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們的反擊:投資者列舉高盛“四宗罪”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2133
除了傲人的業績,名滿天下的高盛還因為“木偶門”被大家所熟知。曾在高盛工作12年的前員工在離職信中痛斥高盛道德敗壞,將客戶當成“提線木偶”,玩弄於鼓掌之間。但如今,“木偶們”開始反擊了。
喬治敦大學金融學教授James J.Angel是汽車旅館公司Grace的股東,高盛收購該公司後采取了一系列舉措,讓他覺得像木偶一樣被操縱。他聯合了其他投資者向高盛挑戰,列舉了高盛的四宗罪:
1、向股東隱瞞財務信息。2007年,高盛旗下一家名為Whitehall的私募基金22億美元收購了經營汽車旅館的公司Residence Inn。被收購後,該公司的名字改為W2007 Grace Acquisition,並由高盛員工直接管理。高盛旗下的高盛抵押貸款公司為該筆交易提供了貸款。
收購之後,高盛將Grace從紐交所退市,並停止支付股息,將它變為了“黑箱”。因為根據SEC規定,股東數少於300人的公司無需向其公開財務信息。高盛同時采取了其他措施將Grace“藏起來”。比如股東如果需要看公司財務狀況,被要求支付每頁10美分的費用,並且要簽署保密協議。
因為這些麻煩,投資者們於是迫切地想將股票出手。高盛收購時並沒有購買優先股,當時優先股的價格為25美元,但之後一路暴跌至只剩5美分。房地產蕭條和停止分紅是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但不透明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2、先打壓價格,再暗中購回優先股。2012至2013年,一家名為PFD控股的神秘公司開始大量收購Grace的優先股。2012年時,PFD以3至5美元的價格買入,不久後,優先股價格迅速翻了一番,現在已經漲到12美元。最新數據顯示,PFD已經擁有58%的優先股。
那麽,PFD公司是何方神聖呢?很少有外人了解。Grace在介紹中稱PFD為姊妹公司。換句話說,PFD背後依然是高盛。紐約時報記者就此詢問了前高盛管理層。該人士稱並未聽說過這家公司,不過他開玩笑說PFD大概是Pretty Fishy and Dodgy的簡寫。額,事實上他用的是另外一個“F”開頭的詞,不過你懂的。
3、Grace公司的治理結構也很成問題,而且它沒有設獨立董事。Grace曾宣布要召開董事會會議進行投票,但隨後又稱參加會議的法定投票人數不夠。去年8月,Grace稱要延遲另外一場特殊的董事會投票的會議,原因是神秘的PFD向Grace“發出收購要約,將於2013年底前購買尚未收購完的剩余股份”。但事實上,2013年並沒有所謂的收購要約。
4、自導自演,關聯交易。2009年時,高盛抵押貸款公司消除了Whitehall公司5.45億美元的債務,換取Grace旅館80%股票的期權。當時Grace正陷入困境,這筆交易可能拯救了公司。
到了2012年,高盛抵押貸款公司又作價1.75億美元將這些期權賣回給Whitehall。這些交易純粹是高盛自導自演,公平嗎?這其中似乎沒有任何獨立的第三方參與。兩樁交易的最終結果是,Grace被倒了兩手之後又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回到了Whitehall。這讓一些優先股股東擔心,他們的利益是否被置於Whitehall之後了呢?
(文章內容整理自紐約時報相關文章,作者JESSE EISI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