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用定位理論解讀國內家電企業的發展軌跡 捨得

http://xueqiu.com/1240915616/25153790
  縱觀企業的發展,在一家企業剛成立時,因資源有限,一般總是以單一業務展開經營。但是當企業站穩腳跟,發展到一定階段時,隨著企業資源的積累,以及原單一業務增長瓶頸的逐漸顯現,為了尋求更快速的增長,企業往往會進入新的業務領域,也就是開始多元化,這似乎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可是令人奇怪的是,以做大做強企業為目標實行的多元化戰略,最終真正能夠做大做強的企業卻寥寥無幾,本文即旨在結合傑克•特勞特的定位理論對這一現象作出探討。

     我們先來看一看國內的家電行業的情況,上世界九十年代初,春蘭曾經是空調的代名詞,1994年,春蘭以53億元的銷售額,6億元的淨利潤位居國內空調業第一,而彼時格力的年銷售額僅為6億元。隨後春蘭推出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確定「立足空調產業,進行產業擴張,形成多元經營框架」。94年年底推出了「春蘭虎」,「春蘭豹」兩款高檔摩托車,96年與LG合資生產電冰箱,並將產品線延伸到洗衣機、除濕機行業。97年兼併南京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易名為南京春蘭,進入中型卡車市場。同年,春蘭正式成立能源研究中心,採購大批設備開始研發新能源技術。98年,春蘭在收購的基礎上建成了無錫春蘭電視機廠生產春蘭牌電視。90年代中後期,春蘭還進入IT產業,開發出春蘭系列電腦,進入貿易及金融投資業,在金融投資業方面,春蘭計劃組建由春蘭銀行、春蘭投資公司、春蘭證券公司等構成的金融集群。春蘭多元化的決心不可謂不堅決,投資也均可謂大手筆。可是結果呢?2012年,堅守空調業的格力銷售額突破1000億,淨利潤達到74億;而春蘭截止2012年第三季度(年報尚未披露)銷售額才剛到6億元,而淨利潤竟只有區區300萬元,還不夠給格力掌門人董明珠發工資的(董明珠2012年年薪為475萬元)。

     另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長虹,曾經的電視機一哥,1997年長虹最為輝煌時,淨利潤達到了26.10億元,隨後長虹亦開始多元化,進入空調冰箱領域,進入新世紀,又大舉殺入手機行業。結果呢?不僅空調冰箱手機一無所成,電視機業務亦被TCL,康佳,創維等後起之秀遠遠甩在了身後。根據財報披露,截止2012年第三季度,長虹的淨利潤為2億元,預計全年淨利也很難超過4億,不到多元化前的六分之一,這就是長虹多元化15年的成果(或許這4億的利潤,還得慶幸長虹僅在家電領域多元化,而未像春蘭一樣把觸角伸到家電領域之外)。

     其他進行多元化的家電企業還有很多,比如TCL,一開始是做電視機的,後來進入手機,空調冰箱等領域;海爾,一開始是做冰箱的,後來進入洗衣機,電視機,空調,手機,電腦等領域;還有「千年老二」美的,也是涉足空調,冰箱,洗衣機,小家電等多個領域。「在瞎子的王國,獨眼龍就是國王」,美的只在白電領域有限多元化,所以相對它的那些多元化更徹底的同行,它還算是活得滋潤的。

    巧合的是,以上五家2012年的淨利之和(美的34億,海爾32億,TCL8億,長虹不到4億,春蘭忽略不計)恰巧和只做空調的格力基本持平。

     為什麼以做大做強為目標的多元化,未能做大做強;反倒是堅持專業化的,變得即強且大了呢?因為行業中企業競爭的性質變了,簡單地說就是企業競爭變激烈了。

     一個行業初起時,一般都會有一段稀缺時代(只是隨著經濟的發展,這個時間段會越來越短),這時候大量需求已經存在,而競爭還不激烈。稀缺時代的競賽是在工廠展開的,大家比拚的是生產線,生產速度與成本。其中典型的是福特時代,亨利•福特製造汽車,他發明了流水線作業系統,成為美國工業大亨。那時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高漲,對產品也可以忍受將就,因為沒有更多的選擇餘地。福特有名的宣傳口號是:「你可以要任何顏色的車,只要那是黑色的。」因為福特只生產黑色汽車,你要不要自己看著辦。這時候的企業不需要戰略,大家比拚的是生產管理(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是彼時的致勝寶典)。

