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煤化工 “黃金十年” 將至?

2013-12-02  NCW
 
 

 

發改委今年的態度大轉彎,對煤化工項目從 “嚴控” 轉向 “肯定” ,審批大大加快,煤化工項目扎堆開建隱藏重重風險◎ 本刊記者 張伯玲 文zhangboling.blog.caixin.com 曾在山西兩家煤炭國企做過銷售經理的王光春,從去年開始覺得煤難賣了,今年的形勢更加嚴峻。 “過去黃金時期,都是客戶上門找我。從去年開始,是我們要上門找客戶,而現在是去哪兒找客戶都不知道。 ”賣了十多年煤的王光春對財新記者說。

王光春現在供職于山西大同煤礦集團(下稱同煤集團)旗下公司,客戶主要分佈在山西、山東以及京津冀地區,但現在山西省外的客戶越來越少。 “很多省市都出台了煤電互保政策,當地電廠必須用當地煤炭。 ”他補充說,京津冀及山東還出台了限制煤炭使用的政策, “現在這些地區的煤炭銷售競爭非常激烈” 。

為了治理霧霾汙染,這個冬天,中國政府在京津唐地區開始實施嚴格的大氣治理措施,其中重要舉措就是限制煤炭使用。按照國務院及環保部要求,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要降到65% 以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相應減少煤炭消耗9300萬噸,年均減少約2000 萬噸,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增加天然氣消費1500億立方米。

銷售困難,價格疲軟,煤炭企業不得不尋求轉型。越來越多的煤炭企業選擇了向化工等下游延伸。而國家發改委對新型煤化工項目的審批節奏也顯著加快,中國煤化工項目迎來開建高峰。

煤炭企業扎堆轉向煤化工,產學界多有擔憂和批評。很多人指出,新型煤化工產業有助于企業轉型,但當前大規模扎堆上馬仍須三思;更重要的是,如果不能解決煤作為化工原料的汙染問題,用前端生產的汙染和損耗換取末端消費的清潔, “按下葫蘆浮起瓢” ,最終仍可能得不償失。

煤企進入微利時代

一年來,煤炭價格下滑幅度曾超過20%,到今年9月底進入了一段價格反彈期,跌幅回補大半。但王光春清楚,這不是煤炭行業的拐點, “只是冬儲帶來的季節性上漲,但是冬天過後呢?”據他透露,從今年6月開始,其所在公司已經開始虧損,集團的煤炭庫存也高達十余萬噸。

據山西省統計局統計,2013年1月至9月,山西省煤炭行業虧損面達到48%,煤炭行業虧損企業虧損總額為 133.8億元,同比增長79.3%,占全省工業虧損企業虧損額比重為40.7%。另根據 Wind 資訊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煤炭行業營業總收入同比下降3.54%,淨利潤同比下降8.13%。兩個重要指標雙降,尤其是淨利潤增速大幅下滑,讓諸多業內人士認為,煤炭市場的下行壓力很大,中國煤炭行業開始進入到微利時代。

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卜昌森認為,中國經濟結構將進入深度調整,新能源和非常規油氣資源逐漸蠶食傳統化石能源領地,而節能減排、環保、產能過剩行業治理等政策逐步推進,都將大大壓縮煤炭需求,令煤炭供求失衡情況日益嚴重。

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長方君實也表示,新近出台的 《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 (下稱 《行動計劃》 )將對煤炭工業發展產生新的影響。 “在充分考慮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以及天然氣的前提下,煤炭的消費比重將有所下降。 ”山西汾渭能源咨詢公司價格組經理曾浩對財新記者分析稱,京津冀及山東的從嚴控煤政策主要針對低卡高硫煤,這部分煤炭在山西較多, “所以對山西煤炭企業影響最為明顯” 。

發改委大轉彎

從今年開始,國家發改委對煤化工項目的態度 “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從之前的 “嚴控”轉向“肯定” ,審批速度也大大加快。僅今年3月,發改委就集中批復了十余個大型煤化工項目,9月又有7個大型煤制天然氣項目獲得路條。

