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股市的效率 立春

http://xueqiu.com/9428236477/25541342
股市是為效率而生的,這是本人對資本市場最核心的定義,並且在近現代尤其凸顯;股市的效率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能否如實的反應GDP增長率和國民經濟狀況 ;第二,能否抓住新經濟新產業發展動向,引導資本的進入;第三,能否體現效率優先原則,讓同業中高效率企業獲得高估值;第四,中長期能否對抗通膨,給社會以高於銀行儲蓄的平均回報。

已經快到而立之年的中國股市,儘管在制度建設上還有很多問題,但是毋庸置疑,其走向是越來越成熟,實際上也沒有第二條路,股市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沒有之一,它的偉大之處在於,它是為放大生產力效率而生的,並因此成為偉大產業和企業的孵化器,它有它自己的「道」,違其道者死,順其道者生,中國股市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能最好的詮釋這一點,比起資本市場龍頭老大的美國,都更有現實說服力。

美國股市的三大指數,分別是道瓊斯指數,標準普爾指數和創業板的納斯達克指數,道指是大權重集團企業成分指數,標普是細分行業代表指數,納斯達克是新興和科技創新產業指數;道指30個工業成分股,都屬於集團性大型綜合性企業,具有最好的行業整合與運作能力,是現代企業卓越運作效率的翹楚;標普500則選取多個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覆蓋面更廣,是社會整體企業運作效率的代表;納斯達克市場起初是一種金融創新,為當時那些不能在主板市場上市交易的,但又有著勃勃生機的企業的股票提供交易服務,指數起點從100點起,從1971年開始,發展到今天已經超過紐交所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場,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的行業覆蓋面也是最全面,指數表現彈性因素最大的一個,同時也是美國企業中營運效率最高的企業代言者;總體而言,三大指數代表了美國經濟發展的傳統與變革歷程,都有其側重的代表意義,總體走向上,都是共振的,一定是齊漲共跌,準確的反應和表達美國經濟的走勢特徵。

現代道指指數以1928年的基點100點算,85年來上漲了150倍;現代標普指數以1941-1943年抽樣股票的平均市價為基點,起步為10個基點,到今天71年來上漲了160倍;納斯達克指數以1971年2月第一個交易日起點100點為基點,42年間上漲了35倍;

如果把1971年作為起點年份計算,道指1971年開盤830點,標普指數1971年開盤93點,那麼按照近期三大指數的點位算,在過去的42年間,道指上漲約19倍,標普上漲約18倍,納斯達克則是35倍,這組數據,同向性的反映了美國經濟增長的狀況,同時更重點的反映了美國經濟近40年來的發展主要是由創新經濟的層出不窮所帶動的,因為創新經濟的代表指數納斯達克的增長幾乎高出兩個傳統工業指數一倍,而且其市值和交易規模也同比增長最迅猛,現在的納斯達克市場是全球第一大證券交易市場,同時包含行業門類最齊全,在多項數據上成為的世界第一。

上述美國三大指數的增長數據可以很好的反應美國股市的效率,其對經濟的數據測量非常具有說服力,甚至可以交代清楚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來自哪裡。

以上是一個模板,可說明股市對經濟的指標作用;現在放下美國的數字,來看看中國,為了有一個橫向的比較,不單一列舉中國,我想把國際上公認的國情與發展狀況相近的國家和中國相比較,不給中國留出國情特殊的藉口,這幾個國家,就是被國際上稱為金磚四國的其他三家,分別是俄羅斯,印度和巴西,他們或者是社會主義轉制,或者是人口大國,或者國內宗教、政治包袱沉重,與中國有很強的可比性。

從2000年到2012年的12年間,四個國家的GDP增長與同期股市指數的增長分別是:

中國GDP從1.08萬億美元增長到8.35萬億美元,增長了7.73倍,期間中國的上證指數從2073點到近期2174點,增長4.87%,即約等於0.05倍;

俄羅斯GDP從0.20萬億美元增長到2.00萬億美元,增長了10倍,期間俄羅斯RTSI指數從約150點到約1500點,增長1000%,即約等於10倍;

