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樓市數據分析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2/2014.html曾經在2010年年尾分享過一篇有關樓市的數據,當年的數據來自ED經濟一週的一篇專訪,訪問美聯老闆黃建業對樓市的看法。今天再看看當年的數據在今年有何變化。 供款負擔比率2010年 - 全港的供款負擔比率只有36%,按揭息率升1釐後供款負擔比率便是39%,升2釐後比率就是43%,而97年超過80%。 2014年 - 供款負擔比率上升至54%,輕微高於歷史平均值48%,而按揭息率只會升不會跌,所以供款負擔比率還是會上升的。供求數字 2010年 - 由2003年到2010年單位數目都是供不應求,8年來的總供應量是82800個,而總需求量是133595個單位。2014年 - 先看看從網上下載的圖表:圖表指出私人住宅的落成量,2003年至2010年有大約12萬,這個數字不同於黃先生當年所講的8萬多供應,當中原因可能是落成量不等於供應量吧。按這個供應量的趨勢,加上知道了政府找地的困難,今後亦難有像2003至2006年平均2萬伙的落成量,供應量亦更少。至於需求量,看看人口圖表:一直人口增長都是輕微而穩定,可以假定需求量仍舊,總括來說,未來的供求狀況仍難有大幅度改變。 美國失業率2010年 - 預計在2011及2012年都仍處於8%-9%,所以美國沒有條件加息。2014年 - 雖然美國失業率仍超過7%,算是在高位,不過伯南克在上年已經替減買債及加息作出條件,今天亦已經開始減少買債,加息亦不會是太遠的事情。供完按揭貸款
2010年 - 在2006年有52%自置物業供完按揭貸款,相信2010年還會更高,因為業主不用供樓,理論上,手中有較多餘錢作周轉,更有條件待樓宇善價而沽,因此業主叫價有條件企硬。2014年 - 事隔多年,相信今天這個比例會更高,加上政府的辣招,沒壓力的業主們一直叫價企硬。
國內資金 2010年 - 在國內,2004年財富突破10億元人民幣的僅約100人,而突破100億元人民幣的僅1人,但今時今日卻升至1900人及140人,這個財富增長令近年國內到香港買樓的資金停不了,亦解釋了為何資金在2004年以前沒有很多買入港樓,相信未來這些數字會更驚人。2014年 - 當然今天國內富豪的數字一直上升著,不過香港政府已經出招把這些熱錢擋在門外了,這只會是一個長遠因素,在政策下短期影響有限。仍是那句話,就是數據很有用,然而在分析數據時還要明白長線及短線的影響。從長線角度來說,宏觀的供不應求的問題還是難以解決,高地價政策仍是不容易改變。另一個長線因素則是國內資金,香港政府的辣招不會永遠不撤回的,長遠來說,香港還是會變成美國的紐約或英國的倫敦,不是嗎?至於短期,受太多因素影響,貨幣收緊、加息、政策等,看似每樣都是不利,看來這是長、短因素之間的角力。經常在想,香港過去30年樓價的升幅,能否在未來時間繼續呢?看完這些數據,心中能否有個譜呢?當日的文章: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1/10/blog-post_13.html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