07(L)
23/04/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1,956,000(L)
HKD 0.802 60,800,000(L)
13.11(L)
25/01/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1,044,000(L)
HKD 0.855 55,792,000(L)
12.03(L)
21/01/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148,000(L)
HKD 0.874 51,100,000(L)
11.02(L)
03/01/2008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628,000(L)
HKD 0.864 46,472,000(L)
10.02(L)
11/12/2007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1,308,000(L)
HKD 0.840 42,928,000(L)
9.25(L)
29/11/2007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500,000(L)
HKD 0.937 37,248,000(L)
8.03(L)
15/11/2007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1,000,000(L)
HKD 0.879 32,580,000(L)
7.02(L)
05/11/2007
Katsomalos Nikolaos 103(L)
1,500,000(L)
HKD 0.946 28,980,000(L)
6.25(L)
29/10/2007
Katsomalos Nikolaos 101(L)
3,968,000(L)
HKD 0.959 24,316,000(L)
5.24(L)
23/10/2007

近來,有位Katsomalos Nikolaos不停購入此股的股票,花了一年多時間,持股已達到25%,迫近大股東的45%。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01/LTN20090401879_C.pdf


公司今日宣佈盈警,主要受到成本增加及資產減值所致。關於這次發盈警的目的是甚麼我不知道,成本增加都是合理,但是資產減值方面,之前熟藥的鱷兄就曾提出了一些東西。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5177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07/LTN20080507096_C.pdf




你想研究我可以送個給你研究,詳情就不方便直說,亦不容易三言兩語說清楚。延誤公佈是一定,但可以不理,問題是為何當初不願公佈。可以從批准文號開始入手。

題外話是員工數目很少;第一天然跳車人士齊生是前員工。



 


greatsoup:
上網一查這個名的藥一大堆,但查過批准文號,竟然沒有呢。肯定是哈哈哈哈的玩意。


 


 


鱷兄:
第一個有錯別字都算了,正如你所說,買賣雙方都無批准文號,他們如何可以轉讓?這隻藥發明者是1177,商品名叫甘利欣。

第二個複雜一點,買方是確實已經擁有批准文號,問題是它從那裡來。這批准文號的原擁有者並非賣方,而是05年2月與買方進行交易的那間公司,而那間公司之後從此消失,傳說是被兼併。

 

 

 

 


大家可以看到這些專利藥其實是一些甚麼東西,正如錦藝紡織無端端買一個無生產的大廠房一樣,目的是如何,大家清楚。


鱷兄昨天給我一封信,專談1149業績,列之如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24/LTN20090424872_C.pdf


業績終於出了。

物業、廠房及設備的價值急速上升超過3億,理由竟然是「優化」而非增加生產設備及設施。一方面能夠保持營業額,
另一方面應收賬款極速收縮,情況不尋常。難以理解應付款項是什麼,特別是新增的非流動負債的部分。有一筆五百七十萬的資本承擔。現金更急跌至只有三百多萬的極危險水平,很難相像有足夠資金作生意周轉之用。無形資產攤銷1553萬,另有300多萬減值虧損,無形資產卻倒增大約1300萬,買了甚麼?員工數目進一步減少。

我建議最近買入認股權證的人全數認輸算了。


我的回覆是:


我現在做緊冠軍及看通,覺得1149是小兒科。1155又搞埋D甚麼委託貸款,看來真是利益輸送。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24/LTN20090424866_C.pdf

廠房多3億不是太離譜,西王糖多了9億呢,冠軍去年賺1億,但是那些垃圾多了20多億,這些才是大生意。

不過1149好快爆,肯定是事實。應收款縮得這樣多,可見公司生意少了很多。


但是生意少的同時,竟然大起廠房,貸款劇增,現金大減,一是頭腦有問題,一是這才是公司真的帳目,以前的美化的太厲害,看不見。

白痴外國基金及近來的買這家公司輪的人投降是肯定,仲要渣到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75

金蟬脫殼-博智國際藥業(1149)(補充)


 


謝鱷兄補充。


昨日鱷兄來信,其內容則是提及這家公司的交易有問題,於是我就研究一下,發覺這家公司真有問題。


招股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1111/LTN20031111039_C.htm


這家公司又是一家福建藥業公司,主要從事針劑製造業務,2004年以每股93仙,發行1.08億股上市,其中公司發行新股8,400萬股。扣除使費後,集資淨額為6,900萬。


上市時股本為4億股,價值3.82億元。


其中2,400萬股為一名陳秋云小姐減持的,套現近2,230萬,除套回數年前投入600萬的成本外,更賺得超逾1,600萬的現金及8,028萬股,以上市價值計,價值7,400萬。兩者合計逾9,200萬。以成本價計,這位陳小姐賺近15倍。


所以說,如果你有錢,又有能力,搞成一家上市公司,回報是很大的。


該位陳秋云小姐非常神祕,在招股書稱它從事證券投資僅有兩段提及,此外她亦非董事之一,所以甚麼都查不到,為甚麼投了近600萬,佔股33%,都不進入董事局進入管理?真的是非常奇怪。

值得一提的,本公司主席鍾先生的妻子為吳文玉小姐。


陳秋云小姐的出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1111/01149/CWP113_c.pdf

其持股量: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1111/01149/CWP118_c.pdf


高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1111/01149/CWP117_c.pdf


業務情況: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1111/01149/CWP116_c.pdf

核數師用造假聖手陳業馮,所以公司財務財務報表的可信程度是很低的。


盈利情況及財務情況看來非常漂亮。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1111/01149/CWP125_c.pdf


有人稱該公司的造假情況非常嚴重,手法多端,更稱某上市公司主席操控股價圖利:


http://tw.netsh.com/bbs/704735/html/tree_19897079.html


博智国际药业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1149.HK)及福建省福清药业有限公司法人钟厚泰特大造假案
 
