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海鑫債務危機難解

2014-04-14  NCW
 
 

 

政府出面牽頭安撫員工和債權人,試圖化解海鑫集團破產危機,李家則作壁上觀◎ 財新見習記者 王少傑 文海鑫集團加油城,遠處即為新落成的辦公樓。

「看,像不像一把手槍。」

司機指了下不遠處的

海鑫鋼鐵集團(下稱

海鑫集團)總部辦公大樓。這座白色帶尖頂的大樓在當地老百姓看來頗不「吉利」,海鑫集團前任董事長李海倉正是在辦公室中被仇家槍殺。

海鑫集團總部位於山西運城市聞喜縣東鎮。3月18日,海鑫集團五號高爐停產的消息傳出後,東鎮上的賓館酒店住進了全國各地趕來的債權人。

財新記者在海鑫集團總部看到,登記處已經寫滿了要求會見的債權人姓名。走進大樓一層大廳,迎面是一座李海倉的雕像,雕像神似毛澤東。內部員工告訴財新記者,李家當初想塑一座站立著招手的李海倉雕像,被當地政府「勸阻」 。

大樓的各個科室都在忙於應付債權 人,設備部和原料部則是債主最集中的地方。

據海鑫集團員工透露,目前海鑫集團總部有縣經濟和信息化局、經貿局等單位的人員常駐,其中主導單位是縣經貿局,並沒有外界流傳的運城市和山西省政府官員在內。目前縣裡的工作人員住在海鑫總部13層和14層。

一位海鑫集團員工對財新記者表示,他不相信縣裡能解決集團的問題,因為縣委書記和縣長均到任不久,解決危機的方法手段很有限。財新記者趕到聞喜縣委時,縣委書記張汪尤和縣長張建元恰好去參加運城市「兩會」 ,縣委辦和政府辦工作人員表示,領導走前已開會交代,所有海鑫集團的問題都由縣委宣傳部負責接待解答。聞喜縣經信局、統計局、稅務局、工商局、銀監辦 及涉及海鑫債務的銀行口徑也統一為「縣委宣傳部具體負責解答」 。但縣委宣傳部的官員卻表示不瞭解具體情況,一位宣傳部官員甚至向財新記者打聽海鑫集團的真實情況。

海鑫集團曾通知內部員工在4月1日「給個說法」 ,並解決已經拖欠四個月的工資。債權人也接到通知,海鑫集團稱4月10日到15日可複產。但截至財新記者發稿時,員工未收到工資,內部通知複產日期也推到6月。

海鑫的債主們

多名債主到聞喜人民法院、運城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海鑫集團,目前大多正在走民事調解程序。據海鑫內部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前幾日海鑫集團總部大樓前發生債權人 「堵門事件」 。目前縣公安局已在海鑫集團總部大樓部署警力值班,防止出現失控局面。

聞喜縣一位律師告訴財新記者,有幾位債主已經找他諮詢,準備起訴海鑫。在聞喜縣人民法院立案室,一位雷姓庭長告訴財新記者,正有債權人在調解室諮詢。

一位債權人告訴財新記者,他諮詢了聞喜縣人民法院負責民事調解的柴主任。柴主任透露,目前有十幾位債主在聞喜縣法院準備起訴海鑫集團,縣法院正在進行民事調解工作,涉及金額1000 多萬元。

柴主任表示,政府現在正在挽救,但是能不能挽救不好說;海鑫集團一旦破產,至少要在運城市中級法院走破產程序。

海鑫集團和法院對接的法務人員沒 有到法院協商調解事宜,因為 「企業沒有錢,老闆沒發話,過去沒有意義」 。

債權人亦得知,目前留守在海鑫集團的人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甚至自身難保。

柴主任對債權人表示,縣法院不敢採取強制措施為債權人爭取 「抵材」 ,因為那樣會產生連鎖反應,導致海鑫集團迅速破產。

海鑫集團一旦破產,清償順序是:先發工人工資,繳納破產費用,繳納國家稅款,最後才是清償債權人的債務。

債權人將按所欠金額的比例瓜分所剩資產,債權人隊伍中還包括各家銀行。財新記者分析,一些債權人之前預想的損失30個百分點可能過於樂觀。

據法院工作人員透露,海鑫集團危機出現前,有一家鋼貿商剛打進海鑫集團賬戶2億元,結果一分錢貨沒收到,賬款就被銀行扣住。

柴主任告訴債權人,一旦海鑫集團破產,與其有相互擔保關係的企業需要承擔賠付的是海鑫集團在銀行的貸款,而不是所有海鑫的債務。另外,債權人提出海鑫集團董事長李兆會本人有錢,可否由法院判其清償債務,柴主任表示這是錯誤的想法,海鑫是有限責任公司,以投入的註冊資金為準,不能執行到個人資產。