巴西的國民生產總值從0.599萬億美元增長到2.25萬億美元,增長了3.75倍,期間巴西的Bovespa指數從約15000點到約50000點,增長333%,即約等於3.35倍;

印度的國民生產總值從0.44萬億美元增長到1.81萬億美元,增長了4.11倍,期間印度BSE30指數從約5000點到約20000點,增長400%,即約等於4倍;

俄羅斯、巴西與印度三國,在十二年間,GDP增長的倍數與股市指數增長的倍數完全吻合,呈密切正相關關係,而且,這個最終點位的取值,基本上是一個均值,就是去掉了十二年間的最高與最低,取值出現頻次較高的的數字,很有代表性;唯有中國股市出現了GDP增長與股市指數增長完全不相關的情況,最後再來看看經歷了50年一遇的金融危機的美國經濟的情況,按照上述的時間段,在過去的十二年間,美國的GDP從10萬億美元增長到2012年的15.67萬億美元,GDP增長1.56倍,期間三大指數的增長為道指10887-15000,1.38倍,標普1366-1678,1.23倍,納指2772-3774,1.36倍;總體上股市指數增長落後於GDP增長率,不過美國未來幾年的牛市一定會補足並超越GDP增長率,從美國歷史數據的相關性來分析,這一點幾乎是板上釘釘。

根據上述比較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了嗎?

中國股市沒有效率??!!

不!答案是否定的,很錯!因為中國股市很有效率。只是要看我們如何去解讀它。

作為中國股市長期的參與者與深入的知情者,我有我的解讀,中國股市效率之高,不僅可以和經濟發展正相關,可以抓住新經濟新產業發展動向,引導資本的進入,也可以體現效率優先原則,讓同業中高效率企業獲得高估值;還可以指出經濟發展的病灶在哪裡,甚至對社會挖出權高位重的大腐敗分子都有所指示。

向美國股市看齊,經過二十多年發展的中國股市,至今也有三個比較重要的市場和相應指數,他們分別是上證綜指,中小板指數與創業板指數,只是這三大市場,有著太深太特別的中國特色和發展烙印,如果要用一個核心詞來為之下定義的話,可以說,主板是改制的國營與集體企業和國家寡頭企業為主的市場,他們的指數代表是上證綜指;中小板是早中期民營企業為主的市場,指數代表是中小板指;創業板則是以中期和近期知識精英為主要創業者的企業聚集,指數代表是創業板指;

這三大市場,是對中國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一個最好的詮釋,要想深刻解讀中國經濟,這裡就是一個絕好的入口。

首先我們可以看一看在過去的十二年間,中國GDP增長7.73倍的時段裡,這三大指數的表現。

上證綜指從2000年底的2073點到近期的2174點,上漲100點,漲幅4.87%。

中小板是2004年開市的,現在的中小板指數則是2005年6月7日,以1000點為基點開始記錄,到近期的點位5234,上漲4200多點,漲幅523%。

創業板2009年開市,現在的創業板指數基日為2010年5月31日,基點為1000點,到近期的點位為1368,上漲368點,漲幅136%。

為了後面的分析說明,我還要補一個深證成指的十二年間歷史表現,深證成指從2000年的4752點到近期8515點,上漲3763點,漲幅179%。

首先我想說的是,取值2000年至今這個時間段是非常合適的,一來這個時段GDP增長顯著,市場發展建設也最充分,股市權重不斷增加,對經濟更有代表性,且各市場門類的增加也越來越完整,中國經濟整體上也隨著世界經濟經歷了一個發展的巔峰和谷底,同時也更深地融入了世界經濟,傳統與變革的勢力都一覽無餘的在市場上呈現出來,是個極好的研判模板。

上述中國的四大指數里,與中國經濟總量增長呈最大相關性的是中小板指數,然後是深成指,接下來是創業板指,而上證綜指,實際上是呈負相關的。

在過去的12年間,我驚奇地發現,上證綜指沒有一年是徹底脫離2500點這個中樞點位的,即使在最牛的2007年,也和2000點親密接觸,在這十二年間,有六年的收盤點位低於2000年的收盤點2073,有五年(包括今年)的收盤點在2500點上下,其中三年與2073接近,只有兩年高於3000點,因此總體而言,在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前所未有的迅猛發展的十二年間,在GDP 大踏步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的時段裡,上證綜指對此趨勢呈反向背離,數倍跑輸通脹,跑輸銀行儲蓄。

