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圖解中日韓經濟發展模式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5998

在過去50年裡,成功從中等收入經濟體發展到發達經濟體的成功案例並不多——只有日本、韓國、台灣和新加坡。其它大部分的新興經濟體要麼無法達到更高的發展階段,要麼已經陷入了被稱為「中等收入陷阱」的階段——經濟增長由開發廉價勞動力或自然資源來驅動。

然而,那些成功跨入發達經濟體行列的成功案例都有一個特徵,在經濟騰飛以後,會存在長期的高投資水平,這正好就像中國今天的情況。

把中國的情況與韓國和日本對比,顯示出了非常類似的發展模式。在經濟開始騰飛以後,南韓和中國都經歷了30年類似的投資佔GDP比重的上升。可用的數據也顯示,日本的發展趨勢也是類似的。

(投資佔GDP的比重:藍線代表1965年開始的韓國經濟;黃線代表1950年開始的日本經濟;青線代表1980年開始的中國經濟)

然而,從上圖的對比中可以看出,在最後幾年,中國的情況開始與其它國家出現分化——中國的投資比重繼續上升,並超過了其它任何經濟體曾經達到的最高比重。這也意味著,中國應該已經接近非平衡增長期的終點,因為其它國家在經歷30年高投資水平以後,經濟都開始了再平衡過程。

如果關心中國的經濟增長失衡,就應該關注中國與其它成功的國家發展模式最近幾年出現的分化,根據其它國家的發展經驗,中國的消費水平可能應該開始修正了。

實際上,中國家庭支出的增長與韓國的歷史發展經驗是完美匹配的。在兩國的情況中,家庭支出在經歷了30年經濟增長以後,都乘了10倍。如果勢頭持續,中國家庭支出將在未來幾十年裡,繼續穩定的上升。

(以本幣計算的家庭消費支出:藍線代表1965年開始的韓國經濟;青線代表1980年開始的中國經濟)

中國與其它成功步入發達國家行列國家的最大不同點是,在經歷三年的高水平投資以後,中國經濟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

(平均每個僱員產出的GDP規模,以美國作為標準並定為100:藍線代表1965年開始的韓國經濟;黃線代表1950年開始的日本經濟;青線代表1980年開始的中國經濟)

中國的勞動生產率起點比其它亞洲發展中國家都要低得多,經濟增長轉化成勞動生產率的大幅上升只是10年前才開始。

當韓國經濟在90年代開始出現再平衡的時候,它的勞動生產率已經接近美國的一半。

(青線代表韓國固定資本形成總值佔GDP的比重,對應左坐標;藍線代表韓國勞動生產率與美國的比值,對應右坐標)

日本在70年代經濟開始再平衡的時候,當時其勞動生產率已經接近美國的60%。

(青線代表日本固定資本形成總值佔GDP的比重,對應左坐標;藍線代表日本勞動生產率與美國的比值,對應右坐標)

雖然過去10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但中國的勞動生產率仍不足美國的1/4,與70年代末的韓國類似,比60年代的新加坡和日本還低。

(青線代表中國固定資本形成總值佔GDP的比重,對應左坐標;藍線代表中國勞動生產率與美國的比值,對應右坐標)

  • 世界大企業聯合會表示:

在追趕甚至超越一些新興市場對手的勞動生產率上,中國已經做得很好了....然而,中國的勞動生產率增長率正在以相當快的速度放緩 ,儘管中國總的勞動生產率仍不足美國的20%。可以認為,中國經濟在發展的早期階段,勞動生產率的增速就開始下滑了。

最近IMF的研究報告也指出,中國應該降低其投資佔GDP的比重10個百分點,這將把中國的投資比重降到其他國家處於相應發展階段的類似水平。

IMF寫道:

很明顯,達到該水平(投資佔GDP的比重)本身不應該是唯一的目標,而這應該伴隨著提高生產力和效率的改革...國際經驗實現,這是所有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

中國過去幾年可能過分投資了,但其增長模式在過去30年和其它成功的經濟體大概是一致的,其中包括消費支出的增長。經濟觀察者可能更應該關注中國的勞動生產率。可能正如前世行中國主管黃育川指出的,「中國新一屆領導人的挑戰是推動增加勞動生產率的改革。」在追趕發達國家的勞動生產率上,中國經濟還有漫漫長路——但這才是中國長期增長前景的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0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