  博智国际药业控股有限公司制假手段远远超过“远东生物制药案”。钟厚泰利用博智国际药业控股有限公司为国外公司无人监管的事实,疯狂造假上市;伪造企业性 质;虚构营业收入;虚构营业利润;虚构应收帐款;伪造购销合同;造假货物入库单、出库单、假库存帐;大量购买假增殖税普通发票;私刻大量公章;虚开发票; 伪造纳税凭证;伪造金融票据;造假手段令人堂目。

 “博智国际药业控股有限公司”于2003年4月16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其唯一经营企业为全资附属公司“福建省福清药业有限公司”,“博智国际药业控 股有限公司”的实际资产只有“福清药业有限公司”,“博智国际药业控股有限公司”的业绩实际就是 “福建省福清药业有限公司”的业绩,二公司帐目应基本相同,但钟厚泰为达上市及圈钱,疯狂造假。

  1、企业造假:“福清药业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产权为集体所有的“福清制药厂”,直到2002年底以800万的价格转制给钟厚泰等人,2002年11月11 日集体企业“福清制药厂”变更为外商独资企业“福建省福清药业有限公司”,当时钟厚泰等人对工商局承诺注册资本2100万元,但钟厚泰等人除转制800万 元外,已无资金(这800万元大部分也是借来),遂要求工商局将未到注册资本1300万元宽限,余款直到2004年3月将上市圈来的钱补办登记手续。重金 收买工商局人员,指使抽掉真档案,换进假档案,将“福清制药厂”企业所有权性质变更时间提前到1996年。

  2、虚构巨额业务收入:利用假发票伪造营业业绩,博智国际药业控股有限公司营业额和利润。


2002年营业额1.55547亿元,净利润0.53195亿元。


2003年营业额2亿多元,净利润0.68亿元。


2004年营业额2.3亿多元,净利润0.81亿元。


2005年营业额2.6亿多元,净利润0.66 亿元。


而 福建省福清药业有限公司向大陆税务局申报(2002年为“福清制药厂”),2003年营业额980多万元,净利润亏损近30万元,2004年营业额960 多万元,净利润亏损近40万元,2005年及2006年营业额净利润直线下降,现在每星期最多只做一天,几乎处于停产,每月向税务局申报营业额不足30万 元(2006年以来以福建南少林药业有限公司申报),钟厚泰妻子吴文玉也讲:现在药厂一年要亏损二百多万元,但在博智国际药业的帐上继续做着每月几千万元 的药品销售假帐。

鉴定“博智国际”中大量的发票,即可发现“博智国际”帐目用大量假发票做成的。而“福清药业”所有销售及采购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没有一张做到“博智国际” 的帐上。“博智国际”用假发票做帐早已被福州市国税局发现,但因该公司是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的外国公司,假发票做帐对大陆及福建省无任何损害,此事就不了 了之,“博智国际”假帐是钟厚泰指使陈伦斌等人在福州实施做的。做假帐地址己从写字楼转侈到居民房。

  3、虚构巨额采购费用及巨额利润:虚构一系列假凭证在博智国际药业控股有限公司帐目上虚增利润1.5亿多元(不包括2004年及以后),而福建省福清药业有限公司报给福清税务局中的报表上年年亏损。

  4、虚构大量纳税额:“博智药业”年纳税2004年为0.134亿,2003年为0.056亿,2002年为0.0417亿,而“福清药业”报给福清税务 局报表中没有一年纳税超过百万元。将“博智国际”帐目与福清税务局中“福清药业”报表一核对,即可发现虚假的销售额、虚假利润、虚假纳税额、虚假应收款 等。



香港证券核查人员每次来福清税务局及银行核查,钟厚泰事先与税务局人员及银行人员串通,利用假的纳税凭证,假的纳税记录及假的税务局人员(通常钟厚泰叫其 公司人员提前赶到税务局冒充税务人员来接待核查人员),利用假的银行记录,假的银行凭证及假的银行人员(钟厚泰叫其公司人员提前赶到银行冒充银行人员接待 核查人员),已多次欺骗香港证券核查人员。“博智国际”帐面大量现金余额,均已被钟厚泰私吞转移,银行实际几无存款,但钟厚泰利用以上方法已多次轻易骗取 香港核查人员。将“博智国际”帐目与福清工商银行中“福清药业”实际往来银行凭证,银行存款余额一核对,即可发现虚假的银行凭证、虚假银行记录、并发现大 量现金已被转移的事实。


将“博智国际”中纳税凭证的税务章,银行凭证中的银行章与税务局、银行中实际章核对,即可发现假税务章及假银行章。

  5、制造大量假应收款帐,虚构大量存货,制造大量假应收帐款对帐单,并叫人从广州等地寄回,以得到对方确认的假像。帐目显示“博智国际”应收帐款2004 年3.6千万元,2003年5.3千万元。而“福清药业”报给福清税务局报表的应收帐均不到1百万元。去应收款帐户实地核对,即可发现其无中生有的应收款 及帐户。

  6、私刻大量公章,钟厚泰为“博智国际药业”上市假资料需要私刻大量公章制造大量假合同.假协议.假凭证等,甚至私刻国家政府机关的印章,比如工商局、税务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等等。
  7、购买及使用大量假增值税普通发票:钟厚泰为“博智国际药业”虚构营业收入;虚构营业利润;虚构应收帐款;虚构各种资产及费用等,购买及虚开二十亿元左右假发票,但这些金额未在大陆.香港及任何国家纳过一分税。

  8、诈骗贷款,将“福清药业有限公司” 资产抵押给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及交通银行,骗得贷款几千万元,其中交通银行1千万元刚刚骗来,但在博智国际药业控股有限公司帐目上却己无任何贷款。
  9、虚增收购价格: 福清药业有限公司实际用60万元(起初谈价150万元,实际由福清药业支付支票30万元,.现金30万元)收购厦门思明制药有限公司的39种药品批文, 因厦门思明制药有限公司己严重亏损即将倒闭,这些批文如无人收购,将一分不值,这些批文都是销售不畅的低技术重复产品, 但在博智国际药业控股有限公司帐目上却将收购价虚增为4360万元,真正虚构4300万元。

