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2年9月4日 日記 Cedric & 科斯《企業的性質》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n5pe.html

201294日 日記 Cedric 科斯《企業的性質》 

    今天讀了半天上海證券報。

    貼一篇科斯的論文。這個學期選了一門課周其仁的課「新制度經濟學」。對科斯很感興趣。


企業的性質   The Nature of the Firm (1937)  科斯/文 陳郁/譯

過去,經濟理論一直因未能清楚地說明其假設而備受困擾。在建立一種理論時,經濟學家常常忽略對其賴以成立的基礎的考察。然而,這種考察不僅對於防止因對有關理論賴以成立的假設缺乏瞭解而出現的誤解和不必要的爭論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對於經濟學在一系列不同假設的選擇中作出正確的判斷也是極為重要的。例如,值得一提的是,「企業」這個詞在經濟學中的使用方式與一般人的使用方式就有所不同。1【瓊·羅賓遜】由於經濟理論中存在一種從私人企業而不是從產業開始分析的傾向性2尼古拉斯·卡爾多,因此就更有必要不僅對「企業」這個詞給出明確的定義,而且要弄清它與「現實世界」中的企業的不同之處——假如存在的話,就應該搞清楚。羅賓遜夫人曾說過:「對於經濟學中的一系列假設,需要提出的兩個問題是:它們易於處理嗎?它們與現實世界相吻合嗎?」3【羅賓遜夫人】儘管正如羅賓遜夫人所指出的,「較通常的是,一種假設是可處理的,而另一種則是現實的,」可能還有這樣的理論分支,其中的假設既是可處理的,又是現實的。下文將表明,一種不僅是現實的(即能與現實世界中的企業含義相吻合),而且是易於處理的(即能用馬歇爾所發展起來的兩種最強有力的經濟分析工具來處理),企業的定義是可以獲得的。這兩種分析工具就是邊際概念和替代概念,兩者合在一起就是邊際替代概念4凱恩斯】,當然,我們的定義必須「與能被準確表達的正規敘述相聯繫」。5羅賓斯】

 

1

 

在探索企業的定義時,像經濟學家通常所做的那樣,首先考察經濟體制或許是比較合適的。讓我們來考察一下阿瑟·索爾特爵士對經濟體制的描述。6D. H.羅伯遜阿諾德·普蘭特】「正常的經濟體制自行運行。它的日常運行不在集中控制之下,它不需要中央的監查。就人類活動和人類需要的整個領域而言,供給根據需求而調整,生產根據消費而調整,這個過程是自動的、有彈性的和反應靈敏的。」 一位經濟學家認為,經濟體制是由價格機制來協調的,而社會是一個有機體而不是一個組織。7F. A.哈耶克】經濟體制「自行運行」,這並不意味著沒有私人計劃。人們都在不同方案之間進行著預測和選擇。假如要使經濟體制有秩序的話,這就是不可或缺的。但這種理論假定資源的流動方向直接依賴於價格機制。確實,僅僅試圖去做已由價格機製做完的事常常被認為是反對經濟計劃工作的一個理由。8F. A.哈耶克】然而,阿瑟·索爾特爵士的描述卻給出了一個有關我們經濟體制的非常不完整的畫面。在企業中,這種描述根本不適用。例如,我們發現在經濟理論中生產要素在各種不同的用途之間的配置是由價格機制決定的。如果要素A的價格在X比在Y高,則A就會從Y流向X,直到XY之間的價格差消失為止,除非存在著某種程度上的其他方面的利益補償。然而,在現實世界中,我們發現這種說法在許多地方並不適用。如果一個工人從部門Y流向部門X,他這樣做並不是因為相對價格的變化,而是因為他被命令這樣做。那些反對經濟計劃工作的人的理由是,問題已被價格機制解決了。對於這種觀點,應該指出,我們的經濟體制中存在的計劃完全不同於上面所提到的私人計劃,而類似於通常所說的經濟計劃。上面這個例子在我們的現代經濟體制中具有大範圍的典型意義。當然,經濟學家們並沒有忽視這一事實。馬歇爾把組織作為第四種生產要素引入經濟學理論;J·B·克拉克賦予企業家以統籌職能;奈特教授強調了經理的協調作用。正如D·H·羅伯遜所指出的,我們發現了「在不自覺的統籌協調的大海中的自覺力量的小島,它如同凝結在一桶黃油牛奶中的一塊塊黃油。」9D·H·羅伯遜】但既然人們通常認為統籌協調能通過價格機制來實現,那麼,為什麼這樣的組織是必需的呢?為什麼會存在「自覺力量的小島」呢?在企業之外,價格變動決定生產,這是通過一系列市場交易來協調的。在企業之內,市場交易被取消,伴隨著交易的複雜的市場結構被企業家所替代,企業家指揮生產。10顯然,存在著協調生產的替代方法。然而,假如生產是由價格機制調節的,生產就能在根本不存在任何組織的情況下進行,面對這一事實,我們要問:組織為什麼存在?