與上證最相近的深成指,除了股權分置改革前低於2000年的收盤點,其餘8年都已經遠離這個點位,並且在2008年的劇烈熊市裡,其最低點都遠離了2000年的收盤點位;

而2005年才開始有指數記錄的中小板,在有指數記錄的9年間,有六年收陽線,總體趨勢上漲,即使在08年金融危機的最低點,也遠離當時基點一倍以上。假設中小板企業在2000年就有指數記錄的話,我相信它將是最完美體現中國這一時段經濟增長的股市指數。數據表明,中小板指數與同期中國經濟增長呈完全正相關反應,年均復合回報率約20%,遠超政府公佈的年均通貨膨脹率,也大大跑贏銀行儲蓄。

創業板2010年開始記錄指數,走到今天迅速從低點上位,至今漲幅136%,年均復合回報17%(此數據時間太短,僅作參考),就其行業組成,人員素質,受教育程度和現代企業接近的程度綜合而言,如果未來中國經濟能夠繼續保持增長,創業板指數必將是忠實反應中國經濟的一個指標,這一根據的詳細分析,將在下面展開。

綜合上面的數據分析,可以得出的結論是,中國股市中有些群落完全有能力忠實的反應經濟總體發展的趨勢和軌跡,問題的實質在於,你的市場組成是一群怎樣的企業,它能表現出怎樣的效率?

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主要由轉制的國營企業和集體企業組成,在2000年之後,深證因籌備發展中小板,主板不再擴容,擴容都在上證,不幸的是,2000年以後,政府陸續讓那些國家控股的寡頭巨無霸企業漸次上市,如中石油和四大國有銀行,中石化等等,所謂的藍籌股們!

轉制的國營企業,本來就是一種違背資本市場意志的怪胎,現在可曾見哪個企業是因為經營困難敢來IPO的?當初為了契合中國國情,股市的准生證就是因為資本市場能幫助國企轉制脫困,如此經過多年的改造乃至股權分置改革,一部分企業主動應變,積極擁抱新事物而發展起來,一部分經歷無數次的爛掉重組,引進民營經濟新鮮血液和新產業,也算脫胎換骨,但是總體上其組成還是有嚴重計劃經濟背景的多種弊病,行業分佈也相對傳統和老化,再牽扯上各地方政府的方方面面,使得真正的兼併重組難以發生,也就難以從根本上給這些企業輸入新鮮血液,最後的集中表現就是低效率,即便能跟著經濟大勢走,也是在總體上弱於大勢,深成指就是這類企業的集中營,相對最為純粹,因為那裡上市的企業就是從1990年到2000年,深成指在過去的12年裡上漲了80%,年均複合增長率不到5.5%,可以代表脫胎於計劃經濟背景下,較傳統的改制類上市類企業的狀況,他們是跑輸中國經濟總體增長率的。

如果2000年上證綜指不再擴容,和深證保持同樣的水平,那麼估計最後的指數表現應該和深成指差不多,但是很可惜,上證承擔了後來十年所有的國企上市任務,尤其是國家寡頭壟斷的那些「大藍籌」企業們,正是這些效率極其低下的專家學者口中的所謂「大藍籌」,拖累上證綜指在過去的十多年裡和中國經濟增長率負相關的表現。

我曾記得號稱「中國女巴菲特」的劉央在《鏘鏘三人行》裡口沫四濺的立下毒誓,說她重倉的中國神華將會如何如何輝煌,也記得一大批對所謂的中國「大藍籌」寄予厚望的專家學者和股評分析師所說的一系列溢美之詞,更記得當年以亞洲最賺錢企業上市的中石油是何等風光,還有四大行的管理者如何自信滿滿的向投資者宣誓他們的賺錢能力如何了得,但是,最後的結果,是一地雞毛。

