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樣的互聯網公司是好公司?
來源: http://xueqiu.com/7207662042/26730935
1. 公司大幅領先,所在領域具有馬太效應,“老二非死不可 “形成馬太效應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最終的結果就是勝出的公司獲得壟斷紅利。例如即時通訊領域的QQ,微博里的新浪微博等。究其原因,社交用戶的核心需求就是交流,因此互相影響巨大,最終某一群體的用戶,只會聚集到某個特定平臺。即使是掛掉的MSN,以前也可以認為在外企白領里具有馬太效應。在遊戲領域,競技類遊戲也會有馬太效應,如英雄聯盟,穿越火線等,基本都是壟斷了所在的細分市場。但其他端遊和頁遊的馬太效應就不太明顯,如天龍八部,征途,傳奇等可以同時存在多年。具體原因,大致是因為RPG遊戲玩家的需求多樣化,需要不同類型的遊戲滿足。而細分市場的競技類遊戲,用戶需求明確,精確,而且玩家間的互相影響也更大(如打槍遊戲,大家都玩CF,所以我也玩CF)。在電商領域,淘寶的C2C也呈現馬太效應,平臺規模越大,商家和用戶越多,反過來又促進平臺變大。但在京東,蘇寧易購,易迅等參與的百貨類B2C領域,馬太效應較弱。原因是這幾大B2C目前差異較小,多數是標準化商品,用戶基本是哪里便宜去哪里,因此幾大B2C都在努力的發展商戶開放平臺來突圍。需要關註的是,在折扣特賣的細分領域,唯品會是不是擁有馬太光環?這個我了解不多,歡迎大家討論~視頻行業的馬太效應則比較弱,仍處在廝殺階段:拼外部內容的話,要麽是看誰獨家買斷燒錢多,要麽就沒有差異化,去誰家看都一樣。拼自制內容的話,馬太效應更沒有了,用戶口味的多樣性,決定了每家都能抓住一部分用戶,我喜歡去優酷看《曉說》,但老婆更喜歡去搜狐看《極品女士》。馬太效應的一個重要基礎是形成能夠自增強的閉環。社交領域是特定用戶間的閉環,朋友都用QQ,所以我也用QQ,同事都在用MSN,所以我用MSN。淘寶網則是用戶和商家的閉環,用戶多則商家多,商家多則商品多&商品便宜,進而吸引更多用戶。2. 用戶粘性強這個比較容易理解,最典型的就是微信。在功能上,易信,來往和微信都能滿足需求,但我不會離開微信去用易信,因為我的朋友都在這里,社交關系鏈在這里,這個就是用戶粘性。類似的社交粘性公司還有:新浪微博,YY,豆瓣,知乎等各種社區化產品遊戲開發中,通過社交機制加強用戶粘性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因為玩家長期留在遊戲里並付費,更多的是因為他在遊戲里遇到的人,以及與這些人之間的愛恨情仇。沒有社交關系的公司怎麽辦?用戶體驗和用戶習慣也可以建立粘性。比如我搜索用百度,一是長久養成的習慣,二是搜索結果還算滿意。購物上淘寶,是因為它東西多,價格便宜,還有支付寶保障,他是C2C網站里體驗最好的。如果沒有特別大的差異化優勢,用戶習慣一旦確定就很難改變。比如各個視頻網站,都培養了自己的習慣用戶,即使我看《中國好聲音》不得不去搜狐,但看完之後,還是繼續用優酷,因為習慣。由習慣帶來的粘性,雖然在同質競爭里問題不大,但容易被新的模式和差異化競爭取代。例如多年前的新聞門戶,新浪和搜狐都有一批忠實用戶,後來QQ開始彈窗… 再後來,出現了微博,微信,自媒體…3. 用戶使用頻率高,使用時間長這里的傑出代表還是微信,大家可以統計下自己每天打開微信的次數,使用微信看各種資訊的時間。一個產品,用戶用的多,用的時間長,賺錢的事情自然可以慢慢挖掘。另外一個例子是PC上的360,安全產品其實是一個使用頻率很低的產品,收入空間也非常有限。