當然,價格機制能被替代的程度有很大差異。在一個百貨商店中,各種櫃檯在大樓裡的空間配置既可以由管理當局決定,也可以是為場地進行競爭性價格招標的結果。在蘭開夏的棉紡織業中,一個紡織商能靠信用租到動力設備和店舖,獲得織機和棉紗。11紡織工業的調查】然而,這一系列生產要素的組織協調通常是在沒有價格機制參與的情況下進行的。顯然,作為替代價格機制的縱向一體化的程度在不同產業和不同企業間差別懸殊。

我認為,可以假定企業的顯著特徵就是作為價格機制的替代物。當然,正如羅賓斯教授所指出的:「(企業)與外部的相對價格和相對成本的網絡有關,」12L. 羅賓斯】可重要的是發現這種關係的真正性質。莫里斯·多布先生生動地描述了資源配置在企業中和在經濟體系中的區別。他在討論亞當·斯密的資本家概念時寫道:「人們開始看到存在著比承包商主持的每一個工廠或單位的內部關係更加重要的事情;承包商與在他的直接活動空間之外的經濟世界存在著聯繫……承包商親自忙於每一個企業內部的勞動分工,並且他自覺地進行著計劃和組織,」但是「他是與更大規模的經濟專業化相聯繫的,在那裡他自己不過是一個專業化的單位。可見,他在一個大規模的有機體中發揮著他作為一個單個細胞的作用,他幾乎是不自覺地擔任著一個重要角色。13休伯特·亨德森

就事實而言,雖然經濟學家們將價格機製作為一種協調工具,可他們也承認了「企業家」的協調功能,研究為什麼協調在某一情況下是價格機制的工作,而在另一種情況下又是企業家的工作是極為重要的。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在經濟理論的一個鴻溝上架起一座橋樑,這個鴻溝出現在這樣兩個假設之間:一個假設(為了某些目的作出的)是,資源的配置由價格機制決定;另一個假設(為了其他一些目的作出的)是,資源的配置依賴於作為協調者的企業家。我們必須說明在實踐中影響在這兩者之間進行選擇的基礎。14【德賓先生】

 

2

 

我們的任務是試圖發現企業在一個專業化的交換經濟中出現的根本原因。價格機制(單純從資源導向的方面考慮)可以被替代,假如替代價格機制的關係正是其自身所期望的話。

例如,如果一些人願意在其他一些人的指揮下工作,這一情形就會出現。這些個人為了能在某個人手下工作會接受低報酬,企業便由此自然而然地出現了,但這不能成為企業出現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現由,似乎更確切他說,還有一種相對立的傾向在起作用,如人們通常趨向於尋求「成為自己的主人」的好處。15 Harry Dawes自然,如果這種願望不是被人控制,而是控制別人和指揮別人,那麼,人們為了能指揮別人可能會願意放棄某些東西,那就是,他們將願意支付給別人多於這些人在價格機制下所能得到的報酬,目的是為了能指揮這些人。但這意味著他們是為了能指揮別人而付錢,而不是以指揮別人而賺錢,在大多數情形下這顯然是不真實的。16 Harry Dawes如果購買者較之於以其他方式生產的商品更偏愛由企業生產的商品,企業也可能存在;可是,即使在這種偏好(假如它們存在的話)的重要性可以忽略不計的範疇內,在現實世界中企業仍然存在。17 G. F. Shove因此,必定存在其他相關的因素。

建立企業有利可圖的主要原因似乎是,利用價格機制是有成本的。通過價格機制組織生產的最明顯的成本就是所有發現相對價格的工18尼古拉斯·卡爾多隨著出賣這類信息的專門人員的出現,這種成本有可能減少,但不可能消除。市場上發生的每一筆交易的談判和簽約的費用也必須考慮在內。19【厄舍教授】再者,在某些市場中(如農產品交易)可以設計出一種技術使契約的成本最小化,但不可能消除這種成本。確實,當存在企業時,契約不會被取消,但卻大大減少了。某一生產要素(或它的所有者)不必與企業內部同他合作的一些生產要素簽訂一系列的契約。當然,如果這種合作是價格機制起作用的一個直接結果,一系列的契約就是必需的。一系列的契約被一個契約替代了。在此階段,重要的是注意契約的特性,即注意企業中被僱傭的生產要素是如何進入的。通過契約,生產要素為獲得一定的報酬(它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浮動的)同意在一定限度內服從企業家的指揮。20professor Batt契約的本質在於它限定了企業家的權力範圍。只有在限定的範圍內,他才能指揮其他生產要素。