什麼是大藍籌股?大,能賺錢,可以分一點紅就是了嗎?錯!錯得離譜,大藍籌股的第一要素,首先是經過了充分的市場競爭;第二要素,是具備極強的行業整合能力;第三要素,具有長期穩定的,能抗擊通膨的,高於銀行儲蓄的投資回報能力;第四要素,是有死掉消亡的可能性,這一點是保證第一要素的必然存在。

對照上述四要素,中國所謂的大藍籌股,一條都搭不上,他們來上市,天生就不是來回報投資者的,而是天生就是來要錢的,天生就是玩內部利益輸送的,這些企業的共性是行業內收入和福利遠好於社會平均水平,有困難找資本市場,有好處自己消化,絕不會把利益輸送給社會;他們不需要太操心營運和盈利的問題,對此國家比他們還操心,他們不存在市場競爭問題,四大行的利潤佔據所有上市公司的半邊天,賺錢賺的讓別人和自己都沒有未來,如此境況,資本市場會為之捧場和瘋狂嗎?股市一向是為未來的發展而躁動和瘋狂,當銀行如此好的盈利之時,市場會想它未來還能好成什麼樣,莫非全社會80%的利潤都歸它?如此這般的話,經濟將要扭曲成什麼樣子?

中國執政者天真的以為銀行改制了,上市了就能體現高效率了,中國的銀行們表面上永遠賺沒有任何風險的錢,但同時又纏繞在複雜的地方債務和難以評估其信貸質量的怪圈裡;而中小企業發展最需要錢,但大銀行的門卻一條縫都打不開,前任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把這種頭小身材巨大,效率低下,高度國家寡頭壟斷的幾個銀行定義為有罕見的投資價值,殊不知他們正站在要被革命的風口浪尖上,新政府上來後,金改就一直成為熱門話題和題材,也是後續改革最大的攻堅戰,這一仗打好打不好,直接關係中國經濟是否還能繼續平穩發展,馬上要召開的十八大三中全會上,金融改革將是最核心的內容之一,事實上最終要做的,就是要革低效巨大金融系統的命!

在中國,第一個基本上尊重資本意志的市場群體是中小板,這個群體才是真正代表中國過去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中堅力量,很多企業脫胎於最初的鄉鎮企業和城市民營企業,一步一步,從泥腿子或一般市民蛻變成現代企業家和管理者,和世界打交道,經過二十多年發展,湧現出一大批細分行業的世界隱形冠軍,把中國製造做到全世界,並影響巨大,為創投機構創造較高的投資回報收益,在經歷了2008年的金融大動盪之後,到2009年,創投機構在中小板42家企業的長期投資仍然獲得了不菲的回報,其年均回報率中值為109%,均值為404%,最大值為4744%,遠高於同期美國國內創投通過IPO退出的回報水平。

更重要的是,中小創新型企業,在過去的十多年裡,成為社會轉型和勞動力就業的絕對中堅力量,他們吸納了全社會90%以上的就業,例如2004年,中國新增就業的837萬人,其中私營企業449萬人,佔新增就業的53.6%;有限責任公司175萬,佔新增就業的20.9%,個體工商戶144萬,佔新增就業的17.2%;而國有企業不但沒有增加就業,反而減少了166萬個工作崗位,集體企業也減少了103萬個工作崗位。也就是說,2004年中國新增勞動力的91.7%是被個體、私營和有限責任公司等中小企業所吸收。這種情況,完全符合國際慣例,世界範圍內,有一個統計上的規律:不論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社會中企業總數的99.5%以上是中小企業。與此同時,在市場經濟成熟的發達國家,每千人口的微型和中小企業的數量平均在40—55個;全部勞動力在靈活職業、微型和中小企業中就業的比例在65—80%。

基本上完全自主盈虧的中小企業,要保證有如此大的吸收勞動力的能力,必須在企業營運效率上苦下功夫,在市場上充分競爭,才有維持的可能。

如果中國在2000年就開設中小板,可以肯定,十二年走下來,中小板指數必定和中國GDP增長率呈完全的正相關關係,它的年平均複合增長率一定高過30%,遠遠跑贏通脹與儲蓄,它證明中國股市中有一個群體不僅有投資價值,更有相當的效率,並且,到了2009年,一個更有投資價值和效率表現的群體,也終於從醞釀到了現實-------創業板開市了。

