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做生意與物業收租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2/blog-post_6818.html
有位前輩在一家旅遊巴公司工作多年,他的老闆有二十多部旅遊巴,整計今天的牌價及車價,其公司的資產市值已經過億元。前輩跟止凡分享他老闆的性格總是「算死草」,最麻煩的是每架車的運行班次都要「計到盡」,令前輩有不少抱怨。

前輩的老闆都不會仿傚行內習慣的做法,例如某公司向他包起四輛車用來接載員工上下班,行內慣常會把這四輛車分派出去,於是這四輛車接完該公司員工上下班之後,車輛及司機都可以閒置一下,因為反正錢都是該公司包起了,其他的接載工作就靠別的車輛去做。可是,前輩的老闆總是會把每輛車及司機的空閒時間都用盡,要司機不時報告位置,如果有新工作,又有閒置車輛及司機,司機都需要多走三兩轉。

本來這應該是一次半次的特別操作,因為例如某飲食集團每月用60萬包起幾輛車,按合約來說,這幾輛車是全天侯待命的,但前輩的老闆永遠都把這幾輛車計算在其他工作按排之中,有時因其他工作而延誤了接載該飲食集團的時間,就要司機找些大話作解釋,例如拿車去檢查修理之類,實情是違約地做了別的工作才對。

其實有足夠的生意及工作,前輩的老闆大可以多買幾部旅遊巴,多請幾位司機,自然大家都能做得更輕鬆。不過,做生意的,又能生存的,一定會想得很盡,今天的生意額不代表未來的生意額,而生意額亦不會因為多買入幾部車而增加,如果多買幾部車回來,未來生意額下降怎算呢?就算單看今天,生意額不變,但多購入幾輛旅遊巴,資產回報率便即時下降不少。本來用了20輛車能做這個金額的生意,今天要用25輛車去做同樣金額的生意,平均每輛車的賺錢能力都變少了。

做生意的,想生存,一定要想得很盡,把資產的效益發揮到最盡,只要還能想到操作辦法的話,都不會隨便增加資本,除非迫在眉睫,即不增加資本就增加不了生意額及盈利。在這樣的思維之後,員工怎能舒舒服服地去工作呢?員工工作得太舒服,代表老闆還有很多資源未發揮到極點呢。

前輩這個分享,令我想起在香港最多人致富的方法,即物業收租。如果把物業收租當成一盤生意來看的話,其租金回報多不會受你持有多少物業而下降,通常只要不斷買入更多的物業就行,為何這麼「著數」呢?換成是旅遊巴的例子,不停買入旅遊巴定必過份擴張,拖低回報,對生意有負面影響。每盤生意都會計好數,計算好生意額、市場份額及擴張步伐,不可能像物業投資,越買得多就越好。

物業投資亦是一盤生意,但不太受生意額的影響,多買一間就多一間收租,最大的分別在於香港樓市的供求問題。香港一直都有強大的住屋需求,買也好,租也好,一向都是供不應求的,所以物業收租這盤生意很容易做,看到市場的現況,只要不斷買入,就能增加現金流。投資者都不用擔心回報率被攤薄的問題,因為多買一間就保證能收租,這是物業收租這盤生意的優勢,亦是為何物業投資讓最多香港人致富的原因。

明白此道理之後,就會瞭解其實物業投資都是一盤生意,只是因為香港樓市的供求問題而令這個生意操作少了很多顧慮,但這並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定律。大家還記得不少香港人90年代到加拿大炒樓的慘痛經歷嗎?今天到內地一些「鬼城」買物業,到一些三四五六線城市作
物業投資,他們都能夠幾百幾千畂地畫出來建房給香港人買。但大家可能都知道這些地方的租務市場都不會像香港一樣,買了的物業就只能空置著。

所以物業放租這盤生意之所以成功及容易操作,只因香港地少人多的物業市場出現供求失衡所致。要成功應用這樣的生意模式,也要留意當地市場的供求問題是否跟香港相似,例如倫敦、紐約、北京、上海、東京、大板等地方,否則後果未必樂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