然而,利用價格機制也存在著其他方面的不利因素(或成本)。為某種物品或勞務的供給簽訂長期的契約可能是期望的。這可能緣於這樣的事實:如果簽訂一個較長期的契約以替代若干個較短期的契約,那麼,簽訂每一個契約的部分費用就將被節省下來。或者,由於人們注重避免風險,他們可能寧願簽訂長期契約而不是短期契約。現在的問題是,由於預測方面的困難,有關物品或勞務供給的契約期越長,實現的可能性就越小,從而買方也越不願意明確規定出要求締約對方幹些什麼。對於供給者來說,通過幾種方式中的哪一種來進行物品或勞務的供給,井沒有多大差異,可對於物品或勞務的購買者來說就不是如此。但由於購買者不知道供給者的幾種方式中哪一種是他所需要的,因此,將來要提供的勞務只是以一般條款規定一下,而具體細節則留待以後解決。契約中的所有陳述是要求供給者供給物品或勞務的範圍,而要求供給者所做的細節在契約中沒有闡述,是以後由購買者決定的。當資源的流向(在契約規定的範圍內)變得以這種方式依賴於買方時,我稱之為「企業」的那種關係就流行起來了。21professor Batt因此,企業或許就是在期限很短的契約不令人滿意的情形下出現的。購買勞務、勞動的情形顯然比購買物品的情形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在購買物品時,主要項目能夠預先說明而其中細節則以後再決定的意義並不大。我們可以將這一節的討論總結一下。市場的運行是有成本的,通過形成一個組織,並允許某個權威(一個「企業家」)來支配資源,就能節約某些市場運行成本。企業家不得不在低成本狀態下行使他的職能,這是鑑於如下的事實:他可以以低於他所替代的市場交易的價格得到生產要素,因為如果他做不到這一點,通常也能夠再回到公開市場。不確定性問題常常被認為是與對企業均衡的研究密切相關的。如果沒有不確定性,企業的出現似乎是不可思議的。但是,那些認為支付方式是企業的特徵的人(如奈特教授)一個接受剩餘的和浮動的收入的人保證那些參加生產的人有固定的收入,似乎提出一個與我們所考慮的問題無關的觀點。一個企業家可以將他的勞務出售給另一個企業家以獲得一定的貨幣收入,而他支付給僱員的錢則主要或完全是其利潤的一部分。22【奈特教授】重要的問題看來是,資源的配置為什麼沒有直接通過價格機制來完成。

另一個應該注意的因素是,有管制力量的政府或其他機構常常對市場交易和在企業內部組織同樣的交易區別對待。如果我們考察一下銷售稅的課徵就會看到,顯然,它是一種有關市場交易而不是在企業內部組織的同樣交易的稅收。既然現在有兩種不同的可供選擇的「組織」方法,通過價格機制或通過企業家,那麼這樣的政府管制便會導致企業的存在,不然企業的存在就沒有任何理由和目的。這為在一個專業化的交換經濟中企業的出現提供了一個理由。當然,對於企業已經存在的情形而言,諸如銷售稅這樣的措施只不過會使企業變得比原來更大。同樣,意味著定量配給的配額和價格控制的辦法對於那些為自己生產產品的企業是沒有作用的,這等於給那些在企業內部組織生產而不通過市場的企業以好處,必然鼓勵企業規模的擴大。但是,上述這些作為監督、管理的措施會導致企業的出現,這一點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然而,如果企業的存在沒有其他理由,那麼這些措施會產生這樣的結果。

因此,以上這些就是在一個通常被假定由價格機制「組織」資源分配的專業化交換經濟中,諸如企業這類組織存在的原因。所以,當資源的導向依賴於企業家時,由一些關係系統構成的企業就開始出現了。

這種初具輪廓的觀念看來會有助於對企業規模擴大或縮小的含義作出科學的解釋。當追加的交易(它可以是通過價格機制協調的交易)由企業家來組織時,企業就變大;當企業家放棄對這些交易的組織時,企業就變小。由此產生的問題是,研究決定企業規模的力量是否有可能。為什麼企業家不少組織點或多組織點交易呢?注意一下奈特教授的觀點是有意義的:

「效率與規模之間的關係是最嚴肅的理論問題之一,從本質上講,就一個工廠的效率與規模之間的關係而言,其在相當程度上與其說是取決於智力的一般原理,不如說是取決於個人人格和歷史機遇。但這個問題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壟斷收益的可能性對企業不斷的和無限的擴張提供了強有力的激勵,而這種力量必然被隨著企業規模的增大而使效率下降(在貨幣收入的生產中)的一些同樣強有力的力量所抵銷,所有這些即使在有限競爭時也存在。」23【奈特教授】

奈特教授似乎認為科學地分析企業規模的決定是不可能的。現在,我們將在上述企業概念的基礎上,試圖完成這個任務。

前已論及,企業的引入基本上是由於市場運行成本的存在。一個與此相關問題是(遠非奈特教授所提出的壟斷問題),既然通過組織能消除一定的成本,而且事實上減少了生產成本,那麼為什麼市場交易仍然存在呢?24【奈特教授】為什麼所在生產不由一個大企業去進行呢?對這一向題,看來確有某種可能的解釋。