其實從2000年起,中國就完全具備了培育創新型企業的沃土,但是資本市場發展的滯後和觀念落後,讓這類企業全部到了境外資本市場大放異彩去了,百度、騰訊、阿里巴巴三巨頭,網易、搜狐、新浪三門戶,攜程、藝龍、如家、分眾傳媒、新東方、盛大、前程無憂、暢遊、完美世界、易居中國、展訊通信、搜房網、優酷土豆、奇虎360等等,上述企業,絕大部分在上市初期都是不符合中國上市標準的,但是10年下來,今天僅百騰阿三巨頭的市值就有1.8萬億人民幣,加上上述點到名的企業市值約2.2萬億,抵足一個中石油加工商銀行,他們的產品服務了每一個大眾,幾乎在每一個人身上留下他們發展的印跡;可見創業板的開市,在中國是遠遠落後於資本的現實需求,而相關企業在境外如此的模板效應,令國內資本對創業板顯得急不可耐也在情理之中,2009年,中國創業板以平均70倍以上的市盈率面市,誕生之後,獲得一大批所謂的磚家,學者近似瘋狂的攻擊,能用的排泄物全都用上了,極盡損毀之能事;直到最近,磚家劉紀鵬還說:創業板為中國股市近年來最惡劣樣板,市盈率72倍,人類史上的大醜聞,不知道百度曾經400倍的市盈率,和今天亞馬遜、優酷土豆虧損照樣高估值的事件,在人類史上大醜聞裡,能排名第幾?

這些專家的落後,令人無以言表,用平均市盈率來衡量創業板,是個極大的誤讀,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財務指標來定義其發展的狀態,只有企業進入到初步成熟期之後,市盈率才會有比較深的解讀意義,就像人們不可能完全以成年人的標準來量度一個十六歲的少年,儘管這個少年很多方面已經表現的像個成年人了;所以單純按照市盈率這個標準來卡,上述在境外上市的多數企業在初期沒有資格登錄中國的創業板,從而痛失最佳的發展時機,暫時不盈利或者盈利能力很低並不意味著這些企業失去了高速發展的能力,創業板聚焦的是新行業,新技術,新商業模式,核變的是發展效率,因為新,沒有經驗,沒有可量化數據做參考,勢必帶來高風險,但總體上,成功帶來的收益巨大,遠遠超過對風險的支付,這是創業板的最大意義,根本不是平均市盈率多高,瞬間產生多少個巨富或巨富家族這些枝節問題所能掩蓋的,美國42年的創業板發展歷程充分說明了社會總效益遠遠遠遠大於風險支出,不僅如此,它根本上帶來的是美國整體經濟發展的巨變,因為數據顯示42年來,美國創業板創造了高於標普和道指一倍的投資回報率,創建無數引領新經濟的高新企業,並同時自身也發展成為全球第一大資本市場。

實際上,過去的十多年間中國雖沒有開設創業板,但是符合創業板資質的企業借助境外「反動勢力」完成了蝶變的全部過程,為社會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製造出數個規模上可以和國家寡頭背景支撐的壟斷性企業相抗衡的公司,而其所花費的時間不過才短短十年而已,這是創業板的基因,它落地中國後,早晚是要發育的。

2013年的中國股市,黑暗中一顆最亮的星就是創業板,而且我說未來它仍將一路閃耀下去,一年前我就說過時間會證明創業板將是中國投資效益最好的板塊,儘管同時它也蘊含極大的風險,但是收益總量將遠大於風險,那麼為什麼是創業板?是被各方所謂業內和專業人士詬病最多的創業板?