  10、虚构土地价格:“博智国际”在其公告中称用七千多万元购进“福清药业”边的土地50亩,其实这些土地的原持有人本身就是钟厚泰吴文玉夫妻全资控股的 福清华州有限公司,福清华州有限公司原法人代表为钟厚泰,现已改为其妻吴文玉,此土地是2001年每亩2万元购进,现该土地市场价约每亩10万元左右。

  11、虚构厂房价格;“福清药业有限公司”新建厂房9千多方,采用包工不包料,造价极低,实际造价不到400万元人民币,但在“博智国际药业”中却用假发票大量虚增造价。新厂房中大部分生产设备都是能看不能用的便宜货,因此新厂房至今一直无法正常生产。

  12、生产多种假药:钟厚泰为了高价卖出药品,私自更改多种药品名称,更改药品生产批件,骗得福建省物价局超高药价批件,将更改名称后的药品高价向市场销售,这些药品已被多家大陆药管局定为假药,因此事件,“福清药业”银行帐号.部分厂房及土地证已被有关法院查封。

  13、操纵股价:在香港用股票质押贷款四千万元,钟厚泰一则考虑如果造假上市案发,也还能捞到四千万,二则用此钱来操控“博智国际”股价。06年9月18日,钟厚泰对其驾驶员讲“前几天我把股票拉上去赚了几千万”。

  14、骗得几十家供应单位上千万货款:钟厚泰认为中国太大.骗不完人,只要从那个供应单位久来几十万货款,就会马上以种种理由欠款不还,而且还与司法院搞好关系,即使对方打官司,对方不是输就是迫对方调解减钱,己骗得供应仅运输等单位货款上千万元。

  15、目前钟厚泰已在福建另批一家“福建南少林药业有限公司”,已将“福清药业有限公司”的生产批文、药品批号、证书等,甚至资产转到“南少林药业有限公 司”名下,“福清药业有限公司”已变成只有贷款几无资产的空虚负债公司,钟厚泰从上市公司骗得的钱已转出国外(据说转往其女儿处)


  “福清药业”目前已几乎处于停产状态,由于钟厚泰将主要精力放在制假造假及找保护伞上,原来负责经营的钟厚尧(钟厚泰的哥哥)早已于2004年不在公司, 上市后“福清药业”业绩一年不如一年,现在一星期连一天生产也难保,今年来没有一个月的销售超过30万元(可去税务局查),全公司人大部分被放假。

  总之:“福清药业”及“南少林药业”报在大陆税务局的帐本报表基本属实,而“博智国际”帐目及报表几乎全用假发票做成,其造假数目及手段令人堂目。其实以“博智国际药业”名义至今未纳过一分税,亦未销过一分药。

  此案早在去年上半年多人向香港证监委及香港警方举报,起初钟厚泰非常害怕,但06年9月份钟厚泰讲都已被其摆平。


上市後,獲利持續增長,其現金亦持續增加,但是派息只在在2006年年結時派息3.6仙,其他年份則欠奉。


2005年子公司少林藥業,向濟南瑞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購入的39項藥劑專利,價值4,360萬。


但連通函也沒說得很清楚這些東西確實是些甚麼,連獲利能力也成疑,所以可能是用來抽走資金的手段。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314/LTN2005031417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404/LTN20050404138_C.pdf


三十九種醫藥產品包括顆粒丸、散劑、茶劑、溶液劑、糖漿劑、滴眼劑、滴耳劑、氣霧劑及外用酊劑,由用途分類,分別有健康食品、瘦身產品、治理感冒引起之痛症、營養性藥、眼及鼻之痛症、神經衰弱、過敏等等。


董事認為,收購該三十九種醫藥產品之配方、藥品批准文號及日後開發權利,可以節省產品研發時間、增加生規模及多元化的產品類別,從而為本集團及股東帶來更快的回報。


 


鱷兄稱:



 


思明製藥這間藥廠的角色很重要,看看一則很短的舊聞。另外,網上有一個唐明水的履歷表,他曾在廈門思明製藥工作,他也說公司是被兼併。



 


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fzen/fzwb/20040319/GB/fzwb%5E8266%5E%5EWba04006.htm
http://job.hbey.com/Puser_display.asp?id=2595



--------------------------------------------------------------------------------------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424/LTN20070424022_C.pdf


公司在2006年底的扣除欠付股東、稅項及其他應付款淨現金達1.38億元,每股淨值達1.09元,應無集資的需要。


 


但2007年,公司進行2次發行新股集資。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215/LTN20070215018_C.pdf



2007年2月,公司向Galaxy China Opportunities Fund批售4,000萬新股,每股87仙,淨集資3,420萬。



 


公司稱集資用途為:



 


 

本公司擬將約港幣23,000,000元用於建廠之部分建築成本後,其餘用作一般營運資金。上述廠房預期包括GMP(優良製造規模)生產線及冷藏設施,可用作生產本集團之原材料。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813/LTN20070813378_C.pdf






 


2007年8月,又向DKR SoundShore Oasis Holding Fund Ltd.發行2,300萬新股,每股93仙,淨集資2,000萬元。


公司稱集資用途為:




預期認購事項將籌得之總金額約為港幣21,000,000元。認購事項之所得款項淨額預期將約為港幣20,000,000元。本公司擬在本公司藥品業務之範圍內將港幣20,000,000元總金額用於建廠,以及購買設施作提煉及儲存用途。






 


在此公告,又稱公司去次配股的資金作以下用途,其稱派息為「一般營運資金」,即是指甚麼呢?