首先,當企業擴大時,對企業家的功能來說,收益可能會減少,也就是說,在企業內部組織追加交易的成本可能會上升。25【奈特教授】自然,企業的擴大必須達到這一點,即在企業內部組織一筆額外交易的成本等於在公開市場上完成這筆交易所需的成本,或者等於由另一個企業家來組織這筆交易的成本。其次,當組織的交易增加時,或許企業家不能成功地將生產要素用在它們價值最大的地方,也就是說,不能導致生產要素的最佳使用。再者,交易增加必須達到這一點,即資源浪費帶來的虧損等於在公開市場上進行交易的成本,或者等於由另一個企業家組織這筆交易的虧損。最後,一種或多種生產要素的供給價格可能會上升,因為小企業的「其他優勢」大於大企業。26 E. A. G. 羅賓森】當然,企業擴張的實際停止點可能由上述各因素共同決定。前兩個原因最有可能對應於經濟學家們的「管理收益遞減「的論點。27尼古拉斯·卡爾多

上文已經指出這樣一點:企業將傾向於擴張直到在企業內部組織一筆額外交易的成本,等於通過在公開市場上完成同一筆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個企業中組織同樣交易的成本為止。但如果企業在低於公開市場上的交易成本這一點上或在等於在另一個企業中組織同樣交易的成本這一點上停止其擴張,在大多數情況下(「聯合」28尼古拉斯·卡爾多的情況除外),這將意味著在這兩個生產者之間存在著市場交易,其中每一方都能在低於實際市場運行成本的水平上組織生產。如何解決這個悖論呢?為了便於說明,我們來舉一個例子。假定AB購買產品,且AB都能在低於其現在成本的條件下組織市場交易。我們可以假定,B不是組織生產的一個過程或階段,而是組織許多個。假如A由此希望避免市場交易,那他將不得不接管所有由B控制的生產過程。除非A接管了所有生產過程,否則市場交易將依然存在,儘管市場上交易的是不同的產品。但我們前面已經假定,每一個生產者的擴張會導致效率降低;組織一筆額外交易的附加成本會上升。A組織先前由B組織的交易的成本可能會大於B做這件事的成本。只有當A組織B的工作的成本不大於B的成本且數量上等於公開市場上完成同樣交易的成本時,A才會由此接管B的所有組織。可一旦市場交易變得經濟時,以這樣的方式將生產分開也要付出代價,即在每一個企業中組織一筆額外交易的成本是一樣的。

直到現在我們一直假定通過價格機制發生的市場交易是同質的。事實上,沒有一件事能夠比我們現代社會中發生的實際交易更多樣化了。這似乎意味著通過價格機制完成交易的成本是彼此差異很大的,而在企業內部組織交易的成本亦如此。因此,即使撇開收益遞減問題,在企業內部組織某些交易的成本似乎也有可能大於在公開市場上完成交易的成本。這必然意味著通過價格機制完成的交易是存在的,但這意味著必須存在一個以上的企業嗎?顯然不是,因為在經濟體制中,凡是資源導向不直接依賴於價格機制的所有領域,都能被組織到一個企業中去。本文早先討論的因素看來很重要,儘管難以斷言「管理收益遞減」或要素供給價格上升是否看起來更為重要。

所以,當其他條件相同時,企業在如下情況下將趨於擴大:

組織成本愈少,隨著被組織的交易的增多,成本上升得愈慢。

企業家犯錯誤的可能性愈小,隨著被組織的交易的增多,失誤增加得愈少。

企業規模愈大,生產要素的供給價格下降得愈大(或上升得愈小)。

對不同規模的企業而言,除了生產要素的供給價格千差萬別外,隨著被組織的交易的空間分佈、交易的差異性和相對價格變化的可能性的增加,組織成本和失誤帶來的虧損似乎也會增加。29E.A.G.羅賓遜】當更多的交易由一個企業家來組織時,交易似乎將傾向於既有不同的種類也有不同的位置。這為企業擴大時效率將趨於下降提供了一個附加原因。傾向於使生產要素結合得更緊和分佈空間更小的創新,將導致企業規模的擴大。30E.A.G.羅賓遜】傾向於降低空間組織成本的電話和電報的技術變革將導致企業規模的擴大。一切有助於提高管理技術的變革都將導致企業規模的擴大。3132【莫里斯·多布】

應該注意到,上面給出的企業的定義能被用於對「聯合」和「一體化」33作出精確的解釋。當先前由兩個或更多個企業家組織的交易變成由一個企業家組織時,便出現了聯合。當所涉及的先前由企業家之間在市場上完成的交易被組織起來時,這便是一體化。企業能以這兩種方式中的一種或同時以這兩種方式進行擴張。整個「競爭性產業的結構」便能用通常的經濟分析方法來處理了。

 

3

 