因為生於斯漲於斯的創業板資質企業已經走出了多個成功模式,儘管他們沒有在中國創業板上市。

因為它們是新產業、新產品、新模式和新頭腦的集群

因為創業板的企業在中國最大程度接近現代企業制度

因為創業板在資本市場層面相對最接近成熟市場制度

因為創業板在指數制定上採取優勝劣汰和定期審核的方式

綜合上述原因創業板將會表現的最有效率,最有效率的資本市場,勢必成為最吸引資金進入的市場,長此以往,必將形成正反饋效應,創業板的效率,表現在它和經濟增長的正相關上,表現在它能代表新經濟發展的方向上,表現在對前景好和企業管理優秀的公司的高估值上,形象一點來說,創業板的效率就好比可以用幾年的時間把馬云這個「人見人厭」的推銷敲門黨改造成互聯網教父,或者讓鬱鬱不得志的俞敏洪成為教育產業界的大拿。

今年創業板大漲,創了歷史新高後,平均市盈率相比初上市時是下降的,而且創業板之大漲,不是魚龍混雜的齊漲共跌,而是表現的相當有層次,絕大多數暴漲先鋒都依據實質性的業績增長,業績不佳的企業照樣無人問津,已經表現出了一個成熟資本市場的高淘汰率做派。

為什麼是創業板?中國孜孜不倦玩了三十年的凱恩斯主義,終於要玩不下去了,如果一條路,挖了修,修了挖,挖了再修,如此循環往復能永動機一樣的實現經濟永遠發展沒有危機的話,那美國也不需要在上世紀70年代末尋找新的出路了,實踐證明,凱恩斯主義可以有效應對經濟危機,但是對經濟增長表現乏力,對提升經濟增長的質地更是束手無策,西方尤其是美國最終認識到,只有不斷的創新才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政府再法力無邊也終有枯竭的一天,只有在制度上設立創新機制才是根本出路,因此有了納斯達克資本市場的建立,並且,40多年來,美國整體國家實力大大提升,現在回過頭來看,納斯達克的數據有力的證明它成為推動美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頭號功臣;

中國這個大政府也在實踐中逐漸看清,再往下必須要走創新創業的路子,凱恩斯主義的邊際遞減效應越來越明確,政府投資,政府推動產生效益的空間越來越小,中國完全有條件能產生大批的騰訊、阿里、華為、海底撈,各行各業都有很強的創業創新因子,只要政府努力創造好的環境。

綜合上文一系列的數據羅列和比較,可以看出,中國股市是可以非常有效率的,但前提是制度制定者必須尊重資本意志,資本意志就是良幣驅逐劣幣,效率最優先,中國的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在同處一個環境,不同政策對待(對中小創業板苛刻的多)的背景下,走出差異巨大的結果,最好的佐證了國家發展應該向何處去,有心人可以去做一個比較,在產業是否老化這個主題上,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是不是漸次下降?在產能過剩這個問題上,是否也同樣有這個趨勢,在企業主要高管的平均年齡上,是否也是越來越年輕,在企業高管受教育程度、質量和其真實性上,三者之間是否也是越來越有好的趨勢,在企業現代化制度和管理水平的能力上,是否也呈越來越好的趨勢,在兼併重組這個現代企業發展制度下最重要的工具使用上,三者的區別是否也是越後面越接近最純粹,那種主板常玩的賣殼遊戲,和現在中小創業板中許多企業真正同業兼併合作的重組,其內涵和意義是絕不相同的。上述的所有要素都是決定企業發展效率和盈利能力的,如此羅列下來,中國各大指數的走勢,是不是很忠實,很寫實的反映了國家政治經濟的現狀呢?

上文提及的以劉紀鵬教授為代表的一夥專家學者,經常對股市發表看法,他有一段話非常值得細究,可以充分暴露這些給國務院領導作報告講課的人是什麼水平和思路,也可以用來解釋中國資本市場為什麼顯得效率差異巨大,其原話是:「資本市場以創業板為代表的腐敗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而腐敗的局面造成的結果就是:300個企業我們花了2100億的資金,我們本來一個億給一個企業,我們要2000個企業可以上市,可是我們花了這麼多的錢只有300多個企業上市,這個期間如果市場上沒有這種公平和效率,股民的利益得不到保護,面臨的只有一步一步的蠶食,誰還在這裡邊,你再好的國際形勢機遇也錯過了。與此同時,短短的兩年多的時間裡面,330多家上市公司,造就了900多個億萬富翁,114個十億級的富翁家族,為什麼這些家族企業一股獨大,能夠暴富呢?」

