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球貿易路在何方?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687

過去幾十年,全球貿易一直是推動全球經濟增長,尤其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但08年金融危機以後,全球貿易增長已經顯示出萎靡的態勢。關於全球貿易未來路在何方,前高盛合夥人Gavyn Davies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最近幾十年裡驅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全球貿易的擴張看起來已經完全失去了動力。在未來幾週,在12月3-6日的峇里島WTO第九次部長級談判前,將舉行重要的多邊談判,試圖挽救多哈談判所遺留的問題。同時,美國發起的泛太平洋合作關係(TPP)也將進行進一步的談判,該談判仍預期在今年內完成。因為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這些談判挽救一些東西將是至關重要的。

在2013年中結束的過去12個月裡,世界貿易額幾乎停滯不前。世界貿易的零增長,一般是全球經濟衰退即將發生的跡象,而不是緩慢擴張的跡象。此外,有強烈的理由令人相信,貿易的增長是全球GDP供應端增長的關鍵貢獻因素,所以潛在的全球貿易增長下滑還涉及長期的福利損失。究竟哪裡出了問題呢?這對未來又意味著什麼呢?

(紅線代表發達經濟體間貿易增長率,紅線代表全球貿易增長率,綠線代表全球GDP增長率)

貿易的下滑

戰後全球經濟的一個最可靠的經驗法則一直是,全球貿易額的增長速度一直是全球GDP增長速度的約兩倍。比如說,從1990年至2008年,全球真實GDP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長,同時全球貿易額的年增長率為6.0%。從2008年開始,世界貿易額的增長就變得稍低於GDP的增長,所以在經歷25年的上升趨勢以後,出口占GDP的比重實際上已經下跌。在2012年和2013年全球貿易預期被大幅下調以後,WTO現在預期,這兩年的貿易額增長只會稍快於GDP的增長,但2013年中的最新數據顯示,預期可能還需要進一步向下修正。

(全球出口商品和服務站世界GDP的比重)

 

下滑的原因

很明顯,全球貿易的萎靡部分是因為2012年歐元區和2013年金磚四國的週期性下滑。因為歐元區成員國內部的貿易被算入全球貿易,所以歐債危機已經造成了特別巨大的影響。然而,在2013年年中前,這些影響已經在扭轉,所以全球貿易持續下滑的趨勢是令人不安的(雖然最近幾個月已經出現了初步復甦的跡象)。

WTO最新的預測顯示,全球貿易與GDP增長之間2:1的一般關係將在未來幾年逐步恢復,但這存在很多值得質疑的地方。一個棘手的問題是,過去幾十年很多新興經濟體追尋的出口驅動型增長模式看起來已經開始遇到瓶頸了。發達經濟體進口需求的緩慢復甦看起來將持續,這意味著新興經濟體需要尋找方法刺激它們的國內需求,這樣新興經濟體間的貿易活動就可能快速擴張。聯合國最近關於全球經濟增長的悲觀報告認為,這明顯是不容易的。

(大蕭條以後,全球貿易額的大幅下滑)

此外還存在另一個問題——從2008年開始,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悄然增加。在經濟衰退開始時,政治領導人最擔心的真是保護主義重演上世紀30年代的情況,同時G20會議甚至高調地拒絕貿易控制作為一個政策選項。但實情一直都並非如此。

Simon Evenett教授利用全球貿易預警的定期報告,近距離觀察保護主義暗地裡的傳播。Evenett寫道,從2008年11月對保護主義發起鬥爭開始,G20成員國一共已經實施了1527項以鄰為壑的措施,其中的89%仍然沒有取消。此外,在過去幾年,新的控制措施一直以更快的速度在增加。

 

政策應對

新任WTO總幹事Roberto Azevedo已經明確地警告,貿易自由化多邊進程的「癱瘓」,並表示接下來的峇里島部長級會議將是「關鍵的」時刻,因為協議一直處在「懸崖邊緣」。當然,在過去幾年我們已經聽了很多次,WTO進行的多邊談判失敗了一次又一次。

這次,組織明智地選擇了已經有較大進展的「輕度版多哈協議」。該協議集中關注貿易便利(意味著減少跨境妨礙貿易流動的行政措施),以及農業和發展上有限的改革。這與2001年11月發表的多哈聲明的宏偉目標有很大區別,但如果能在輕度版的協議上達成共識,仍有重大裨益。比如說,彼得森研究中心認為,單是貿易便利的改善就能增加全球GDP 9600億美元(約增長1.3%),但協議簽署後的一段時間之前,我們都應該保持懷疑的態度。

另外,美國正在驅動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地區性合作協議的談判,兩個協議加在一起覆蓋了全球產出的2/3。雖然概念上被廣泛批評為反民主反中國,但這些協議仍代表了減少兩個富裕地區貿易壁壘的有意義一步。但這些協議仍有很多巨大的障礙需要克服。

 

供應端的影響

現在還不清楚,這些不同類型的協議制定是否能夠抵消保護主義悄然抬頭帶來的影響。最終的裁判是全球貿易數據,這些數據現在仍處於低迷。可以肯定的是,貿易損失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很大的。利用彼得森研究中心經濟學家Gary Hufbauer和Jeffrey Scott開發的模型,看起來全球貿易額佔GDP的比重下降3.2%——大約就是2012-13年所發生的情況,將永久性降低全球GDP水平0.9%。

經濟學家早就習慣了,在大蕭條以後由需求缺口導致的大規模產出損失。包括克魯格曼在內的一些經濟學家,已經開始提出需求原因引起了長期增長停滯,而這些損失可能變成長期損失。全球貿易增長的萎靡是長期損失可能由供應端引起的一個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1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