 


於本公布日期,董事確認上述補足配售之所得款項淨額約港幣34,200,000
元中,約港幣10,000,000元已用於建造及擴建上述工廠,港幣16,800,000元已於二零零七年六月用作分派股息,相當於上述港幣16,800,000元之人民幣數額則將擬作建造上述工廠及一般營運資金用途。



此外,餘額約港幣7,400,000元已動用作一般營運資金。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07/LTN20080507096_C.pdf


 


其後,一份遲來的公告稱,其在2007年4月及2007年10月向濟南瑞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購入兩項藥物的之配方、藥品批准文號及日後開發權利,分別作價2,000萬及2,400萬,合共4,400萬。


 


其稱第一項藥物第一筆款項在2007年6月支付,合1,500萬人民幣。以當時1人民幣相等於1.1人民幣計,即是1,650萬港元。



 


另第二項藥物第一筆款項在2007年10月支付,合2,000萬人民幣。以當時1人民幣相等於1.1人民幣計,即是2,200萬港元。



 


非常巧合的是,第一項及第二項藥物的款項支付均是在批股後的兩個月。



 


另外,第一項藥物其餘款項500萬人民幣(570萬港元)在2008年4月支付,另第二項藥物的其餘款項400萬人民幣(450萬港元)在2008年6月支付。


這兒有數個疑問:


 


(1)為何公司這麼多現金,資產淨值較批股價高,還要折價去集資?



 


(2)公司這麼多現金,隨時買都可以。為何批股後兩個月才去買資產?


 


(3)2007年股市旺盛,一點消息已經可以把股票炒得高高的。為何批股之後不作為好消息宣佈,拉抬股價賺錢,要在2008年4-5月之間才公佈消息?



(4)一般商業慣例是先付少量訂金,然後才付交易金額大部分的款項作交易。為何這次交易卻是先付大量現金,然後隔大約一年才付款?


 


(5)鱷兄稱:



 


直到現時為止,1149仍然沒有取得甘草酸二銨注射液的批準文號,即是從來未曾生產,而甘草酸二銨注射液的發明者其實是1177,1177 曾經表示這產品的專利期已過。



 


硼酸冰片滴耳液的問題更怪,因為它的批準文號,早年是屬於廈門思明製藥,廈門思明製藥(2005年藥品專利交易的賣方)是曾經生產過硼酸冰片滴耳液的。



 


那思明製藥是被誰人買了?它和濟南瑞貝特生物科技是否有一些私下交易,令硼酸冰片滴耳液的權益轉移至濟南瑞貝特生物?


 


那大股東為何會批准這些花錢,又沒有即時效益的收購?


(6)那它的集資用途是否真實?


現在我大膽假設一下情景:


公司本來是做假帳的,並沒有現金,所以不能派息。


2月批股的3,500萬,其中1,680萬作為股息派發,剩下的1,650萬就作為收購第一項藥物權益,扣用必需的費用外,故公司的錢已經接近花光了。


故8月因大股東無錢,故公司再度批股集資2,000萬,而這些錢大股東又用去買第二項藥物權益。

其後大股東又再度沒錢,故又再用公司拿錢,並以剛才兩項資產作為標的,向公司套得更多款項。


這又引起另一個問題,為何大股東要向公司拿錢?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7475


但不知為甚麼,有位外國人持續增持股權至26%。


公司去年以4,400萬購入兩種藥的專利的真假成疑,故有合理理由相信這家公司的大股東的財務情況,是有一些問題,故需要利用第三方注入虛假資產解困。


但本年公司的業績已顯示其經營下去的能力已成問題,已埋下賣殼的誘因。


另外,鱷兄指,公司的物業、廠房及設備,以及無形資產都大幅增加,可是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紀錄,該公司已有兩年沒有新的批準文號,即兩年沒有新的產品獲批生產,至於獲GMP認證的生產線也沒有增加,隻發現去年有一個GMP認證過期,然後換個新的。


那它的資產是真還是假,相信大家好清楚。


最—可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04/LTN200909041034_C.pdf


2009年4月,公司批售9,200萬認股證,每股2仙,行使價41.5仙,即購入成本為43.5仙,集資淨額3,972萬。


賣殼前售股/認股證,通常這是一些賣殼伴隨的行為,目的是令大股東股權減少,為未來大股東的進入留下空間。


但是發行認股權,通常都是有點缺水的莊家才會做的,如果市況好,找到錢,就可行使,但如市況不佳,不能行使,就只損失少量資金,不用先拿貨,並冒大量的資金風險去做莊。


同時,該批認股權在8月25日被行使,公司在8月31日停牌,是否項合?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22/LTN2009042216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28/LTN2009042862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25/LTN20090825248_C.pdf


公司昨晚11時宣佈,向兩位賣方購入一項安防預警解決方案公司(類似近來上市的中國全通的業務),作價13億,遠遠超過公司市值,並以現金,發行新股及可換股債支付,可見是一殼賣殼行為。


但暫時細查這家公司,發覺亦有一定問題,現在貼上一些連結,先供參考,稍後才回來分析。


http://www.findgs.com/Company/58323023.html


http://www.findgs.com/Company/136854_2.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08

金蟬脫殼-博智國際藥業(1149)(2)


前篇: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0808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04/LTN200909041034_C.pdf


公司在前天稱,以13億向兩位賣方Yang Kezhi(譯音:楊可智)及一位吳文英女士購入毅弘控股75%及25%股權,作價13億元,這家毅弘控股其持有深圳市安芯數字發展有限公司的100%股權。


該13億代價,分為楊可智先生部分及吳文英女士部分:


楊可智佔75%股權,即值9.75億,其中8,515萬元,餘下8.8985億元的則以無息可換股債支付,新股發行價及可換股債每股換股價均為65仙,共可換15億股。


吳文英佔25%股權,即值3.25億,以3,500萬現金,加上2.9億的無息可換股債支付,可換股債每股換股價均為65仙,共可換446,153,846股。

賣方保證2009年及2010年的獲利為1億及1.3億元,2009年不足的盈利以此額的13倍支付,而2010年不足的盈利以此額的10倍支付,但如該兩年虧損則按0計算,即最多賠償額為每年13億元,即共26億元。


