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山西煤炭如何登上信貸黑名單

http://www.infzm.com/content/98073

風向驟然轉變,讓山西省和整個煤炭行業都感受到了資金收緊的寒流。

「要是沒發生聯盛和中誠信託的事,這項目也許還可以做。但現在真的一點辦法也沒有。」一家信託公司的項目經理對張景平(化名)無奈地搖搖頭。

這是張景平第幾次被信託公司拒之門外,就連他自己也數不清了。

張景平是山西省呂梁市一家民營企業的負責人,因為與山西省聯盛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盛)互保近20億,2013年11月29日,隨著聯盛宣佈破產重整,一夜之間,他的資金也被凍結了,原先對他熱情有加的銀行都向他關上了大門。

無奈之下,尚有4個億資金缺口的張景平只得去找融資成本更高的信託公司,但眼下,信託公司也表示無能為力。

14家金融機構聯名上書

風向驟然轉變,讓全省、全行業都感受到了資金收緊的寒流來襲。

「要不是聯盛出事了,誰都不會想到,煤炭行業的風險會來得這麼快。」山西省銀行系統人士如此感慨。聯盛申請重整直接成為銀行業對整個山西煤炭行業全面收緊的催化劑。

聯盛申請重整後不久,12月6日,14家金融機構將一份名為《關於請省委省政府出面協調聯盛重整事件的緊急報告》遞交到山西省政府,對於聯盛事件的評估,以及後續所產生的持續影響,金融機構們表示情況危急。

報告提到:「該事件會讓不良貸款率急速升高,資產質量嚴重惡化。提取不良貸款撥備將吃光銀行當期的利潤,大量銀行利潤直線下滑,甚至出現虧損。

「部分債權銀行的授信、審批權限已經上收總行,勢必會影響今後山西的信貸投放。各銀行從業人員面臨追責的風險,從而影響了銀行從業人員的穩定。

「此事件也已經影響到了部分金融機構的流動性,極易發生擠兌。而以集合債、信託為代表的多家省外金融機構債務性資金無法兌付,甚至將波及到省外民眾。

「更讓金融機構擔心的是,處在經濟下行期,一旦省內企業效仿聯盛做法,將會引發連鎖反應,惡意逃避債務。」

雖然在事件過後,多家金融機構派駐工作組,採取一系列風險防範措施。但多名山西銀行業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證實:一旦某一行業和區域被列為逃避債務的集中、高發區,金融機構將採取一致行動,提高信貸投放的准入門檻。

報告中還提到在聯盛事件得到妥善處理前,金融機構也將收緊對山西民營企業,特別是煤炭行業的信貸投放,並排查和評估煤炭行業存量貸款風險。

工商銀行山西省分行的內部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股份制銀行已經全面停止了山西省煤炭行業的新增貸款,續貸要看企業的情況。國有銀行也在陸續收緊,鑑於煤炭行業依舊是山西省的支柱產業,國有銀行還會保證一定額度的信貸投放。

多家山西省民營煤炭企業向南方週末記者證實,銀行的抽貸正在向山西省的煤炭企業蔓延。

無獨有偶,1月初,同樣是涉及山西煤炭行業,中誠信託的兌付危機已經使得金融業一度風聲鶴唳。

1月15日,中誠信託向投資人發出了「期滿之日存在損失本金的風險」的緊急公告。

募集資金30億的礦產信託產品——誠至金開1號集合信託計劃,截至2013年12月31日,專戶資金賬上僅剩567萬。

融資方振富集團的實際控制人之一王平彥曾在2012年5月,因非法集資鋃鐺入獄。

該集合信託計劃由工商銀行私人銀行部發行,工商銀行曾一度否認「負有較大責任」的說法,並不承諾兜底。

最終,工行並沒有撇中誠信託於不顧。中誠信託、工行總行和山西當地政府各自推薦一家機構戰略投資者,將30億元的盤子接下來,信託計劃的投資人順利拿回了本金。

「無論是聯盛,還是中誠信託,出問題的只是冰山一角。」一些信託公司的項目經理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

南方週末記者從多家信託公司證實,山西的礦產項目已經列入信託公司風控的黑名單。

2014年,幾乎沒有信託公司敢接這類項目。「國有企業還有可能進入備選之列,民營企業是想都不要想。」一位信託經理說道。

即便過了信託公司的風控,融資規模也要控制在5億以下,而且更強調分散性,內蒙古、新疆、山西、陝西等煤炭大省分散投放。有銀行資金對接的通道類業務,信託公司也會慎之又慎。

因為相比於房地產信託5億到10億左右單筆規模,礦業、煤炭等信託單筆發行規模動輒20億左右大單。

風向驟然轉變,讓山西省和整個煤炭行業都感受到了資金收緊的寒流。 (CFP/圖)

煤老闆和金融機構的蜜月

蜜月期始於山西省的煤炭行業整合。

資源的勘探和開採需要投入較大的資金成本,從取得礦業權到建設礦井巷道、購置設備、引進技術以及承擔各種稅費,加上資源整合政策對企業提出的新的要求,礦產能源企業面臨著較大的資金壓力。