針對有債權人表示在與海鑫集團進行貿易往來時,合同是與海鑫集團旗下獨立核算的孫公司上海海博鑫惠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下稱海博鑫惠)簽署的情況,柴主任表示,正常情況下債權人要向海博鑫惠討要,但是如果存在海鑫集團向海博鑫惠注入資金的情況,相當於在海博鑫惠的股份也屬於海鑫集團,那麼海博鑫惠作為相關聯企業也要進入破產程序,這是破產清算的問題。根據民生銀行一份股權改革分置說明書顯示,海鑫集團控股山西海鑫實業股份公司(下稱海鑫實業)90.93%,海鑫實業持有海博鑫惠89% 股權。目前,海博鑫惠由李兆會的妹妹李兆霞執掌。

海鑫集團在工商局等單位的資料目前無法查閱,記者拿到的一份2011年某銀行的授信調查《關於海鑫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存量續授信6億元的審查報告》顯示,海鑫集團註冊資本13.54億元,李兆會持股90% 的聞喜惠天實業有限公司佔比89.37%,李兆會的六叔李文傑佔比9.93%。

除海鑫實業和海博鑫惠之外,海鑫集團旗下子公司還包括山西海鑫國際鋼鐵有限公司(下稱海鑫國際鋼鐵) 、山西海鑫國際線材有限公司(下稱海鑫國際線材) 、山西海鑫國際焦化有限公司(下稱海鑫國際焦化)等。柴主任表示,它們與海鑫集團的關聯在破產清算時會做調查,資金流向在銀行也都可查,不可能允許海鑫集團把資金轉移後留一個空殼走清算程序。

企業一旦破產,會成立一個由法院牽頭,政府、律師、會計共同參與的清算組,屆時清算組會遍查海鑫集團的賬目。但柴主任估計,以海鑫集團的規模,至少要查一兩年。

根據山西的相關規定,500萬元以內的民事糾紛可在基層法院解決,超過500萬元要到運城市中級法院,數額巨大的要去省高院解決。

一位接近運城市中院的人士告訴財 新記者,目前已有大部分債主擔心在聞喜地方法院起訴會受干擾,因此選擇到運城市中院起訴。

柴主任建議債權人謹慎選擇訴訟,因為一來訴訟費較為昂貴,二來一旦企業進入破產程序,按照規定之前六個月內的訴訟仍要進入破產清算。他建議債 權人再觀望一下情況,據他所知省裡也在挽救海鑫集團。最差的情況,如果進入破產程序,債權人申報債權就可以,屆時運城市中級法院會發公告。

三方臉譜

財新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政府、銀行、李兆會三方對於海鑫集團債務危機表現出了不同的關切程度和角度。

運城市政府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副秘書長對財新記者表示,現在政府出於維穩,衝在最前面努力為企業解決問題,銀行也急於索要貸款,反而是企業責任主體站在 「超然」的位置。本來政府只要整合下多方情況,起引導作用即可,但是政府不敢承擔一旦放手 「發揮市場主體的基礎決定作用」 ,海鑫集團就會破產,關係到上萬人就業,運城市無力承擔這樣的後果,因此形成「皇帝不急太監急」的局面。

「政府就像中國式家長一樣始終放不下支柱企業,這是轉型期政府部門的困惑。 」他說。

財新記者從聞喜縣政府獲得的數據顯示,2010年時,海鑫集團即已發展為山西省最大的民營企業,擁有年產560 萬噸鐵、600萬噸鋼、260萬噸鋼材的生產能力,從業人員1萬餘人,2010年實現產值119億元、利稅8.7億元。

財新記者在運城瞭解到,早在3月中旬海鑫危機剛有苗頭時,運城市市長王清憲就召集海鑫集團負責人、各銀行運城分行行長及電力等部門開碰頭會。

一位參與了協調會議的官員透露,銀行和電力局當時均向市領導表態支持海鑫集團。之後王清憲趕赴太原向山西省省長李小鵬匯報,李小鵬已經在協調 解決海鑫債務危機。

該官員透露,為保障企業平穩過 渡,政府要求省內媒體不報導海鑫事件,對省外媒體謹慎接待。財新記者從接近政府的人士處瞭解到,政府主導的協調小組已通知法院、工商、稅務等部門,不得把海鑫集團的資料、數據外洩。

這位官員參加了三次類似的會議,但李兆會三次均未到會,只派來了一位副總經理來匯報情況。

從中國工商銀行運城分行瞭解到,工行之前曾為海鑫集團墊資,但是海鑫對於解決債務始終不配合。之後,在「儘快償債,以免在央行留下不良記錄」的「善意提醒」仍然沒收到李兆會回應的情況下,工行委派聞喜支行行長李海瑜帶領銀行職工上門討債,之後李海瑜來到運城參加專門針對海鑫集團的銀行小組。在工行運城分行,一位張姓主任告訴財新記者,運城市各大銀行的債務問題由金融辦主導。