但該等不足代價則2.6億及2億的可換股債券賠償代價為限,其餘則以按持股比例現金代價支付。


公司稱,深圳市安芯數字發展有限公司的業務如下,並估計和與中國全通的業務接近:

 


安芯是中國之高新技術智能安防預警系統之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安芯之業務主要包括:



 


(i)生產系統軟件及應用軟件;



 


(ii)按客戶需求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及(iii)系統解決方案之長期代理營運及維修服務。


其稱安芯的榮譽如下:


 


賣方表示,安芯擁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並從事公共安全、生產安全及民用安全的高新技術和軟件開發方面之業務。



 


安芯參與開發遠程監測監控平臺及無線遠程實時監測預警技術。據賣方告知,安芯已於中國申請合共五項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及外觀專利,安芯亦申請了逾十項軟件著作權。



 


安芯於二零零九年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產業化戰略研究室評為「改革開放30年自主創新示範單位」,於二零零八年獲中國深圳市工業500強稱號,及於二零零七年獲得「中國深圳市南山區百強納稅企業」稱號。



 


深圳市安科安全生產資訊服務有限公司之主要業務包括為中國企業提供安全生產技術之發展及顧問服務。



 


東莞市安芯數字技術有限公司現正辦理撤銷註冊中,預期將於完成前完成。撤銷註冊完成後,其將不再為安芯之附屬公司。



現在說說拆局:


該公司2006年獲利已達6,600萬,2007年獲利超過9,200億,但2008年卻倒退至4,500萬,但這情況應是不尋常,故有合理相信去年是盈利有合理地變少,以令本年及明年盈利達到要求,加上博智藥業在財務造假上的技巧,要達到億元以上的盈利不困難,故此項收購上在帳面上應是可以實行的。


但在資產淨值方面,以13億購入帳面上值7,700萬人民幣的資產,應要列帳商譽,但由於做到帳面上的盈利,故應不需要撇銷。


講回賣方,這家公司應是存在,且有獲利的,更有人消息非常靈通,但網站真的很簡陋:


http://www.anxin-china.com/


http://www.findgs.com/Company/58323023.html


 


深圳市安芯数字股份有限公司之前叫深圳市金安技太发展有限公司,诚信太差了,简直可以说成是一点信用都没有.管理极其混乱,这样的公司竟然马上就要上市了,晕!竟然要去圈钱了哦,大家把眼睛檫亮了,


...


离开公司就开口大骂,有点差劲.我也是这公司的离职人员.老板还是很慈善的.公司项目也很好,是个有发展前途的公司.

 


到我再找深圳市金安技太发展有限公司,發覺有一些驚人的發現:


http://www.findgs.com/Company/136854_2.html


公司一切以剥削为目的,根本就没有信用感,1个月里走了6个人,还有一些在外的想辞职...

...


 


公司当时所选方向其实是非常好的,老总还是比较有眼光的,可以说是全国首家有成型产品并有项目实例的,但是错过了最好发展时机,规模始终没有做大,资金投 入太少,招聘人员太少,技术开发和市场能力都没跟上,在现在同类公司增多的情况下竞争力已经不是很突出了。



 


人员流动的确比较快,留人困难,待遇一般。但是 我想楼上提到的一个月内走6人里面肯定有不少都是新招的员工,对小公司来说留新员工都是件比较难的事。


...


在这个公司呆得一点意思也没有,就看它有没有上市的机会,否则我立马走人。

...


公司确实是家族式的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岗位职责不明确,一个个都像打杂的,什么都干,老板不了解情况,动不动就说你能力不行,以此压低工资.


 


至于人员 流动情况,不止上面说的那样,恐怕流动量还要大.待遇方面很不规范,没有个科学的考核标准,老板凭直觉给你工资.工资水平普遍较低.


...


的确是家族式的企业,老板经常性的心血来潮.变化太快.各部门所有的工作都没有条理.通常每人都身兼数职.推责任,打太极的情况非常严重,上至领导,下至 基层.工资水平较低.


 


老板经常性吹牛.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但眼光不错.自身管理能力还是欠缺.员工普遍没有归属感.所以人员流动比较大.


...


老板陈洪也不是个好东西,他妈的,一天都晓得吹牛,吹得比啥子都好,就是对员工苛刻得不得了,啥子都要求你会做,就是不涨工资,就算答应了的,都是糊弄, 到时候就把你开了。


开了还要弄些名堂出来,通告你怎么怎么对不起公司。


怪不得好多业务员出去都消失了,妈的自己对不起员工,哪个愿意忠心给你干哟!还 吹嘘人性管理,人都得罪完了!

--------------------------------


從以上可見,這家公司的老闆叫陳洪,那為何現時賣方是楊可智及一位吳文英女士呢?可見賣方也非常有疑問。


吳文英女士為一位小股東,但大股東楊可智先生的代價是股票加可換股債,但她的代價為甚麼有現金呢?估計有兩個原因,但是我希望網友用的蛛絲螞跡想想:



(1) 在本文的第一篇,我已經提及本公司主席鍾先生的妻子為吳文玉小姐,和這位吳文英女士的名稱相近。

(2)前十數日行使的認股權的集資總淨又為3,818萬,至於今次給吳文玉的現金代價為3,500萬,兩者數字非常接近。

可以說,這批認股證實是無本的,不論股價多少,賣出即可賺錢。


股價的表現,可以參看這文章,當然無例子這樣誇張。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0217

第1年盈利,每股4仙,轉虧為盈,已經做到好價錢,以10倍PE計,已經價值40仙。但第二年增長2倍,炒高股價,加以宣傳機器,每股可以賺12仙,之後爆炒上50倍P/E都唔覺貴(PEG隻是0.25!!),即6元。


