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大陸電視霸主 正從面板雙虎跑票

2013-08-26  TWM  
 

 

八月九日,中國電視第一大品牌──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接連拜會了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以及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一方面為了十一月深圳育山科技協會的成立,更為了業務洽談採購。

過去四年裡,TCL全球電視排名從第十名衝高到第三名。看好TCL成長,李東生自去年五月,投入約新台幣五億四千萬元,十八度買入自家股票。

李東生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表示,今年對台灣面板、晶片採購金額,將比去年增加一○%至一五%,總計約新台幣四百一十四億元。

轉投資撐腰面板內購比重增,重挫台廠

然而,這個看似攀升的數字,背後卻隱藏著台灣群創、友達面板雙虎的危機。研調機構WitsView研究部協理劉陳宏分析,電視面板貢獻雙虎營收約四五%,其中中國六大電視品牌占三成以上,TCL、創維、海信是前三大買家,訂單量在伯仲間。

但TCL現在卻也是台灣競爭對手,轉投資的面板廠華星光電去年量產,直接威脅群創、友達的大陸訂單。劉陳宏認為,中國電視面板內購比重攀升,對雙虎的危機從今年七月顯現、明年嚴重衝擊。

李東生的訪談呼應了這個觀點。今年TCL電視出貨量至少增加一五%,但對台灣採購量仍僅維持約五百萬片。以下為訪談紀要: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TCL今年對台灣採購金額增加,內容主要為何?

李東生答(以下簡稱答):今年在台灣採購的芯片(即晶片,下同)成長量比較高,面板數量一年大概有五百多萬片,維持歷年水準。群創、友達兩家都有,另外也和中華映管買一些小的屏(即面板),因為我們也做手機嘛!

我們今年電視出貨量預估一千八百萬台,實際能超一點;外購接近一千萬片,台灣會超過五百萬片、剩下四百萬片主要是韓國三星。(TCL控股八五%的)轉投資華星光電大概滿足我們一半需求,九百到一千萬,華星光電也有一半是賣到其他客戶那邊。

問:華星光電第一期投資額高達人民幣二百四十五億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二百億元),為何要投資重資本的面板廠?

答:從我們做為全球第三大電視機廠商來講,如果沒有自己的面板供應,實際上是比較脆弱的。我們可以看到過去十年,韓國的兩個品牌(指三星、LG)是取得了全球第一、第二位置,當然原因是綜合性的,但是他們擁有更好的上端控制能力,是重要的一個原因。

現在來看,證明是正確的,華星去年投產,第一年就有營利(約新台幣十五億元),今年上半年也有將近人民幣九億元(約新台幣四十四億元,高於友達)的淨利潤,下半年會比上半年更好。

併台廠沒譜入台限制多,不會有行動

問:一直傳言TCL有意購併台灣面板廠,有實際動作嗎?

答:現在還沒有,我做過研究,台灣目前在產業政策上,對陸資入台的限制比較多。液晶面板資本額非常大,如果我們投資這麼大的項目,又不能合法取得控制權,這樣的投資很難做,因為風險就太大了。

問:華星光電是全球三十二吋面板最大供應商,但獲利許多來自政府補貼?

答:這個不諱言呢,國內的政策對華星、或是京東方的營利有很大幫助,但如果把政府的補貼拿開,我們是看一個數字叫EBIDA(稅前息前折舊攤銷前獲利,華星第一季為二九%),實際上我們是優於群創與友達、甚至韓國LG集團,顯示我們管理效率很高。

為什麼政府給補貼呢?因為我們做為新辦企業,所有設備都在攤提折舊期內,折舊金額高於台、韓同行。政府產業政策主要是幫助我們克服早期折舊率過高的困境,沒有這個支持說真話我也不敢做,因為你沒有同樣競爭力就會虧損啊!

問:三星的八.五代線箭在弦上,華星光電第二條產線投資何時定案?

答:我們會快一點確定下來。這需要政府、股東、融資配合。

第二條產線的投資額大概要double(加倍),上次我們投資了人民幣二百四十五億元,第二條線會導入更多新技術,像氧化物半導體、銅製程、低溫多晶矽甚至AMOLED。第二期,也不簡單的只是產能的擴充,還是工藝和產品技術的升級,這樣你才會有進步。

問:華星光電由台灣、韓國面板百人團隊一手打造,但今年權力架構是否將轉移給中方?

答:權力架構沒有改變,華星來自台灣、韓國的團隊都簽下三年合約,今年三月後陸續到期。我們要留下來的人九○%全部都續約,管理結構沒有太大變化,其實我們還新招了一些境外的人,包括台灣、韓國。

【延伸閱讀】中國買家採購縮手,3個數字露跡象

「30.5%」:2012年中國6大電視品牌面板內購率尚低於10%,2013年第2季卻飆升至30.5%

「26%」:2012年TCL對台採購之面板為其所需之32%,今年只剩26%

「21.8%」:群創對中國電視市場依賴甚深,但2012年市占率27%,2013年第2季降為21.8%

資料來源:WitsView 整理:王毓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5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