記者從一份銀行調查報告中看到,截止2010年11月底,海鑫集團及其子公司在11家金融機構總授信73.67億元,用信額度71.59億元,用信率97%,其中民生銀行是海鑫集團融資的主力軍。

4月1日,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來到運城調研,三天的行程中最後一站放在了聞喜縣。運城一位官員透露,袁純清在聞喜縣公開的行程安排裡並沒有海鑫集團,而是去了與海鑫有著互相擔保關係的銀光鎂業。

蕭牆之內

一位海鑫集團總部員工對財新記者表示,集團走到今天這地步,主要是李家自身的原因。他認為自從李海倉去世,整個李家的家風都變了。

李海倉在世時,治企治家極嚴,曾嚴令不允許管理層購買超過10萬元的私家車。由於管理層收入都是透明的,一旦發現奢靡的情況出現,李海倉會立刻派監察機構調查。李海倉死後,親族們開始往海鑫集團內部安插親信。

李海倉在六兄弟中排行老三,老五李天虎是跟隨李海倉創立海鑫集團的元老,與李兆會存在「奪位」之爭,最後「哭著離開了海鑫」 。目前李天虎與冀東水泥在當地合辦水泥廠,同時經營多家攪拌站,還在聞喜和運城開發房地產。

與李兆會關係較近的六叔李文傑,內部人士透露,雖然李文傑曾任公司總裁,但是沒有受到李兆會充分信任和放權,在鋼鐵行業景氣的年份李文傑在企業掛名,到2009年後鋼鐵行業開始不景氣,李文傑選擇抽身走人,被李兆會安排到洋縣釩鈦磁鐵礦有限公司。

內部人士透露,李兆會的妹妹李兆霞支持、幫助李兆會將叔伯們擠出海鑫核心層,但之後李兆霞主導的海博鑫惠,也扮演起 「二道販子」的角色。

一位供貨商向財新記者透露,李兆霞一直負責海鑫集團的財務,從2011年開始,集團的採供銷走賬程序就轉到海博鑫惠,即使之前的合同是與海鑫國際鋼鐵公司簽署,結算對賬也要經過海博鑫惠。供貨商表示,海博鑫惠進料後再轉手賣給海鑫國際鋼鐵,由於海博鑫惠為海鑫集團旗下獨立核算的公司,該供貨商認為這是一種不恰當的套利行為。

海鑫內部人士透露,李家人自身爭鬥不斷,對外部管理人員的信任度更低。辛存海、侯嵐雲、逯光普、陳金髮等跟隨李海倉的 「託孤重臣」在海鑫集團已失去話語權,辛存海在李海倉去世時也曾是董事長位置的有力爭奪者,之後外放到太原辦事處。

熟悉李家的供貨商對財新記者表示,現在總部大樓留守的沒有李家人,海鑫集團高管為首的是總監李偉程,是李兆霞從上海調來的空降高管;執行總監劉世平,也是去年被李兆霞以重金從日照鋼鐵請來的空降高管。財新記者聯繫到劉世平,他對於海鑫的債務情況三緘其口。有供貨商表示,李、劉只是執行者,並沒有實權。

對於討債人一再要求交代企業實底,一位海鑫集團中層這樣回應: 「我心裡都沒底,我怎麼給你交代實底。 」人所共知的是,2003年李兆會22 歲時因父親遇害緊急接班,但他醉心於財務投資,逐漸脫離鋼鐵主業。李兆會持有海鑫集團90% 股份,通過集團控股海鑫實業,再通過海鑫實業持有民生銀行、申銀萬國、山西證券等股份,在二級市場也頻頻出手,近年來獲利頗豐。

而在海鑫集團之外,李兆會兄妹還在北京擁有和嘉投資、惠宇投資等兩家投資公司。其中和嘉投資李兆會佔80% 股份,李兆霞佔20%,和嘉投資主要投資了教育科技和地產公司。兩家投資公司的法人代表均為李兆霞。

一位海鑫集團總部員工對財新記者透露,只有李兆會、李兆霞這些李家人才能決定海鑫集團的前途,但連大樓內 部員工也沒看到過他們,兩人已近半年沒有回海鑫總部。以前李兆會每年也只回一兩次,每次回來和企業管理人員開 個會、吃個飯,之後就匆匆離開。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海鑫員工也想得到李家一個明確說法, 「現在找他們就跟找MH370一樣難」 。

海鑫集團的法務人員沒

有到法院協商調解事

宜,因為「企業沒有錢,老闆沒發話,過去

沒有意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4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