前一節中所考察的問題井沒有被經濟學家們所完全忽視。現在需要考慮的是,為什麼上述關於企業在專業化交換經濟中出現的原因比其他已有的解釋更可取。有人說,企業存在的原因可以從勞動分工中發現。這是厄舍教授的觀點,這一觀點已被莫里斯·多布先生接受和擴展。企業是「勞動分工日益複雜的結果……經濟分工程度的增長需要一定的一體化力量,沒有一體化力量,分工將導致混亂;而且正是因為在分工經濟中存在一體化力量,產業形式才富有意義。」34【厄舍教授】這一答案的結論是明顯的。「分工經濟中的一體化力量」已經以價格機制的形式存在了。經濟科學的主要功績或許是它已表明沒有理由認為專業化必然導致混亂。35約翰·貝茨·克拉克】莫里斯,多布先生給出的原因因此是站不佳腳的。必須說明的是,為什麼一種一體化力量(企業家)會替代另一種一體化力量(價格機制)。在奈特教授的《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一書中可以找到已有的說明這一事實的最有意思的(也可能是最廣為接受的)理由。他的觀點將詳細說明如下。奈特教授從不存在不確定性的體制開始說明:

「個體在絕對自由而沒有合謀人的情形下的行動,應該是通過勞動的一級和二級分工及資本的使用等來組織經濟生活,這在今天的美國已發展到廣為人知的程度。能喚起人們想像力的基本事實是生產團體和行政機構的內部組織。當不確定性完全不存在時,每個個人都能夠掌握有關勢態的全部知識,任何責任管理的性質和對生產活動的控制就都沒有必要了。甚至任何現實意義上的市場交易也將不復存在。未經加工的原材料和生產服務流向消費者將完全是自動的。」36《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

奈特教授說,我們可以想像這種協調是「單靠試錯法發揮作用的長期實踐過程的結果,」沒有必要「去想像每個工人處於與他人的工作有關的『事先建立起的和諧』氣氛中在恰當的時間裡準確無誤地做著恰當的工作。那裡或許有旨在協調個人活動的管理者和監督者等」這些管理者僅承擔單純的日常職能,「沒有任何性質的責任。」37《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

奈特教授接著說:

「把不確定性、無知的事實和只靠判斷而不靠知識進行行動的必要性導入伊甸園式的情形中,其特徵會完全改觀……伴隨著不確定性的存在而行事,行動的實際執行在現實意義上變成生活的次要部分了,而首要的問題和職能是決定做什麼和怎樣去做。」38《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

不確定性的事實帶來了有關社會組織的兩個最重要的特徵。

「第一,物品是為市場而生產的,其基礎是完全非個人的需求預測,而不是為滿足生產者自己的需要。生產者承擔了預測消費者需求的責任。第二,預測工作和與此同時的對生產的技術指導和控制的大部分會進一步集中在一小部分生產者那裡,由此出現了新的經濟工作人員——企業家。……當存在不確定性時,決定做什麼和怎麼做的任務相對於其實施處於支配地位,生產團體的內部組織不再是無關緊要的事情和機械性的細節。決策和控制功能的集中化是亟需的,一個『頭領化』的過程不可避免。」39《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

最根本的變化是:

「在這種體制下,自信者和冒險家承擔風險或保證動搖者和膽小鬼獲得一定的收入,以此作為對實際結果進行分配的交換……出於人類的天性,我們知道,一個人保證另一個人行動的特定結果而沒有賦予其支配他人工作的權力是不現實的和非常罕見的。另一方面,沒有這樣的保證,後者不會將自己置於前者的指揮之下……功能的多層次專業化的結果是企業和產業的工資制度,它在世界上的存在是不確定性這一事實的直接結果。」40《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

這些引語表明了奈特教授的理論的實質。不確定性的存在意味著人們不得不預測未來的需要。因此出現了一個特殊階層,他們向他人支付有保證的工資,並以此控制他人的行動。因為良好的判斷力通常與一個人對其判斷力的自信心相聯繫,所以這個特殊階層起著作用。41《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

奈特教授似乎給自己留下了幾個需要商榷的題目。首先,正如他自己指出的,某些人具有較好的判斷力和知識這一事實並不意味著他們只能從親自參加生產中獲得收入。他們可以出賣建議和知識。每-個企業都買下了一大幫顧問的勞務。我們可以想像-個所有的建議和知識都是按需購買的體制。其次,通過與正在進行生產的人締結契約而不是主動地參加生產也能以較好的知識和判斷力獲得報酬。商人購買期貨即為一例。但這只不過說明,給予完成的某些行為以報酬保證而沒有去指揮這些行為的完成,是完全可能的。奈特教授說「基於人類的天性,我們知道,一個人保證另一個人行動的特定結果而沒有賦予其支配他人工作的權力是不現實的和非常罕見的,」這顯然是不正確的。大部分工作是根據契約去做的,就是說,契約保證給締約人的某些行為以一定的收益。但這並沒包含任何支配。然而,這確實意味著相對價格制度發生了變化,並將出現生產要紊的重新安排。42奈特教授提到的「沒有這樣的保證,後者不會將自己置於前者的指揮之下」這一事實與我們正在考察的問題無關。最後,值得注意的是,奈特教授認為「即使在不存在不確定性的經濟體制中,仍存在協調者,儘管他們僅承擔日常工作的職能。奈特教授迅速補充說他們將「沒有任何性質的責任」,於是問題出現了:誰給他們報酬?,為什麼?奈特教授似乎從末說明價格機制被替代的原因。