    隨著行業的發展,供給慢慢增加,顧客的選擇也隨之增多,顧客的要求必然漸漸提高,市場逐漸由完全的賣方市場向賣方和買方趨於均衡轉變。這時候企業面臨兩個轉變,在戰略上(向外),需要關注顧客的需求,以顧客需求為核心(戰略理論有勞斯•瑞夫斯的USP理論,即獨特銷售主張理論及大衛•奧格威的品牌形象理論);在管理上(向內),因為組織變得越來越龐雜,組織中的知識工作者大量增加(知識工作者不直接生產產品),德魯克的管理學可以幫助提升知識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最後,隨著供給的持續增加,直至遠超需求,過剩時代終於來臨,至此,一個行業也就發展到了它的成熟階段。此時,市場已經轉變為完全的買方市場,競爭空前激烈。這時僅僅滿足顧客的需求是不夠的,因為能滿足其需求的供方實在是太多了。不光是單個行業如此,整個社會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都面臨信息氾濫的問題。定位理論的開創者傑克•特勞特發現,身處信息時代人們的心智啟動了兩項功能以保護自己:一是排斥信息,二是自動將信息簡化歸類。在這樣一種心智模式下,顧客會把產品分成類別存儲起來,同時每個類別又只記那麼幾個足夠應付的品牌,特勞特從中發現了「心智階梯」原理。簡單地說,就是我們購買的決策通常是這樣形成的:首先我們會想我要購買的是什麼品類的產品,不管是牙膏也好,空調也罷,然後會想這個品類裡有哪些品牌可供選擇,比如牙膏,就會有高露潔,佳潔士,中華等;而空調可能是格力,美的,海爾。在我們的心智中,每個品類都會有一個這樣的品牌階梯排序。心理學家發現,在每個品類中,能進入我們「心智階梯」的品牌很少超過七個。而特勞特則進一步發現,隨著市場的成熟和穩定,人們往往只記住兩個品牌,也就是每個行業最終只會有兩個主要的玩家,這就是「二元法則」。比如,可樂業是可口與百事(事實上,可樂業曾經有皇冠可樂,胡椒博士可樂等一百多個品牌);飛機製造業是波音與空客;牛奶業是伊利和蒙牛;空調業是格力與美的,等等。居於第三位的品牌都將生存艱難,比如美國的第三大汽車公司克萊斯勒,最終被奔馳收購;同樣日本的第三大汽車公司日產,也最終被雷諾併購。至此,品牌要想生存,就必須在顧客的心智中居於前兩位。

     競爭形態的發展,有兩條線,一是社會經濟整體競爭水平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激烈;二是行業的競爭水平隨著行業的成熟越來越激烈。社會經濟整體競爭水平可以視為宏觀層面,而行業競爭水平則可視為微觀層面。各個微觀層面的整體就形成了宏觀層面,而宏觀層面競爭水平的高低又反過來影響到各個微觀層面(高競爭水平行業的各種競爭手段及理論向低競爭水平行業擴散,隨著信息化的到來,這種擴散將越來越迅速),所以一個社會整體的競爭水平越高,則該社會中新興行業(競爭水平較低)的競爭水平提升也將越快,行業競爭水平處在第一,第二階段的時間也將越短。

     回到家電業的話題,國內的家電企業多元化之所以不成功,一是因為家電行業(特別是空調業)已經逐步進入行業發展的第三階段:過剩時代。而企業多元化的業務單元,比如長虹的空調,手機,海爾的電視, TCL的洗衣機,空調,春蘭的摩托,卡車等根本沒有機會進入品類的前兩位。二則是家電企業多元化大多採用的是品牌延伸策略,而心智的一大特徵就是拒絕混亂,崇尚專業:一個品牌只能代表一類產品,比如格力就是空調,可海爾是什麼,海爾既可以是冰箱,也可以是洗衣機,電視機,什麼都是就什麼都不是。專業才能產生信賴,盲目延伸只會模糊自己的定位,比如春蘭延伸丟了空調的定位,長虹延伸丟了電視機的定位。所幸的是國內家電業除空調外,其他行業一直未有專家品牌出現,大家都採用品牌延伸戰略,阿大阿二,誰也不比誰強,所以現在除了空調的競爭格局已經穩定外,其他行業還處於混戰狀態,所以海爾美的等多元化沒那麼徹底的企業暫時還活得不錯,不過洗牌終將來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9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