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 古鑑今可知興替,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番道理人盡皆知,但現實中又有幾多人,真正可從前人或自己過往的決策失誤中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最不變者仍是人 性中的貪婪基因。利益最大化創造文明,但不受監管的貪婪卻是金融海嘯禍首。能把垃圾包裝成寶物高價出售,相信是金融推銷員的至高境界;但Buy Side亦不一定全部好人,掌握他人資金(OPM)前途者說到尾其實也只是產品的美麗包裝,被行內尊崇備至的基金經理,也有害群之馬,2003年美國就有 互惠基金經理自肥醜聞。美國證監會作為證券市場把關者,究竟有沒有做好保障投資者利益的本份?假如監管有效,又何來馬多夫及史坦福事件?連監管機構亦信唔 過,怪不得有位從事債券交易超過三十年的仁兄,竟然會選擇把現款存放保險箱的極端例子。 幫襯華爾街有如掟錢落河 利之所在,連 一向講求至高誠信的傳統商業銀行,亦撈過界經營證券、保險業務。1999年11月4日美國國會通過了《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標誌着金融分業經營管理的瓦 解,改寫了整個行業的盈利模式,但始料不及的是,此舉也同時成就了一場金融生態災難,不出十年已成功累積能量引發一場金融海嘯。傳統銀行、保險公司為追求 回報,美其名為跨業混業經營創造價值,問題卻在於「利益衝突」。銀行掌握了企業與個人信貸資訊優勢,客戶對銀行的信賴被濫用,銀行既是企業貸款方,又為企 業發行證券充當承銷商。書中自有黃金屋,一本寫於半世紀前的財經寶典,叫做《Where are the Customers' Yachts? Or a Good Hard Look at Wall Street》,中文版譯作《你的遊艇在哪裏?》。作者Fred Schwed以無間道角度揭露華爾街的掠水手法,不外乎積極搵機會刺激客人做大大小小買賣,簡直可以用唔理好醜去形容,華爾街被形容為街頭係一條河流,街 尾卻係墳場,原來幫襯華爾街就形同掟錢落水,由得佢冲咗唔知去邊!本書的震撼力,在於點出在變幻才是永恒的金融世界,今天投資者與中介人的行為、小股民所 犯的錯誤,竟跟數十年前一樣。書中記述的故事都來自華爾街,但天下烏鴉一樣黑,在全球一體化下,不同的市場不會有多大差異,別以為自己那會這樣容易中招, 更不要自命聰明以為可以戰勝大鱷,切記機深禍更深,貪婪才是每個人應該突破和克服之最陰暗面。胡孟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