之後在第2年年結後,第3年年結初,可以認購這些換股權,即刻賺5.9元一股,賺了590元。

然後又批多120股,每股5元,較市場價格6元有折讓,集資600元。

到現時,你拿到600元。
我又賺到590元,加上又有100股每股價值6元股票,即賺了1,190元,雖然這100股賣出來會壓低股價,但無所謂了。


所以說,今次賣殼有被動的成分,但大股東卻不失主動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86

麥兄對博智醫藥科技(1149)交易的看法


這家公司購入安芯的公函已出,麥兄對這個交易的看法如下:

交易詳情: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0886

公函: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24/LTN20090924346_C.pdf

「安芯為於中國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其註冊資本為人民幣75,000,000元。如本通函附錄三所載安芯之會計師報告提述,根據毅弘控股與安芯的前股東於 二零零九年八月五日訂立之股份轉讓協議,由前股東持有的安芯全部註冊股本已按人民幣83,000,000元的代價轉讓予毅弘控股。據此,安芯的法人地位已 轉變為外商獨資企業。於該公告日期,安芯擁有兩間全資附屬公司,分別為東莞市安芯數字技術有限公司及深圳市安科安全生產信息服務有限公司。」(p.19)

賣方在2009年8月5日才以人民幣83,000,000元的代價買入安芯,一個月後就以總代價港幣1,300,000,000元,要發達原來很容易。


我有三個疑問:

1. 賣方在2009年的盈利是港幣100,000,000元,公司上半年的盈利已達5707萬人民幣,點解前股東會願意以這個低價出售公司?

2. 我很奇怪點解公司毛利率可大幅上升,由57.4%升至92.5%。

3. 目標公司於完成日期結欠賣方一之股東貸款全額,賣方一即是Yang Kezhi,股東貸款金額為人民幣83,000,000元,這個金額剛好是賣方在2009年8月5日購入公司的代價,估計這筆錢是Yang Kezhi借錢給目標公司作收購安芯之用。如果這筆錢果然是這樣用,點解金額要由Yang Kezhi全數付出,賣方二吳文英不用付出,而可以坐享25%的利益。


greatsoup:


1. 從交易詳情一文可見,真老闆是誰很清楚,低價賣的原因,很可能是買那兩位,一位是安芯老闆的代名人、一位上次說得清楚,就是「懷疑」舊主妻子的親戚,為了避稅及減少財務負擔,所以就以低價賣出。


2. 以博智的造數技巧,單純把收入放進去,支出無對應,或是很低支出就是。


3. 這是第1題的背景原因,吳文英有殼資源,所以那25%資產這是代理費(包括殼價),讓它可注入資產,交易條款亦偏向吳文英也是合理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94

與博智中策確定玩完 南山大戲繼續演 AIG將會怎麼「變賣資產」?

2010-9-13 TWM




這次南山案被金管會駁回的港股中策集團,九月六日復牌,股價大跌四成,盤中宣布與AIG的股權合約終止,讓本來博智中策集團寄託的最後一絲希望,就此破滅,也確定博智中策從此和台灣市場說拜拜了!

撰文‧劉俞青

就如市場預料,日前因為南山人壽股權交易案被駁回,停牌多日後的港股中策集團,九月六日下午兩點半重新復牌,當天股價大跌四成。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AIG(美國國際集團)的態度轉變之快,讓當天中策發出重訊表示,AIG宣布終止先前和中策之間的合約關係,使得本來博智中策集團寄託的最後一絲希望,就此破滅,也確定博智中策從此和台灣市場說拜拜了!

當 天中策集團發布一則重大訊息表示:﹁AIG表示其目前看法,認為終止股份購買協議符合各方的最佳利益。﹂這裡所指的﹁股份購買協議﹂,是AIG與博智中策 集團簽署的一紙股權買賣合約;合約內容除了言明彼此認定對方,除了你﹁我誰都不能愛﹂的優先承購權外,博智還存了一筆二億多美元的﹁押金﹂在此,以具體行 動表明決心與能力,終止日十月十二日。

幾經折騰 南山價值剩多少這紙合約,其實也是遭到駁回後的博智中策,手上最後一條繩索,如果AIG願意繼續遵守合約到終止,就代表這剩下的一個多月內,AIG還是挺 博智,未來或許還有走訴願等管道尋求翻盤的一絲機會,這也是博智在遭到駁回後,還發表措辭強硬的聲明、甚至還接受媒體採訪等等大動作的主要原因。

但如今,連AIG都抽腿,就代表AIG與台灣金管會取得一致共識,認清局勢,不再和博智中策玩下去了。

﹁ 就是不放心!﹂這場橫跨快一年的南山大戲,最後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落幕,讓外界頗為詫異,一位金管會委員一語點出駁回的關鍵。他說包括博智中策這家公 司的多層次控股結構、股東臨時替換、股東過往紀錄不良等等,都讓九位金管會委員不能放心,最後委員會一致通過,駁回這樁申請案。

但接下來,南山大戲還要演出續集,金管會說,駁回的結果已經透過保險局轉達給AIG,但後續AIG的態度,才是這齣大戲大結局的關鍵。

站在AIG的角度,終極目標是將南山人壽在最短時間內,賣到最好的價錢,至於賣給誰、是不是中資?不是AIG的重點。

但過去一年來,南山人壽的業績直直落,FYP(新契約保費收入)的市占率從二○○七年的九.六%,一路掉到三.二%;但掉得更凶的是南山在保戶心中的信任度,這恐怕是所有保險公司的致命傷。

很多南山的保戶抱定﹁提前解約太不划算,但保單契約到期絕不續約﹂的態度,這些潛在利空因子,都還未在目前的財報或各種統計數字上顯露出來。

不過,對原本興致勃勃的潛在其他買家而言,一切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算盤一撥,南山是否還值博智在一年前得標的二十一.五億美元,各路買家心中自有一把尺。