 

4

 

進一步說明這一點看來是重要的,那就是上述討論與「企比成本曲線」的一般問題的相關性。人們有時假定,如果企業的成本曲線向上傾斜,在完全競爭條件下,企業在規模上會受到限制;43尼古拉斯·卡爾多】而在不完全競爭條件下,企業在規模上受到限制是因為當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時,企業不願意付出大於產出的生產代價。44E.A.G.羅賓遜】但顯然企業可以生產一種以上的產品,所以,沒有顯而易見的原因說明為什麼在完全競爭的情況下成本曲線向上傾斜和在不完全競爭的情況下,邊際成本通常不低於邊際收益的事實會限制企業的規模。45E.A.G.羅賓遜】46不完全競爭的經濟學】作出了僅生產一種產品的簡單假定,但研究企業生產的產品種數是如何決定的,顯然是重要的,同時,沒有一種假定實際上只生產一種產品的理論會有非常大的實際意義。

有人或許會說,在完全競爭條件下,既然生產的每一種產品都能按照通行的價格出售,那麼就沒必要生產任何其他產品了。但這一說法忽視了這樣的事實,那就是可能存在這一情況:組織一種新產品的交易較之繼續組織老產品的交易成本要低。這一點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加以說明。根據馮·屠能的思路,設想有一個小鎮,是消費中心,還有一些產業分佈在這個中心的周圍。這些情況可用下圖說明,其中ABC表示不同的產業。設想一個企業家從X開始控制交易。現在,當他在同一種產品(B)上擴大其生產經營活動時,組織成本會增加,直到它等於鄰近的其他產品的組織成本為止。隨著企業的擴張,企業生產由此將從一種產品發展到多種產品(AC)。這樣處理問題顯然是不全面的,47【馮·屠能】但對於表明僅僅論證成本曲線傾向於向上不能得出企業規模會受到限制的結論,則是必要的。至此,我們只考察了完全競爭的情況,而不完全競爭的情況似乎是顯而易見的。

為了確定企業的規模,我們不得不考慮市場成本(即使用價格機制的成本)和不同企業家的組織成本,而後我們才能確定每一個企業生產多少種產品和每一種產品生產多少。因此,肖夫先生48 G. H. 肖夫在他的關於「不完全競爭」的論義中顯然提出了羅賓遜夫人的成本曲線理論所不能回答的問題。上面提到的因素似乎是與此相關的。

 

5

 

現在唯一剩下的問題是,看一看已經發展起來的企業概念是不是與現實世界中的情況相一致。通過考慮通常被稱為「主人與僕人」或「僱主與僱員」的法律關係,我們能很好地研究現實中企業的構成問題。49這種關係的實質列舉如下:

「(1)僕人必須向主人或主人的其他代理人承擔提供個人勞務的義務,而契約就是有關物品或類似物品的出售的契約。

2)主人必須有權親自或者通過另一個僕人或代理人控制僕人的工作。有權告訴僕人何時工作(在服務時間內)和何時不工作,以及做什麼工作和如何去做(在服務範圍內),這種控制和干預的權利就是這種關係的本質特徵,它從獨立的締約人或從僅向其僱主提供其勞動成果的僱員中區分出了僕人。在後一種情形中,締約人或執行人不是在僱主的控制下做工作和提供勞務,而是他必須計劃和設法完成他的工作,以便實現他答應提供的結果。」50 Batt

由此可見,指揮是「僱主與僱員」這種法律關係的實質,這正是上文所提出的經濟概念。巴特教授的話是值得注意的「代理人與僕人的區別並不是存在或不存在固定工資或由企業專門委員會決定的報酬,而是代理人有就業的自由。」51Batt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我們給出的定義與現實世界中的企業是非常接近的。因此,我們的定義是現實的。那麼,我們的定義能應用嗎?答案顯然是肯定的。當我們考慮企業應多大時,邊際原理就會順利地發揮作用。這個問題始終是,在組織權威下增加額外交易要付出代價嗎?在邊際點上,在企業內部組織交易的成本或是等於在另一個企業中的組織成本,或是等於由價格機制「組織」這筆交易所包含的成本。實業家們不斷地進行實驗,多控制一點或少控制一點交易,用這個辦法來維持均衡。這就為靜態分析提供了均衡狀態。但顯然,動態因素也是相當重要的。一般只有對引起企業內部組織成本和市場成本的變化作了調查,才能說明企業規模為什麼擴大或縮小。我們因此有了滾動均衡理論。上面的分析也似乎澄清了經營和管理之間的關係。經營意味著預測和通過簽訂新的契約、利用價格機制進行操作。管理則恰恰意味著僅僅對價格變化作出反應,並在其控制下重新安排生產要素。實業家們通常具有這兩種功能是上面所討論的市場成本的明顯結果。最後,這樣的分析就使我們更準確地敘述企業家的「邊際產品」的含義。但對這一點的詳細描述會使我們遠遠超出相形之下較為簡單的定義和分類的任務。

 

註釋:

Joan Robinson,【瓊·羅賓遜】Economics is Serious Subjectp.12.【經濟學是一個嚴重的主題】

N. Kaldor,【尼古拉斯·卡爾多】「The Equilibrium of the Firm」 【公司的平衡】Economic Journal【經濟的日記】March【三月】,1934

Op. Cit.p.6Op 市民,p.6.