奇虎在完成安全產品布局後,借勢推廣了360瀏覽器,導航站,遊戲,搜索等高頻率的產品,營收才開始爆發。使用頻率低的產品能不能成功?可以,在單次使用期間,蘊含了比較大的商業價值。比如搜房網,汽車之家,易車網,每一個來的用戶,都有潛在的購房和購車意願,所以在收入上也能找到大空間。另外以年度周期來看,搜房和易車的用戶訪問頻率不高,但在用戶買車和買房的時間區間里,訪問頻率也是比較高的。4. 具有用戶平臺,業務穩定性強2007年以前,遊戲行業的領頭羊還是盛大,網易,九城等公司。到了2013年,騰訊在遊戲領域已經是一騎絕塵,360也是後來居上,而昔日幾家公司的業務則大多處於停滯和衰落狀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騰訊和360具有平臺優勢,只要用戶在,就可以源源不斷的推送新產品。而單純的遊戲研發和代理公司,穩定性就會差很多,一款產品不成功,用戶就會流失到其他公司。類似的案例還有國外的Zynga,作為盛極一時的facebook遊戲開發商,在連續幾款遊戲失敗之後,衰落的速度令人震驚。用戶平臺是怎樣形成的?這個問題很大,可以從馬太效應,用戶粘性,使用頻率,業務協同性等多個角度來分析,以後有機會再單獨討論。目前可見的幾個平臺:QQ,微信,360系列,淘寶和天貓,YY,新浪微博(勉強算半個),人人網(衰落中)5. 好的生意模式互聯網公司大致有兩種商業模式:一是賺用戶的錢,讓用戶為更好的體驗付費,比如騰訊的遊戲和各種鉆,YY里的鮮花和汽車。二是賺企業的錢,比如百度和阿里。兩種方式的基礎,都是以大量用戶為基礎的,這也是互聯網的偉大之處,一切以用戶為核心。不同業務的公司,有不同的命。遊戲公司的利潤率輕松達到40%以上,而B2C電商和視頻網站還在為盈利苦苦掙紮…所以,什麽是好生意?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分析:用戶的獲取和維護成本:互聯網是以用戶為中心的,獲得用戶是賺錢的基礎。易車的營收略高於汽車之家,但凈利潤只有其50%左右,主要原因是其需要從百度導入用戶,營銷支出較大。B2C電商們的一大支出也是流量費用,而騰訊和YY這些用戶平臺,獲取和維護新用戶的成本就會低很多。潛在的付費用戶數量:百度和QQ都是典型的長尾付費,付費用戶數量巨大對用戶和企業的付費吸引力:QQ用戶願意為黃鉆付費,但新浪微博用戶很少為會員掏錢付費深度:房產和汽車企業明顯比淘寶小二有付費深度付費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例如大環境不好的時候,向企業收費的公司受影響會比較大。收入增長和成本的關系:好公司的一個特征是,增長和成本的線性關系很弱,用戶和業務爆發式增長,但成本增長很慢,由此帶來利潤率的提升。這一點也是互聯網公司和傳統制造業比較大的區別。6. 好的公司文化和管理層這個是投資所有公司都需要考慮的。正面典型,騰訊可以算一個,創始團隊穩定互補,管理層專心業務,公司文化受到員工認同,管理規範等等。負面的… 可以看下橋哥的盛大,朱哥的九城,和曹會計的新浪。最後,感謝雪球,還有雪球上認識的朋友們~~~寫的有點亂,不足之處,歡迎大家討論!@不明真相的群眾 @梁劍 @傻大黑粗 @高頻交易者 @Ricky @從易 @Teslafans @TAKUN @釋老毛 @GT周 @國老 @富蘭克淩 @余曉光 @堅信價值 @滴水石 @李妍 @朱時雨 @雨楓 @炒飯鍋鍋 @許誌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