而 且,過去一年來,南山的員工工會所展現的強勢,更令所有買家大退三步;尤其過去在博智與工會協調的過程中,為了非買到手不可,博智對工會所開出的種種條 件,幾乎是全盤接受,因此到了後期,其實南山員工對博智已逐漸軟化。但未來如果真有新買主出現,對前買主的承諾是否必須照單全收?無形中也墊高了新買主的 成本。

而這些,一概都在AIG的考量之中。

知情人士表示,AIG重啟第二回合標售的結果,可能只是讓原本的買價打了好幾折;目前最有可能的方案,或許真的如同日前AIG執行長班默謝來台時所說的,變賣資產,打道回府。

﹁變賣資產﹂的方式很多,也未必如外界想像的可怕,金管會官員更直接挑明,﹁從二○○八年後,南山人壽所有大筆的資金動向,都要金管會同意。﹂換言之,要大家放心,AIG不會有捲款落跑的事情發生。

南山可能在國外掛牌?

那 麼,AIG要如何﹁變賣資產﹂?事實上,就在國人把焦點放在南山人壽二十多億美元購併案的同時,AIG在香港正在進行一項比南山大好幾倍的﹁變賣資產﹂工 程,預計下個月(十月),AIG旗下的亞洲保險事業(AIA)就要在香港股市掛牌,屆時將從市場募集一五○億美元資金。對債務高達一千八百多億美元的 AIG而言,眼前應該是以AIA的IPO案為當務之急;至於南山,恐怕會先被暫時擱到一邊吧。

如果AIA掛牌募資順利,之後,南山人壽很有 可能循同一管道,在資本市場掛牌,這種形同﹁變賣資產﹂的方式,可以省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但倘若AIG選擇台灣資本市場掛牌,則限制較多;如果選擇在台 灣以外的市場上市,在台的外商金融機構赴海外掛牌還是頭一遭,無論哪一條路,南山恐怕都還有漫長的路要走。但說穿了,南山大戲一時雖未落幕,但都是AIG 的事,基本上台灣的保戶權益都會受到法令的保障。

但讓人喟嘆的是,這家原本體質尚稱健全的保險公司,在經過這場史無前例的上沖下洗之後,殘餘價值還剩多少?台灣金融市場秩序在這場有心人士的操弄下,付出的代價難以計數,豈止是﹁數百億元的一堂課﹂可以一語概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40

南山人壽第二回合競標年底揭曉 中信、博智、潤泰 誰將勝出?

2010-11-22  TWM




南山人壽標售大戲堂堂進入第二回合,其中,尹衍樑來勢洶洶,挾其珍貴的中國保險業經驗,恐怕無人能出其右;而中信金為了搶得一張保險執照,也信誓旦旦。這 場耗時最久、也最坎坷的標售案,誰將勝出?

撰文‧劉俞青

南山人壽的標售案,正式進入第二回合延長賽,根據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已經赴美與美國AIG高層面試過的共有三組人馬,一是以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為首的團 隊,一是中信金,另一則是上一回合被金管會駁回的博智金融,而這場耗時超過一年的標售案,應該在十二月底就會有明朗的結果。

這場史上耗時最久、標售金額最龐大,也是過程最坎坷的南山人壽標售案,在金管會擋下博智後,進入第二回合延長賽。為了順利標售,這一次,金管會與AIG之 間取得默契,金管會只在乎必須要能清楚掌握﹁買主是誰﹂,而其餘的買賣細節,包括金額、買賣方式,金管會一律尊重AIG的決定。

也因為雙方溝通清楚,市場人士表示,十一月初,AIG執行長班默榭接受CNBC專訪時明確指出,﹁希望在一到二個月內找到南山人壽新買主﹂,也就是在今年 十二月底前可望拍板定案,這個承諾,應會如期兌現。

目前為止的三組買家中,博智金融仍不放棄,但無論從社會觀感或實質審核上,除非博智能提出耳目一新的企畫,否則不易勝出。至於另外兩組買家,據悉在面試 時,都展現勢在必得的實力,其中又以尹衍樑來勢洶洶。

早在二○○一年,台灣的美商安泰人壽被荷商ING集團購併,當時尹衍樑持股安泰大約兩成股權,也一併賣給ING,這筆資金轉出之後,就一直在市場上找尋標 的。其實這九年期間,尹衍樑一直未離開保險業,根據中國媒體報導,尹衍樑在○五年以凱雷投資集團旗下私募基金的名義,投資中國第三大保險公司太平洋人壽, 持有一五.三九%股權;而他原本在台灣安泰人壽的大將潘燊昌,也在○六年為凱雷所聘用,出任太平洋人壽經營管理委員會主席,至今潘還在太平洋人壽任職高階 主管。

此外,過去前台灣安泰人壽副總經理、和潘燊昌同樣是尹衍樑旗下大將的陶孟華,則是太平洋安泰人壽︵中國太平洋人壽與ING合資成立︶的負責人。根據中國媒 體報導,尹衍樑在太平洋安泰也持有小部分股權。如果尹衍樑在中國保險業的布局傳言為真,這一次若再標下南山人壽,將來兩岸連成一氣,尹衍樑極有可能超越國 內保險業龍頭國泰人壽,成為兩岸保險第一人。

此外,中信金實力也不容小覷,辜家大公子辜仲諒為了搶得保險業一席之地,勢必卯足全力爭取,但以南山標售金額之龐大,中信金勢必得找盟友,讓標案再添變 數。對南山人壽保戶及員工而言,能盡速找到適當的經營者接手,才是最大的期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05

南山幕後》專訪新買主博智金融談資金疑雲 「若有中資,五十億捐AIG!」

2010-10-19 TWM




在層層的中資疑慮中,博智金融脫穎而出,成為台灣第二大壽險公司南山人壽的新買主,博智總經理吳榮輝親自跳出來向︽今周刊︾澄清,證明自己絕對不是中資,但事情真相,還在等待經濟部投審會的最後結果。