這段話摘自一篇題為「中國藍籌股便宜的像人格侮辱」的文章裡,劉教授認為中國「藍籌股」的低估和對創業板的瘋狂極不正常,是腐敗登峰造極的表現,他應該是不懂他定義下的那些藍籌股哪一個是經過充分市場競爭而上位的,誰給了這些人造「藍籌股」藍籌的定位,在完全完整的市場經濟國家裡,哪一個真正的藍籌股是享有國家政府支撐的專營壟斷地位的,又有哪個國家的藍籌股集體平均股息率低於銀行回報水平的?便宜的像人格侮辱正是資本市場以高效率方式告訴世人,如此超英趕美的製造藍籌股才是對資本市場最大的侮辱,你侮辱市場,他反過來侮辱你很公道!

另一點,劉教授認為創業板300個企業花了2100億,是極大的腐敗,正確的做法是一個企業一個億,這種貽笑大方的蠢話居然也敢在國內一等的大媒體上說,這就像文革中曾流傳的那個副縣長發槍的笑話,副縣長說,我是縣長,派來的,我給大家發槍,一個人一把,是不可能滴,兩個人一把,那是不現實滴,三個人一把,那是要研究一下子滴。。。。。。

創業板搞成縣長發槍,就可以體現公平正義和效率,這種專家是腦子進水還是自取其辱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劉教授的腦子已經在計劃經濟時代石化了,他給中南海上課,帶壞學生的成本中國股市不知要支付到何時?還好近期中南海高層去聽了李彥宏、雷軍為代表的新技術、新產業的現場大課堂。

最後,劉教授還表達了對創業板創富效應的痛恨,900個億萬富翁,114個十億家族,你們怎地就這麼容易的來參加王母娘娘的蟠桃大會啦?和藍籌股老總們同席,也吃那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的仙桃??!?他知不知道,這900個億萬富翁,114個十億家族,最後能保住身家的有幾許?和那些國營企業與壟斷企業的高管們相比,後者拿著國民財富常年積累和政府保護下堆積起來的財富,又有多少合理的法理基礎?馬明哲的千萬年薪與創業板的創業者擁有的財富相比,哪一個讓股民心裡更服氣?

所以,如果你是一團爛泥,靠再好的讚譽和所謂專家的捧場都沒用,一定遁形;如果你是好的,再多的詆毀也無奈,一定會大放異彩,這個,應該就是中國股市的效率了,事實上,股市用指數圖也畫出來了,比如今年抓出來的中石油大碩鼠反證了股市的辨偽能力。

中國主板市場的問題,就是中國經濟的最大問題,銀行表面光鮮,實質上效率低下,不能充分市場化,其信貸質量因為國家的壟斷性保護一直不能得到充分的透明認識和評估,因此令各路資金疑慮重重;組成主板市場的主體是改制的國營企業和地方集體企業,他們和地方債務與銀行千絲萬縷理不清楚的關聯更讓市場趨勢無所適從,一系列的矛盾僵在那裡,未來主板還有沒有機會?再怎麼衰,它仍然佔據中國經濟巨大的權重,正因為此,即將召開的十八大三中全會才成為中外投資界和政經界最為關注的一次會議,因為能不能為諸多困境解鎖,將在此次會議上找到答案,而外界當下預測最多的,恰恰是金融改革,這次改革可能是自1998年以來,最為質變和重大的改革。這次改革肩負的意義之巨大,直接關係到未來十年到二十年中國經濟的發展質量,作為投資人,我無力對其做過多的預判,因為我相信是資本市場會做出精準的判斷,某種程度上不改革將無路可走,而且已經躁動的金融改革已經在陸續上演,這或許很可能是一個契機,令中國主板市場走出低效陰霾的迷霧天氣。

所有的競爭根本上都是為了時間價值,這是效率的另一個表達,中國股市不同群落表現出來的效率優劣,已經很直白的指明了發展的方向,再說看不清要摸石頭,那純粹就是白痴了。

最後,雖然本文給了創業板很高的肯定,但是合格的創業板本身就包含了極高的淘汰率,其相對風險也將十分巨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4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