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不知從何開始?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01/blog-post_28.html曾經有位年輕朋友跟止凡討論投資理財,指實際操作不知從何開始。不少人初出茅廬,對投資理財認知不深,但又有幸接觸到一些財務知識的相關文章,開始對投資理財認真起來,但是就是太認真,所以反而有個擔心,怕一出手就失敗,而不知從何開始。
其實不要說初出茅廬,可能有些朋友是工作多年都從來沒有進行過投資理財,極其量只是懂一點量入為出,即看見薪金多少,就控制支出,有大筆金錢要花時,例如想去旅行、買名貴手袋、買靚車(多是供車會)、換傢俬等,就像有了目標一樣慢慢剩錢儲蓄。至於投資股票、物業等,就是不懂,到知道時又不懂開始。
投資理財不知從何開始,最大原因是太怕失敗,這可能如富爸爸所言,是現今教育制度出來的概念。自上學開始,我們都被灌輸一些概念,就是「不可以出錯誤,一定要答對答案」,世界每條問題都總有標準答案,每件事情都有規則,按規則去做就為之對,否則就是錯,做錯事就是失敗,失敗就會被罰,可能是不合格、不能升級、不能畢業等。
然而,到了真正的財務世界,這個概念就不太可取了,為何不少白手興家的富人當年的學業成績都不一定很好呢?學業成績最厲害的都去了什麼地方呢?多是公務員、專業人仕等,社會需要這類人,而這類人所做的事不能接受經常出錯,所以教育制度是培養這類人才的。但教育制度並沒有教大家如何投資理財,而投資理財所需要的思維是trial and error,從錯誤中學習,與學堂所教授的概唸完全不同。
從以上討論,要開始投資,不妨先出擊,邁出第一步,再不時作出修正。錯了不用怕,發現自己出錯就改,交一點「學費」也無妨。如果永遠要完全肯定及正確才出手的話,根本不會發生,因為如何學習正確理論也好,不親身嘗試,始終學不懂,好像學游水及踏單車一樣,是需要親身試驗的,投資亦相似,真實經驗很重要。
曾經有朋友向我分享,話建議同事買入某股票之後股價下跌,同事就向他埋怨。這位朋友也是價值投資者,他真心覺得這支股票是有價值且值得買入才提議同事買入,誰知這位同事定必要逢買必升,之後還在不少其他同事面前傳這位朋友的壞話,話被累賠錢了。朋友其實有點不憤,最大問題是他這位同事不知道投資是什麼一回事,平日只會儲蓄,滿手現金,但又不敢走出投資的第一步,就是怕錯、怕輸、怕失敗,朋友好心提點意見,但靠落得如此對待。
其實我投資股票多年,亦有不少「交學費」的經歷,最深刻的是金融海潚時的Citibank及AIG,其實多年前自己對金融股的運作並不是完全瞭解,幸好當時本金有限,學費不算多,及後什麼一級資本充足率、衍生投資產品、槓桿比率都算弄個明白,對每家金融機構的安全水平算是有多點認知。還有近年的中國動向(3818)也是,當時迷信於股息率,越跌越買,直到公司回購分店的存貨,才明白存貨問題可以被這樣玩弄,對零售業又多了不少認識。
事實上,我根本不算什麼,連巴菲特都出過不少錯,他曾投資的航空公司、紡織公司,還有不少他錯過的投資好機會,大家可以花點時間追查一下,他都在股東會上承認及討論過。總之,怕輸就永遠都不開始,亦有些知識難以獲得,今天我對所投資的公司瞭解程度比從前多,這是因為曾經「中招」,所以我明白什麼情況會出事。錯誤及失敗不要緊,最重要是承認錯誤,從錯誤中學習,財務知識自然能因此增長。今天我對我的投資項目仍不算100%瞭解,難道到今天我還不應開始投資理財嗎?哪我怎能從將會出的錯誤中學習呢?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