撰文‧劉俞青

十月十三日晚上八點多,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裡﹁紅豆食府﹂上海餐廳人聲鼎沸,觥籌交錯,這是剛出爐的南山人壽新買家——博智金融團隊在此宴請南山的內勤員工。事實上,約莫十四個小時之前,美國AIG總公司的臨時董事會才剛拍板,由博智金融團隊以二十一.五億美元的價格,買下南山人壽的經營權,﹁第一個晚上﹂博智就選擇與員工一起度過,新買主顯然非常懂得﹁體貼﹂員工的心。

事實上,這個案子的程序還不算全部完成,因為一直釐不清中資疑慮的博智金融,最敏感的資金來源,至今還躺在經濟部的投審會審查中。

不過,博智金融董事長麥睿彬、董事總經理吳榮輝,兩人一路走來信心滿滿,就在宴請員工的前三個小時,兩人正神情嚴肅地在位於板橋的金管會報告,根據吳榮輝會後表示,博智的所有股東結構,隔天十月十四日全部送交金管會審查。

這次驚動整個台北金融圈的南山人壽標售案,博智台面上由對台灣金融市場相當熟稔的吳榮輝親自操盤,吳榮輝雖然是香港人,但曾經擔任台灣富邦金控的策略長,在台灣住過五年之久,博智金融一路過關斬將到今天,吳榮輝出力甚多。

有沒有中資? ﹁保證沒有一毛中資!﹂據了解,早在對外宣布出售之前,金管會其實已經﹁派人了解﹂過博智的背景,如果沒有意外,就金管會的認定,博智應該﹁是港資,不是中資﹂,博智因此順利出線。

一 路走來雖然始終難脫中資陰霾,但吳榮輝激動地告訴︽今周刊︾﹁我最討厭中國人!﹂還說﹁契約中明訂,只要查出來有一毛錢是中資,我一.六八億元︵美元︶全 部被沒收!﹂針對種種疑慮,吳榮輝幾乎都以直來直往的口吻爽快回答,以下是專訪內容:問:到底博智金融團隊是不是中資?有沒有中資?

答:首先我要說,博智金融團隊是由博智金融和香港上市公司中策集團一起組成,兩家公司的股東非常、非常像,包括我和麥睿彬同時都是兩家的董事。我們已經把兩家公司的股東名單給AIG總公司看過,而明天︵十月十四日︶也將送給台灣金管會看,絕對禁得起考驗。

我告訴你,這次我們與AIG的合約中有一條guarantee︵保證︶,只要事後發現有一毛錢是中資,我們的一.六八億美元訂金︵約合新台幣五十三億元︶,就全數被AIG沒收。

而且,大家說中資、中資,真的有這麼容易嗎?你要知道,中國外匯管制是非常嚴格的,你可能可以有個幾千萬元人民幣在香港買樓,但這次交易金額,不是幾千萬元,是人民幣一百多億元耶,你覺得這麼大筆的資金,有可能是中資而不被查出來嗎?

問:博智的股東名單可以給大家看嗎?

答:等給金管會看過之後就可以,你們很快就會知道,我真的沒有騙大家。 這一次,我覺得台灣的媒體這樣寫,真的太不公平了!博智金融從一開始十三、四組潛在買家一路到今天,很多人︵為了競爭︶在外面放話抹黑我們。

董事是中國高官? ﹁可以傳身分證澄清!﹂問:你認識外傳的幕後中資金主肖建華嗎?

答:肖建華是誰?

全部都是外面的抹黑,我還可以一併告訴你,外面還說博智的董事總經理李聞雷的父親,是前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我可以鄭重告訴你,完全不對。如果不相信,我明天請我祕書傳他的身分證給你看。

問:中策出資八成,博智出資只有兩成,為什麼要捨中策,叫﹁博智金融團隊﹂? 答:因為今年四月博智金融以十億美元成立之後,我們才發現,南山太大了,超出我們預期,十億美元很可能不夠,才只好回頭去找關係企業中策集團一起參與,但博智的名字之前已經決定了,就是這樣。

我們做事一定有邏輯的,你問我我都可以清楚交代,不要再懷疑我們了。

問:你口口聲聲說二十一.五億美元是﹁天價﹂,那為什麼要出這麼高價?是被其他買家例如中信金逼出來的嗎?

答:我只知道我們是好學生,而且最後考了第一名,就這樣,但其他同學怎樣,我不知道。

會出到這麼高價,是因為如果價格不到位,AIG不會肯賣的,但這個價格比起我的好朋友富邦金,去年買ING安泰的價格相比,太貴太貴了!

問:這次購併的過程中,你的感想如何?

答:老實說,我非常非常討厭中國人,現在香港到處都是中國人,香港的生活品質變得壞透了!拜託不要再把博智金融和中國扯在一起了!

問:未來博智主導的南山人壽會進中國嗎?

答:中國太貴了!眼前,博智會先在東南亞及香港一帶蒐獵,明年農曆年前,大家就會看到博智有新的購併案,現在、就是此時此刻已經在談了。

但現在要進中國,book value︵淨值︶都是兩、三倍起跳,比起東南亞這些公司大約︵淨值的︶一倍多,中國真的太貴了。

問:目前要在南山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答:要和員工溝通,現在已經晚上八點多了,我要趕去和員工一起吃飯,不能再說了,再見。

博智金融控股

成立時間:2009年4月資本額:20億美元(約640億台幣)負責人:董事長麥睿彬(Robert Morse)董事總經理吳榮輝 惟一投資事業:南山人壽 南山人壽

成立時間:1963年

董事長:謝仕榮

資產規模(至八月底):1兆6千億元淨值(至第二季):997億元2008年保費收入:2190億元,台灣壽險業排名第二

保戶人數:400萬人

有效保險契約:799萬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