J. M. Keynes,【凱恩斯】Essays in Biography【傳記的隨筆】,pp.223

L. RobbinsL. 羅賓斯】 Nature and Significance of Economic Sciencep.63·L【自然和經濟科學的重要性】

Allied shipping Control,聯盟的運送控制pp.1617D. H. Robertson D. H. 羅伯遜】Control of Industry,工業的控制 p.85and Professor Arnold Plant」Trends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EconomicaFebruary1932·阿諾德·普蘭特教授,"在商業管理傾向 Economica,二月,】

F. A. HayekF. A.哈耶克 「The Trend of Economic Thinking, 」EconomicaMay1933經濟思考的趨勢,"Economica五月1933.

F. A. Hayekp. Cit

OpCit. P. 85D·H·羅伯遜】

10在本文的以下部分,我將使用企業家這個概念,並稱在一個競爭性體制中替代價格機制指揮資源的人或人們為企業家。

11 Survey of Textile Industries,紡織工業的調查p. 26

12 Op. cit.p. 71L. 羅賓斯】

13 Capitalist Enterprise and Social Progressp. 20資本家企業和社會的進步p.20.cf. ,also, Henderson休伯特·亨德森Supply and Demand補給和要求pp. 35

14不難看出,在計劃經濟中,當國家接管一個產業時,正在做的事情實際上已被價格機制預先做掉了。通常人們所沒有認識到的是,任何一個實業家在組織他的各個部門之間的聯繫時,也做著能通過價格機制完成的事情。因此,在德賓先生的回答中存在著這樣的觀點,那就是,他強調包含在經濟計劃中的問題,而同樣的問題必須由競爭性體制中的實業家來解決。(參「Economic Calculus in Planned Economy」Economic JournalDecember1936 計劃了的經濟的經濟的微積分學,"經濟的日記,1936 年十二月)這兩種情況之間的重要區別是,由於企業代表了一個組織生產的更有效的辦法,所以當企業自發地出現時,經濟計劃就強加給產業。在一個競爭性的體制中,存在著一個計劃工作的最優數量。

15 Harry Dawes」Labour Mobility in the Steel Industry」Economic JournalMarch1934p.86在鋼鐵業中的工黨可動性"經濟的日記、 1934 年三月p.86

他談到,對於零售商店和保險公司而言,起因於無須為生計奔波的願望(這常常是工人生活的主要目標)而給業務熟練的人以較多的報酬是很困難的。

16儘管如此,這也全然不是虛構出來的。據說,一些小店主賺的錢就比他們的店員少。

17 G. F. Shove,「The Imperfection of the MarketFurther Note」,Economic JournalMarch1933p. 116note

1.文中指出,這樣的偏好可以存在,儘管他給出的例子幾乎是與本文中給出的例子相對立的。

18 N. Kaldor,「Classificatory Note of the Determinateness of Equilibrium」,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Feberuary,1934.「對所有個人而言,所有相對價格都是已知的,」這是靜態理論的一個假定。但這顯然不是現實世界的真實情況。

19厄舍教授在討論資本主義發展時注意到這種影響。他說:「部分成品不斷的買和賣完全是浪費能源。」(「Introduction to the Industrial History of England」,p13)但他沒有發展這種思想,沒有思考買和賣的進行為什麼依然故在。

20對企業家權力沒有限定是有可能的。這將是自發的奴隸制度(參見professor BattThe Law of Master and Servantp. 18主人和僕人的法律,p.18),這樣的契約將是無效的,是不能執行的。

21當然,對於企業是否存在劃出一條嚴格的界線是不可能的,指揮可以或多或少地存在。它與是否存在主人與僕人或委託人與代理人的關係這樣的法律問題是相類似的。參見下文對這個問題的討論。

22奈特教授的觀點下面將更加詳細地闡明。

23 Riskuncertainty and ProfitPreface to the Reissue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Series of ReprintsNo.161933. 危險、不確定和利潤序文到那在發行再版的經濟學系列的倫敦學校No.161933.