我國礦產資源法規定,探礦權和採礦權都有一定的期限,且權利人在登記的礦區內必須完成國家規定的最低投入,因此,煤礦企業必須要在窗口期找到資金。

一邊是迫切需要資金的煤礦企業,一邊是「四萬億」刺激政策出台,銀根一路放鬆的金融機構,於是兩者一拍即合。

而對金融機構而言,一旦產業開始集中,意味著大浪淘沙後存活下來的企業,其資產會以幾何倍數速度增長。

2010年前後,向煤炭產業投以重金的中信信託曾預測,煤炭行業的利潤率在15%到35%,而且至少在未來的五年到十年,煤炭供不應求。僅就山西一省,就有一千億到兩千億的資金需求。

一時間,中信信託成了行業的標竿,大批信託公司也在積極搶佔山西的煤改市場。

而參與煤改項目最多的四家信託公司分別是:中信信託的聚信匯金能源礦產系列、華潤信託的焱金系列、外貿信託的鑫欣系列和中融信託的融源能源礦產系列。

這些信託項目也從山西煤炭資源整合、技術改造升級入手,逐漸發展到內蒙古、貴州、陝西等省份。

當時中信信託創新研究部總經理、現任中信信託副總的李峰親自坐鎮,赴各地推介礦產信託產品。

這其中,通過公開資料可查詢到的包括:「聚信匯金煤炭資源產業投資基金Ⅰ號」為山西普大集團募資25億元,「2號」為山西宏盛集團募資10億元,「4號」為永泰能源募資17億元,「5號」為金暉能源募資10億元,「7號」為永泰能源募資7億元。

礦產信託較高收益率也是吸引各路投資者的關鍵,「當時,礦產信託預期收益率最高可達16%至17%,平均收益率也有9.8%。」一位參與多款礦產信託項目設計的信託經理向南方週末記者回憶。

與此同時,恰好趕上監管層對房地產信託業務出台窗口指導意見,進行規範。中央又相繼出台了一系列對能源企業的鼓勵扶植政策,從而推動了信託公司大舉進入收益率較高的礦產行業。

一位聯盛的債權人機構人士向記者回憶當時的盛景,「聯盛是建行的3A級授信客戶,當時如果只憑我們一己之力,根本就碰不上聯盛的邊。現在我們也要傍著建行,我們還指著他們幫我們做還款優先性談判。」

而來自用益信託的數據顯示,在最近兩年的信託產品中,2013年出現兌付危機的產品就有十多個,但最終均由信託公司等機構償付解決了。僅在2011年國內就有36家信託公司參與發行了157款礦產資源類信託產品,發行規模為481.29億元。與2010年相比,產品數量增加了161.67%,發行規模更是同比上漲了253.92%。

自2011年至今,信託公司共發行礦產資源類信託規模超1000億,平均發行期限為兩至三年。也就是說,2013年下半年開始,將迎來這類產品的兌付高峰。2014年將有150億礦產類集合信託到期。而這並不包括不對外披露的單一資金信託計劃。

煤價下跌之後

然而,高回報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高風險。「這些信託產品的硬傷在於,發行者根本就沒有考慮到經濟下行的風險。如果發行產品的時候,信託公司對煤炭的走勢有一個誤判的話,風險自然就高了。」上述投資經理告訴記者。

在整個市場都瘋狂的情況下,拼的就是冷靜。資本市場向來波詭雲譎,喜歡風雲突變,沒有人能成為永遠的贏家,尤其是頭腦發熱者。

上述信託經理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國有煤礦併購重組可以從銀行取得信貸資金,信託公司的礦產信託針對的多為民營礦的併購擴建和技術升級改造。資質好、資源好的礦產公司比較容易從銀行獲得貸款,而走信託渠道的大多是各方面條件較弱的中小礦產公司。」

礦產信託多採用採礦權作為信託抵押,礦產信託如期取得收益的前提是礦產儲量與之前探測儲量相當,深埋地下的礦產究竟價值幾何,對信託公司來說很難做出準確判斷,評估結果也是項目運作中爭議最大的部分。

礦產投資回報週期較長的特點也增加了投入的不確定性,我國目前在產的大部分礦山,投資總額都超過了當初的預算。

而一些煤礦權屬不清的問題,更像一顆隨時可能引爆的定時炸彈。

即便信託公司通過前期充分的淨資產調查,規避了上述風險。煤炭行業下行週期的到來,卻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從2012年5月開始,煤炭價格的連續下挫,直接導致煤炭企業利潤的大幅下滑。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佈的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顯示,2013年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利潤比上年減少1202.3億元,同比下降33.7%。

28家煤炭行業上市公司中,有22家在2013年出現不同程度的業績下滑,佔比接近八成;其中業績預警類型為「預減」、「略減」和「首虧」的分別為17家、3家和2家。

28家上市煤企中,大同煤業首度虧損,預計虧損額達到13.5億到14.5億;安泰集團預計虧損2.35億元。

1月29日,鄭州煤電發佈公告稱,2013年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下降70%到90%。平煤股份、神火股份2013年三季報均顯示,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下降超過三成。

然而,漫長的冬天似乎看不到盡頭。2014年2月6日,秦皇島港煤炭庫存已經向上突破800萬噸,最近三週存煤量上漲近200萬噸。根據以往的經驗,秦皇島港出現超過800萬噸的警戒線也意味著煤炭價格還會大幅下跌。

金融機構對煤炭企業的信貸收緊,對資金鏈本已岌岌可危的煤炭企業猶如釜底抽薪。一旦後續資金無法對接,危機會像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接踵而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0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