至此,今年已有15個煤制天然氣項目、6個煤制烯烴項目和2個煤制油項目拿到了路條。

《行動計劃》一方面限制煤炭用量,另一方面為大型煤制天然氣示範項目護航,提出要制定煤制天然氣發展規劃,在滿足最嚴格的環保要求和保障水資源供應的前提下,加快煤制天然氣產業化和規模化步伐。

中國煤炭在燃料和原料兩種利用方式上基本五五開,有近50% 的煤炭被作為原料用于煤化工,其餘的則直接用于發電燃料。煤化工的產品鏈包括:煤制油(直接液化、間接液化) 、煤制氣、煤制乙醇、煤制乙二醇、煤制烯烴以及煤制芳烴。

“選擇煤化工有企業轉型升級的需求,更有目前政策的配合。 ”曾浩指出。

國泰君安預計,2013-2017年,國內僅煤制氣、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和煤制油等四類項目的總投資規模就將超過1萬億元,新型煤化工建設將直接拉動3億噸以上的煤炭需求。

王光春所在的同煤集團也在今年3月拿到國家發改委路條,一個4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獲准開展前期工作。

據同煤集團一位高管透露,早在2009年6月,同煤集團就和中海油方面簽署協議,決定在大同地區啓動這個年產4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的項目。但2010年國家發改委發佈了 《關於規範煤制天然氣產業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 ,同煤集團的這個項目並未通過審批。同煤集團還有一個60萬噸甲醇項目也從2007年開始走審批程序,直到今年年底才有望實現試生產。

同煤集團上述高管透露,目前同煤集團正在加快推進煤化工產業的發展。

“我們預計在 ‘十二五’期間建設6個項目; ‘十二五’末,規劃的32個非煤產業項目總投資將達千億元,非煤產業銷售收入將占總銷售收入的60% 以上。 ”目前同煤集團的非煤產業比重不到30%,這些非煤項目投產後,每年可就地轉化煤炭超過3000萬噸。

整個山西省都在規劃煤化工產業的發展。11月6日,山西省經信委發佈《山西省煤化工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山西煤化工產業銷售收入將達到2000億元,煤炭的化工轉化率由目前的2.2%提高到10%以上。

扎堆上馬的隱患

政策驅動和企業內在需求的雙輪推進,讓很多人將未來的十年稱為煤化工的“黃金十年” 。

但事實上,煤化工項目投資大、成本高、回收時間長,過去政府的態度反複亦不無道理。以目前最被看好的煤制氣為例,這類項目投資巨大,並且對水資源和生態環境的要求很高,在一些產業人士看來,煤制天然氣項目必須緩慢進行,合理確定產業規模,避免盲目的發展。

煤制氣工程的投資組成,一般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建造費用占70%-90%,其中設備占30%-40%,土建15%-20%,安裝約20%;另一部分是財務費用,如土地、各種稅費、銀行貸款費用等,約占10%-20%。以同煤集團的4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為例,此前規劃預計投資額達到248億元。

“從煤化工規劃來看,有煤、有水資源的地方發展煤化工尚可理解,但一些地方沒有煤、沒有水也在做,這必然導致資源和資金的浪費。煤化工項目的無序上馬,會招來新一輪產能過剩。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經濟運行部副主任梁敦仕認為。

煤制氣前端生產性汙染也不可忽視。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曾經表示: “煤制氣的生產很難做到不汙染,不能為了部分城市的乾淨,產地那邊就忘了。另外,煤炭轉換成天然氣有40% 的能量損失,再加上運輸環節的成本,如果最後這些天然氣還是拿來發電,整個煤炭轉化天然氣再轉化為電的能效僅僅在30% 左右,還不如直接燒煤發電。 ”但民生證券分析師王小勇認為,煤制氣主要擔心是水、渣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廢渣可以綜合利用,作為建材水泥等原料;用水也不是大問題,如新疆引額濟烏工程有18多億立方米的總水量;而二氧化碳是現在所有一次能源的共同問題,比如頁岩氣會產生規模比煤制氣更大的二氧化碳。 ”他認為,總體而言,煤化工值得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