24某些市場運行成本只有通過取消「消費者選擇」才能消除,這些是零售的成本。可想而知,這些成本或許是如此之高,以致於人們被迫打算接受定量,因為獲得的額外產品是相當於其選擇損失的價值的。

25該觀點假定市場交易可以認為是均質的,顯然,這事實上是不真實的。該含義下面考慮。

26對於企業的不同規模生產要素供給價格的變化的討論,參見E. A. G. Robinson, The Structure of Competitive Industry E. A. G. 羅賓森,競爭工業的結構。有時據說,因為人們寧願做小型的、獨立性的公司的頭,而不願做大公司中某些部門的頭,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組織才能的供給價格也增加。參見JonesThe Trust Problemp. 531and Macgregor IndustriaI Combinationp63.這是那些提倡合理化的人的共同觀點。據說,大型的單位會更有效率,但由於少數企業家的個人主義精神,他們寧願保持獨立性而顯然不管在合理化的可能之下他們的效率增加帶來的高收入。

27當然,這樣的討論是簡單的和不完全的。更進一步討論這個特殊問題,參見N. Kaldor,」The Equilibrium of the Firm」,Economic JournalMarch1934and E. A. G. Robinson,」The Problem of Management and the Size of the Firm」,Economic JournalJune,1934

公司的平衡、管理的問題和堅定人的大小",經濟的日記,1934 年六月.

28這個名詞的定義下面將給出。

29 N.卡爾多強調該問題的這個方面,見上引文。E.A.G.羅賓遜已明確注意到它在上下文聯繫中的重要性,參見The Structure of Competitive Industrypp83106.該假定是,價格運動的可能性增加意味著在企業內部的組織成本的增加會大於在市場上進行交易的成本的增加,這是可能的。

30這似乎對說明技術單位是重要的,參見E.A.G. Robinsonopcit.,pp.2733.技術單位增大,要素集中程度增大,由此企業很可能變大。

31應該注意到,大多數創新將使組織成本和使用價格機制的成本發生變化,在這樣的情形中,創新趨向於使企業變大還是變小將取決於這兩種成本的相對影響。例如,假定電話降低使用價格機制的成本大於它降低的組織成本,那麼它將對降低企業規模產生影響。

32對這些動態力量的說明是由莫里斯·多布提出的,參見Russian Economic Developmentp.68俄國的經濟發展p.68.「既然企業的工作是在監督人員的鞭子之下被組織的,工人勞動的進一步結合便失去了其存在的理由,直到1846年以後它由強有力的機構來指導,這才得以恢復。」認識到由家庭制度到工廠制度的變遷並不單單是個歷史的偶然,而是由經濟力量決定的,這似乎很重要。事實表明,由工廠制度到家庭制度的變動是可能的,如俄國的例子,反過來也一樣。價格機制不能運行是農奴制的本質。因此,那裡不得不由一些組織者來指揮。當然,當農奴制過時了,價格機制就能運轉起來了。直到強有力的機構安排工人進入某一工作位置,它才智代了價格機制,而且企業再度出現。

33這常常被稱為「縱向一體化」。聯合實質上則是「橫向一體化」。

34 Op. cit.,p10厄舍教授的觀點出現在他的Introduction to the Industrial History of Englandpp. 1-18對英國的工業歷史的介紹pp 1-18.

35 J. B. Clark約翰·貝茨·克拉克Distribution of wealthp.19,他談到交換理論本質上是「產業社會的組織理論」。

36 RiskUncertainty and Profitp267風險、不確定和利潤p267.

37 Op. cit.pp2678

38 Op. cit.,p268

39 Op. cit.,pp26895

40 Op. cit。,pp26970

41 Op. cit.,p. 270.

42這表明,不存在企業的私人企業家制度是可能的。可以料想到,在實踐中,企業家的兩種職能,一種是通過預測需要和根據這樣的預測的行動來現實地影響相對價格制度,另一種是按照既定的相對價格制度的管理:常常由同一些人來實行,可在理論上保持兩種職能的分立性似乎是重要的。這一點下面將進一步討論。

43 Kaldor尼古拉斯·卡爾多】op. cit.and RobinsonThe Problem of Management and the Size of the Firm op。 市民。,而且羅賓森,管理和公司的大小的問題。

44羅賓遜先生稱這是殘存著小企業的不完全競爭狀態。

45羅賓遜先生的結論似乎是定義錯了。懷特先生說:「企業規模在壟斷競爭條件下受到限制是顯然的。」(Horace J. WhiteJr.,」Monopolistic and Perfect Competio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December1936p. 645note 27.)

46 Economics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不完全競爭的經濟學

47就像上面已經表明的,區位僅僅是要素影響組織成本的一個方面。

48 G. H. shove,」The Imperfection of the Market」,Economic JournalMarch1933P115

G. H. 肖夫,市場的不完全 、經濟的日記、 1933 年三月P115.

有關在邊緣地區需求的增加與價格變化供給者影響的關係,肖夫先生問:「……為什麼老企業在邊緣地區不開分部呢?」假如這個觀點在主題上是正確的,那麼這是羅賓遜夫人無法回答的問題。

49「僱主與僱員」的法律概念和企業的經濟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因為企業含有由別人的財產或他們的勞動控制的意思。但這兩個概念的一致性是完全存在的,因為在評價經濟概念的價值時,法律概念的檢查是有意義的。

50BattThe Law of Master and Servantp. 6主人和僕人的法律,p.6.

51Op. cit., P.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7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